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絮语的优美散文

2024-06-29

清明絮语的优美散文(精选12篇)

1.清明絮语的优美散文 篇一

夏天不是让人最舒服的季节,可那些植物疯长的样子,那些虫蛇奔突的张狂,还有变幻莫测的风雨雷电,都会给生活在夏天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长大后与夏天有关的记忆总排在季节的前边。因为夏天生命力朝气蓬勃,在这个季节贴近自然的行动更多。

童年的夏天是泡在河汊水塘里的,鱼虾之类是我们施展身手的牺牲品。而大人们总是与水田和庄稼纠缠在一起,有一种叫水蛭的吸血虫总是在这样的季节吮吸父亲与兄长裸露的小腿,他们站在水田里劳动,无暇顾及水蛭的偷袭。酷暑季节,许多黄昏父兄们牵牛途经一片坡地上,一种不知名的草正在默默结束花期,它不为哪个开也不为哪个凋谢。父亲兄弟们多少回经过它们,漠然着它们与自己无关的花开花落。饥渴困顿,抬头看河西落日时也常有忧郁出现他们的眼里,与一棵草一只鸟的忧郁一样,没有名字。

后来离开乡村,长成少年、青年,渐渐开始在阳光和雨水丰沛的夏天,在满天星光的夜晚,躲进文字里,内心有着单纯悸动充满隐秘的期待,是热烈地做着那种说不出口的作家梦。但人生终究短暂,理想也一样,如今不太容易躲得进文字里了。这个夏天我常捧着壶茶,坐在书房发呆,觉得看和写都乏味,有些对付不了时间时,就写写毛笔字,而且只是临帖,笔在宣纸上的声音,如寺院香烟,让我安静。这样的夏天,常常有很多行动扼杀在炎热里,白天,头上的烈日让你急迫惶然,四处张望有没有树或建筑物遮挡出的荫凉。不爱看书的原因除了天热心躁,眼神也不如从前,容易疲劳。倒是爱去乡下看看。烈日炎炎的夏天开车去老家,马路前方总觉得有水光晃着,又近它不得。

也许海市蜃楼就是这么出现的吧。进了村庄,老家的园子里还有大豆、豇豆、辣椒、丝条,柿子树、栀子树、桂花树……看着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旁边水稻灌了浆,水稻边改种了大片烟草,那些阔大的叶子,郁郁葱葱,因为我小时候见不到这样的植物,有些惊奇。在园子里流连,注意每一只昆虫,还有水沟里的水蛇,蜿蜒来去的样子那么熟悉,回到童年一般欣喜。在园子东边,我还看到四个西瓜结在藤蔓上,两个南瓜躺在叶丛里,低头时却看到一只黄鼠狼嘴里含着一条虫子,惊奇地看着我,一会儿转身跑走。

乡村夏天,荷塘处处可见。晴日里的荷花真的有一种妩媚透骨的美。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的每一条脉络你都可以看清,每一片花瓣你都可以看到柔情,可摄影的朋友总喜欢拍只蜻蜓什么的;不过雨天的荷花更羞涩、温柔。一场夏雨降临,满池的荷花仿佛变成了待嫁的村姑,娇美玉洁,雨水在莲叶上面堆积的时候,有珍珠的圆润与清透。荷花低垂,一阵清风过后,满是嫣然笑痕。

芜湖的夏天也是非常美好的。每天傍晚,我住的临江桥边一些渔家人,就在船头摆上小方桌,看不清是什么菜,但男主人举杯小酌的陶然之态很让人看得心生羡慕。孩子与狗也蜷伏在船头,漂亮健硕的女主人用拖把往花盆里淋水,船篷上还有一面飘扬的国旗,好祥和好温暖的水居情景。

过了桥,总有一些小小的渔船在青弋江与长江交汇的宝塔根下停靠,向散步的人兜售刚用网捕上来的鱼,江鲳最多,一条条白硕得很,那鱼买回家红烧或是抹上盐晒干蒸了放点水大椒,是极好的美味。

2.清明絮语的优美散文 篇二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大运河的优美篇首(散文) 篇三

人对什么都有探求之心,泰山极顶,长城龙头,黄河源地,天涯海角都已去过,大运河之首却成为一个焦渴的期待,那是久违的故乡吗?

正是草枯地阔,木落山空时节,出京城好远了,又出了通州好远,天地越见舒朗,直到再不见一座建筑,完全一片野旷天低的景象。

有雪纷纷扬起,温度更显低落,情绪却昂扬起来。浑茫间走下一个斜坡,再拐个弯,就看见了粉墙黛瓦。是的,这里该有一些房舍,这里该是多么繁闹的去处,茶肆酒楼客栈官署都会有。一排高树挤出了一条通道,落叶发出苍然的声响,车辚马萧一般。尽头一堵巨石,石上有字,再看一个牌坊,上书:漕运码头。是了。急走几步,不顾鞋子踩进水洼,眼前已然出现一条气宇轩昂的大河。禁不住喊出了声,那声音,连自己都吃惊,似乎在村口见到了倚望的亲人。我呆愣着,这就是大运河?那个京杭大运河的北首?

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是细水浅溪,就像一部交响的序曲,而后才渐入高潮。只有大运河首来得这么突然,横江断河一般,置你于无准备的惊叹之中。

河首像个大口,万里旷风都顺到了这里。水面蒸腾着雾气,像河在呼吸。大运河,你老有千岁,同自然的河流相比,却仍是一条年轻的河。你那么平静,平静得只有轻波微澜,越是如此,越显端肃。你那么宽阔,比我想象的宽多了。看不清你流去的地方,那里已烟锁雾罩。

漕运码头空无一人,干净得像一个封面,打开去看,却是山重水复、雄浑壮阔、帆樯林立、舳舻相接。身背肩扛的急步,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骡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泪眼彷徨的送别,白发苍然的祈望。一条大船刚刚离港,一批船舶又小心靠岸。漕运发达时,仅从天津每年过来的漕船就有两万艘,更别说还有商船。

大运河,一个运字,让水的实用功能活泛起来。运河不仅输去一条通衢大道,还输去了大河的文明之波,广袤的土地变得丰沃,并催发了农耕经济向商旅经济的转变,码头带动着一个个集镇和城市迅速膨胀。水道的开通已使直沽寨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天津卫”。运河沿岸呢?淮阴、镇江、常州、无锡无不得益大运河的润泽,还有苏州、嘉兴、杭州呢。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更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运河的时候,不由得惊叹万分,并说:“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马可·波罗当时把浙江称为蛮子省,他没有想到,那个蛮子省,后来成了世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说起来,应该庆幸一次次从皇宫里发出的疏浚运河的圣谕,不仅是从隋文帝开始,在他之前早已有过,隋炀帝之后更是接续不断。那些声音越过道道森严壁垒的高墙,低徊于运河之上。

运河的挖掘和整治,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从知道那些群体中的普通姓名,但不妨碍对他们深怀敬意。从一条沟渠的初始,到千里通畅的结果,无疑见证了人类构筑文明的艰苦进程。声声号子里,多少生命在蠕动,他们淌洒着汗水和血水,也淌洒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史奋争史,而最终,低沉的号子变成了水边清丽的歌声。

运河首先表现出了民族对自身环境的挑战,它是一种群体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的飞升。正是运河的穿引,中国东西走向的水系有了横向交流,运河身上汇通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和海河的血脉。一个数字难掩心中的自豪,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运河能与之比肩。

站立运河源首,想着她不同于其他河流的地方,她不跌宕,不凶猛,没有急流险滩、峡谷漩涡,她母亲般大气、淳厚、秀美、沉静。她比其他河流更善于接受和容纳,即使是很窄的河道,也能见到一支支首尾相接的船队往来穿梭,那种繁忙有序而无声,不会出现大惊小怪的声笛和躲闪。即使是目前,京杭运河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我知道,北京的很多河流都归入了大运河,这条人工开挖的河首先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带来了好運,以至于不少帝王从这里一次次乘舟巡访。乾隆是在哪里下船的呢?“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这是乾隆登舟时的心情。李白早从白帝城出发,乾隆从北京而去,同是烟花三月,到了扬州也相差千年。不过李白站在运河边说了:“齐功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乾隆的毎次出行都有收获,不是考察的收获,就是私访的收获,或是文思的收获。乾隆十次到泰山,六次下江南,借助大运河,他走得比历代任何一个皇帝都勤。

不能简单说这些帝王都是游山玩水,包括隋炀帝在内,他们还是要做些事情的。出行起码比坐在金銮殿听汇报强,比在位48年有25年躲在深宫不理国事的朱翊钧强。也许杨广修好了运河,一激动排场搞过了头,史上这种一激动的事情不算少,因而杨广挖运河的功劳被骂名掩盖。皮日休倒是给了个公道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过这样也好,提醒有些人做点事别忘乎所以。

大运河既已完成,就不是哪个人的了,而是整个中华甚至整个人类的。隋炀帝早已销声,乾隆帝也随波匿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帝王更是淹没在浪沙之中。多少年后一声锤响,中国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见了燃灯塔,它高高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凭着“一支塔影”,顶风沐雨的船工就知道通州河首到了,心境立时开阔起来。

在燃灯寺的外面,见有从运河挖出的巨木,那从南方运来的宫廷用品,不知哪一次事件,使它们水下沉睡400年。塔前还遇一老者,81了,十分健谈,他说中学就在运河边上的,前面坐的同学是刘绍棠。立时想起那个善写河淖的通州人,运河水波托举出多少人物?可是灿若星辰了。

将目光放远,运河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样由人工修造的工程——万里长城。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线条,长城和运河的一撇一捺,构成中华版图上的“人”字。是的,那是历史最能代表人类活动的标志。现在看来,长城的一撇,更多地成了观赏物,而京杭大运河,却是有力又有益的一捺。一防一疏,总是后者被视为经验。想起河首所在通州的名字,这名字那么名副其实。古时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通州,通州有着“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一通而百通,不说其他,光一条运河就够了。

雪花弥漫。大运河,久久看着你的时候,就感觉你身上有一种宗教色彩,原以为你很难抵达,真到了跟前又似乎在虚幻中,是因为心中久存的景仰吗?

想有一段清闲时日,乘一叶扁舟,慢慢地漂,慢慢地体验运河所带给的感知与兴奋。而后望着燃灯塔,在通州源首靠岸。

责任编辑 黑 丰

4.岁末絮语优美散文 篇四

书房里的灯光委婉温馨。窗外冷风轻叩着窗户,有清寒微微漫进。我的眼帘在凝满墨香的文字里碾转,默默地守候着一个心的希望、心的归期。

新年将至,新的开始,新的生活,新的考验也随之而来。我,孤单前行,真的很不坚强。悲与喜,都是我心中的一种情愫,月圆月缺,花开花榭,聚散分离,都会让我黯然神伤都说岁月无情,因为它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带走很多你并不想失去的东西。所有的生命都一样,总是有了诞生就意味着消亡,有了存在就标志着毁灭。没有一朵花可以永远盛开,没有一棵草可以永远繁茂,没有一片霞光可以永不涣散。我们还要不断走下去,忘了开始,未知结局,走着一条千万人重复的看不到尽头的路,一路走来,用迷茫的眼神打量着每一个十字路口,尽管生活带给我们无尽的忧伤,但我们也还要虔诚的感谢时光寂寞着静静流淌,把很多记忆稀释成淡淡的回想。

曾经很多清晰的记忆,曾经很多簇新的照片,抵不过岁月之手的添加、删除、重叠和翻阅,早已在不经意间渐渐遗忘、模糊和陈旧,这些模糊和陈旧也渐渐形成了往事积累在脑海里。岁月在无情的带走了很多你不愿意舍弃的人和事,同时也给你保留了很多让你去思念和回忆的往事,那些值得你留恋的,点缀了你的生活,那些值得你心动的,丰富了你的人生。很多真挚的友情,很多美丽的邂逅,很多难忘的事物深藏心里,哪怕时过境迁,依然会散发出隽永的光,让人怀念至今。因此,当我们打开尘封的往事,拧开记忆的闸门,我们不必为终将逝去的光阴而自怜,也不必为容颜的改变而自怨。那些酸涩而美好的回忆,那些泛黄的照片,那些成长中的眼泪和微笑只是人生经历中的一幅素描,生命的全部才是一组完美的画册,我们只有不断的添色加彩,才能造就完整的人生。

生命是无声的,心却是流动的。在独处的.分秒里触摸心路,触摸喧嚣中淡忘的那些美丽。走出了坎坷泥泞,才蓦然醒悟,追求生活的圆满是人生的良好愿望,漫漫人生,失缺和倾斜永远存在。其实长期以来一直怨恨着自己这样几乎常常在悲春伤秋的心境,觉得来到这个世界,真的不应该是来感受这些的。或者,不应该让肌肤的层层纹理都被寂寞伤感时时常驻,眼底眉梢,更不该写满深深的悲哀与愁怨。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不再和文字为伴,怕的是笔端流淌出来无尽的伤感和缠绵。然,转念再想,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财富。喜怒哀乐不盈于心,荣辱不忧乎方寸。拥有的是最珍贵的,今天的才最现实的,值得关注的是脚下正在走的路!

5.清明时节的优美散文 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听风听雨过清明”。多雨的清明时节,连续有几天晴好的天气是难得的。日丽风和,花香鸟语,野外,不时响起阵阵鞭炮声。做清明的人处处可见,提篮携幼,三五成群,或行走在田头地畔,或祭拜于先人墓前……一派春日特有的景象。

“清明大似年”。作为传统节日,清明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我们心底有着浓重的清明情结。这情结当源于以祭祖扫墓为重点的清明节俗吧。祭祖扫墓,古已有之,由来不去细究。宋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湖北民谚:“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清明祭扫,不限定在清明当天,民间有“清明朝祖,前三后四”之说。如今,人们大都是在临近清明节之前的一些日子里(寒食除外)做清明祭奠先人。清明有几种做法。做大清明,是同一个宗族的人在一块做,规模大,热闹自不必说,但不易组织,并不多见;各家做各家的小清明,方便省事,但难免冷清;同一个宗族的一个分支几家或十几家,在一块做不大不小的清明最合适,这种做法,我们村里人说是小股里做清明。小股里做清明,热闹且易组织,所以流行。几家或十几家在一块上坟山,挂纸烧钱,培修坟墓,别具意味。祭扫归来,还要聚在一起喝清明酒、吃饭、谈家族的事。每年每家出点钱,轮流操办酒席,摆上好几桌,热热闹闹,尽兴方散。

清明祭扫对许多城里人而言,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可在乡野祭祖扫墓的.当儿踏青赏春,将自己久困于高楼的身心放归自然。踏青跟清明时节粘连到一块是必然的。据传,古人早先是以农历二月二为踏青节的,后来,由于清明时节正值一春春意最浓的时候,野地一片灿烂芬芳,此时出外祭扫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于是,渐渐地,踏青便成为清明的一个节俗了。古人似乎非常看重踏青,或者说非常喜欢踏青。《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日,都市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市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宋人踏青的热闹可谓空前,亦可谓绝后了吧?这种踏青游乐的盛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有逼真的描绘。遍野的踏青的人群中,少男少女们自当不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明媚的春光里,万物昭苏,踏青的少男少女才子佳人们,难免春心萌动,生发一些情爱小插曲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清明雨优美散文 篇六

记忆中,每年的清明总会有雨,恰逢杏花繁盛,最是喜欢晶莹的细雨附在花瓣上的感觉,让人疼的不行,如果它是你的新娘,或者是你的梦想。心悦之,情怜之。

清明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像极了恋人依稀而别的模样。因此清明雨常常为别人装点了离别泪相思情。可谁又知道,清明雨跨越了两个世界的门槛,清明雨融进了浓浓的情淡淡的愁。清明雨模糊了多少人的眼,牵绊了多少人的情。

清明雨,同样的让我迷恋上了这种感觉,无法释怀与那拉拉扯扯的牵绊,没有人能体会清明雨的遐想和它所带来的怀想,对于一个只身在外的人来说,清明雨是唯一为伴的倾听者和安慰者。只有它才能体会得到你对于那深埋在故乡黄土地里的祖祖辈辈的情感和你心里因此而泛起的涟漪。因此,我想清明雨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它不再是雨。它于每一个人都有特别的意义。

清明雨,牵着我的思绪飘飞到另一个世界,倾听另一个世界的私语,感受另一种不同的爱,体会别样的心情和雨的节奏一起,朦朦胧胧,若有若无,即隐即现。

清明雨,能让你想起很多人,很多事。逝去的与尚在的的,获得的与失去的,无论是什么,珍惜着便是最好的。突然间明白,清明雨还是一门哲学,忽然让人貌似明白了很多,思考了很多。而这种感受无论深浅,无论多寡,都是一种体验。一种不可多得的阅历,因为你可能会在这些天突然穿越了时空的限制看到了很多年以后,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在悼念着你,或者是遗忘着你……

如果可以悼念,那现在正是清明,如果仅仅怀念,那又何必等到清明?

7.清明絮语的优美散文 篇七

突然,在一个夜幕降临的夜晚,屋梁上传来一长串“叽叽喳喳呱呱呱咦”!仿佛是久违的问候。让人不禁抬头一瞥,才知道原来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其实并不知道它是不是去年住的同一只燕子,只是外貌和声音极为相似,我们总是喜欢认为就是去年的故友回家了。

通常首先会飞来一只燕子,我猜想应该是雄燕。(或许应该是去年来安家的燕子的后代吧。)等它打探好了安家之所,几天后,就会带回来一个容貌相似的伴侣。这下家里更热闹了,它们白天累了就回家休息。如果对旧巢中意,它们就少了很多麻烦。如果不中意,那么接下来就得开始忙碌建新家了。只见他们整天飞来飞去,一会儿进,一会儿出,清早就没了身影,天黑了才安心地回到梁上休息。等到筑好了新家,他们就马不停蹄地繁衍后代了。

每年燕子与我们都和睦相处,我们仅仅给他们提供一个容身之处,并不需要过多的关心。有的时候燕子把粪便拉下来,我们就扫一扫。有的时候掉在了我们身上,我们也不嫌脏,就像对待自己乱拉粪便的孩子一样,只是小心地处理。实在接受不了了,就在巢的下面安上一块木板,收集排泄物。当然我们也有不和睦的时候。比如巢穴的选址明显在我们的禁区,那时我们会毫不客气地阻止,将其辛苦粘黏的巢壁清除。不过它们好像一点也不生气,并不会离家另就,只是重新选择一处另建。

在刚结婚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这对成双成对的燕子。每天双数双飞,有时呢喃耳语,有时高亢地互述钟情。双方共同努力,建立家庭,产下后代,辛勤养育雏鸟,每天形影不离,不离不弃。即使我家的木梁是几十年前的旧梁,它们也不嫌弃。据查他们每年还会生产两次。以前我一直以为是重新来的燕子,原来还是它们自己。

在有了孩子以后,燕子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他就经常被燕子的鸣叫、燕子的身影所吸引。经常朝有响动的地方关注。当孩子会说话走路了,就开始追逐燕子,用稚嫩的语言描述燕子的形状、颜色,学着数数燕子宝宝。“黑黑的翅膀”、“白白的肚肚”、“长长的尾巴——像剪刀”……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原来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经也羡慕过成双入对的燕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原来这句千古名诗,最开始是用来形容燕(雁)子南飞北归的比翼双飞。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的新柳细叶,是如燕子剪刀般的春风裁剪的!

燕子是益鸟,以农田害虫蚊、蝇等为食。有燕子归来,是农民的幸事,我们更应该善待它们。燕子还是候鸟,每到冬天会迁到地球南边的印度、南洋群岛及澳洲等地越冬。我在想,如果在它们临走时别一个信笺在它们脚上或翅膀上,说不定远方的外国友人还会看到来自中国大地的祝福,我们又会收到大洋彼岸异国的讯息!这应该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吧!

作者:李先琼

8.清明絮语诗歌 篇八

光阴斗转

季节轮回

年年清明

今又清明

物换星移

襟袖染泪

风雕雨琢

颤颤巍巍

已然老树一颗

兴许是风华正茂时留下诸多遗憾

兴许是暮年的人更爱念旧

也或是不舍丢掉那一片片亲情

不记得什么时候

这部廉价的放映机

填充了我的大脑

姥姥、姥爷、奶奶的慈颜

常常印入眼帘

爸爸托着厚重的.爱

给我穿上亲手织的红毛衣

妈妈用无私细腻的双手

捧来香喷喷饭菜

更有那

空许我白头到老的至爱

花前······

月下······

甚至更难以忘怀的······

一桩桩

一幕幕

放了又放

演了又演

努力的找

找着失去的甜蜜

找着失去的过往

一次次

一次次

体会那体会了上百次的感觉

旖旎、缠绵······

让我陶醉

伤心、心碎······

让我泪如泉涌

迷失了自我

我是谁?

是过往中的人

还是现实中的我

令我心颤的是

再也回不到到当初

再也写不进新的内容

好想好想

再娇纵放肆一次

就一次

可惜

今世已无这样的机会

谁能告诉我

美好的过往

怎么就变成了伤人的刀

9.《沉香絮语》的散文 篇九

文学犹如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我应该是一个渺小的分子,卑微着,耕耘着,用心抒写着平凡的人生,不怕时光苦涩漫长,或许还有点儿近乎执拗的那个人吧!

昨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接到出版社钟主编发来的书的封面,愣了半天,整个人有些不知所措,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惊诧。写作六年来,一路所经历的太多的坎坷和波折,困顿,迷茫,遇到的种种困难,这一刻都化作激动的泪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来不曾奢望,自己笨拙的笔涂鸦下的零星文字,能印刷成散发着墨香的铅字,出书著作对于我来说,是那样的飘渺和不切实际。其实,在身边的朋友不断出书,不断的收获的同时,我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好多朋友劝我出书,也不枉写作六年来的艰辛,而我,只是淡淡的一笑,回复一句,我不想花钱买自己的文字,我要的价值是,真正的被认可。或许,是命运的眷顾,抑或是幸运来临,心血来潮,无意中整理出来的文章,通过了好友莲韵的推荐竟然意外的出版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等待是漫长的煎熬,六年的心血换来如此的回馈,也是值得的。当岁月沉香淡雅的封面,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那一刻心底竟有说不清的滋味儿。好友莲韵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之所以能如愿以偿,和你坚持不懈的写作,还有六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你要证明的是你自己的实力,而这些是多么昂贵的赞美和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我知道,文学博大精深,那么多的名家,那么多的写作者,我只是一滴水,一棵小草,甚至是一粒沙子,而我局限的思想,还有粗劣的笔墨,是那样的卑微和渺小。

六年的默默耕耘,六年的漫长等待,让我承受着成功与挫败的双重打击。这一路风雨飘摇的走来,在反反复复的磨砺中承受着文字赋予我的酸甜苦辣。六年短暂而漫长,苦涩而艰辛,直至今日,这个卑微的自己依旧凭着不懈的努力在向梦想的方向追逐着,跌倒爬起,坎坷波折,经历了无数的打击,无数次的挫败,渐渐丰盈着羽翼,知晓,不论是旁人的嘲笑,还是现实给予的打击,抑或是不断的挫折,都将是我人生中一笔最大的财富吧!

我想,每个心中有梦的`人,都是执着的,成功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信仰的力量也将是成功路上最坚固的磐石。曾经的执着,而今的淡然,曾经的失败的苦涩,到而今成功的喜悦,都化作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成了我前进路上的动力。

书的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好友莲韵的倾力推荐,没有她的帮忙,我想,不会有今天的结果。记得当初找到莲姐的时候,她跟我说,忙我可以帮你,但最终能不能出版,要看市场的出版要求,还有编辑的口味,最重要的是实力来说话。如若不能印刷,也不要失落。听了她的话,我淡淡一笑,放心吧,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如果不能顺利出版,我不会有任何想法,每一个出版机构都有自己的市场需求,每一本书的出版,都要经过层层审核和筛选,不论是成功和失败,我都坦然面对,不会心存怨恨。这个虚拟的网络虽然飘渺却也是真实的,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最该学会的应当是感恩,也必须做到心胸宽广,少嫉妒心,多些宽容和理解,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

感谢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郑旭东老师,为我写下的序言,文集的顺利出版,和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记得把封面发给郑老师的时候,他欣喜的对我说,恭喜你,你已经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拨云见日,又跨越上了一个新阶梯“。感谢那些因文字结缘的好友们,是你们一路不离不弃的支持和默默陪伴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是你们的关怀和理解,让我的脚步更加坚定。

最应该感谢的是中国华侨出版社的钟主编,这本书凝聚了他无数的精力,付出了我难以想像的心血。从一审,二审,三审,修改文章的篇幅,错字,标点符号,都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深有体会。一个被挖掘出来的作者背后,必定有一位负责任的好编辑,默默无闻的付出与欣赏。在此,由衷的感谢钟主编的辛苦编审,感谢您的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才能有今天的这个结果。

有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弱甲可吞吴。”重温这经典的名句,心中感慨万千。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都没有地位的区分,没有身份的贵贱,不论她是高贵的,还是卑微的,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文字给了我梦想,也让我结识了无数个热爱文学,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悄悄走进我的世界,聆听我的心语,给与我关怀,给与我温暖,给与我默默的支持,也给与了我虚拟世界里的无限真情。文字无穷的魅力,总能让人充满了遐思,乃至痴迷。做为一个平凡的女人,别无他求,只想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待到白发苍苍的时候,静静的坐在暮色中,伴随着落日的余晖打开散发墨香的书页,细细回味这一生所经历的冷暖交集,便足矣!

10.春日絮语的小学散文 篇十

1

自打识文断字起,就有一个很虚荣的愿望,希望以后能写书,能当作家。就象我们后村的魏老师一样被省文联的小车送到村里,当小车开进村里,开到魏老师家门口时,魏老师扶着他爹出来,坐进车里,在邻居的啧啧称羡中一路驶出村口,驶进了汉中市,驶到一切她想去的地方。

魏老师无疑是后村人民的骄傲,那个时候,一个村出个高中生都不容易,何况魏老师还是个作家。她爹喜欢得出来进去老是唱一句:泉水的叮咚,泉水的叮咚。她小婶子逢人就说:我们家小霞从小就看出来必有出息,吃饭看书,睡觉看书,走路还在看书,十二点前没睡过觉。魏老师小名是叫小霞,但是,从前她小婶子没少骂过她瓜怂闷棒丧门星。魏老师她爹在一旁听着,不说话,就抽着旱烟笑眯眯一句句听着。

是呀,还用说什么么?到这个时候,不说什么才更能彰显出一个作家的爹确实不同于一般的乡下人。爷牵着我的手路过,搭腔:“我孙女也爱看书,能送几本魏老师不用的书给她么?”魏爷爷人好,二话不说,就从家里找来几本小学生作文选,我人小嘴甜,一口一声谢谢魏爷爷,哄得人家心花怒放,索性将我带到了他家,魏老师那天正好在家,我隔着门缝喊了一声魏老师,她从书城的一角站起来,伸手拉拉了宽大的披肩,开心的应了一声,还拿出几粒糖果给我。不知道是书装饰了魏老师的美,还是魏老师的大披肩使她更知性和优雅,我被她吸引了过去,我仰着脸对她说: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当作家。魏老师夸我人小志大。

回到家,我捧着书看得津津入味。

书里人笑,我跟着笑,书里人哭,我跟着哭。

爷逗我:等你当了作家,爷墓上的草都绿了。

我扯开嗓子哇哇大哭:不,爷不死,我不要爷死。

2

爷没有等到我当上作家,就去了。

爷去了许多年,爷墓上的草黄了绿,绿了黄。

最是人世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爷,我长大了,当妈了,在你离世的第二十个年头,我终于拿到了省作协的会员证。可是,你已经看不到了。

爷,你去了哪里?就像路边的树,当我看它的时候它是活着的,就像路边的花,当我看它的时候它也是活着的,满大街的陌生人在和我碰面和无意识盯视的时候都是活着的,但是当我背转身去,它们和他们已经在我的世界里死去,而我在别人的世界里也在不断地,不断地死去。

爷,你说,是不是所谓的死亡就是整个世界都在我们渐趋模糊的意识面前决绝地背转身去。

就像你,转身便成了背影,就进了往事了……

爷,你走时只有六十岁,你并不老。你心中装的遗憾,怕有许多许多个吧?在那许多许多个遗憾当中,没等到孙女当作家,算不算一个?

爷,你说,冥冥中,是不是有双不识闲的手,永远以“倾覆”为使命,让我们那来不及兑现的愿望,就那样随烟随尘一点点黯然。而,凝眸处,已是尘泥。

爷,今天,就算我把作协的会员证拿给你看,你也看不到了……

有泪,在我体内恣意奔突……

3

去外地出了几天差,回到家,读到郑然兄的《归零》,读着读着就不想再读下去了。

我有个习惯,每当遇到绝美的句段,遇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文字,就想在那文字的界面停下来,细细品味,生怕因为粗心鲁莽而囫囵了作家好不容易捕捉住的那点意境和心思,合上书,其实心还在他的文字中游荡。

爹打电话来,问:有没有开车,方便听电话么?

从床上坐起来,回道,“没开车,是家里有什么事么?”

“莫事,莫事。你妈昨晚做了个不好的梦,梦到你头上长满了虱子,那些虱子呀,把你的头皮咬得流血了,所以,她怀疑你上回的高速违章被扣了十二分,担心你被吊销了驾照。担心你心情不好,怕你整夜整夜失眠。”

赶紧回道:“没事,那事算是过了,就算是过不去,也无非是重新再考一回试。只不过出差了几天,忘记打电话给你们了。”

小侄女抢了电话,使劲喊:“姑姑,我给爷爷画了许多许多生日蛋糕。有草莓的,有奶油的,还有巧克力的。”

心里一阵惭愧,老爸生日快到了,我这做女儿的忘记得一干二净,难为他隔代的孙女居然记着。我知道,三岁大的孩子哪知道这些,一准是她妈妈打电话说给她听。

我这弟媳,最爱巧取豪夺我的衣物,但是,她有本事记住全家人的生日,单凭这个,我每回都被她剥削得心甘情愿。

挂了电话,拿记号笔在台历上使了个记号。

然后,发短信给老爸:老爸,从今天起,我正式被省作协吸纳了,虽然这只是个虚名,只是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但是,老爸,我知道你会开心……

怕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遇到重要的事,遇到我难以启齿的事,我总喜欢留字条给他。老爸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复我。

我在等,等老爸的回复。

三十几分钟后,果然收到老爸的短信:女儿,你是我的骄傲,这是你送给老爸最好的生日礼物。我太高兴了……

想着老爸用粗糙而宽大的`手指在那小小的手机上打出这行字多么不容易,想着他此刻的表情,我对自己说,潇潇,加油,你要当得起,你要受得下,你要把老爸的这一句话,刻进自己的心板上去,要让它永不消失。

这些年,每当我的眼泪滴滴掉落,当我的哭喊穿透苍穹,我知道,老爸一直站在我身后。他一直提醒我,伤心时,别忽略炉中火光的跳跃,和桌上饭菜的香气。

老爸,谢谢你,这么多年,现实总把理想打击得七零八落,种种身份皆不由我。但是,每当稍有倦怠时,总是你在身后提醒,别忘了,你是一个读书人。

别忘了,你是一个读书人,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埋藏最深最沉的期待吧。

再读一次短信,背转身,悄悄红了眼睛。

4

打从识字,我便发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那里生长着望不到边的文字,它们的魅力丝毫不在任何一片美丽的风景之下,我像一个跑丢了的野孩子,游进了文字的原始森林,在文字里我修造了另一处房子,找到了另一个更适合我居住的故乡。也会迷路,也会发现前方没路可走。不过,没关系,没路了,我会回转身,沿着来路走一段,再走一段,打发剩余的日子。

等到我长大了,我有了更多的爱恨情仇,这一切使我的生命不再空旷。

可是,不管怎么写,我始终徘徊在主流之外。

经常有文友说:静月,你的文字很丰富,而且发表过那么多的文章,你是作家吧。

我很惭愧地回答:我也想呀,可是我不是。

友人说,在我心里,你已经是作家很久了,你看你写的文字,有时眼目明亮,有时愁云密布,有时顽皮得像个小童。

我听到这些话,内心总充满感激和畏惧。

今天,借着这张纸,我想跟友人们说,我不是作家,我只是守一份工作,做一介布衣,写几篇拙字,成半个文人,几本好书,几首好歌,几个好友,几回好梦,舒卷随意中,便足了一生。但是,即使我不是作家,没有那么大那么宽的草原,但是我还是有自己的马,鞍辔加身,长声嘶鸣,骑上它,我照样可以闯天涯。

5

要止笔了,突然间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在那个古老遥远的小村庄,在爷的逗趣声中,在茶铺说书人的阴阳顿挫里,一些文字便在我的心中抽枝发芽,葳蕤深邃,最后终于汇集成一条奔涌感动的时光长河。

11.冬天的散文随笔:冬日絮语 篇十一

朔风凛冽的季节来临,冬日也就真的成了冬日,如果说冷是冬的篇章,那么雪一定是这个篇章里最有代表性的标点。印象里武汉的雪总显得太过珍贵,匆匆飘来又匆匆地消逝,好像还没来得及欣赏,一切便又归于最初的宁静了。

树枝上那朵残存的雪花,被风悠悠的吹起,像一枚迎风翻转的落叶。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里,沐浴着雪后初晴的月光,思绪再不能静止。观雪、赏月,思考人生,遥想千年,无数满载墨香的文人雅士,将这种曼妙的情丝揉进了千古的诗篇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西江岸边太白把酒问月,所感之词已被后人传唱至今,就是这轮冬夜里隐约的月,携着湿寒的气息映照着旅人的归途。千古世人都曾如雪般匆匆飘过,平民如此帝王亦是如此。岁月绵长唯独生命短暂,于惊鸿一瞥的刹那中,无数文人墨客迎着月光叹几千载的阴晴圆缺,载几千年的风雨岁月,在那些字里行间所凸显出来的哲思中,我仿佛看到了日月环辉,看到了山河拱手,看到了生命于世的不容易。思绪回转,又一片雪花飘落,雪落生响,惊醒一只飞雁,振翅奔赴前程。

赞也赞罢了冬夜的冷俊,赏也赏尽了雪月的柔情,这是一场感官和精神的盛宴,逝者如斯夫!只有沐浴着寒风才让我更加清醒的眷恋着这白驹过隙般的光阴,一日日诀别匆匆的岁月,一步步丈量着脚下的行程。回首来时的路途,突然感到青春激荡的号角越发响亮,如果说从前的经历素白如雪,那么前方的路上一定会有更多动听的故事,而喧嚣过后笔墨也终将点染下一个季节的风情。

记得大学毕业的前一晚,KTV里与朝夕四年的兄弟们道别,聆听着震心的乐声却不再欢呼雀跃,举起曾经高歌的话筒哑然失声。突然觉得曾经唱响的青春仿佛就要收尾了,校园外是另一种生活,心路从此转弯,即需调整心态去正视接下来的生活了。事实如此,当初把酒人生的兄弟,如今都已各赴前程,再次畅聊的话题不再是关于青春的故事,不再是极其幼稚的想法,而是成家、立业所勾勒出的真实生活。工作以来,很少再听歌,翻开手机,那些让我热血沸腾的声音依旧都在,一首李宇春的新歌《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使我内心深处迅速掀起一种与之呼应的共鸣,终于被坚韧这个词汇占据了心灵。

“年龄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已经记不得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但从中得来的感怀却一直深深的存留在心底。越来越觉得,人首先老去的不是容颜,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循规蹈矩的行为并不可怕,思想的麻木与僵化才是生命最大的悲哀。沉思是为了让自己以一种舒适的姿态向前奔跑,而奔跑是因已然知晓了时光的匆匆。时不待我,生命已过三分之一。

许多人在成熟之后越来越沉默。的确,很多时候,沉默比语言更有力。修身,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养性,因为尊重了生命的虔诚。人不是神,自是逃脱不了凡事的种种,但内心却需有十足的安宁去笑游人生。人生的每个季节都有与之对应的色彩,春天不盼秋之绚烂,夏日不祈冬之严寒,经历着什么就全身心的享受着什么。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像极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同是更迭交替,又何必大喜大悲,倘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而后把百结千回的情愫泡在日子里独自咂品,那么甘苦定是同乐。

12.关于清明节的优美散文精选 篇十二

四月初,阳光如温柔少女。我们兄妹去祭祖。到了坟前,好好的阳光似乎也善解人意,突然阴沉下来,我的心情有了慌堵。迷蒙中,伯父的影子朝我走来,泪水顿时漫过时空的长堤,悄然落下。

伯与我阴阳相隔已近2年。早些日,梦见伯住在一间满是泥泞的大屋子里,屋顶残缺,雨水倾落而下。屋内落叶横飞,与泥浆共舞,任我如何清扫也无济于事。此刻再看水泥磨好的坟头(伯与奶奶共冢,奶奶上位,地势略微偏高),果见一些枯枝落叶与泥沙停驻坟墙边。我二话没说,用松树枝当笤帚,埽拢将杂物抛至坟外。

思念是一种永久的痛。来自阴阳间的牵扯情愫也常常困扰我。或许,伯与我有三年养育之恩,也或许因为我没有满足伯父提出想与我一起安度晚年的心愿,也或许是因为自己没能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的缘故吧……

我用双袖拂去决堤之泪,点燃香烛,点燃鞭炮,三叩首,深深地叩拜出自己浓浓的哀思。那时的耳际,有微风拂过。它似伯的双手将我轻抚,让记忆再一次回归高中时候与他一起度过的时日。

那时候,伯常做桂花糖包子早餐我吃,甚至帮我洗衣服。冬夜,他还常到我的睡房,帮我覆盖抖落的棉被……静静的夜晚,滴答滴答声十分清晰,这是一块建党九十周年纪念表发出的声音,她曾是一对组合表,我和伯父一人一块。如今,不知伯伯的那块戴在谁的手上。

思念让头脑空白,我伏地而哭。原本以为伯已离我渐行渐远,此情此景才让我明白,自己对他的思念丝毫没有随时间削减。他依然常来我的梦里,只是梦中的他总不爱和我说话,总是静静端坐在我的不远处。

伯,如果您泉下有知,一定能感受到我深切的思念。

暖风牵着暖日的手。亲人们将我从地上扶起,牵着我的手。酸疼的双眼,依稀看到伯在烽火连天的战场英勇杀敌的模样,依稀看到伯伯那双锐利的眼睛仍然在紧紧地盯着我……

坟头的两颗青松在阳光下愈发的清翠。此刻,伯伟岸的身影,刚烈的血性、不朽的军魂清晰高大,我的耳边再次响起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瑛妹子,你模样最象田家人,一定要坦坦荡荡,有铮铮烈骨。”伯的话语简单,却寄托着厚望。它一直激励我不断的前进,用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生活中,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永远传递。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课后小结下一篇: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