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训练

2024-10-04

古诗鉴赏训练(共8篇)

1.古诗鉴赏训练 篇一

古诗词鉴赏综合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1)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2)“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梅花与雪花,“一家”指的是大自然。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解析](1)根据题目及词的意思,两种是指“雪花”与“梅花”,作者就是通过梅花与雪花的对比,表达对梅花的赞美,词中“风流”是指“风度”或者“气质”,“一家”是指“大自然”或者“寒冬”。“两种风流,一家制作”这句意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但气质不同。

(2)这首词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分析时应该抓住最后两句“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梅花惟高一着”之意。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 此曲选自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明朝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明之痛,表达了强烈的追怀哀思。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亡朱棣迁都北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明朝的灭亡。明灭亡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壮的曲子。

曲词文字较为浅显易懂,透过文字,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表现得较为明显。抓住关键词 “旧日窗寮”“破纸”“坏槛”,扑面而来就是一股衰败、凄凉之气,“粉黛”自然令人想起“六宫粉黛”无颜色,借代的修辞一目了然。“嫩黄花”“新红叶”点明了初秋的时令,而“端阳不闹”“重九无聊”“无个人瞧”等又倍添冷清萧索之感,今昔对比,心中无限伤痛。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注]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

借代。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参考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守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领起,“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是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平静的。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目,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头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信念与精神洋溢在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5.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参考答案】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

[解析](1)题较为简单,分清豪放派与婉约派即可。(2)第一问紧承上题。第二问: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2)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李世南①面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解析](1)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

(2)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成为诗眼的理由。

【参考答案】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2)分析末句“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②运用反衬手法,夜来的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 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净淡泊。(或运用双关手法,“霜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政治风雨,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风雨已毫不在意,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解析](1)解答此类题,首先,必须明白“诗眼”的含义,即最能表现诗歌主旨的词语或短语。其次,要能准确概括诗歌的主旨,如本诗表现了诗人安逸闲适的生活情调;再次,回答其成为诗眼的具体理由时,必须从该词语(短语)对全诗起统率作用的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全诗是怎样围绕这一词语或短语展开描写、抒发感情的。

2.古诗鉴赏训练 篇二

抒情, 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感情的直接抒发, 即直抒胸臆。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诗人直接抒发人生苦短的感慨, 接下来写对人才的渴求, 则表明建功立业的愿望。又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时空阻隔却无有穷尽, 抒发了一种独立苍茫之感。好似具体的景物难以映发, 便略去了景物。间接抒情, 多是借景抒情。将情感寄寓于相关的景物中, 往往情感在前, 可谓寓情于景。比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虽有好花开放, 但感时伤事, 花枝上的露水变成溅泪。同样, 虽有鸟鸣悦耳, 但在离别者听来格外惊心。这都是诗人的情感作用, 改变了物态生趣;也有触景生情, 比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尽管花发依旧, 但景象萧条, 情怀是黯淡的;即景即情, 景与情不分先后, 就是情景交融了。比如秦观的《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芍药含泪与蔷薇无力, 亦情亦景, 情景交融。还有以景语作结的, 情感大都蕴于其中。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那高悬的明月, 所要寄托的仍旧是边愁。

议论, 多用来表明见解或看法。比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以议论起笔, 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然后精选一个鹤飞冲天的意象, 将诗意高远地飞扬开去。议论放在篇末的, 就是卒章显志, 即在篇末点明主旨或思想感情。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傲岸, 而不屈服于权贵。

再说微观的细节与场景分析。比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这里写刘兰芝的容貌及举止, 多用细节来形容其美好, 足见阿母的指责毫无道理, 只是一味蛮横。再如《陌上桑》:“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这里写人物的肖像, 有许多细节, 除了正面写服饰外, 还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即通过行人放下担子、少年摘下帽子及耕者锄者都忘了劳作, 来形容秦罗敷的美貌。

古诗中的细节与场景是多样的。比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约了客人, 但客人没来, 便通过一个闲敲棋子的细节描写, 来表明灯下的守候。又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要寄信了又拆开, 唯恐匆忙间没有说清楚。一个细节描写, 表明乡思无尽。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这个场景描写, 有寂寞的宫花及闲话的宫女, 却传导出无尽的哀怨。即宫女虚耗青春, 最终也只有老死宫中。再如朱庆馀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花开寂寞, 闭郁着许多美丽的生命, 本想有所言说的, 却怕学舌的鹦鹉搬弄是非, 只得欲言又止。意在言外, 不仅写出了宫人的寂寞, 还流露出恐惧。

3.古诗词鉴赏训练四则 篇三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两首同题诗,读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晚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杜甫

今夜鄘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两首《月夜》诗,借月夜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写作技巧上有没有相同之处?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词的上片,以比喻写月的圆缺,找出相应的词语。词的下片写月中嫦娥,与上片有什么联系?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南歇子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此词用“写意”笔法,着力地描绘了什么?烘托了怎样的境界?试分析全词的艺术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初生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2.刘方平的《月夜》诗,借月夜写春意,静谧的月夜中写出了生命的萌动与欢乐。杜诗的《月夜》诗,借月夜表达离难的哀愁,寄托希望四海升平的理想。写作技巧上有相同之处,体现在虚实结合上,如刘诗“新透绿窗纱”是虚,“虫声”是实,杜诗“月”是实,其他句子是设想,设想妻子儿女的苦难。

3.“鉴”(镜)喻月圆,“钩”喻月缺。下片写嫦娥,暗合上片圆缺。全词借月抒怀,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人间的悲欢离合。

4.中考古诗鉴赏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欣赏的相关常识。

②理解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是下至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很多经典篇章,我们也学习了不少。

在今年年终考试题中,出错率高得分率低的几个题型中,恐怕诗词鉴赏题是首当其冲的了,而这却是我们河北省中考题中的必考题,要提高我们的中考应试能力,古诗词赏析不容忽视。这节课就领着大家来学习此专项,好不好?相信我们45分钟后一定有一个大的进步。

2、了解课标要求

中考命题实施细则(关于古诗词)

1、考试范围

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本内(34首)。

2、考试内容及要求

(1)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2)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细则解读

1、古诗词材料出自课本内

2、重点是浅易的古代诗词。

3、“初步”,说明难度不会太大;

“浅易的”说明所选篇目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因此重点关注唐诗;

“鉴赏”,是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形象(意境)、主题(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

难点:如何鉴赏,学会鉴赏的方法。

3、明确学习目标

①了解诗词欣赏的相关常识。

②理解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导航,方法指津。

1、诗词鉴赏题一般是自选角度,但并非无章可寻,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不管考察什么内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主题)都要写出,再结合以上表达要求,大家可参考这样一个公式,即:

本诗运用修辞或手法,写出了内容或效果,表现了作者主题或思想感情。

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修辞和手法有哪些?经常遇到哪些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集思广益,看那个小组记住并积累的又多又准!

2、小组回答并补充,看课件加以订正。附:各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乐衬哀、运用典故、借用细节、虚实结合。附:各种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修辞或手法

1)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等的运用:

为了使语言含蓄隽永、意蕴丰富,诗人会苦心经营、反复斟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其中动词、形容词是作者炼字和读者品味的首选,因为一首诗意蕴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这类词,诗歌中运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2)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人除了通过炼字以增强语言的张力外,还经常使用修辞方法来增强诗歌的意蕴。透过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诗中蕴涵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3)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如《观沧海》本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运用想象手法,借景抒情,上虚实结合、运用想象手法,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主题或思想感情的把握

(1)大家知道古人在诗词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了,那么,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钱塘湖春行》--喜悦 《次北固山下》--思乡、思亲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孤独

--借助标题或词语,找切入点,这可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答题路标,千万别放过。(2)请大家做个连线题,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连连看!

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流水、落花 : 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松、梅、竹、菊 品行高洁、不畏邪恶 坚贞不屈。圆月

团圆、思亲 鸿雁

书信 古迹

借古伤今 红豆

相思

--左边的这些事物,在古代诗歌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而这些事物在诗中,有专门的术语,叫意象,而它们所渲染形成的那种情感氛围,就叫意境,往后,再让你回答什么意象、什么意境时,就不至于一无所知了吧?

--这是寻找作者思想感情的途径之二:借助意象 知人论世(联系背景)

许多诗人把个人人生的理想、情感的寄托、对时事的看法凝聚在诗中。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分别生活在唐代繁荣、鼎盛、衰落的不同时期,生活经历不一样,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基调不一样。李白豪放,王维恬适,杜甫沉郁,李商隐晦涩。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他们都生活在“积贫积弱”的南宋,金人南侵,中原沦丧,朝廷昏聩,一腔抗金抱负,却报国无门,词中于是进发出“忠愤”--一种壮志难酬的情怀。解读诗歌,要论及诗人的行事

--这是第三途径:知人论世

四、总结回顾

1、常用格式是怎样?

2、古诗鉴赏经常用到哪些术语?

5.古诗鉴赏训练 篇五

一、读杜甫的《望岳》,完成后面的题目:

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齐鲁青未了,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钟”是“聚集”的意思,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写出了大自然的神气秀美。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抱负。

二、读杜甫的《春望》,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其一:

①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泪”、“惊心”,这样写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它更增诗人之愁苦心情(意思对即可)②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世人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理解。杜甫被尊称为“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短短的《春望》中得到表现(意思对即可)其二:

①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②具体描绘“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记写的诗人形象 诗人满头白发,稀疏而短促;发簪直向下坠;满脸愁容,一付衰老的面孔。(意思对即可)。其三:

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

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忧国思家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四:

①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2分)

②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三、读杜甫的《石壕吏》,完成后面的题目: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其一

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二

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③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一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

晨兴……锄归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 ④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其二:

①《归园田居》选自

人,作者,又名,字,著名诗人。(3分)

②首诗抒写了诗人劳动归来的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其中,说明劳动地点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锄草原因的诗句是草盛豆苗稀,表现诗人劳动归来的愉悦心情的诗句是带月荷锄归。

③“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指:按照诗人意愿去生活,即 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愿。(3分)

五、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一: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传达的内心情感是:幽微难言或着抑郁激愤。)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其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提示:诗歌描绘了一幅大漠浩瀚、孤烟垂直、黄河横亘、落日浑圆的奇特壮美的大漠图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景中,表现了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借此来表现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乐观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三

① 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居延、汉塞、胡天、萧关 等。

② 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来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提示:王维诗歌极富画面感。首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有画一样的构图„„;其次有画一样的线条„„;还有画一样的色彩„„。诗人寥寥几笔就把一幅奇特壮美的大漠风光像画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六、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次句用游动的视角写景,写出了船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象:两岸地势由山地像平原过度。大山逐渐离开诗人的视野,江水冲下山峦向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实际上是借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七、《等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①本诗丛体裁上讲是七言律诗。诗歌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之忧和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②“风霜”一语双关,明指自然景物,暗指社会现实。“老木沧波”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憔悴悲愁之绪。

八、《长歌行》

①解释:晞(阳光照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

②诗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

九、《野望》

1、诗歌描绘的景色特点:萧瑟恬静。抒发的感情:孤独抑郁。

2、诗歌中呈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十、《早寒江上有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

十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歌明喻诗人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歌隐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得到张丞相一臂之力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十二、《黄鹤楼》

1、诗歌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写登楼所见的名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抒发思乡之情的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十三、《送友人》

1、点名送别地点的句子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浮云游子意”比喻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3、“落日故人情”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与友人难舍难分。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借马鸣作别离之声,烘托离情别绪。

十四、《秋词》

1、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2、后两句:借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现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

3、诗歌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十五、《鲁山山行》:诗歌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名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中图画,充满一种幽静闲适的趣味。

十六、《浣溪沙》

1、词上片描写一幅“清新春景”图,表现诗人“愉快心情”

2、下片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3、“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黄鸡”指时光流逝;“唱黄鸡”是感叹时光流逝。

4、与此立意相同的诗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与此立意相反的诗句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十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描写诗人年老体衰,但仍然有“戍轮台”的平生壮志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一语双关”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南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中。

3、“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些梦境,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名著梳理

一、《朝花夕拾》

1、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朝花夕拾》里包含着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除《阿长与〈山海经〉》外,我们还知道《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狗·猫·鼠》、《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等。

3、《五猖悔》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异常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悔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表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4、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谈阅读感受:(主要从文章内容上去谈)

二、《骆驼祥子》

1、《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最钟爱的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旧北京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2、祥子是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而最终也沦落成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力车夫形象。

3、《骆驼祥子》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残忍霸道的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4、概括祥子三次买车的经历:

5、艺术特点: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写人。有人物肖像描写,有心理描写,从不同角度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外小说语言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2、“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激动人心的文字出自原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说是主人公就是作者。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创作,但只完成一部就与世长辞,年仅32岁。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有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当过童工,从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诸赫来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4、小说在艺术上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四、王羲之书法了解

1、东晋书法家,又称王右军,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4、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奉橘帖》、《丧乱帖》等。

6.古诗鉴赏训练 篇六

(对应学生用书第114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发安化回望黄州山①

张 耒

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②。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故人。碧落已瞻新日月,故园好在旧交亲。此生可免嘲伧父③,莫避北风京洛尘。

【注】 ①安化即安化驿。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风与苏轼接近。1097年因朝中党争,被贬黄州;1101年宋徽宗新立,被召回京师,担任太常。此诗写于回京途中。②朱轮:达官贵人所乘之车。③伧父:骂人的话,南朝谓北人为伧父,意即粗野,即今所谓“北方佬”。1.颔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上一句是回忆,从“相得”可知诗人的愉悦之情;下句“江山是故人”则主要写自己将要返回京城,而昔日江山将成为故人,所以内心又是惆怅的。

【答案】 表现了诗人回望黄州山时愉快与惆怅交织的复杂情感。(1分)是通过今昔对比来表现的。(1分)上句通过追忆几年来与鸟鱼山水相处愉快的往事,以此表现内心的愉悦情感;下句写承受天恩,得以返回京城,从今往后,与黄州的鸟鱼江山作别,昔日的江山将成为故人,以此来表现内心的惆怅情感。(3分)2.诗人被贬谪黄州过着怎样的生活?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注意诗句的内容,还要注意注释。从诗歌内容可知,尤其是诗歌的第三句,诗人闲适自在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而从全诗及注释来看,诗人不仅被贬黄州,并且还要受人嘲笑,因此内心又是痛苦的。正是因为有了心灵的寄托,所以情感是复杂的。

【答案】 痛苦与快乐交织的生活。(2分)一方面,诗人被贬谪黄州,受人冷落,被人嘲笑为粗野的“北方佬”,生活是痛苦的;(2分)另一方面,他寄情于山水鱼鸟,从中找到了心灵的安慰,过着“真相得”、悠闲自在的生活,因此又是快乐的。(2分)【诗歌鉴赏】 首联写诗人流落江湖及复被起用,点明诗人从被贬到召回京师已经四个年头。首句“流落江湖”是指被放任在与都城朝堂相距遥远的偏僻之地。次句的“朱轮”,极言权势之盛,与上句江湖的僻远形成对比。颔联是诗人对自己流落江湖生活的回忆,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一方面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具体的、特定的人生感受,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有普遍性、能引发广泛共鸣的人生及审美感受。即反映了人与自然应有的一种亲昵的关系,人与万物息息相通的心理体验。将自然事物不当成衣食住行的利用对象,而是当作以心相托的朋友,是人性自觉、境界升华的表现。颈联写诗人复被起用的喜悦之情。这里的“新日月”除了说明新天子徽宗即位外,还指其解除党禁,施行新政,这是最让诗人欣慰的。“已瞻”二字写因徽宗而见用,露欣喜之情。“故园好在旧交亲”,北归将路过楚州淮阴,那里是诗人的家乡,有很多亲朋故友。而且返京之后朋友旧交能得以相见相游,其欣喜之情更加溢于言表。尾联写诗人自己的感叹。说他从被贬之地的南方回到北方,南方人不会再嘲笑他这个“伧父”了,想到这一点,北上的风霜,旅途的劳顿也算不了什么。从“嘲伧父”三字,表现出诗人贬居黄州时遭人歧视,但他却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现,把过去不愉快的事洗刷得干干净净。

此诗在艺术风格上自然平淡,对偶不工,字句不雕琢,基调较轻快,诗人将四年贬谪生活的一肚子怨气,用鱼鸟相得与山水之乐,掩盖得不露形迹,情感表达含蓄婉转,温厚冲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 鼎①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①赵鼎:南宋初年中兴名臣。②华胥梦:语出《列子·黄帝》,讲的是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一切崇尚自然,没有利害冲突。

3.“分明一觉华胥梦”是本词的“词眼”,由此可看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注意标题中“由此看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一句,暗示答案必须分析出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上阕,由“客路”“天涯海角”可知作者客居异地,由“忽惊”“悲凉”可知,上阕情感是悲怆凄凉的,“记得”一词引起回忆;下阕,“花弄影,月流辉”和“五云飞”都是回忆中的美好欢乐的景象,而“分明一觉”“回首”和“泪满衣”则表明了面对现实的情感失落与悲怆。

【答案】 上阕前三句主要写悲,下阕则转写欢乐,结尾又由乐转为更悲。(2分)上阕末句“记得……”过渡,引起对比性回忆,便有了下阕开头的“花弄影,月流辉”和“五云飞”的欢乐之高潮。(2分)结尾二句作者情感由乐跌入更加悲怆的深渊。(2分)全词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攫住读者的心灵。整首词浑然一体,犹如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清人况周颐对这首词的评价:“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请问作者运用了何种技巧表达此情?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道试题,首先要理解况周颐评语的意思,评语中较难理解的“清刚沈至”即“刚健深挚”之意,其他句子较易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再来分析词中此情的表达技巧。显然,从上阕和下阕的今昔悲怆与欢乐,自然能分析出对比的运用和效果。若回答典故的运用也是可以的,但就全词而言不是用典,故答成运用典故并分析合理的话可以适当给分。

【答案】 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当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2分)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情感发泄,恣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3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 此词系作者南渡之后作于建康,通过今昔元宵节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上阕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天涯海角悲凉地”,所谓天涯,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节,只能令人心酸。作者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节。

下阕紧接上阕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节的情形。“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水精宫殿五云飞”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三、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双调·卖花声·悟世 [元]乔 吉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元]薛昂夫

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

5.第一首曲“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手法,一般应首先明确所用手法,并诠释这一手法在诗句中的具体表现。诗句所起的作用,一般体现在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结构上,多与上下文的衔接等有关,而内容上,则是描绘画面、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

【答案】 运用了比喻(用典)的手法,(1分)写富贵和功名如枕上蝶和酒中蛇一样虚幻。(1分)作用:表明了对富贵和功名的鄙弃,(1分)引出下文,(1分)与后面的内容形成对比。(1分)

6.两首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第一首曲的后三句和第二首曲的后两句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赏析诗歌的情感,应结合具体的诗句,而不应空谈。而抒情方式,一般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第一首元曲的后三句明显是写自己的生活境遇,再联系“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两句中的比喻,可知作者的情感是“蔑视世俗、安于清贫”。第二首元曲的最后两句中,“监州”代指权势,“螃蟹”代指享乐,可得出“蔑视权贵”“及时行乐”的结论。

【答案】 第一首曲后三句以形象化的描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窘状,(1分)表达了蔑视世俗、安于清贫的情感。(2分)第二首曲后两句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1分)也表达了及时享乐的情感。(1分)【诗歌鉴赏】

双调·卖花声·悟世

首句“肝肠百炼炉间铁”一语双关,既指自己久历磨难,备尝艰苦,也指人像那炉中的钢铁一样,变得坚硬冰冷,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随后,连用“庄周梦蝶”与“杯弓蛇影”两个典故,喻指所谓的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不必为此劳心费神。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蔑视,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领

悟。

后三句描述的是作者贫寒凄苦的生活。寒风刺骨,雪花飞舞,家里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住的是竹篱茅舍,到了夜晚只有灯光昏黄,这样的生活,是何等的清苦。这三句,客观地描述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人没有地位,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现实,引发人的深思。这也是前文作者为何会感叹富贵功名如梦幻的原因,到此,叙事与抒情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涩之感。

这支曲子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乔吉一生落魄,怀才不遇,经过多年的漂泊,饱尝世间冷暖,终于感悟到一切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心灰意冷的乔吉在破败的居所中写下了此曲,读者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曲子的前三句,都是对仗,韵律谐美,节奏感强。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起首二句,巧妙对仗。前一句是衬,作者时任衢州路总管,生活中未必真有“催租人至”的扫兴遭遇,这里的“兴为催租败”,只不过是对俗务中其他不如意事的调侃。“适兴”而先言兴“败”,目的是突出“欢因送酒来”,借此刻画出作者好酒酣饮的癫狂之态。第三句对此予以阐述。尽管不如意事如催租般拂人情兴,但只要有酒大醉,借助其神奇的功力,结果“诗兴依然在”。这一起笔,便将诗人桀骜放旷的豪情和盘托出。作者的酒兴、诗兴,都是因为作者摒除了人世干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黄花又开”“朱颜未衰”。前者代表了“西皋亭适兴”的佳令和美景,后者则是作者壮志未消,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的表露。

这首作品的妙处更体现在结尾。作者豪情万丈却又诙谐幽默。“管甚有监州”,说明就是有监州在旁也没有什么了不得,显示了蔑视官场权势的气概。而“螃蟹”也是重阳节令之物,更是一饱口福之物。该曲中的“不可无螃蟹”,正是“欢因送酒来”的重申和补充。末尾的这两句表明,管他有什么监州来碍手碍脚,只要有螃蟹朵颐,便是作者平生一快。其放旷豪纵,深得散曲的意理与情趣。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临江仙【注】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 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

带。

7.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抒发情感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上阕中“天涯节序匆匆”直接抒情,结合注释可知是表达作者流寓异地的身世漂泊之苦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无人知此意”表达出作者的孤独、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间接抒情的方式有多种,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怀古抒情等,在本词中,上阕先写作者自己高咏楚辞怀念屈原,表达对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怀念,也借此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然后描绘盛开的石榴花,认为石榴花的红比不上舞女的红裙,将眼前的景与以往的景作比较,表达流寓异地的失意痛苦之情。最后写“满帘风”,一曲歌罢,无人理解,只有满帘的风相陪伴,表达无人理解的痛苦之情。

【答案】 ①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了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2分)②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作者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2分)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示出作者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8.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作者“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风流人物的仰慕之情,也表达了寄情江月解脱愁苦的豁达与超然。本词作者洒酒江中,一

方面是为祭奠屈原,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另一方面也是把屈原视作自己的知己,两人同有高尚的爱国之情,也同有壮志难酬的苦闷,更同有国家残破的悲慨,因此,这里的祭江也是自己爱国情怀的表达。今年祭江的酒和去年是一样的,深浅相同,在这样的生活中又过了一年,但人生能有多少个一年,眼看自己的年华老去,却志不能展,漂泊异地,这祭江中也包含着漂泊之痛。

【答案】 ①表达出作者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②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③抒发身世漂泊的感慨。(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 “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作者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门。“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时的情景。而现在流落江湖,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

7.初中古诗鉴赏教学心得 篇七

黑格尔曾说:“诗词中必定包含音节或者韵,因为章节与韵是诗原始的唯一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它比华丽的词藻更为重要。”因此诗歌的音乐特征较为突出,诗词的节奏主要是为了迎合舞蹈与吟唱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与人的生理节奏以及生活、自然节奏相统一。人情感的不断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弛度都决定了诗歌的节奏,古典诗歌的美主要在于音律之美,学生在朗诵时可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们对吟诵的学习。诵读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泛读、学生的吟读以及集体齐读等各种层面上,而且还应该在理解诗歌词意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美、音律美的学习与掌握。在诗歌优美旋律的熏陶之下,朗诵过程中会发自内心进行吟诵,甚至可以感受到诗意词意的美境以及诗人的志趣。《诗经》中一句“坎坎伐檀兮”为伐木的节奏。李白在《蜀道难》 中写道“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具有节奏的起伏感。在朗诵过程中通过节奏起伏,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情感的起伏状态。《蜀道难》的开头中如此的突兀沉雄,主要表达了诗人见到蜀道高危时的惊惧情绪,整篇文章节奏比较舒缓,起伏跌宕,节奏的变化会给朗诵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学习古诗中应注重把握好诗歌的朗诵,其实诵读技巧关键在于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以及语调。古诗中的节奏并不复杂,五言诗一般为“二/ 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则为“二/二/三”形式。一般情况下诗歌的重音会落在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在朗诵的语调上应注意高低错落,在语速上则注意缓急相宜。在朗诵的感情上特别注意到是慷慨激昂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进行指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用散文的形式还原出形象的图景,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二、解词译句,理解古诗

由于初中生是小学生理解力的提升阶段,对古代汉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比较缺乏。初中阶段中所学习的古诗,并不像小学阶段所学的《静夜思》与《春晓》 通俗易懂,在初中课本中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诗句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在初中生学习古诗词中普遍遇到的障碍为字面意思不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必要的解词译句,连句成篇,然后将调序、补缺等翻译技巧教授给学生们,使其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解词译句是将古诗词进行了肢解,破坏了其意境与整体美,主张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参悟诗词意思。其实在古人诗歌里面没有很大的语言障碍,然而在今天的快餐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离着古代环境太遥远,对于古诗词里面的表达习惯、句法结果以及字词意义等于今天的用法大相径庭。学习古诗词不能只靠诵读背默、静思内省的方式,否则只会给学生们带来抵制学习古诗的负面情绪。对于诗词中句子的翻译也是需要学生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能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极易给学生带来支离破碎的印象。

三、评鉴赏析,掌握写作技巧

8.古诗词鉴赏达标训练题 篇八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②时世,当代。俭,通“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1)请概括出本诗所塑造的贫女的形象特点。

(2)古人认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际上抒写的是作者的另一种情怀。你认为作者借写贫女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心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问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类]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歌一二句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第一支曲所叙三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诗人怎样表现这些古人的结局?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2)两支曲子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的内容和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蟹诗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未黍香。

[注]①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钗之口吟出的一首诗。

②长安涎口:京都里的馋嘴。佳节吃蟹是豪门贵族的习好,故举长安为说。

③眼前道路无经纬:蟹横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经纬,原指织机上的直线与横线,此处指道路的纵横。

④皮里春秋:多用以说人心机诡深,而不动声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煮食。

⑤性防积冷:蟹陛寒,食之须防积冷。

⑥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蟹原来生长处。诗中常以“月”点秋季。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的颔联写出了螃蟹什么样的形象?

(2)诗的尾联“于今落釜成何益”句包含了宝钗对“蟹”怎样的观点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薛宝钗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谈谈你的看法。

[语言类]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檞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②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③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谪所所作。

(1)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阑风静榖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①“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哪些意象写出了山村的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闲看中庭栀子花”的“閑”字,不仅是全句也是全诗之“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开放探究类]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11、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赦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

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①《陇西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②貂锦:这里指战士。③元定河:黄河支流,在陕西北部。④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怀吴中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灞橋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期达标强训答案]

《关羽传》

1.B(壮:敬佩)

2.D(A连词“和”/介词“和”“与”;B介词“到”/介词“向”;C表转折“却”/表递进;D介词“用”)

3.C(②⑤⑥表现了关羽的军事才能,其中⑥是指关羽善于广结党羽。①表现关羽对刘备忠心。③表现关羽的勇气。④表现关羽的威名。)

4.B(关羽并未诛文丑)

5.(1)先主(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

(2)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3)关羽出兵征战,麋芳、士仁当供应军需物资,但不是全力救援。关羽说:“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

《与吴质书》

1.C(图:料想。)

2.B(④是叹年华易逝,表现自己内心的凄苦,并非“对友人一片深隋”,排除A、D。⑤是以比喻的手法自谦“德才不足”,也不合题干要求,可排除。)

3.D(“消极的感情”不合原文。由“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可知。)

4.(1)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

(2)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秋湖觞芰图序》

1.C(已:停止)

2.D(①表明应该去游玩,②交代游玩时的天气情况,④介绍高咏楼,都不属于作者所谓“胜游”的内容)

3.D(并非“给诗集作的序文”,应是“题画序”)

4.(1)绿水涨着茱萸湾,清风吹着绿杨城郭。

(2)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简刑清。

《梓人传》

1.D(房屋)

2.B

3.A(原文没有吹嘘之意)

4.(1)如果到私家工作,我拿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2)木匠师傅左手拿着计算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站在中间。

《潮州韩文公庙碑》

1.D(审:清楚,明白)

2.A(③表现韩公不能“屈从人事”受到排挤,⑤是写韩公受到百姓的敬奉,⑥与文题无关)

3.C(“韩文公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说法错误)

4.(1)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

(2)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确实不错啊!

[张华传]

1.A(过:拜访)

2.B(“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表现斑狐之才;“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表现斑狐之貌;其他几项中的①是表现斑狐之才,但②不能表现斑狐之貌)

3.D(此说于文中无据。张华识破斑狐的依据是天下不会有这样才高的少年。)

4.(1)您应当尊重贤士,容纳众人,嘉奖人才而同情能力差的人。怎么能够嫉恨别人有学问!

上一篇:环境管理统计报表制度下一篇:七月商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