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2024-10-21

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

1.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退出企业特殊工种审核情况报告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兹有局(总公司)在我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单位,根据天津人民政府《天津市国有特困企业整体分流安置职工暂行办法》(津政发

[2004]108号)文规定,经天津市国资委、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财政局批准退出,批准文号,于――――年――月退出。

经查该企业于年登记从事特殊工种人员人,已审批人,剩余人。剩余人员名单由该企业上级主管局(总公司)审核盖章。

(章)

年月日

注:

1、此报告一式三份, 报市劳动保障局一份、企业参保区县劳

动保障局留存一份、转主管局(总公司)一份。

2、如为区属企业参照(津政发[2004]108号)文退出的,请

填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经委批准文号。

2.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了上海市的10所特殊学校 (盲校1所, 聋校3所, 辅读4所, 初职2所) 1~9年级的教师与学生。共发放教师问卷184张, 实际回收问卷160张, 回收率86.96%。学生的他评问卷228张, 实际回收问卷202张, 回收率88.60%。调查所涉及的特殊学生在残疾类型、年级、性别上均衡分布。

调查基本流程如下:首先对杨国枢、王登峰在1999年编制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 根据教师座谈、专家访谈的结果修订而成由120个词组成的《特殊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词表》。然后, 轮流至各校在对特教一线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学和积极人格品质的讲座的基础上, 进行教师问卷调查。要求其根据词表中所列各积极人格品质对促进特殊学生的一生发展, 提高生命品质所起的重要性做5点评分。收回问卷间隔5分钟后, 再请教师自由提名10个他们觉得对特殊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的积极人格品质。最后, 根据全校学生名单, 随机抽取性别、年级均衡的学生名单。请班主任教师分别对被抽到的本班学生, 就《特殊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词表》所列各词的符合性进行五点评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本次编制的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基本囊括了对特殊学生一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积极人格。

教师评定表和学生他评表的分半信度均达到0.9以上 (教师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95, 学生他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97) 。根据教师卷平均分在4分以上 (即对特殊学生一生发展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 的积极人格涵盖了绝大部分各类特殊学校教师自由提名的积极人格 (一致率为74.46%) , 且包括了全所有10名以上教师共同提名的词。

*打勾的词为教师评定4分以上和教师提名前47项共同出现的词。打星的词为10人以上共同提名的词。

2.根据特殊学生在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各积极人格上的符合性, 抽取出五大类能推动他们一生的发展的积极人格品质:能够发展自我、乐于与人交往、易于被人接受、善于自我管理、懂得珍爱自我。

对教师卷平均分超过4分而学生卷平均分高于3分人格形容词 (即学生符合且对提高生命品质较重要和重要的词) , 根据学生的符合性评分进行因素分析, 得到五个因子, 它们能解释总方差变异的65.53%。

抽取出的五个因子与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力量 (peterson&Seligman, 2001) , 及中国人人格结构 (王登峰、崔红, 2005) 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仔细分析能够发展自我、乐于与人交往、易于被人接受、善于自我管理和懂得珍爱自我这五类根据特殊学生的自身表现抽取的人格品质所包含的内涵, 发现一方面它们符合中国人本身的人格结构, 是一种人格品质;另一方面还与积极心理学里的积极心理的积极心理力量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是能促进特殊学生一生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积极的人格品质。

三、思考与讨论

1. 各类人格品质对特殊学生的影响

特殊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被家长、老师等能够提供各种帮助的成人所包围。发展起乐学、勤奋等能够发展自我的人格品质能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舞台, 实现自我能力的增长。而由于特殊学生生理上的特殊性, 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建立耐心、坚强、能够控制情绪等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格品质有利于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保障能力的增长、提升生命质量。

而特殊学生要充分发展自我, 特别是将来踏上社会以后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生命质量必然要和更多的社会上的人接触, 要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拥有易于被人接受的人格品质能够促进别人对他们的接纳, 而乐于与人交往的人格品质又能够促进他们将自我对他人的开放。这两种人格品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主流社会, 从而有利于真正在社会上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与机会。

而对于特殊学生来说, 珍爱自我这种对自身最朴实的热爱应集中表现在对自我的接受、尊重、喜爱、珍惜上, 即能够透过显见的困难依然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生命体存在的意义, 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期待和激情。这种源于对生命、生活热爱的自尊、自爱、自信是特殊学生不放弃自己, “残而不废”、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动力。

2. 五类人格品质对促进特殊学生发展的关联性

对特殊学生一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五大类积极人格品质之间相互关联, 彼此促进。懂得珍爱自我是基础性动力, 只有认识到自己残缺的生命也一样有价值, 才能有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它奠定了整个人生发展的大方向。而要到达到这一人生发展目标, 需要有自我和人际两方面的积极人格力量作保障。能够发展自我和善于自我管理是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完善的积极力量。乐于与人交往和易于被人接受是驾驭人际资源实现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对于特殊学生来说, 依靠自我的积极力量与依靠人际的积极力量中缺一不可。一方面, 由于生理上的各种局限, 特殊学生无法完全依靠自我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挖掘, 另一方面, 一味依赖外界提供的各种支持也容易滋生懒散、依赖等不良习性。而要均衡好这两方面人格的发展, 根本上还是需要树立起懂得珍爱自我的基本前提。因此, 五大类人格彼此关联, 只有系统性地全盘关注、统筹培养, 才能实现人格品质的良性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小结

对特殊学生的一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积极人格品质可以分为能够发展自我、乐于与人交往、易于被人接受、善于自我管理、懂得珍爱自我五大类。而且这五类积极人格品质上相互联系、彼此促进。

因此, 各类特殊学校应有意识地将这五大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平时的机能康复、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系统性地培养, 从而实现人格品质发展中的良性循环、彼此促进。这些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会通过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拓宽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等, 使日常的教育和训练事半功倍。

注释

1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状况;预警机制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层次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上社会竞争的激烈度加大,大学生普遍心理问题突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其他问题便能迎韧而解。基于此,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并深入剖析了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因素,提出了分层次建立预警系统组织及其运行监督机制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有效性。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状况

大学生特殊群体就是指生存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那一部分学生,即在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心理承受力的脆弱性、综合素质及竞争实力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一方面或几方面问题的非正式群体。他们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研究者制定了调查问卷来进行样本分析。样本取自湖南工程学院的13个院系,共88人参加调查,大学生特殊群体按类别分为家庭贫困人群20人,学习困难生20人,网络困扰20人,其他心理疾患24人,数据由各院系心理辅导员采集并集中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L·Derogatis,1973),调查分项有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大类,参加调查的学生分值从0到4,0-完全没有,1-偶尔有;2-有时有,3-比较常有;4-频繁出现,分值越高说明问题越严重。统计计算工具为SPSS13.0软件包,统计方法有T检验及X2检验。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面表格可以得出,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家庭贫困人群在躯体化, 人际敏感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学习困难生则体现在抑郁焦虑2项, 网络困扰者心理问题为躯体化, 强迫 ,抑郁。大学生特殊群体中其他心理疾患人群除了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 ,其他项目和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P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

二、分层次建立预警系统组织及其运行监督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瞽机制就是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预先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及时的保护,防止过激行为和严重侵害发生,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目的。危机预瞽机制可以按以下层次来划分和执行监督。

1.建立心理危机预瞽指标体系

具体而言,可以从(1)个体生理状况;如身体舒适度(2) 个体心理一般状况,如以上提到到9个项目(3)人际关系指标,包括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和满意度;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法和满意度;(4)不良心理指标。如报复心理。从这4个方面来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预瞽指数。

2.分层次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站

除了常规的学校-院系-班级模式外,还可以在寝室建立心理辅导责任制。 此外,成立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领导、学工、保卫、校医院及各学院有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校要从上至下,形成合力,改变观点,高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部署和协调工作。

3.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联动

分层次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预警系统组织及其运行监督机制不仅仅是学生工作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任务,应该是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和组合。它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包括保卫处,学生办,医院等。学校各职能部门除了日常监督外,还可以举行一些心理活动来促进心理危机预瞽体系的建立。如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举行的“和谐心理 健康成长”有奖征文,电气信息学院“青春纪念册之美好心灵”ppt展示大赛:以相册勾起回忆,用回忆引发共鸣,因共鳴思考青春,让青春感动生命,展示赛的过程仿佛是一道心灵鸡汤,让现场的同学收获了温馨与感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分层次建立预警系统组织及其运行监督机制的措施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有效性。1月8日,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2012年年会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湖南工程学院被评为“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这个成就与学校实施分层次建立心理预警系统组织及其运行监督机制是离不开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程学院校级思想政治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

[1]蒋志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的探讨[J].中国 成人教育,2006(3).

[2]赫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才立琴.“大一新生”意义世界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青年研究 ,2005(6).

[4]李子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概念与意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2(3).

[5]周海咏.完善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5(7).

[6]Foldman S Lazarus RS ,Appraisal ,coping,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Journal l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50 571-579

4.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我校是农村小学有一些特殊学生,他们父母是外出务工人员和离异家庭。他们思想偏激,学习上困难较多,人际关系紧张,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故意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引起老师的注意,一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而一蹶不振等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个大问题。通过调查对我校的特殊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一、总体现状

1.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85%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是单亲家庭,2%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在被调查的儿童中,约有20%的留守儿童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3.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约6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的积极性低,其中约87%的学生认为对学校严格的管理不适应; 83%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些因素导致他们中大部人都有讨厌上学,讨厌做作业的现象。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抽烟、拉帮结派现象的占10%。特殊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或事都是一种怀疑的态度。其中92%学生觉得别人总想占自己便宜,拒绝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平时我行我素,79%的学生不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性格孤僻。另外一种特殊学生认为总觉得别人与他作对,因此喜欢恶作剧,时常与人争吵、抬杠,与父母也不能融洽相处,85%对父母的态度时冷时热,好胜心理过强,67%的学生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不服气,导致性格的扭曲,不能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

在父母单方抚养的家庭中,儿童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只能得到部分的家庭关怀。另外,原本由父母两个人共同承担的家务、农活现在只能有一个人承担,这势必会加重父亲或母亲的负担,从而无暇顾及还在的生活和学习。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老人作为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原因,比起父母抚养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相差甚远。同时这些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小学学历和文盲的占72.8%左右。因此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空白。调查现实65%的隔代抚养是被动抚养,有78%的隔代抚养人反映照看孩子很吃力。可见,对于老人而言,只要孩子身体健康、能吃饱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几乎没有能力和心情去关心孩子是否缺少父母的爱、家庭生活是否丰富等问题,往往重“养”不重“教”,导致学生存在很多问题。

2、学习情况

父母外出打工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和对学习心理的间接影响。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儿童带来心理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人抚养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孩子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容易受父母的影响,久而久之也会被同化。

3、行为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的学生在学校不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旷课、打架等行为;

(2)有的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必要的知道,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染上不良习惯。(3)有些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三、应对问题的策略

1.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以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5.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2013年5月份,我们按照运城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女职工劳动保护调研的工作要求,深入各子分公司工会,对工会女职工劳动保护及特殊权益维护情况做了深入地调查。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风女工基本情况

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跨全国十个省(市)区、跨行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现有7个分公司、18个子公司,总资产41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南风集团共有职工9336人。其中女职工3124人,占职工总数的33.46%。截止到2010年4月,公司及各分公司女职工委员会(小组)应建个19个,已建个19,组建率达100%。

二、女工劳动保护及特殊权益基本情况

女工的权益保护,最重要的是劳动权的保证。劳动权是女工其他权益的基础,只有保证了女工的劳动权益,女工的其他权益才能得到有效地维护。这几年,南风工会和女工委做了很多工作,女工的的权益得到了有效地维护。

1、女工就业总体形势较好,关键岗位占比较高

为了加强女性就业问题上,南风女工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为女性职工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把提高女性

同志的素质教育也作为一个重要工作点,同时,争取集团公司的支持,为女职工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学习权、发展权,使她们能够有机会参加培训、与男职工一样参与岗位竞争,实现岗位成才,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通过强化培训,南风的女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日益加强,女性的素质日益提高,女工在职业地位层级、专业技术领域等方面与男性的差距也在缩小,某些传统属于男性的职业、岗位可以由具有合格素质的女性承担。渐渐改变女性处于中下层、辅助性职业地位的状况,渐渐实现男女就业权利的平等,南风女职工在关键岗位的比例也有很大提高。目前,女工的就业在南风来说总体较好。

2、集体劳动合同执行严格,特殊权益保护基本到位

在特殊权益保护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求工会女工委主任必须参与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全过程,同时,女工委主任必须参加集体合同领导小组,以确保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集体合同的文本中。前两年,我们在劳动保护方面专门针对女性职工增加了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将女职工“四期”保护规定纳入集体合同条例中,将女职工卫生费上调标准为10元/月,明确了女职工的怀孕期、产期、哺乳期、产假、产假工资等保护制度和措施。依靠集体合同和充分地和行政沟通,南风广大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得到了有效、有力的保证。

三、五点做法使女工组织有力维权,女工权益保护到位 南风集团女工友权益能得到有效地维护,得益于女工委住组织建设不放松。保证女工工作五到位,以“五到位”为工作指导,努力做好女工权益保护且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组织建设落实到位。坚持“那里有女职工,那里就要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以工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做到工会女职工组织与工会组织“三同步”(即同步组组建、同步报批、同步换届),实现女工组织建会的全覆盖;健全完善女工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制度,加大对女工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是女工权益保护落实到位。女工委主任必须参加集体合同领导小组,参与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全过程,以确保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集体合同的文本中。如在第五轮集体合同在原来“四险一金”的基础上增加了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将女职工“四期”保护规定纳入集体合同条例中,明确了女职工的怀孕期、产期、哺乳期、产假、产假工资等保护制度和措施。在第六轮集体合同中明确在竞争上岗时“同等条件下女职工优先上岗”、“离婚女职工有困难优先上岗”、“困难女职工优先上岗”的措施,为女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培训一定到位。通过定期举办普法培训班,增强女职工依法维权的能力,坚持以《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与女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培训;让女工掌握各利有关政策,增加维权能力。

四检查落实到位。坚持每年两次深入各子分公司工会,对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作用发挥、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倾听女工合理诉求,拓展各种有效维权渠道。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契机,强化对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对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抽查,不达标的下发整改意见书;召开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总结会,表彰先进,以推动女工权益落实工作。

五是帮扶到位。进一步完善困难女职工档案,加大“一帮一”、“手拉手”帮扶制度,贯彻落实好“金秋助学”、“爱心资助”计划,加大对单亲、困难女职工节假日走访慰问力度和对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的力度,为困难女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女职工,特别是下岗失业女职工提高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努力为女工排忧解难。

多年来,正是因为南风女工委一直坚持五到位,女工工作才一点点地进步,一点点积攒了成绩。

四、未来五年,南风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

对女职工实行劳动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法律制度。但近几年,女工组织、女工权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

中越来越淡泊。我们的工作与党和群众要求、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随着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企业女工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新的挑战。这些可能是我们女工组织今后的主要任务。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如何进一步做好女工工作还有待于我们努力研究探索。有的领导由于对女工工作认识不足,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使企业女职工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造成企业间女工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个重视女工工作的领导,工作就会好做一些,一个不太理解的领导,工作就难做一些,在今后,我们努力使这些好的做法制度化,靠制度去推动女工活动。

2、女工委组建与工会组建还不能做到同步,女工主任大部分是协商而定,有的基层单位不能及时增补女工委员。有的单位规模小,女工少并且分散,工作季节性强,开展活动难度较大。

3、目前集团专职女工干部比例较少,女工干部一人多岗,专职做好女工工作的时间不足,致使没有充足的精力结合企业实际去考虑、规划女工工作。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对《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细则修订的两点建议女职工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同

时,她们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城乡边缘群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是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职责:

1、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如女职工孕、产、哺乳期的工资福利待遇能不能随着GDP增长自动调整

目前经济发展非常快,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细则,基本是做为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的,不可能年年调整,那么女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随着GDP的增长同步增长,没有共享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建议,针对女职工“四期”保护的各项规定,保障女职工孕、产、哺乳期的工资等等福利待遇,可提出最低标准,拒不执行,可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刑事执行。同时将这些待遇同GDP的增长挂钩,一年一次自动调整。

2、要加大不执行的条例的处罚力度,对企业法人强制执法

女职工的保护谈起来很容易,但执行起来很难。因此,有必要要新法规中,增加强制执行和对拒不执行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刑事处罚,保证该法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从而整体推进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女职工以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6.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六

创建绿色学校,我们认为“创绿”工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在于通过创建绿色学校这种载体,强化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师生环保素养,培养师生节能、节水、节电,节约其他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培养和造就树立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积极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着力营造节水节电氛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内容,学校的节水节电工作一直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并多次在党委行政会议上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首先要求学校的各场所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节约意识的宣传,大力提倡节约每度电、每滴水,并将节约型校园建设落实在学校的“三育人”之中。学校的教师以节水节电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学生,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学校的节水节电工作之中,最终在全校范围内,从领导到全体师生员工营造了一种全员节水节电的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节水节电管理机制,保证节水节电工作扎实推进

1.建立和完善节水节电的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专班从事节水节电工作。一是研究我校现行水电管理的现状,对比分析近几年来水电费用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带着问题外出考察兄弟学校和具有节水节电技术的企业,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掌握最新的节水节电技术;三是完善后勤服务中心现有水电管理制度,如用水用电管理制度、水电管理细则、水电承诺制度等;四是后勤处根据合同制定详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通过日常检查促使后勤服务中心扎实推进节水节电工作。

2.推行节水节电目标管理。规定费用额度,制定若干目标,超支自负,节约有奖。对全年水电维修材料费用,节水节电指标等采用目标管理和百分制考核。将节水节电指标与水电工作人员个人效益工资挂钩,初步建立起一套节水节电的目标管理办法,逐步使节水节电工作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狠抓节水节电精细化管理。后勤服务中心按照学院党委提出的“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要求专门成立了精细化管理工作专班,在专班下设立水电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全面细化水电管理工作制度和职责,制定岗位标准,明确岗位流程,强化过程管理和过程监督。后勤服务中心在半月例会上,根据中心的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每半月小结上半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制定下半月的工作计划;水电管理工作者每周要

向上级主管汇报工作情况。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杜绝了水电浪费,有效地促进了节约。

5.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节水节电工作。后勤服务中心与后勤处、教务处、学工处及各教学院系积极配合,对全校节水节电工作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后勤服务中心将学校教学、办公和学生生活用电分类管理,教室与办公用电分开,宿舍公共用电与室内用电分开。这种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管理的办法,既满足了师生教学生活用电,又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深受学校师生的好评。

三、我校节水节电工作中的体会

按照构建“两型”社会的要求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型、资源节约型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结我校多年来的节水节电工作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节水节电工作的保证。学校领导把建设生态文明型、资源节约型校园纳入到学校“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明确要求后勤服务中心服务要标准化、管理要精细化、节能要常态化,对后勤水电节能工作采用目标责任管理。学校每年既有节能规划,又有实施步骤,而且有经费保证,从而保证了我校节水节电工作有效地开展。

2.制度保证是节水节电工作的基础。学校的节水节电工作必须搞好管理制度建设,只有建立相应项目责任制、统计审计制、目标管理制、绩效考核制等制度,才能确保节水节电工作落到实处,使节水节电目标有实现的制度基础。

3.全员参与是节水节电工作的保障。师生员工是学校水电消费的主体,只有他们自觉参与到节水节电工作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共同营造节能氛围,学校的节水节电工作才能有真正的实施主体,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4.技术控制是节水节电的关键。积极采用节水节电新技术,对校园供水供电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淘汰浪费严重的用电用水设备设施,对所有用户实行水电计量管理和额度管理。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措施,才能真正地实现科学有效的节水节电目标。

5.绩效挂钩是节水节电的动力。传统的水电管理模式,师生使用水电多少一般不与个人利益挂钩,特别是公共部分的水电使用更是如

此。学校通过对学生的用水用电进行额度管理,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浪费,而且对节约实行奖励,增强了学生主动节约的动力和效果;对老师采取多用多付费,少用少付费;对水电管理者实施目标控制,按节约与超支比例进行奖惩的办法。绩效挂钩有利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节水节电积极性。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新技术的传播基地,肩负建设“两型”社会的使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节水节电知识的普及和节水节电意识的培养,做践行节水节电的表率。虽然我校在节水节电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两型”社会和节约校园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采用实用节能新技术,学习节水节电先进典型,在节水节电技术控制和管理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尝试,继续按照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节能常态

7.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1 相关概念

特殊学生是指在成长过程中, 身体或心智的发展停滞或发展不完全, 并且伴有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行为某些缺陷的学生。特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常比较大, 具体包括智能障碍学生、肢体运动障碍学生、语言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学习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严重情绪障碍学生等, 对特殊学生这一群体的教育比较成功的是回归教育。

回归教育 (又称回归主流) 源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 即让特殊 (残疾) 学生回到主流学校, 接受与正常学生一样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让特殊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一方面提供学生必需的文化刺激环境, 给予其更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标记, 减少隔离并提供合作、正向的互动。特殊教育领域内这场“一体化”、“融合教育”运动发展到21世纪, 已初步形成了更深入的所谓“全纳教育”的探讨热潮, 即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 无论他们有何种残疾, 残疾程度如何, 他们都必须在正常班级内接受所有的教育[1]。

2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概况

台湾地区于1984年颁布了《特殊教育法》, 这是台湾地区第一部较为全面而详细规定特殊教育的基本法案, 法案主要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对象、教育年限、教育规模、教学原则、教学质量以及相关服务等, 总体而言, 这部法案的相关内容还比较笼统。随后的1997年对《特殊教育法》进行了修正, 这个法案的第一次大修订, 使得特殊教育的实施更加明确、人道、理性、现代、专业[2]。在2001年、2004年两次对该法案的修补中, 逐步确定特殊学生回归主流的政策后, 特殊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接触的频率更高。

根据台湾地区2006年特殊教育统计年报的统计, 2006年台湾地区已入学 (高中及以下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 的特殊学生有83 113人, 在大专院校学习的特殊学生有7 020人。在所统计的特殊学生中, 智能障碍学生占36%, 学习障碍学生占18%, 多重障碍学生占11%, 严重情绪障碍学生占2%, 肢体运动障碍学生占9%, 语言障碍学生占2%, 听觉障碍学生占6%, 身体病弱学生占4%, 视觉障碍学生占2%, 自闭症学生占4%, 发育迟缓学生占2%, 其他障碍学生占4%。在中小学及特殊学校中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有57 579人, 占所有学生总数的2.07%[3]。

目前, 台湾在高中及以下 (含学前教育阶段) 的特殊学生, 有66 690人安置在普通班中接受特殊教育或资源教室方案服务, 占特殊学生总数的64.8%。而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在家接受教育或接受机构教育的特殊学生比例相应地逐年下降[4]。现在, 在台湾地区, 学生在各阶段成长过程中即使自己班上没有特殊同学, 但在同校或生活周边多可以接触到身体或心灵上有缺陷的特殊学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地区对特殊学生实施的回归教育取得了积极效果。

3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注:本表的调查对象为学生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台湾地区特殊教育的现状, 笔者通过发放设计好的有关特殊教育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台北东吴大学的学生以及少数国中 (初中) 教师做了一项随机调查, 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 回收120份, 回收率为100%。通过对回收的问卷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得出台湾地区现阶段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其施教情况, 结果见表1、表2。

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类统计, 再结合对几位国中教师以及一位台北市特殊教育中心主管教师的几次访谈资料的研究, 我们可以对台湾地区现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特点和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1) 回归教育已成为台湾地区特殊教育主流模式。

由于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对特殊教育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支持、制度保障, 使得特殊教育从政策、经费、设备、宣传等各个角度都充分获得了开放式的教育资源。从上文台湾地区对特殊教育统计年报公布的相关统计数字就可看出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回归教育一直以来做出的努力, 而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有57%的学生听说过“特殊学生回归主流教育”的议题, 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 由此也可了解到台湾地区社会各界对于特殊学生安置模式的理论讨论也较为频繁和有效。在调查问卷中, 当被问及“是否在求学阶段与特殊教育学生接触过”时, 有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肯定答案, 说明各个学校在教育执行过程中与特殊教育学生接触过的普通学生占了大多数, 并且从智力障障、学习障碍、听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到亚斯伯格症、自闭症等各种特殊学生都被普通学生接触过和接受, 从而可以看出台湾特殊教育界的回归教育已成为主流模式, 并且出现更为可喜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2)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具体而细致。

调查结果显示, 有79%的学生了解政府对特殊学生的政策与补助, 同时又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知道社会各界 (包括一些基金和民间组织) 对特殊学生的支持办法与帮助途径。可以看出台湾地区民众对特殊学生的安置体系了解程度较高, 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这个体系的明确具体、细致完善以及良好的宣传运作。

台湾地区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安置时, 基本依照诸如就近入学、最少受环境限制、根据需求弹性安置等原则。据笔者访谈了解到, 具体操作上, 由特殊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按程序开展特殊学生发现、筛选、鉴定、安置等工作。根据筛选结果, 台湾地区“教育部”提供“身心障碍手册”, 特殊学生凭“身心障碍手册”可接受不同程度的补助与物质帮助。该委员会还会根据安置协议, 在特殊学生入学前, 对安置机构提出安置场所环境、设备、康复服务、教育辅助器材、生活协助计划等方面的建议, 每年对特殊学生安置的适当性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特殊教育专家、临床心理专家、专科医师、社会工作者、康复医师、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家以及残障团体代表或家长代表、社会福利组织、卫生领域的代表、学校行政人员等, 可以说这样一个既庞大又精确的专业团体队伍再辅以已有的特殊教育制度, 从根本上保障了特殊学生的应有权利和合理诉求。

(3)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辅助资源充裕而人道。

笔者在台湾地区学习考察期间, 走遍台湾地区十多个县市, 所到之处的无障碍设施无不让人深受感动, 尤其台北市基本的公共设施真正可以做到让任何人无障碍使用。这不仅包括生活层面的硬件如交通、公共设施、建筑等, 还包括社会软件方面如他人态度、教材宣传等。生活中, 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向学校或专门机构申请辅助性器材如助听器、行动辅具、支撑或摆位辅具、电脑辅助软件等, 种类齐全多样, 物资充裕, 这些都是台湾地区“教育部”每年依靠专项拨款购置的。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无障碍环境不只局限于物理环境, 也包括人文环境。走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卖彩票以及口香糖的残障人士自尊自立地谋生, 不会有行人投去异样的眼光, 在学校中也会常常遇到一些残障人士, 其他学生对他们的包容和关爱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自信和乐观。在接受笔者问卷调查的正常学生中, 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回归教育有助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而更具有教育意义的是, 调查结果显示, 76%的学生在与特殊学生交往中受到了正面影响, 学会了感恩与包容, 这也凸显了回归教育的另一个积极的社会意义。

另外, 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台湾目前国中 (初中) 和高中均是小班授课, 班级人数原则上定在28人 (其中台北县班级人数最多, 但未超过35人) , 很多学校都明文规定原则上每班至少接受一名特殊学生, 而为了有效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特殊学生, 班级每接纳一名特殊学生, 班级可减员两人。这些充裕而人道的资源保障, 提供了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基础, 也有利于回归教育模式的长足发展。

(4)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安置策略灵活而多样。

在回归教育理念倡导下, 目前台湾地区的回归教育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种是形式上的完全融合, 即特殊学生所有的课程都要和普通学生一起进行;第二种是形式上的部分融合, 即特殊学生可以同时在普通班级与特殊班级接受教育, 这其中又有2种形式:其一是特殊儿童在特殊学校进行文化知识学习, 而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课程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其二是特殊儿童大部分课程在普通学校完成, 而一些专门的特殊训练与矫正活动, 如言语语言治疗、行为矫正等在特殊学校进行;第三种是功能上的融合, 主要指普通学校建立特殊班级, 如资源班、资优班等。

台湾地区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定义广泛, 不仅包括身心障碍特殊学生的资源辅助教育, 而且也考虑到资质优异学生的资优教育, 因此大部分学校不仅有资源班还有资优班。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分别有78%和72%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遇到过这类班级。

为了满足在融合中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 台湾特殊教育界也采取了许多新的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手段, 如资源教室、巡回辅导、床边教学、个别化教育计划 (IEP) 等。资源教室又称辅导教室, 是目前特殊教育最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环境, 由训练有素的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观察、评估、矫正训练等辅导。巡回辅导是指将特殊学生安置于普通班中, 由经过训练的所谓“巡回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提供巡回服务, 对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重度障碍学生, 还提供在家教育巡回辅导的服务。更进一步的“床边教学”就是对卧病治疗3~6个月或病情严重, 不宜继续上学或卧病于床的学龄儿童进行辅导。个别化教育计划, 即以个别化的教学为基础, 是为个别学生和同质学生专门设计的教学计划。笔者在接触到的一名智障学生的IEP辅导实例中, 看到了档案中详实记录下的每月会议中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员 (语言治疗师) 的交流过程, 新的教育计划与学生的变化 (包括学生试卷等证明物) 其详细完整程度让笔者感动, 在回归教育安置的途径问题上, 台湾地区所表现出的灵活多样以及对各类学生的人性化差异服务耐人寻味。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较为严格。在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是特殊教育系毕业或是经过特殊教育培训并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才可持证执教。台湾地区特殊教育界的回归教育现状是一大批特殊教育教师及其他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4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对大陆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台湾地区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给我们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有益的借鉴。我们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特殊学生实施的特殊教育的回归教育和人性化服务进行完善。

4.1 加强立法支持, 完善理论建设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当时我国就已有残疾人5 164万, 约占总人口的5%, 影响到全国1/5的家庭和数以亿计的亲属。而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却仍没有独立的《特殊教育法》, 只在《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涉及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5]。由于立法活动的滞后, 在观念中, 人们仍然不能正视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安置问题。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的发展是通过法律保障加之依靠先进理念指导实践来实现的。在我国大陆地区, 要想充分认识和积极发展回归教育, 就需要政府、教师、特殊教育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因此, 我们必须从立法着手, 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理论建设, 才能使特殊教育回归主流实践更加深入、具体和广泛。

4.2 加强专业支持, 建设保障体系

特殊儿童的评估、鉴定和制订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等都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师、医师及其他行业专家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持续关注, 合作是回归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 台湾地区就是在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的运作下按程序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 推陈出新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所以, 我国大陆地区要努力建立一个完备的特殊学生安置的保障体系, 从发现、筛选、鉴定到施教的每一个环节都具体细致地做好安排和服务工作。

4.3 加强物资支持, 壮大师资队伍

我国大陆地区特殊儿童总数、特殊教育学校数量都远远多于台湾地区, 而所培养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比例却要比台湾地区低得多[5], 因此, 我国大陆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应从特殊教育专业和其他师范类专业辅修特殊教育专业两个方面同步进行加强, 从质和量上尽快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同时, 特殊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对辅助技术与高科技技术的挑战。保障台湾地区回归教育得以广泛实施的重要条件是物资支持的充裕。所以, 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为其提供物资支持, 建立无障碍设施, 建立资源教室, 壮大师资队伍, 改善在融合环境中接受教育学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4.4 加强舆论支持, 建立人本社会

回归教育的前提和实施都离不开舆论的支持。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较为缓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特殊教育、特殊儿童没有引起人们以及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6]。人们对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的了解和关注较少, 回归教育就是要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并以每个人的需要与发展作为目的与结果。

总之, 如果在立法支持、专业支持、物资支持、舆论支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下, 相信不久的将来, 我国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不仅体现出中国现阶段的全面和谐发展, 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优越性。

摘要: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在理念上重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问题, 在实践中强调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身心障碍学生尽可能地从高墙围篱的束缚中走出来, 跨入普通教室内, 与普通班的学生一同上课, 进而达到“正常化”的状态。特殊教育在台湾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 积累了特殊教育方式与途径的一些好的经验, 值得我们大陆地区特殊教育工作者分析借鉴。

关键词:台湾地区,特殊学生,回归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福娟, 马红英, 杜晓新.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继发, 李贤智.台湾《特殊教育法》立法及其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 2:4.

[3]“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组.2006年度特殊教育统计年报[M].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组编印, 2006.

[4]叶一舵, 陈慧.特殊教育:台湾对身心障碍学生的辅导工作[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 1:30~32.

[5]兰岚, 兰继军, 吴永怡.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及对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l2:18~22.

8.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篇八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我不断地和学生沟通,想他们所想,找突破口,这当中有心酸,也有喜悦,我在历练中不断成长,学生各方面进步也很大。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关于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谈一些看法,希望与大家探讨。

一、理解和宽容学生

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大人需要理解,学生也需要被理解,学生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面对“调皮学生”,很多老师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沟通,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们也要尽力去做,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使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要积极主动地面对,研究他们的心理,对症下药。教师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有价值、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师生才能协调好,才能很好地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二、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与学生的矛盾

给英语学困生上课,每天面对的是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好动、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作为教师,每天除了讲好自己的课之外,还要思考怎样有效管理课堂,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保证,除了小组讨论、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没有抵触心理,还要做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信任的老师。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在讲课中发现昏昏欲睡和悄悄说话的学生,我会一声不响地走到他们跟前,站在他们跟前讲课,而那些刚才不注意听课的学生,一下子就会懂得我的暗示,开始认真听课了。很多老师反映,对于基础差且调皮的学生,上课基本上是在维持课堂纪律,批评学生,不但导致教师、学生都很消极,而且课堂上过多的批评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进度、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师生和谐,所以似乎我的这种做法显得很无奈,但比起我正面批评,引发师生冲突,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方法。

三、赏识与激励。让学生更自信

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赏识教育”无疑是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责任,更是让学生建立自信的好方法,尽管学生有太多的缺点和错误,看上去好像“劣迹斑斑”,一无是处,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燃起自信的勇气,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特殊群体的学生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因此要教育转化他们,我们必须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微小的进步放大,这个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例如:我们班的马×好动,学习基础差,但是他勤快,打扫卫生总是抢在前面,我就对他这一方面进行全班表扬,希望他学习上能这样表现就会更好,经常表扬,后来我发现他学习积极性也高了,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

四、融入学生。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的这个班大多数学生都是少数民族,他们有很多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为了融入他们,我查阅各方面资料,了解他们的民族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在完全尊重他们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下,试图想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我以我渴望的眼神和谦虚的神态告诉他们,我不知道的很多,就像他们在课堂上需要我教他们知识一样,在课堂上我是老师,现在他们是我的老师。我发现他们很自豪,给我讲很多关于他们的民族与宗教信仰,个个神采飞扬,连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讲个不停,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平等,我了解到了更多知识,这种心与心的交谈,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喜欢上了我,就喜欢上了我的课堂。有时候,课间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找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与鼓励,也说说自己孩子的不足,让他们出出主意,他们起初很拘谨,后来都很活跃,我放低姿态,让他们有亲近感,“亲其师而信其道”,慢慢的我们的沟通多了,在课堂上他们也变得积极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这个群体只放在班级这个集体中进行比较,不应该各方面都按照教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也应该尽自己所能教育好这些孩子,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在积极、健康、快乐、关爱中成长。

上一篇:一二年级讲故事比赛总结下一篇:“迎接新同学”主题班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