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事迹

2024-08-14

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事迹(共8篇)

1.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事迹 篇一

远程教育工作先进事迹

滚马中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担负着该项目学校的远程教育培训,三年来,以电教室为切入点,以学校开展的“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与课程的整合”“科技富农”活动为契机,立足岗位,严细管理,务实创新,赢得了县教育局、县电教站及全学区教师、服务区农民的称赞,现就滚马中学的管理总结概括如下。

一、统一认识,目标明确,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

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在培训活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下,使得每一个教师可以从远程教育中快速地获取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会迅速拓展农村教育的时空界限,特别是对于地处偏远的滚马中学来说,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迅速了解国际国内的教育信息,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学到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农村孩子们的视野从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岭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传播和教学的功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滚马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保证远程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成立了由教导处、后勤处和骨干教师参加的远程教育工作组,负责落实远程教育具体实施,负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工作。学校还配备了一名专职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远程教育节目资源的接收、浏览、下载和整理工作,并严格执行收录、编目、借用、归还制度;另一方面负责学校资源库的管理,对学校资源库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使用。2008年秋季滚马中学接入移动宽带,2009年开通学校网站(http://119.1.193.20/school10/),该校还制定了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各种制度。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考核考评范围。学校制定了《网络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制度》、《校园广播室制度》、《管理员操作职责》、《设备损坏赔偿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设备和使用维修制度》、《现代远程教育考核和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让制度上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我们在应用的同时,还建立了“资源接收登记册”、“资源应用登记册”、“光盘播放记录”、“微机使用记录”、“校本培训登记册”、“为农服务登记表”、“多媒体上课记录”、“模式二课表”等表册,教师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使设备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教导处在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中重点检查远程教育应用情况等。由于该校认识明确,管理到位,使得电教室设备资源得以正常运转,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良好。

二、兴学习之风、练业务素质,全面提升技术水平。滚马中学以学校的电教室为契机加强日常技术培训。首先,通过开展“一日一练、一周一技、一月一交流”,建立教师练兵台,互学互助,营造一个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所有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其次,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种远程教育培训,同时我校还让懂计算机技术的老师当培训教师,每周坚持集体培训一次,要求人人参加培训、人人上机操作,理论结合实际,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第三,经常邀请县教研室的资深教研员来学校做评委、点评、指点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定期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作报告、办讲座。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技术实际操作的水平。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涌现出了刘伟等13位课程设计,教案设计的市一级的优秀教师。第四,学校还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召开班组技术座谈会,大家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小窍门讲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时间长了,教师们熟能生巧,个个独挡一面。2008年我们还举行了《语文课件制作》、《数学课件制作》的专项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老师们远程教育的应用能力,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自如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会应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模式一、二上课的教师得到百分之百。岗上的教师经过长时间摸索,有的通过“听、看”就可判断并调节每台远程教育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及时清理计算机的病毒,恢复程序的正常使用。

三、细心加专心、巧干加实干,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滚马中学入网电脑已达到60多台。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广播室、在远程教育设备运用的日常管理中,远程教育小组始终坚持“检查及时,保养到位,维修合格,记录准确”十六字管理方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设备的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他们严格执行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使用制度,做到日常保养与专项保养相结合,不拖不欠,设备承包到个人,实行专人管理和目标考核;在维修上,一方面不等不靠,加大维修力度,另一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维修水平;在反映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录取上,更是一丝不苟,真实反映每台设备的实际情况,为维修保养,提高可靠的依据。滚马中学还从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抓起,用制度规范岗位教师的言和行。08年初,为了更好地完善远程教育设备的借用制度,远程教育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改以往在“本本”上的交接为面对面交接,每天由专业管理人与借用教师一起到现场面对面交接各种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情况,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面交接清楚,以便管理教师和使用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重点问题,重点监护。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隐患,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集腋成裘,实行目标管理,每一个教师拟定自己的目标,学校用更大的目标进行激励

滚马中学的远程教育实行全员管理,在工作中提倡“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鼓励教师多提合理化建议、多搞教育教学创新。为教师创造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竞争环境,同时,每一个教师公开自己的计划,公开监督。人人都是计划的执行者,人人都是计划的监督者。系统化的目标使得每一个具体的计划实现都是总目标的实现。

五、互助互帮、团结向上,争创一流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

重视团队的力量,在人员管理上,滚马中学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增强本岗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营造温馨环境。“师带徒、徒帮师,言传身教,使全体教师得到提高”。作为项目学校的校长有责任带领大家学习钻研技术;作为专业技术员有义务培养技术骨干。出于这样的认识,校长和技术员在远程教育管理中、在“传道、授业、解惑”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带领学校教师长期坚持搞素质教育和技术小比武活动,教育每一位教师增强责任心,刻苦钻研技术。“只有熟练自己的业务,干起活来才能得心应手!”成了全校教师的共识。

六、利用远程教育电教室,服务农民,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过去学校周边的村各项工作的滞后,主要还是由于村领导班子思想落后,纪律涣散,缺乏为民意识造成的。在日常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中,我们有意识的下载一些关于农村工作发展较快的先进典型例子,组织村党员干部及有超前思维、创业意识的农民进行学习观看,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调整思路,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出推动周边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计划。专题片《美丽山庄》带给农民朋友相当大的启示,影片中房干村的村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呼声高于一切的原则,硬是将一个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人家能干道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这部电教片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看了七、八遍,让每个党员都从心灵深处去感受房干村党员心中的那种激情和坦荡。让村里的所有党员受到一次心灵荡涤。

七、利用远程教育电教室,提升普通农民的综合素质

以前,周边农村由于受小农经济的束缚,主要以务农为主,为纯农业村,村民思想停留在20年前的状态,基本上满足于温饱,安于现状,各项工作搞不上去,村民思想处于一盘散沙状态,个人顾个人,不为别人着想,不为大局着想,村里规划混乱,脏、乱、差现象严重,有的村民竟在道路中央建厕所,强占宅基、抢占耕地现象更层出不穷,致使连续发生了数起村民集体上访事件。针对以上情况,滚马中学利用远程教育电教室集中学习的时机,开展民主议政,就村里的宅基划分、计划生育、耕地占用等问题向群众讲明,问题向群众当场做出开导解释,及时化解群众的怨气和误会。注重他们的法制教育。几年来,借助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东风,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中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科学教育,使得周边农村党员一心,干群一心,团结和谐,有效地推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八、取得的成效

随着滚马中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优质资源的引入对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易产生明显的成效。

1、“三网”的立体应用,全面提高了教育的信息化

三网(远程教育卫星下载;互联网;闭路电视网)和学校网站(http://119.1.193.20/school10/)的正式开通,为我校与兄弟学校教师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搭起了对外信息交流的桥梁。利用闭路电视网,把中国教育台的节目内容传到每一个教室让学生观看,放学后让留守儿童收看。

2、方便师生,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一直以来,资料的缺乏是我校的一大烦恼。自远程教育开通以来,资料的缺乏问题变为无忧。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就学习中的问题查找资料,便捷而有效。

3、优化了课堂教学。

资源的应用无形中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那些设计新颖、巧妙的课件,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我校将下载的为农服务资源,利用节假日为当地农民播放,组织农民学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尤其是一些种植和养殖深受农民喜欢,其中有很多农民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农业实践,反馈效果很好。

一直以来,滚马中学远程教育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努力,全面提升了基础管理水平,受到了领导和教师及周边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事迹 篇二

一、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

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包容性、互动性等特点。 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新、更全、更多的资源, 为教学双方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逐渐摆脱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和灌输。 思政教育借力互联网,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不仅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丰富了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更增强了感染力和亲和力。

2.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

其一, 网络的开放性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影响力。 传统思政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 在网络时代, 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网上新鲜有趣的信息。 其二, 网络的平等性和自主性冲击了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权威解读和硬性传播, “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而在网络时代, 各种“去精英化”、“反权威化”、“解构主义”等网络文化盛行, 大学生更注重自我需求。其三, 网络的包容性和虚拟性, 使得网络世界各种意识形态、思潮碰撞。 此外, 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 高校思政教师不能停留在以前“一本书、一堂课、一场会”的初级阶段, 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 既要做好思政知识的传授者, 又要做好网络媒介的把关人。

二、以先进网络文化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 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 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 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 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 表达看法观点, 宣泄情绪意识, 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 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2]。 由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虚拟性, 鱼龙混杂的意识形态和网络思潮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倡导网络文化新风尚。

对高校而言,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 要以主流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引导大学生成长,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成为主流文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先进的网络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校要牢牢把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让先进、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牢固占领网络阵地, 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先进的网络文化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高校要把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与网络载体结合起来, 不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而言之, 培育和发展先进网络文化, 就是要大力发展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推动社会前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文化[4]。 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学习、生活需要,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不断增强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以先进的网络文化汇聚人心, 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以先进网络文化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

1.理念创新, 积极推进网络文化育人。

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 社会舆论的放大器[5]。 大学生既然喜欢网络, 高校就要把网络建设好, 把网络文化培育好, 切实加强校园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主平台、主渠道建设。一是要“以学生为本”, 努力拓展网络育人空间, 让校园网络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和途径。 二是要注重网络文化传播, 通过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空间中, 营造覆盖面广、参与度大、活跃度高的网络舆论氛围, 让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新知、增长才干的重要场所。

2.模式创新, 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 高校要加大网络思政教学的力度,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课堂教学要从“粉笔时代”走进“鼠标时代”, 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 转变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模式, 做到“因材施教”、“因网施教”;要着力建设“第二课堂”,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通过“选题精心”、“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的网络公开课、微课、网上大讨论等, 将枯燥、生硬的思政理论知识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 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让思政教育搭上互联网快车, 将传统的“课上+课下”翻转成“线上+线下”,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予以疏导解决。

3.平台创新, 精心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高校要精心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不断开创网络育人新局面。 一是要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 将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学生BBS论坛、贴吧等大学生网络活动空间, 打造成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二是要精心培育校园网络文化精品项目,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 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品味高雅、健康向上的网络活动上。 三是要大力开展贴近大学生实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 把相关教育内容融入活动中,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入脑入心。

4.队伍创新, 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 高校必须组建政治觉悟高、 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要有一支具备深厚思政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两课”教师队伍, 保证思政教育的引导力。 二是要有一支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新媒体人才队伍, 开发设计一大批新鲜、生动、有趣, 贴近师生实际、反映师生生活的网络文化精品项目。 三是要有一支政治素养高、协作能力强的网络舆情监控和网评员队伍, 认真做好舆情监控, 及时跟踪和发现学生的网络动态, 对大学生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在此基础上, 高校应通过不断优化和整合, 形成一支涵盖“思政教师 (教学) +采编人员 (设计) +技术人员 (维护) +推广人员 (营运) +舆情人员 (监控) ”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常规部队”, 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制度创新, 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完善, 客观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领导与运作机制, 形成一套严格的精品策划、组织建设、财政支持、技术保障等制度[6]。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 做好顶层设计, 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做到有党的领导、全员参与、部门联动, 形成“齐抓共管、分级实施、分类管理、统筹协调”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域名、IP地址、信息发布管理等制度, 出台网络实名制度、 舆情研判制度、 网络监管制度及网络诚信规章制度等, 明确管理责任。 三是要不断完善网络监督和准入制度, 大力开展阳光净网行动, 加大监控力度, 打造公平诚信、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四是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培训制度, 通过“请进来” (邀请专家、学者讲座) 和“走出去” (参观普法教育基地) 等形式, 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网络世界海量信息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承受着大量有害信息侵蚀身心的风险。 在互联网时代, 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多措并举利用好网络这片肥沃的土壤, 以先进网络文化助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3/c_128525629.htm.

[2]尹韵公.论网络文化[N].光明日报, 2007-03-25 (8) .

[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 2011-10-19 (8) .

[4]陈志超, 汪谦慎.用先进的网络文化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3) :109.

[5]黄鼎.以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河学刊, 2013 (1) :47.

3.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事迹 篇三

(2007年10月11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专、中小学校:

两年来,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涌现出了一大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通知》(云教函〔2007〕114号)要求,经各州、市教育局和有关高校、省属中专、中小学推荐上报,省教育厅组织评审,省教育厅决定:授予昆明市第三中学等80个单位及部门“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授予李少忠等105位同志“云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同时,也希望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探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云南省2007年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一、州、市属学校(60所)

昆明市(6所):

昆明市第三中学

昆明师专附属小学

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

盘龙区盘龙小学

五华区红旗小学

昆明市第二中学

昭通市(4所):

昭通市实验小学

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

巧家县小河中学

永善县桧溪小学

曲靖市(5所):

曲靖市第二中学

富源县富村镇第一中学

沾益县水桥小学

麒麟区第一中学

师宗县丹凤小学

楚雄州(5所):

楚雄高级技工学校

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

武定县万德中学

姚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双柏县大庄中心校大庄小学

玉溪市(4所):

玉溪市第一小学

新平县戛洒镇小学

江川县第一中学

澄江县第九中学

红河州(5所):

蒙自县第二小学

石屏县第一中学

弥勒县第一中学

金平县第一中学

绿春县第一中学

文山州(4所):

丘北县锦屏镇中心学校

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文山州幼儿园

文山州聋哑学校

普洱市(5所):

思茅区思茅第三中学

江城县民族小学

景东县小学

孟连县勐马镇中心完小

澜沧县第二中学

西双版纳州(2所):

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

勐腊县第二中学

大理州(5所):

洱源县宁湖小学

大理州民族中学

宾川县第三完全中学

大理市第一完全小学

巍山县第一中学

保山市(3所):

昌宁县第二中学

施甸县示范小学

龙陵县腊勐初级中学

德宏州(3所):

潞西市职业高级中学

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盈江县太平镇芒允希望小学

丽江市(2所):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古城区福慧学校

怒江州(2所):

怒江州民族中学

泸水县六库镇中学

迪庆州(1所):

香格里拉县建塘逸夫小学

临沧市(4所):

永德县永德镇永康中心学校

临沧市民族中学

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

云县茶房中心校马街完小

二、高等学校(19个)

云南大学校团委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党委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校团委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

昆明医学院护理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社科部

玉溪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曲靖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

云南警官学院马列部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与公共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部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学生处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事务部

三、省属中学(1所)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云南省2007年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60名)

昆明市(6名):

昆明市教育局 李少忠

五华区教育局 范淑敏

西山区教育局 高 山

宜良县教育局 张 敏

官渡区教育局 吴丽仙

昆明市第一中学 高富英

昭通市(4名):

昭阳区教育局 周远清

大关县教育局 张光海

水富县教育局 田成海

镇雄县教育局 王政辉

曲靖市(5名):

宣威市第一中学 何道普

陆良县大莫古镇第一中学 陈东友

马龙县教育局 张建文

罗平县第一中学 方宝坤

会泽县第一中学 许全友

楚雄州(5名):

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杨永华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尹发军

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王丽萍

楚雄北浦中学 姜云秋

大姚第一中学 朱 琼

玉溪市(4名):

玉溪第一中学 周永林

通海县教育局 储汝俊

峨山县锦屏中心小学 何兴东

易门县方屯中学 杨连堂

红河州(5名):

个旧市金湖小学 李颖莉

建水县第一中学 沐建武

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 汤旭春

红河州教育局 李志雄

红河州卫生学校 朱有才

文山州(4名):

西畴县教育局 李永云

文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袁志峰

文山体育中学 颜 青

文山州教育局 李增荣

普洱市(5名):

宁洱县同心小学 王忠荣

镇沅县教育局 梁其明

墨江县第二中学 聂正福

景谷县威远镇龙塘小学 吴应平

普洱市教育局 罗娅萍

西双版纳州(2名):

景洪市第四小学 陈景仙

勐海县勐阿镇中心小学 杨元兴

大理州(5名):

下关第一中学 黎学锋

云龙县宝丰中心完小 杨立新

鹤庆县教育局 母庆宇

漾濞县教育局 苏继军

剑川县沙溪中学 杨俊明

保山市(2名):

保山市实验小学 聂永康

腾冲县第五中学 尚炳仰

德宏州(2名):

陇川县第二小学 田尚松

德宏州教育局 郭蔚华

丽江市(3名):

永胜县教育局 李伟雄

宁蒗县民族中学 李学高

华坪县民族中学 李堂明

怒江州(2名):

贡山县第一中学 李汉池

福贡县教育局 杨春华

迪庆州(2名):

迪庆州民族师范附属小学 李非雨

维西县塔城中学 李翠花

临沧市(4名):

临沧市教育局 曹玉宝

凤庆县第一中学 朱荣庆

耿马县五华民族小学 王贵斌

临翔区教育局 陶兴龙

二、高等学校(29名)

云南大学马列部 侯丽萍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王海云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发展学院 罗 文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王丽萍

云南民族大学东语学院 戎忠民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吴文钰

西南林学院学生处 肖 辉

昆明醫学院基础医学院 马智容

云南艺术学院 樊腾发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 张联伟

大理学院学生工作处 杨天怒

红河学院社科部 王杰康

昆明大学学生处 麦立琼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周 玲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冯林虎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汪建云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王燕秋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明忠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周孔张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郭祖全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保香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丁敬红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晓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邓晓燕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陈洪兵

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 蒋作用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张 珏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嘉艳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郭永章

三、省直机关、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及中小学(16名)

云南省教育厅德育处 肖二贤

云南省旅游学校 周建敏

云南省财经学校 李如良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尹伊婷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 江 峰

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熊怀志

云南省电力学校 金 葵

云南省化工学校 李文秀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杨云祥

云南省经贸管理学校 郑红霞

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 钱永生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罗洪伟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孙 澄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西圣

云南民族中学 殷海啸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杨 莉

4.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四

一、求和谐——创建团结合作的领导班子。

我校领导班子同心同德,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从学校全局工作出发处理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了明确一个思想:质量为本、特色兴校,全方位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确立了四个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模范意识和主动意识。做到了两个一流:分管工作一流、教学工作一流。

班子成员能从学校工作需要从发,发扬了我校分工不分家的合作意识。按照“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现了“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塑造了良好的领导班子整体形象,维护班子团结,能容人、容言、容事。做到记人之功、谅人之过、容人之短、学人之长。具有大局意识,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实践“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工作面前讲原则,利益面前讲风格。

二、抓常规 —--在规范中求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规范的科学管理。我校积极学习落实城关区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以两个办法为抓手,全面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常规管理上全面推行以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为主体,以课堂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估为辅的管理体制。一方面通过教科研流程的管理,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促进教师精研教材、精选教法,精心备课上课,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为教科研工作提供鲜活的实践素材,实现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练内功—--在建设中促提高

我校现有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8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5%,是一支骨干的队伍和成长的队伍,为了提升中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上学期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本学期我校和桃树坪小学开展了“课堂教学交流月”活动,从活动安排到听课、上课、评课的各个环节,我们领导班子一直深入到各个教研组,活动组织的认真扎实,效果显著。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各教研组分别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品德六个学科30位老师做了31节公开课。通过听评课,使我们感到这次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是较为成功的,达到了在展示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的作用。老师们在此次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和启示。达到了以下三个目的,首先为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做了引领示范,其次,促进中、青年教师展示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模式;第三,抓实教研活动,加大了集体备课、研讨、探究教材、教法的良好教研氛围。

四、重管理-----在发展中求特色。

按照 “不断规范、力致精细、推进深化、努力创新、创造和谐”的管理目标要求下,我校力致精细化管理,落实学校各项工作。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确定并修改了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了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奖惩分明的工作方式。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人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配合默契。在管理中提出从小处入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的工作要求。

(一)、学校工作从要求抓起,每件事要求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大课间活动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活动,是城关区首批示范学校,在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我校本学期又进行了创编,在学习推广第三套国颁操的同时,对大课间的其他项目又进行了改编,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各把一关,从班级特色的改编抓起、体育老师从学生的队列行进抓起,学校从整体设计抓起,召集体育、音乐老师统一思路,确定以“快乐每一天、加油每一天、精彩每一天”为主题,选定音乐、创编动作,整体指导练习,规范动作,在一周只利用大课间活动的很短时间里,就完成了学习普及、规范到位的目标,使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从规范程序抓起。规范和程序的建立,不但有据可依,而且能够忙而不乱,便于把事情到位做细做精。有时虽然慢一些,但质量高了。例如我校上学期的课堂教学交流月活动,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效果很好,老师们都很受益,促进了青年教师的适应性和规范上课的诸多环节。还有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校园艺术节”、《法制教育进校园》等主题大队会,我校以规范的大队仪式,议程安排有序,活动设计有新意、有教育意义,而赢得了到会家长的高度赞扬。

(三)、从计划抓起。我们要求各部门计划的制定要健全、要有针对性、要抓好落实,把计划的落实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四)是从环节抓起。环环相扣,一环不乱,一环不差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例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按照我校校本培训计划安排,为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争做家长满意教师,争创家长满意学校,以“活力教育,魅力教师”为主题,我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师基本功比赛。25位教师参加了计算机操作、粉笔字、钢笔字、师德演讲、才艺展示五项比赛。由于我们在开学的工作安排会上对一学期的主要工作做了安排,并在比赛前一周给全体教师下发了比赛细则,从活动策划到活动安排、比赛进行中的组织,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后的总结每个环节都重视到位、考虑到位、安排到位。所以全校老师掀起了大练基本功的热潮,常常可以看见青年教师请教学校的书法老师指导自己的粉笔字,请有特长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舞蹈、朗诵、演唱,微机室里老师们互相交流学习计算机操作,提高打字速度、进行页面设计、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的练习。在比赛中明显感受到老师们的基本功提高很大,尤其是粉笔字的书写进步很多,在才艺展示中,老师们展示了舞蹈、演唱、英语美文诵读、朗诵、小品、书法、手工制作、简笔画、健美操等特长,让我们更好的发现了每位老师的特长和魅力。真正体现了“活力教育,魅力教师”这个主题。下学期我们还将教师基本功拓展到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制作、课件制作、课文朗诵等方面,进一步促进老师们专业素质的提高。由于计划先行,安排到位,重视总结,重视了各个环节,所以本次教师基本功比赛举办的也很成功。

(五)、从薄弱学科抓起。我校英语学科教学比较薄弱,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们在3——6年级开展了单词明星赛。开学伊始,我们召集英语教师商定了比赛方案,确定了比赛内容及形式,对学校的英语课教学也提出了要求,确定“优化小学英语单词教法学法”为教研课题,在课堂上加以实践和总结,并通过本次单词明星赛展示教学成果,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竞争的平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校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的浪潮。

(六)是从考核奖惩抓起,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奖惩就跟到哪里,这样就能促进精细管理的形成。我校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优秀教研组、优秀班主任、优秀配班老师的评选都从常规检查抓起,做好日常检查记载,年中汇总打分,整体评价。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中我校已形成“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了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

五、抓教研---在研究中促发展

依托教研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主要阵地。我校领导班子深入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重、难点突破方法、学法研究等方面为主,开展教研活动,效果较好。其次,加强了个人校级课题的研究,学校在开学初对每位老师的课题进行审批,要求每位老师要有课题研究的运行记载,学期末有研究报告。本学期结束后我校评选出优秀课题11篇,进行了奖励。我校申报的课题《传统文化队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研究》被评为区级课题立项。

同时,我校还开展了40岁以下的老师参加的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比赛,提高了老师对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能力。成立了学校电子教案库,经过学校考核,本学期我校教龄满5年以上的8位老师被批准开展电子备课的研究,学校提出具体要求,重点检查,并将他们的电子教案整理建库,以供其他老师学习借鉴,不断完善。

六、抓养成-----在活动中明事理

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学生的养成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点滴抓起。

5.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先进事迹报告 篇五

成县沙坝初级中学是独立初中。我校以优良的校风学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以严谨求实的风格、艰苦勤奋的作风、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成县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现将先进事迹材料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到位

学校专门成立了主管副校长、体育组长组成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领导、监督和指导。体育课开课率达100%。利用多种形式向教师和学生宣讲《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学校总体工作规化中列入体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内容措施、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和体育器材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优良教学条件

我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强。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师德修养。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所需体育器材和设施,目前拥有一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一块羽毛球场及相对应的体育器材,体育图书齐全。

三、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根据《学校体育大纲》要求,科学合理制订计划、结合实际、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采用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进行分组自主教学分层的目标推进教学。

四、抓好“两操一活动”质量,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体育工作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教研室工作安排,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工作依据,创造性地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满智慧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校内小型体育竞赛,争创佳绩,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重视“两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施行“领操”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各班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召开学校体育委

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督促两操正常开展。进一步落实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我校对“两操”的重视和规范,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表扬和各界人士的好评。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切实抓好课余训练

把课外体育和课余训练列入学校整体体育工作计划之中,开展和成立了各项课外活动小组,确保时间、地点、成员和器材等落实到位。每年举办春秋两季的运动会,举办特色体育节和开展丰富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并且建立了一套符合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体系,组成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训练队,并在2013“西峡颂杯”青少年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

五、教学与科研并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学校通过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99%的学生达到《学校体育健康标准》的及格标准。成立了体育科研小组,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力。近年来我校教师参加省、市级各种竞赛和论文评选,取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绩。

纵观我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仍是当务之急。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不断更新观念,发扬勤奋的作风、刻苦努力工作,把我校体育工作再迈新台阶。

沙坝初级中学

6.感恩教育先进工作者事迹 篇六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亦是一种品德。但感恩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有,正如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过:“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用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所以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更深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于2010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就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中,更深知感恩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历届班级管理的工作中,都把感恩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抓。

首先,作为班级领头羊,班主任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说过:“教师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所以从业以来,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感谢学校给了锻炼我们年轻人的舞台,感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配合和尊重,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在平时工作中,我也尽量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使学生耳濡目染。例如:当课代表收发作业时,我会当面感谢:当学生帮我拿回我忘在教室的书时,我也会当面感谢。只有自己做好感恩的榜样,才能让学生效仿,使他们知道在得到别人帮助时应怎么做和怎么说。

其次,坚持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感恩教育。在每一学期的班会中,我都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会感恩,我开展的班队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进行感恩诗歌朗诵,收集温馨照,也可以是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等。在一次感恩活动中,请到了学生陈曦的母亲来到班会现场。当时初二的陈曦正处于叛逆时期:早恋,弃学,与父母吵架。陈曦的母亲在班队课上也深情地读出了她写给陈曦的信。通过在班队课上母女双方的交流,最后该生悬崖勒马,及时改正。除此之外,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鼓励他们定期为长辈做一件实事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比如我们班超过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打工。所以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鼓励他们给父母打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语言。平时放假回家时,也会鼓励他们多做做家务,替家人分担。让他们逐渐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

再次,由于我任教英语学科,我坚持在平时教学中也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初一开始时,我就会要求他们常用“Thank you”、“No ,thanks”或者是“Thank you all the same”来表达对别人的谢意。再如在讲到美国的“感恩节”时,我会重点讲诉它的来历是人们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学会感恩而创建的节日。争取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感恩之情的培养。

7.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事迹 篇七

献身教育不记酬,坚守净土塑师魂。打造名牌好校园,构筑和谐立根本。这是应县三小校长武卫胜参加工作28年来一直秉承的教育信条。

28年来,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甘心付出,他时时想着学校,时时想着学生,时时想着教师。工作严谨认真,对教学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始终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

爱岗敬业,是践行焦裕禄精神式的好校长

武卫胜在求学期间就怀有远大的理想。1985年,他以一个在校学生的身份,给时任应县县委书记白善写了一份《如何振兴家乡教育》长达5000字的信,信中独到的见地,创新的理念,让白书记很受感动,回信并称赞了他。

2014年,武卫胜同志接任应县第三小学校长。他把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焦裕禄的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打印出来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以此为镜,时时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干成事,干好事。

作为三小火车头,武卫胜引领全校师生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上寻求新的突破。每天早晨他比其他教师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校,认真细致的查看校园、教室、办公室的角角落落,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下午放学后,他一直等到最后一个学生回家之后,他才回到办公室,总结一天的工作和布置第二天的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从小处抓起,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武卫胜在开足开全开好课程的基础上,配套强化德育工作的引领教育。首先在全校大力开展“六爱”活动,即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亲朋、爱家乡、爱祖国的校本系列活动。同时开展“七星级”评选活动。其次在武卫胜的大力倡导下国学教育成为应县第三小学的一个亮点。全校增设了“国学朗读课”,分年级进行。一年级读《三字经》,二年级读《弟子规》,三年级读《千字文》,四年级读《论语》,五六年级读《增广贤文》。同时,学校还创建了行为、礼仪、感恩、国学、安全等十大文化长廊,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宣传教育,化无形教育为有形体验,潜移默化让国学教育等内容滋润学生的心灵。他还亲自设计了三小图标“雏鹰凌空”:蓝天白云下,三只雏鹰展翅凌空,自由飞翔。而这正是武卫胜对三小教师和学生寄予的无限厚望。

给上级领导介绍教学经验

陪同上级领导参观三小

从教学环节入手,狠抓教研教改,提高育人质量

武卫胜一直坚持质量兴校,在“备讲批辅考评”上大下功夫,实施了多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案定教”,它是实施高效课堂之前重要的准备环节——在各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教师通过自主、合作形成教学设计的课堂准备过程。“四案”包括“提出预案”“集体定案”“集体修案”“个性补案”。其次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基本成型的教学模式有:语文教研组各年级阅读课教学模式:我会读、我会写、我读懂了、我会欣赏、我想到了。数学组的三段式开放教学模式;英语教研组的分层教学模式;科学思品组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等等。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探索,日臻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第三是增设了扬琴班、音乐班、舞蹈班、书画班等课外课程并形成一定规模。学生们多次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展示表演,应县电视台也多次播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第四是着力打造精英名师团队。武卫胜认为,名师资源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他先后派出40多名教师到太原、大同、朔州等地参加培训,积极开展“名师上示范课,人人争做名师”的活动。

从习惯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武卫胜认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县三小近年来尤为重视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首先是礼仪习惯,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在三小已蔚然成风。其次是学习习惯,目前全校学生已经形成了自觉学习的行为和“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成绩大幅提升。第三是生活习惯和节俭习惯。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们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数孩子家长都说孩子变的懂事了,变的听话了,变的有礼貌了,变的爱做家务活了……

依法治校,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武卫胜对学校依法依纪进行管理,按照“创建平安校园,提高办学育人质量”的目标强势推进依法治校进程。首先,三小建立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机构,制定了法制教育规划方案。其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新理念。在全体师生中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同时,他组织师生举办了“法在我身边”“守法好少年”“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就是“要真正形成推进依法治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良好氛围。

8.树立先进教育观念初探   篇八

一 、师生关系观

1、扬弃传统“师道尊严”师生关系观念。

“师道尊严”是传统师生关系的核心。

从伦理和社会舆论方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崇圣贤、服从权威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人心中。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荀子.礼论)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将教师和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尊师成为忠孝之道的基本行为规范之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教师被赋予崇高的社会使命,置于无上光荣的社会地位上……因此在儒学文化里,自古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风尚和传统”。(阮成武,200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的思想促进和保障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师道尊严”的思想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

从知识方面来说,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代表知识的权威。传统教育强调“学高为师”,教师应当“闻道在先,术有专攻” (阮成武,2005)。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较慢、信息量窄,知识的存在形式、信息的传递方式、知识的获取方式相对单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传递知识的化身,书本是知识的单一载体,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探索能力和实践开拓能力的人才,需要人们发挥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我们应当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在我们当代的教育界中,这种陈腐的人类关系,已经遭到了抵抗”。 2001年6月,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做到:一切为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一切”(燕国材,2002)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摒弃传统教育制度下的陈旧的“师道尊严”的权威观念,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样的高度,重新构建以民主和平等为前提的教师威信。

2、 建立民主平等前提下的教师威信。

自19世纪,中国对外大门打开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蜂拥而来,西方民主、平等、个人主义、公民意识等思想强烈影响和冲击着年轻一代,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和对尊重理解的需要空前扩张,他们追求自我个性发展、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空间。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传统教育赋予教师的职务权威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要求的是和教师平等的对话。同时,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增长飞速,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已经掌握的知识信息只能是暂时在一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知识分类纷繁,教师知识更趋专业化,对于自己专长领域以外的问题,教师很难做到能够随时解惑;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获得大量信息,使得学生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可能超过教师。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如果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观念,依然倚重职务权力和行政手段来管理和教育学生,以“神圣的传道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服从,那么是师生之间就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最终导致师生之间沟通渠道不通畅,以至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当传统教育制度中“师道尊严”观念赋予教师的道德和知识权威逐渐消解时,教师需要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威信。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品质的形成有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感召力。同时,教师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授课技巧也对树立教师威信的起着重要。“教育威信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的高素质影响学生而获得其信赖与尊敬的一种威望” (燕国材,2002)是教师用自己崇高的人格品德、精深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来建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以导师、朋友、帮手、家长、智者等多种身份,在理解、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过程中,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和主动配合,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成为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对象。

二、教学观

1、 教学过程不仅仅要重视教师对知识传授过程,更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教与学是两种不同的职责--两个独立且明显不同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个

不能忽视的差别是,教的过程是由一个人实施,而学的过程却在另外一个人的内部进行。” (托马斯.戈登,2002)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离开任何一方,教学过程都不复存在。(靳玉乐,2001)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的过程是外因作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最终效果决定于学生主体的内化过程,学生的内化是学习过程的内因。因此,教学过程决不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单一方向的知识灌输,而应重视学生主体的内因主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最好的知识内化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无论在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是处于优势地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教育艺术、知识水平、讲解能力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在于他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转化,已知和新知相互转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能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把知识转化成智力、能力,转化为思想观点。” (靳玉乐,2001)

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发动者和维持着。只有学生有意识的接受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才能得到维持和开展。离开了学生主体学习的意愿,面对一群没有目标、无心学习的学生,教师再多的渊博知识也无法自动的转化成学生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都影响着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内化进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2、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过程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国外的基础课程目标非常注重四个方面的完整结合,力求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时每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授学科知识,也要重视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首先是学做人,教学除了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锻炼意志毅力、培养兴趣爱好、激发学习动机、坚定信念理想、树立崇高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表达展示能力、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等,这都应该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人才观

1、社会发展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人才观。

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受到社会评价标准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的传统思想几乎不可动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脑贵体贱”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思想中。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书中找到黄金屋,找到颜如玉,考大学、拿文凭、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才是成才,这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转化为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学生是否能够考得高分、考取重点大学被当作判断学校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不可替代的衡量标准,为了迎合家长对于教育的期望,分数和学历一度成了教育追求的目标。“好分数”和“好学生”之间几乎划起的等号。

社会发展和建设需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世界进入全球经济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应变力、实践能力和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高分低能的“人才”走上社会,只能是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的“庸才”;只懂得纸上谈兵、不懂得实践操作,只囿于书本知识、没能力创新超越,这样的人才,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博士生,他们最终将无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在新闻媒体中也时常能看到一些关于高学历低能力的人在实践中遭遇困境的报道。其次,踏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拥有健全心理、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好的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缺乏基本道德素养的 “人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成了社会建设的“敌人”。罗斯福曾经说过: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

2、教师要建立起和现代人才观相一致的学生成材观。

首先我们培养的学生当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建设社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应当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应当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培养的学生当是面向未来的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知识快速膨胀、科技日新月异,这就决定了学习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单单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独立研究、分析、归纳、获取知识的方法。

再次,我们培养的学生当是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学生,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人才。面对机遇与挑战,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实践运用能力,能够积极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最后,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而绝不仅仅是为了挑选和培养能够进入高一等学府的高分数学生。教师要摒弃唯分数至上的观念,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同学生之间对于各种科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成绩好的学生,只表明他在课程知识学习上的能力比较强,而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看到他们在其他非认知因素上的能力,因人而异,发扬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成长,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寻最适合他们前进的道路。

参考书目

1.朱仁宝 蔡廉 主编:21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江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医疗质量口号下一篇:“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