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精彩(共8篇)
1.人生精彩 篇一
没有磨难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美文
人的一生不会只有阳光、鲜花、赞美,也有低谷、坎坷、曲折或者说磨难。我看文友关于人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对每个人来讲,生活中的不如意总是比快乐多一些,人人都喜欢阳光、鲜花、赞美。在赞美声中人往往都忘乎所以,兴奋之至。常言说的好,“成功每在穷苦日,失败多因得意时。”人在困难面前,人在苦难之中往往是从骨子透出悲壮、坚韧。意志是顽强刚毅的。从而体现骄兵必败,悲兵必胜。
人在苦难之中,思的是解脱;思的是改变;思的是坦途。思的是怎样的励精图治当前的困局。人在极其艰险中是怎样的发奋不已;人在极其困苦中是怎样的苦中求乐;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是怎样的难中求易。人常在艰难的峰中攀爬,常在苦难的海中遨游,磨砺的是怎样的刚毅;摔打的是怎样的强健。
人,吃尽了苦中苦,历尽了难中难。不再有轻慢,不再有娇气,不再有傲气。但是,傲骨还会有的。有的是平常,在平常中透出了异样。有的是简单,在简单中透出了思量。有的是沉静,在沉静中透出了涟漪。有的是深邃的目光,在深邃的目光中认真看周围的人与事。有的是刚毅,有的是发奋。在苦难面前使整个人都变得坚韧;变得刚强。在苦难中你会得到更多的磨砺。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正是在忧患面前,才能激励奋进,想办法改变,想办法生存。积极努力不敢怠慢,不敢萎靡,不敢松懈,因而,得以生存。常言说得好: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遭不了的罪。这话也是“生于忧患”,的真实写照。
在苦难中求得生存,是怎样的顽强极致。在苦难中不服输的品质是怎样的难能可贵。
学者周国平在给《亲爱的苦难》作序里写道:“一个历经坎坷,而仍然热爱生活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周国平还写道:“苦难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有内在尊严。”是呀!在苦难面前,你的态度,你的刚毅,已经看出了你的品质,你的人格,苦难是考察你的品质与人格的最好的试题。
风雨壮行色,没有风雨的人生,不是壮丽的人生。没有磨难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不是完备的人生。不要害怕苦难,苦难来了逃是逃不掉的,只能面对。在苦难面前,拿出你最出色的品行作纸,拿出你最坚强的毅力作笔,完成好这张更多磨砺的考卷吧!
2.人生精彩 篇二
而人们记忆犹新, 2006年12月4日, 在柯达公司回顾一年业绩的高管会议上, 当谈论柯达数码相机的“质量门”事件时, 柯达北亚区掌门叶莺直接把过去一年形容为“走得风风雨雨”, 她在连篇累牍地讲述了企业目前的“艰辛”后, 恳求消费者再次给予信任, “上帝仍然是上帝, 他们没有错, 但继续对立不能解决问题。”
虽然柯达数码相机官司缠身, 可丝毫也不影响叶莺的个人魅力。
叶莺可以梦幻般地把她的目标追求变为表演的舞台, 从一名记者到外交官, 再到跨国公司副总裁, 她不在乎最后的造型和定格如何, 而是不懈地挑战自我, 挖掘自身的潜能, 求解人生的精彩过程。从她的身上透射出来的是对事物发展可能性的天性敏感、积极应对挑战和承受压力的创新精神、勤奋好学的品性和乐观自信的心态。
不断描绘新鲜的生活色彩
一生追求激情的叶莺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 鲜艳的色彩在她的举手投足间, 无论是初见还是深交, 你都能清晰地体会出其中的智慧、性感和力度。色彩勾勒出她前进的轨迹, 一路是铺满华丽的钻石:1979年, 作为美国NBC的首席华人记者采访过访美的邓小平;1995年, 成为美国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1998年, 作为柯达亚太区副总裁, 完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中国合资项目——感光行业全行业合资。
——巧言雄辩的记者职业。没有多少人能像叶莺一样脱口秀, 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对生活表现出执着的追求, 甚至一副挑战的勇气, 锋芒毕露。这个当年台湾国立大学英国文学系的高材生,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 就把自己的才华触角伸展到了美国, 她作为美国NBC难得的女记者, 采访了众多政界要员、社会名流, 其中包括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而她的得意之作则是采访林海峰, 那个令亚洲人疯狂的日本九段围棋高手。其实叶莺根本不懂围棋, 但几天时间临时抱佛脚的现学现用之下, 她的提问已非常专业, 竟让林海峰误以为她是业余棋手, 甚至要跟她“杀”一盘。采访后, 她完全看透了林海峰这盘棋。
——纵横天下的外交生涯。黄埔军校出身的父亲给叶莺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政治的天然敏感, 她的靓丽的外貌、出口成章的雄辩天才和表演欲, 不做外交官似乎有些可惜。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她有17年的外交生涯, 先后任职于缅甸, 中国的广州、香港地区和北京。就像做记者游刃有余一样, 她的外交生涯也一帆风顺, 她的那辆车牌为“使0004”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专用车能让她自如地出入中央各大机构。她对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说中国话, 对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说英语, 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与她沟通和交流, 是位名副其实的亲善使节。
——长袖善舞的商界旅程。叶莺在做美国驻华外交官时, 精明的跨国公司巨头们充分感受到这位东方女性的才华、魅力与高超的外交手段, 自然也看到了叶莺可能为他们事业的扩张所带来的无限商机。许多美国在华商务机构都希望她能够下海加盟, 携手合作。这个时候, 柯达在她的生命中出现了。叶莺说, “从个人感情来说, 我非常爱慕、崇拜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有人说为什么乔治·伊士曼终生未娶, 我说因为那个时候叶莺还没有诞生。”叶莺的加盟是柯达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的事实证明, 叶莺成了柯达中国战略的发动机, 她使柯达与中国感光企业长达3年、陷入尴尬的合作谈判恢复了生机, 抚平了双方的分歧和疲惫, 最终促成柯达以不同的方式跟中国感光行业全面合作, 与中国达成12亿美元的“98协议”, 加速了柯达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 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双赢模式。“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是叶莺的公关之道。五个部委、六个省、十个市、数万影像业店主, 在7年时间里, 叶莺将他们一一“摆平”, 其细节也许永远是个谜。2002年底, 叶莺水到渠成、当之无愧地升任柯达全球副总裁, 这是迄今为止华人女性在世界500强企业里担任的最高职位。2005年11月, 叶莺又升任柯达亚太区业务拓展总裁, 北亚区主席兼总裁, 并继续担任柯达全球副总裁。
张扬个性的执着和坚守
见过叶莺的人都不免惊叹:这个美丽的女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 而且她一定是左右场面的主角, 对场面有绝对的控制力, 甚至是接受记者的采访, 她也占据主导位置。做记者, 她是美国新闻界的名记;做外交官, 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做企业家, 她是美国跨国公司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个性张扬的叶莺游刃于这三个互不搭界的职业中间, 将其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要有噱头, 人家才会记得你。”这是叶莺的名言, 或许也是她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个性所在。“不是我故意要有个性。我是一个执着的人, 我从来不会因为外面的水太热或太冷, 就变软或变硬, 我从来不愿意失去自我, 否则就白活一辈子。”
叶莺的父亲是满族人, 母亲是汉族人, 她传承着满汉两个民族的血脉, 既有游牧民族豪爽豁达的个性, 又有农耕民族细腻丰厚的情感。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 100多年前, 她的祖先惨然地面对一个东方帝国灿烂文明的衰落, 一个向西方列强俯首称臣的屈辱历史的开始。100多年后, 造化真是捉弄人, 作为一个加入美国国籍的华人, 叶莺以双重身份努力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 用另一种方式促使中国的开放和美国的友善, 不免让人唏嘘感叹。有人说, 能担当如此重任的只有叶莺, 因为她是叶莺, 她美丽、坚强、智慧, 有着无限充沛的精力和想象力。即使在柯达这样的优秀的团体中, 叶莺的个人光芒也是无法淹没的。一句话, 她的身上充满着征服人的无穷魅力, 这个魅力不光是女人天生的脂粉气, 更是她咄咄逼人的睿智和权谋。
“我的裙子很短, 我的鞋跟很高, 我的衣着色彩艳丽。我不会改变自己。”这是叶莺的口头禅, 从外表到内涵, 叶莺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色彩。
叶莺的人生哲学是:“不要在乎人家说什么, 要在乎自己做的是什么, 做得好不好, 不要去说你的竞争对手的坏话, 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 正是你自己。”
“人生很短, 如果不趁着自己还有这个精力, 和这样的激情的时候, 去追求你要追求的事情, 你可能就错过了这个点。所以, 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梦, 有一种激情, 不要让它在你的心里拖累, 勇敢地去做一个重要的选择。”
叶莺不失时机地站到人生的每一个兴奋点上, 并且当她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峰时, 又出人意外地激流勇退, 淡出舞台, 像蝴蝶一样展翅飞翔, 去寻觅新的花丛。要一个漂亮的而且风光无限的女记者放弃这个职业, 即便从一个女人安于现状的本性来说, 都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她正如日中天, 但叶莺放弃了, 而且非常爽快。而头上即便有令人眩晕的外交官光环, 也依然没能捆绑住叶莺的心。1997年,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 叶莺走进了柯达公司的大门。
而怀有一颗平常心的叶莺并不看重这些外在的变化, 她固守的本色一点也没有变。叶莺说:“我觉得从记者也好, 到外交官, 一直到现在从商, 这个只是外包装上的改变, 只是我名片的头衔上的改变, 其实在我的生活的内涵以及诉求方面, 这个改变并不是很大。”
从台湾到新加坡到美国再到中国, 从记者到外交官再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裁, 人生的每一出大戏都在风口浪尖、都惹人关注, 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承受这样的精彩,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和历练。叶莺像一池深深的水, 那里面蕴含着智慧、力量和别人永远琢磨不透的魔力。
温柔是叶莺难得的一面, 她总是快人快语, 咄咄逼人。她虽然穿的是高跟鞋, 走起路来却是脚下生风, 给人一种威严。
可她也是性情中人, 有着细腻的感情世界。她对爱情也有独到的见解, 她说“爱情无论对于男人或女人, 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 非常美好的。爱情对于我, 先是爱自己, 自己爱自己, 找回自己, 然后才能在爱情当中找到适当的位置。”
她对现代畸形的爱情观念深恶痛绝, 特别是对那部炒作得非常火红的一部电影颇有微词, 戏里每个人都在不健康的状态下生活, 没有一个男人像个人样, 没有一个女人是正常的。她认为夫妻之间应当相互信任, 而这部电影却误导人们互相猜疑, 老婆翻丈夫的手机, 丈夫盯梢老婆的行踪, 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夫妻, 不如说是商业伙伴, 充满狡诈。叶莺认为这些人不懂得爱, 首先是自己不爱自己, 没有自尊, 所以同样不懂得爱对方。生活得乱七八糟的, 信任感、道德观念全毁掉了, 精神不健康就等于生活不健康, 这是非常悲哀的。
柯达不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朵玫瑰
叶莺是个永远进取、永不自满的女人。她现在每年都会去不同的大学念书, 去接受一些摄影方面的技术培训, 还有财经方面的知识, 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 她都在那里培训过。叶莺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如果你在银行里有一个账户, 你老是不向里存钱而总是提款, 这个账户很快就会空的。自强不息的意思, 讲得通俗点就是你要不断地在你的知识库里有所投入。”
叶莺还是一个一直要保持1000套服装、1000双鞋的漂亮女人。她虽然已经不再年轻, 她的实际年龄也永远是个谜, 但她身段曼妙, 活力四射。柯达的彩色世界并不是追求新鲜的叶莺的职业终点, 她表示:“柯达不是我夏日最后的一朵玫瑰”。
2007年是柯达转型期的重要一年。转型很痛苦, 可以用“柔肠寸断”来形容。从2003年宣布转型开始, 柯达在全球花了约23亿美元巨资并购了6家数码印刷巨头, 包括对克里奥、柯达保丽光、柯达万印、柯达商业影像、柯达NexPress、柯达安凯等印刷业内品牌的重组。目前柯达销售的70%来自于数码, 柯达将成为从胶片为主转行为数码为主的新兴公司。
柯达的成功转型, 叶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果说, 2003年以前, 柯达对叶莺来讲是艳丽玫瑰与浪漫激情, 现在的柯达对叶莺来讲就是狂风暴雨和黎明前的黑暗, 叶莺无可避免地被卷进“数码风暴”之中。
叶莺是位与时间赛跑的女人。有时候一天只睡了两小时。她痛恨睡觉。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刚从美国回到北京就去了上海, 停留两天又去了厦门, 几个小时后又回到北京, 接受采访后当晚还要赶回上海的班机, 太紧张了。“在飞机上, 我追赶着太阳。”叶莺骄傲自豪地说。
“2 0 0 8我还会被柯达牵着鼻子走。”叶莺对关心她去向的记者这样说。
叶莺不害怕自己的职业未来, 因为她是政界、商海、无冕之王的皇冠都戴过的女人, 而且是一个很喜欢追求挑战、喜欢探讨未知世界的女人, 她知道什么时候该登台, 什么时候该谢幕。她的冒险精神注定她永不停息地去探求人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山峰。
叶莺人生的下一个停靠站很有可能是做一个中国国企领导, 这是个浪漫而又富有挑战色彩的选择。她认为, 现在的中国国有企业就像是孙悟空, 几乎是可以腾云驾雾的。在它腾云驾雾的过程中, 它同时沐浴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恩泽, 左右逢源, 两边都可以得心应手。它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后盾, 可以担当起很大的风险, 足以使它不怕倒, 不怕垮。叶莺在寻觅时机, 跃跃欲试, 努力“空降登基”。
3.评论成就精彩人生 篇三
多年来,起草《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近百篇,发表了400多万字的各种言论作品和约50多万字的业务论文,先后五次获中国新闻特别奖和一等奖。与人合作的论文获“五个一工程奖”,还有近百篇文章获各种奖项。
与米博华老师交往,你会觉得特别放得开。他热情坦诚,亲切谦逊。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与年轻人交往,喜欢走进大学校园的感觉。只是现在年龄有点大了,又当了领导,年轻人往往对他敬而远之了,多了一些尊重与恭敬,少了几许自然与随意。但当我与米博华老师联系,并要求采访他时,他的温和与热情深深感动了我;采访完他时,他的气度与风骨深深感染了我,也时刻激励着我。在这个充满喜气与祥和的年代,每个人都向往播种时节的春天。但,处于收获时节的米博华的精彩人生或许能给这个“春天”留下更深刻的注解……
一、从工人到新闻记者
1970年,从天津一中毕业的米博华被分到天津重型电机厂、河北电机厂当工人。5年后,被调到石家庄地区革委会当干部,1977年又被调入共青团河北省委。
1978年,《中国青年报》复刊,他被派往北京中青报总部学习,但却是以通讯干事的身份。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写了第一篇言论,谈日本电影《望乡》。“那时年轻,敢写,2000多字,写好了,直接贴到报社评报栏里。社长佘世光看了,说,好!改了改,就在报上发表了。”
随后,由于成绩突出,便被《中国青年报》留用,先后担任记者、编辑。1983年,调入该报评论部,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职业评论生涯。
在《中国青年报》的11年,是米博华尝试着写言论练基本功的阶段。在谈到那段经历时,他说:“《中国青年报》给了我一片土壤,让我破土而出,一直走到今天,成为一个专业新闻评论工作者。”
1989年,他被调入《人民日报》评论部任副主任、主任,现任分管评论部等部门的副总编辑。
对于两份报纸的评论岗位,米博华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一个是青年阶段,一个是成年阶段。 “作为成年人,必须承担更大的政治和社会责任,需要更加清醒、成熟和稳健。由于《人民日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这里是为党工作、为国家工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撰稿者。”他的评论写作与从前有了很大不同……
24年的新闻评论生涯,就这样成就了米博华的精彩人生。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人们整天工作生活忙啊忙,青年人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干新闻的黄金时段不算长。从大学毕业到干出一点名堂,也就十五六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把握得好咬咬牙就上去了,这应当说是人生的冲刺阶段。
米博华的事业也就如他的评论一样把握得非常稳健:由工厂至共青团河北省委,再到调入《中国青年报》,最后主持《人民日报》评论部;写作由杂文开始,然后涉足新闻评论,到撰写《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所有这些,很像一篇小切口大布局的新闻评论。
米博华说,“一篇好的社论,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才能够顶上去。”何止是作文,他的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二、党报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米博华认为,新闻评论是对时事政策的解读,对方针政策的阐述,对社会现象的评说,对人生道路的探寻。
作为新闻的一个体裁,评论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米博华认为,新闻消息是告诉人们发生什么,评论则是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它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报道是客观的,评论则是评论人对客观事件的看法。
在米博华看来,时评和新闻评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略微的差别就在于时评是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意见,要有适当的新闻由头。
谈到当前评论的不足时,米博华直言:评论的影响力还可以更大,感染力还可以更强,形式还可以更生动、活泼……
虽然米博华对评论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但他却谦逊地说:“我喜欢评论,但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作出选择,党报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人民日报》的评论,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社论排开来一看,国家的发展轨迹非常清晰。他说,“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你可能看不出它的重要,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人民日报》的社论的作用和影响是别的报纸所不能比拟的。”
谈到《人民日报》社论,米博华认为,从为读者服务的角度看,我们的社论确实应该写得更活泼、更好看一些。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党的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他给了《人民日报》评论一个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不是个人意见和看法,而是反映党和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规格性——社论、评论员、署名评论等,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规格,配写评论通常表示对某一事件、某一活动的高度重视。
三,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
即使当上了副总编辑,但他对评论仍然十分关注和重视,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除了写“夜班手记”等文章外,他还坚持审阅或修改评论文章。24年,一直不离评论岗位,这在中国新闻界是很少见的。然而,米博华就这样在评论岗位上坚守。他说,党报评论是一个默默无闻而又鲜为人知的工作。默默无闻,是说有的同志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未见有人知晓;鲜为人知,是说即使是新闻界同行,大多也并不了解评论工作非同一般的辛苦。
这些经历也深刻地告诉他:做一个好记者不容易,做一个好评论员尤其难。那么,24年的评论人生对米博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米博华笑言:“党报评论岗位收获多多”。他说,首先是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其次是锻炼了从全局考虑问题的眼光,再次是形成了一种缜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则是养成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也正是因为这些影响,“我更喜欢用文字的形式代替口头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米博华直言,好的评论员必须具有这种潜质:有话要表达、要发议论;时刻关注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具有敏感和敏锐的素质。“敏感,是对客观世界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强烈地感知;敏锐,是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变化的方向都有深切的体悟,见微知著或居安思危。”
每一个评论者在评论中都会反映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观察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米博华认为:“评论者的本质是在讲道理,能说服别人的道理更能说服自己,并引导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工作的责任与个人的功名利禄不能等量齐观
《人民日报》一般评论既要有党的主张,也应该有民众意见,而党报社论、评论员的文章不一定都是百姓关心的话题,但绝对是引领工作性的话题。因此,社论具有唯一性,权威性。相对于社论、评论员文章而言,时评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时评追求快,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拘一格;时评选题面广,形式活泼;时评数量急剧增加,影响力会逐步增大,等等。
米博华说,当前的时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章粗糙,道理不够充分等。总体来说,当前时评量大但质量有待提高。
“只要经手的稿子一定会抠来抠去,只要发表的文章一定会改来改去,只要理不清的头绪一定会想来想去,只要整不明的道理一定会问来问去。我一定是在脑子非常清楚时才写,心里清澈见底时才写。写之前,所有的自然段都划分完毕,稿子酝酿在胸。”这是米博华写评论时的精神状态。
他说:“《人民日报》的社论,是代表党和国家的声音,片言只语,马虎不得,轻率不得,这是一种责任。”
“作为《人民日报》评论,获得成绩不是了不起的事情,但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很严重后果。”这一直是米博华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他认为,工作的责任和性质决定了他不能过多考虑自己的事情,并且,工作责任的重要性与人的功名利禄是不能等量齐观的,相对前者,后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五,辛勤耕耘才能有收获
米博华是中国新闻界的得奖大户,已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特别奖,并获得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
米博华说,获奖不能看成是他个人的荣誉,同行和评委看中的是《人民日报》的重要性,这主要得益于《人民日报》社论的特殊地位,荣誉属于报社,不能归功于个人。在《人民日报》评论部这个重要岗位上,取得成绩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取得成绩、不获得奖励,那才是失职。
现在年轻记者面临的诱惑太多,因此想成名成家的愿望特别强烈。对此,米博华表示很理解。但他说:“浮躁情绪要不得,要先努力提高自己,等学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就会有的。有的记者说你得的奖很多。其实我已经耕耘二十多年了,而他们才刚开始播种就想收割,这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米博华表示,愿意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但是许多事并非他自己所能左右。“其实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如果可能我愿用我的所有换取美丽的青春。现在的我不能犯一点错误了,年轻人即使错了也还可以从新开始。”
米博华还说,奖励只是表面的,奖励背后付出的是艰辛劳动和经验教训。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到收获的季节,急也没有用。在追求成功方面,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能跃过一个艰辛奋斗的过程,当然,这过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缩短,换句话说,可以少走弯路,但绝对跨越不了。
在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后,他写了一篇获奖感言,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为人为文的经验“三实”——《扎实、踏实、老实》。文中写道:“扎实最可贵;踏实最可靠;老实最可敬。人的一生注定要在艰难中跋涉,面对诱惑、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坦坦荡荡、磊磊落落、堂堂正正,就不会被别的什么东西所绊倒。”
米博华在专业上虽然取得巨大的辉煌,但他的心态更是豁达、乐观。他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他说,一个有实力、有价值的人最终会体现实力、展现价值。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拿出行动来最重要。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米博华建议,可以推销自我,但不要吹嘘,要相信别人能看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工作生活中,他常常鼓励年轻人:“我相信会有更多后来者比我们做得好!”
六,评论员应具应备的5种核心素质
米博华的日常职务除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外,他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此,他对新闻评论教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新闻评论的教育应该有两个不可或缺。
第一,新闻评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得到提高。评论教育要做好,就应该先写作业,再讲评分析,因为评论文章的选题、结构等各元素必须在写作中完成,光靠讲是讲不通的。
第二,评论只是一种文体,一个人可以把握评论文体的一般规律,但很难把握评论的灵魂——思想、观点及对某一方面情况的深刻理解。评论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把握,对某一方面情况的全面了解。因此,对评论而言,文体只是一个架子,观点才是最重要的,提高思想能力和思想水平是最难的。
米博华认为,政论家不是纯粹的文人,他需要有学者的知识,政治家的眼光,新闻记者的敏感,既要能写,又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一篇好社论的标准是什么?米博华总结道:一定要站得高,展得开。对政治理论的阐述,一定要准确鲜明,字正腔圆,不能跑调;文气饱满,收放自如,气要接上,不能松,必须是一口气往上推、推……当然,站得高,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不是大而不当的空论,而是一种拨雾见天的透彻,一种准确清醒的判断,一种峰回路转的开悟,一种高屋建瓴的预言。
为此,米博华说,作为从事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要具备以下核心素质:1,政治素质,即发自内心地爱党、国家和社会;2,理想抱负,即以微薄之力奉献社会的精神;3,宽广的眼光,即能关注大事小情宽大的胸怀;4,丰富的知识和阅历;5,持续不断的写作积累。
七、不断改革创新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米搏华常说,我们以往对评论的认识大多是只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就算完成任务,很少留心“读者是否接受了,宣传是否有效果。”
对于论论工作的改革创新,他指出:一,在办报理念上,应进一步强化读者意识,在服务读者过程中争取更多的读者;二,在精神状态上,应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三、在工作机制上,应更加注重按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该报的就要报,该评的就要评;四,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贴近生活实际,改变呆板面孔,倡导清新文风,打造评论品牌;五,培养评论人才,重视评论人才,营造评论人才成长环境,提高评论人才的社会地位,使我们的新闻界涌现出更多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评论家。
八、用手中的笔为社会进步尽微薄之力
“从二十多年前写第一条简讯到起草社论,眼睛花了,头发落了,始有所悟:偷懒耍滑,骗不了别人,骗的是自己;算计取巧,得不到便宜,吃亏的是自己;自命清高,长得了脾气,长不了本事;牢骚抱怨,无损于人,伤害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干活,比什么都重要。”米博华在回忆二十多年的评论人生时感言。
今年,经历了评论人生24年的米博华有很多的“想法”要整理,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人生做小结”。他说近期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二是利用业余时间把多年评论工作体会总结总结。一方面是对自己评论人生的回顾,另一方面是对评论写作规律的探索。
在谈及感想时,他对后辈的年轻评论人提出几条忠告:
第一,评论工作是一件很吃苦的事,一个年轻人若为了谋生去谋这个苦事,意义不大。年轻评论人应该努力利用手中笔杆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样才能更有价值。
第二,人人都想成功,但不要急躁,相信功到自然成。
第三,遇到困难挫折,永远都不要怕,站直了,别趴下。
第四,要有理想和抱负,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吃好、喝好,而是能够担当对国家、民族应尽的重任。
“伟大的力量在于召唤,伟大的精神在于鼓舞”,这一直是米博华担当重任、面对困难时的精神动力。
在讲话、讲座、座谈等各种场合,他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责任心远比才华更为宝贵,做一个记者、评论员或许很容易,但要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评论员很难很难。一名优秀的记者、评论员必须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民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
他说,即使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但人生并不一定是虚度。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会给别人带来喜悦、鼓励和鼓舞,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他希望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担当责任,脚踏实地,懂得敬畏,常思感恩”。
4.演绎精彩人生 篇四
莎士比亚说过: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人生的这部戏剧,从哇哇坠地来到人间后,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便拉开了幕布。无一例外,人人既当演员又当观众,而且一生都在学戏演戏导戏;无一例外,一人一舞台,汇集而成社会大舞台。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只会表演三种动作:哭、吃、泄,渐渐的学会了笑、坐、爬、站,接着学会了走路和呀呀说话,慢慢的便开始模仿他人的语言和肢体并进行对演。人,无论天分高低能力大小都是这个舞台上无法挑选的角色。人,不管父母当多大的官有多大本事多少财富,这场连续剧都得自编自导自演;其他人都是剧中的配角,戏中没人提台词,却有人有意无意地帮你教你引导你。从爬行到直走,从吃喝玩乐到担当责任,有对白,有独白,有旁白,有个体间的交流,也有个人的自我反省,一幕接着又一幕,或喜或悲或正,频繁交替,既现场直播又没法重播,既无法预测又不会预售门票。岁月匆匆如流水,人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故事:美丽的、壮烈的、苦痛的、幸福的、丑恶的,人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红的、黑的、白的、绿的、完整的、残缺的,缺一不可。这场连续剧或精彩或平庸,全靠表演者的心境和悟性。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始终流淌着演绎者的泪水、汗水,绽放着演绎者的微笑和欢乐,展现出演绎者的思想和情感。故事情节关己系人,又怎能不令人不激动人心、不丰富多彩?前人后人,何尝没有感叹和评价?正是这些情节,将剧情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一个又一个转折,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直至落幕谢幕而收官。旧时戏台两旁常题有一副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楹联极富哲理,舞台有大小之分,大舞台是众人共有的,小舞台是个人独设的。
人生舞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出将入相昼夜不停,循环不断。在众人共有、多人共演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角色间变换,戏中一些人模仿着你,你又模仿着一些人;生旦净末丑,演绎舞台百态;妻儿师亲朋,品味人生万象。每个角色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感受着艰辛与不易,体验着别样的情感,审视着自我。在众人共有、多人共演的舞台上,每个人都不可能始终独占鳌头,主配角随时都在转换,不断转换的角色锤炼着心境、提升着悟性。找准位置,不占不让不越位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融洽人际关系,活跃生活氛围,构成绚烂多彩的人生。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志向和气度、视野和胸襟决定了你个人舞台的大小,决定了你在大舞台上演绎的轻重。我们,虽不可能是整个社会大舞台的主演,但绝对是自己人生舞台的主角。一生能否表演的足够精彩,全看自己能否竭尽所能进入角色,并在表演中学习着、分析着、吸取着、变换着、适应着,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演好了,你就是自己的名角;演砸锅了,就会有人喝倒彩。
舞台因人而异因事而定,沙漠是骆驼的舞台,大海是鲨鱼的舞台,蓝天是飞鸟的舞台;若让它们换换位,结果可想而知。人亦如此,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认真扮好角色。
战国时期的淳于髡身高不足七尺,只好入赘做了齐国的倒插门女婿。他是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和为人滑稽而著称。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操办。上梁不正下梁歪,文武百官也跟着荒淫放纵。别的诸侯国趁机入侵,抢占了大片国土,国家危在旦夕,可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挺身而出,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顿然醒悟:这只鸟不会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会叫就罢了,一叫就惊人。于是他的舞台由后宫花苑变成了整个国家,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齐威王还下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据《战国策》记载:令初下时,群臣百姓争相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进谏者逐渐减少;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齐威王在纳谏过程中,努力整饬和改革政治,大见成效。燕、赵、韩、魏一看齐威王这只大鸟竟然飞起来了,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齐国。齐国的声威维持了有三十六年之久,深宫之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也因此载入史册。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出任总统一职,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舞台。然而爱因斯坦拒绝了,他说他不懂社会科学,更不懂政治。爱因斯坦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毅然放弃了政治这一大舞台,在科学的舞台上尽展才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邰丽华虽是个聋哑人,可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领舞《千手观音》一舞成名;周舟是个弱智者,可他在音乐指挥方面特别有悟性,于是一挥成名。
5.精彩人生路 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精彩人生路 法律伴我行”。生命是何等的宝贵,它像彩色喷泉,是那么的美轮美奂,它像傍晚的晚霞,是那么的多彩多姿,它更像午夜盛开的昙花,是那么的绚丽而短暂。而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法律就成了我们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朋友。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1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
少年犯的行为令人震惊,而令人痛心的是他们对于暴行的麻木,对于法律的无知。事实证明,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我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各位同学想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会顶撞父母师长,会和自己的同学好朋友突然闹别扭,看问题片面爱钻牛角尖,有时会沉溺于幻想、心态浮躁,这正说明我们的性格、情绪、情感、思维还极不稳定、极不成熟,我们现在可以在良好的教育下走上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能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上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现在如果多学一点法律常识,懂得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合法的,能预知某一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就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6.人生何处不精彩 篇六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三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人生何处不精彩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点评】
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不同的境界,演绎精彩的人生
登上峰顶,体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处在山脚,欣赏别样风景;站在山腰,感受世界美好。
不同的境遇,上演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境界,演绎精彩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欣赏别样的风景。
处庙堂之高,施展平生才华,演绎一段传奇人生。
三顾茅庐,三分天下,从南阳到荆州,从荆州到益州,诸葛孔明演绎出自己别样的精彩人生。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烧尽曹洪之胆;火烧新野,燃化曹仁之心;火烧赤壁,燎尽曹兵之魄。舌战群儒,尽显英姿才华;草船借箭,折服周郎之心;借风七星台,天神共助。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施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孔明一生,尽显才气,英雄有用武之地。玄德给了他施展机会,攀上西蜀权力顶峰,演绎精彩人生。
安心为民,宠辱不惊,纵情山水,终成二赋。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可谓穷已,然在这穷山恶水间,你却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大江一词,赤壁二赋,道不尽你的豪情壮志,却抒发出你心中超然的豁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孟德之诗?而今安在哉?“目遇之成色,耳得之为声”的豁达使你超脱世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使你与众不同。本可为官一任,却被那贬黄州,这或许是你仕途的不幸,却恰恰是你人生之大幸。
在人生的山脚处,侣鱼虾友麋鹿,华丽转身,借一只笔,演绎出人生精彩别样的人生。
不同的境界,演绎不同的人生。杨门虎将以忠勇撑起大宋边关的天空,王维以悠然获得人生的宁静,岳飞以精忠震撼辽人的胆魄,海子焚稿享受内心的春暖花开。
悠悠历史,历尽冷暖,滔滔江水,淘尽英雄,伟人长存,精彩依旧。不同的境界,演绎不同的精彩人生,不同的人生,欣赏别样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点评】
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而后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且行且珍惜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正如一首诗所言: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发芽,不要因为难过,忘了散发芳香-----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必在乎攀登到什么地方,一路走来,且行且珍惜。
土地供给你营养,是让你不断攀向高处,你得低下头来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人往高处走,高处有无尽的奇观;水往低处流,低处更多的是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人到了高处才觉得低处的广阔,但人只有在低处,才可以看到山的高伟。人生时时处处都有风景,不必在乎目的地,一路走来一路珍惜。
一次普通的登山之旅,而他却执意用笔幻化成一段质朴无华的文字,一个浅显的道理---“尽吾志可以无悔”。文字成就的是一座山,思想赢得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的美誉。自古以来是智者爱山,还是山给了智者灵感?斯人已逝,没有了确切答案。只是后来你自号“半山”,让人们记起:无限风光在险峰,生命不止,攀登不息。尽志,无悔,如此人生,足矣!
生命就是一次前路未卜的登山之旅,只有“行到山穷水尽处”,才会享受“坐看风起云涌时”的惬意。他,成于那场变法,毁于那场变法,只是千百年来,“孰能讥之乎”?
他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一声长啸,“与尔同销万古愁”。赐金放还,“仰天大笑出门去”,流放夜郎,“一生好入名山游”,回眸那段崎岖的山路,他一直在走,一直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吟出好大的气魄,大唐的江山为此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仙气!他是太白,一路走来,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且行且珍惜,一路风景一路歌。
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人生预设终点,不必在乎人生会停靠在哪里,好好珍惜走在路上的心情,这样,人生才会了无遗憾。
他一生征战无数。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他是曹操,一路走来,去留无意,静观庭前花开花落。且行且珍惜,一路风景一路歌。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景便好。人生,不必在乎高低,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发芽,散发属于你的芬芳,带一颗懂得欣赏的心,且行且珍惜!
山脚风景,别样美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他可知,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思虑间,心弦轻轻拨动,绘出一朵清灵的火花,舞在心间,漫漫历史长河中,那山脚下的美,令人陶醉„„
落榜,流连风月,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揭榜之日,他不由得苦笑,一张偌大的皇榜,竟容不小“柳永”二字,十年寒窗一朝皆非,愁思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他心灰意冷,开始流连风月之地,但他没有想到,他的才情却在此得到了共鸣。那青楼女子虽居烟花之地,却懂他,懂他的情愁,恋他的才情,慕他的风度,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景---“山脚”的那片烟花杨柳。从此,不在追名逐利。他开始懂得,望尽天涯,伊人憔悴,蓦然回首,却是这边风景独好。多年之后,万千红中一点绿,成为山脚最美的风景。
辞官,归隐田园,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迫于生计,他在叔父的安排之下当上彭泽县令,上任八十天,他便厌恶了无所事事的富贵生活,毅然辞官还乡。归家后生活的清贫,他却不改其乐。种豆南山,采菊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命巾车”,“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崎岖而经丘”,悠闲自在,淡泊从容。他懂得,纵然是山脚,也有别样风景。多年之后,没人提起曾经的陶令公,只知晓闲云野鹤般的陶渊明。
湖畔,红袖添香,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重重宫阙,众多嫔妃,却无一人能与之交心,看似热络实则心寒,漫漫长夜,孤独寂寥,直到下江南,途径荷花盛开的大明湖,遇见她„„,典雅小院,风吹梧桐,雨打芭蕉,绵绵雨丝蕴开了怎样的美;暗夜红烛,灯下闲读,美人案边学书,红袖添香,一世温情。他的心似乎被什么胀满,不再孤独寂寞。他懂得,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多年之后,伊人异世,美妙的神话却被后人戏说千古。
7.语文课堂,绽放人生精彩 篇七
一、语文课堂让美文引领学生“远航”
雅克贝尔斯说: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透视全新的语文教材,正是这一教育思想的折射。以北师大七年级语文课本为例,上册共编排了“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六个单元; 下册共编排了“千古涛声”“斑斓春色”“慷慨正气”“伟岸人格”“逆流勇进”“心志坚毅”六个单元。所选编的诗文多姿多彩,课文内容涉及咏秋、童年、亲情、品行、赞春、爱国、献身、奋斗等方面。时常听到身边一些语文老师感慨: “新课改,让人越来越没有内容教了! 咋让学生学呢? 将来考试怎么办?”的确,郭风的《长江》是挖掘不出多少考点的,鲍尔吉? 原野的《雪地贺卡》也无多少内容可教。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篇篇美文来诵读,来品味,来欣赏,再联系自己的经历,沉浸在类似的生活体验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简直美妙极了! 这一篇篇充满睿智的美文,有力地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波澜,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在不知不觉中与文章、与作者、与文学、与生活产生了共振,并演绎出人生优美的乐章,这岂不比老师苍白的说教更有力!
在教学七年级语文“童年梦痕”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回眸童年”“童年的我”“和别人比童年”“永葆童心催奋进”系列阅读实践交流课,带领学生寻找童年、走进童年、畅想人生。记得第一节课,我在学生的期待的目光中开始引导: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将永远深深地留在心里。让我们一起唤起记忆,走入童年……”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欣赏、品味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张洁的《拣麦穗》,舒婷的《童年絮味》……同时,还向学生推荐租借了《童年》《雷锋日记》《朱德小时侯的故事》《白雪公主》……在大量的关于“童年”的书籍中,让学生认识了记忆中迷信愚昧,但是心底善良的保姆,回想起了童年荒诞的幻想,调皮的嬉戏; 为雷锋不幸的童年流泪,为自己幸福的童年庆幸; 被别人童年时的远大志向所感染,因自己不经意间已荒废的学业而懊悔……接下来我又安排了“讲童年、比童年”的说话课。我让学生明白: 读人家的文章,不是为了重复人家,而是为了说出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激情四射,高潮迭起。课后,我又布置了“童年的我”为主题的动手实践活动课———趣味小制作: “童年纪念卡”。最终为完成“永葆童心催奋进”为主题的作文课做好了铺垫。
我想,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在于让学生学会了什么,而在于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更在于使学生明白如何去生活。作为一名全新教育理论引导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让美文感染学生,积极给学生推荐美文,用美文播撒人文的阳光,引领学生远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壮美的大海,可以激励学生凌云的壮志。“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以陶冶在审美体验中增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学生高洁的情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这段话又可以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增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二、语文课堂让“人生”对话成为永恒
“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这一类的问题,不仅仅是哲学政治课才探讨的话题,也是所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拥有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又具有不稳定性,时常会被学生弃之脑后,这是学生的天性所决定的。当有人提醒时就会重拾遗梦,在无人垂询时又被丢弃到“爪哇国”了。这种心理的变化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绪,时而信心百倍、激情四射; 时而烦躁郁闷、得过且过。语文教师就是调节学生情绪波动的重要控制器,而和学生探讨“人生”话题则是我们重要的抓手。在课堂上,我们要让“人生”对话成为永恒,警钟长鸣。教会学生: 在遇到困难畏缩不前时,扪心自问“为什么活着”,当生活繁乱如麻、理不出头绪时,问自己“怎样活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看看别人,比比自己,想想明天,还有什么样的“坎儿”过不去呢?
在我的课堂里,“人生”的话题无处不在。每周我都会挤出一节专门的说话课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每节课都精心准备一个主题。谈生活的感受,谈父母的关爱,谈师生的情谊,谈班级的温暖; 品评伟人事迹,交换人生感言,憧憬美好未来……每一个主题都启发学生积极发言,一句两句不嫌少,长篇大论不嫌多。只要学生愿意表白和交流,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评价。对交流中出现的“火花”碰撞,我还特意鼓励并把谈话延伸到课余,激励他们迸出智慧的火花,牵引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创造辉煌的人生。
三、语文课堂让知识延伸,使信念共振
生活处处皆语文。作文一名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明白: 课堂仅仅是老师抛砖引玉、点石成金的作坊,是学会“淘金”方法的场所。只有学以致用,大胆探索创新,才能真正遨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而不被淹死,淘到真正的“金子”。
其实,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语文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并不难,关键是教师敢不敢松手,学生会不会去做的问题。这也正是新课程实验改革要求和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带给师生的疑惑与担忧。这几年来,在教学第一线也存在许多论争: 多年的优秀教师,尝试了课改,开放了课堂,最终却步入教学成绩差行列。这是什么原因呢? 深入剖析: 教学成绩差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教学效果早已发生了质变。学生会说了,动手能力强了,能讲故事了,喜爱语文了,师生关系和谐了……诸多的可喜变化,不正验证了开放语文课堂的好处吗?
8.“算”出精彩人生 篇八
精彩人生是可以“算”出来的,这里的“算”指的就是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达到理想目标,必须善于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比尔·盖茨说过,98%的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从未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未踏出他们的第一步。
人生这道算术题,是简单还是复杂,结果是负数还是正数,会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但要得出美好的结果,关键还是在于主观努力。在人生最初的一段时间,父母起着很大作用,“孟母三迁”就是最经典的例子。哈佛女孩高倩的父亲高燕定先生告诉我们: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哈佛是可以算计的。父母在给予孩子生命之后,还可以成为孩子未来事业成功的缔造者。
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规定,从6岁开始就应对孩子进行职业发展指导,长大成熟后,这种设计和推演就由自己来主宰。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提出自己的理想是“人类的幸福”,列宁在少年时代就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些伟人在年少时就为自己的人生算题找到了明确的答案。有了干一番大事业的动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比较高的思想境界,最终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当然,这种算题还会受社会时势的制约,但那些有着清晰且长期的个人发展目标的大成者,往往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将个人的小命运嫁接到时代的大命运之上。毛泽东青年求学时,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总是能抓住机遇,明辨方向,最终创建了千秋伟业。周恩来在少年时,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终成一代伟人。
我们都懂得,只有发自内心的理想之火在心中燃烧起来,才会成为巨大的内动力,推动人们去自我奋斗,获得成功。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智就发挥得越充分,对社会就越有益。但人生的规划确定后,要想成功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隐忍苟活13年,坚持完成了五十万言的历史巨著。可以说司马迁是为《史记》而活着,为《史记》而奋斗。另外,大家熟悉的播音员赵普,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体育馆保安,奋斗到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这一经历也告诉人们: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前一级台阶踩牢,后一级台阶才会再踩在脚下;对每一次擦肩的机遇都不是观望,而是毫不畏缩地抓紧,才会赢得最大的成功!
要有周密的人生计划。在施瓦辛格还是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时,他就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一系列的连锁目标: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财团的支持,直到最终得出必须首先练好身体的结论。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最先成为健美先生,接着踏入了好莱坞娱乐圈,2003年转而从政,成功竞选了美国加州州长,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竞选美国总统。由此可以看出,人生规划步骤越详细,成功的操作性就越强。
要有灵活的行动方案。“人生是个不定式。在有涯的人生中,一定要用好,一定要优化。”“人生难以最好,但可以更好。人生就是不断追求一个个‘更好’的目标,并不断优化、彰显其自身价值。”这是《优化人生》一书的要义所在。目标是黑暗中闪亮的航标灯,指示我们前进的方向。行动方案可以多种多样,或径直前行,或曲线绕道,可以分期实施。鲁迅先生不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而三改其志愿吗?
成功的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尤其是中学生朋友们。你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日趋成熟,只要你们放远眼光,耐心推导,就一定可以“算”出一个精彩的人生来。
【人生精彩】推荐阅读:
设计目标精彩人生11-17
精彩人生演讲稿07-23
精彩人生感悟文章08-14
精彩人生作文1200字10-18
宽容若在人生精彩07-18
中年人生更精彩的励志10-19
穿越前进路 迈向精彩人生11-07
人生因你而精彩作文08-12
自定的人生也精彩美文摘抄09-08
人生有你更精彩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