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与思索

2024-10-23

物联网的发展与思索(精选8篇)

1.物联网的发展与思索 篇一

物联网的概述及应用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结。当今社会,物联网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日趋成熟,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物联网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还有个人的一些创新想法。

关键词:物联网

概述

应用

创新 一 物联网的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物联网的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物联网指的是将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从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来看,RFID电子标签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首先必须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任何事物网络。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提出,打破了传统旧思路,展开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传统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基础的建设,例如机场,建筑物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例如个人电脑、宽带等,这两方面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新一代的IT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我们可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基础设施中,大到国家基础设施电网,铁路,桥梁等,小到家庭生活中的必须用品,空调,冰箱,热水器等,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真正的智能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3.物联网的特征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4.存在的问题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二 物联网的应用

1.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在温室环境里,每个温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由此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用户通过布置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系统,可以对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的生活习性、环境、生理状况及种群复杂度进行观测研究,也可用于对森林环境监测和火灾报警。传感器节点随机密布在森林之中,平常状态下定期报告环境数据,当发生火灾时,节点通过协同合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火源的具体地址、火势大小等信息传送给相关部门。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可以应用在精准农业中,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形状传感器、颜色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可用来监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由此确定作物的成熟程度,以便适时采摘和收获。用户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植物生长的人工环境的监控,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例如,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环境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音频传感器等进行灭鼠、灭虫;还能用流量传感器及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农田水利灌溉。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物联网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解决交通拥堵的传统方式是增加容量。但在当今交通容量有限的城市环境中,我们需要其他解决办法。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道路和汽车中是一个高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增设路边传感器、射频标记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城市管理设立一个城市监控报告中心,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这样系统能够快速收集每个网格中所有类型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如何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策略使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这需要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和习惯,还可以丰富驾驶者的经验,而不再仅仅关心出行时间及路线选择。同时,它还可以改进汽车、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使之更具便利性。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下一班的市郊火车或地铁上有多少空座位。集成服务和信息对未来的公共交通至关重要。例如,为均衡供求,未来的交通系统将可以定位乘客位置,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智慧的交通工具。

智慧的道路是减少交通拥堵的关键,但我们仍不了解行人、车辆、货物和商品在市内的具体移动状况。因此,获取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通过安置的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系统技术等的先进自由车流路边系统来无缝地检测、标识车辆,我们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帮助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并据此调整路线,从而避免拥堵。以后我们将能建成自动化的高速公路,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从而指引车辆更改路线或优化行程。智慧的交通系统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也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3.物联网在生物识别方面的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在我国的普及速度十分惊人。从这项技术在国内出现到现在,不到十年时间,就已经处处可见。在大城市的写字楼中,很多公司使用的指纹打卡机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有笔记本电脑应用的人脸识别登录系统和指纹识别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看似与传统锁具相去甚远,但其实也属于锁具及安防产品的一部分。

相比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虹膜)识别技术似乎还不那么普及,但是在大城市郊外的别墅区,应用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虹膜)识别技术的锁具与安防系统比比皆是。生物识别技术是锁具及安防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式,但是目前我国能够生产指纹锁的企业并不是太多,而能生产人脸识别锁具和视网膜识别锁具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我国锁具及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关。

2010中国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CIL&S)专家表示“中国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CIL&S)依托于全球第二大五金展——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的强大平台,致力于为广大锁具与安防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参与展会的将有300余家锁具与安防行业国内外领军企业参展,他们将带来最先进的锁具及安防产品参展。”该专家表示,“展会还将在现场设立„新品展示专区‟,为锁具及安防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免费的展示机会,助力锁具及安防企业把握未来行业发展的技术动向,进而促使自己的产品实现技术上的飞跃。” 三 可能的创新应用

我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设计智能声控门,它们分为两类,一种是跟声控灯差不多的,有人要经过的时候,只要发出人的声音,门自动就开了,这类声空门没有选择性,任何人都可以让它打开,它主要应用于一些公共场所。另外一种是与指纹锁相似的,只有特定的人的声音以及设定好的类似于密码的话才能让它打开,这类们可以用于防盗,而且开门比较方便。不过这些只是一些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本人也不清楚。

2.物联网的发展与思索 篇二

物联网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衍生产物。这个名词描述了一种行业状态:物品与互联网的关系。物品与互联网建立关系的前提是传感器技术、因特网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合这三个技术互相关联。

2 物联网研发的关键技术

2.1 传感网技术

物联网的研发过程运用到了传感网技术、移动通信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这种“三网”合一的高效融合给物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传感网技术作为物联网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传感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物联网在运行中的性能。传感网中有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这些已经集成化的传感器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对目标对象的信息进行感知、采集以及实施监控。对于采集后的信息,传感网利用内部嵌入式系统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终端。这种通过数字虚拟世界将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实现交互的技术真正实现了网络计算无处不在。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成本低、功耗低、组网和铺设方式灵活多变且微型化等等。传感网技术不仅仅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还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智能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智能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将各种智能系统植入到相应的物体中,使该物体通过传感的方式与用户连接起来,并具备智能化的特性。这种物体与用户之间主动或是被动的交流方式,就是智能技术。物联网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们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让人们随时随地就可以感受到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便捷。

2.3 认知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简称CR),认知无线电系统本身具备智能学习能力。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频谱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周围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与交换,并能有效的限制和降低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频谱之间的共享与分配。

2.4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的“地理位置标识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使各个与某物品有关的人和单位等,实时地完成掌握该物品所处的位置状态等各种相关信息,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空计算,推理出相关模型,大大的方便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公关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速度快,由二维到三维,目前已经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尽可能多的为物联网提供大量数据,对物联网这一飞速扩张行业的战略方针、蓝图设计空间节约、数据传递等等方面,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的基础。

2.5 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快速信息录入技术,它通过射频头识别粘在物理物物体上的数据信息标签,并把识别到的信息数据录入电脑,使信息数据录入到电脑这个过程可以瞬间完成。在物联网中射频技术起到节约时间,加快进程,失误率低等等作用。

射频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两个事物,一个是物品标签,它可以是二维码、磁力条等等搭载有相关物品的信息,另一个是通过扫描物体标识物而把扫描到的信息传到电脑上的读取器。当处于可操作距离的时候,标识物和读取器通过某种协议,就进行信息传递了。

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1 智能电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网的运作效率、节能环保、与用户的实时监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在原有的电网系统中,电能从产生、输送,再到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而智能电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交互式通信、传感网技术、分布式计算机运用其中,有效减少了电力在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源。其次,我国是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在生产和使用上大国,但是由于发电量的多少要受到天气环境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国家电网并没有将风电和太阳能纳入其中。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可以将这两种新能源作为辅助能源接入到主网中,智能电网通过对用户电力使用情进行的实时监控,并赋予用户电能源类型的选择权利,就可以起到既保证国家电能的有效利用,又实实在在节省了用户电费花销。

3.2 智能化农业生产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无论是在生产力、耕作条件,还是在环境气候上都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相径庭。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掌握不同农作物的不同习性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加入其中,通过调整和检测空气和土壤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杀虫剂使用剂量以及光照等情况,就能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控,既能改善农作物的产出量,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还能有效地减少人工劳动,降低成本。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随时对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汇总,并通过网络将汇总后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客户终端,为今后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3 智能建筑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主要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家具方面。在建筑智能化上,物联网系统根据不同建筑的设计需要、园林规划、人文环境等信息,调节适宜的温度系统、灯照感应系统、喷水系统,提高建筑物以及周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中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我们常在电视家用电器的广告中看到,主人在工作时,就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家中的电饭锅、热水器、电子入户门等家具或是电器,自动完成提前设定的程序。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方面给人类的生后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智能,从最简单的烧水、做饭,到复杂的打扫室内卫生以及物品归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未来通过控制机器人就可以代替我们接待客人、签收快递等一系列实物。

3.4 城市智能交通和物流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奢侈品了。然而,城市交通拥堵却是让每一位驾驶员为之头痛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现有的经济水平来看,如何能在改动最小、花费最少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是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首要大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将网络媒体与后台监控中心相连接,对当前路面上的所有车辆进行无线监控,并将道路的畅通与拥挤情况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最终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到司机终端。司机就可以根据实时路面信息调整出行路线,避开拥堵道路。真正的实现人—车—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还能对城市公交系统实施监控和调度,当某一个公交站点出现人员拥挤状况时,等车的人们可以通过公交站点的智能化系统向监控中心发出信号,系统可根据现场情况对公交车进行智能调度。可以说,物联网让城市智能交通更加人性化与规范化。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在网络购物的带动下,物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汽运运输作为物流业的主要交通工具,选择最优行驶路径和科学送货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总利润率。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取货和送货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和电子地图,计算出最优行驶路径。这条最优行驶路径可以让司机更好的掌握路况信息和行驶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为科学送货打下了基础。

3.5 医疗管理领域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管理领域,可以为每一个药品制作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包含了药品的全部信息,即名称、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产地、批次、禁忌以及药品从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实现了药品的全程可追溯,当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找到药品的全部信息。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信息数据上传到公共数据库中,医院或者患者可以根据电子标签中显示的药品信息与市面上的药品进行比对,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有效的区分药品的真伪,以及防止假冒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在公共卫生领域,欧盟强调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运用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环境。通过RFID技术建立医疗管理、查找监督和病源追溯体系。通过给患者建立病例档案,实现每一位患者在检查检疫过程中,所有的信息不丢失,并对不同病菌的携带者进行分类、分级别管理,让所有患者都有一个安全、安心的医疗环境。

3.6 智能家庭护理

将物联网理念加入到家庭护理中,是未来家庭医疗的必然趋势。这种智能家庭护理模式为家中有老人、孕妇、孩子等高危人群提供了一个便捷、安全、放心的医疗健康服务。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因此,只要在家庭护理中加入传感设备,就可以实现对家中用户的实施健康监控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相关医疗机构或是通过移动通信网技术发布到家属的移动设备终端。智能家庭护理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比如远程专家咨询、医护人员的预约上门服务、紧急情况呼救等等。可以说,有物联网技术作为后盾支持的智能家庭护理给现代家庭式医疗服务提供便捷,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7 移动智能化

讲移动智能化首先要说一说m2m(Mobile to mobile)模式。m2m模式真正地实现了3w。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客户来制定相应的服务,由于该模式的形成,商家工厂就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制定出相关的服务。既满足了客户要求,也使商家的效益最大化,实现这个交易的途径是移动技术,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该模式可以实现的前提。m2m是物联网的最普遍应用模式。

4 结论

物联网技术将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全世界的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的发展带动了诸如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产业的快速前进。在未来的发展中,其智能化技术将与联网化的贴合度越来越高,最终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更加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网络将物与物进行物联通信。作为信息通讯领域的新研究热点,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各国政府、工业界、学术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归纳,并针对其主要应用的领域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智能技术

参考文献

[1]樊雪梅.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研究与综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5):1002-1004.

[2]王喜文.韩国物联网城市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1(4):3-5.

[3]闫海.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陈铭,王乾晨,张晓海,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84-89.

3.物联网发展与公共管理的善治 篇三

关键词:物联网;公共管理;社会善治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1-0016-04

收稿日期:2010-11-16

作者简介:董立人(1961—),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一、物联网的科学涵义和发展远景

简单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为人们提供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等的新期待,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公共管理方式、社会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课题。

⒈物联网的来源。目前,我国已把物联网技术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在国际上提出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EPC(电子程序控制)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天线数据通迅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物联网”名词,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中国第一轮物联网热潮的基础,随着各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加大,物联网已经逐渐从产业远景走向现实应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考察,在参观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当听取中心负责人关于我国传感网发展和运用的汇报后说:“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温总理认为:在传感网的发展上,我们至少有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第一,是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第二,是要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第三,是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心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2010年6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了加强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开发,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改变我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⒉物联网的科学涵义。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国际上有着不同的表述。欧盟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我国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物联网下的定义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根据国内外机构与专家的物联网定义,简单的归纳总结,把握物联网的核心,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本文认为:物联网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相连的智能互联网。这里包括三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第三,该网络具有智能属性,可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实现要具备以下条件: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⑴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⑵要有数据传输通路;⑶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⑷要有CPU;⑸要有操作系统;⑹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⑺要有数据发送器;⑻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⑼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⒊物联网发展的远景。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可以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从智能(智慧)地球、数字地球到智能(智慧)国家、智能城市、智能社区、智能社会等。物联网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互联网把地球“变小”,物联网使地球“变平”。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经济振兴战略。我国已经把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组织开展攻关,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此,“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这个公式必将给我们带来非常宽广的前景。

二、物联网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与挑战

⒈物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方便。目前我国已把物联网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中科院早在10多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关于物联网等技术目前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可以说与世界同步。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我们的城市也更加“智能”、社会也更加“聪慧”、 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也将更加“聪明”。物联网无处不在,则使得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延伸到了现实空间。比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把家电连上物联网,物联网可以将洗衣机、电视机、电灯、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连接成网,并能通过网络对这些东西进行远程操作。我们只需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或上网轻轻点击,家里的电饭煲就能开始煮饭,空调自动预热,热水器自动烧水,……等等。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管理、健康医疗、物流等众多领域,使得人和物之间的交流变得迅速和便捷。物联网发展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方便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时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二是人们的感知能力得到延伸,能够远程获得和控制信息;三是信息获取与操控联动得以实现;四是海量的信息数据被智能化系统自动分析和决策;五是节约时间成本和操作成本;六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⒉物联网的应用给公共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的,它不仅需要技术,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须要有专门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应用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和维度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二是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三是信息秘密方面的问题;四是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五是社会新矛盾方面问题;六是新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问题;七是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等等。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三、公共管理需要新的善治理念和相关措施

物联网产业将是大规模的产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对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发展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但相对于个人信息,更严重的是国家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因为物联网涵盖的领域包括电网、油气管道、供水等民生和国家战略,甚至包括军事领域的信息与控制。在物联网整个研究、发展、应用中,我们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但安全问题是一个过程性的问题,随着应用的深入,问题将不断出现,因此物联网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府应该未雨绸缪,积极采用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严防物联网泄密,调节物联网引发的新的社会关系和矛盾。本文认为,公共管理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以达到物联网应用发展与公共管理的善治。

⒈进一步强化政府自组织管理机制。2010年6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要高度重视事关经济社会运行和政府管理全局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的工作应该以让人民满意为前提,积极适应物联网发展的新要求。而政府此时必须创新公共管理模式,打破不同利益主体的制度界限,重新调整利益和成本在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重新完善政府和社会的边界,进一步厘清不同社会主体和经济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 。

⒉需要新技术层面和政策方面的呼应。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络。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收集各种传感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至于智能交通、物流乃至所谓智能电网, 可能并不是取决于物联网技术,而更多的取决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产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⒊必要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干预。物联网的发展应用,需要新的法律、行政或经济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以促进公共管理的善治。比如涉及民生的所谓医疗物联网的应用,这可能涉及到医疗终端的安全认证、患者信息的安全保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共享和数据有效性的一致性认证等多种问题。而这些,就非物联网的具体技术能够解决的,必然需要卫生医疗系统从医疗设备制造到患者诊疗模式的一场深度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它要求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其经济运行管理、社会运行管理、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

⒋充分开发与利用物联网人力资源。2010年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物联网发展中,人力资源仍然是第一资源,而且是公共管理模式变革中的最重要的资源。为此,大力开发物联网方面的人力资源,对于运用物联网技术参与公共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⒌提高人们社会道德之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我国已故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在1997年就提出至今仍然倡导的思想行为自觉概念。文化自觉是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对我们每个人提出应肩负社会历史责任的一种自觉要求。“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充分认识、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人们对社会转型的自主能力认识,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物联网应用发展并参与的公共管理中,提高人们社会道德之文化自觉,就是要求人民群众要弘扬自知之明精神,以道德的尊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由不自觉向自觉迈进,再由自觉向更高自觉迈进,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之,物联网是生产社会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商品市场有机结合的一种创造。

一个现代关于信息化的谚语说:巨型计算机说:“我认为全球大概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个人PC机说:“每个家庭的桌面上都应该有一台电脑”:Pocket PC(袖珍)说:“太大了,应该每人口袋里放一台”:I0T(物联网)说:“每粒沙子都应该是一台计算机”。随着物联网的应用,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就需要新的公共管理方式和善治的运行机制与之相匹配、跟进。

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能的社会、智慧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等的新期待,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物联网等技术给公共管理方面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也是客观现实。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和治理,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逐步迈向公共管理的善治,再由善治向更高层次的善治迈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6-08.

[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3-16.

[3]王志良.物联网——现在与未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李虹.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7]郑海初.正在爆发的物联网革命[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0-10-28(1).

[9]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0-10-15(1-2).

(责任编辑:徐虹)

Development of IOT and Good Governance in Public Management

Dong Liren

Abstract:At present,the Internet of Things (shorted for IOT) has been included into the twelfth- five-years planning.IOT is a special kind of net which can make anything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sensing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agreed protocol,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in order to achieve intelligent identify,locate,track,monitor and manage.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OT industry provide a fresh new service manner for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It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masses but with a “double-edged sword” nature,because it rai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from the macro,meso and micro level.Thus,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OT ask for new idea and approach of public management.

4.物联网的发展与思索 篇四

信息化应用调查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2009年中国的经济加快了复苏的进程,同年,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随后,构建“物联网”的思想热潮正在逐渐变成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对未来全球的发展将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战略性发展趋势的简要表述,期望对大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类和地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类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地球环境恶化日益加深。同时,人们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2009年,人类知识的进步将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1“智慧地球”战略的提出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删基础设施。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智慧地球”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1)智慧地球——新的世界运行模式

在这次金融危机暴发之前,IBM已经看到了当代世界体系的一个根本矛盾,即一个新的全球化的世界与落后的世界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智慧地球则从一个总体产业或社会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潜力,以推动整个产业和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世界运行模式。

(2)新的信息产业革命推进世界智慧化进程

全球面临着各种危机,但幸运的是,有一股新的力量的兴起,正在赋予人们能力去越来越智慧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3)IBM真正的意图是推出各种“智慧”解决方案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内容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及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从而打造一个“智慧的地球”。

(4)智慧的整体技术

它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各种感应技术嵌入各种物体并不断数字化:

②人和数据与各种事物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

③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5)“云计算”技术的运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使得物联网中数以亿计的各类感应物体的数字化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云”,实质上就是计算机群,“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2“感知中国”的提出

(1)温家宝总理的期望

温总理视察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也提出尽快建立中围的传感信息中心,并形象地称为“感知中国”中心。

(2)早一点谋划未来

温总理同时指出,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特别是与我困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相融合。

(3)列为国家战略性新产业

温家宝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强调了“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其中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4)建设“感知中国”中心

江苏省和无锡市正在制定“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实现产值500亿元。

无锡建设的“感知中国”中心,将使无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传感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从而带动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传感产业的发展、应用和技术上的创新,准备把无锡打造成—个传感网示范城市。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2009年中国的经济加快了复苏的进程,同年,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随后,构建“物联网”的思想热潮正在逐渐变成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对未来全球的发展将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战略性发展趋势的简要表述,期望对大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3 物联网的兴起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IBM提出智慧地球的同时也推进了物联网讨论的进一步深入,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物体中,实现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利用各种传感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是一个充满智能化和智慧的世界,实现物物相连。

物联网把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拟人化,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所有物体能够彼此进行智能化自动“交流”。

(2)物联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中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探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3)物联网将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

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定制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冈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

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移动推出物联网应用的案例:机器仆人明年或走进普通家庭。

图1 图1是工作人员演示手机在家庭中的应用,能够随时监控照顾婴儿。

传感网的应用实例:“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知的”

图2 图2显示的是当人们刚刚接近浦东国际机场的围栏时,栏杆上的高音喇叭就提醒记者迅速离开。

(4)广东已具备发展物联网的条件

广东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是制造业大省,也是物流大省;同时广东信息化也走在全国前列,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化应用技术。因此,广东要首先推出RFID的应用,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5)物联网使中国拥有围际话语权

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覆盖城乡,各种物体上的感应数字信号可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英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就可能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现在中国有多年信息科学技术的积累及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可能与世界同步。物联网——农业信息化初期应用

物物互联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领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如:精准农业一传感技术的精确应用、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物安全追溯系统等。

(1)全国首批“电子猪”上市

2009年9月30日,四川省成都长顺农贸市场内。全国首家实施RFID电子标签的猪肉专卖店一邛崃·春源金卡猪专卖店顺利开业。

金卡猪的上市,使成都市民有幸成为全国第一批吃到通过RFID电子标签对猪的养殖、宰杀全过程实施溯源的“电子猪肉”的首批市民。

(2)农业远程诊断系统的应用

图3是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总体设计和应用示意图。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和电子工程学院。

图3(3)食物安全溯源系统建设

图4 条码生成与打印:以国际通用的EAN/UCC系统为编码基础。用户只需填人相关产品、地块等信息,即可自动生成条码并按标准化条码格式打印出来,系统支持不同打印机和不同的码制,如图4所示。5 结束语

5.物联网的发展与思索 篇五

讲座背景:

随着linux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企业对基于linux平台的技术人才需求空前膨胀,随着国家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政府政策的不断扶持,这一人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却是该类型应用人才的严重匮乏,不仅高级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寥寥无几,就连基础应用人才也没有形成规模。

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嵌入式linux与云平台行业的从业者薪酬比其他IT业同行大约高出50%,初入门的技术人员平均月薪都能达到4000元,有三年以上经验的人员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有8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尽管待遇可观,可是相关企业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

讲座目的:

聘请一线的技术专家为广大在校学子介绍当前IT行业最新的现状与趋势,通过讲师自己经历与领悟,把最新的学习思想与行业经验传授给在校学子。指导广大在校学子,未雨绸缪,要不断学习、丰富与拓展自己的知识。鞭策广大在校学子,克服惰性,当今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要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做理论的巨人实操的矮子。希望通过讲座,能把最新的行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不断学习,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讲师简介:

刘靖,栢图白金讲师,Oracle资深顾问,拥有10年以上ORACLE解决方案及教学的经验,常年担任金融、电信、政府行业的ORACLE技术专家和数据仓库项目架构设计师,曾参与众多客户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系统的架构设计及性能优化解决方案,涉足的大型客户和集团企业有:汇丰银行、光大银行、渣打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东公安厅、深圳公安局、IBM、广东国税、太平洋财险、中国人寿、安信证券、中投证券、恒生电子等。常年担任系统架构师,参与建设众多信息系统架构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库、存储、网络、主机。尤其擅长数据仓库中心建设、数据挖掘模型构建、容灾系统的搭建、集群架构、虚拟化架构等。

讲座提纲:

1、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的学习误区与困惑

2、云服务与嵌入式行业传统与新兴的IT职业分类

3、IT行业技术转型方向

4、云服务平台与嵌入式人才成长路径

5、计算机专业学生怎样让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

6、过案例分析现阶段嵌入式、云服务提供商录用新人的标准

7、在校大学生如何制定自身专业学习计划

6.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相关政策 篇六

——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人就《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2011年4月8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对专项资金的目的、资金来源及性质、宏观管理要求、资金管理原则、支持范围与方式、专项资金的申请与审核,以及监督检查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便于社会各界和有关企业更好地认识物联网,了解这项工作,近日,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什么是物联网,它有何特征?

答: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由于物没有能够标识的“身份证”,因此物与信息是分离的,难以进行管理和跟踪。物联网时代就是要使所有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证”,通过感知和识读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实现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即物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可以查询。

我们可以对物联网做出如下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物联网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和产业特征,具有创新性强、产业链条长、幅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基本特点,是不同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技术产业领域。物联网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包括数据采集、传感器网络组网和协同信息处理、网络通信传输、中间件、应用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物联网产业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为主的感知制造业,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传感器网络设备制造以及机器到机器(M2M)网络设备制造等为主的基础网络制造业,和提供网络传输、信息处理以及运营服务等的应用服务业等。

问:物联网与互联网有何区别?

答: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物联网则不同,它是以有效的应用为主,主要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同时,物联网目前更多地是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各种短距离和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

互联网着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物联网则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解决的是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控制问题。物联网比互联网技术更复杂、产业辐射面更宽、应用范围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强。

问:发展物联网有何重要意义?

答: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展物联网,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发展物联网,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物联网在智能信息化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承担核心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将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技术,积极推动产业自主发展,将有力保障我国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发展物联网,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物联网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最关键、最重要的手段。努力把握各行各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两化深度融合。

发展物联网,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物联网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带动力强、附加值高。因此,加快实现物联网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物联网,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物联网涵盖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前沿尖端技术,技术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学科和技术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面增强物联网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技术和人才制高点,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作用深远、意义重大。

问:我国物联网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答:我国物联网与国际基本同步,处于发展初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发展初具基础。20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RFID)产业相对成熟,市场规模105.3亿元;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初步建立,全国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和竞争优势。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移动机器对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M2M市场之一。

二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在超高频RFID、通讯技术以及各类新型传感器等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010年,我国发布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自主研发的LTE也已通过全球20多个地区的验证。

三是标准研制取得进展。近年来,我国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具有进展,已具备攻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能力,是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化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

四是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以示范性质居多,应用行业已经扩展到电力、交通、环保、安防、物流、医疗、家居等领域,新的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例如,在安防领域,防入侵、视频监控以及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医疗领域,面向病房、手术室、保健室等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正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智能楼宇、路灯监控、动物溯源、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应用水平较低,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信息安全技术亟待加强等。目前亟需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创建、应用服务和产业化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问:为什么要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2010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国物联网发展,财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全面支持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突出强调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体现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原则;坚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的原则。同时,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研发及应用活动。

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明确由财政部、工信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信部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会同财政部组织项目评审,确定项目支持计划,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问: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和重点是什么?采取何种支持方式?

答: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明确将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五大方面的项目确定为支持范围。

在支持方式上,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方式。无偿资助方式主要支持以自有资金为主投入的项目,贷款贴息方式主要支持以银行贷款为主投入的项目。原则上,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究与制订、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以无偿资助方式为主;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类项目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主。

问:申请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办法》分别从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出发,对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和应提供的资料做出了相应规定。特别是,针对物联网的高新技术产业属性,专门对项目申报单位的研究能力和基础提出了硬性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5人;拥有相应的专利、软件著作权或省部级以上认定的科技成果等研发成果,以及具有相应的市场应用基础。这样规定,主要是提高了项目申报的门槛条件,可以有效避免申报项目的鱼龙混杂。

问:财政部门将如何对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答:为确保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办法》从项目申报一直到专项资金使用,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

在项目申报方面,地方工信部门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评审形成推荐上报名单。在项目评审方面,专项资金项目的确定采取严格的专家评审机制。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规定了地方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要在项目完成后一定期限内向地方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完成情况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地方主管部门要向财政部、工信部报送项目完成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总结报告。

此外,《办法》对相关违法违纪行为做出了收回专项资金、取消三年内申报资格等严格的处罚规定。

问:下一步,中央财政还将从哪些方面支持物联网的发展?

答: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建成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重大工程,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辐射面宽、带动力强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7.浅谈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篇七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一个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互联网。将需要联入物联网中的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GPS) 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连在一起形成智能网络, 各个物品之间可进行信息通讯、交换, 管理者通过终端, 如:手机、电脑等, 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相对于互联网来说, 物联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扩展与延伸;其次, 物联网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 将用户端延伸到任何物品。

1.2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分为3个层次:传感网络层、信息传输网络层及信息应用网络层。其中, 传感网络层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为基础用以识别和采集信息, 并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一定范围内发射与识别。这些巨量信息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层利用现有的三网或者下一代NGN网络实现远距离无缝传输, 并将对这些信息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提供给信息应用层。此时信息应用网络层, 也就是输入输出终端, 如:智能手机、家电控制器等。信息应用层通过数据处理或提供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功能丰富的服务, 如:查询、监控等。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应用层将会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更多的方便。

2 物联网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的领域

物联网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 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智能检测等, 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有关预测, 物联网全面应用的业务量规模将达到现有人与人之间通信量的30倍。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的初步应用, 下面将作简单介绍。

首先, 中国移动和上海世博局在2009年发布了RFID-SIM手机卡, 用户通过手机购买门票, 刷手机入会, 并在园内可通过刷手机进行各项消费。其次是智能电表的应用, 即电表上安装传感器, 供电部门随时都可了解用户用电情况, 以便进行实时监测、用电检查等。另外, 物联网也用于物流管理, 即在物流商品上加入传感节点, 可以掌握物品下单、制造、包装、运输、配送以及服务等每一个环节的状态。在公共安全领域方面, 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很多问题, 如机场安全控制等。对于教育行业, 物联网可以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 丰富、拓展教学活动, 便于教学管理。在食品行业中, 从食品的生产到售出都以特定的二维码作为识别标识, 可追踪其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信息, 从而有效地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控, 提升国内食品安全的质量。

2.2 物联网的应用成果

目前, 我国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以RFID、传感器、M2M等项目的应用为主。大部分物联网应用为小规模或实验性质, 覆盖全国的或大规模区域性的应用比较少。我国物联网的应用推广采用的是以点带面的方式, 在各行业领域逐渐扩大规模, 加上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及相关学术界的积极配合, 现在已经形式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协议, 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概括来讲, 当下RFID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 而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 RFID应用已大量出现在交通、物流、医疗等领域, 但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仍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水平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是相关重要技术与设备的制造技术与成本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3 物联网的发展

3.1 物联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技术、标准、产品和市场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目前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下面将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第一, 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这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物联网发展所必需的核心技术主要有:RFID高端芯片、传感器关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但我国的这些技术都不够前沿, 且大部分高端产品已被国外厂商垄断。

其次, 行业标准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先解决统一的体系架构、协议、业务管理平台以及标准化模块。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三, 安全问题。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提高, 还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

第四, IP地址问题。根据物联网的定义, 在物联网内的任何物品都有被寻址的可能, 因此每一个物品都需要一个IP地址, 而IPv4将耗尽, 需要IPv6来支撑, 还需要解决兼容问题。

第五, 产业链壁垒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通过上下游产业、跨专业的联动, 从而形成产业联盟, 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3.2 物联网发展的趋势与预期

全球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将朝着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物联网应用带动其整个产业将是全球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规模化发展是指随着世界各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推进, 物联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规模将逐步扩大, 特别是一些国家和政府项目将会吸引大量有实力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推动物联网发展进程。协同化发展则指随着产业和标准的完善, 物联网中不同物体、企业间、行业以及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互操作将形成开环模式, 最终形成全球化物联网体系。智能化发展指物联网将从目前简单的物体信息的识别与采集发展为可实时感知、网络交互和可控可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 实现信息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智能化交流。

4 结语

总的来说, 物联网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需要正视的是,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仍于起步阶段,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理念, 还需要总结反思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所走的弯路, 以便更好地确定我国物联网的概念、标准与发展方向。

摘要:物联网是信息时代一次重要的革命, 其目的在于实现全球化的物物相连。本文针对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时代,全球化,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宁焕生, 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 2010 (11) .

[2]陆静.物联网力促“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第二届中国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高层论坛在京举行[J].运输经理世界, 2011 (9) .

[3]董爽, 胡智斌.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2) .

8.浅谈物联网发展与中职教育 篇八

关键词:物联网 中职教育 机遇 对策

我国自2009年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到"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大大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投入,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全新时期。物联网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它的广泛应用必将在今后成为推动全球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一、物联网简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涵盖了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只不过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大,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互联网;其二,物联网的用户端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而是扩展到了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所以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使用于网络的融合中,因而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二、中国的物联网发展

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大,国家也非常关心物联网行业。

2010年6月22日上海揭幕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指出:物联网将成为环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以前,全球互联网访问终端将达到500亿 。物联网的各种产品遍布现代物流、智能家居、精细农牧业、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等多个领域,社会对物联网技能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所以对物联网在中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要特别的关注。

三、物联网给中职院校带来机遇

处于政策高地中的物联网,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据测算,物联网的产业范围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能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中国RFID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指出,物联网产业中95%技术问题已经解决。目前,最为紧缺的物联网人才不是尖端人才,而是基层运用和服务人才。这类人才需求情况恰好符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如此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其对应用和服务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中职院校要迅速行动起来,牢牢抓住物联网急速发展的机遇,迅速抢占培养物联网人才的先机。

四、中职院校在物联网浪潮中应采取的对策

1、普及物联网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教学

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壮大势必与各类行业应用、个人应用紧密相关,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必须及时跟进、普及与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教学。安排适合实施物联网基本知识与技术教学的实训课程,可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之一。

2,尽快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

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出的通知:我国拟针对互联网、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相关专业。上述产业"关系到以后环境和人类生存",有着"对高素质人才的急迫需求"。各中职院校应按照自身办学条件或创设条件,力争尽快地开设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

3、校企合作编写物联网相关教材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极大扩展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在物联网的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有如下好处:一是校企结合有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状况,持续的有目的培养人才;其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中等职业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互促互进;三是校企合作可以促进物联网的课程和教材完善,并推进物联网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建设。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当前物联网的教材市场上很少,质量高的更少,而其中适用于中等职业学生的则更加稀少,因此,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物联网是一个应用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多样性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物联网的系统管理技能。教师要力求成为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切实提高教师对物联网的专业素养,通过教师的顶岗锻炼、产学研及项目合作、共同展开教材开发和课题项目研究、岗前培训和专业本领培训等方法,力求使物联网教师成为管理与信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良好的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双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应用上的,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物联网仿实训基地的介入可以为实训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的、共享的、智能化的实训教学环境。

实训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实训建设应根据兴业的需求进行逐步完善,突出智能化、模拟化、数字化等特点

五、结束语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产業被称作全世界下一个万亿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该产业将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物联网的应用特点一方面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另一方面也给国家改革职业教育带来了无穷机会。中职院校要紧紧抓住物联网建立的时机,为促进各地物联网产业持续、快速、正常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钱红燕,陈兵,燕雪峰. 物联网教学实践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

上一篇:2020房地产销售经理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专门协会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