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一
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
新密市实验小学 冯雪霞
假期中看书不多,但继续看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重温王老师的那段自序,颇有感受。“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想起了学校行政阳光轮训里李飏校长讲过的一个关于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评课也如此,如果心中无智慧就不要指望对课堂中闪现的灵光能做出会心的响应。如果心无诗意,就很难发现课堂上流溢的美。所以评课时观照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在评课中,你在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你在评课时反观出来的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你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就是自己的质量内涵。一句话,评课就是评价自己。在教研岗位上每学期听过的课不下八十节。每每听完课后就想着要如何跟老师进行交流。从前的我只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滚了数次。要对各学科各个年级的课进行点评,还真得虚心学习请教。正如王老师在自序中提到的不仅要让执教者有收获,也要让自己有进步,要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进行换位思考、移情体验。推己及人,由人返己,这便是评课这的大智慧、大境界。这也正是我们平常在评课中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来设计这个细节,我将如何处理。
回到语文的课堂,一堂好的语文课王老师认为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课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守住语文本题的一亩三分地,应解决“怎么写的”。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拼句、咬文嚼字”的的品味。在王老师点评的《凡卡》和《猴王出世》两堂课中都体现了这样的语文味。他提到,语文学习必须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主食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烟,死闭着本该聚焦语言形式的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出、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出、在谋篇布局处实施唤醒、常常提示,方使学生双目炯炯、切实受用。还记得叶晶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在刘建琼教授提出的这个意见之后又在班级中加入了语文味,在后来与我的交流中叶老师非常欣喜地告诉我学生的收获和表现是多么令人惊讶。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有“人情味”。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科班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感情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王老师点评的叶小平老师的《假如》一课中便是极好的体现。在复活文字感性生命的同时也点燃了每个学生的诗意生命。在邱劲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父爱亲情如此演绎着,苏凌云老师的《四季》和《影子》也是这样引领着。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出庭时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课堂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活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在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和邹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两课中我嚼出语文的书卷味。一个难以驾驭的古诗,一个是一线穿珠的教学设计。都让语言和精神在课堂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协同发展。
从书上别具匠心的文字里,我能感应到王崧舟老师魂灵里所内蕴的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才让他的生命世界充满诗意与宁静,灵气与灵光凝聚成指向语文人生的无言大美。毫无疑问,做这样的教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因为他能够在潜心修炼中端正自我,将魂灵放逐于“我心即佛”之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为这本书所作的自序题目: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书中所评之课多为年轻名师执教,他们的课堂当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瑕疵,但王老师总以从容的目光,或赞赏,或称奇,或意会,或质疑,坦坦荡荡,以朋友的心态对待,他说:“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
“评课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而为自省”道出了他高人一筹的评课境界。原来,评课不仅仅是评课堂的得失,还要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通过评课这面镜子来关照自己的教学策略。王崧舟老师让我知道了,评课原来也是一门大学问。
书还未看完,但其中已有不少圈圈点点之处,如果能真将此书吃透,也能悟出语文教学与听评课的一己之得。知不足而勤勉吧!
2.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二
1 多读书,更新教育理念
好的反思往往是对教学事件的深入分析,其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其背后都有教育理念的支撑。写不好教学反思,关键是缺少教育理念。从理论上讲,教师进行大量阅读后能够快速更新教育理念,但教师读书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如围绕个人承担的课题、在口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如果能形成阅读习惯,思想会更深刻,语言表达也会更顺畅。
2 多观察,发现需要反思的教育事件
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教育事件,口腔教师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学生创新之处,注意教学机智等。通过写反思,不仅能够分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理论和认识水平。
3 多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很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这样做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所写的反思也容易被人接受。但笔者认为,如果只是习惯于这种思考方式,缺少批判性的思考,不利于写出比较深刻的反思。任何教育方式、教育思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流行的教育方式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可以使我们看到其中的不足,从而加以完善和改进;对有异议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可以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写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建立起批判性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以往看似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写出能引起人们心灵触动、改变教育行为的反思。
4 多琢磨,找准切入点
要想写出高质量的反思,应选择好切入点,以此来引出我们要表达的观点。笔者的体会是,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所写的反思就成功了一半。找到好的切入点说起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到,还需要教师坚持读书,经常琢磨,从而不断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数学 合作 反思
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如何评价?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且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评:一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三是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四是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五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为积极有效,师生相互影响、促进提高。
数学合作课堂有效与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目的与动机方面是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都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一大法宝。但对有些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三角形稳定性的用途”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题:“讨论一下三角形稳定性的用途有哪些?”学生很快进行组合讨论并得出了答案。但这个问题在教材上有专门的插图和文字介绍,加上生活经验,不用讨论,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以后,学生也能准确回答。相反,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又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往往是刚出示讨论题,学生还未充分思考,讨论还未深入开展,结论尚未统一,教师就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没有达到。
二、反思在过程与效果方面是否表现出活而无序,缺乏实效
通过对一些公开课的观摩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讨论、表现的机会,但课堂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即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后,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则“活而无序”。此现象的表现有三: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均不作声,既不查阅资料,也不参与讨论,等着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问题答案;二是有些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有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讨论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三是小组讨论热闹非凡,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发表见解无序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无论是哪种现象,从实质来说,都不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学习,实际效果比较差。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困难,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因此,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首先,尽量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其次,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三、反思内容与形式是否简单空泛,频繁单调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不少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空泛,问题指向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无话可说,造成冷场。一些问题由于内容过于空泛,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说起,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失败。也有教师过于频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调的形式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剖析重难点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寻找出他们认为是最为自豪的发现,这要比教师直接告知的效果好得多。
四、反思在反馈与评价时是否切合实际,片面失衡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倡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但不少教师却走入了一个误区。无论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怎么样,总是充斥着“你真棒”“你真行”、“你非常不错”“大家为他鼓掌”等激励性语言。不可否认,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但用得过多、过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由教师不科学地评价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
对小组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应进行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动力源泉。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对学生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激发个人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背诵 篇四
倪 艳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较强的语言学习科目,如果能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那何愁英语学不好呢?要想“会吟”,那么必须大脑中有材料,而背诵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有则外国谚语则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英语学习能力提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今年09机电大专班级的英语教学使用《新概念英语2》这套教材,教材中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课文最适合用来背诵。因此,在开学初进行教学时,作为任课老师就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每篇课文。但很多学生反映背诵的效果不好,很容易忘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用,但却没有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背诵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首先在背诵时,明确目的,集中精力
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其次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
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
而且在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例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 20 One man in a boat 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提纲背诵。提纲:1.Fishinghoursunlucky;4.Insteadbootsless;6.neverboots;7.whole morningshomefriendsimportant thing;10.notfishing;11.onlynothing
最后应该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5.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五
在我看来,组织课堂纪律,让孩子们静下来认真听课是一节课正式开始的第一步,而且组织管理课堂也是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认为我在管理课堂方面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也是漏洞百出。比如让孩子们重复老师的问题,以提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这个方法刚开始用还不错,后来孩子们重复不上来,我除了提醒他认真听课,像别人学习,竟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因此我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学习如何管理纪律,接下来我将自己学习到的管理纪律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纠正一下大家对管理纪律的认识方面的误区,适当有效的课堂管理,有助于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尽管有维持秩序的功能,然而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交流和发展,而不是秩序。课堂管理不但关心学习秩序,而且关心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方面,很有可能走进管好纪律,孩子们安静下来就好的误区。课堂管理的实质是提高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管理课堂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语言,课堂管理的语言就是一个精细化的工具。而当课堂出现纪律问题,教师进行干预,出言一定要慎重。当课堂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第一句话说得对不对,好不好,往往决定着整个事情的走向和成败。
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师生冲突而又达到最佳管理效果的若干语言技巧如下:
1.行为描述代替泛泛指责。减少主观色彩,不轻易做人格评价,这是避免课堂上师生对立的重要策略。行为描述指尽可能平实地、具体地指出学生的一个确定的不良行为。泛泛指责指针对学生性格和特点泛泛地批评贬损学生(比如指责学生“懒惰”、“粗心”、“太坏”)。泛泛指责往往是夸大了问题,将问题描述成巨大无法解决的困境。
2.表达情感代替做出评价。教师只描述自己的感受,使用“我”或“我觉得”这样的词语,不要评价学生的个性和人品,这样的交流常常会更有效。学生们愿意听到老师的真实想法。教师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显得更诚恳,同时也比较不会伤害到学生。只要不受到攻击,学生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
3.开放式问话代替封闭式评价。教师的第一句话,不要轻易做结论(即使你看到清清楚楚,也不要说死,留有余地好回旋),不要用指责的口气,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要用询问的口气,千万不要讽刺挖苦。也就是说,教师的第一句话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以便以后可以进退自如。
4.拿规则说事,不搞人际斗争。案例1:学生上课在动 交流不当:“你上课乱动什么,/你瞎动什么,” 改良后语言:“请注意课堂纪律。” 同样是维持纪律,前者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了,结果很可能“引火烧身”;后者则有点像“置身事外”。
5.简明扼要代替长篇大论。课堂管理语言应该尽量简短,反应敏捷,速战速决。这一方面是因为课堂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因此若是一个学生犯错误,教师长篇大论地批评,让全班同学“陪绑”,这样是极不明智,不得人心的。课堂上的管理语言往往是被迫的,响应性质的,只有当教学出现障碍的时候,才需要管理语言,如果教学能行云流水般进行,管理语言就是多余的。个别谈话固然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它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教育问题生应该在课下。另一方面,长篇大论本身令人生厌,而简短的言语更有效。
6.清晰的期望代替含糊的指责 运用清晰并且富有针对性的措辞,更能使学生按照你的要求行事。相反,含糊不清晰的措辞容易使学生感觉迷惑,容易引起师生冲突 案例1:老师要求所有同学安静看书,而一个学生正在和同桌说话,含糊指责:做事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停止这样愚蠢的行为)。清晰要求:我希望你停止和他说话,安静地看书。说话有针对性是值得训练的沟通技巧,而含糊的措辞常常会换来学生愤怒的反应。
7.把学生思路引向拿出对策 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研究问题、拿出对策,容易使学生冷静下来,减少师生对抗的危险 案例1:学生动手打人 老师A说:“你不应该打人,你应该和同学团结友爱。” 老师B说:“咱们来想想新办法,看看不用动手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你应该”这样的句式被教师们过于频繁地使用了。“你应该注意听讲”“你应该按时完成作业”,“你不应该迟到”……这类话过多地在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时使用。“应该”是道德语言,行政语言,而不是科学语言。
6.教师如何进行个人教学反思 篇六
本课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7.教学评价中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篇七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一、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五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处理得当,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灵感和火花„„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归类整理。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慎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 可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及取舍,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二、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他人评价中,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例如,课后当学生说某个知识要点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时,教师就应该反思:在教授这个内容时,是否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将新授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了正确引导;引导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等。教师沿着这个思路反思,定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为以后再教学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参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课改中的教师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寻求同伴的帮助必不可少。由于同校特别是同级教师在教学同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对于教学就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从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训,对于改进教学和发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同伴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赏”,才能实现“蒸蒸日上”的进步。
三、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有利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反思(1)课堂观察反思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教师自我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上,应时时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所作、所说、所思、所感受都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我们应根据他们外在的显性言行,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及时的信息导向。
(2)分析学习档案袋
学习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效记录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不断提高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经常翻阅学生的学习档案袋,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评价,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又有助于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反思
学生的学习结果通常通过练习(作业)或考试予以检查,传统的教学在设置练习或考试题时,过多地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在评定学习结果时,单纯采用“打分”或划分等级等量化评价方式,而忽视运用定性评价方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必要的关注;在处理评价结果时,一味强调教学评价的附加性功能(选拔功能),而忽视评价的本性功能,即评价为学生本人提供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其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倡导的是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者在达到目的过程中增加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进步。所以,新课程教学评价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而是在于怎么考,怎样处理考试结果。我们在练习(考试)的设置中,一定要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在处理练习(考试)结果时,注重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对此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量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用定性分析的形式多进行鼓励性评价。
8.夏博文 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八
摘要: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和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笔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最后列举了课堂教学反思的实例和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教师 反思性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在教师成长理论中,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指的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 “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 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教师将调整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而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通过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帮助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能使教师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在观摩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在教育教学中发展自我。可以说,反思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总之,反思性教学对教师自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如能时时进行反思性教学,一定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实施反思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记日记、听课和观察、教师评价、录像和教学行为研究等方式进行反思性教学。
1.记日记(diary keeping)
教师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课后, 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有: 1)自由讨论。根据教师各自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叙述自己的看法, 如, 某一问题的形成, 如何自我反馈, 采取补救措施, 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2)共同讨论。教师可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的办法, 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要采取的措施。同时通过讨论, 各自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儿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
2.听课与观察(observation)
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 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或同头课教师为单位, 相互听课, 相互学习, 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如, 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学生反应(students responses)、师生关系(teacher2students relationship)等,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 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价, 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 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 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发现的问题等, 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 提出改进措施, 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
这种评价与听课相似, 要求听课者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在课后相互交换意见时, 焦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行为, 而不是教学对与错的问题。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的循环过程, 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将来的发展。Fantini(1993:44)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综合了六个内容: 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2)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know ledge);3)语言与语言学知识(language and linguistic 2 knowledge);4)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5)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6)职业意识(professionalism)。
4.录像(video)
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 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因为, 教学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从事教学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观看课堂教学录像, 能详尽反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触发教师反思性思考, 总结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 也可以从同行的教学录像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 反思自己的弱点, 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日记形式相比, 录像扩大了教师反思的空间。观看录像,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直观地了解, 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或围绕某一方面问题进行反思,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5.教学行为研究(act i on research)
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 那么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所谓教学行为研究, 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各种行为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计划、评价、反馈、检查、调控和改进的行为过程。这是教师的反思和 “自强” 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研究包括: 1)课前的计划与准备, 教师的备课应明确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的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2)课堂反馈与评价。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如何解释和分析问题, 如何驾驭课堂等进行有效地反馈和评价;3)课堂调节与监控。教学监控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地去获取教学活动中个要素变化情况的信息, 审视和检查教学效果, 并能自觉地调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使之达到最佳效果;4)课后的反思。教学活动结束, 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 对课前计划(w hat I planed)和教学过程(w hat I did)进行反思, 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其研究, 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性。
四、反思性教学的实际运用
我尝试着把反思性教学运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具体分四个操作过程:通过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观察和反思验证结果。
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笔者通过几个星期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学生大多作文表达能力较差。在作文表达中,大多记流水账,甚至语言表达不通顺,文章组织不够条理。而且,学生对此重视性不够。作文练习批改之后发下去,学生也只是看看评定等级或评语,或欣喜,或沮丧,之后便抛之脑后,下次再做练习时,同样的错误照样出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对此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原因及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归纳出四个方面的原因:(1)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2)写作技巧缺乏;(3)写作动机水平偏低;(4)作文评价方式单一,且效果不佳。
2.提出假设,制订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决定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以往学生做此类练习时,往往敷衍了事。笔者批阅学生作文时,也大多是帮助修改其中的错别字或语言错误,然后给出一个等级或写上简单的评语。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对学生的抄袭行为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于是笔者决定将真实评价理论引入作文教学中,以期待提高学生写作的动机水平,促进学生的自律学习,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真实评价是一种“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任务,用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它不仅仅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的评价。
3.实施计划
决定之后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真实性评价的内涵及操作办法。然后开始制作供学生用的写作过程评价表、作品自我评价表及写作进步自我反思表,让学生自己对其产品(作品)、过程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写作过程评价表”中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写这篇文章时花了多少时间?(2)你查阅了哪些资料?(3)你是一次完成还是反复修改?(4)你有提纲吗?请提供。在“写作进步自我反思表”中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仔细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作业,思考哪些地方变好了;(2)在你认为变好的地方划线(精彩的句子、生动的事例等);(3)你十 4 分自豪的是什么?(4)在你的下一篇写作中要提高的地方是什么?
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些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以便使他们能以此来评价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写作应从哪些方面做思考。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在上交作文的同时,还必须上交三份自我评价表。之后笔者在认真批阅其作品后,根据其作品、完成的过程及进步情况综合给出成绩,用评语的方式指出学生已取得的进步以及尚需改进的地方,并通过归纳对学生作品、作品完成情况及进步情况进行点评,还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的方式记录学生的问题及进步情况。
4.观察、反思结果(验证)
通过这些尝试,笔者发现学生对待写作练习不再敷衍了,而且大多每次能改正至少一个上次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花在写作的课外时间增多了,写作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写作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笔者也感到真实评价因为能实施多种模式的评价及多种形式的奖励,在作文教学中如采用得当,不仅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能反映学生们的天赋和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学生可以获得可应用于真实生活世界的知识。笔者也感觉到虽然它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合作水平去综合评估学生。这对教师的心理是个考验,因为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
5.教后记
即教学之后的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教后记中常常要涉及到的内容。①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②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与分析。③记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感悟。④记述别人的评价。
⑤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⑥记述学生的行为。
⑦对一堂课的整体进行记述与分析。
五、课堂教学反思举例
1.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有多少? 2.讲话的音调怎样?
3.我的体系语言是否丰富? 4.我在教室里是怎样走动的? 5.微笑教学了吗? 6.训斥学生了吗?
7.授课后感到快乐了吗? 8.导致我心情不佳的事件。
9.尊重学生举例。10.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11.学生听课时的反应如何? 12.学生学习状况描述。
13.学生的合作状况。14.本节课的异类观点。15.意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6.对于某学生,关于某事情,课后应该找他谈话。17.关注现实生活的状况。18.所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情况。19.师生对话形式。20.师生交往互动状况,改进措施。21.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
22.非预期性事件(处理方法,怎样处理更机智)。23.这节课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什么?
24.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感到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25.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地咀嚼? 26.哪些突发事件让我措手不及?
27.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感到最焦虑或沮丧? 28.自己感觉这节课成功吗?
29.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哪些方面我将做得更好? 30.其他值得研究的问题。
六、进行反思教学的误区
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要注意避免以下五个误区:
误区一:“茫”,教师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
误区二:“窄”,教师的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且往往只对教学失误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反思较少。
误区三:“浅”,教师的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误区四:“散”,教师普遍认为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阻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误区五:“浮”,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因此,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参考文献:
9.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九
一是教学设计反思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更加关注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学设计反思有助于凝练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三是教学设计反思有助于教师主动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教学设计的作用如此之大,所以思来想去教学设计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有效的提问反思教学设计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已经演变为 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已经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二、教学设计设计要围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发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标准,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而展开。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有质的区别。
三、如何反思教学设计预设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反思教学设计预设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是对课堂提问的一次分析、评价活动。这个评价活动方面是分析、评价教学设计预设的提问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则是分析、评价课堂上实际发生的课堂提问的状况,侧重在反思课堂实际发生的与教学设计预设的之间的出入差异,同时反思其中产生的原因。对于前者,不仅需要在教学设计设计阶段(即备课阶段)就开展审核,而且,需要在试讲、课前反思阶段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预测由于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因而,对课堂上实际发生的提问的分析、评价,不仅体现在对教师的提问的评价,尤其是分析、评价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系列、教师的提问技能而且更要关注教师提问所导致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等方面的发展实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提问所导致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应与生成状态五个方面。其中,参与程度包括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交往环境包括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馈,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是否激烈。
四、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教学设计是否成功
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与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生成状态包括学生是否都各自尽其所能,学生是否对后继的问题思考更有信心。对教师提问技能的使用水平的反思,可以从问题的质量、反控能力、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加以进行。
五、注意教学设计中问题的难度
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容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使提问失去应有的价值。因而,富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适度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处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因而,教学设计反思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10.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十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现在我们总觉得初中生很叛逆,其实是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学生步入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都很大。作为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应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更是他们情感上的知心朋友。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用心倾听
如果不了解一个学生,又想和他说话,最好的办法是听他讲。讲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父母,他的趣事。只有走进学生的里,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信任与理解
初中学生渴望友情,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渴望老师的理解、信任,期盼着和老师做真正的朋友。作为老师,由于传统上领导学生、唯我独尊的意识作怪,也常常把学生拒之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给教学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需要在心理上接纳他们,相信他们,关爱他们。只要老师敞开心扉,学生自然就会走进来。言语中信任学生,行为中关爱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老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赞美和鼓励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赞美和表扬。作为教师,不应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这些言语虽然简单,但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最好的效果。平时应多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观念已基本完成,但还不够完善,处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团结他人,友好地与他人合作,才会克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在这些矛盾中也很痛苦。每次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都会和他们耐心地交流,阐明自己的看法,消除学生的疑虑,用老师的情怀感化学生,用老师的人格影响学生。
三、生活交流
让学生追求美好人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起程中,我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父母当年生活的历史环境和窘迫局面,立志好学,用知识为人类创造财富。当老师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学生时,学生也会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展现给他的老师。
多鼓励、多夸奖,少责备、少批评。
11.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教师:杨松元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过程是这样的:
(3)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 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三、教师和家长谈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家长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4、家园共育袋。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家园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5、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
万山区鱼塘乡中心幼儿园
12.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不同的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正是我们老师探究的方向。自学——交流——展示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灵活有效运用此模式上不断探索。
有效性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研究课题是“自学——交流——展示”的教学研究,构建了“自学——交流——展示”的教学模式。这三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课时,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如:自学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课下,但有时根据情况也可放在课上;一个大的环节里面可能会有自学交流展示的小环节通过我们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断提高,学生愿学、乐学,课堂有效性不断提高!
【教师实习心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师顶岗实习心得体会:实习以来的教学反思11-19
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08-23
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心得体会09-03
一名实习教师的实习心得体会09-15
教师的实习心得体会08-07
体育教师实习心得11-10
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08-14
多次听,受益匪浅的教师实习心得体会11-13
实习教师培训心得08-09
高中美术教师实习心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