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课件(精选5篇)
1.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课件 篇一
随着“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的深入开展,12月23日,奎屯市北京路街道穗丰园社区组织辖区维、哈、回、东乡、汉族等民族的部分人员在社区会议室召开了“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谈体会亮观点稳立场见行动”座谈会。
会议首先向参会人员概要讲述了穗丰园社区在民宗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中所做的六项活动内容及所见成效。其次是治保会、综治专干分别组织大家学习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一些基本政策、法规知识。采取宣读、讲解的方式,使参会人员听清、弄懂学明白。会上参会人员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参会人员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并畅谈党的民族政策好,祖国好,主动表示回去后积极做好身边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同开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座谈会在共产党好、政府好的赞美声腔中圆满结束。
一是开展一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编印巩留县民宗局第二次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测试100题,内容涉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基本知识等相关内容,组织全局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考试,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是写一篇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主题的心得体会。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掀起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热潮,并要求全体领导干部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建立学习园地,每人撰写一篇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三是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召开动员会,邀请州党校教授,组织全县各乡(镇)场政法书记、统-战民宗干事、成员单位、爱国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举办了专题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通过这 的学习,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二者有何关系;其次,对新疆的发展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们课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放映的幻灯片,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趣味,也让我们很容易就记住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新疆以及新疆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让我这样的内地同学感受到了新疆历史的源源流长,加强了对新疆的热爱。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决不容许任何敌对势力把新疆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外来的糟粕的思想所侵蚀,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我们的力量。如果按传统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简单的新疆的民族迁徙与发展变化,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及当代新疆民族概况,就不会知道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始末,但通过看一些视频及幻灯片,让我们深深的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2.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课件 篇二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47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5.37亿元, 1978年发展到58.04亿元, 2010年达到11655亿元,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 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15位。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比1947年增长370.5倍, 年均增长9.8%。其中1979-2010年平均增长12.4%,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 成为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增加最显著、人民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96元、1978年的317元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47642元,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018美元, 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稳居全国31个省区市的第6位。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重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列。2010年, 全区牛奶、羊肉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进入全国第1位, 发电量进入全国第5位, 10种有色金属产量进入第5位。此外, 全区粮食、钢材、化工和建材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内蒙古已经实现从农牧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自治区成立以前全区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省区, 农牧业在经济中占较大份额, 194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7%, 1978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2.7%。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2.7∶45.4∶21.9调整为2010年的9.5∶54.6∶35.9,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各产业内部, 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 林、牧、渔业比重稳步上升。2010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2158.25万吨, 创历史最好水平, 分别比1947年、1978年增长10.7倍和3.3倍, 粮食产量跃居全国的第11位, 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内蒙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765斤, 稳居全国第3位;油料产量达128.15万吨, 分别比1947年、1978年增长20.4倍和9.3倍, 油料产量居全国的第9位。2010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798.5万 (头) 只, 分别比1947年、1978年增长10.6倍和1.6倍。2010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38.71万吨, 比1978年增长10.6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上升到44.6%。工业中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一批产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为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支撑全区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2010年与1947年相比, 原煤增长2246倍、发电量增长19106倍, 钢产量比生产初期增长35.3倍。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90%以上, 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 全区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草原兴发、赛飞亚、伊泰、远兴、骆驼牌等33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在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 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 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大量引进外商投资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7.19亿美元, 增长543.9倍, 其中外贸出口由0.10亿美元增加到33.35亿美元, 增长332.5倍。目前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有700多种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口岸建设得到加强, 过货量成倍增长。全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区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29.09亿美元, 比“十五”时期增长4.12倍。2010年, 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732.7亿元, 比2005年增长2.52倍。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42.8万人次, 增长43%;入境旅游创汇6.02亿美元, 增长7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477.55万人次, 增长1.17倍;国内旅游收入692.92亿元, 增长2.85%。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内蒙古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草原文化底蕴深厚, 民族特色浓郁, 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美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 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 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内蒙古历史上, 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 在不同地域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有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如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碧玉龙) 、草原第一都 (辽上京、中京遗址) 、内蒙古的长城遗存、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等, 特别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自治区成立以来,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艺术得到保护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以来, 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 全区拥有各类艺术事业机构155个, 艺术表演团体120个;文化馆102个, 博物馆46个,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2010年, 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6%和95.38%, 分别比200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全区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 创造了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音乐、影视作品等文化精品, 文化品牌的影响不断提高。近年来, 先后有多部文化艺术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批作品荣获“华表奖”、“飞天奖”、“星光奖”等全国大奖。一些文化精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 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无伴奏合唱在国际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奖, 震撼了国际乐坛;千人马头琴齐奏参加国际性演出, 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蒙古族长调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经过培育和发展, 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起步, 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企业不断涌现, 以草原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昭君文化节”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今后, 内蒙古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 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
三、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自治区成立60多年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 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居民收入迅速增加,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并向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同时, 内蒙古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努力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区总人口由1947年的561.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70.6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建国初期1954年的37.9‰下降至3.9‰。少数民族人口稳步增加, 截至2010年末, 全区蒙古族人口由83.2万人增加到422.6万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每十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10208人, 比2000年提高1.68倍。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5元, 稳居全国31个省区市的前10位,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7%;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10年的5530元, 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16位,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9%。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267.73元增加到2010年的13995元, 年均增长13.1%;全区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十几元增加到2010年的4461元, 年均增长19%以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卫生保健支出相应提高, 特别是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住房的消费增长迅速, 食品结构、衣着服饰向多样化、中高档方向转变。目前, 全区城市每百户私家车拥有达到11辆, 比2005年增长2.7倍;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 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20多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0年底, 全区有430.6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比建立初期的2001年增加365.38万人;有886.37万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比建立初期的2001年增加706.77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 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各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使全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中蒙医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792个, 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9.73万张, 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5万人, 分别比1947年增长141倍、186倍和22.5倍。2010年, 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8个, 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309.37万人, 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1214.63万人。
3.关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演讲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我真诚地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弘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精神,倡导自我健康体魄的魅力,我演讲的题目是: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人生。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则是“整体健康”。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所以,现代人的健康内容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今天,我主要从社会与环境、躯体与心态这两大方面来具体阐述健康的含义。
我们需要健康,但是要想得到健康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一个祥和的社会。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团结组成的大家庭,回首过去,每当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上,天安门广场树立起的那56根民族团结柱,嫣然成为国庆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而感到自豪。
这么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逐步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 1
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就更加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的健康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问题更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
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俗话说,“天灾可恕,人祸难忍”,在地震、洪水中数百万人痛失家园、亲人,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大灾有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燃眉之急。而在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恐怖暴力事件中,同样也有失去亲友和美好生活的人们,但是,在救治、安抚之后,心底下存留的却是愤怒与哀伤。
因此,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也就没了一个健康的基础。
我们需要健康,有了社会的稳定,再加上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真正的实现健康的人生。所谓的健康离不开以下四要素:一是乐观的心态,二是均衡的营养,三是适当的运动,四是充足的睡眠。从医数十载,对于营养、运动和睡眠,直观于字面的含义,可以很好地向人们解释,但“心态”一词就比较复杂了,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适应社会呢?很显然,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心态的最佳诠释。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那么,单凭一双眼睛的对视,就可以达到真正的交流与沟通了吗?当然不是。正常的交流不仅需要唯美的语言,还需要具有仪表、姿势、面部表情等一系列的非语言的沟通交流方式。当两个人见面时,一个人的外表是首先被对方所关注的事情。据报道,84%的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基于他的外表,第一印象好不好,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修养,而且,将影响沟通的效果。其次,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其他的身体语言无法与之相比,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共同的语言,除去刻意地伪装,从面部表情上可以表现一个人真正的情绪。
例如,在就医的过程中,某些患者的着装和修饰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线索,同样,医务人员的仪表也会影响患者的感知。良好的形象、仪容仪表,也能起到促进、积极的作用,使患者有安全感、信赖感。现代护理权威提倡护士化淡妆,给患者以良好的感觉,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去感召患者,让他意识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重要,以便配合治疗。
总之,无论是社会中正常的人际交流,还是医院内就诊时的医患沟通,良好的沟通占据了很重要的分量,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有良好适应能力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内在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提倡:揭去面纱,塑我容颜,打开美丽的心灵之窗。
另外,据有关文献提供,皮肤呼吸功能最强的部位在面部和胸胁
部。尽管人体对于呼吸的需求绝大部分是由肺部完成的,但是皮肤的呼吸功能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其中角质层是皮肤吸收气体的最重要的途径。角质层的物理性质相当稳定,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半通透膜,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以与水分子结合的形式,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角质细胞都有半通透性。所以,用面纱遮盖了容颜,不仅失去了美丽,还阻挡了皮肤的呼吸,更会因长时间阻碍呼吸道以及不经常换洗而导致人体缺氧或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怀孕期间胎儿对母体的血氧需求量是有一定影响的。
据2009年12月法国的一篇关于“妻子戴面纱丈夫不准入法国籍”的报道,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法国强调,凡是妻子戴面纱,丈夫一律不准加入法国籍。其原因是让妻子戴面纱的男人不信任法国的价值观,而且面纱是这个群体和法国社会联系和沟通的障碍。曾担任内政部长的玛丽,负责宗教事务,她认为,“戴面纱会危害法国的社会生活,损害法国的价值观,那些申请加入法国籍而其妻子又戴面纱的男人,他们不可能融入法国社会,为此,我们拒绝他们加入法国籍”。当时,中东舆论指出,法国政府上述表态实际是对穆斯林的歧视,是种族歧视的新形式。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没有歧视,也没有压迫,仅仅是从一个健康的角度出发,倡导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心态去适应社会,维护身心的健康,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富强。
我们坚信,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中国伊斯兰教界和广大穆斯林群众以及其他各族人民一定会高举爱国旗帜,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普照 篇四
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造成了民族间的互相岐视和隔阂,多次发生过民族间的分裂,各民族共同生存在一个国土上,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祖国和各民族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为什么会存在民族压迫?根子就是阶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有一个坚强而为劳苦大众利益的领导,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斗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已九十年,就是斗争的九十年,发展的九十年,成功的九十年。新中国建立六十年的实践,证明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多党派合作的政治协管会议的政治制度,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
炉山得到了解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重视下,于1951年元月建立凯里苗族自治区,1952年建立炉山苗族自治县,通过这样的形式团结了各族人民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奋力拼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炉山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的城市——凯里市,让人们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诚然,我没有忘记我那苦不堪言的童年,基于生活所迫,随同父母游入贵阳和资本靠打工维生,尽管父母的劳动收入低微,难以维持全家生活,也勉强让我就读于甲秀小学,那不论不类的被人看不起的学生生活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日本鬼子打到炉山时,贵阳已是一片混乱,全员断炊,无奈之下返乡务农,彼此之间,生活仍是贫困,无钱赚点灯油,只得采用油柴照亮去学习,半农半读毕业了小学。
解放了,有了党的民族政策,才使我得救出深渊,像我这样的农村女孩,不仅能当上代表出席了凯里苗族自治区代表大会,而且还当选了政府委员,此时此景,我胜似去黑暗中实现了阳光似的,激动的心情无可比拟。在党的培养下,让我先后担任了炉山、台江、县妇联副主任。1956年7月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时,我得出席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了政府委员,后又任州卫生局副局长、州计生委副主任等职,这就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政策的光辉普照。党啊!您的民族政策帮助我翻身,给我知识和力量,指引我走向革命的道路,我在四十余年如一日的革命实践中,不畏辛劳,克服种种困难与劳苦大众同甘共苦,日子继夜地在城镇,乡村间周旋,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废寝忘食。我是一个文化很低的孩子,又有何德何能?使党和政府为此嚣重?后来有所明白是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由中华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在我身上的体现。
党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实现民族自治权利,民族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的革命历程从炉山到台江,又回到凯里。正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理想,拼搏了四十余个春秋,四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加入了人类的古稀行列。啊!炉山的同仁们,这意味着我们已送走了春的灿烂,告别了夏的大热,迎来了秋的丰硕与沉稳。放眼吧!当年炉山的同仁们,当今的炉山已成为凯里市的工业园区,它的远景充满了希望,让我们继续鼓满人生不断进取的风帆,用我们的智慧和经验去播种我们的第二个春天,用汗水和余热去抒写我们炉山的美丽诗篇。最后让我们欢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各民族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退休干部吴维英 2011年6月
炉 山 念
啊!炉山,六十余年的今天又与你重逢,忆起当年(50年)的炉山,虽是县城,岂比当今的村寨,你的发展变化一日千里,目前开始走向工业化的规模,今昔之念,回味无穷啊!解放初期的炉山,匪患满山。记得当年,湾水的志士青年,他们以身感众,以形势逼迫着当时的富人,得甲。时下的湾水周围全是匪患,赶场天,土匪满于横行。一个穿得身无分文,住无片区的硬汉吴质皆,他在湾水渡船口处大写:“那些能讲会说,有权有势的人全死光了吗?怎能让翁项匪徒如此横行!”那时的我,无能为力,虽是49年12月12日就跟驻乡干部易云同志走乡串寨当翻译,宣传党的政策,直到春节,易云分咐:“回家过年,年后集中。”但年后不久,原府往地的旁海发生匪乱,随后,匪情越泛越烈,不仅无法找到易云,而匪乡杨子仲连续摧促去参匪或交枪。在匪乡长“逼上梁山”的情况下,某日半夜伙同几位青年扛枪上山追匪,直到剿匪委员会的成立,吴质皆为剿匪总部的总指挥(当时选几个富人当头
(一)由他们暂时解决队伍的生活开支;
(二)方便控制其动摇不是的两面派动向)我等青年是挺进中队的骨干。剿匪结束,我被分配在乡政府征粮。同年九月,被派上县域参加《宏训班》学习,在学习期中加入了团的组织。多次听取有关领导的启发报告,忆苦会,郑长戴同志教唱的《谁养活谁》歌曲,使我明白了贫富之间的关系和道理。1951年元月初,被调到炉山团县委工作,在丁西奎、石家玉二同志的热情接待和详细指导一些工作方法,使我清醒地走向革命的前程。
炉山啊!炉山,你是我走向社会的发祥地,你是我走向革命人生之道的起点,你是我心目的泰山。我为你争气而勇往直前,因为我有《湾水保卫战》的战斗经验,因为我有党作为后盾(52年入党),在任何情况下,我胆敢蔑视一切敌人。调到旁海后,尽管在翁项追捕匪首,调到台江县后,对革东匪情的清剿工作,都是一往直前。1955年6月,革东区委书记被匪杀害,县委开会,县长指派南下干部前往革东任职,但都以语言不通为由,不想前往,县书提到我名,争取我的意见,我二话不说,服从调遣。县书高兴的说:“好,你在县委会的通讯中批选两人同。第二天一早,每人配备武器一长一短,直奔革东。”革东的匪情复杂,平息匪乱,难度较大,只有提着脑袋,日以继夜的深入群众,揭察矛盾,配合上下,苦战八个月,终于肃清匪情,恢复了革东区的元气。
1956年初,被捕回县城,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报总编。同年八月,得到党的培养,离职带薪前往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研究班普修两年,毕业后,连任州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党委成员),州科委办主任,州体委副主任,州委宣传部科长等。
古人云:“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是啊!历史的经验直得注意,由于我是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产党员,向党忠诚,对党全抛一片心是应该的,但对我来说,坦诚已成为了祸害。就因在凯里县委扩大会上,我如实反映了某些人在困难年代,在东门大队长期贪污多占群众的大量血汗事实,从而惹怒了党内污染的奸臣,她们搅尽脑汁,对我设套陷害,勾结“支默派”沆害一气,耍尽流氓手段大搞逼供信,至使不少女同志丢掉了工作或丢了家,并将我治于死地而后快。至此,使我为党为民的那股热浪急转直下,从此隐于丛中,避于冬寒。四十余年的拼搏,八十余年的路遥啊!风风雨雨,恩恩怨怨,饱尝了一生的喜怒衰哀乐,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如大江横渡,泛舟中流,有轻松,也有艰险,有喜悦,也有辛酸。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问我何愁。
啊!炉山,别后六十年尤如瞬间,人生苦短啊!如今,蓦然惊醒,我党已经战半了九十个春秋,而我呢,已加入了人类的古稀行列。历史发展的规律,任何社会,任何事物,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就是斗争的九十年,发展的九十年,成功的九十年。我们炉山的六十年也是同样如此。
战斗吧!我们炉山的伙伴,革命的同仁,那些为非作歹的畜牲,已经得到应得的报应,诚实度已的人群久久安。然而,在我一生中存在两件遗憾事:
(一)《湾水保卫战》是用血汗换来的业绩,没有得到凯里市委组织部的承认;
(二)被奸臣设套陷害以鸣冤。我相信古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几十年来,报应初见效。
算了,人生如闪电,人死如火花,有何留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好活,好好过,一年还有几万多。不要赚钱少,就怕走得早。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
想开点,潇洒点,一百高龄不稀奇。官再大,钱再多,照样都去黄土坡。
作者:杨通权
5.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课件 篇五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心得
全体党员、干部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进行学习充电,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集中学习期间,围绕“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努力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一专题进行学习探讨。
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做了详细阐述作用,对日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也有深远的引导作用。该局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很有必要。我们要通过学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课件】推荐阅读:
民族宗教应急预案08-13
少数民族的宗教09-18
企业民族宗教自查报告08-27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07-07
2011年民族宗教工作自检自查报告07-12
学校民族宗教宣传月活动总结07-28
民族宗教局四五普法工作总结报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