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2024-11-04

一校一品实施方案(共10篇)

1.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篇一

北厂小学2016-2017学年“一校一品”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展示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校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发展。通过此项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增强学生体质,展示学生形体美与青春活力,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器械韵律操”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特色项目。

为什么选择“器械韵律操”为我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项目?

1、关于“器械韵律操”运动及开展的意义

对于如何使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需要,并成为我校的特色,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经过学校的商量讨论,我们将器械韵律操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运动而逐步地加以普及推广。这一特色活动理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种考虑。

首先,器械韵律操活动自身有着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跳、踢等动作还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为造骨过程和肌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等诸多特点,十分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

其次,器械韵律操运动是一项十分吸引人的新颖体育项目,同时它也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它动作丰富多彩。器械韵律操运动一般在操场上进行,由于灵活多变、运动力度强、设施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在校学生的欢迎。

2、我校开展的条件:

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大力支持体育工作开展,并非常重视师生体质健康,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其次是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已经在一至六年级开展有器械韵律操的活动项目,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和课余活动时对球舞都十分喜爱和熟悉,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校还有几位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将十分有利于今后的器械韵律操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我校开展该项活动的预期设想

特色项目确立后我们设想将学生分为两个学习段:根据各学习段学生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特点,设置训练计划与方案,确保他们既能得到合理的体能与技巧锻炼。现将三至六年级作为学校开展器械韵律操试点(一二年级分解训练,要慢一些),一周2节体育课中1节课为器械韵律操的教学和训练,“每天上午两段做操时间及大课间”穿插器械韵律操项目的活动,以达到全校师生人人喜爱、人人参与,逐步形成具备集体展演的水平,从而成为学校特色。

2.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篇二

1.1、“一校一品”的概念界定

“一校一品”, 即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重点选择、发展一项体育训练项目, 兼顾其他体育项目, 通过园区教育局和苏州市体育局提供的专家积极指导, 将这个项目在学校里做优、做强, 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在整个工业园区乃至苏州市独树一帜。

1.2、“体艺2+1”的概念界定

“体艺2+1项目”的实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 切实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 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2、“一校一品”与“体艺2+1”同异点比较

2.1、“一校一品”与“体艺2+1”相同点比较

2.1.1、“一校一品”与“体艺2+1项目”都是深入推进素质教

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们都注意培养学生、学校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使其乐于从事体育运动, 从而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快速发展的目的。

2.1.2、实施“体艺2+1项目”的先导是提高体育、艺术教育

师资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并且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各种业务培训, 提高广大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满足“2+1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所以说, “一校一品”与“体艺2+1项目”的研究支撑点基本相同。

2.1.3、“一校一品”的一个重要发展目的是研究学校创建体

育特色与教育整体之间的关系, 把创建体育特色有机的融入学校整体发展之中。而实施“体艺2+1项目”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 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 以此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

2.2、“一校一品”与“体艺2+1”差异点比较

2.2.1、“一校一品”研究的范畴只有体育, 而“体艺2+1项目”的实施的内容除了体育之外还有艺术的要求。

2.2.2、“一校一品”重在一定的区域内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如

何在基层学校实践“一校一品, 体教结合, 共同发展”的全新模式与道路。而“体艺2+1项目”的实施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开展。

2.2.3、“一校一品”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注意终身体育意

识的养成之外还关注区域统筹培养体育人才, 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 而“体艺2+1”则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一校一品”对“体艺2+1项目”的拓展与超越。

3、“一校一品”对实施“体育艺术2+1”的积极促进作用

3.1、“一校一品”的研究内容

3.1.1、通过在工业园区范围内各所学校中开展‘一校一品’

系列活动, 实践“特色就是卓越”理念, 将教育局、体育局、基层学校紧密的联合在一起, 在三者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用”, 从而探索出一条新形式下学校体育发展模式转变的全新道路。

3.1.2、各所学校在实践‘一校一品’活动中, 不但让不同层

次的学生学到了较好的运动技能, 而且让学生在愉快的体育练习中获得了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 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 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1.3、在‘一校一品’系列活动中, 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教

学活动、教育活动, 将教授与引导智慧的运用,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1.4、“体教结合”为教育资源的完善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为区域体育人才的相对集中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3.2、对实施“体育艺术2+1”的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一校一品”的开展, 素质教育在我们园区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推进与发展, 区内各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水平不断稳步提高, 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逐步改善, 学校、老师、对体育充分重视, 学生们对体育兴趣日渐浓厚, 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全区学校展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一校一品”所带来的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改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浓厚……都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深入开展机遇与促进作用。

4、结论

4.1、“一校一品”是“体育艺术2+1项目”向深层次开展与实施的有力促进形式与手段。

4.2、“一校一品”与“体育艺术2+1”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

共同培养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4.3、“一校一品”的开展, 可以更好的促进“体育艺术2+1”的内涵深化。

摘要:“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一校一品”是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 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本着“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责任共但, 成果共用”的原则, 在整个工业园区所辖范围所有学校内开展的一项体育特色建设的积极尝试。虽然“一校一品”与“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相差五年, 但我们在进行“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却发现, 我们的“一校一品”研究与“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有很多表面或深层次的联系, “一校一品”研究对“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与实施有很多促进作用。故撰写此文, 以作探讨。

3.一校一品——让农村教育更精彩 篇三

“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要求各校根据“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三维目标分步推进。建项目是指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自身优势,确定特色项目;创特色是指学校加强和深化特色项目,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树品牌是指在研究与实践下,学校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其中,建项目中的特色项目包括: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育艺术竞赛、学科教学竞赛、科技项目竞赛等。几年来,“一校一品”办学模式的推行,给完小多、规模大的皋埠镇小学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一个百花争艳的特色教育氛围正在皋埠逐步形成。

一、变普通为特色

在推行“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前,我们也曾出台过《皋埠镇素质竞赛规程实施细则》,旨在形成系统、规范的竞赛办法,为全面开创皋埠镇教育的新局面奠定基础。但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由于竞赛成绩与学校考评有直接联系,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年终考评的等级。因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一些工作的优先发展,但也把学校管理引入到“竞赛成绩就代表学校管理水平”的管理“瓶颈”,对全面开展学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实施“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后,各校有的放矢地选择切合学校实际并能容易开展的工作,打破了过去“一刀切”的局面。学校可以自主选择项目重点训练,给学校创设了自主创新的环境。

二、变分散为集中

原先,每项活动要求各校都必须参加,有的学校苦于没有场地、设备、师资,要出成绩的确勉为其难;有的学校为了在所有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到头来浪费了许多的精力、财力,最后还是竹篮打水—— 一场空。实施“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后,我们集中资源,强力打造,审核、确定一所学校的训练内容,配备相应的师资,确保经费的投入。如原西堡小学,自申报开展学生跳绳特色项目后,这所只有200多名学生的农村完小在去年市属小学生跳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又如孟葑小学校园活动场地非常小,学校领导根据该校一些教师喜欢钻研的优点,决定开展航空、航模活动,学校连续几年在市小学生航空航模比赛中取得单项第一名和团体优胜的好成绩。

三、变被动为主动

自开展“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来,唤醒了学校领导的管理智慧,学校领导主动调研学校工作,挖掘教师特长,并积极向中心校申报特色项目。各校还明确要求,制定专人,落实项目,安排时间进行辅导。如我校有两名青年教师,毕业分配拜师结对,总想在课堂教学艺术上有所建树,但两三年下来,虽然自己很努力,师傅也教导有方,但他们课堂教学水平就是没有新的突破。学校领导发现后,就动员他们担任国际象棋和信息奥林匹克竞赛的辅导老师。他们积极参与,不出一年,就打出了牌子,成了区、市闻名的“金牌教头”。

四、变短期为长远

镇中心校要求各个学校创建“一校一品”的工作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为此,镇中心学校每学年对各校的特色项目进行申报、考评、奖励。各校所有申报项目待中心校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操作,在年末考评中效果不明显的则责令整改,两年不出成绩的则取消特色项目资格。所以许多学校的申报项目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有的特色项目早在几年前就着手准备了,工作有长期性和延续性,克服了“临时抱佛脚”的被动,这也是我们每次参加比赛获奖率高的原因所在。

五、变单一为多元

以往,我们虽然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有相当出色的成绩,但难免会使人产生“农村学校的孩子只有发达的四肢,靠的是一股蛮力”的误解。自“一校一品”活动开展以来,各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如新桥完小在国际象棋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以棋兴校、以棋育人”的特色教育之路,师生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频频获奖;皋北完小注重培养学生的排球运动兴趣,形成了排球运动传统;郦家埭完小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学生在全省和全国的小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此外,孟葑完小的羽毛球教育特色、上蒋完小的航模教育特色、攒宫完小的乒乓球教育特色等,在区、市级比赛中也初露头角。实施“一校一品”办学模式以来,我们觉得投入的经费少了,但成绩却提高了。

4.“一校一品”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2015-2016学)

土口子中心小学

“一校一品”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工作出发点,以校本课程建设为工作抓手,努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将篮球运动创建为学校的品牌项目。

二、总体目标

积极创建学校篮球运动的品牌,普及学校篮球人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形成“人人掌握基本技能,个个熟悉篮球术语,班班拥有比赛队伍”的校园篮球运动氛围,不断丰富学校特色品牌的内涵实质,使土口子小学的学生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口号:人人会打球,班班有团队

四、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依托两个载体:班队集体、学校团队

形成三个层面:普及层、提高层、精品层

加强四种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自强不息教育(自信进取,拼搏有为)

集体主义教育(以校为荣,团结协作)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竞技,文明观赛)

促进五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班集体建设、学校团队建设

突出六大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和谐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健康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全员普及与个别提高相结合;

课外活动与师生兴趣相结合。

五、主要工作

(一)开发研究校本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1、充实、完善篮球校本教材,制定《土口子小学篮球运动校本大纲》以及《土口子小学篮球运动校本教材》。

2、注重在学科中渗透“一校一品”的工作理念,将其中的思想教育、技术技能等内容在学科的教学中加以融合,让师生从中获取知识,获得乐趣。

(二)创设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温馨集体的建立与形成。

1、营造校园篮球运动的氛围。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篮球品牌的口号,在学校、班级中开设专题宣传栏,宣传篮球运动和篮球知识。

2、结合“温馨教室”的创建,创设和“一校一品”主题相关的教室环境布置。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行为规范的意识与导向。

1、利用各种途径与方式,在师生中宣传“四种教育”思想,改变教师观念,增强“健康第一”的思想。

2、设计策划开展以“珍爱生命教育、自强不息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各类班级活动和团队活动。

3、设计、加强与“四种教育”相关联的行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

(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1、增加体育课中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使每位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对篮球运动形成兴趣且具备基本篮球知识和掌握基本篮球运动技术,提高观赏兴趣与观赏水平,初步具备篮球运动的技能。

2、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关注篮球知识的有机渗透,在实践过程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和反思。

3、特长教师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指导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五)激发全体学生的运动热情,重点关注特长生的提高发展。

1、指导各班组建班级篮球队,做到“班班有团队”;组织各类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训练和比赛,每学期组织年级组篮球比赛,每学年组织师生篮球对抗赛。

2、组建学校篮球运动队,定时、定点开展训练,专人指导负责,每学年制定训练计划,学年结束完成训练小结。

3、制定校队规章制度,按时做好相关资料收集,资料完整归档。

4、积极参加各项镇、县级竞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校篮球队的水平接近县级小学生竞赛中游水平,在县镇内达到领先水平。

5、校篮球队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篮球运动后备人才。

(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点燃师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激情。

1、办好“梁山杯”小学生篮球比赛,将杯赛办成镇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杯赛之一,借助杯赛向全县推广和展示篮球运动,宣传梁山的篮球文化,树立土口子小学篮球的品牌。

2、在学校各类文体大型活动中加入篮球的表演和篮球类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欣赏、参与到篮球运动中。

3、将每年4月定为学校的篮球活动月、在活动月中集中开展校内的篮球竞赛、“梁山杯”学生篮球赛、校师生篮球表演赛、篮球海报设计大赛、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炼学校的篮球文化。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

制订《土口子小学“一校一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健全组织网络,引领全员参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学期工作推进计划。

2、实施阶段(2015年至2016年6月)

根据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并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和表彰。

3、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

继续推进各项工作,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基本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校一品”的工作模式。各类资料整理归档

七、保障措施

1、保证计划落实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将“一校一品”的创建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列入学校总体规划中,并制定具体的阶段实施计划,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

2、形成管理网络

组织教师进行有关“一校一品”建设构想、方案、措施的宣传、学习和讨论。

由教导处牵头,协助项目负责人协调推进工作。教研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德育工作组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集体与学生团队建设、校园环境的布置等,大队部、体艺组协同完成相关工作;教导处加强相关知识与学科的融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研与实践活动。

3、学校资金支持

凡用于运动器械的添置、运动场地的修缮、杯赛活动以及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个人与集体表彰奖励的费用等,均由学校支出。

土口子中心小学

5.“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校园集体舞”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二、健全组织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组 员:全体班主任

三、基本内容及对象

实施“校园集体舞”,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掌握多种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活动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四、实施原则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系统的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二)以广播体操集体舞为基础。

(三)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高、中、低段确立适宜的内容。

五、实施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了解“校园集体舞”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集体舞”活动。

(二)科学设置基本动作、倡导个性发展。

“校园集体舞”的活动力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认真组织落实、彰显学校特色。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制课外活动安排表,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四)注重实验研究、确保活动实效。

科研先导,结合实验研究,多出理论成果。

六、实施要求

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采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各班班主任为活动的具体带班组织者,体育教师为活动的指导者,领导小组成员为活动的检查者。在每次活动时,要确保既有组织者的全程带班,又有指导者的适时指

导,还有检查者的必要督促,以真正提升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活动安全预案

1、活动中,组织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2、为保证学生进场、退场的安全、有序,加强楼道的安全管理,要在活动前后监督好学生的上下楼梯。

八、具体实施计划

2012年2月-2012年6月:分步训练,基本动作方法达标。2012年9月-2013年6月:高、中、低段一起训练,整体效果达标。

6.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二、健全组织

1、领导小组

组 长:刘守其

组 员:张小持及全体班主任

三、基本内容及对象

1.各年级主要利用体育课开展田径教学。2.利用活动课在各年级开展田径训练。

3.在四至六年级各班组建田径队,开展校级田径运动会。

4.在四、五、六年级组建校级田径队,开展田径训练工作,提高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

四、实施原则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二)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高、中、低段确立适宜的内容。

五、实施计划

(一)第一阶段:

1.召开师生动员会,明确目标,全员参与。

2.组织开展“田径”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每天利用体育课、课间休息、活动课等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田径练习;

(二)第二阶段:

1.组织开展“田径”训练活动。2.开展校级竞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

1.做好“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的总结工作。2.将“田径运动”打造成为龙泉小学的亮点活动。

五、实施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田径”活动。

(二)制定田径课堂教学实施内容

推进体育学科特色建设,搞好田径教学,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田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对1—6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田径教学选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和调整。

学校体育课每学期开设田径兴趣班教学,统一规划授课时间,体育教师按照既定课程开展教学。田径课堂教学要求要明确。

1.教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参与兴趣入手,把与田径相关的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2.教师对田径竞赛教学,跑的摆臂动作等的姿势要正确。3.切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4.促进练习有效性,将田径教学内容列入期末考核内容中,作为对体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1.构建以比赛为动力的活动模式,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活动课时间开展班级田径比赛,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田径比赛活动是学校田径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课余比赛是互为联系和互为补充的,它可以弥补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不足,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巩固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科项目教学。

一年级项目: 20*50M往返跑接力 二、三年级项目: 20*100M往返跑接力 四、五、六年级项目:20*200M往返跑接力

2.开展年级接力竞赛活动,学校每期开展一次竞赛及学生个人一年级一组、二三年级一组、四五六年级一组,开设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项目分男女以时间计算成绩。在裁判员老师的判决下进行的成绩有效,全校张榜公布前三名的姓名及竞赛成绩。

(四)抓好田径队伍建设

以校田径队为突破口,加强年级和班级田径队建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田径竞技水平,促进田径基地建设。

1.校级田径队建制为20人,五、六年级12人,三、四年级8人。选人由校队队长和教师共同完成。

2.建立班级田径队,三至六年级各班级均组建班级田径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丰富学生课余活动,为年级、校队输送田径队员。

3.任课教师抓好田径基本功教学,及早发现田径苗子,为班级、年级、校田径队提供可选拔的人才,做好田径梯队建设。

4.校田径队由专人带训(张小持),教师制定训练计划,按计划落实训练。校田径队训练时间为每周二、四下午活动课,每周三下午三四节课时间兴趣班等。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进行班级考评时,学校把田径开展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1)没有建立班级田径队的;(2)活动课时没有参加田径项目的;(3)没有参加“成长杯”田径赛的。(4)达级考核中,成绩较差的班级。以上四项有一项没有达到的,班级取消先进班级评比资格。

7.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篇七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 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此,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指出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别为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 既为学校重视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又为学校全面实现体育目标开创了有效途径。

近年来, 珠海市香洲区率先推进了“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出发点;以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入点”的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目前, 随着香洲区多所学校体育特色的初步形成, 全区呈现出“一校一品”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区域学校体育特色, 在比赛、升学、对外交流、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这样的背景下, 香洲区通过建立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连续九年实施全区学生体能素质检测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评比、展示、交流等一系列举措策略, 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 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 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锻炼, 让每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一到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 打造学校体育特色, 推进“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精神, 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探索

香洲区在积极推进区域“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促进学校体育特色的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1.坚持“健康第一”,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是实施学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的主阵地。为构建区域体育特色的课堂教学, 实现学校“一校一品”特色。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 编写了《香洲区体育学科自编教材》, 构建了《香洲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了《体育评价理论试卷库》;同时, “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正在学校生根开花, 许多学校根据体育特色建立校本教材, 让特色进入体育课堂。2011~2013年香洲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99%以上, 优秀率逐年提高。

2.加强学习培训, 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

香洲区体育教研一直以来以“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努力打造具有专业素质、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体育教师优秀团队。围绕教学实际, 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坚持每月一个主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研活动。正因为具有了一批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体育教师优秀团队, 才能够为香洲区实现“一校一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施体能检测, 推动学校特色体育的形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从2005年开始, 区教育局每年6月在全区实行体能素质质量检测, 至今已有九年。香洲区小学生体能素质质量检测的进行, 不仅为有效地研究、推进香洲区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客观评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更对切实提高体育学科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香洲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水平提供保障。尤其重要的是, 对促进香洲区学生体育锻炼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也为逐步建立香洲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掌握香洲区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动态,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九年的体能抽测, 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监测不仅是一种手段, 通过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当前的体质与体能的发展状况, 更重要的是通过监测来发现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 围绕发展学生体能为核心开展体育工作, 从而能够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 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校特色体育的形成和校本课程的研发。

4.校内外结合, 使体育特色项目活动经常化

香洲区在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 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例如:香洲十五小、香洲湾仔小学、香洲十七小、香洲十九小、荣泰小学等学校确定了武术、足球、体操、艺术体操、花样长绳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 并作为体育课的另一部分内容 (4+1或者3+1) , 编写校本教材, 进行特色项目校本教材的教学和等级评价, 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又兼顾到体育课标要求的所有内容, 实现了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同时, 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特色体育项目, 通过自编操、自主练习、运动队、兴趣班等平台进行展示, 通过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提高, 实现了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结合。香洲区很多学校在建设“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过程中, 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 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突出学校特色, 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例如:香洲十五小的舞龙舞狮是通过社区推荐的民间艺人, 承担了学校学生的训练任务;香洲十七小、十九小则是利用珠海体校资源, 走“体教结合”的道路;香洲一小、实验学校等是通过社会力量办学的资源, 帮助学校完善特色;而湾仔小学、荣泰小学、香洲十一小、香山学校等很多学校则是通过家长委员会, 学生家长义务为学校体育特色服务, 形成了“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循环的活动经常化特色格局。

5.以评比和展示交流, 促进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

灵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在活动中促进体育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每年市、区都坚持开展大课间评比活动, 并推荐形成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进行现场展示观摩和交流, 提供可学习的机会。在全区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上都给有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提供展示的舞台, 不仅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也给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三、实践

(一) 区域内学校体育特色多姿多彩

1.快乐体育, 人人参与——校本技能特色

有12所小学、1所中学形成了技能练习与体能锻炼结合的体育技能特色。如第十五小学的武术特色、第十一小学的啦啦操特色、第十九小学的艺术体操特色、湾仔小学的足球特色、第十七小学的体操特色、荣泰小学的花样跳绳特色、第三小学、翠微小学的篮球特色、第一小学的乒乓球特色、香华学校的羽毛球特色、实验学校的跆拳道特色、九州小学的气排球特色、十二小的花式跳短绳特色等均以体育技能为导向, 将体能锻炼与技能练习融为一体, 并贯穿大课间始终。这些学校在保证运动量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充分练习专项运动技能, 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校园体育, 校本教育——校园文化特色

有6所小学、1所中学将体育与校园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如南屏中学自编操《侠客之剑》、第十五小学的舞龙舞狮、第十九小学的“竹文化”、广生小学的沙田民歌、第十七小学的国学、香山学校的书法、第六小学的“爱家爱国”校园文化与快板操等都将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或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大课间训练中, 既突显了本校的校本特色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富人文体育色彩的活动氛围, 极富文化内涵。

3.艺术体育, 艺术特色——体艺结合特色

6所学校能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如第十一小学的啦啦操、第十九小学的艺术体操、广生小学的舞扇操、侨光小学的竖笛自编操、第二小学的体育舞蹈、香山学校的书法韵律操, 都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同时,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地展示, 完美地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二) 学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上升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所测得的数据综合统计分析, 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学生体质网和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

注:**表示P<0.01。

注:**表示P<0.01。

由表1可以看出:香洲区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有所提升, 《标准》优秀率逐年提高。其中, 2012年优秀率比2011年优秀率提高了0.58个百分点, 2013年优秀率比2012年优秀率提高了0.6个百分点, 说明香洲区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三) “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实验, 学生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1.体育特色实验前后学生体能素质的明显变化

实验前后学生体能素质抽测数据比较分析, 香洲区学生整体体能素质提升。

由表2可以看出:待及格率逐年减少, 2011~2012年度只是抽测了25米往返跑, 由于《标准》25米往返跑评价标准比较高, 所以学生整体优秀率低。而2012~2013年度比2010~2011年度的达标率、优秀率均有所提高, 这与香洲区各校大力创建体育特色是分不开的, 说明2012~2013年度各校开展体育特色项目活动是有效果的。

为了检验实验措施是否有效, 抽取了11所学校的学生所测的部分体能数据进行统计学的检验。由表3、4实验数据显示:香洲区中、小学生的体能实验后比实验前有非常大的进步, 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对香洲区中小学生体能的提高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证明香洲区经过2年实验, 对学生体能的进步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体育特色建设促进学生体能素质明显增强

把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与非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进行体能抽测数据统计分析, 发现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体能素质更好。

从图1、2可以看出:2011~2012年度香洲区检测项目是25米往返跑, 虽然“省标”25米往返跑评价标准比较高, 学生优秀率低, 但是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是有一定优秀率的。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良好率平均是37.71%, 达标率平均是99.17%;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良好率平均是25.19%, 达标率平均是96.67%, 所以良好率和达标率整体上平均水平比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好, 说明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对学生总体的体能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图3、4可以看出: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的“省标”优秀率平均是57.86%, 而没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的“省标”优秀率平均是45.39%, 优秀率总体上比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好, 而达标率都是100%, 说明香洲区中小学开展创建体育特色项目是有效果的, 开展创建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也是有效果的, 能促进学生整体体能素质的提高。

3.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

由表5显示:经过2年实验研究, 对有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进步幅度大, 说明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实施后,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除了注重学生体能、技能的评价外, 关注到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学习兴趣, 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更加喜欢体育了。

注:**表示P<0.01。

4.形成创建品牌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良性互动

两年来, 由于各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师生的努力, 有“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成绩显著。如香洲十五小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体教结合, 全校每个班一周一节武术课, 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实现了人人会打武术的特色, 通过学校自设段位等级, 家长师生评价, 做好、做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使得武术在香洲十五小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 学校武术队在市、省、全国的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绩, 并成为广东省省武术特色学校。又如香洲三小是区体育传统篮球项目学校, 自从把篮球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 篮球运动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学生运动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在市、区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篮球现已成为香洲三小的一个品牌。

四、思考

1.实践证明香洲区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区域性策略是可行的, 学校体育已经成为香洲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香洲区每所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

2.区域性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通过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 一批学校已经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和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4.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创建品牌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良性互动, 打造了香洲区学校体育特色品牌, 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五、建议

1.实施区域学生体能素质检测机制, 并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结合, 使各级学校明确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带给师生的切身收益和长短期功能, 创新开拓新途径以寻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特色发展方向,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充分利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平台, 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 主动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 实现学校校本教材的多样与创新, 形成周周有校本特色课, 人人参与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3.建立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列入评价体系,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反馈,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特色的持续开展。

8.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篇八

本刊讯 近日,北海市海城区公布了“十二五”教育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该城区投入约4.2亿元,建设了57个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项目,累计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2 600多个,同时加固校舍约1.2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约14.5万平方米,并为19所中小学配置了现代化仪器设备。在此基础上,海城区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特色”工程,实施学校发展与特色建设项目,提升各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辖区各学校特色教育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的格局。

(桂文)

防城港市防城区:

积极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本刊讯 日前,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三小学在校内少年宫里举办了学生综合素质展,展示了学生的绘画、小发明、手工制作等作品。防城区第三小学举办的学生综合素质展,是防城区教育部门开展小学教育模式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来年,防城区不断摸索小学教育发展新模式,鼓励各学校积极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帮助学生多元发展,让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桂文)

玉林北流市:发放14万本《中小学生禁毒防艾反邪教教育读本》

本刊讯 近日,玉林北流市举行了《北流市中小学生禁毒防艾反邪教课外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赠阅仪式,给全市14万多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中(含中职)学生每人发放一本《读本》。该《读本》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了不同的教育内容。《读本》以基础知识为主体,通过实物图片、卡通、漫画、真实案例等方式展示教育内容,做到通俗、易记、有吸引力,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

(桂文)

玉林市博白县:

给残疾学生“送教上门”

本刊讯 日前,玉林市博白县特殊教育学校全体教师按两人一组,分别来到该县9名残疾学生家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送教上门”是博白县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悉,送教教师和学校在每次活动前,都要为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康复计划,并为每个学生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内容、效果等,加强对“送教上门”的有效管理。此类送教全免费,每月送教1次,每学期4次,每次授课4个课时。送教不仅给学生送去知识、康复训练,还给学生送去学习、生活、体育用品等,并教给家长一些操作简易的康复技能。

(桂文)

桂林市叠彩区:

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30多万元

本刊讯 截至目前,桂林市叠彩区201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已发放完毕,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35.5万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4人。为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该城区做到早宣传、早摸底、早沟通,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贷款办理程序、注意事项、咨询电话,印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指南”分发到辖区街道、乡政府、社区、村委,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讲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条件、要求、申请办法以及工作流程等,使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辖区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效帮助。

(桂文)

9.“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方案 篇九

“一校一品”体育(球舞)特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球舞”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二、为什么选择“球舞”为“一校一品”?

1、关于“球舞”运动及开展的意义

对于如何使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需要,并成为我校的特色,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经过学校行政与体育教研组的商量讨论,我们将球舞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运动而逐步地加以普及推广。这一特色活动理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种考虑。

首先,球舞活动自身有着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跳、踢等动作还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为造骨过程和肌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等诸多特点,十分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

其次,球舞运动是一项十分吸引人的新颖体育项目,同时它也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它动作丰富多彩。球舞运动一般在操场上进行,由于灵活多变、运动杀伤力小、设施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在校学生的欢迎。

2、我校开展的条件:

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大力支持体育工作开展,并非常重视师生体质健康,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其次是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

已经在一至六年级开展有球舞的活动项目,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和课余活动时对球舞都十分喜爱和熟悉,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校还有几位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将十分有利于今后的球舞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三、我校开展该项活动的预期设想

特色项目确立后我们设想将学生分为两个学习段:根据各学习段学生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特点,设置训练计划与方案,确保他们既能得到合理的体能与技巧锻炼。现将三至六年级作为学校开展球舞运动教学的试点(一二年级分解训练,要慢一些),一周2节体育课中1节课为球舞的教学和训练,“每天上下午大课间”穿插球舞项目的活动,以达到全校师生人人喜爱、人人参与,逐步形成具备集体展演的水平,从而成为学校特色。

四、保障措施

1、成立“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吴凤萍 副组长:贾玉杰

成 员 :杨

李艳春

梁绘敏 何艳华

2、教练组成员: 各班主任

3、时间保证:大课间、晚练及开设体育课。

4、经费保障:每学年用于采购器材、聘请专业教练指导,开展比赛活动的经费预算为1万元。

2013-2014学年球舞活动安排

要求:

1、各班具体活动位置以大课间场地标志为准。

2、练习时间:上下午大课间。听音乐后各班组织好队伍直接前往练习场地。

3、各班主任必须准时到达场地,辅导学生练习,做好安全监控工作。

10.一校一班一品特色计划方案 篇十

(一)新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1.班级口号:我学习,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我幸福。

2.班风:诚信、团结、勤奋、进取。

3.我们把营造浓郁的学风、班风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

4.能力的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5.利用教室的板块特色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6.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实践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二)建设新班级精神文化

我们的集体,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才使我们团结、激励、才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上,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共同繁荣班级精神文化。

1.把握学的需要,找准切入点。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该阶段的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勤奋和执着,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产生。

2.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感动学生。在我们的新课程教材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去感受爱,感受关怀,并且让这种美丽的关怀在课堂中弥漫,在生活中滋长。

3.丰富班内的评价,学会赏识。

在传统的班级中,学生在校主要 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长此以往,会削弱了学生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在新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加强“一事一评”,阶段推出班内多种“明星。”可以是行规、学习、体育、文艺等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或者进步明显的学生。这样形成“班内星光灿烂“和积极向上的局面;从被表扬的个体角度看,积极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增强了自信;从未被表扬的个体角度看,形成积极发现别人的长处的习惯,知道可以从多种角度使自己也变得出色,也可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

通过赏识评价,引导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还有效地改变人际关系。

4.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个体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把握好班级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时候一个人会带动一大片,因此,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苗头要积极加以指导推广,力争把好事办得更好;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苗头教师要极力引导,把坏事变好或者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加以疏导,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5.言传身教,以用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学生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但是无权去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生活。在工作中,有时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学生出现错误就理论上是必然的,教师去引导施教是天职,因此,不能去顶、去争、去压,而应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

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则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

(三)建设新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

1.教室环境布置。

新课程教学体现的是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课堂与生活紧紧相连的一种学习状态。它需要师生、生生之间有动态与静态的交流;需要经常地有大量信息的补充;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和交流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园地、以及墙面等,美化教室环境。

(1)美文荟萃。张贴学生自写或摘录誊写工整的美文和优秀作业。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随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生活点滴。张贴学生的照片,以及学生制作和收集的作品等。让学生学会收集,学会判断,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书画园地。展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剪贴画、书法美术作品等,陶冶学生的性情。

(5)图书角。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班级可以摆放几本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

(6)成长足迹——谁是最亮的那颗星。对班上的每个同学从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每天进行评比量化分,一周一评,激励班级其他学生。

(7)你追我赶。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从各方面进行评比,一周一评,优秀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开展班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动上得到改进。班会的形式多样,我们还进行了:讨论、演讲、小品、相声、歌曲、辩论、调查汇报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守信、节日庆祝活动等为主。

其中小组联动给我们带来了好出,我们每个同学都很积极都想为本组加上重要的一分,月末,我们的于老师会把每月的前一二三名评出,并表奖,看我们在表奖会上。老师很高兴,同学们很兴奋。

(四)建设新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班级的制度文化,让班级活而有序,在有序中而不死板呢?关键是要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规则的,如在大街上走路有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和小朋友做游戏,有游戏规则;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学习的规则,否则你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强化其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

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班级还相应地制定了操行评分细则,依据班规进行有效的约束。

3.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1)班委:班委成员的组成,从学习、纪律、清洁、午餐、两操个人卫生、行为礼仪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全班分组,由小组长对组内事务全面负责,并做好各成员的操行记载。同时,对班干部的工作负责程度则由其他同学进行民主评定。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2)干部值日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班级凝聚力,实行干部值日制,即一个班干部加一个小组长轮流值日,对每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在放学之前由各负责人在具体事务上进行总结、反馈,从不同角度树立班级典型,尽量做到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天的“布置——督促——检查——总结”中,不断成长。

上一篇: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暨明年工作打算下一篇:关于最佳员工奖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