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的根(精选10篇)
1.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的根 篇一
中国文化的根和基因是汉字的证明
主讲人:章纪式时间:11.610
一、哲学不是文化的根和基因的证明
你可以说懂文化,而不是有文化,懂和有两者本身就存在标准的不同。你可以说儒家哲学祸害了中国,它造成了太多丑恶的封建思想和社会形式的产生。你可以抱怨国民素质低下,并认为这是国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没有跟上的原故。但你不能不知道一个真理,就是,是汉字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汉字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根和基因,因为文字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根和基因。中国的学者把哲学当成文化的根和基因,实在是颠倒了黑白。这造成了一个颠倒性的逻辑出现,就是,中国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哲学思想影响形成的。在他们那里,不是思维方式决定了哲学思想的形式特征的产生,而是哲学思想的形式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这个认识是荒诞的,这是一个世纪来充斥中国大地的惊天谎言。直到今天,这个谎言仍使很多对文化一知半解的人乐此不疲的大谈哲学思想盖世无双的重要性。醒醒吧,伙计们,哲学思想当然重要,但它没有你们臆想的有包揽一切的重要性。特别在对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形成原因上,哲学就与之毫无关系。睁开眼睛瞧瞧,现在世界已经大变,现在的世界是讲究科学求证的时代,而不是凭荒诞的臆想就能乱下论断的年代,更不是凭着几句带有文化味道的词句,凭着疾恶如仇望子成龙的心态就能把中国的文化问题阐述明白的。我们应该做有理性,善分析,并善于运用科学的手段去证明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彻底砸烂、抛弃那些流行于文化界的许多荒诞的理论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哲学思想影响使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得以形成这个奇谈怪论。哲学并非是文化的根和基因,它甚至也不是文化的核心。它只是文化的一种主干之一,或者说它只是使社会产生秩序的理论来源,仅此而已,在西方,没人承认哲学是文化的什么核心和根这样的怪论。在世界上,文字被世界各国学者公认为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文字与哲学,即使从两者产生的时间顺序上看,文字诞生时间也远远早于哲学诞生的时间。中国成熟的文字诞生在殷商时期,而中国成熟的哲学理论却产生在近千年后的东周。如果从两者的相互关系中,就更能发现和证明文字的根和基础性作用了。人所共知,没有文字的产生,人类就不可能有工具书写,书写不成,书籍就无法产生。没有书籍,就不可能产生哲学,因此,文字是哲学的基础,而不是哲学是文字的基础。正因如此,说哲学是文化的根岂不颠倒了黑白?难道文字不是文化吗?人类历史从没有发生过没有文字而会产生哲学思想理论的怪现象,只有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才能够正确理解事物,现在有些学者,却总是做与之相反的事情。他们乐于把批判的根基建立在臆想的基础上,然后大言推论着,不胜其烦的东拉西扯,海阔天空一番后,便推论到是儒家哲学的毒素祸害了中国这个天大的“事实”。由此,砸烂孔家殿的呼喊响彻中国大地,到今天也不绝于耳。儒家哲学确实需要批判,我承认它有太多糟粕,但需要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批判,而不能漫天夸大其毒性作用,首先,儒家或道家哲学思想不能决定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就是一个不能混淆的界限。在臆想的根基下批儒,在荒诞的观念下研究中国文化,丝毫改变不了国人素质低落和社会规则糟糕的表象,更别谈改造中国文化落后的实质了。中国那些号称学者的人们,包括思想家黎鸣,到今天也没搞明白这个真理和事实,硬把国民素质低下和国家的落后归于儒教,这实在高估了哲学的影响
1和作用,哲学没有这个飞天的本事。迄今为止,有谁拿出过任何证据确凿无疑证明了,哲学思想可以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产生决定性作用和影响了吗?没有!!
喜欢凭臆想说事的学者们,到中国广大百姓中询问一下吧,看看百姓中有谁认为哲学思想可以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和确定呢?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会这么认为。如果你对他们说,哲学思想能够影响和确定人们的性格,他们到会把你看成是文化疯子。广大百姓大多数没看过什么哲学书籍,爱看儒家哲学书籍的也属凤毛麟角,这些90%的百姓们显然不可能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但这些90%的中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难道是从天生掉下来的?如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些百姓的性格、思维方式怎么与那些看过并认为是哲学思想影响的人性格相同或相似呢?该不是老天偏爱中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而把此类性格、思维方式专门降到国人身上吧。如果不是,那这个说法无疑就很难成立了。百姓们瞎扯关系不大,学者文人们也爱瞎扯,会误国误民的。迄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证明和肯定过,哲学思想对他们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和确定。这种笑话只发生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二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和基因的证明
众所周知,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就不会有文化,这是研究文化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逻辑事实。此逻辑事实明确后,文化研究才能符合逻辑,才有可能达到我们所期盼看清的文化的真实本质。否则,文化的研究就可能变成荒谬,尽管荒谬有时也是一种必然或必须。根据上述逻辑事实,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人才是文化真正的核心所在,文化真正的根和基础只能在人这个核心上。人是文化的核心,但这个核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这个核心的具体内容就是我们在《文化是什么?》中所说的,是人的思维方式,离开或看不到这个文化的核心内容,谈文化就只能是瞎子摸象。为何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呢?那是因为,人类文化不同是人类群体之间思维方式不同所造成的,思维方式决定文化的特征,是世界学者们所公认的事实。这个公认,与文化具有的真实本质是相符合的,所以,人的思维方式才是文化的真正核心所在。除了思维方式之外,人或民族的性格、心理和精神特征也属文化的核心范畴,思维方式、性格、心理和精神特征这四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思维方式是这三者的根本和基础。事实上,如果你仔细分析研究还会发现,人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文化的核心,它也是民族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核心和基础。思维方式的落后,必然会同时造成思想素质(包括思维的理性和感性比率成分,科学分析的能力等等)和道德素质随之落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国民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的低落,也正是文化的核心——思维方式低落的真实反映。要改变国人这种素质低落的状况,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显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过来的,我认为,这只能从改变文化的核心内容——人的思维方式着手。要做到这一点,不理解人类文化的内在本质关系是不可能做到的。既然人是文化的根和基础,为何现在又说文字也是文化的根和基因呢?那是因为,文字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工具。正是人类掌握的文字这个逻辑思维的工具不同,影响和促使人类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要寻找的为何人类群体之间思维方式会存在不同的真正答案。由于文字对人类文化的创造者,对人类文化的核心,真正的根和基础——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确定,由此,文字也就随之显出了它的根和基因的性质和作用,这就是文字被由此鉴定为是文化的另一个根和基因的确切理由。这就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学者们绞尽脑汁要寻找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形成的根源所在,这也是民族性格、思维方式文化影响说的确切科学答案。这个认识和结论,与当年中国学者们想当然认为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和核心,因而就一定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促使中国人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观点是不同的。尽管文字影响说与哲学影响说两者所确定的影响因素不同,但两者对目标所圈定的范围是相似的,两者都在肯定,从根本上看,两者都想从文化这个层面诠释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形成的根源问题。
如上所说,哲学作为一种可以影响一个人一个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形成因素之假说,严重缺乏证据根据和基础,近一个世纪了,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拿出实验证据证明过,这就说明,哲学思想影响说是臆想性远远大于科学性的说法,是难以站住脚的。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根据这个臆想的文化的根之一儒家哲学的疯狂批判,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的这一事实,也确切可信的证明哲学影响说的荒诞性。与这个臆想的哲学影响说不同,文字影响说,则是建立在大量充分科学的实验证据基础之上的理论,因此,它比哲学影响说更具说服力。前面曾说,即使在诞生的时间顺序上,在文字与哲学的两者关系方面,文字也比哲学更具有作为文化的根和基础的性质和作用。当然还有,还是世界学者公认的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性标志,这些事实的存在,就已经显出文字比哲学更有资格成为人类文化的根的特质了。当然,正象前面所说,除了时间顺序,两者关系这两个有力的事实之外,文字影响说,还有另一个比哲学影响说更大的优势,就是实验证据上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人的姓名与性格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实验,就是一个最有力的实验证据。实验发现,人的姓名改变,人的性格、思维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为了验证这个现象的确实性、可*性,我曾做了很多改变姓名的实验,并联系了多人也进行了改变姓名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他们的性格都会随自己姓名的改变而立即改变,这就证明,姓名影响和决定人的性格这个现象是真实的,可信的。姓名与性格的关系实验,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它能说明一个极为重要的深刻事实(这个事实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就是,人类的性格、思维方式,事实上是由文字通过姓名这个渠道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性格、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这个实验的发现并被证实,应该说是划时代的,它意味着我们已经找到了开启和破解人类文化之谜的珍贵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就能从文化的内部,而看见它们的真实本质。没有这把钥匙,远不可能找到破解和开启自己创造的文化这座坚固之门。遗憾的是,姓名决定性格的说法,被中国很多所谓有正统观念的人看作迷信,这实在是莫大的嘲讽。事实上,姓名决定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决不是什么迷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科学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是我们用来破解和证明文字是人类文化的根和基因最为有力的科学证据。把这种可以作为珍贵证据的事物当成迷信,是中国文化界的奇耻大辱。当然,这个可悲现象的产生似乎也情有可原,因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是一种渐进过程,人类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也一样,不可能一步到位。姓名与性格关系的实验,是文字影响说最为关键的有力证据,而这样的实验证据,是哲学影响说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所拿不出来的。这个证据是实验性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改变姓名的实验验证它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根据多年的实验经验,我坚信,没人能够否定和推翻这个事实,因为这个实验结果永远不可能被人为改变。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确切无误的认定,文字通过姓名这个渠道在影响和确定人类的性格、思维方式。同时,人们随之也就能认识到,文字具有文化的根和基因的性质和作用,因为,它们在影响和确定着人类文化的创造者、根和基础————人的性格、思维方式。
这样以来,就能看出,的文化有着双重根性,一个根就是人,另一个就是文字,这似乎很奇怪这完全符合逻辑。不然的话,你就无法从源头上解释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形成的原因问题,从而也就无法解释人类不同群体之间性格、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别是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问题了。从文字具有的这种不宜被人们发现的文化的根和基因的性质和作用中,我们还能进一步认识到文字具有的真正涵义。以往,人们认为文字只是工具,除了用来说话,书写之外,似乎并没有其它功能和作用,这种认识过于肤浅。根据上述文字具有的真实性质和作用,文字的正确定义应该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是干巴巴的“工具”。如果把文字对人类性格、思维方式的影响和确定这层深刻的关系做一个概括总结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文字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工具,因此,它们必然会对人类的性格、思维方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和确定。由于人类使用的文字不同,就意味着本来是一个种群的人类的群体,从此分裂成了掌握着不同的逻辑思维工具的集团。
根据上述阐述重要的事实,我们已经可以对人类群体之间不同类型的性格、思维方式进行准确可信的分类了。中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汉字性格和汉字思维方式,欧洲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拉丁字母性格和思维方式,阿拉伯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阿拉伯字母性格和思维方式,印度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梵文性格和思维方式,蒙古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蒙文性格和思维方式,藏族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藏文性格和思维方式,泰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泰文性格和思维方式,日本人的性格、思维方式是汉字加假名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等等,以此类推。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要好好研究研究汉字文化了。
2.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的根 篇二
彭金山简历:
彭金山, 笔名菊山、金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敦煌》诗刊主编。系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兰州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关陇民俗研究会理事长。
9月9日, 本刊记者来到西北师范大学, 拜访了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彭金山。同时, 就庆阳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等采访了彭教授。
记者:彭教授, 请您介绍一下庆阳主要有哪些民俗文化?
彭金山:庆阳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民俗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20万年前, 人类就在庆阳繁衍生息。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刘祖孙三代在此“教民稼穑”, 开启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庆阳历代名人辈出, 东汉思想家王符、西晋学者傅玄和明朝“前七子”李梦阳等, 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影响。此外, 庆阳也是中国的革命老区, 20世纪30年代, 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创建了根据地, 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核心区域;至今传唱不绝的《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3首革命歌曲, 也诞生在庆阳。陇剧、荷花舞的故乡也在庆阳。至今, 庆阳保持着民俗文化别具黄土高原地域特色的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庆阳的民俗艺术蕴藏丰富、品类繁多。主要有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陇东秧歌、民歌等。其中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被誉为庆阳民间民俗艺术“四绝”。
记者:庆阳周祖农耕文化持续长远。近年来, 甘肃省的一些史学、民俗工作者及作家, 尤其是庆阳地区对周祖历史与农耕文化研究比较活跃, 成果显著。但关于周族起源的问题, 还有一些分歧, 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彭金山:周, 属于姬姓部族, 是我国历史上存世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 西周、东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 相续延绵了790年, 接近800年。周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 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礼仪规范以及哲学思想, 基本都是在那个时代奠定的。“帝开基业八百秋”, “基业八百功劳重”, 周祖八百年江山, 周先祖不窋有着开创之功。
从典籍记载中可以追寻到周族最远的先祖, 尧帝时的农业官弃。弃是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帝喾是皇帝的重孙, 姬姓。姜嫄是炎帝后裔, 姜姓。关于周先祖的出生, 有一个神异的传说。周先祖其母体的受孕是神异的力量所致。有一天她到郊野去游玩, 在回家的路上, 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足迹, 又惊异, 又觉得好玩, 便想试用自己的足去踏在这大人的足迹上, 比一比大小的差别。哪知道足迹太大, 她的足踏不满, 刚刚踏到拇指的地方, 就仿佛精神上受了一种什么感动, 回来不久, 就怀了孕。
到时候, 生下一个怪胎, 她以为不吉祥, 便暗地把它抛弃在村落间一条狭窄的小巷里。小巷里常有牛羊经过, 但是过路的牛羊都小心翼翼地绕着走, 生怕踩着伤害了它。她又带着怪胎想抛弃到山林里, 可恰好碰见山里有很多人, 闹哄哄地, 没有抛弃成功。回来的路上, 经过荒野地里的一个水池, 池里结了冰。她狠了狠心, 就将其抛弃在池子里的寒冰上。但忽然有一只大鸟从天边飞来, 落在旁边, 用翅膀温暖他。大鸟飞后, 婴儿才哇哇啼哭。姜嫄看到婴儿被反复抛弃又反复被神异的力量救护, 便意识到孩子来到世上是上天的旨意, 于是又把他捡了回来。因为曾经反复地被抛弃, 所以就给他起名为“弃”。
弃, 是一个农业生产的天才, 从小就喜欢种植各种庄稼。年龄稍大时便谙熟农耕之事, 所以被舜任命为掌管农事的稷官, 封在邰 (今陕西武功西南) , 因而在历史上称弃为“后稷”。后稷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做游戏, 总是喜欢把那野生的麦子、谷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种瓜果的种子采集起来, 用小手亲自种到地里。后来五谷瓜豆成熟了, 结的果实又肥又大, 又甜又香, 显然比野生的好得多。等到后稷长大成人, 他在农业上便积累了一些经验, 开始用木头和石块制造了几样简单的农具, 教他家乡一带的人们耕田种地。靠打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人们, 当人口繁多、食物不足的时候, 生活的确也时常发生困难。看见后稷在农业上的成就, 也都渐渐地信服了他, 于是耕种的事就在后稷母亲的家乡有邰流传开来, 以至当时做国君的尧都知道了后稷和他家乡人民的工作成绩。因此之故, 尧就聘请后稷来做了农师, 要他指导全国人民在农业方面的各种工作。后来继承尧做了国君的舜, 又把邰这个地方封给后稷, 做了他和他的人民的农业试验场。
后稷去世后, 被中华民族尊为农神。他的儿子不窋, 继承了父业, 作夏朝的农官。但夏孔甲时政治腐败, 不理国事, 不重视农业, 夏政日衰, 不窋被去职失官, 率部族迁居北豳戎狄之间 (今甘肃庆城县一带) , 以此为发祥地, 便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
记者:庆阳的农耕文化或民间艺术在当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做, 才能更好地传播和继承它?
彭金山:庆阳有着浑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当下,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庆阳传统的农耕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比如, 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流行对皮影造成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拿着手机或在电脑旁看视频, 而不再关注皮影戏。此外,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越来越少。这些都不利于庆阳农耕文化发展和继承。因此, 一定要做好宣传, 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要分析和发挥农耕文化的优势, 守护好农耕文化的根。在宣传上, 一方面可以组织开展农耕文化节;另一方面, 庆阳旅游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结合农耕文化、民间艺术, 大力开发旅游业。因此, 可以搞旅游服务配套项目, 结合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间艺术。如何使民间艺术和文物这两类文化结合起来, 是开发庆阳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 应在中心旅游点搞一些以反映当地历史、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皮影演出、鼓书、弹唱及剪纸、刺绣、面塑等民间艺术展览和土特产销售, 使人们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 欣赏活跃在民间现实生活中的艺术。这两类文化携起手来共同振兴庆阳旅游业, 既是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一条出路, 又可以取长补短, 形成有庆阳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记者:您认为庆阳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彭金山:庆阳农耕文化的内涵, 我总结了八个字:“应时、取宜、守则、和谐”。
应时。农业生产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一种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 其时间观念很强。顺应天时是几千年人们恪守的准则, “不违农时”是世代农民心中的“圣经”。此外, 应时还意味着对机遇的重视和获取, 也体现了前人对自然的尊重。
取宜。“宜”即适宜、适合。种植庄稼要“因地制宜”, 饲养畜禽要“因物制宜”。因地制宜, 是根据土地的肥瘠、干湿、地势等不同情况, 种植不同特性的作物。“取宜”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 它最能反映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后来“取宜”运用到农耕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如婚嫁、出行、修房、殡葬等, 都要选择吉利的日子。
守则。“则”即准则、规范。可宽泛理解为秩序、规矩。“守则”的主要内容一是守范, 二是当位。早在三代之时, 我国就形成了一整套用以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上下左右关系的系统法则。首先是敬天崇德, 其次是规范社会各阶层、生活等方面的礼仪、秩序, 使各当其位, 各守职分之“则”。“守则”, 是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3.印尼女侨领钟家燕:我的根在中国 篇三
如今,她是全球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是印尼侨胞全球联合总会的总秘书长,是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的首任总主席。她叫钟家燕,印尼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传播中医药,让她得以机缘进入印尼军警界。命运的轨迹让她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一方领地里显山露水,编织出一张人脉深厚的关系网,并聚集了自己的活动能量。
再穷你也是中国人
作为第六代华裔的钟家燕出生以前,她的祖先们已在印尼生活了350余年之久。从小,她的母亲就告诉她和兄弟姐妹:“你们有百分之三十的印尼血统,也有百分之三十的荷兰血统,但你们是百分之百的华人。”
14岁钟家燕独自前往香江之畔,如愿进入香港大学修读,并在香港北角开设了——钟燕化妆品店。
整整三个多月,钟燕化妆品店里冷冷清清。濒临倒闭之际,某个午后,钟家燕迎来了第一位客人,开口便向她订购1200支口红。“在我心中,我一直把这第一桶金称为‘幸运的100号’,它滋润柔美的红色可以随着光线角度变换而营造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当时这款口红已经在香港断货了,但钟家燕不可能放弃这笔能带动资金流转的大订单。
于是,她凭借着良好的沟通素养,从日本供货商手里购买到了断货已久的100号口红。钟燕化妆品店的生意日渐兴旺,钟家燕将化妆品店扩张为美容院,而当时她只有22岁。
也正是那年,她第一次走进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广东梅州,“我清晰记得当时杀了十只鸡来招待家乡的亲友,没想到大家连鸡汤都喝光了。”钟家燕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记录了这令她一辈子难忘的画面:“中国太穷了。”母亲回信:“再穷你也是中国人。”
心系中印两国文化传播
“我体会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富有,什么是资本的力量,什么是缘分的聚散和情感的无奈。”钟家燕在香港后期的日子遭受家庭变故,曾4次割脉,吃安眠药和杀虫毒剂,企图自杀。最终选择回到故乡。
她化整为零,重新泛舟商海。根据印尼天地之利与人文需求结合考虑,创立天然燕窝品牌,打入印尼当地市场,并逐渐推广到海外。又开发印尼岛国温泉旅游度假村,引进科技开发矿产。
“我从未想过逐渐退休的画面,即使我的女儿们已经找到人生方向,而我也回归祖国的怀抱,每天最少八小时的工作状态能让我觉得充满朝气与激情。”如今,钟家燕依然热爱每天工作的时光。
从香港到印尼,再到北京,钟家燕坚定着信念:“我的心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从创业初始到现在,她收养的义子义女已经超过两百余人,遍布全球,为了散播慈爱之心,她组织周围的好友共同出资创办了“印尼爱心慈善基金会”和“爱心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从中国进口全部中成药,聘请中国医生坐诊,而她也是其中一名中医师。
1997年,一次坐堂问诊,钟家燕被前来求医的印尼国防语言学院中将引荐到印尼国防部语言学校担任华语教授兼教官。此前,印尼女性从未被允许进入重军领地,何况她还是位华裔女子。“我从来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中文教育,怎么教?教什么?”一开始,钟家燕内心有些忐忑。但她还是顶住外界众多猜忌的目光,每晚整夜自学拼音,第二天授课,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钟家燕觉得自己身上担着两国语言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责任。长此以往,她以中文为纽带,和一批又一批各军区派来学习的学员建立了良好关系,与许多国防部的将校级军官成了兄弟家人。“他们在学校时叫我教授,毕业后叫我妈妈。”钟家燕觉得这个称呼不仅是亲切,还有信赖。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在如此繁忙的商业工作之余,仍坚持传道授业。可我心中明白,语言是最好的桥梁,只有让金字塔顶端的人们都爱上中国,才能彻底改变两国关系。”从教育部到文化部,如今的钟家燕多方奔忙,竭力促成各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维持中印两国和平交往的活动。
今年8月12日,在“印尼侨胞报效印尼”为主题的第三届印尼侨胞世界联合总会恳亲座谈会上,钟家燕受邀进行了以“中印尼两国经贸来往和旅居中国印尼侨胞之作用”为主题的演讲。
2015年正值中国、印尼建交65周年,如今仅仅是在北京的印尼侨胞就有三千多人。钟家燕认为旅居中国的印尼侨胞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应及时纠正对印尼不利的言论;引进好的投资者以便促进两国的经济建设;成为两国文化,贸易交往的桥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中印尼两国关系日渐密切,但钟家燕直言:双方法律的不健全,文化习俗的差别以及中国政府行政方面缺乏明确的相关政策,还有宣传不够,不时给两国民众的来往造成不少障碍。
日前,钟家燕率领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正在筹备一次中印尼两国国粹展览。钟家燕希望能把中国的国粹,包括陶瓷、旗袍、书画等,带到印尼去,以供印尼人们参观学习。也希望将印尼的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引进中国,让中国人了解印尼。这次国粹展览已经得到印尼政府的支持,中国方面在由印尼驻中国大使与政府进行交涉。
4.父母,我的根-散文 篇四
昨晚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母亲接的,听着母亲熟悉的声音,忽然,一种思乡的忧愁油然而生,这也算是一种乡愁吧?
我们作为儿女在外,留给父母的,永远只有牵挂,我们现在还不能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古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要说,我们要懂得父母心!父母的“唠叨”,嘴上虽然有点不罢休,但我的心已经被这种亲情所融化。父母双亲健在,是我们儿女的福气;无论什么时间,身在何处,听听父母的唠叨,和他们聊聊学习和工作琐事,应该是一种幸福快乐的`享受。我们应该知道,现在还能享受父母带给我们的幸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因为父母永远是我的根!根在,我们才更好的享受阳光和雨露;才能抵御严寒、对抗风雨;有根,我们才能站的更稳;有根,我们才能长得更高!
父母在世的时候,请一定要好好的爱他们。譬如,在外面好好照顾好自己,别让父母担心牵挂,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回爱。父母不需要儿女给他们多少物质上的回报,说一千道一万,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这份亲情概括出来?
谁能完全解读父母对我们的爱?大爱无言,父母的爱称的上是博爱,她就像是一条血脉想相连的金丝纽带,让心拥有,让爱汇集,世代相传,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秋万载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也许,父母只希望我们过的平安幸福吧!如此简单的爱,却只有生育我们的父母才能给予!所以,要记住,我们都长大了,多一些快乐给父母,少一些担心给他们吧!也许一个平安电话,一声叮嘱,在父母的心里也是一种守望,守望的是一份世上难得的 ------亲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都学过这首孟郊的《游子吟》,但真正能读懂得,能有几人?读懂父母的又有几人?
下面还有几句关孝敬父母的名言:“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做迟孝之人啊!
最后,愿上天保佑我的父母平安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我永远爱你们!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平安地度过每一个春秋!
5.小学生征文:中国梦就是我的梦 篇五
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读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曾为之激动、忧伤,曾为之愤怒、骄傲,曾为之食不能寝、夜不能寐,因为中国已与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当四川又发生了地震时,国家义无反顾,一往前去灾区救助,我也会紧跟着伸出援助之手,传递一份安慰,送出一本书,一些零花钱或是一些零食。让四川人民少份痛楚,让中国变得更加和谐!当我们的科技又落后了,追不上先进的美国时,我心急如焚,就下决心: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学做钱学森那样的爱国人,学到科技,不贪国外的荣华富贵,只求中国富强的那一天!我的梦想,如:霍去病将军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我心中,有一个关于国家的梦想:振兴中华!虽然我们消沉过几百年,但是我们也炫耀过几千年。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最不缺少的就是一种资质,一种曾让我们荣耀过几千年的资质。
你瞧,周恩来总理小小年纪就坚定而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时,校长喝彩:“为中华而崛起,有志向者当效周生!”当我读到这句话感动地热泪盈眶。振兴中华的理想,总是有人有的,但许多人往往是言而无信,只为自己,但我一心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作出贡献!<课件 >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拥有优秀的教师,还拥有先进的设备、、、、、、这些都是国家给予的,难道我们不应该“乌鸦反哺”,为国家作出贡献吗?我们的一切都是国家无私地给予,国家人才都在为国家出力,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而崛起!
6.故乡,娘家我的根散文 篇六
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天水—新阳
朋友之间偶有人问起,最近回家了没有?
我的第一印象还是我的故乡,我的娘家——新阳。
晚上做梦,依然是故乡的小路,家乡的亲人朋友。和朋友聊天,喜欢说起家乡的山山沟沟,家乡的父老乡亲。和老乡相见总会提起儿时凤凰山上摘松子,渭河边上捞蝌蚪,寺嘴山上转经楼的趣事……
有时老公和我提起,过段时间该回趟老家了(婆婆家)。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回新阳。这引得老公很不高兴。
至此我才明白,原来我的故乡、我的娘家已经在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新阳——我的故乡,是天水的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古镇。这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却异常发达的地方。不用说我国文坛泰斗霍松林先生,也不必说全国著名的评论家雷达先生,更不用说享誉全国的画家郭克教授和赢得国际书法大奖的温子安老人等,单就是小字辈中,有习文练舞的、舞文弄墨者数不胜数。毫不夸张地说,新阳文化是天水文化的一枝奇葩。再说新阳的地理也是得天独厚。南有展翅欲飞的凤凰山;北有傲视群山的五龙山,渭河象条玉带环绕流过。这真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不用说故乡的名山名水,名人名士,哪里更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哪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家乡,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最亲的人、最牵挂的人都在哪里,我怎么能够忘记?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难以忘记的,我们那个时代的童年生活则更为有趣了。一提起童年,那种童真、童趣、童乐的画面总会浮在面前。
小时候,我们同村同队同龄的小伙伴就有十多人,在一起玩各种游戏:女孩在一起玩:跳绳、跳皮筋、跳方、打沙包、踢键子、抓骨头、开交交;和男孩一起玩:弹杏胡、办办呆、挤麻子、当亲亲、叼鸡娃(老鹰抓小鸡)……等等。哪时条件虽然很简陋,但我们别出心裁,能玩出很多花样。而且我们总是乐此不疲。更为有趣的是,我们小孩子一起学唱戏。学着大人的样子哼哼唧唧唱秦腔,学着舞台上戏子的脸谱,打花脸。有几个男孩子,偷着用红墨水打花脸,结果洗不下来,一连几天脸都象猴屁股一样,遭到大人的训斥。到现在想起都觉得好玩而又好笑。
另外,和小伙伴一起拔猪草的种种趣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那年代,家家户户都养猪。大人忙,就将拔猪草这样的光荣任务交给我们小孩子,我们小孩子总是乐于受命。不用说拔草有很多的乐趣可言。我们可以抓蛐蛐、斗虫虫,脱掉衣服扑蝴蝶。更为有趣的是,偷着烧吃麦穗、黄豆,洋芋。洋芋不容易熟,我们最喜欢烧黄豆吃。找一些柴禾,拔几株黄豆苗,扯掉黄豆苗上的叶子,只剩下黄豆荚。放在火上,烧得辟里叭啦,一会儿我们便吃起来,吃得满嘴、满脸的黑灰,却吃得津津有味,那香味至今无法忘记。
农民是辛苦的,干农活是艰辛的。然而小时候的我,或许是在哥哥姐姐的庇护下长大,农活干的不多,尤其是没有干过重体力的农活,所以偶尔干起,也体会不到其中的辛苦,而更多是一种参与的乐趣而已。
小时候,麦收季节是一年之中最忙的季节。我们小孩子地头给大人送水、送“干粮”(早饭),之后在地头捡麦穗。赶茬的时候,我们往大人挖开的小窝中扔洋芋仔、摆烟苗,或给栽好的烟苗浇水。记得长大了一些,小哥带着我,教我除草、翻地、割麦子等农活。虽然很热、很累,但能帮大人干点活,心中有种小小的成就感。还有好多农活,都在哥哥的指导下边学边做。哥哥的脾气好,引得邻居羡慕不已:“你看看人家兄妹,从不吵架,也不争嘴,让人多羡慕呀!”邻居夸着我们兄妹,我心里甜丝丝的。
父母亲在世的时候,因父母亲的健在,我的一切牵挂和思念都在;
记得还未成家的时候,每年春节,我都从兰州要赶到新阳过年。那时在兰州打工,再苦再累也不怕,只要一想到春节能够和家人团聚,心里总是热乎乎的。每年的腊月二十七、八,从兰州我们坐十二个小时的慢车,才能到新阳。回到家,坐在家里热热的土坑上,和母亲拉着说不完的家常话,和哥哥、姐姐围在坑桌上喝着母亲酿的小米酒,看着侄子、侄女一起玩耍戏嬉的场景,我陶醉于这种亲情的氛围之中。
现在我的父母亲虽然都已相继去逝,但他们的墓地还在。我一母同胞的哥哥、姐姐及亲人大多都在哪里,我的牵挂、我的思念以及我的回忆依然在哪里。
我的思念依然鲜活着!
现在春节回家,哥哥、嫂子、还有侄子,侄女……都来接我,当我下车第一眼看到亲人和侄子小辈,心头暖烘烘的,眼睛总是湿湿的,有种想哭的感动。
当在外面拼搏累了倦了的时候,我就想:当我有一天老了,我就回老家。在老家的果园里,种菜种花,安度晚年。我曾给哥哥提起此事,哥哥笑着说:“那好呀,我三源里的果园就交给你,由你来务”。我高兴地笑了,乐了。
我们兄妹多,却特别和睦。年长的哥哥姐姐,论辈份是我的哥哥姐姐;论年龄,却做得了我的父母。他(她)们凡事照顾着我,让着我。由于年龄的差距,我们之间也就显得有些疏远了。只有小哥比我大七、八岁,我们相处时间最多,也最好了。小哥知识颇为渊博,兴趣广范,吟诗作对,酷爱武术,痴迷于书法,人缘又极好,在我们村颇有影响力,对我的影响就更大了。记得小时候,四、五岁时,哥哥就教我背好多唐诗宋词,在同龄人中颇为自豪。八十年初,我竟然缠着哥哥,偷偷跟他学武术。当然,我不是那块料,现在想起颇为有趣。
我的大姐年龄比我大很多,对我最为照顾。我们走在一起,不认识的人都以为是母女。其实,我和大姐名为姐妹,实则情同母女。有时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母女,使得外甥女有些“嫉妒”和“不满”。想起这些,我心里一直暖暖的、甜甜的。
提起故乡,就不得不说说对家乡小吃的回味。
不用说家乡的荞面凉粉,圈圈油饼,就说说家乡的浆水面。用蒜片和红辣椒炝浆水,再炒一些韭菜放在浆水里,调上辣子油。红红的,绿绿的,清香的浆水面,老远就引得人的肚子咕咕叫起来。尤其在夏天,吃上两碗浆水面,那真是再好不过的美味。
家乡小吃很多,牵人胃口的也不少,最不能忘怀的却是妈妈做的馓饭。至今每隔一段时间,尤其是大冬天或下雨天我就想起妈妈做的馓饭:在大锅里,倒上水,放些洋芋,把水烧开,洋芋滚得绵绵的,用磨细的包谷面一把一把撒在锅里,一边撒一边搅,直到稀稠差不多,再用细火边烧边搅,做熟后再放些酸菜。如果切个黄萝卜做或炒个辣子做下食,那太好吃了。大冷的天,吃上两碗热乎乎的馓饭,全身都暖烘烘的。我上学,有时赶不上吃馓饭。妈妈就特用一个陶瓷的小盆,把馓饭装在里面。等大家都吃完饭后,妈妈把馓饭连同陶瓷盆“坐”在灶膛里,用灶膛的余火温热着。等到我放学回家,那馓饭别提多香了。陶瓷盆下有一层厚厚的呱呱,却不焦,吃起来最香了。我往往用筷子一点一点刮下来,直到刮得干干净净为至。那个香真的难以言表,至今想起来,我都流口水。离开家乡后,我也做过好多次馓饭,在煤气灶上不是烧焦了,就是在电磁炉上煮不熟,勉勉强强强做熟,却找不到老家的酸菜,只能买一些酸泡菜,吃起来自然吃不出妈妈做的那个味。所以我就更加回味妈妈的那个——装在陶瓷盆里、坐在灶膛里、有一层厚厚呱呱的馓饭了。我想:这辈子已经再也吃不到了。想到这些,我的眼睛总是潮潮的,鼻子酸酸的。
老家的这些东西一直到现在牵着我的胃。有些人不解,你怎么会爱吃这些东西?是的,我自己都说不清。好多年过去了,后来我才慢慢懂了:家乡饭里有着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回忆……
出门在外多年,到后来在兰州成了自己的小家,新阳——我的故乡又成了我的娘家。连做梦都是娘家,这似乎成了一种恋乡情结。出门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依恋和出嫁女子对娘家的依恋,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回忆,这是一种深深浸入骨子里的情结。因为哪里有太多的回忆,和太多的感动。
记得母亲临去逝的前两年,一直还念叨着她的娘家——张家坪,我舅舅庄。奇怪的是,母亲哪年已经是八十岁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了,竟然把我舅舅家的好多事记得非常清楚,甚至记得她小时候和小姐妹一起玩耍的情景,这令人实在难以理解。母亲从十几岁嫁给我的父亲,在我们家已经六十余年了,尚且不能忘记娘家,何况对于远嫁他方,长年不在本地的我,对娘家的依恋就可想而知了。
离开家乡,远嫁他方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娘家才是最让人牵肠挂肚的,那里不仅有自己快乐的童年、纯纯的友情、好多美好的回忆,而且还有含敛不露、朴实无华却又真正无比的亲情………
娘家是女人的根,故乡是游子的根。娘家无论贫富,已经成为女人的一种情结;故乡无论美丑,已成为游子心中最深的情愫。
7.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春节作文 篇七
其中,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很好,丰富了生活,娱乐了精神。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当代的流行文化很容易使人沉陷其中。比如说追星,现在许多的青少年、青年,甚至少年都有追星的情况,而且其中大部分追的都是韩星。
我觉得这是中国当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喜欢明星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他们而失去了理智就不可取了。我见过一些明星的铁杆粉丝,如果你说他们偶像的坏话,他们就会仇视你,甚至把你当仇敌一样。再比如说某明星来中国做客,许多青年、青少年为了去看他们的真人,请假、逃课、与父母吵得不可开交。这些都是迷失于流行文化的现象。
还有目前非常火的游戏《英雄联盟》,更是大部分中学生,大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如果你在学校不会玩这个游戏,就好像显得低人一等。同学之间更是以他们在该游戏的段位作为炫耀的资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大势下入手了这个游戏,并且有一部分人对这个游戏的痴迷程度到了令人惊骇的地步。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中学生,为了玩这个游戏,逃课、请假、整日沉迷于游戏,甚至在网吧没日没夜的呆着,父母找遍市里所有网吧终于找到了他,但他仍然无动于衷,只知道一味游戏。最后,母亲无奈至极,一气之下跳下江去,儿子和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赶了过去,儿子流着眼泪望着江中久久无言,才终于惊醒过来。
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大,为了一个虚拟的游戏,从其中清醒过来,竟需要以失去母亲为代价,这代价实在太大太沉重了。
然而流行文化也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很多带给我们正能量的,例如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参加的选手以他们精彩无比的演讲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正能量,让人们看到听到他们在各自平凡无比的岗位上做出属于自己的平凡精彩,做出每个平凡的伟大。
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相比,流行文化更能带动青少年那颗带有激情的心,如果取舍得当,那就会为这个社会增添一名有朝气、有活力、有激情、有梦想的青年。
8.爱国演讲稿中国,我们的根 篇八
爱国演讲稿中国,我们的根
插入广告代码朋友们: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中国这方热土养育了我们这群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中国,就是我们的根,我们就是祖国大树上的绿叶。根深才能叶茂,正是汲取中国上下五千年沃土的营养,才造就了我们的中华儿女的智慧、勇敢、善良;反之,也只有我们每片
绿叶都充分制造养料,作为对根的回报,祖国之树才会愈加壮大,才会繁花似锦。
我们部队有一名战士叫黄春松,他的爸爸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内科医生,年退休后和一韩国老板签定了三年的行医合同,就在爸爸妈妈准备带他一起出国的时候,征兵开始了,“爸,我要参军。”原创:wenmi114.com“不行,出国手续都办好了,皮尔·卡丹西装也买了,当兵得吃苦,整天在地上摸、爬、滚、打,你受得了吗?”小黄倔强地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苦才能锻炼人嘛”经过软缠硬磨,小黄终于说服了父亲参了军,父母去了韩国。至今还有不了解的人问他:当你面对洋装与军装、市场与操场,你为何选择了当兵这条路而黄春松总是认真地说:“保卫国家不仅是我们每一个热血男儿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咱们是中国人,只有中国才是我们可以赖以生存的土地。”是啊,国之不存,身将焉附!我想,不正是无数个像黄春松一样以身报效祖国之根的绿叶,才使中华民族之树生生不息吗?
黄春松的故事到这并没有结束。年秋日的一天,对韩国一个女孩子和小黄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天她从黄春松父母那里看到了一身绿军装、大檐帽下一脸英俊的黄春松的照片,不禁芳心大动。她就是韩国老板的独生女——朴小姐。当晚她便和双方父母表明了愿结连理的心事,双方父母更是一拍即合。当下姑娘便给小黄写了求爱信:“黄哥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虽然我们还不曾见过面,但爱是没有种族和国界的,自从看过您的照片,我就已深深地感到,您就是我梦中的白马王子……到韩国来吧!黄哥,我等着您!”信中附了张姑娘婷婷玉立的芳照,短短两个月姑娘就给小黄写了三封信。小黄的父母也来信劝小黄退役后到韩国完婚、定居。面对体态娇美的姑娘,小黄的心动了。本来小黄年已服役期满,可他既是党员又是骨干,当他得知组织上希望他能留下来带带新同志时,便毅然决定留下来超期服役。于是他给朴小姐回了一封信:“尊贵的朴小姐您好!我是一名现役军人,保卫祖国是我至高无上的选择,军人是不准与外国人结婚的,这是纪律。如果小姐定要等我的话,那我有一个要求,您必须嫁到中国来。”出国、发洋财、住洋房、娶洋媳妇是多少人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而黄春松却为祖国的需要与尊严,放这些于一边。这就是新一代中国军人在商品经济时代,面对市场与操场、洋装与军装、出国与卫国所进行的抉择,原创:wenmi114.com这就是新一代中国青年对爱国主义的最佳注脚。朋友们,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一个炎黄子孙,我们不就应当像黄春松那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感吗!有些国家虽然是比我们富裕,但再好毕竟也是人家的,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国也建设成让别人羡慕的国家呢?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祖国的春天,只有勇敢地肩起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才无愧于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无愧于这民族的春天!
今天我说的是我们部队里的一名普通战士。作为祖国的一片绿叶,他就是这样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的。当然,在各行各业中,工人把班上好了,农民把地种好了,学生把书念好了,我们当兵的把国卫好了,就都是无愧于祖国的一片绿叶。
9.中国的魂民族的根优秀作文 篇九
人之初,性浮躁,落草而长,渐入世俗,于滚滚不息,尘土飞扬的人流中,人很难驻足,稍作停顿更难脱浊流而出,独居一隅,凝思冥想,书可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学会成熟。当我们从内心深处苛求宁静和绿荫时,书亦是缓解人们的焦灼不安最好的方式。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阅读可以陶冶心性,而它带给我们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的。“人书合一”是一种境界,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在恶与善之间徘徊,但那位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却让我们对于美的理解多了几分;《基督山伯爵》中那个假借基督之手在人间惩恶扬善的唐泰斯,亦让我们一种高尚的道德;司马懿的《史记》更让人领略历史的长河,让我们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在《老人与海》中那个从未向命运低头的老人让我们在他那瘦弱的身躯上,看到了一个不缺的硬汉子的形象;《少年维特之烦恼》中那段青涩之恋,我们读出了纯真。让我们在这喧嚣的`社会中找到一席慰藉之地。
“胸无春秋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阅读生涯是我们由内而外的获得了重生,虽然眼前还是一样的面孔,但更多了一份气质。就像老师们上课时的侃侃而谈,作家们闲暇时的谈笑,让我们领略到那份优雅从容,那份“书卷气”的魅力之意。
生活在狭小的盆中,你不干蜷曲,所以你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汲取着甜美的泉水,你把生的活力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昂首抬头,坚信自己能开出最美的花。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阅读能使我们坚定信心,在艰难中看到勇气,这无所畏惧的力量,鼓舞我们一直向前,让我们渐渐淡忘失败的痛,渐渐走出阴影,感受到那份失去的激情,有了走下去的希望。
阅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在一天的忙碌的工作之余,带给我无限的乐趣,让我能够忘掉一天的疲惫。阅读带给我们的心灵的平静,心灵的慰藉,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有时候我们都会不禁爱上他们,会觉得他们好像自己一个牵挂的人,会在现实中牵挂起这个并不存在的人,就这样亦真亦幻也别有一番滋味。
“什么是天堂?”“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博尔赫斯答道。书籍在我看来是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的最可贵的东西之一,图书馆的出现,把前人智慧的结晶,和现代人的书籍集中到一起。所以图书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哪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个世界就像我们梦中的天堂,那里有水声潺潺,那里有鸟语花香,那里有流星路过。
多读书的人,情怀开阔。阅读是与高尚人格的灵魂的对话,与优雅的品德的交流。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更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在书中我们沉浸在它构造的美丽世界中。获得心灵上的和谐,拥有面对一天的美好的心情,一份坦坦荡荡的胸怀,在遭遇黑暗的时候,看到阳光,在绝望时,有那份自信面对接下去的磨难。
10.你是我的根作文800字 篇十
一张嘴,吃一回地道的北京小吃。
北京的小吃精美,在老字号的店中买一盒点心,层层酥脆的外皮,红色烙上的图案,简单的黄皮上泛着丝丝光泽,咬一口,香气弥漫,豆沙糯而不粘,爽口香甜,北京的小吃繁多而有灵魂,从驴打滚、豌豆黄,再到豆汁卤煮,有些人好吃这口,有些人却不爱吃,老北京小吃,不是给尝新鲜的人准备的,是给那些独爱它,对它有感情的人吃的,冬天的时候,瞅着路边往来的人,有机会就买一串糖葫芦。也许它对我已不那么珍稀,可吃一口,仍是满嘴的童年。
一抬眼,赏一出精妙传神的国粹京剧。
也许对我而言,京剧如水墨丹青的国画,神奇玄妙的中医一样,不那么熟悉,咿咿呀呀听个大概,红脸白脸分个明白,可京剧独有的魅力,真是看一场便难以忘怀。
紫金冠、霸王枪,台上的角色神气英发。颠直婉转的唱韵,神情收放自如,轻轻折起扇,背后是愁容的眼眸。每个转身,每个步履都那么柔美,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都那么传神,它雄浑,它又柔美,它直抒胸臆,又婉约多情。一曲终了,满眼还尽是生旦净末的一颦一笑。
一转身,看一次朴素温暖的胡同小城。
小巷总是那么宁静,胡同儿里的人家,偶尔传出流水的哗哗声,又偶尔发出门框的吱啦声,漫步在胡同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使我魂牵梦萦,一草一木都那么亲切。这里也许才是我的归宿,倚墙而卧的旧自行车,古朴又简单的门户,有些人家摆上两盆花,小巷芳香四溢。老槐树开着淡雅的黄花,阳光斑斑驳驳的洒下来,几位老人坐在树下,围着一盘棋,悠扬的二胡声徐徐传来,我找个地方歇住脚,看夕阳渐渐下沉,听二胡声渐渐没于夏蝉的鸣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的根】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07-10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08-26
中国传统文化周易09-16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09-27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10-16
中国传统家宴10-31
领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06-30
中国传统文化茶作文06-17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08-15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