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

2024-07-11

列宁(共8篇)

1.列宁 篇一

列宁读后感

《列宁传》这本书是普拉东、米哈伊洛维奇、凯尔任采夫写的,作者在这本书中叙述了列宁为俄-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一生,并且着重介绍了列宁为建立布尔什维克党,为反对沙皇制度、反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介绍了列宁为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斗争,列宁读后感。就本书的结构来看,本书分为两部分,以世界大战的开始所划分,也是分为两个阶段来讲述列宁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的传奇历程,本书的结构紧凑,为详细的了解列宁的事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对世界历史和俄-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列宁的那种对无产阶级的执着追求和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我们的启示将是我们生活的罗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

列宁的一生布满坎坷,在曲折的道路上他孜孜不倦的为俄-国的革命奋斗着,他把为共-产主义胜利的伟大事业所具备的坚决性和不屈不挠与不妥协的精神教给了工人和集体农民,在全世界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他把俄-国推向了历史的前页,使俄-国的被压迫者看到了希望,在他去世后,讣告说过一段对他的评价“列宁活在每一个诚实工人的心里,列宁活在每一个贫苦农民的心里,列宁活在千万殖民地奴隶中间;列宁活在敌人营垒对列宁主义共-产主义和布尔什为主意的憎恨里。”这段话真实的反映出了列宁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列宁的生活很简朴,为他人服务是他一生的格言,不让他自己要别人伺候,而要自己照顾自己——他遵守这条法律知道他生命的最后一日。列宁第三次严重发病后,无情的病魔使列宁右半身完全瘫痪并剥夺了他的说话能力和工作能力。列宁感到极端痛苦,竭力进行挣扎。至此,列宁的政治生命基本结束。一位看护他的教授记载道:“情况确是悲壮的。这个人,这个曾经用他的言语使群众激动兴奋,曾经在辩论中说服战士并使领袖坚强起来的人,使全世界都对他的话起了这样那样反应的这个人,现在却连最简单最原始的概念都表示不出来了”。列宁在病榻上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还是不忘革命,他忍着痛苦,吃力的口授了最后的几篇文章,留给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全世界无产阶级领袖们最有价值的遗嘱。

虽是领导,可是列宁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和善而谦逊的态度,他的温和使人们更加容易与他接近也更加愿意与他交流,高尔基曾说“我从没有见过谁能笑得像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那样有感染力。看到他像那样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对巨大社会变革的必然性看得如此清楚,感觉的如此深刻的人,一个毫不妥协、毫不容情的憎恨资本主义世界的人,竟会笑得像个孩子,直到流出了眼泪,直到笑得喘不过气来,是觉得奇怪的。一个人能笑得这样,必定有最健全最健康的心灵。”可见列宁的亲切在众人心中的影响非同小可,相信他之所以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与他的慈祥和善是分不开的,这也为他更好的接近群众,更好的领导革命奠定了基矗

列宁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坚强和勤奋以及母亲的亲切、刚毅,他的仔细、周密使他的每一个计划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很好的完成。在被监禁在狱室里,列宁还是有条不紊的照常工作,他利用狱中图书馆的便利,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且继续指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那有规律的生活和生活作息安排并没有使他在铁窗之中消褪健康,正如他母亲所说“他在狱中健康增进了,而且变得异常愉快”。想必列宁的不骄不躁的心态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我想这也是他领导革命成功的一个强势。

列宁在整个革命的历程中还展现出了他那博大的胸襟,对普列汉诺夫的欣赏他一直都没有动摇过,尽管普列汉诺夫确实放弃了与他的合作而背叛革命走上了支持资产阶级的道路,可是列宁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他的能力和身上的品质,他依旧再次对普列汉诺夫进行了邀请,可惜,这次的邀请却失败了,想必这给列宁和其他革命者带给了遗憾。

列宁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可是他并没有为此而屈服,他依旧凭着惊人的毅力领导了俄-国革命,并把革命带向了正确的道路,最终为俄-国人民带来了新生的曙光。在网络上有人以此来评价列宁(在列宁去世后):

历史的帷幕一层一层地拉上了,一个充满革命、创新、剑气的激荡人心的伟大时代慢慢地虚掩在时间的隧道之中,读后感《列宁读后感》。列宁――俄罗斯人民伟大儿子、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虽然长眠了,但他那经天纬地的不朽业绩、博大精深的光辉思想、富有磁性魅力的伟大人格,不仅被凝铸成一座座历史丰碑而永垂千古,而且成为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社会主义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寻求正义、自由、平等、真理和解放的永不衰竭的源泉。正像1895年列宁曾引用父亲伊里亚生前所喜爱的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一首诗来悼念革命导师恩格斯一样,这首诗也成了人们怀念他的一段“悼文”:

你永不停止心灵中的渴望,

你热爱祖国,像正在热恋的人一样,

你向她献出了自己的劳动、希望和思想,

你使许多纯朴的心都屈服于她。

你呼唤人们走向新的生活,

…………

然而,死神过早地降临到你的头上,

它夺去了你手中预言的笔杆。

一盏多么光亮的智慧的明灯熄灭了!

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停止了跳动!

人们为列宁的失去而叹息,这位伟人最终让自己的名字和人们对他的想念留了下来,他的灵魂依旧存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与品质依旧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列宁的生活背景已经过去了,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里,伟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探索着、跋涉着,即使面临死亡的危险,他们也不会有丝毫退缩。着眼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我想最主要的也是探索和上进,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和-谐。未雨绸缪,在这个知识与经济结合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挑战,人才林立的局面下,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各个方面的层次,才能有一席之地,可是在正真意义上来说,现在的青年却没有了先人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勇气,相反却出现了啃老族、攀比热……,“成都富豪子弟豪车大聚会”等等事例枚不胜举,让人们瞠目结舌。贫富差距的扩大新一代的观念大有变化,而父母们培养子女的方式也不得不让人惊叹,在搞不清溺爱与爱的同时助长了孩子们歪曲的心理,使孩子们从小就滋长了不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此我想通过关于青少年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与列宁的生活做对比,找出我们社会的一大危机根源,从而来达到警示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吸毒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达77%,而且他们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16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纠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引起的:

(1)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作用是可见一斑的。

(3)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腐-败的教育体制,现在学校教学似乎把法制教育只是作为形式,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文化市场上的“黄色污染”,在教育体制中的“灰色地域”,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都显而易见的出现在教育领域。

通过这些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因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领域,而最大的原因我不得不说是青少年很差的自律能力,与列宁相比就是非常逊色的了,想想列宁在那样混乱的环境中都没有随流而走,而是由衷的只选择了自己所认准的那条道路,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也给历史抹上了金色的一笔。

这仅仅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方面,随着世界格局的多元化,我感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多元化的,面对这些问题有时候感觉真是“多彩”!时代的发展倒助长了人们腐-败的思想,人们没有毅力可谈,自律也挂不着边,这些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我想,列宁生活的时代危险重重,困难当道,而列宁却没有为此而退却,相反他却以惊人的毅力走完了他所想要的人生历程。在人们理想歪曲化的今天,似乎要培养出列宁的那种高品质已是难上加难,人们正在为所谓的潮流所冲昏头脑,为所谓的时髦所醉心,对理想的追求似乎是望而却步,感觉那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这便是寄生虫生长的心理前曲,也是社会蛀虫成长的前奏。

在这样的社会下,时代的步伐已快的容不下我们半点犹豫,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已经是迫不及待的事情,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提高效率,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面对现实,提高自己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不断汲取前人的经历和各种优良品质,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时时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我们的社会将会另显迷人的风采。

2.列宁 篇二

一、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

列宁认为, 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干部, 挑选干部“必须非常谨慎地、考虑周到地、熟悉情况地利用我们社会制度中真正的精华”, “力求尽量慎重耐心地去考验和识别真正的组织家, 即具有清醒头脑和实际才干的人, 他们既忠实于社会主义, 又善于不声不响地使很多人在苏维埃组织范围内坚定地、同心协力地工作。只有这样的人, 经过多次考验, 让他们从担负简单的任务进而担负最困难的任务, 然后才应提拔到领导国民劳动和领导管理工作的负责岗位上来。”不能任用那些追求地位的人, 宁可数量少一些, 但要质量好一些。所以列宁一直坚持着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即根据政治、业务和道德品质总的情况来选拔干部, 在谈到如何改组工农检察院时曾指出:“应该把工农检察院的职员减到三四百个, 这些职员都要经过特别的审查, 看他们是否忠诚, 是否了解我们国家机关的情形, 同时还要经过特别考试看他们是否知道科学的组织一般劳动的原理, 特别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和行政工作等等原理。”此外, 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剖析、自我改造。他认为, 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提高生产力, 单靠战争年代的军长、旅长、团长, 以及拿武器的战士是无法解决的。要靠每个党员干部用专门知识来完成, 这样才能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才能解决全部政策基础的经济任务。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既强调了对政治素养、忠诚度也即所谓“德”的要求, 又强调了对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也即所谓“才”的要求。列宁的干部选拔标准具有普遍性意义, 根据政治、业务和道德品质等情况来选拔干部, 是无产阶级政党干部政策的主要方针, 也决定着干部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提拔工人担任领导

从工人阶级队伍中提拔人才来担任领导工作, 是无产阶级政党干部政策的一项始终不渝的原则。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不仅给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条件, 也造就了新的社会力量, 资本把大批工人集中到城市、企业中, 大机器生产的连续性和精密的加工, 使工人形成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同时工人阶级在同资本主义斗争的实践过程中, 他们的政治成熟程度以及教育水平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 这一切为无产阶级政党从工人阶级队伍中选拔与培养干部的工作提供了基本前提。在列宁上述思想的指导下, 布尔什维克党开始有计划地从工农群众中选拔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 并把他们安排到需要的岗位上去。1919年, 在县级粮食委员会中工人已占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数, 但列宁对此仍不满意, 提出应努力让工人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样, 截至1921年3月党的十大召开, 工人已在管理机关中占有60%的人数。

三、提拔妇女、青年担任领导

列宁认为劳动妇女中蕴藏着大批人才, 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毫无疑问, 女工和农妇中间的组织人才比我们知道的要多许多倍, 她们善于举办有很多工作者、有更多消费者参加的实际事业, 而没有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或幼稚的‘共产党员’所常‘患’的那些毛病:爱讲空话, 无事忙, 好争吵, 空谈计划, 体系等。”在《论苏维埃共和国女工运动的任务》中指出:“我们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要为社会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 在这方面, 妇女有十分广阔的工作场所。”总之, 列宁认为妇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应当是一支积极的力量, 在劳动人民中她们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 在一系列工业生产部门和社会生活领域占据多数。她们应当同男人一样接受教育, 享有同等权利。她们完全可以同男人一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政治素养, 广泛参与社会和国家的管理。如果不能创造条件发挥妇女的聪明才智, 就不能保证真正的自由, 更不能说建成了彻底的社会主义, “就连完备而稳固的民主制度也无从谈起。”同时, 列宁也大胆提拔、任用青年担任领导干部。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 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重任必将由青年来承担。正是源于这一认识, 列宁深入下层, 大胆起用新人, 投身于革命实践活动。革命战争年代, 列宁鼓励青年参加红军, 吸收青年扩大党组织。到和平战争年代, 列宁更是要求全党在青年中汲取新的力量投身于经济建设工作。列宁大胆地将妇女和青年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 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但同时对于妇女干部的选拔, 应该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立足当前, 着眼于长远, 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提拔, 一方面是同继承老一辈的领导经验和社会管理经验联系起来的, 不是机械地重复这些经验, 而是在新的更完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经验。另一方面, 青年干部思想解放, 敢于创新, 要对青年干部充分信任、热情关心, 严格要求, 放手使用。

四、提拔干部的社会主义方法

为了把每个工作人员放在合适位置上, 列宁采取具有民主性质的选拔方法, 即所有的领导机构都通过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大会、例会选举产生, 而各级苏维埃代表则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成。列宁曾指出:“全党必须系统地、逐步地和坚定不移地为中央机关培养称职的人, 对每一个准备担任这种高级职称的候选人的全部情况了如指掌, 甚至了解他们的个人特点, 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他们的成功和‘失败’。”这说明,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通过选举的方法产生, 候选人必须把自己的全部情况公开, 担当职务的人必须在政治素养、能力、经验等方面都符合该职务提出的一切要求。只有在选拔和提升干部时更加充分运用选举原则, 全面考虑公众舆论和党员和人民的建议, 提高集体制和责任制的情况下, 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才能完善。

五、对干部的考察和评价

列宁认为, 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考察和评价是从严治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证。他指出, 党所有领导干部都向有关党组织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 听取其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监察和评价。相关党组织要全面考察判断某位领导干部能否胜任工作,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所承担职务所提出的要求。为了对党的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 实现对领导干部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考察评价, 列宁亲自领导并建立了党内监督机构———监察委员会, 并赋予该机构以极大的权利和极高的地位, 直接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其目的就在于最终做到“绝对了解情况并使各项事务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来推进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建设。经常、系统地考察干部, 全面地评价干部的活动, 是无产阶级政党干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考察和评价的方法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态度、以同群众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认真深入地考察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素养、专业能力、工作成果、廉洁自律等, 这样才能正确对干部进行提拔、配置、培养和教育以及必要的调动, 才能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33卷

3.以列宁的名义 篇三

以领袖的名义

列宁勋章创立于二战以前,是苏维埃最高荣誉之一。1926年7月8日,列维奇维姆提出设立列宁勋章,以奖励那些在革命运动、工作实践、保卫社会主义国家、增进人民之间友谊、促进和平等活动中,建立了突出功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这一建议后来被采纳,勋章最初命名为“伊里奇勋章”。勋章的外观用列宁头像制成主体浮雕,苏联著名雕刻家夏德尔和画家坦巴克参与了勋章设计工作。

1930年4月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设立列宁勋章。命令中规定,列宁勋章的颁发条件为:在苏联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方面取得了杰出功绩和成就,或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促进了苏联人民的团结和友泡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增强苏联国防能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出了卓著的革命行为或在国家、社会及政治活动中表现突出;在促进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团结友谊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促进社会主义合作、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人民解放运动中,或为维护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秩序的斗争中表现优异;为苏联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卓越贡献等。

列宁勋章的颁发对象十分宽泛,除了苏联公民个人,还可以颁发给苏联企业、机关、工业设施、协会组织、军事单位、战舰、自治共和国、地区、自治区、城市和其他地区。非苏联公民以及企业、协会和外国地区也可以获得列宁勋章。

屡次改型

列宁勋章最大的特点是改型较多,从创立以来,总计出现过4种类型,而多次改型的原因也十分有趣,耐人回味。

最初的列宁勋章于1930年5月23日设计定型。勋章高38毫米、宽37.5毫米,采用白银制造。勋章正面的圆盘中带有浮雕列宁头像,背景为拖拉机等工业建设图案,因此这种列宁勋章也被称为“拖拉机”版列宁勋章。勋章背面焊接有一个铜质突缘,其上带有螺纹杆。勋章序列号冲压在背面,突起高度约1.5毫米,水平排列,位置高于螺纹杆。螺纹杆下方带有浮雕的铸造厂标记。紧固盘直径32毫米,也采用纯银制造。这种列宁勋章被称为1型,总计颁发了约700枚,目前发现的最小序列号为15、最大序列号为690。

鉴于1型勋章上没有无产阶级标志性图案,而且有人认为列宁头像背景中的拖拉机图案过于突出,影响了对列宁“雄辩能力”的表现,于是苏联对列宁勋章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2型勋章于1934年9月27日定型,正面列宁头像背景中取消了拖拉机和工业生产场景,上方和左侧分别增加了带有列宁字样的红旗图案和红星标志,原来位于上方的镰刀铁锤图案被移到下方,而原来位于下方的CCCP字样则被取消。勋章不再使用白银,而是改为纯度65%的黄金,勋章正中的列宁像采用镀银工艺。2型勋章高38.5毫米、宽38毫米,序列号下方带有弧形排列的铸造厂标记。

2型列宁勋章中有一个极特殊的品种,本应该镀银的列宁头像没有镀银,这种勋章称为“金头”版列宁勋章。但是研究档案文献后人们发现,这种没有镀银的列宁勋章根本不可能出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镀银工艺水平较差,镀上的银层太薄、脱落很快。在1934年9月苏联中央书记处写给伊万诺夫造币厂的信中,就曾经提到“某些列宁勋章列宁像部位的镀银质量较差,能够看到下面的黄金部分”。更为有力的证据是,“金头”版列宁勋章的列宁像部位的金色略显灰暗。我们知道,白银与黄金长期接触后,许多银原子会渗透进黄金表面,这些发灰的东西并非黄金本身,而是渗入其中的银原子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结果。

从1936年6月11日起,苏联再次对列宁勋章进行修改,改进后的勋章称为3型。据说这次改型的原因在于,有人认为用黄金制造列宁像有奢华之嫌,和领袖身份不相称;而且即便镀银层不脱落,白银也会在空气中氧化发黑,有损领袖形象。3型列宁勋章序号从2695号开始,一直沿用到1943年6月19日。3型勋章的最大变化是列宁头像部分单独用2.4~2.75克不等的白金制造。浮雕头像部分外围为圆形,直径25毫米,表面为蓝灰色珐琅釉,外侧有两道金色边缘,其中添有红色珐琅,最外面环绕着两道金色稻穗,头像部分采用3颠铆钉和勋章主体连接。勋章左侧饰有1颗红色五星,下方则为镰刀铁锤图案。勋章右上方有一面自左向右展开的红旗。红旗上面有金色的俄文字母“列宁”。3型列宁勋章高度为38~39毫米、宽38毫米,黄金纯度高达95%。整个勋章全重约33.6克,使用了28克黄金。

1943年6月19日,苏联颁布了勋章佩戴条例,要求获得者在右胸佩戴单体奖章,而在左胸佩戴带有五边形悬挂部分的勋章。同时由于颁发的勋章数量急剧增加,苏联开始采用勋表以解决勋章过多难以佩戴的问题。为此列宁勋章也再度修改,增加了悬挂耳和悬挂部分,取消了背部的螺纹杆。改型后的勋章高度变为43毫米,宽度仍为38毫米,称为4型“悬挂版”列宁勋章。4型勋章一直沿用下来,其间改动较小,一直到苏联最后解体。

通常列宁勋章在丢失的情况下不予补发,只有几种情况可以例外——即在作战环境中或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条件下丢失。在补发的列宁勋章背面,通常会带有和原勋章相同的序列号,有时还带有D字样,表示补发。

功臣的奖励

1930年5月23日,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首枚列宁勋章授予了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表彰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30年11月23日,苏联中央委员会决定,授予在精简和改革政府工作制度过程中建立了突出业绩的鲍里斯·安尼斯莫维奇·洛伊泽曼列宁勋章,他也成为列宁勋章的第一名个人获得者。

1932年,苏联第254步兵师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及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而获颁列宁勋章。同年,第23步兵师也因“积极参与建设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而荣获列宁勋章。1935年,苏联第1骑兵军第444和441骑兵师也分别荣获列宁勋章。后者的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朱可夫。1935~1936年间,列宁勋章还曾分别授予第1、45-4、51-4、80、96-4和其他几个师级单位。1938年10月25日,由于苏联官兵在哈桑湖战斗中的英勇表现,95人荣获列宁勋章。

1939年夏,苏军在哈拉钦河给日军

迎头痛击。在事后的表彰中,第36-4摩托化步兵师的少将师长彼得罗夫、第11坦克旅的少将指挥官雅克夫列夫、第7摩托化旅少校旅长列索维、第100-4高速轰炸机旅旅长谢夫琴科中校、第24-1摩托化步兵团的费迪乌宁斯基中校、第175-1炮兵团的波利安斯基中校、第36-1摩托化步兵师属独立反坦克营和特遣独立坦克连等单位都荣获了列宁勋章。

在二战爆发前,总计大约有6500人获得了列宁勋章(其中包括苏联英雄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悍然入侵苏联,苏联红军奋起抵抗,在作战中功勋卓著者大量涌现,列宁勋章的颁发也就日益增多。在1941年8~9月间的基辅保卫战中,苏联炮艇“精确”号的船员们成功摧毁了佩齐金斯基大桥,阻断了德军的前进通道,完成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俘虏炮艇,艇员们勇敢地凿沉了炮艇!事后艇长特列金中尉和水手长分别被迫授一枚列宁勋章。

战争中,许多军事教育机构也曾荣获列宁勋章,如以基洛夫元帅命名的第1基辅红旗炮兵学校就曾于1945年5月荣获列宁勋章,该校在整个二战中累计培养了超过6000名炮兵军官。

二战期间,总计大约有41000人荣获列宁勋章,其中36000人因战功卓著而获得这一最高荣誉,另有207个军事单位也获得了这一荣誉,通常获得列宁勋章的军事单位会在他们的旗帜上添加勋章的图案。

从1944年6月4日开始直到1957年9月14日,凡是服役年满25年的军官都可以获得列宁勋章。从50年代初开始,那些坚持长期勤劳工作并且成果显著的公民也可以获得列宁勋章。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在苏联存在的最后40年里,列宁勋章的颁发数量超过了36万枚。到苏联解体时,列宁勋章总计已经颁发了46万枚。

许多苏联高级将领曾数次获得列宁勋章,如苏联元帅巴格拉米延、勃列日涅夫、布琼尼、华西列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陆军大将巴托夫、航空设计师图波列夫和伊留申,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等,都曾8次荣获列宁勋章,苏联元帅朱可夫荣获过9次。目前已知获得次数最多的人是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总计获得过11枚列宁勋章!

时代的象征

由于颁发数量巨大和荣誉等级较高,列宁勋章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在美国电影《猎杀红色十月》中,“红色十月”号上的医生告诉船长(辛·康纳利饰),他所提出的毁掉船只并拯救大部分船员的计划能够让他获得列宁勋章。按照颁发规定,这样的表现确实有可能获颁列宁勋章。而在电子游戏(金属重装备3)中,曾有这样一个花絮:一个苏联科学家向人炫耀自己获得的包括列宁勋章在内的诸多奖章,并说自己曾因研制了SS-1C机动弹道导弹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在电影《007系列之雷霆杀机》(007:AViewToAKill)中,007邦德也曾因为帮助苏联人拯救险些被暴徒摧毁的微芯片工厂而获得一枚列宁勋章。在邦德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片中人物佩戴着列宁勋章,当然多数时候是以勋表形式出现的。

如今在俄罗斯,退伍军人的奖章已经成了盗贼们垂涎的猎物——勋章和奖章体积小巧、容易隐藏,而且价值不菲,能够在黑市上顺利脱手。去年3月,家住科罗廖夫的莫斯科武备寄宿学校校长收藏的奖章被盗,总值130万卢布(约37万人民币),其中就有一枚列宁勋章。70年代末,前苏联就曾破获过一个盗窃团伙,他们窃取的列宁勋章多达30枚。列宁勋章之所以成为主要猎物的原因还在于它采用成色很高的黄金和白金制成,而且颁发数量巨大,在许多老兵的藏品中部可以找到。现今俄罗斯黑市上,根据颁发年代和版本的不同,一枚列宁勋章的售价大约为500~5000美元。

4.再见列宁影评 篇四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的动作,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在柏林封锁解除(1949年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SED)***的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相对于英美法占领区所组成的西德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NATO),东德则是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华约组织。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间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asrepublik Deutschland,BDR)为存续单位,东德遂成为一个不再存在的国家。

意义

1989年,柏林墙拆除,1990年10月3日,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两德重新统一,加速了1990年共产主义在欧洲的崩溃。德国并且重新成为主权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

指1945年(即二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间东西方阵营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对抗,没有硝烟的战争。

东德跑到西德的原因:

5.列宁的名言积累 篇五

1、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2、少说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

3、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4、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5、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

6、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7、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8、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9、宗教偏见的最深的根源是穷困和愚昧。

10、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11、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

12、贻误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

13、大机器工业只是意味着全国电气化。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15、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16、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

17、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18、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19、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20、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21、分裂是一件沉痛的事情,但是有时是必要的。在必须分裂时,一切软弱,一切温情都是犯罪。

22、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

23、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2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25、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26、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27、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政治外壳。

28、长空的雄鹰,决不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翅膀。

29、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30、一切战争都是对民族使用暴力,但这并不妨碍社会主义者赞成革命战争。

31、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32、这就是我的命运,连续不断的战斗——反对政治上的各种愚蠢思想和庸俗见解,反对机会主义等等。

33、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规律,即价格现象的概括表现。

34、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

35、当敌人称赞你的时候,你大概是做了什么傻事了。

36、政治上采取诚实态度,是有力量的表现,政治上采取欺骗态度,是软弱的表现。

37、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尽管有时也飞的比鸡低。

38、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

39、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这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

4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41、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

42、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

43、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

44、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45、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社会的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

46、我们每日每时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47、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48、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

49、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50、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51、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52、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53、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

54、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55、国家就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关。

56、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57、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58、知识分子的叫嚣声比他们的力量高千百倍,可是他们是一个出色的晴雨表。

6.列宁励志名言 篇六

1、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2、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

3、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4、如果他不是十足的庸人,他就要,而且应该有理想。

5、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6、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阶级的机器,是使人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7、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8、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不就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9、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10、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11、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12、患难识朋友

13、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14、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15、我们主张民族融合,主张自由的

16、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

17、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

18、贻误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

19、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20、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20、任何时候都不要玩弄起义,在开始起义时就要切实懂得,必须干到底。

21、必须在决定的地点,在决定的关头,集中很大的优势力量,否则,更有准备、更有组织的敌人就会把起义者消灭。

22、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坚决采取进攻。防御是武装起义的死路。

23、必须在敌军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

24、每天(如果以一个城市来说,可以说每小时)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使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25、在历史急剧转变的关头,往往连先进的政党也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新的局势而复旧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昨天是正确的, 但 在今天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26、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27、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28、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29、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30、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

31、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32、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33、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7.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篇七

一、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产生, 既是列宁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 又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系统地梳理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不仅对当前研究列宁主义具有深刻的必要性, 而且有利于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在合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学说及其当时世界上许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相关原理的基础上, 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苏维埃俄国的文化发展和改革的实践问题的战略思索和理论把握。

1.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学说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我们应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二者具有内在继承性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关于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马克思在探索抽象的劳动实践中直接揭示了文化的实质, “即人化, 也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 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及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①人类文化的发展根本上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发展, 在劳动实践中, 不仅客观外在条件改变着, 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 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社会观念, 发展成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 关于文化的分类和结构。文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现象,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分类。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最一般的分类就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主的那部分文化产物, 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态文化等。而行为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 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依存。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文化的结构就是文化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联结方式。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文化产品、活动方式和文化观念。

第三, 关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取向。马克思在肯定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时, 也充分肯定了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 历史唯物论是从实践的观点上来理解文化, 因为文化是贯穿于我们实践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中。历史唯物论认为文化对于整个人类的社会化过程及其自身的解放具有深刻的影响, 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文化的思想理论, 作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这些思想不仅为列宁进行文化建设的思考提供了理论和逻辑起点, 而且更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探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2.其他理论家的相关学说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不仅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影响, 而且也深受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的重要影响, 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化学说。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源头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中杰出的灵魂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俄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 列宁本人的思想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显著影响, 他有机地利用了车氏作品中的很多思想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它的政党服务, 在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时, 列宁运用车尔尼雪夫作品中的话语鼓舞苏俄的文化建设者们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绝不放弃随时为社会主义做好一切战斗的准备工作。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列宁也曾讲过,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科学论著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传统对其起着“首要的、压倒一切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从《怎么办?》这一著作开始的。”②

总之,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化学说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 而且对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发展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普列汉诺夫的文化学说。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 是在俄国和欧洲范围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普列汉诺夫抨击了俄国民粹派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以及“英雄史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普列汉诺夫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的第一性、世界的可知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问题。在经典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 列宁曾多次引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 重点讲述了社会存在不同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以及物质世界。

普列汉诺夫指出文学作品具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趋向的作用, 是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而列宁主张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文学艺术所创作的典型形象应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和折射, 应该给予人们审美需要、审美感的满足和劳动的愉悦。这与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具有某种内在的继承性。

总之, 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和文学理论原则不仅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而且对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列宁在探索和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 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逐渐建构了一系列的文化理论, 反过来, 这些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 促进了马克思文化建设理论的飞跃。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

列宁十分关注教育建设, 并把教育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针对如何发展人民教育事业, 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措施。

第一, 普及国民教育, 大力扫除文盲。十月革命之前, 俄国的民众文盲的比例非常高。因此, 列宁非常重视扫盲工作, 颁布了一系列扫盲工作的法令, 为苏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

第二, 改革教育体制, 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列宁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创新办学体制, 很多办学形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都是首创, 如把学校设置于大的工业企业内部。

第三, 增加教育经费和教育拨款。为了开展教育工作, 增加对教育成本的投入。列宁多次强调为了保证国民教育的发展, 必须缩减其他部门的开支。苏维埃政府要提高教育预算、节省财政开支, 以保证国民教育的发展需要, 为教育事业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财政支持, 并千方百计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办学, 鼓励广大群众志愿捐助制度。

总之,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 列宁因时因地制宜, 制定了开创历史先河的、合乎苏维埃政权发展的共产主义教育体系。

2.全面推行社会道德建设, 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列宁强调:“道德是为摧毁剥削者的旧社会, 使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服务的。”③列宁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发展的措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 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 人们的思想还处在新旧交替的不稳定状态, 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既符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又凝聚了人心党心,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第二, 坚持普遍地推行义务劳动与道德建设工作相结合。列宁认为推行义务劳动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而且也是改造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而一旦把义务劳动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可以会起到相互推动的效果, 道德建设是核心, 义务劳动是手段。

第三, 坚决清除落后的道德意识和陈旧的道德习惯。落后的道德意识和陈旧的道德习惯是扎根于人民头脑中的社会意识, 而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阻碍苏维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因而, 列宁认为必须坚定而有步骤地清除人们落后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

总之, 只有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普遍推行义务劳动, 改造劳动群众的旧观点和旧习惯, 才能全面推行社会道德建设, 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三、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中国实践的现代启示

在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分析了列宁文化观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继承性之后, 笔者认为其对中国文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现代启示。

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

文化理论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就一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既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又有其他非主流文化。社会成员在理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多样化, 使得初级阶段的思想文化呈现错综复杂、多元并存的结构特征。面对这种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的格局, 需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科学性, 就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谨、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文化也必然具有科学的品格和科学精神。因此,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2.着重于公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列宁认为共产党人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培养、教育劳动群众, 用共产主义道德精神武装劳动群众的思想, 使其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地侵蚀和其他剥削思想地渗透, 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年轻一代。毛泽东也曾指出, 文化思想阵地的制高点如果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既然如此, 如何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制高点呢?第一, 用正确的精神培育出积极健康的精神信仰。党和政府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 注重对精神领域的培育, 形成一种能够引领全民族前进的思想文化, 绝不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思想口号。第二, 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宣传来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文化宣传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式之一, 我们要强化对文化宣传的渠道、方式、内容的管理。第三, 要生产出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所以说它是一种更愿意被劳动群众接纳的文化形式。应多生产一些积极健康、促进社会进步的产品, 使这样的文化产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并且引领老百姓的精神风貌。第四, 改进学校文化教育方式, 用优秀健康的文化思想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我们要加强对学校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 使其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 都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不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 而且还要教他们如何成才, 帮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合理把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创新二者的关系,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文化绝对不可能脱离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凭空创造出来, 只有汲取旧社会传承下来的全部优秀文化精华, 才可能在继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 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 必须合理把握好文化建设中继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 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并借鉴其他国家的一切积极优异的文明成果。当今世界,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智慧的凝聚, 而且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发挥中国力量的关键“语言符号”。只有高瞻远瞩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继承并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长处, 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从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第二,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坚持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 创造出既发扬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风貌, 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面向当今世界的优秀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要体现民族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世界性。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 要加紧步伐把富有中国底蕴和中国风格的文化推向全世界, 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它的时代魅力。同时, 在国际交流的大舞台上, 立足变化的国际形势, 不断地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以便在社会实践中, 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综上所述, 我们今天理解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仍要与其当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条件结合起来。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今,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同样处于初级阶段, 也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急需破旧立新的勇气来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体系。所以, 如果要想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那么就要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好长期深远的规划和艰苦卓绝的工作, 摆正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中的位置。由此可见,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 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一定能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摘要: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是在直接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学说的理论精髓上, 合理借鉴其他理论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文化建设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内容, 这些内容一起构建了列宁文化建设的蓝图。探究这一思想的最终目的在于考察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意义和现代启示。

关键词:列宁,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1]马晓亮.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华侨大学学报, 2010 (3) .

[2]冯艳.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奇迹当代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 (5) .

[3]李小珊.评国内理论界关于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J].长白学刊, 2007 (6) .

8.列宁的负罪 篇八

“只要能见到你,没有亲吻也行”

1913年12月13日,依娜莎在给列宁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我们彼此分离,这使我痛苦万分。”这时,列宁正同他的妻子娜塔莎·克鲁普斯卡娅居住在距俄国边境不远的克拉科夫近郊,因为在那里从事推翻沙皇的活动危险性较小。

依娜莎痛苦地写道:“我从见到你的那一时刻起直到今天还在爱着你,只要我能见到你,就是没有亲吻也受得了。为什么要我受这种折磨?”

为维护列宁的模范学生、模范丈夫和革命家的形象,列宁和依娜莎之间的两地书在前苏联一直被作为机密精心保存了70多年,依娜莎作为“列宁的革命战友”而不是作为“床上的同志”被写入了历史。直至今天,这些热恋中的书信依然被封存在莫斯科的档案馆里。德国《明星》周刊首次发表了其中的部分手稿。

依娜莎于1910年在巴黎与列宁相识。那时她35岁,但看上去好像只有25岁,大大的眼睛,丰满多情的嘴唇,深棕色的头发。而列宁当时40岁,几近秃顶,他们一起在法国首都的林荫大道上漫步,长时间在奥里安大街的咖啡馆里谈心。

不曾有人这样看待列宁,人们总认为书对列宁来说始终比女人更重要。而此时的列宁,像法国的社会主义者查尔斯·拉波保尔特所描述的,“他的那对长得像蒙古人的眼睛盯着小姑娘不放”。同志们为他们“两人是否已在一起生活过”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初次见面几个星期后,列宁就安排依娜莎住在玛丽玫瑰大街2号,而他自己和夫人及岳母住在这条大街的4号。

大家都认为列宁是位坚强的革命家。他所喜欢的哥哥亚历山大因参与谋杀沙皇的行动在彼得堡被处极刑。少年列宁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后,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流放生活锻炼了他,监狱生活让他更聪明了:他把牛奶当墨水,把面包做成墨水瓶用。

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在20年代就称列宁为“老革命”了。他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依娜莎在给他写的信中这样描述他们在巴黎初次见面的情形:“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很想接近你,这个愿望几乎使我发疯。但我宁愿站在原地死也不去敲你办公室的门。”

莫斯科的历史学家谢耳盖·舒尔瓦耶夫说:“列宁非常坚强,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当这位革命者经历了3年的流放生活后,在与母亲重逢时只礼节性的说了句:“你好!”又问了他母亲一句:“你好吗?”问完就坐到写字台旁给他的战友尤·马尔托夫起草电报去了。

布尔什维克尼·布哈林说:“列宁披着的是用他的钢铁意志铸成的盔甲。这种盔甲任何东西都穿不透它。”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依娜莎可以。

列宁喜欢早起,而依娜莎却喜欢赖在床上。列宁写道:“我一直热爱马克思和恩格斯。”而依娜莎在她的日记中写着:“爱情是至高无上的。”

不知疲倦的列宁同依娜莎在革命中一起度过了一段假期。他安排了依娜莎同志出席了于1910年9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共产国际大会,会后他们一起在丹麦的首都欢度了10天。1911年的春天,列宁在巴黎附近为地下工作者建立了一所学校。依娜莎在这所学校讲授经济学。为了看到依娜莎,列宁天天坐在后排的座椅上听她讲课。

依娜莎是法国籍和苏格兰籍的两位演员生的女儿。父亲早逝后,她就生活在纺织厂老板奥列格·阿曼德家里。这位老板是俄罗斯最富裕的资本家之一,依娜莎的祖母也受聘在那里做教师。阿曼德一家很宽容,对待依娜莎像亲生女儿一样。这位在富裕世家长大,后来成了革命战士的女子多才多艺:会弹钢琴,能不带口音地讲四国外语,懂得如何着装打扮。

列宁非常喜爱依娜莎身上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气质:长时间地听她弹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欣赏她那身剪裁得体的服装,还有她那顶古怪的帽子。据依娜莎的孩子回忆,依娜莎在买那顶帽子时两眼闪闪发光。相反,列宁的夫人娜塔莎·克鲁普斯卡娅不太注意仪表,在她作为“第一夫人”时,也是在别人劝说下才去裁剪一身新衣服。她穿的都是黑、蓝、灰等深色服装。

列宁与依娜莎在巴黎相识的时候,克鲁普斯卡娅41岁,但看上去像51岁,脸上起了皱纹,胰腺还有病。他们是在流放期间结的婚,没有激情和超乎寻常的爱情,他们在蜜月期间翻译英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克鲁普斯卡娅为列宁洗衣、做饭,列宁撰写革命文章。

依娜莎的生活则总不安分。1893年她同阿曼德的大儿子亚利山大结了婚,生了4个孩子。她有保姆、厨师、家庭教师和保卫。假如她对这种生活不感到乏味无聊的话,她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

结婚7年后,她同丈夫的弟弟弗拉吉米尔·阿曼德私奔到意大利和瑞士,怀孕后,又回到莫斯科。那时的弗拉吉米尔只有17岁,比她小11岁,这件事是当时的社会丑闻。

接着,依娜莎抛弃了她的资产阶级生活,离开了丈夫,到斯德哥尔摩跟着一位妇女权益家学习。从流亡的俄国人那里,她读到了列宁那本号召革命的书《怎么办》,这使她成了一名布尔什维克。1905年,她因参加彼得堡的工人起义而被捕,后被流放到阿尔夏格尔斯克近郊的梅森——俄罗斯北部最寒冷的地方。她写道:“本想把我流放到偏僻而又贫困的考依达去。可我不喜欢那儿,那里没有政治家,而且整个村子正流行梅毒。”依娜莎喜欢动荡和男人。

流亡生活使列宁感到无聊,感情也变得冷漠,他需要依娜莎在身边。当列宁在1915年从克拉科夫搬到瑞士后,不久依娜莎就住到伯尔尼列宁住处的对面。1918年,革命刚胜利,政府准备给党内级别最高的官员安装第一批为数只有200台的电话时,在列宁的关照下,他们也为依娜莎安装了一部,虽然依娜莎的住处距克里姆林宫不远。

保存下来的信有100多封,比列宁写给其他任何人的信都多

他们俩不在一起的时候,就相互写信,这些信不知已被销毁了多少。目前被保存的列宁写给依娜莎的信还有100多封,这比列宁写给其他任何人的信都多。这些信的最亲昵处已被检查,在列宁书信汇编中也看不到。《明星》周刊得到了部分未公开发表过的原信的影印本。于是我们知道了,列宁曾请求依娜莎原谅他那严厉的批评,“不要恼火,我这样做是出于爱。”还有列宁乞求原谅之处,“如果可以,你不要生我的气。我知道,我给你增加了些痛苦。”列宁还用“一千个亲吻”安慰依娜莎;列宁在信里常用亲密的“你”来称呼依娜莎——他只对两个人这样称呼,除依娜莎,另一个是他的革命同志尤·马尔托夫。列宁对他的妻子用的是“您”称。

列宁这位老师同他的模范学生依娜莎之间,曾通过书信就依娜莎写的一篇文章进行争执,她追求“自由恋爱和情欲的权利”,批评那种“夫妻间没有爱情和情欲的亲吻”,列宁认为依娜莎的观点是“小资产阶级的,非无产阶级的”。列宁这位社会主义革命者在私生活上是拘谨和保守的。

尽管克鲁普斯卡娅多次向列宁提出过分手,但列宁仍和她在一起生活。有时依娜莎为他当翻译。有一次,列宁要她同自己一起去布鲁塞尔参加演讲,尽管依娜莎正在照顾她生病的儿子,但她还是去了。列宁多次派依娜莎到沙皇俄国去送秘密文件,这是有生命危险的使命。

列宁墓的影子投在她的长眠之处

列宁最终献身革命。布尔什维克尼克拉耶·瓦林梯诺夫写道:“列宁以他的方式爱着依娜莎。他们在议论革命的谈话中间及列宁对资本主义奸商和帝国主义进行抨击中间亲吻。”

1920年,革命陷入危机,暴乱和饥荒四起。列宁忙着打电话、拍电报、发命令:往这里发一车皮牛肉,往那里发一车皮黄油,往伏尔加河边的尼石尼耶·诺伏高劳德发一车皮小麦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在纷乱中,列宁给正受到流感折磨的依娜莎写了忐忑不安的信,他想以他的关怀来补偿因多年不能见面而给依娜莎造成的伤害,“你的体温怎样了?你还需要什么药物吗?”

依娜莎在列宁的劝说下到高加索疗养。1920年9月10日,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心像死了一样,当它为了费拉基米尔·依里奇及其事业付出了全部的力量和激情之后,它所有的爱情泉源和同情感已枯竭。我是一具活着的僵尸。”

两个星期后,依娜莎去世了。列宁一次又一次地读着那可怕的消息:“没能挽救身患霍乱的依娜莎的生命。”因发生袭击事件铁轨被破坏,直到10月12日,装有依娜莎棺木的火车才开进卡撒纳火车站,棺木停放在“委员大厅”。巴尔绍依剧院乐队的全体队员先是吹奏着萧邦的悲哀进行曲,后吹奏国际歌,60名机枪手列队肃立,这是一次国葬。途经革命广场到达红场,机枪三次齐放致哀,墓前摆放着十几个花圈和花束。莫斯科已是严冬,所有的花都是人工的,例外的是一个用新鲜的白色风信子花做的大花圈,挽联上写着:“给依娜莎同志,弗·依·列宁挽。”

列宁沉痛地站在那里,也许一种负罪感正使他痛苦。是他劝说依娜莎不去法国而去高加索的,这等于送她去死。帽子遮着他的脸,安格里卡·巴拉巴诺娃同志写道:“当人群推着我们移动时,他也随着移动,一点也不反抗。好像他对有人带他靠近死者非常感谢。”

上一篇:三基建设开展情况总结下一篇:河务局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计划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