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2024-06-17

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精选10篇)

1.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篇一

毕业季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又一批毕业生要离开母校了。前几天,六年级的大队委员们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六年里,他们得到了多少老师的谆谆教导,得到了多少真挚的友谊。在他们的话语中,句句都透露出他们对母校的恋恋不舍。

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像这些毕业生一样,告别自己的小学生活,含着泪离开自己的母校;有一天,我也会像这些毕业生一样,离开谆谆教导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相处了六年的同学们离别;有一天,我也会像这些毕业生一样,上了各自的初中,各奔东西。想到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句柳永的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我曾经问过妈妈:“妈妈,我能和同学们上一个初中吗?”妈妈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离别,当然,还有团聚。今天的分别,并不代表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你们要在更美好的明天看见更出色的彼此!”

是啊,我们的每一次分离,就像人生的一个岔路口,也许,我们会在下一个岔路口,看见更出色的彼此。

四年四班

胡婉宁

2.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篇二

一、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前心理波动原因

1、就业矛盾是毕业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因素。

面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尤其是通过人才市场交流会, 供需见面, 自主择业, 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和一些心理问题。首先, 对社会需求情况不甚了解, 对自己在社会中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能正确定位。一旦愿望没有实现, 便感到不公、不满、不平衡。其次, 一些毕业生面对择业自由度的扩大而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样去寻求出路, 推销自己。有的缺乏思想和精神准备, 尽管也知道未来要自主择业, 但没有想到真的“狼来了”;尽管也知道先就业, 后择业的道理, 但他 (她) 们“宁可做凤尾, 不愿做鸡头”, 结果痛失良机。再次, 对就业机构不健全和某些社会不正之风不理解。特别是当他们清楚地发现一些实力不如自己的昔日同窗靠“路子广”选择了远比自己好的单位, 便情绪低落, 牢骚满腹.极度困惑, 甚至发出“学习好不如老爸好, 老爸好不如金钱好”和“华联 (超市) 商品大甩卖, 找不到工作就回家”的感叹。还有的毕业生因为所学专业不紧俏, 学校非重点, 更不属211工程学校, 招聘单位对他们不屑一顾, 于是他们便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以上三个方面, 使得部分毕业生感到无助、无望、无奈, 情绪处于波动、冲突之中, 于是极易产生“报复心理”, “破坏心理”。

2、个人情感问题, 造成情绪不稳的激动行为

毕业生离校阶段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的, 其情绪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方面欣慰于自己终于完成学业, 将要参加工作, 挣得工资, 为未来的事业、生活充满憧憬;另一方面或为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失落、或为失去熟悉的生活环境、同学感到伤感。特别是对于大部分过早涉入爱河的毕业生来说, 毕业就意味着分离, 也是心理上的一个严峻考验。有些因为两个人要去的岗位相距太远, 不得不忍痛割爱;有些受阻于家庭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分手;当然也不乏玩弄感情游戏, 把价值利用完了就果断分手的;即使有仍然坚持的也会为彼此环境改变, 两人距离拉大而对未来担心, 感到忧虑的。这些深陷感情漩涡,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毕业生, 往往表现出情绪急躁, 易冲动, 与室友、同学关系紧张, 有的怀疑一切, 对周围的事看不惯, 有的愤世嫉俗, 破坏校园公物, 扔酒瓶、杂物, 瞎起哄, 使整个宿舍楼不得安宁等行为。

3、在校学习期间结而未解的疙瘩是毕业生滋事的重要因素。

随着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日趋复杂, 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常常难以放下, 特别是临近毕业走向社会之际, 当他们回首四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 有的因长期未受辅导员或领导重视, 失落感和怀才不遇之感油然而生;有的在人际关系方面, 特别是在男女交往中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留下了积怨;有的学生由于“党员没当上, ‘优干’没评上;‘三好’不沾边, 奖状不占份”, 于是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极不满意。他们怨天怨地, 就是不从自身寻找原因, 最后在将种种不满发泄在毕业离校时。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的对策

1、狠抓毕业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源头上遏制毕业生离校失范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 毕业生在离校前纵性滋事, 从根本上说, 是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所决定的。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 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增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特别是在毕业阶段, 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前夜, 更应该充分发挥多方动员, 情理交融, 营造良好的毕业生离校氛围。毕业生毕业离校前, 要动员班主任教师与毕业生谈心, 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落实思想教育, 变他们的被动接受为自然而然地受感染, 这样就能产生情感效应, 能使毕业生感到温暖, 不至于有已经被学校抛弃的感觉, 对学校产生留恋之情, 从而减少发生滋事的可能性,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毫无疑问, 毕业期间大学生最关心的是出路问题。此时学校若能及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则对消除滋事的隐患起很大作用。就业指导工作要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政策指导。即向大学生广泛地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 井纠正他 (她) 们的片面认识和幻想。二是思想指导。即把世界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和成才道路方面。为此, 首选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 从个人实际出发,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其次要帮助毕业生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再次要帮助毕业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三是技术指导。即对毕业生在招聘应聘, 就业程序, 个人表格及自荐材料的准备、整理和应用, 面试和笔试的技巧以及应有的礼仪举止等方面进行指导。就业指导的方式:一是提供职业信息, 广而告之。二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并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职业。三是开展择业咨询, 回答毕业生有关就业问题, 提供选择职业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进行就业教育, 为毕业生解答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就业教育形式包括:为毕业生开设较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 不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个别谈话等。

3、制定完善合理的毕业生离校管理制度

各高校都要制定一系列的毕业生离校管理办法, 毕业实习的严格管理, 从毕业生财产的审查, 到毕业离校手续的办理, 到就业协议和户口迁移的办理, 到毕业证书的发放等, 要明确时间和责任人。把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具体要求制定成册, 事先发放给毕业生, 组织学习, 要求严格执行。在此期间, 严格督促各相关部门优先处理毕业生的事宜, 对于处理不当、不及时的责任人和部门要及时处理。

4、严格处理毕业生违纪违规行为。

开展“严格校规校纪”教育, 增强毕业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整治安全隐患, 强化行为管理。教育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 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不酗酒、不滋事、提倡广大毕业生离校时以健康文明的方式告别母校, 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对于毕业生在办理离校期间的违纪一定要严格处理, 不能大打“人情牌”, 从而导致毕业生依此“大做文章”。

5、开展心理咨询, 帮助毕业生走出心理误区

毕业生在就业阶段不仅有一般的思想问题, 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择业误区和心理障碍。因此, 开展心理咨询, 让毕业生走出择业心理误区, 克服心理障碍, 就会消除滋事的心理基础。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常见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一是期望值高, 理想与现实反差大。二是只讲眼前实惠, 忽视专业发展, 择业标准趋向功利化。三是互相攀比, 强求平衡, 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花看着那花俏。四是孤芳自赏, 子命不凡。五是缺乏主见, 依赖他人。大学生择业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咨询, 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6、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毕业生离校前心态复杂、情绪波动, 易受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情感上存在爆炸性、两极性的特点, 处于心理动荡期和敏感期。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毕业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可以转移他们的消极思想, 松弛紧张的神经, 稳定情绪。毕业生还可借助文体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 展示自己的才华, 修正和再塑自己在老师、同学中的良好形象。文体活动还能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使毕业生置身其中, 能获得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使毕业生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善始善终的关心和温暖。

摘要:文章对高校毕业生离校过程中易发的行为失范行为进行了简要分析, 指出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 并就做好毕业生离校教育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行为失范,心理焦虑

参考文献

[1]李玉秀.从毕业生文明离校透视学生工作中的人本管理[J].文化建设, 2008 (1)

3.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篇三

一、目标任务

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实名登记

地方各級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摸清就业服务需求。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各地对高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按户籍地进行层层分解,由基层平台主动联系,对回到当地求职的,掌握就业服务需求;对未回当地的,掌握就业状况并宣讲政策。

(二)提供职业指导

对实名登记的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通过向高校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求职方向;通过组织团体指导、应聘模拟训练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应聘能力。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职业指导效果。

(三)提供就业信息

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要以地级城市或省(区、市)为单位,建立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实现辖区内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使高校毕业生在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都能看到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为登记求职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制定向发布就业信息。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四)提供创业服务

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落户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对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网络创业。

(五)开展重点就业帮扶

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对残疾高校毕业生,要配合残联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落实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可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着落。按规定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

(六)组织就业见习

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对象范围,确保能够随时参加。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并拓展一批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通过多种途径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组织开展见习供需见面活动。规范见习管理,加强见习期间的跟踪指导、考核监督、安全管理,提高见习质量。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组织职业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政府补贴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八)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九)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4.毕业生离校 篇四

各院(系部):

为确保我校2014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和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贴近学生、注重实效,做好毕业生教育工作

1.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毕业生认真、系统地总结和审视大学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帮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科学合理地规划发展方向,制订今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计划和目标,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2.加强择业观教育

引导毕业生把握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正确选择;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毕业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增强公德意识和团队精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开拓进取,争创佳绩。

4.加强心理和情感教育

做好毕业生心理帮扶,处理好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要关注重点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结合我校首届“校园感恩节”,积极组织开展“感恩母校五个一”活动,即:为母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为他人献上一份爱心;拜访一位尊敬的老师;为母校建设提一条好建议;为学弟学妹留下一间整洁宿舍。

5.加强安全教育

积极组织开展毕业生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安全,不到校外卫生不达标的餐馆用餐;不组织和参加集体外出活动;加强学生公寓安全隐患排查,杜绝学生在宿舍内存放或使用违章电器;全面了解校外住宿学生的情况,避免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发

生;教育学生加强自我防盗、防骗意识,注意个人财物安全;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安全稳定状况,倡导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二、深入细致、热情周到,做好毕业生服务工作

1.做好毕业生总结鉴定工作,通过总结和鉴定工作对全体毕业生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各种证件的收缴管理,以及党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3.各公寓物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对毕业生的日常服务管理,维护好毕业生离校前的良好秩序和安全稳定,做好毕业生离校退宿手续办理,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离校服务。

4.安排好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就业手续的办理等各项工作。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调整择业方向,合理定位期望值,树立就业信心,尽快落实工作单位。

5、做好毕业生宿舍的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在离校实习时,除留下少量必需品以备返校时使用外,其余物品一律带走,并在离开宿舍前将所有物品收拾整齐,把宿舍清扫干净;各院(系部)要对毕业生离校工作进行全程监控,搞好服务,督导学生做好宿舍打扫清理、物业交接手续办理等工作,毕业生毕业离校须在本院(系部)检查验收宿舍合格后方可离校;毕业生宿舍,只要有人住宿的,检查时的量化,一律按在校生宿舍对待。部分彻底清空的宿舍,注意做好宿舍打扫清理后的物业交接手续办理等工作。

三、工作日程安排

4月9日—4月20日开展优秀毕业生评定(具体见通知)。

4月9日—25日毕业生奖学金等各类补助发放,结合财务处要求开展学费催交工作。4月14日—18日各院(系部)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6月初按照党委组织部要求做好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4月24日—5月4日教师资格认定网上申报,5月6日—9日,教师资格证现场确认,地点:图书馆报告厅(具体见通知)。

6月25日、26日毕业生返校。根据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保卫处、后勤和产业管理处等部门通知要求,办理相关毕业手续。

6月27日举行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6月28、29日毕业生毕业离校。各院(系部)验收整理教室、宿舍卫生。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各院(系部)要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把毕业生思想教育做深做透,把服务毕业生的各项工作做足做细,保证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院(系部)要利用班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报纸、宣传栏、网站等形式,加强对毕业生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引导,营造良好的毕业教育氛围;团委学生处在学生工作网站、微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公寓宣传栏等开辟毕业教育专栏,激励毕业生爱校、护校、荣校。

3.任务明确,协调联动

各院(系部)要制定毕业生工作推进计划,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不留管理死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主要领导和老师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信息畅通,增强信息反馈的意识,保证上传下达的沟通效率,遇到问题迅速处理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4.深入走访,体现关怀

各院(系部)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要深入学生公寓,走访毕业生宿舍,全面了解和关心毕业生的思想、生活、就业状况,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学生 处

5.毕业生离校须知 篇五

08届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敬请关注以下内容:

一、毕业生信息汇总

毕业生在离校前,必须到我系学生工作办公室5-508登记相关信息。已就业的同学须持单位接收函,考取研究生的同学须拿调档函,专升本的同学须携带录取通知书到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登记。

二、《报到证》集中办理

《报到证》是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公安部门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办理接收手续的依据。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单位接收函并要求办理《报到证》的同学,请到我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报名。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本省和外省同学,要求将《报到证》办回生源地的,请提供本人身份证明和协议书号,到招生就业处签名确认,不得代签。

毕业生办理《就业证》需认真对待,如需改办,手续多,且省教育厅需收取工本费150元。逾期办理的也将由毕业生本人持毕业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学校介绍信去湖南省教育厅个人办理。

三、毕业生档案

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后,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书、毕业证、身份证,院招生就业处可将档案寄出。毕业生离校后,档案可由学校免费保管二年,如需调档,本人在传真毕业证、身份证复印件及提供个人所在系、班、学号信息后,可由招生就业处帮助寄出。

注:详情请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网站。

6.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篇六

近些年, 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学生动手能力强, 入职后工作上手快, 适应期短, 深受企业欢迎。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93%。但是, 每年7月份学生离校时, 总有少数学生落实不了就业单位。这些学生具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有效地对他们实施职业指导呢?

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特点

1. 就业目标不明确, 吃苦精神不强。

调研发现,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觉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不是自己喜欢或满意的。目前,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 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的岗位或者是工作时间不固定, 需要倒班或加班;或者是工作紧张程度较高, 强度大, 感觉累;或者是工作纪律严, 约束多, 缺少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 没有经历困难时期, 缺乏劳动锻炼和吃苦精神, 抗挫折能力不强。所以,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只要不挑不拣, 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就是因为怕苦怕累, 在就业目标上期望过高, 就业难度加大, 导致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2. 对自己缺乏准确定位, 薪金待遇要求高。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它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高职学生刚毕业时, 尽管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很快适应要从事的工作, 但要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岗位历练和能力提升, 这个时期企业给出的薪金待遇一般不会太高, 不可能超过其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加上企业对新进人员的入职培训、师傅带徒弟等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成本付出, 一味强调薪酬待遇, 在就业时必然碰壁。

3. 专业不对口, 有岗位不能胜任。

最近几年, 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 一方面, 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 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一批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及空间等快速发展起来。新兴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的学生所学非企业所用, 出现了劳动者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错位, 有岗位胜任不了, 只能徘徊在用人单位的大门外。

4. 人脉关系缺乏, 消息相对闭塞。

根据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与《华尔街日报》共同针对人力资源主管与求职者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人力资源主管或求职者透过人脉关系找到适合的人才或工作, 而且61%的人力资源主管及78%的求职者认为, 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可见, 良好的人脉关系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极大。但个别学生或者由于个人性格内向, 与人交往少;或者是家庭成员能提供的人脉少;或者是个人没有主动融入社会寻求支持, 有些学生就业的路子比较窄, 周围能够提供帮助的人不多, 离校不能就业通常会发生。

5. 有等和靠的心理, 失去机会。

有的离校未就业学生总是期望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再就业, 追求一步到位, 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会有等和靠的观念。个别同学不去主动寻找适合的工作, 而是寄希望于老师、家长、亲友的帮助;也有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忙于就业, 想等两年再说。这部分学生有的会在职业指导人员或家庭成员帮助下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则在等待中丧失了一个又一个的就业机会。

6. 缺乏敢想敢干的勇气, 不愿尝试创业。

就业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工作, 也可以独辟蹊径尝试创业。其中网上创业以其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潜力大深受学生的青睐,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创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但是, 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遇到了许多问题, 比如战略定位不准、媒体传播不广、团队执行力不强、对终端的掌控能力不足, 加上创业激情缺乏、不确定风险较多没有好的项目或资金匮乏等原因, 许多学生害怕创业失败, 不愿意尝试创业。

二、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1. 做好毕业生追踪调查。

目前, 国家要求“将有就业意愿的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 对有就业意愿的, 及时提供用人信息”。要及时、有效地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需要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 搞清楚其就业意愿, 特别是其面临的实际困难。毕业生追踪调查主要工作内容是实名信息的接收分类, 而对这些情况最为熟悉的是带班辅导员。可以由辅导员按生源地、就业创业意愿、培训需求、就业见习意愿、就业困难等情况进行分类, 建立台账, 及时通报给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或相关职能部门, 以便有针对性实施指导。

2. 及时传递就业信息。

辅导员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及时向离校未就业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因此, 必须对离校未就业学生做到“三清”, 即家庭情况清、就业意向清、联系方式清, 并联系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就业指导相关人员, 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通过电话、网络、微信、家访、小型会议等形式, 为他们提供用人信息;通过组织小型招聘活动, 帮助他们和用人单位对接;借助政府就业服务平台, 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3. 鼓励学生创业。

从2013年起, 国家鼓励毕业生创业,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享受资金扶持政策、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可以通过明白纸、广播、专题网站、专家解读等形式开展宣传;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做政策解读和岗位选择指导;可以开展由优秀毕业生担当主讲的“创业大讲堂”, 激发创业热情;还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园, 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这样, 可以实现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4. 转变就业观念。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解决离校未就业学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们转变观念, 使学生先就业再择业, 指导人员要从关心学生入手, 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做起,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先就业再择业, 既不好高骛远, 又不妄自菲薄, 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将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

发挥就业指导专家团的作用, 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 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设计生涯目标;通过团体指导、模拟招聘等活动, 提高求职应聘能力;通过技能培训, 增强就业竞争力。

7.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篇七

关键词:毕业生; 离校综合症; 不文明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42-001

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如何组织毕业生文明离校,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大学生“顺利地迎进来,平安地送出去”,成为每个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之一。但实际上,每年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都成为毕业时的不和谐音符。这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离校前夕的“离校综合症”,这是一种由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复杂心理综合引起的反常现象,是毕业生四年积累下来的多种矛盾在离校前夕的集中反映。

一“离校综合症”的表现形式

1.酗酒打架

毕业前夕,毕业生们大都免不了沾染酒,不外乎两种表现:一种以酒助兴,一种借酒消愁。随着酒精的作用,大多数人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稍有不顺,就会借着酒劲,发泄甚至打架斗殴,每年都不乏毕业生因酗酒滋事而受到违纪违规处理。

2.损坏财物

离校前夕,高校毕业生破坏物品现象普遍。宿舍楼经常能听到敲脸盆、砸酒瓶的声音。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校园环境和安定,也形成重大安全隐患,还对非毕业班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不良影响。

3.寝室“脏、乱、差”

毕业生寝室不叠被子、不整理物品、不打扫卫生是家常便饭。在寝室学生也是通宵联网打游戏、打牌、打麻将赌博,曾经日夜栖息的寝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集散地。

4.夜不归宿

大四下基本上所有专业安排都是学生在外实习,这就给毕业生在外租房提供了可能性。租房者不外乎是上班实习、考研、谈恋爱或者不喜欢受学校制度束缚的学生。结果造成宿舍管理失控,出现了学生在宿舍外违纪现象,严重者甚至导致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离校综合症”产生原因

离校前毕业生处于“真空”状态。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大学生接受着学校教育和社会磨练,但他们处于“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边缘地带,是边缘人,学生的自主、自觉性都相对较差。从客观上说,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制约因素相对缺乏,容易产生“离校综合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因素:

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临近离校时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落实工作岗位,使得这部分同学在毕业前心理压力很大,出现苦闷、彷徨等不良心理。同时就业机制的不完善和就业过程中有些社会不正之风,更加剧了部分毕业生的不满情绪。这些都易导致毕业生在离校前发生不文明行为。

2.学校教学管理缺失。伴随学校规模的扩张,形成一些管理问题,没有真正做到管理中的“全员育人”,“以人为本”。目前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都是将高年级课程压缩,甚至到最后一学期完全没课。这样的教学计划,让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除了找工作、写论文,其他就无所事事,极易引发事端。

3.毕业生个人因素。毕业生离校阶段最关心的问题无外乎学习所得、就业去向和情感归属等方面。然而,很少有人在这三个方面全面丰收,这也造就部分同学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定,久而久之出现不正当的宣泄、报复、破坏等越轨行为。

三、根治“离校综合症”的有效途径

毕业生文明离校,离不开学校长效管理机制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从标本兼治的角度考虑,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高校应统一思想,各部门明确职责,保证毕业生离校工作文明有序进行。毕业生离校前,应由学生处提出毕业生离校日程安排,将毕业生离校的各项具体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要求各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帮助解决毕业生离校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保证离校工作文明有序的进行。

2.强化行政管理手段的监督职能,约束学生的行为。我们还要严格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特殊群体角色或者因为他们找单位的现实需要而放松纪律的约束。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毕业生,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放羊式”的管理和姑息适就的态度,必然导致毕业生思想的松懈而出现思想和行为的偏差。

3.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的思想转化。成功的思想教育方法在于预防和疏导,而非强制。这方面工作主要依靠一线辅导员。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关心学生,做好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工作。应避免例行公事式的巡查、谈心,避免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说教,要真正深入到毕业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化解各种心理矛盾。

4.培养毕业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面临残酷的就业竞争,自身能力与经验的缺乏,又使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校园自我与社会自我协调起来,不懂得实现理想要从实际开始,能力要从实践中得来,因而容易导致自我认识的偏差。因此,在就业教育中要强化职业教育。对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女大学生予以特殊关注,帮助他们舒解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同时还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5.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调整毕业生的身心状态。开展适合毕业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可以转移他们的消极思想,稳定他们的情绪。毕业生也可借助文体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我。另外,文体活动还能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理解与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毕业生获得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善始善终的关心和温暖。

参考文献:

[1]杨建义.高校毕业生待就业的心态特点与教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2]杨小渭.关于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23)

8.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篇八

101171班:

毕业生在招就处领取一系列表单,其中包含(1)未毕业学生提前就业申请表(2)就业问卷调查表(3)顶岗实习鉴定表。

办理离校手续时,请按照离校手续表中的编号顺序进行,1-8项由各部门全部盖章(或签字)后。最后到教务处321办公室办理手续,否则不予办理。如需要打印学历证明和成绩单的同学,请将离校手续表留在教务处,周一至周五工作日4:00-5:00来领取。

表(1)可沿中线裁开,一份留在教务处,一份留存所在部系。表(2)和表(3)由学生带离学校,到就业单位后签字盖章,并与明年7月份领取毕业证书时交回学校教务处(不接受邮寄),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如有成绩挂科的同学,可以登录学院网站查询并及时申请补考报名(报名数据发送电子邮件到jhxyjwc@126.com)毕业前补考时间定为2013年4月27至28日,报名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31日。毕业后补考时间定为2013年10月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补考报名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16日。

9.毕业生安全离校通知 篇九

毕业前夕,广大毕业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平安、文明离校。在此,我诚挚地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一、财产安全

1、毕业离校期间应酬、外出活动较多,平时进出宿舍的时间规律打破,进出人员结构复杂,频率增加,这就为某些小偷小摸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希望同学们提高警惕,要注意宿舍内个人财物的安全,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随手关好门窗,锁好自己的箱、柜,防止财物丢失。

2、在进行照相、聚会等活动时,要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钱包、照相机、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

3、对废弃的私人信件和其它物品要妥善处理,绝不可在宿舍、卫生间、楼道焚烧、丢弃。

4、托运行李物品时要选择正规、可靠的物流公司。

二、食宿安全

1、毕业生相聚一定有所节制,适可而止,切忌过量饮酒,酿成祸端。

2、时值夏日,务必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在无证摊点购买各种不洁食品,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夜间不可通宵闲聊、酗酒,以免引发火灾或不安全事故,更不能向宿舍楼下乱扔杂物、酒瓶,防止意外伤人。

4、禁止在宿舍内留宿外来人员。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都不能晚归。

5、在宿舍夜间睡觉和中午午睡时要锁好门,离开宿舍时要随手关门,贵重物品锁进柜子里,防止被盗案件发生。

6、发现可疑之人要迅速报告校卫队。

三、交通安全

1、要树立交通安全观念,时刻提高警惕。

2、要熟悉校内路线地形,特别在拐弯处、十字路口要慢速行驶。

3、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推行,不骑车带人,不相互追逐;校园内不允许学生骑“英雄车”。

4、要精力集中,无论行走还是骑车都应靠右行,见到各种车辆提前避让。

5、骑车、驾车要慢速行驶,复杂地段要缓慢而行,必要时下车推行。

6、路途乘坐交通工具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在途中交友,不要把自己的详细情况告诉陌生人,不要将行李物品交给陌生人看管,不要接受陌生人馈赠的食品、饮料等。谨防陌生人以介绍工作、交朋友等为名,诈骗钱物。

7、乘坐汽车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宁可推迟行程,也不要乘坐超员、超载或车况不好的车辆;乘坐火车时,不要将手袋、手机等物品随意搁放,谨防他人顺手牵羊盗走。

8、乘车时一定要乘坐正规营运单位的车辆,并妥善保存乘车凭证(车票),下车时要提前清点好自己的行李物品。

四、珍惜友谊、珍爱生命

1、应妥善处理在校期间的各种矛盾纠纷或感情纠葛,切不可采取过激方式或其它不正当手段,防止矛盾激化造成恶果。

2、珍惜几年来的同窗之谊,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遇事冷静,不说过头话,不办过头事。

3、学会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应钦佩顽强的生命。

4、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希望毕业生在学校最后的时间里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身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同学之间应相互关心、团结互助,和睦融洽,同学们务必既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又确保自身安全。

最后,我预祝同学们平安健康、前程似锦!

10.毕业季毕业生离校新闻 篇十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文明离校 教育

近年来,部分高校出现部分毕业生聚众哄闹、酗酒、损害宿舍公共财物、打架斗殴等较为严重的失范行为。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引起了很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大学生人生之路开启的重要步骤。为毕业生开展以文明教育、纪律教育、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工作,既为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是每个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当前,必须高度认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性,把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首要而艰巨的任务来完成。

一、分析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1、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都是高年级课程减少,为保证就业前的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质量,最后一学年安排的课程寥寥无几,而且基本没有什么“重头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放松,这样的教学安排使毕业生精力分散,无所事事,易引发矛盾事端。2、学校对毕业生的管理有所懈怠。部分学校在毕业生离校前夕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课程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毕业生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包装自己、推销自己、追求好的工作及更高的学业上。重心的转移导致思想、行为的转变。行动懒散、同学间发生摩擦的事情开始增多,而学校对这些失范行为处理不严,纵容了学生。还有学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毕业生在离校前需要办理各种繁琐的离校手续,部分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不认真,责任心也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极易引起毕业生的不满情绪。3、教育管理的缺失。近些年,从各高校的稳定情况可以看出,从事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爱校教育是教育基础。如果在学生刚入学时没有抓起此项工作,并始终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很难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尽管各高校都有开展爱国教育和爱校教育,但是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认真思考,最终导致教育的缺失。爱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还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就业方面的原因:1、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在逐渐增加。2010年有630万,2011年有660万,2012年有680万,今年有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如此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在社会上造成了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惨淡而严峻,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的就业率较低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对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导致在校毕业生心中积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国家相关政策产生极大地不满。因此,在学生毕业离校前,部分学生以酗酒、打架、吵鬧、砸东西等不文明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怨气。2、就业机制不完备。社会上部分高校的就业机制不完备,在就业环节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就业过程中各种非规范的社会行为与毕业生原有的理想模式发生冲突,容易使毕业生产生不满情绪,并导致行为变形。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1、毕业生放松自身要求。毕业阶段相对整个大学生活来说是一个精神状态的松弛期。临近毕业的学生普遍有如释重负之感,极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导致许多不文明行为的发生。2、毕业生人格不够成熟。此时的毕业生人格趋于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大的脆弱性。他们正面临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在思想上呈不稳定,并有行为上的躁动,尤其是那些就业不如意的同学会表现得更为强烈。3、特殊时期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当前社会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使毕业生容易产生担忧、焦虑、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如,有的同学虽然勉强找到接收单位,但又对单位的经济效益、个人的发展前景及工作环境心存担忧和疑虑;还有的同学感慨自己书生气十足,社会阅历浅薄,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幼稚;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能力、及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不如他人,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恐怕难以争取到有利位置。大多数学生在较低年级时可以把暂时出现的心理压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任务上,但到邻近毕业前夕就容易导致行为失控。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文明离校,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学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细致入微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毕业生能自律自强,在文明有序的气氛中顺利离校,杜绝一切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一)、建立健全毕业生文明离校制度为基础。

制度是工作规范化的保证,高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制度以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有理、有序”的开展。高校加强制度建设,用健全合理的制度去规范和管理学生离校是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制度的制订和出台不是靠强制性的手段解决的,制度源于学生,最终还要回归学生。高校要系统的深入毕业生群体中去,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制度。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要以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为前提。

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等传播手段,将文明离校在学生中广为宣传,使文明离校理念深入人心,不但应届毕业生受到教育、制约,而且低年级学生也到了教育,为深入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组织校报和学生工作简报共同出版“毕业生文明离校专刊”,向全校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号召广大毕业生认真走完大学生活最后也最难忘的日子,为毕业生文明离校创造良好的环境。毕业生离校前心态复杂、情绪波动大,易受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心理动荡期和情绪敏感期。在强大的校园舆论宣传氛围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可以转移毕业生的消极思想,松弛紧张的神经,稳定学生情绪。毕业生还可以借助文体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三)、重视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

毕业前夕,学生面临着由“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他们往往会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和迷茫。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的信心、提高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要针对毕业生离校前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咨询工作,仔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及升学情况。首先要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恰当的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毕业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教育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人民大众,增强毕业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顺利就业的信心。其次,要充分发挥往届成功校友的典型教育作用,开展一些“与校友面对面”“最后一堂课”等类似的活动,用毕业生身边生动的实例告诉他们应正视现实,端正就业态度,克服就业情绪的浮躁和波动,保持愉快心境和良好情绪,从而在就业中掌握主动。

高校应帮助毕业生处理好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缓解毕业生因即将走向社会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及时、有效、合理地疏导毕业生的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顺利步入工作岗位。

(四)、积极开展“感恩母校”教育。

部分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只顾自己的事情,个人利己主义意识增强,学校、班级、同学观念淡化,损人利己、不利于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毕业生当中开展“感恩母校”教育。以增强毕业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怀念之情,教育引导毕业生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并引导广大毕业生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给同学留下集体的温暖,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印象,给低年级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广大毕业生体会感恩,感恩于学校方方面面的重视、关注与关怀,从内心体验到离别母校的不舍之情。增强毕业生与母校的浓厚感情,培养学生的亲情感、友情感,进一步拉近毕业生与老师、同学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贡献。

(五)要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应该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及其他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谈心、沟通、引导工作,给予特殊学生热情的帮助和关怀,使他们能够走得舒心愉快。部分学生毕业前没有找到工作,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尽管仅占毕业生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做好他们的离校前教育工作,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高校还要关注受处分和未拿到学位证、毕业证的学生,找他们专门谈话,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敢于接受人生挑战,找准差距和不足,解释好学校的相关政策,提醒他们保持平稳心态,使这些毕业生理解学校和老师,减少校园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高校的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各高校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把问题完全归咎于学生,要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不文明离校行为的发生。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及早准备。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要做到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整个教育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积极组织毕业生采取生动、活泼、健康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毕业生立志胸怀祖国、情系母校、爱岗敬业、回报社会,切实把文明离校落到实处,着力营造一个文明离校、安全离校、有序离校的氛围,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胡思颖. 关于高校畢业生离校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

[2] 刘嵘,高明文. 大学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年

[3] 杨文俊. 浅谈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年

上一篇:羊的四字成语下一篇:电气公司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