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思考

2024-11-09

关于我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思考(精选5篇)

1.关于我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思考 篇一

一夜小雨,使乡间土路变得泥泞难行。我们从××市××镇步行到××村,足足用了一个小时。

2月26日,我们首先来到村头一户人家。推开虚掩的大门,一位高个子中年男子带着两手油污迎上前来。他就是户主××。

一番自我介绍后,××高兴地把我们领到他家的车库前,指着一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说:“这是4年前筹资23

.8万元买的。用它搞跨区作业,一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他告诉我们,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20万元的贷款,还攒了一笔钱。去年下半年,他投入近20万元,新砌了带地下室的三间三层楼房。××估计今年是个丰收年,他决心抓住机遇,跟几个乡亲大干一场,力争年收入翻一番。

在××村,像××这样靠农机跨区作业致富的农户,还有不少。在南二圩组,我们见到了村民张海林。不善言辞的他,有着很强的经营意识,1994年在村里率先购买了一台桂林2号联合收割机投入麦收服务,两年挣了3万元。1996年,他卖掉桂林收割机,与村民曹建军合股,花33万元买了一台日本“久保田”。8年间,他从事农机跨区作业净挣3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张国兵、匡岳、顾荣生等8户人家于1997年合股购买了4台“久保田”收割机,个个获利丰厚,最少的年收入7万元,多的达10多万元。

××村村委会副主任介绍,全村共800多户村民目前已拥有大中型联合收割机35台,且为清一色的日本“久保田”。这种密度在全省文秘杂烩网也不多见。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机跨区作业带来三大好处。首先,35台农机跨区作业,一年毛收入可达350万元以上,农机户一年纯收入可达140万元。其次,农机跨区作业带动了村里劳务输出,每台农机除机手外,需配备5个劳力,一个劳力全年参加跨区作文秘杂烩网业可获收入5000元。仅此一项,村民可增收近90万元。第三,农机跨区作业全部雇用卡车运输,带动了当地的汽车运输业,以一台一车每天雇车费150元至180元计算,卡车驾驶员年收入可达35万元。

尝到甜头的××村人,眼下正在酝酿扩大跨区作业规模。在村里,几乎处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着,或在维修保养农机具,或在缝制用在农机上的粮袋,或在谋划加强合股协作的方案……

2.关于我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组织,模式

1 农机跨区作业模式形成的背景及作用

1.1 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目前,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总体呈现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北方快、西部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随着中央购机补贴政策的出台, 中央和各地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大,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出现了一些地区农机拥有率较高、农业机械配套不平衡、机械利用率低和农机收益下降的现象。农机跨区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有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早已经开始大面积的是使用农机跨区作业的农业发展模式, 不仅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收入, 进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地方, 由于经济相对落后, 农机作业并没有得到发展, 机械使用效率不是很高, 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为此, 必须提高农业机具的利用率, 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

1.2 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改革开放的逐渐渗透, 要想更好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就必须加以改革, 尤其是针对农业而言, 必须加快现代机械化的发展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现状。农机跨区作业的提出, 大大改善了以往的农业作业方式,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还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处理了小规模生产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 避免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 现代化, 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趋势将带动整个农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 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3 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发展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 不仅仅带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状况, 更是加剧了其与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 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壮大, 使得新的技术, 新的理念, 不断的应用于农机作业中, 真正的带动了农机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一种产业性的支柱产业, 带动了整个农机跨区作业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4 加快了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

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改善经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农机跨区作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民深刻的感觉到, 要想促进自身的发展, 获取更多的效益, 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农机业务知识以及大力推广新农具机械设备的使用, 从而加快其农业经济的发展, 更好的满足于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 真正的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低, 市场秩序不规范

2.1.1“散机”作业现象严重。

散机作业户他们并没有规范的组织标准, 而是以临时的作业方式以及合伙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很容易打乱整体的农机作业方式以及计划安排, 严重的将影响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模式, 影响市场价格的上下浮动, 致使导致恶意循环竞争方式的出现, 降低农机作业的效率, 从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建设发展。

2.1.2“拦截机”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 由于我国各地间的经济建设发展不平衡,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机作业的发展水平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农民自身学习意识比较薄弱, 相对收入较少, 进而难以满足农民的发展需要。为了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 很多农民在农作物作业期间, 过早的使用农业机具, 在作物还没有完成熟的时候, 就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 从而获取眼前的利益。这种做法将严重影响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 甚至会出现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况。

2.2 作业需求信息不畅, 致使农机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进行农机作业时, 首先必须掌握准确的农业耕作信息, 由于农业耕种因地域不同, 时间不同, 其各个阶段的耕种方式也是不同的, 不仅仅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 还受到种植面积, 天气变化, 收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为此, 在耕种前必须掌握相关信息的准确情况。根据信息提供的数据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耕作。同时, 还要将信息有效的及时反馈, 定期根据作物情况进行抽检, 时刻掌握信息的整体动态变化, 及时调整农机资源的可利用资源, 节约成本, 减少浪费。

2.3 农机跨区作业管理难度大

由于跨区作业牵连到多个不同地区, 跨区作业范围广, 时间长, 作业情况复杂多变, 而且经济关系双方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 使得跨区作业管理有很大难度, 而有关部门对跨区作业者的管理主要是对其进行培训和备案管理, 对外出农机手具体作业动向和作业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在外出作业机车中, 无行驶证、驾驶证及跨区作业证的现象还比较多。散机管理力度不强, 跨区作业地随机主主观而定, 容易和有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形成冲突, 产生地方农机配比不合理, 降低单机作业效率, 影响整体作业进度, 减少了农机户收益。

3 完善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途径和措施

3.1 尽快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规范作业市场秩序是搞好跨区作业的当务之急。要解决这个问题, 单单依靠农机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协同作战, 加大对道路交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 全面负责辖区内跨区工作的组织协调、秩序维护、调解纠纷等工作, 保护参加跨区作业各方的正当权益, 依靠制度创新, 完善有关法规, 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跨区作业市场体系。

3.2 完善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及时准确发布农机供需信息是农机管理部门对跨区作业市场进行管理与调控的重要举措。跨区作业的组织者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人员, 也不是机器和技术, 而是作业市场的供需信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在跨区作业期间做好市场信息的整理、汇总工作, 及时将信息输入网络《跨区作业直通车》, 保证跨区作业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及时为广大农民和机手免费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引导作业机械有序流动, 避免跨区作业的农机扎堆, 贻误作业时间。同时, 要逐步推广网上协议等先进的签约方式, 降低跨区作业的交易成本, 促进跨区作业市场的供需平衡。

3.3 完善农机养护维修配套设施和农机保险

由于跨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任务重、时间长, 作业机器难以得到及时保养维修, 因而有必要在主要农机流入区建设农机维护配套设施, 可以为作业机手提供有效服务。在非跨区作业时节, 该配套设施也能服务于当地有机农民, 有效促进当地农户购机积极性。同时, 长期大量高强度作业使得机手时常疲劳, 所以很容易导致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机手参加跨区作业时必须办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及第三者责任保险, 一旦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 应及时报案, 由有关部门做好现场勘查、责任认定和赔付损失等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 以推动跨区作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3.关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三

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各地政府的重视,而招商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最早进入国人视线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传递,到我们这里开始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在我市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谈谈对招商引资的一些看法。

一、招商引资带给青州的变化

1、招商引资促进了青州人思想的解放。如果说十年前的青州人对外界的变化和冲击只是被动的接收,甚至还存在排斥的话,那么自开展招商引资以来,这一切都有了质的改变,一场思想大解放的风暴席卷古州大地,青州人活跃的思维被重新点燃,“市场运作”、“创意创新”、“创意策划”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青州现象”、“青州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借力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合作共赢”更是深入人心。招商引资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更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卡特彼勒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的入驻,加快了与世界先进生产方式的接轨,使很多企业家摒弃了“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经营理念,开始以“合作共赢”追求企业的做大做强,这不仅为青州经济社会现在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招商引资促进了青州的软环境建设。为打造一流的招商环境,创建了“青州市人民办事中心”,全市30个市直部门的119项事权全部下放,集中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为民服务、会计核算和招投标等事宜,着力打造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已进驻部门 70 个,工作人员400名,纳入各类服务、审批事项506 项,基本实现“进一个门、办一切事”;大力倡导尊重服务于外商、尊重服务于企业家、尊重服务于纳税人的“三个尊重服务于”,实现了变招商过程中的服务为全程服务。现在的青州人思想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包容,乐于接受各种新事物带给青州的新变化。

3、招商引资促进了青州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市招商引资的日益深入,引进的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民生等各个领域,引进了卡特彼勒、江淮汽车、中化弘润DCC、中晨风电装备、龙马重工、博奥炭黑、中联水泥、天容食品、南顺面粉、中都财富广场、宋城、港天物流等一批投资数额大,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三产比例从到2010年,三产所占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形成了与第二产业协调稳步发展的局面,随着城市基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竣工我市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4、招商引资促进了青州园区建设。随着招商引资的发

展,我市建成了省级开发区一处,市级开发区两处,其中经济开发区已有300多家注册企业落户,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2家,外商投资企业92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2010年,青州经济开发区先后被授予“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级科技示范园区”荣誉称号。峱山经济发展区已落户江淮汽车、华瑞汽车等大项目60多个,其中26个项目已投产达效,涉及机械加工、冶炼铸造、建材化工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特别今年我市我市提出了全力提升经济开发区,全力建设峱山经济发展区,全力打造卡特彼勒工业园,放手发展镇街工业园区的“三全力一放手”原则,建设镇、街道工业园23处,实现了镇街道工业园从无到有,为镇、街道综合实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二、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土地制约。“有商来、无地给”在我市招商工作中日益显现,土地问题的制约,造成了在谈的一些项目很难进行下去,失去很多机会;一些已经落户的项目因土地指标不能按时开工建设,在等土地指标的过程中本来很好的项目,可能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黄掉。

2、引进的项目内资居多,外资偏少。我市每年引进的项目不少,但大多是潍坊市内资金,在历年的考核中,在利用潍坊市外资金方面,只有在07、08两年进入潍坊的前三名,多数是在潍坊的中下游水平,在利用境外资金方面更是

稀少,每年完成潍坊市下达的实际利用外资任务都比较困难。

3、在企业上市领域没有大的突破。与邻近的县市相比,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远远落后,与寿光、诸城等地差距很大,人家都十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而我仅有一家,而且还是海外非主板上市,就是昌乐等原来和我们在一条线上地区,现在也走在了我们前面,在上市企业数量和后备资源上都要超过我们。

三、下步招商引资工作应着重做好的事情

1、招商要“优选”项目。在目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的招商在土地方面付出优惠政策后,不能局限于引来项目落,而要保证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后期能为青州的发展做出贡献,这需要我们筛选符合我市发展情况的科技含量高、投入规模大、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型项目的引进,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类项目进入。

2、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在招商引资中具有行政招商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招商信息量大。信息来源丰富,接触外商多,有利于获取更多的投资合作信息。二是合作基础好。我市一大批企业与外商有着较多的业务往来,建立了大量的商业关系、商业门路,有利于与外商更好的合资合作。三是引资成功率高。企业有产品的品牌效应、一定的市场占用率、雄厚的资金保障、高效益的市场回报,有与外商合资

合作的平台,对外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还要加强企业家的培养,为企业上市做好资源储备。

4.关于我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思考 篇四

2011-4-18 11:08:00 来源:西安博润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社会和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也日益提速,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趋升,特别是西安打造生活品质城市,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以家庭服务为热门话题的家庭刊物、家庭研究、以及围绕家政服务纷纷成立的家政公司、家政学校相继出台挂牌营业。家政服务业正逐渐彰显出“适应中国小康社会需要、有利于民族素质提高、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安定团结”的重要价值。因此,大力规范发展我市家政服务业,系统强化我市家政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准、高质量、高技能的综合型家政服务人,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理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推进。为了便于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全面了解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充分掌握西安市家政服务业及家政服务业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我市家政服务业今后培训工作的发展路子,我们把对省外省内部分家政培训学校、家政公司及其家政服务者的访谈,对消费者的调查,从社会学、家政学、服务经济学等角度对西安市当前的家政服务业及全市的家政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家政服务业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家政服务业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到2020年)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21世纪前半叶,我国仍然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任务繁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口老龄化最直接的结果是家庭劳动人口严重不足,家务工作量大增,传统自给自足式的家务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家政服务社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未来严峻的“四二一”(即一对夫妇需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家庭结构,建立社会化家政服务体系刻不容缓,这是解决家庭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以及大力推进“家庭服务社会化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家政服务业在“再就业工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统计,全国目前家政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500万人,在家政服务业中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是从业的主体,占到该行业从业人员的95%以上。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政服务业为广大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创业天地,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朝阳产业。

(三)我国家政教育培训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人口老龄化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今天,我国家政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家政教育培训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家政服务人员的供方市场是源源不断的。目前,我国城镇有下岗职工650万人,失业人员57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加劳动力800万人,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4亿人,2009年近610万的应届毕业生等待寻求合适的职业,这为家政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看,城市服务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就业新领域。农业的调整带来农村富余劳动力

向城市的流动,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促使一部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是直接为人服务的产业。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6%,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40%、发达国家60%以上的比例尚有较大差距。

从大学设置家政专业看,家政专业长期以来在我国国家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全国的家政教育培训情况基本上是处在起步的初期阶段,国民对家政的认识还很不足,对家政知识普遍贫乏,要使家政服务人员达到专业化水平,必然要加强培训环节。在我国开办家政服务专业的高校仅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教育学院家政系开设四年本科教育学专业(家政方向)、河北工业职业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北京城市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成都教育学院、湖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家政服务行业和其他社会服务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发展家政服务专业,为全国的大中城市及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服务类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西安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市消费者对家政服务需求状况

据调查,我市共有家庭户192万户,其中城镇家庭户为95万户。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总量的40%,其中对家政服务需求最迫切的是离退休老人家庭,约占整个需求量的38%;其次是婴幼儿家庭和月稳定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双职工家庭,约占需求总量的42%左右;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第三支大军,约占需求量的17%。调查发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63%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将来会使用为老年人的家政服务的意愿,只有9.6%的消费者表示将来肯定不会使用家政服务。所需家政服务项目主要有家居保洁、家庭烹饪、月子护理、照料孩子、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以上数据说明我市家政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非常之大。

(二)我市家政行业提供服务状况

目前,我市从事家政服务经营的机构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⑴ 劳动部门自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⑵ 没有注册而挂靠在劳动部门、街道办的职介机构;⑶ 民政部门审批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⑷ 妇联、工会主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家政个体工商户和公司。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家政服务机构约有300家左右,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约有200多家。家政服务机构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不足8家,50万元以上的10家,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60家左右,绝大多数家政公司规模较小,注册资金为3万元左右。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的家政公司属于中介性质,一次性收取中介费,对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双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管理很不规范,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隐性”家政企业活跃在家政市场上,“一张桌子一个电话”,还有大量的家政“专业户”,(零工)大大挤占了正规家政公司的发展空间,严重加剧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

(三)市场对家政人员的层次及素质要求

2010年1月26日我们组织了24名“三秦妹子”进入北京家政服务,这批家政服务人员刚步入北京,未做休整,就受到了雇主的关注,他们了解了家政员的素质和文化层次后,当下就与三个学员签订了用工手续,并且薪水不菲。双方都很满意。甚至,在选家政员上,竟出现了两个雇主抢一个家政员的场面。特别值得我们惊讶地是,大学生家政工十分抢手,管吃管住,月薪3700元。以上事例使我们惊喜的发现,一个“家政服务职业化”的新亮点开始浮出水面,“大学生家政服务员”成为家政市场的迫切需求,人们对就业人员的学历、素质、技能要求正在逐步提高,服务项目不断更新,市场对高层次、高素质家政员的需求猛增。

(四)我市低端家政服务人员居多,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严重短缺

调查我市家政服务人员的来源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妇女富余劳动力,二是城镇企业单位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由于家政服务行业门槛低,成为吸纳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创业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大专以上从业人员较少。这些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绝大多数文化层次很低,素质不高,从未参加过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是以“传帮带”的形式为主,掌握工作技能主要还是靠以往经验,自身摸索和雇主指点。因而造成我市很多家政公司的从业人员面临“差的没人要,好的找不到”的尴尬境地。就是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素质较低,个人收入始终上不去。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家政服务专业技能人才已成为目前家政市场的急需。下面是一份来自上海、深圳的家政工月工资

由此不难发现,在家政行业,文化程度、专业技能 高·低是决定服务质量与从业人员待遇的关键因素。

(五)我市家政教育培训状况

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家政服务机构约有300家左右,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约有200多家。全市相对能承担培训任务的家政公司也就10家左右,(市妇、联市工会除外)大多数家政公司的培训形式是家政公司下设培训中心或培训部门进行较简单的培训工作,侧重于家政初级的简单培训,较简陋的设施、设备和培训场所以及素质偏低的培训人员共同构建了目前家政教育培训的现状。另一方面,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制定和颁布了《家政服务员技术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等相关书籍,由于家政企业良莠不齐,培训各自为政,教材不统一,师资欠缺,加上这方面的职业鉴定工作跟不上,致使家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对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难以达到。部分培训机构没有实行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导致家政服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提升。

面对极大的市场需求,我市开办家政专业和家政学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因此,加大对家政服务人才专业化教育的力度成为必然。使家政服务业走专业化道路的根本在于家政职业教育,它不仅需要社会培训机构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初中等家政人员,更需要高职院校家政专业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级家政服务与管理人才、涉外高级家政服务人才甚至男性高级家政专业人才,真正达到高级和星级的家政服务水平。

(六)制约我市家政教育培训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1)行业管理职能缺失,导致我市家政市场呈无序状态;

(2)职业培训不规范,导致家政服务业难以更好更快地提升专业化水平。

(3)没有实行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导致对职业资格认可度不高和对职业培训普遍不重视;

(4)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滞后,导致行业整体素质低下;

(5)高端人才缺乏,导致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源供过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家政市场供需失衡现象。

三、加快我市家庭服务业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行业管理职能,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

(1)建立家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家政行业服务、协调、扶持和监管。针对目前政府管理职能缺失的问题,建议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民政局、宣传、工会、妇联等部门参加的家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行业规划

和扶持政策,加强对家政市场的监管,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2)实施准入制度,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家政公司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准入标准;协会应把企业员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作为企业定级的重要指标,以此提高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参加职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员工,则应在员工的定级和薪酬上有所体现;对家政公司、家政员、用户三方的权益通过签订规范的合同予以约定。

(3)加强宣传引导,逐步形成正确成熟的消费观念。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家政服务员对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提高人们对这一职业的价值认识,让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一新兴行业中去。同时,通过电台广播、电视广告、报纸宣传、网络发布等形式,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信息进行及时的广而告之,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及时把握时机,便于双向选择。

(二)规范职业培训,建立家庭服务培训基地,推动家政职业培训稳固发展

(1)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全面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规范家政职业培训,加大、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家政服务人员技能和素质,建立家政服务岗位培训体系势在必行。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家政服务业岗位培训作为独立行业的岗位培训纳入其管理中。

(2)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完善培训体系。建议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市行业协会委托西安博润家政职业培训学校,依据行业标准及市场需求,设计专业化培训课程,由专业课教师为家庭服务人员实施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家政服务也能更好更快地提升专业化水平。

(3)为满足市场紧缺的家政服务组织管理人才、复合型的高级管家以及涉外家政服务员,建议开展多层次培训。在一些职业学院有选择性地增设家政服务专业,开展学历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对客户生活质量素质及消费心理的培训,为推动家政职业培训稳固发展 创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扶持家政教育培训做大做强

(1)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建议政府加快制定家政服务业发展规划,(含全市家政教育培训规划)并纳入服务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引导和推动家政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相关支持鼓励政策,鼓励从事家政培训补贴和就业补贴政策,以及对家政服务岗位培训的补贴政策。

5.濉溪县农机跨区作业的探讨 篇五

1制约因素

(1) 柴油价格居高不下。多年来, 农机跨区作业一直是濉溪县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头戏”。但近年来柴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导致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农民收入明显下降。目前农机作业比以往高出150元/hm2以上, 按以往作业量估算, 每季台均减收5 000余元。此外, 由于外出作业路途遥远, 沿途油耗成本增大, 大大挫伤了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为了节约成本, 有些地区的农民不惜降低劳动效率, 使用人力进行农作物收获、运输等作业, 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从而使跨区作业的市场相对缩小。

(2) 跨区机械作业量明显减少。近几年, 国家大力实施惠农政策, 全国各地联合收机保有量明显增加, 许多市县明显处于保和状态, 有的地区已处更新换代时期, 对外来作业机械的依赖和需求明显减弱。就濉溪县每年小麦收获时节, 11.33万hm2小麦, 全县所有收割机参加作业, 即使不引进外来机械, 3~4 h就可结束, 基本可以按时保质保量实现小麦颗粒归仓。2009年6 000多台跨区机收勒合收割机为濉溪县农民增收7 000多万元, 较前几年收入明显下降, 效益不高, 且不均衡, 很多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亏本。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抵制外来机械的现象, 致使跨区机收收割机越来越少, 收益下降幅度较大。

(3) 人员工资持续走高, 作业价格不升反降。外出跨区作业, 每台机械至少需雇佣2名驾驶员协作, 但人员工资由前几年的50~80元/d, 上涨到现在的120~150元/d, 支出明显增加。而作业价格却由原来的525~675元/hm2, 下降至现在的450元/hm2左右, 收益明显下降。

(4) 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亟需整顿。虽然国家省、市都出台加强农机市场整顿相关政策, 但市场不太乐观, 有些地区仍有坑抬卡骗现象, 市场秩序茫然, 严重影响了农民跨区机收的积极性。

2建议与对策

(1) 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调控, 如对农机田间作业、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用油实行补贴[1]。

(2) 在外出作业实践中发现, 大型自走式联收机因其作业质量好、效率高, 在各地颇受欢迎, 而背负式联收机相对市场减少, 个别地区已不再认可。应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 鼓励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特别是玉米、大豆联合收获, 在大中型拖拉机跨区机耕、机播上鼓励早走出去, 实现跨区作业市场的新突破) , 加快机械升级换代步伐, 以适应市场需求[2]。

(3) 在跨区作业组织上, 要提前做细致的考察调研, 针对各地实际情况, 搞好机械分流, 采取灵活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机械, 务求农机手实现作业效益最大化[3]。切实做好信息服务, 引导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 信息服务是促进作业市场供需平衡, 保障作业秩序, 服务广大农机手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跨区作业信息的服务网络, 完善信息采集、传递、发布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并配备必要的信息处理设备, 向参加跨区作业的广大机手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机收作业市场信息;二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发放明白纸、信息卡、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 及时向社会发布跨区作业市场信息。各地要充分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跨区服务直通车”系统, 及时更新当地的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 将跨区作业市场信息送到机手和农户;三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作业场所、作业路线、作业时间、作业面积、所需作业机车、作业环境等进行前期考察。

(4) 在跨区作业服务上要多做“文章”, 争取各种优惠政策[4]。如:协调移动公司对外出作业机手话费实行优惠, 减少其支出;协调保险公司为外出机手办理短期特种保险, 解决其后顾之忧;跟踪服务到位, 配件供应及时, 机械维修迅速, 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以增加机手收入。

(5) 作为政府和农机服务部门, 全面协调工作, 尽可能为外出作业机手提供方便。跨区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机服务组织形式, 各级政府、农机部门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农机跨区作业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领导, 统一安排, 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 扎实工作, 把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在跨区作业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并提前做好政策落实、机具检修、维护、供需和人员培训;二是要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促进跨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三是认真贯彻执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维护参与跨区作业各方的合法权益, 提高跨区机收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 积极创新濉溪县农机“农机跨区作业亿元工程”组织形式和服务机制, 赋予时代新内涵。鼓励支持农机协会 (经纪人) 等各种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

(6) 加强跨区作业市场管理, 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各级政府、农机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 加大跨区作业市场监管力度, 提高执法水平。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协会的作用, 组织好该县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工作。对于没有明确作业地点、盲目流动、扰乱跨区作业秩序的“散机”, 应由作业地的农机管理部门纳入统一管理、统一编队并安排作业任务;制定跨区机收工作应急预案, 提高预防、控制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主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 加强对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转移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深入重点地区、路段开展安全检查, 及时制止拦机截机行为, 确保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安全顺利转移。

参考文献

[1]李二超.农机跨区作业规模与效益的经济性分析[J].农业经济, 2010 (3) :80-82.

[2]李伟毅, 赵佳, 胡士华.小农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农机跨区作业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机化, 2010 (2) :10-15.

[3]谢鸿怀.江西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J].中国农垦, 2008 (12) :74.

上一篇:给员工家属中秋贺词下一篇:周末祝福语给客户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