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共8篇)
1.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 篇一
综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
杜跃春(浙江教育学院)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能力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合理的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的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艺术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段深化,艺术设计专业被空前的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从教育规模到对艺术设计观念的理解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也从最初的“美术”中分离出来了。从教学的模式上也有了属于“艺术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另一种危机的存在,在考生中除了几所专业的美术设计院校外,大部分考生美术基础很差,学画的时间不长,也有的考生是转行改考美术或设计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稍加美术训练就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之旅,因此,将如何对待基础教育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很多专家认为: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专业,可以不要求有“超标准”的造型能力,应该减少现有的“基础课”的学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专业设计问题。然而在综合院校里的艺术设计专业,面对“先天不足”的学生,基础教育的缩水,不但不能使学生“专业化”,相反使本来就较弱的造型能力也将退化。在今天,如果我们还一味的追随绘画的基础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和适宜,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但,矫枉过正的使基础教学缩水也不能说是正确的举动。那么如何对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呢?是值得我们应该全面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课的概念与功能
所谓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给学生打基础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基础部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接下来的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如果“素描”没有训练好,首先影响的是造型上的障碍,接下来的“色彩”、设计思维、平面构成、图案变化等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
在传统的观念上,只要谈到基础课,我们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素描”“色彩”,的确,这是最典型的“基础课”。然而,现代的观念告诉我们,基础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除了是对我们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艺术素质的培养。从多方面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比如素描课可以做多方面的造型训练,在美国的麻省艺术学院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素描课程里,除了一般的静物、肖像、人体之外,还包括元素素描、用素描来思考、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素描与绘画、透视制图、体积素描、用色彩素描、具象与抽象的联系、概念素描、结构素描、从再现到表现、隐喻的素描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原有的纯艺术范围、即训练了造型方法,也增加了很多训练视觉感知和视觉思维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人家的教学模式,但适当借鉴和参考还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基础课的问题。基础课不仅仅是造型上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从广义上可以这样定义:创作课之前的课程都可以称为“基础课”。进一步还可以把基础部分分为绘画(造型)基础和专业基础,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是从绘画专业那里延续过来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静物、人物、风景等造型训练,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循序渐进的使学生走向专业走向成熟。专业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能力,进入专业之后与所选择的专业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平面方面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图案设计、计算机操作及设计软件的使用等等。十几年来,由于电脑美术的引入,解放了手绘设计,很多设计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设计完成。因此,很多学校为此将绘画基础课程大量缩减,手绘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不懂基本的造型原理及不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就可以直接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设计。为此我们不能不有些担忧。艺术设计这个学科是个很边缘的学科,它所从事的设计方向和设计任务都是很宽泛的,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在该设计专业所针对的该学科上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审美上有较高的造诣。否则也就无所谓“艺术设计”了。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科在大的范畴上应该是属于“美术”这个大的概念之内的。因此,对美的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要靠“基础”训练这一点一滴来获得。
三、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
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同属于“艺术设计”这一范畴的设计学科,在具体的实践中都会有互相影响的可能,有的还会因为社会的需要去跨专业跨学科。所以培养复合性人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种情形下,搭建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大学已经提出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专业课程,而“基础课”的概念也扩展到一个合理广义上的概念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这段“基础课”学习中,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或专业基础。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专业修养。这样的基础教育平台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整合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合理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的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比如:造型基础在训练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同时可以加入创造性概念的练习,在训练造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造型手段和造型元素的训练和培养。除了设计素描还可以加入带有创造性意味的概念素描,素描上可以从再现到表现,从具像到抽象。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要求。训练学生始终对艺术形式有较敏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大学里的艺术设计院校,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教学和研究教学,形成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能人云亦云。面对今天的市场要求和现状,艺术设计要求更多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性人才,这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由此看来注重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造型基础到专业的设计基础教育,都应该面对现状做科学的整合、科学的安排、科学的计划。使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在综合大学的教学模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参考文献:美国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评述----------张柏萌
郑曙扬(08年装饰)
2.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 篇二
民族地区综合性高校的设计艺术专业,在最近十年来从办学规模到专业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中国国情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如何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方式,是民族地区综合性院校设计艺术专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一套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又能够发挥自身教学优势的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确立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的办学目标,建立适合国情和地区需求的设计教育体系。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设计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设计艺术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设计艺术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设计艺术、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高考专业详解与填报指南》,中华书局2008年版)本专业在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艺术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自身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两个方面。这是国家要求设计艺术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程度,也是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确立办学目标的一个指导方针。
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一些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来制定,要既能适应自己的教学体系,又符合社会需要,以便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这就要依靠一个既适合国情又结合地区实际的教育体系。例如以所开设学科专业一项为例,设计艺术下又可分为: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具体的学科。这些专业虽然都能应用于社会,从较早的装潢热到环艺热和目前的动漫热,不少学校纷纷在自身条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开设此类专业,且招生数目庞大,似乎是以适应国情和社会需求为目的,但实际上却忽视了自身的条件和地方需求。
二、发挥综合性大学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
设计艺术专业是最近十几年来在综合类高校中发展起来的,相对一些专业院校,综合院校缺少本专业知识体系的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较多的专业交流机会。因此,综合院校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
综合院校从学科建设来看有其较为有利的一面,根据教育部对学科的分类来看,既然设计艺术属于文学下的二级学科,设计艺术与文学教育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设计艺术是一个相对边缘性的学科,与其相交叉的学科较多。设计艺术与诸多学科联系十分紧密,这一点正是综合院校的优势所在,可以发挥自己多学科的专业优势,来促进教学,专业院校在此方面恰恰有所欠缺。
综合性大学的视野宽泛,而且知识结构全面,学术环境十分广阔,文理兼容并进,这些正可以弥补专业上的不足,设计艺术尽管内部分工极其复杂,但它相对只是文学下的一个学科。现在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复合性的培养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高层次的学术立场和视野使设计艺术不但不会失之空泛,相反却使其更具学科特征,并促进其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发展。
三、紧抓学科特点,突显地域特色,完善教学内容。
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和其他地区的设计艺术教育,二者的教学内容及方式存在一定差异。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不但要注重本学科的专业特性,还需根据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区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定位。
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设计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相近,这虽是设计艺术教学结合本学科特征多年积淀的一些较好的教学经验,对于缺少专业历史积淀的综合性大学而言相对容易操作,收效较快,但这很难说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
寻找和发挥民族地区优势资源对民族地区的设计艺术教育十分重要。民族地区具备这样的一些条件,比如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就是设计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之一,现在很多学者和设计师也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以期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来促进设计艺术的发展。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如何从中提取有利于自身专业的特色资源,来补充设计艺术教学、体现学科特色,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宁夏地区的西夏文字是在吸收了汉字的笔画特点和六书的方法后创造的,其中就包含着强烈的设计意识,现在装潢设计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字体设计》,就可以通过对西夏文字的造字特点、字形特征等方面的学习,来丰富设计教学理论和艺术实践,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在教育中,质量和特色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的高校中,缺少自己特色的知识教育是缺乏竞争力的,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是设计艺术教育的一个特点。
3.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综合性大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99-2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近几年的教育变革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近几年的变革为其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现代艺术教育是在1950年左右诞生的,自文化大革命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说我国的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相比西方是较晚的,但是目前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学科专业齐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体系。而在综合性大学当中,艺术设计教育更是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1 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过去的工艺美术当中变革,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国外优秀的教育体系进行借鉴,其已经逐渐的发展至成熟。只是尽管如此,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1]虽然说我国的艺术教育已经发展至成熟,但是成熟的方向却是存在缺陷的,目前我国不少综合性大学当中的艺术设计教育针对的仅仅只是对专业设计师的培养,忽略了对广大受众、艺术消费者的作用,在这一方面其还需要进行改进。
2 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所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大学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来说,其所拥有的学科种类是多样的,基础的、公共的、人文类的,除此以外其所拥有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体系也是较为完善的。因此综合性大学的教学优势是比其他的大学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艺术设计教育在其当中的应用依旧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 学校中艺术氛围差
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建设是衡量其综合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国的艺术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其前期的发展过程当中,[2]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受到过去传统美学的限制,不少的大学将其等同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的教育宗旨则是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标准的,在过去的艺术教育当中,其所注重的是精英教育,而这种的精英教育却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而这一种缺陷却是导致我国的传统艺术教育向三方面发展,这三方面为:绘画、唯美以及单科。
艺术设计教育是需要艺术氛围的培养的,如果艺术氛围缺失则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在我国不少的综合性大学当中,其艺术氛围是不够的。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阻碍。
2.2 看待艺术类专业的眼光落后
在建国以前,中国的社会动荡不息,艺术的发展也因此受限,过去传统的中国画不能够完全的将我国人民的生活反映出来,因此当时我国的知识分子所选择的、借鉴的则是西方的文化与艺术。[3]建国以后,我国社会得到了稳定,艺术设计教育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只是由于我国受到当时思想的影响,现在的人在看待艺术类专业的眼光依旧还像过去一样,导致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2.3 艺术类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是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扩招政策,也正是那个时期,我国各类大学才开始纷纷设立艺术类专业。目前我国设立艺术类专业的学校大概有800多所,专业种类也是多不胜数。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所需要的是一对一的教学,开设学校的数量以及专业的种类是够多了,但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则是逐渐的突显出来,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当中,艺术类的师资力量更是薄弱。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受到限制。
2.4 考试制度的制约
中国一直以来所实行教育考察制度都是考试制度,任何一所大学挑选人才的标准都是以学生的高考分数为基础的。正式因为如此,我国中小学校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在艺术教育方面基本上都是围着高考转的,在高考之前,学生们的艺术教育大多都是以培训班为主的,而各大高校当中,[4]艺术类教育所需要的分数是专业分与文化分相结合的,在文化分上的要求就相对要低一些,长期以来在我国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某一程度上是制约了我国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
3 解决措施
3.1 增加校园艺术氛围
综合性大学是以传送复合型人才为主的,目前大多数较为出名的综合性大学都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近几年,我国在科技、艺术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综合性大学作为为我国传输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地,为了更好的培养出艺术类专业人才,首先必须要创立一个活跃的艺术氛围,多开办一些艺术交流会,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2 加强师资建设
艺术设计教育若想要在综合性大学当中得到发展,那么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是由于受到我国目前教育制度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在文化课上存在着一定困难的。[5]那么这也就要求各综合性大学的师资力量要更强大。例如:各综合性大学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教师管理体系,对艺术类的教师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拔,再就是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未来的艺术教育做准备。
4 教学方法变革进程的掌握
艺术设计类课程由于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变化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创新性,能够实时更新知识。用以传递到学生,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应用新知识,不至与社会脱钩。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时刻思考教学方法的变化现在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从告诉学生结果向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转换。在设计教育进行初期,对于设计知识的汲取大多只能从学校进行,大部分学生没有其他渠道了解设计知识,所以当时的教学方法多是要“授人以鱼”,但是现在的学生有更多的角度去通晓什么是设计,也看了很多优秀作品,掌握了多种设计手法,所以教学中要传递的将不仅仅是什么是设计,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转换学生的传统思维,使得教学行为向“授人以渔”方向转化该教学行为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考察也是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正确的设计思考方式上入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还存着一定的缺陷。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我国综合性大学加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本文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目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周利群,吕晓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95-98.
[2] 宋博.艺术设计中国梦有多远——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9:163-165.
[3] 杨静康.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双导师制”的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168.
[4] 黄永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比较与思考[J]. 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83.
4.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 篇四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教育界也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因此在综合性大学中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德育教育;应用
1.综合性大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1综合性大学开设音乐课程的现状
大学的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大学艺术教育使高等教育从以往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一模式扩展到全面育人,成为全面落实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1]近年来,国家教委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但迄今为止,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公共音乐课没有详细的规定,而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课程安排、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使普通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公共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等问题。[2]当今的许多大学生只喜欢通俗的、不需要多思考的“快餐文化”,只喜欢片面追随所谓的潮流和时尚。而忽略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审美素质的培养,把音乐只是看成单纯的娱乐手段。因此,公共音乐教学的内容不受一些学生的重视。
1.2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文化知识和智力的教育,还是一种情感和道德教育。[3]因此,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来说,音乐艺术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德育教育途径。首先,音乐艺术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上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学生在对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高校把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最终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音乐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2.1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传递给人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听者的心理产生共鸣,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有些音乐作品歌颂真善美和弘扬社会正气,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风貌。
2.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许多音乐是宣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学生们可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通过这些音乐的鼓舞,学生们可以拥有直面问题并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树立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2.3帮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综合性大学开设公共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进行大学生的.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完善和发展自身,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音乐艺术教育对综合性大学德育发展的意义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学习和表演时要求大家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此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得到了培养。集体音乐的排练让学生学会平等互助、团结共进,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情感,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贡献。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个人气质
综合性大学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自己的音乐修养得到提升,同时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得到锻炼。大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下自己的个人气质也会得到提升。
4.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综合性大学中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开设音乐课程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在综合性大学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5):50-51.
[2]郭敏.高校音乐公选课的现状与改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10(1):66-68.
5.插花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相关知识
2、掌握插花的步骤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掌握插花的基本技术 教学准备 剪刀、酒精灯、花枝、水盆等。预习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介绍插花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插花步骤讲解:
教师结合相关的花材进行实践性的讲解和操作。
1、水切法将花枝尽在水中剪切,然后再插,这样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花茎。
2、扩大切口面积法斜切花枝末端,或者在木本花材的切口处用剪刀切成“米”字或“十”字,以增加吸水面积。
3、切口消毒法切口消毒法有灼烧法和热水法两种。灼烧法是将花枝切口处焼片刻,再迅速进入冷水中。热水法是将切口放入热水中浸泡两三分钟,再浸入冷水中。
4、思考:还有哪些处理花材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 制作生日插花:
1、制作插花计划
2、生日插花制作方法
① 先熟知一株康乃馨,确定作品的高度。② 另选两株康乃馨水平插在花泥右边和前边。③ 继续用康乃馨加强空间感。
④ 用绿叶植物填补高与宽之间的空隙。
⑤ 配上丝带花,制作生日贺卡,插花就完成了。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6.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 篇六
首先把鼠标移动到需要插入艺术汉字的位置处,单击“插入”菜单栏,选择“图片”,单击“艺术字”命令,在编辑界面中插入需要的艺术字;
接着再用鼠标单击艺术字让艺术字处于选中状态,然后将艺术字作为图片进行编辑,例如对艺术字进行三维或阴影效果处理,是不是比直接使用艺术字效果要好啊?
7.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 篇七
一、校企合作教学及典型模式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 (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其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所学的与企业实践所产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对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将学校人才培养紧密与社会需求结合,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也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常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一)校企之间的交流学习模式
校企之间的交流学习模式主要是相互之间的理论性交流为主,相对属于比较浅层的合作方式,其主要方式是把企业请到校园和从校园走出去。
通常,所采用的方式多为把企业一线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请到学校进行讲座或兼课,学生比较喜欢,同时也容易接受来自企业设计师传授的更贴近实际操作的专业知识, 但这样的方式所涉及的范围相对狭窄,只能是部分学生或部分课程可以交流,专业设计师兼课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只能偶尔进行。而从校园走出去的方式则是多为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其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局限,学生在企业游览参观的过程无法真正学习到设计过程。
(二)以学校工作室为平台的入研式合作模式
现在各类艺术设计院校都会在校内根据每个专业建立学生工作室或教学实验基地,入研式合作模式就是以此为平台,以企业委托项目为载体,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上引导学生直接面向企业的要求来进行方案设计。许多艺术院校内也会有以某个企业名字冠名的“研发中心”。这种合作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就与企业接触,有些优秀学生甚至可以在学校期间就与企业签订长久的劳务合同,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合作模式对艺术设计院校的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专业师资力量都有较高要求。
(三)以企业实习基地为平台的入企式合作模式
入企式合作模式主要是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学生在经过两到三年的理论及专业学习后,能够顺利到企业进行实习, 实习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到企业中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入企式合作模式可以使学生到企业得到一线设计人员的指导,拓展了学校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项目订单式培养模式
项目订单式培养模式通常是企业根据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对学校提出相应的要求, 学校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相应调整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必须提前签订合同,同时企业提供一定的培养支持。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就业,校企合作程度也最为紧密,可以解决行业对不同设计人才的特殊需求,学生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顺利工作。
二、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论从人才培养方向还是整个培养过程, 校企合作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艺术设计行业人才输送的需求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走向“设计时代”,要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设计, 就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而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于行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而其中实践能力成为最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该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则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为直接的手段,也是其中一个最为有效的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作为企业则可以更好的挖掘所需人才,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需求
2011年4月,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设计学也随即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发展方向的新增和调整也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校企合作的意义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开设艺术专业,但却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尤其综合性大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无法与行业需求紧密切合,尽管很多高校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过修改来转变对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实践教学不足,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只是停留于理论性的设计研究,却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加之,设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学的硬件以及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校企合作教学则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转移到企业中进行,节约了教育支出。由此可见,无论是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是学校教学的本体需求, 校企协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可以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发展的需求
2010年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 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模式……”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内容中提出积极协同创新,其中核心部分就是推动高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氛围。[2]
作为国家政策性需求,校企合作成为构建高校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有力突破点。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在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已经非常成熟,其合作成果服务于社会,一定程度上促进前沿科技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校企协同创新却相对贫乏,艺术设计学科则更是空白。因此,围绕着高校体制改革进行协同创新的发展,是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推动校企合作的巨大动力,也可以解决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并且通过校企协同创新,设计出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实现成果转化和推广,对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发展十分必要。
三、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偏差,校企合作难以开展
通常在探究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一定会谈到“学术”二字。一直以来“重学轻术” 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加上许多用人单位也将学历作为招聘的一个主要条件,导致学历化的倾向加重,学历和文凭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都无形中把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往往是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极为不利,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我们已经开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才刚刚起步,缺乏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路,也无法在合作过程中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对校企合作顺利展开增加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学体系不配套,校企合作层次较浅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展,其本质上大多是以学校为主体,这样的模式非常不利于合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综合性大学中常见的大众化传统教学模式与校企合作所需要的培养方式严重脱节,例如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传授,教学体系中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此外,课程内容的设置趋于呆板, 整个培养计划中传统课程的设置较多,对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够系统,基本集中在最后一年,不能融入整个四年的课程计划中,忽略了设计的实践是需要不断摸索与探讨, 而不是一蹴而就。这样一来,人才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以及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得培养的人才范而不精。正是因为教学体系的不配套,目前许多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并未建立深度的校企协作学制。尽管在企业实习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简单的校企实习合作却容易让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从而偏离了校企合作的本质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鼓励制度缺乏
现今许多本科院校都开始提倡“双师型”教师,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希望专业教师是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理念十分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但是在许多学校,“双师型”理念却无法真正推广。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校领导层面顾虑在校教师承担企业顾问等工作会影响教学,给学校管理带来不便。因此,口号式的鼓励和制度上的限制相矛盾,使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得不到真正的鼓励,无法实现合法化。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有更多关于学历、职称上的政策性要求,这些政策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许多教师无暇顾及企业实践,而本身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又不具备走进学校的资格。
教师缺乏对企业的理解和行业的实践,企业专业设计人员普遍缺少教学技巧,能够指导学生实训的人员也非常紧缺,这样一来,要达到校企合作的要求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对于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校企合作动机不足,企业缺乏合作教育的理念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的主要障碍是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指导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行业领域,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具备校企合作、实施实践教学的能力内部, 而成规模的实力型大企业却为数不多。而企业内部,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高层管理者参与校企合作的兴趣更大,但承担执行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却因为合作过程的种种困难而对校企合作产生排斥。这些因素都是企业缺乏合作信心、校企合作动机不足的直接原因。
更为实际的影响因素是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尚不稳定,未能普及推广, 大部分企业无法从中看到可以收获的利益,甚至不成熟的校企合作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风险,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对这样高成本、较强社会责任的合作教学方式缺乏动力。再加之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相关制度、法规来对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或给予保障,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已经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大多局限在提供一定实习岗位的基础层面上,没有实质性的深层次合作的意愿。
四、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当今高校一个重要人才培养目标,而校企合作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大学教育具有突出的优势。设计学科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非常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深度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成为其必要的支持, 但在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系统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必须求同存异,将校企合作深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兼职教师并存的双导师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高校专业教学的长远发展。综合性大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一定的政策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对已有师资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设计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参与设计实践并进行一线教学,通过设计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从而转化成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优秀设计企业中进行实践,或者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与设计,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工厂进行考察与学习, 积累专业的实践经验。[3]
此外,校企合作中除了加强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可以聘请行业内高级人才加入到加入到教师团队进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形成校企协同教学团队, 建立兼职教师的相关制度,推进行业企业专家的“聘用制”,实现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并存的“双导师”教学模式,让校企合作在教学层面达到真正的合体,联合教学, 让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创新水平,又能满足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整合校企资源,建立教学、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实习基地
艺术设计专业在综合性大学中大多是非重点学科,扮演着配角的位置,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对高校及行业的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建共享,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会有一定的专业实验室,但对于实践教学需求则无法完全满足,因此,可协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立教学、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教学、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实习基地的建立,首先应该从学校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在校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通常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而作为设计学科, 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校外实习基地则可以让学生直接得到设计师及生产师傅的指导,从而更有机会区了解市场需求、熟悉从设计到工艺的流程,培养实践能力。 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在保证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参与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4]其次,三位一体的实习基地建设还需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长处,加强双方的相互交流与培训。高校应该发挥其知识密集、自身学科齐全的优势,为企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理念的系统培训, 提高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则可以发挥设计项目集中的优势,邀请教师参与项目设计,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营造工作实践的氛围,让学生的到锻炼。最后, 设计不能只是停留在现有市场需求上,深度的设计研究可以带动整个设计产业的水平提升,企业也可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高校与企业实习基地的研究性合作非常必要。[5]
(三)建立阶段性合作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文化交流
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应以理论指导为基础,实践训练为根本,与企业合作为实践教学搭建实施平台,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建立阶段性合作教学模式。
比如,学生大一期间,主要讲授设计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作为辅助。专业课中的实践内容应该集中为高年级同学所做实际项目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早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及其社会地位,而这个阶段的校企合作主要应该以参观学习为主。经过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学校可与企业合办设计大赛,并将其穿插到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课程成果即为参赛作品,其中获奖作品应该是多方面的,既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还要符合市场需求。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大赛,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并进行公开交流,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设计作品也可以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这个阶段的合作教学,能够让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进入到大三后半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校企合作则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实行“订单制”,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课程作业,根据设计要求临时组建由项目负责人、老师、学生组成的团队,模拟企业项目设计的运行模式,让学生设计过程中逐渐掌握设计的实际操作流程,对于无法在学校完成的实操部分,则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6]
(四)将校企合作扩展到行业领域,建立行业参与式专业建设模式
校企合作应该与行业充分接轨,合作范围不应停留于个别企业,应该扩大到一校对多企,甚至将范围扩大到行业协会,这样也不会因为单个企业的变动而导致合作发生变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相对缺乏坚实的合作基础,艺术设计专业缺乏高科技含量,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为企业提供实际设计、技术、策划等方面的服务,而设计公司通常规模较小,接纳能力有限,无法接受成批的学生实习,如此一来, 行业协会则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建立行业参与式专业建设模式,让学校成为行业协会的主体,行业协会以参与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模式可以将设计行业与设计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深入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将设计企业联合起来,学校通过与该行业众多企业的合作,也能够动态地进行项目导入,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7]
注释
1[1]廖建军,杨喜生,等.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3):163-165.
2[2]钟香炜.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真题实做”课题是教学改革为例[J].艺术教育,2014,(7):176-177.
3[3]黎永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8):73-75.
4[4]赵立彬.普通高校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文教资料,2011,(7):187-189.
5[5]孙明海.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2,(6):48-49.
6[6]吕金龙,康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为例[J].教学论坛,2010,(4):160.
8.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 篇八
【关键词】综合性高校 艺术类大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显得尤为强烈。除了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艺术类院校面向社会招收此类学生以外,各类综合性院校也走入了招生大军之中。从客观上来说,综合类院校当中的艺术专业有很多是产生于学校扩招之后,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比如具备办学条件还不够成熟、人工投入过大而收效甚微、依托其他专业学科等等。
但从长远来看,艺术专业学生的加入,能为综合性大学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活跃校园氛围,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同时与以往其他专业学科的学生相比,为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者更有必要要加强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改进工作中的方式、方法。这篇文章准备以总结综合类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一些显著特征为出发点,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的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一番探讨。
一、综合型大学艺术类学生特点
(一)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
与综合性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是艺术类学生都要学习的。而其中的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往往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要低一点,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对待课程的态度上,往往更加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而相对轻视各门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大批艺术类学生本身文化课基础就不牢靠,还不愿意专注学习,大批艺术类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知识面不够,导致文化修养较为薄弱,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深度。很多学生在文化课考试上, 特别是在英语和政治科目上出现不及格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因为真正热爱而走上艺术道路的,纯粹是因为艺术类考试进大学文化课门槛较低才来学习艺术的,这也是造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个人政治意识普遍淡薄
艺术类大学生因为专业学习的原因,一般只埋头于自己的专业之中,因而对于国内国外时事的关注度不够、参与政治的热情也相对偏低。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也显得不够迫切。
(三)情感丰富,个性较强
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情感较为细腻敏感,往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性格也较为自主独立,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都充满着浪漫理想主义的特点。然而由于艺术专业授课形式以及平时的学习生活方式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较大差异,他们往往也会出现一些纪律松散、生活作风懒惰、学习不主动等等现象。
(四)对自身缺乏客观认识,易受负面情绪影响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学习方式的原因,往往都沉溺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当中自我欣赏陶醉,对外界的一些时事事件都不太关心。与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比较自尊自负,不能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自己,这样就造成了他们比较主观、眼高手低的状态。他们在走上社会求职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理想和现实有较大差距;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很难及时调试自我状态,有一些极端的同学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二、怎样做好综合类大学艺术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艺术类的学生自身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特点,这就给我们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带来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在结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教育他们,这也成为我们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一)从教育管理者自身出发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去
我们知道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们有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教育管理者自身的思想教育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不但要通过学习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平时的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指导工作。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多多培养共同的语言,在课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二)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以学生为主
艺术类专业学是一个比较具有特殊性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了解艺术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工作。首先,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创造精神;其次,要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全面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他们既要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要不丢失艺术类学生自身所独有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后我们还要在管理教育上尊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管理方式上要强调“人性化管理”。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具有严峻挑战且又长远的工作。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全面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发掘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艺术个性,因材施教,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晓欧. 浅析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J]. 高校教育,2010(2).
[2]冯刚. 以正确荣辱观为指导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6(7).
[3]王艳梅. 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探[J]. 中国教育,2009(4).
[4]杨国炳.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平昌教育,2004(4).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综合】推荐阅读:
浙江师范大学考研初试成绩3日网上公布06-22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07-25
浙江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09-02
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中艺术实践的意义09-26
综合排名师范院校08-21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10-06
浙江省2010,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11-13
2024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634试题10-03
师范学院艺术系迎评工作总结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