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浅析(通用8篇)
1.书法艺术浅析 篇一
浅析教师口语艺术
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的重要的工具,是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教师运用这种语言作为工具“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沟通学生心灵,启发诱导,开发智力,促进学习迁移,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教学语言除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之处,其还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到学科性质的限制,学生学习语言的规范与样板,是模仿正确的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体态语言,一种是口语,虽然体态语能向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但是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很有限的,教学信息的传递大多还是靠口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讲求口语的艺术性、教育性、学科性、启发性,那么教师的口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
一、教师要讲普通话。
语文教师必须运用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使学生从语音上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教师的标准的口语对于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样板,学生会潜移默化的模仿教师的说话,从而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教学口语必须生动,更要学生化。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以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把深奥的内容形象化,也就是将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翻译成为学生能理解与接受的语言,要生活化,以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来解译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就是要将学生不喜欢的,乏味的内容变换一种表达方式,变成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做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宜于学生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口语表达,一些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则要表达的简单一些,而一些内容比较难懂,教师的解决要细致一些,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讲解与表达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调整。
三、教学口语的情感性。
教学口语必须感情充沛,体现教师对祖国、事业、对学生的热爱,通过用自己饱满的情感来激发学生感情,教学过程中,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情形成信念的动力,所以“情”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诱发学生情感。
教学一篇课文,要研究一下什么地方他们感兴趣,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提炼出来,直接呈现于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的情感先于教学进行,这样学生有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可以用教师的情感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也可以让感情细腻的学生先来展现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情感的目的。
2、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的教学要以“情”为主,要以“情”感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情感体验,许多时候并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高度,老师应得利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表述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感情体验,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是教师的感情必须是真挚的,要以“实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3、触发共鸣,与文本对话。对于一篇语文课文学习完成后,能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理解,这就得看能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实现与作者的共鸣,许多的时候要做到之一点是比较难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作者生活环境不相同而导致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很难理解,也有受学生自身知识量的限制而无法理解作品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是抓住了文章的表面,那么文章当中的意境美则无法得到体现,这样学习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发到净化。
四、教师口语要艺术化。
教师的口语对于学生的口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学生会将教师的当成自己的学习范本,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述时一定要注意讲求艺术性,规范性。从与学生沟通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口语具有艺术性,学生会容易接受一些,这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教师口语要有艺术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切不可将语文课变成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更不能变成玩语言游戏的场所。
五、教师口语要简练、准确、有条理。
教师用自己的口语向学生传递着重要的教学信息,学生也不可能将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但是可以将教师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理解并记忆,因此教师的语言在表达时一定要准确、简练,将自己的教学信息能教学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讲究条理性,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要按一定的主题进行,不能跑题偏题,对于一些知识点需要强化的教师则要进行重复,但是也不能是将同一句反复说上几遍甚至是几十遍,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口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尤其是语文课这,教师的口语代表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代表着自己语文素养的深浅,这些都会对课堂教学甚至对学生对语文的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更要注意。
2.书法艺术浅析 篇二
关键词:皮影艺术,发展,造型特点
中国的皮影艺术, 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于与戏曲艺术巧妙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面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代以来,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冲击, 包括皮影在内的传统民间艺术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民国后期, 影戏明显呈衰颓之势。如何使皮影艺术得到保存和发展, 让皮影艺术在现在社会里精彩的存在——把皮影艺术的精髓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使其得到发展和流传。
一、皮影艺术概述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 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 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 故称之为皮影戏。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演出时由5人组成, 表演者包括主唱的“前声”, 兼打大鼓弹月琴;负责敲锣、打碗碗、打梆子的“坐槽”;负责操纵皮影的“签手”;负责拉板胡、长号和配合签手的“下档”以及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的“上档”。演出设备比较轻便、唱腔丰富多变、表演精彩激烈。一班5人一组, 推车一推, 背篓一背就可以外出演出。
从地域上说, 根据史记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状况, 可以推断和证实皮影艺术起源于我过的陕西 (华县皮影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 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 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 , 而成熟于秦豫, 繁盛于河北。从时间上说, 根据已故文学家孙楷第先生考据, 皮影戏始于唐代中晚期的五代时期 (公元七世纪——八世纪) 。当时是为佛教宣示轮回报应的复发报应的佛法服务的。在寺院中俗讲僧在超度亡灵时, 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到宋代时与当时流行的说唱艺术结合, 称为当时兴盛的市井文艺中的一种。到元代统治者把皮影戏作为宫廷和军中的娱乐, 成吉思汗大军远征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 中国皮影戏爷被传入波斯等阿拉伯国家, 后有传入土耳其。明代皮影戏在都市和市井继续流行, 到清代末期, 20世纪初期, 皮影戏在我国广大地区传播开来, 并形成不同的地域风格。
解放后, 全国保留下来的皮影艺人, 在国家的支持下曾得到发展, 但到来文化大革命时期, “破四旧”时使得噩运再次降临到皮影艺术的世界, 对皮影艺术的打击至极。在此期间, 大量的藏于民间的皮影玉树珍品被焚烧, 甚至使皮影艺术流传断代。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 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11年, 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在现代新的娱乐形式的冲击下, 皮影戏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要走出这一现象扭转困境, 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改革创新, 使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才可以使其走出低谷, 重现往日风采, 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享受艺术。现在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 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二、皮影艺术的特征分析
皮影造型质朴单纯, 富于装饰性, 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 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 有势有韵, 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 又适当留实, 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 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 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 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 而且整体配合也美, 既充实又生动, 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在中国, 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 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 艺术手段, 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
皮影造型独特, 它巧用点、线、面的完美结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生动形象, 夸张幽默的人物造型。
1、造型平面化
皮影的制作方式和表演方式已经决定了其在造型平面化的特征, 对于人物的设计, 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者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而没有正面。如桌椅板凳等物, 为追求立体感, 而显示三大面的俯视处理。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 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是利用影子的转动来进行, 平面化的影子使得在制作时不需要做立体的造型。
2、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人物的造型设计, 通过线条的镂空发进行镂空雕刻, 将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都表现的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鬼怪之类的造型, 民间艺人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 是其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神奇多变。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 采取拟人的手法, 制作为兽面人身。
3、造型卡通化
皮影艺术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艺术”, 是现代卡通艺术的“鼻祖”。皮影艺术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上臂、两脚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 经人幕后操作就能够做动态的表演。人体的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 这样有利于表演效果。与现代人们观看的卡通人物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4、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的造型, 是根据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形象设计而成的。人物的刚柔美丑与善恶忠奸, 都是通过人物造型的脸谱和行头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皮影人物的嘴巴有开合之别。生旦皮影人物均为抿口形象, 凸额尖鼻下朱唇一点, 若有若无, 颇为生动靓丽。皮影戏人物做戏时小口似动非动, 以实为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微妙的说唱联想。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 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 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 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 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皮影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珍宝, 它在造型的设计上面有着独到的艺术魅力, 更有着无限的艺术潜力。
参考文献
[1]沈眠.中国传统皮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35-41.[1]沈眠.中国传统皮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35-41.
[2]卢强, 杜静.清代民间皮影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初探[J].今日南国, 2008:136-137.[2]卢强, 杜静.清代民间皮影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初探[J].今日南国, 2008:136-137.
3.浅析汉字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三
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不是诗,却有诗歌的意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引人欣赏,心畅神怡。”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抽象美(和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书法不仅体现了艺术的共性,也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作为艺术的一般表现形式,像绘画一样,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像音乐一样,具有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酣嬉淋漓;像建筑一样,具有多样的形体和造型结构。而书法又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存在着。绘画是通过形体和色彩的形式体现,书法则是通过较为抽象的线条形式体现;音乐是通过听觉形式在时间上的体现,书法则是通过视觉形式在空间上的体现;舞蹈是通过舞台作为载体以“动”的形式体现,书法则是通过画面为载体以“静”的形式体现;建筑是通过立体的三维空间形式体现,书法则是通过平面的二维空间形式体现。不但如此,书法艺术作为建立在中国汉字基础上的艺术,它通过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等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意识。
所以,汉字书法艺术可以从三方面归纳其审美特征:
一、造型性
书法艺术的基础来源于汉字。最初的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象形主要是通过视觉会意的方式表达,因此,书法艺术的产生一开始便具有了造型艺术的特点。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在象形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方面的文字,使汉字象形的意义逐渐减弱,符号的意义则日益增强。尽管如此,汉字以点线交错排列的造字基本方式始终没有改变。因此,可以说,书法艺术是利用了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点线变化和组合来进行书写的美的造型艺术。这一特点对后来的文字晋升为艺术家族的一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汉字先天的“以形表意”的属性使得汉字具有了生动活泼的造型性特征。随着汉字的演变,早期的象形特征已被后来的抽象化特征所取代。但是,汉字的“以形表意”的属性没有改变。因而我们说汉字是具象与抽象奇妙的结合,而书法正是以这一奇妙的文字为媒介,展示人的主观世界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唐代著名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表示,书法和绘画在仓颉时代是“书画同体而未分”的。“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无以传其意,故有书。”因为看见了一个事物,很想告诉没有见过的人它是什么样子的,就画了一幅画;因为想传达心意,就有了文字。“书画同源”是中国书法与绘画常识性的术语,文字与图画同出一个源流。张彦远认为,书法与绘画“同体而未分”,“同体”是因为两者都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书法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是把书法看作一幅精美的画来构思和创作的。毫无疑问,这同样决定了书法艺术具有图画一般的造型性。比如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就像一幅厚重博大、圆润饱满、宽阔平和的画;而他的《祭侄文稿》是为悼念在战乱中为国家捐躯的侄子颜季明而作,悲愤之情借助笔墨线条宣泄出来,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作品中楷书、行书、草书交替错杂,字体忽大忽小忽缓忽急,变化莫测,涂改无数,整个书法作品就像一幅悲壮、伤逝的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抽象性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认为,汉字书法艺术具有“无声之音,无形之象”。中国书法艺术是有声语言的符号,读之有声,是带抽象性质的形象。书法艺术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是点和线,它通过对比、均衡、节奏、韵律作为其主要的形式美法则。在书法作品中,作者通过点线的交叠、排列、组合的构成方式来体现书法的形式美法则。书法与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像绘画一样去具象地描绘某一个场景、某一件事物,而是通过极强的抽象性去表达。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书法的线条结构的秘密正在于它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如中国历代书法家在对“点”的书写和表达时也各有千秋,有时如高峰坠石,有时珠圆玉润,有时又活泼如蚪,但并不是如画般描绘其景,而是通过墨迹让人感受这一“点”中的速度、力量、重量、质感、意境。看书法作品时我们往往透过一个“一”字便能够感受到作者迥异的性格或心情,有的细瘦如花茎,有的厚重如阵云;有的柔情似水,有的刚硬似铁,使我们在抽象的感觉里领悟笔法的层次变化,领悟作者的心境。
因此,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形态美方面,比其他具体描绘某种现实事物的艺术更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也更容易引发人们对某些事物、情感的共鸣。可以说,书法艺术是具体中的抽象,抽象中的具体。
三、表情性
汉字书法艺术在表现形态上不但凝结着书法家的思想情感,还反映着作者的品格和情趣,是一种表情的审美艺术。任何一幅书法艺术作品都透露出某一时期的文化和历史的积淀,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弄清楚作品中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和目的等,对于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益处。
有表情的艺术才有生命,而艺术的表情又是千姿百态的。一幅传世经典的佳作势必倾注着书法家的情感意识及审美情趣。比如,东晋王羲之的行书,如同人在月下闲庭信步,行笔悠闲洒脱,不急不徐,从容淡定。但在《丧乱帖》中却处处透漏出他的追思、伤痛和悲哀之情。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澎湃的剧烈变化。他把汉字转换成了线条的律动,转换成心情的节奏,转换成审美的符号。初唐时期的欧阳询,一生历经了多次惊险残酷的政治变革,人生的遭遇使他的书法逐渐形成“规矩方圆,横平竖直”,常常透露出一种紧张严谨、一丝不苟的理性。他书写线条上所呈现的“劲、险”,都如临深渊般;而他书法艺术风格上的“刻、厉”,也都处处呈现出一种小心翼翼的工整规矩。而宋徽宗的“瘦金体”则有种帝国殉亡的美,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不藏锋、不妥协、宁为玉碎,在整个帝国殉亡的边缘,依然能书写下“翩翩逐晚风”的美丽诗句。
徐悲鸿先生在《积玉桥字》题跋中说:“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进而简,其性不失。厥后变成抽象之体,遂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人同此心,会心千古。”林语堂先生曾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所以说,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的最集中的表现。它就像一座瑰丽的宝库,你会在这里获得无穷的美感。
4.浅析行政领导艺术 篇四
行政管理廖孝华
[摘 要]行政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聪明才智和胆识魄力实现行政目的的领导技能和技巧,是行政领导者灵活独特、恰当巧妙运用的领导策略、方法和手段,它表明领导者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工作水平和创造能力。现代社会,管理界、教育界都十分注重行政领导艺术的提高,这是因为行政领导艺术不仅是领导者自我完善,成就事业的需要;也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者 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基本概念
行政领导艺术的基本概念: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有4层含义:
(1)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2)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一是来自权力的影响力;二是来自非权力的影响力。
(4)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因此,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基本要素。
二、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
行政领导艺术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三、行政领导艺术的内容
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领导艺术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必须是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思想稳健,性格完整、且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的领导通才。
2、行政领导活动的结构。一般分为执政、行政和管理三个层次。
3、行政领导活动过程有决策和施政程序。大致可分解为确定行政目标、进行调查研究、拟定决策方案、选择优化方案、制定具体执行方案、监督执行情况,调查决策和实施方案、贯彻执行调整方案及再反馈等步骤。
四、行政领导艺术的运用
行政领导者有条不紊地办事是一种艺术。在行政组织中,有些领导总感到时间不够用,说到底就是因为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分寸,本来应当由下属去做的事情,下属执行的职权,却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必躬亲,导致没有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行政领导的工作包括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和监督。这些事情不表示全部都应该由行政领导者来完成,而应该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分别授权给下属去做,让下属去管理好本职范围内的事情。行政领导者只抓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按照“例外原则”办事,即已经授权给下属去做的工作,就放手让他们去做。领导者如果太看重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分巨细,事必躬亲,结果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另外,行政领导处事时还应该当机立断,不得犹犹豫豫。当机立断就是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最佳时期,做出正确的决定,该办能办的事情立即就办,不该办不能办的事情应该采取措施立即停办。行政领导应该学会弹钢琴,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带动其他工作,协调平衡,不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总之,行政领导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行政领导者要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不仅要掌握和运用现代领导科学知识,还要十分注意和讲究领导艺术。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后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就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只有那些能够有效地驾驭领导艺术的领导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5.浅析上海月份牌艺术 篇五
摘 要:月份牌作为兴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告形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商业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引导了大众的审美趋向。关键词:月份牌;艺术价值;擦笔水彩
一、月份牌画的历史背景
月份牌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支,发祥地是近现代商业最发达的上海,所传达的正是20世纪初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流行、思想、美术、历史等信息。它因附有12个月节令的年历表而得名。由于它的出现与商品推销有直接关系,是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广告,所以又可称为“商品海报”。称之为“月份牌广告画”系因画面上除广告外,还印有商号和全年的月份年历、包托阴历与阳历,由商家大批印制,随商品赠送与买家。后来更进一步将画面的年历月份省略、追求画面的精致、华美,将广告商品与美女人物融成一体,达到最佳的广告宜传效果。当时制作商业广告的画家、设计家,有些是受聘于公司行号,也有的自设画室,如杭稚英。
“五彩月份牌,画得实在佳。角把洋钱价不贵,请君买张带回家。回家挂在房间里,每月好将礼拜记。礼拜休息可止人不出门,家内夫人必欢喜。”这首刊于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图画日报》的《竹枝词》,描写了当时市民盛行购买、张贴月份牌的风俗。此年代的月份牌商业广告画人物画像多以旗袍女郎、影视明星等为对象,画师们有意识地夸大人体比例,极力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都市女性形象,使得整体画面构图严谨有序、色彩明快且艳丽,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二、月份牌的绘画手法
(一)形成期
典型的月份牌表现手法是一种基于西洋擦笔素描加水彩的混合画法,画家在确定人物轮廓后,先以扎住大部分笔毫的毛笔锋蘸些许炭精粉擦出淡淡的体积感,然后罩以透明的水彩色,使之产生丰润明净的肌肤效果与几可乱真的衣饰质感。1914年,这种擦笔水彩由来沪发展的安徽画家郑曼陀率先采用后,他在传统线描的基础上淡化线条,用碳精粉擦出图像的明暗变化,然后用水彩层层渲染,不仅人物形象有很强的立体感,而且因水彩材质的透明与滋润形成逼真的皮肤质感。很适合于表现女性柔美、娇艳的形象。郑曼陀的画风从此为月份牌广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代表作品有:1919年为大昌烟公司绘制的杨贵妃出浴图、为中国山东烟公司绘制的旗袍美女。这种技法不仅成为月份牌广告画的主要样式、经典技法,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中国人处理肖像画的一种特有画风。从月份牌的人物图像到以后杂志画报的上色封面人物,再到文革时期对领袖肖像的美化处理多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二)成熟期
受20世纪30年代国外广告画鲜艳、明快的强烈的色彩风格影响,杭穉英发现周慕桥、郑曼陀等画师笔下的美女形象显得苍白无力、娇弱病态,总是追求一种高雅古朴与世隔绝之感,老上海普通市民很难接受,同时商品也很难达到促销传播功能。20世纪30年代,杭穉英一改传统月份牌商业广告画冷色系色彩风格,采用鲜艳、明亮的色彩,使得广告画中的美女肌肤透明剔透,面部皮肤质感细腻,“人面桃花相印红”是当时月份牌商业广告画美女最真实的写照。杭穉英等画师在统一画面色调中,也会做微妙的色彩对比变化,他们以绿叶配红花的效果来加强整体画面效果,增强画面的审美意境,因此使得整幅画面色彩丰富且鲜艳明亮,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当然,此时的色彩更适合老上海普通市民的审美观念,也更容易被普通受众所接受,达到了商家促销传播商品的功能。
三、月份牌艺术存在的价值
月份牌广告画虽是以商业为日的,但其丰富的形式和通俗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一段历史,除供后人观赏研究外,更提供了当时生活各层面的多样参考资料,尤其对富有“怀川”及“思占幽情”的民众有着特殊的魅力。
“月份牌”是西画东渐技术刺激影响下,而“杂交”相生的商业文化产品。当时限于条件不能以独幅原件作为其艺术展示,而是以有限批盈的印刷品参与商业流通成为广告展示,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印刷业的发展。是人工化和机械化的结合,是西画写真技术与中国传统年画处理、舶来商业图式和民间习俗历书样式兼融并蓄的结果。郑曼陀独创的“擦笔水彩画”技法,经杭穉英的改良形成的月份牌年画—擦笔水彩年画技法,在2009年被批准为第二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状况。
月份牌画以美女为宣传手段使女性具有消费与被消费的双重身份,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商业化特征。女性形象作为那个时代流行的消费图像,它的商品促销传播功能早已烟消云散,但它的“美女与促销广告”的创意构思还远没有终止,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月份牌商业广告画的形、色、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将欣赏性与实用性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月份牌商业广告画,其风格与特色,对现在各类设计的人们很大的启迪作用。
时尚不能孤立于生活。月份牌图像中的那些不断变化的时尚元素符号,为那些渴望追求这种上流生活方式的普通市民描绘了一副美好的景象。这种做法本身,实际上就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观念和视觉接受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月份牌画,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兼具古典与时髦特征的月份牌美女不仅现实了性别审美的新变化,新趋向,也暗含了旧上海文化场域的新景观。
四、小结
月份牌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保存相当完好的一个载体,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它见证了近代上海逐步城市化、世界化的进程,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许多现实的经验与启示。现代设计只有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坚持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以现代为主,注重民族精神与文脉传承,才能开创一条中国化的艺术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邓明,高艳.老月份牌年画[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王兴宏,漫画月份牌广告,广告史话[J],1991第6期
张锡昌.美女月份牌[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8
林家治.民国商业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6.《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 篇六
内容提要:
《西游记》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充满了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整部书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架构、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丰富诡异的人物性格刻画,还是诙谐讽刺的艺术风格,以及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吴承恩具有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第一个特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第四个特点: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第五个特点,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西游记》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象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第一个缺点,小说前后对照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
关键词:神魔小说 人物个性 情节巧妙 幽默 对话生动贴切 短篇小故事连缀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
《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有人提出疑问说“神魔小说”是否完全妥当,目前来讲,文学史家都沿用鲁迅的说法,叫“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古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的一种标志,古代的人通过幻想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自然力的征服,在这种征服中体现人在现实中的力量以及历久长新的生命力。正因为这样,就创作了神话,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作为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的神话传说就逐渐消失了,但是这种创作方法或说这种思维方式却保留了下来,而且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成为一种文学中的创作方法。《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我认为《西游记》有五点艺术特色。
第一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他一出生就具有仙气,他是花果山的一个仙石,里头含了仙胎,迎风化为石猴,一出生就会走路爬行,两眼露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上天,从这些描写就能看出仙气。但同时他又具有魔气,他的长相是尖嘴缩腮,火眼金睛,而且下巴颏有个素囔,这恰好是猴的特点,高兴起来就抓耳挠腮,手舞足蹈,完全是一个魔的形象、猴的形象。但孙悟空又能谈诗悟玄,知道如何和人往来,具有人性,这样就把魔气,仙气和人气都集中在孙悟空的身上了。
猪八戒这个形象也是这样,他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显然具有仙性,但他犯了错误被贬到人间成了猪的模样,猪头大耳,长嘴巴,能云里来雾里去,飞沙走石,显然具有魔性,但同时猪八戒会耕田、种地、收割之类种庄稼的活,又好色要娶老婆,还有私心杂念,老攒些私房钱,这又体现了人性,他也是魔性、仙性、人性的统一体。
不但孙悟空、猪八戒是这样,作者所描写的几个妖精也是这样。
比如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中的蝎子精,她的武器实际就是蝎子的两个钳子变成的,她有个特别的法宝,叫“倒马毒桩”,就是蝎子尾巴上的毒针。别说猪八戒对付她不行,连孙悟空被她钉了以后都疼痛难忍,这是她的魔性。同时她又想和唐僧成亲,风情万种地勾引唐僧,这具有人性,那么怎么来消灭这个妖精呢?最后经过观音菩萨的指点,到天宫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降服妖精的手段很简单,就在附近的山坡上变成一个大公鸡,现出自己的法身,向妖精高叫几声,她就死了,变成了一个琵琶大小的蝎子,让八戒一顿乱打,把她打死了。这个蝎子精既有魔性,也具有人性。
盘丝洞的蜘蛛精也是这样,长得是标致动人,小说描写她仿佛是嫦娥落凡。她们有个特点,肚脐眼能喷出丝线来,这是蜘蛛的特点。
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也是这样的,既有老鼠的特征,又有人的特征。她想和唐僧成亲。她是托塔李天王的干闺女,有多种身份。作者既描写了她的魔性,也写了她的仙性和人性。
再比如蜈蚣精,是蜘蛛精的师兄,叫多目怪。他跟孙悟空打的时候,敌不过,他把衣服扒光了,身上有无数的眼睛放出金光来,孙悟空变成穿山甲从那金光里穿过,后来得黎山老母的指点,找到千花洞毗蓝婆菩萨,菩萨取出一根绣花针,说可以制服妖精。孙悟空说我也有绣花针。菩萨说,我这绣花针是在我儿子眼睛炼出来的法宝。孙悟空就问她,您的公子是谁?菩萨说是昂日星君。孙悟空就明白,这是个老母鸡。菩萨把绣花针往空中一扔,把黄花观多目怪的金光破了,妖精变成了蜈蚣,而且双目失明了。多目怪平常的扮相是个道士,最后现形是个大蜈蚣。这也是魔性、仙性、人性集中在一起。
作者在描写妖怪的时候,不离开这些东西,是揉在一起的,这样几种特点融为一体,非常突出。《西游记》的作者正是把这几点都放在一起写,因此书中的妖精各具特色,不离动物的形态、习性,非常有趣味。
这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就越充分。作者用瑰丽的、幻想翅膀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带到深山恶水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在这种斗争中描写双方,来塑造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在不断的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的。孙悟空最初只是不安本分,一生下来就不愿意象普通的猿猴那样老了死了,他要求仙访友,寻求长生之道,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真正老师——须菩提祖师,传授了他法术,但他还逃不出轮回,于是他大闹地府,划掉了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轮回。随着他本事的逐步提高,他不甘心花果山的生活,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又到水晶宫里取来了如意金箍棒,大闹了龙宫,于是地府和龙宫都去天庭把他告了,最后他到了天宫,天宫先给他封了一个小官弼马温,不够档次,所以孙悟空急了,反下天宫,提出自己叫“齐天大圣”。他回到天宫后,感觉这个“齐天大圣”是个虚 名,蟠桃会没请他做贵宾,孙悟空不干了,偷了御酒仙丹再次反下天宫。等他从八卦炉中出来,如来佛阻止了他的时候,问他,你老这么折腾,做什么呢?孙悟空的回答有一首诗:“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上瑶天。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不安于自己的本分,最后被镇在了五行山下。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知悔了,表示做好汉只拜三人,一个是如来佛,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唐僧,因为唐僧在五行山下救了他。有的学者认为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的形象跟前面的形象出入很大,其实出入并不是很大,他那种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并没有改变,上天仍然畏惧他。上天对猪八戒、沙僧犯错处理很严,但玉帝对孙悟空却表现出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实际是不敢惹他,他的威名还是存在。小说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如何降妖伏怪,而且每一次突破一个困难都很难,孙悟空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作者就通过这个逐渐展示孙悟空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他的智慧,以前只是折腾造反,现在是在斗争中比较有策略了,斗争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了。和铁扇公主打,钻到对方肚子里,在狮驼洞变成小虫钻入狮魔王的肚子里,这个方法制服了两个妖怪。平顶山莲花洞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变换着手法,把紫金葫芦、净瓶骗到手。孙悟空越来越机灵了,斗争的策略也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不断的成熟,“三打白骨精”就更出名了,敌人变换了多少种手法,他都能分辨正邪,最后把对方的元神罩住,使她逃脱不了,一棒子把她打死。
作者通过这样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人物多方面的情感,展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西游记》书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处处都见,所以胡适当年说它“游戏笔墨”。我们看孙悟空,既是个英雄,又很幽默,他不显得古板,而是跟谁都诙谐,开玩笑。到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不是很有礼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他去借丹,太上老君说不借。他说,那好,你说不借那就好,可就别怪我了。太上老君害怕,赶紧掏出一粒丹给他了。因为太上老君知道不给这一粒丹,说不定多少粒丹都没有了。孙悟空这种说话的方式很幽默的
我认为《西游记》中的讽刺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对比和对照的方法。
玉皇大帝平常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孙悟空到了天宫对他那么不敬,几个神仙都大惊失色,说猴子村俗,这么大胆还得了,结果玉帝说,只要猴子不惹事,天上能够太平就挺好了。实际玉帝很威严的,猪八戒就因为酒后调戏嫦娥,当时被重责,然后被贬下人间,变成畜牲。沙僧的错误最轻了,只不过喝酒时把琉璃盏给碰碎了,就当场挨打,接着被贬到流沙河,还每七天派一个人拿飞剑刺他胸口,痛楚难忍。这两个人的错误多轻啊,却受了那么严格的处罚。但玉帝对孙悟空那样的折腾却显得宽宏大量。其实,玉帝这是不得不宽宏大量,对孙悟空严厉也拿他没辙。特别从凤仙郡的事能看出玉帝的态度,因为“斋天素供”被狗吃了,就罚郡里三年无雨,断绝一郡人的活路,这种报复手段很厉害。通过这样的对比可见玉帝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形象上威严扫地了。作者对玉帝虽没有明显的褒贬之词,但褒贬之义尽在不言中。
再比如唐僧得到乌巢禅师给他的《多心经》,正在念这个经保护自己的时候,被抓走了,可见这经根本没用。小说中写“苦命江流——因为唐僧曾叫江流儿——思行者”,唐僧不再想那经了,还是徒弟能拯救自己。在这样对照下,对佛教经典挖苦的态度可见。
第二种手法,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在行文中寓讽世之意。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见婴儿”中,比丘国的白鹿精化成国丈,要和唐僧斗法,孙悟空假扮自己师傅,把自己的心挖开了,看里头滚出一堆心来,红心,白心,黄心,邪恶心,嫉妒心,计较心等种种不善的心。作者在这里实际是讽刺,通过各种的心这样一个情节说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浇薄。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中给孤园布金寺吃斋饭,这一回完全按照佛经来写的。汉代一本译经《佛说孛经抄》里有这个情节,作者把佛经里这个故事全部用在小说中了。猪八戒在吃东西的时候,特别馋,吃相难看,沙僧劝他“斯文”些,八戒说:“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着说:“二哥,你不晓得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作者借这样的情节讽刺当时社会上很多文人是不学无术的。吴承恩不满现实,他很有才学,但科举不顺,当不了官,最后混了个副县长,没当多久,还被人诬陷进了监狱。后来澄清了,他没有贪污,给他个小职务,他没有去,就回家了。吴承恩对当时社会上的不学无术的人肯定很反感,用猪八戒和沙僧的对话进行讽刺。
第三种手法,用现实的手法揭示貌似圣洁的神佛的隐私,使其真相毕露。如第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中,唐太宗下到了地狱。唐代的名相魏征,应该是很正直的人,他和判官崔子玉是朋友,所以就写了封私人的书信让太宗交给崔判官,走走后门,方便一二。这很讽刺了,唐太宗、魏征走后门!地狱中最公正的判官也走后门,看见唐太宗阳寿还剩十三年,就添了两横,变成三十三年。连地狱都能走后门!这些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吏治、法制真相。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孙悟空师徒到灵山,如来佛让他们找阿难和迦叶去拿经,阿难、迦叶就向唐僧要人事,其实就是要贿赂,唐僧没什么东西给他们,结果阿难、迦叶就不愿意给唐僧真经,而是给了无字经,燃灯古佛看出来了,派白熊尊者把经打落 让孙悟空发现是无字经,他们回到灵山和如来佛大闹,如来却说,一次诵经超脱,“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作者笔下的如来佛、阿难、迦叶闻着金钱的味儿都那么高兴,还有神圣的地方么?!这种讽刺很深刻。唐僧没办法,只好把唐太宗给他的紫金钵盂给了阿难,阿难拿着紫金钵盂,任旁边的金刚力士羞他,也不肯放手。可见作者讽刺的犀利,思想的大胆,能把帝王写得走后门,佛祖写得那么贪财,这是很少见的。
第四点艺术特色: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如孙悟空脾气比较急,急猴子嘛,有时又急功好利,喜欢听人说些奉承话。所以猪八戒几次都用话挤兑他。孙悟空被撵走,但猪八戒用言语一激将,又回来了,最后把师父从黄袍怪——也就是魁星那救了出来。作者把魁星描写成鬼的模样,蓝脸、獠牙、红须、朱发,甚至抓过人来咔嚓一口就吃掉了。我们知道魁星在传说中是主文运的,文人将来要想发迹,想当状元,得用魁星的笔给你点出来才行啊。魁星的笔总也不点吴承恩,所以吴承恩把他描写成那么丑恶的形象。不仅吴承恩这样描写,清初作家尤侗在《钧天乐》里也把魁星写得跟鬼似的,后来焦循《剧说》认为,这都是那些困于场屋的人因为不满才这么写的。吴承恩有才华,却老考不上,当然觉得魁星的形象特别丑恶了。魁星应该是很斯文、稳重、有教养的,但在他笔下不是。
描写猪八戒时语言用得很好,比如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 魔王计吞禅”中,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跟豹子精南山大王打,猪八戒打着打着就不行了,渐渐地败下阵来,这时听见后面悟空说,“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猪八戒一听自己大师兄来了,马上精神抖擞,九齿钉耙一阵乱筑。妖精就问,“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儿又发起狠来?”猪八戒就说:“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把猪八戒的仗势来劲写得很生动。猪八戒是有这个特点,凡是妖精现原形的,多半是被他打死的。他打那将死的妖精时噼里啪啦几钉耙特来劲。他真本事不太行,他这个本事行,他打小妖比孙悟空厉害多了。猪八戒的语言是符合他的性格的,猪八戒会挑拨是非,会用话激人,仗势的时候那么来劲,都通过他的语言很形象地得到了表现。
有时候也用两个人的语言,比如在路过狮驼山的时候,太白金星来送信,报信魔头狠。这时唐僧就很为难,说徒弟啊,西天路这么远,这如何是好啊。这是唐僧的心理。悟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呢?还有我呢。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体现性格的不同。悟空是乐观的,对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唐僧毕竟是个凡人,心里战战兢兢的,觉得恐怖。有时唐僧难过得哭了,悟空还劝他别哭别哭,再哭就成脓包了。这种对话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的,而且增加了故事的情趣。可见得作者很会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他的话也不一样。
第五个艺术特色,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郑振铎曾说,这个组织象是个蚯蚓似的,每节都能独立,砍去其一节一环,仍可以生存。所谓八十一难,细细琢磨,完整的故事也就四十几个。作者就是通过这样既联系又独立的四十几个小故事组成了五光十色的西行历险图,构置出它艺术大厦的长廊,让人目不暇给。
有些故事看似重复,但是有区别。比如,描写水怪,写水府有这样几个:流沙河遇沙僧,通天河收鱼精,黑水河碰见鼍龙。孙悟空不太善于水战,在水里打的时候不太行,老让猪八戒把对方引上来,看对方出水面的时候才下手,但妖精也很机灵,一看见孙悟空就钻回去了。这三个都是些水怪,但是最后的结局不一样。沙僧已经被观世音提前收了做唐僧的徒弟,所以后来观世音派木咤叫沙僧出来,用头上的九颗骷髅化作一只法船,助唐僧渡过流沙河。黑水河的妖是龙王的外甥,就把龙王的太子请来了。通天河里的鱼精是观世音珞珈山池里的金鱼,观世音把一个花篮往河里一扔,就把鱼给提搂出来了。消灭降服妖怪的方法都不一样。
同样写女妖,琵琶洞的蝎子精请昂日星君来消灭的,盘丝洞的蜘蛛精是孙悟空自己打死的,无底洞的老鼠精,孙悟空发现了她是李天王的闺女,就直接上天找李天王,让他帮忙收服。李天王开始忘记了自己有这么个义女,是哪吒提醒他才想起来的。哪吒和李天王这对父子有些不小过节,《西游记》这一节里提到了一点。《封神演义》中,这个情节完整地写了出来,哪吒闹海怎么射死了石玑娘娘的侍女, 自己的老师太乙真人怎么样用九龙神火罩把石玑娘娘杀死了,他自己怎么毁坏了自己身体,把骨肉都还给母亲,最后用莲花变成的身体。所以他有个特点:没有灵魂。在《封神演义》中凡是摄人魂魄的法宝对哪吒没用,《西游记》里点了一下这个故事,没展开。
我们看孙悟空消灭了几个敌人,突破了前进路途中的障碍时,虽然故事有些近似,但是有变化,决不雷同,雷同就没有意思了。每个故事中都有新的变化,新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
书中的内容既独立又联系,要是没有前面降伏红孩儿,就没有后头在火焰山芭蕉洞借芭蕉扇的困难了,前面是埋下结仇的伏笔,所以当他找牛魔王,尽管当年和他把兄弟,牛魔王也说不行。两人翻脸了。
在落胎泉,唐僧和猪八戒误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了。孙悟空找如意真君要能解救的水,没想到他是牛魔王的弟弟。孙悟空觉得跟牛魔王、红孩儿、铁扇公主都化解了仇怨了,不忍心对如意真君下狠手,但如意真君老捣乱,孙悟空刚取出水,他就来打架,一打水又落到井里了,弄得孙悟空没法取水,最后是猪八戒趁他俩打的时候把水取走了。这一人物的安排也体现了既独立又联系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出书中的每一节既独立又联系,形成了一个五色迷人的西行历险图,非常生动。而且,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演出,后来京剧《盘丝洞》、《火焰山》、《闹天宫》等都可以单独上演。下面就对《西游记》的缺点说一说我的一些见解。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像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西游记》中也有它的缺点,它前后对照失调。
孙悟空一出来时,大闹龙宫,应该说孙悟空不怕水,他大闹龙宫把四海龙王都惊服了,乖乖把如意金箍棒、宝甲给了他。如果孙悟空不善于水中斗争,怎么可能大闹水府呢?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中斗沙僧,却需猪八戒把沙僧引出来。他第一次被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打倒,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住了他,然后天兵天将拿刀砍他,砍不死,太上老君说把他搁到八卦炉里用火来炼,那八卦炉里是三昧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都没事,可见他也不怕火。后来到了火焰山,问土地公公这火焰山怎么形成的。土地说:“大圣,是您搞出来的。您当时从八卦炉里出来,踢倒了炉子,有一块砖带着余火落下来就形成火焰山。”孙悟空真火都不怕,余火却能把孙悟空的毛都燎着了,这前后显然失调。本来不怕水火的孙悟空在小说的后部分怕起水火了,这不矛盾么?应该说他是不怕水、火的,但结果后来变得又怕水又怕火。
孙悟空的武功高低在小说前后也很矛盾。我们看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打得十万天兵望风而逃,这么英勇的人,在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中遇到黄袍怪——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二十八星宿当年都打不过孙悟空,——居然能跟孙悟空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败,这怎么可能呢?
孙悟空跟小白龙在鹰愁涧打的时候,好半天不分胜败,可白龙马和黄袍怪打,八九个回合就不行了,难道黄袍怪比孙悟空高多了?猪八戒当年也可以啊,和孙悟空打的时候打了两个时辰,东方渐渐发白时才跑,可猪八戒和沙僧双战黄袍怪,八九个回合俩人就不行了,这前后矛盾。作者光为了增加后头的困难,没考虑到前头的描写,明显的比例失调。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有时候的本领并不是特别大了,不象当年大闹天宫时那样无敌了,往往妖魔鬼怪都能跟他打半天。作者为了增加后头取经的困难,导致前后的描写比例出现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孙悟空每次出场,都要谈一下出身历史光辉的战斗业绩,在戏曲中这叫自报家门。《西游记》中这样的情节大概有十几次,每次的内容都差不了多少。这就是说唱文学的特点。《西游记》继承了说唱文学,还没有把这个特点完全消除,所以有时候读起来使人感到多余。
7.浅析中国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 篇七
一、意境美的内涵
意境, 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是我国艺术民族特征的专有术语, 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也是中国美学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理论最早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那到底何为意境?历代文人、艺术家争执不休。尤其在明清两代, 关于意与境的关系问题更是讨论激烈。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在《存馀堂诗话》中曾说过“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出音声之外, 乃得真味。”表明了“急境融彻”的主张;清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叶夔则认为意、境并重, 强调应将“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进行有机结合。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和现代美学家王国维大师则更强调“意”的重要性。林纾认为“唯能立意, 六能创建”;美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创辞应服从于创意, 力倡“内美”, 提倡诗词创作中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审美规范。由此观之, 至今文艺理论界对“意境”依然各执己见、众说纷坛, 但却有一个地方出人意外那就是普遍认为“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 “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 情理、形神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形成了“意境”。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既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客观世界升华后的主观意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 以点画线条为造型元素, 不受具体物体的限制, 通过点线的组合变化、用笔的笔势与笔力, 营造出或喜悦或悲伤或哀怨或激昂的氛围, 在有形的作品中传递出人类的情绪与情感。这就是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独具特色的意境。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也是评判书法艺术作品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书法艺术作品中意境美的体现
书法作品中, 被人称之为“神”“神采”“神气”“精神”等, 均说的是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书法作品, 如果总体上缺乏一种贯穿全幅的气质和精神, 就不可能形成美的意境;优秀的书法作品, 不仅要求每个字的结构和线条是美的, 而且要求全幅构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散发出某种美的意境。换言之, 也就是由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所共同体现出来的某种美的感受或美的意想。总之, 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它主要给欣赏者呈现出了以下三种美感。
(一) 诗意美
众所周知, 中国是诗的国度, 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魂。苏轼言:“诗不能尽, 溢而为书, 变而为画, 皆诗之余。”这是对中国艺术的通解。书法与诗歌是不同的艺术种类, 但自古就有着某种解不开的缘分。
1. 诗词是书法作品撰写的主要内容
诗词是书法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 自古就有“诗言志歌咏情”, 的说法。诗人、词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 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 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总之, 诗词作品大多意境深邃, 饱含哲理, 一般来说, 诗更“言志”, 词更“抒情”。书者在书写诗词时必定将受到感染, 书家内心的诗境驱使书家手上的笔构成一幅幅不同意境的作品。如苏轼的《梅花帖》 (图1) , 写到结尾, 忽做狂草, 那是奔放的诗所决定的。总之, 诗歌多面多维的审美意识结构, 为书法作品提供了意境美的丰富内涵。
2. 书法提升了诗词的意蕴
诗词为书法作品提供了书写内容, 书法也能够提升诗词的意蕴。如书法大家王羲之作品 (图2) 中所散发出的萧散简远、淡雅柔逸的魏晋风度很好地切合了诗的主题, 从而使其作品备受皇帝的崇拜、子孙后辈的供奉, 香火旺盛, 经久不衰。颜真卿的书作 (图3) , 则充满雄古深邃, 傲岸磅礴的书气, 如同那激情慷慨, 格调刚健的“建安诗歌”, 颇具“是气所磅礴, 凛冽万古存” (文天祥《正气歌》) 的阳刚之美。总之, 凡书法作品能使欣赏者再造出诗的意境, 就意味着作品的成功;诗的意境有多少厚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书法的意境有多少厚度。
总之, 书法与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功的书法作品往往饱含着醇厚隽永的诗意, 使书法的意境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书卷气和诗意美。
(二) 音乐美
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和基础》曾说过非常赞同派脱 (W.Pater) 关于“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的观点;同时, 他还认为:“中国乐教失传, 诗人不能弦歌, 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书法尤为代替音乐的抽象艺术。”因此, 这就说明了书法意境美必定而且必须具有音乐美。
音乐与书法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 但两者却如同孪生兄妹, 关系十分密切。音乐是由不同的音符组成, 而书法的音符则是由简单的点、线来构成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曲直、斜正等各种形状;墨色的浓、淡、枯、润;用笔的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 给人以节奏感、韵律感, 因此, 书法又被称为“无声的音乐”。书法中的狂草, 犹如音乐中的大调, 奔放、热烈、雄劲;小草犹如音乐中的小调, 细腻、娓娓道来, 耐人寻味。不仅如此, 书法也同音乐一样讲究章法, 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 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如若书法作品中某一个字缺少了这种衔接, 就会造成整幅作品气韵不通。所以, 书法作品中最能使人拍案叫绝的便是书作中笔断意连之处, 笔断之处犹如鹰击长空, 意连之后又扶摇直上, 使得书法作品极表现力又增添了含蓄感。
书法是静止的音乐, 音乐是运动的书法, 两者血脉相连。书法家饱含着个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线条的律动产生强烈的节奏和旋律, 构成点与线的交响曲, 章法上的疏密虚实, 更展现出书法作品意境的音乐美。虞世南在《骨髓论》中:“鼓瑟伦音, 妙响随意而生”的言论也印证了音乐与书法意境的难解之缘。
(三) 自然美
书法有道, 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何为自然?自然而然也。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 与中国文字可以说是同根同源, 相辅相成。丛文俊先生《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也说:“文字取象自然, 亦即书法出于自然, ‘画成其物’是两者的共同点。”所以, 凭借文字表现的中国书法, 从起源来说书法就已经含有了自然之美。
东汉蔡邕《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 阴阳生矣, 形势出矣。”“自然既立”“阴阳生矣”, 是书法审美中的具体范畴, “形”与“势”, 形与势的安排是为了达到“力”的尺度, 力的展现其根本仍在于书法作品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藏头护尾”是为了蓄“势”, 引而不发的势, 在其内里包含着“力”, 而“下笔用力”, 力的功效是“肌肤之丽”, 是有血有肉, 充满张力的书法艺术所呈现于视觉下的造型。
三、结语
书法艺术作品意境美, 不外呼有“诗意美”“音乐美”“自然美”三个方面。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 遵从道法自然, “自然为美”“自然无为“的属性;以诗歌为主要书写内容, 将诗歌中蕴藏的意境通过书写得以外在体现和传播, 以点画线条为基本造型元素, 运用不同的笔法、章法、墨法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 达到一种形式与内涵双重的意境美。总之, 诗意美、音乐美、自然美共同贯串书法审美活动的始终, 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美特征。
参考文献
[1]贾涛.美学教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2]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3]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朱天曙.国书法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5]杨世业, 杨彬彬.书法鉴赏教程[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8.浅析书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书法艺术;室内设计;审美;应用
一、中国书法艺术相关概述
(一)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
书法艺术是书写的艺术,它是以点、画、线条、形体结构表现某种气质、品格、情感境界的艺术。书法艺术既是书法家生命冲动的外化、升华与张扬,又是书法家文化意识以及生命感的跃动、高涨与技法。书法艺术可以定义为:书法艺术,是一种抽象的造型艺术,就是在汉字载体基础上主体感情抒发与文字造型的表现,立足于对生命本体的高扬,而且已经进入创作自由的活动。
(二)书法艺术的内在表现
书法艺术通过毛笔的力度把握,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门字体艺术。书法在布局上注重文字的走势,大小疏密、粗细虚实、文字之间的留白及文字之间的错落有序的方式,还带有独特韵律美,让人百看不得其厌,百写不得其烦。通过点、线、面的自由运动,表现一种情态、意境和力度,使它能够在室内设计中起到很强的装饰韵味作用,使不懂得书写内容的人也能从书法的内在表象上受到某种启示,受到感染。书法艺术可与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呼应,也正是这种视觉上的认可与情感上的认同,使书法艺术成为在室内装饰中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
(三)书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基本功能
从古至今,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人们将书法作品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和不同材料,结合用户的要求,形成意境并存的整体美,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达到传情达意的最高境界。书法艺术在环境中的主要功能体现如下:装饰美化功能、喻情达意功能、启示启迪功能、勉励功能。加强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特色、突出书法特性和高雅情感,书法应用于室内装饰,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
二、书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书法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为了营造气氛同时也为了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不少文人或者喜欢书画的人,为免不在家里挂几幅字画来陶冶情操,增添室内的人文气氛。我们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利用书法效果点缀室内空间的角角落落。书法不仅在室内起着极为重要的装饰效果,而且能够起到美化、点缀居室的影响,更能反映出居室主人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知识品位。
(二)书法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装饰作用:在室内设计中,书法艺术装饰不同于其他的装饰品,它是一种以文字为符号体现文化品位的艺术,本身带有抽象性,是集形式美与内涵美为一身的艺术形式。书法作为室内装饰,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装饰形式。书法造型装饰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独特的造型装饰魅力。
心理作用:在室内设计中,要求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比色彩更具有审美性。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书法艺术元素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人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人生追求的不同,室内空间中的书法艺术作品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及审美需求,而人们的这些心理变化正是室内设计师设计前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主题作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与室内空间中,古人向来重视书法艺术作品的应用。每一个室内空间设计都有其自身的主题,或自然美景,或风土人情,或历史文化,或都市风尚等等,一切空间氛围的营造、设计和表达都围绕此主题而开展。书法装饰具有很强的表现性,能够借物写意,达情传意,使叙述空间主题凸显某种文化含义,形成视知觉上的显著点,打造审美效果。
三、书法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在室内设计的范畴中,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标准已经从纯粹的形式美感演变成为着重追求兼容文化意义的理念。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象征。形式上,它是一门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因此,在室内设计当中,书法艺术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能够营造并且凸显整体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使整体空间因书法艺术的衬托而更加精彩,来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的审美及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书法作品在室内空间的运用方法
(一)书法作品满足室内空间的需求
书法作品的样式要根据室内空间的格局或者书法作品与空间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的。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风格,讲究的是端庄的气质和丰华的文采,以及丰富的内涵。书法作品的布置通常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从而创造含蓄、清新、雅致的境界,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要用横幅、斗方、扇面等形式来表现,运用现代工艺,结合书法作装饰,从而协调室内空间的氛围,凸显室内空间的高贵、典雅和别致。例如在宾馆大厅或会议中心里面,由于空间比较大所以书法作品的幅面相应的大。
(二)书法作品满足室内空间的主题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在家里挂几幅字画。有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或是座右铭请书法家书写一幅挂在适宜的空间作为装饰。一幅“慎独“的书法作品.使人们看到主人的道德修养和他的自觉与自律。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道出不少人的心声把这幅书法挂在卧室,时不时地提醒自己的为人处世时间久后它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言行,使你性情豁达。
(三)书法作品满足室内主人的爱好
在室内不同的字画会造成不同的装饰效果起到不同的作用选择怎样的书法作品,主要取决于居室主人的兴趣爱好。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书法大发展的一个时代书法家层出不穷风格也多种多样,我们选择书法作品的风格越来越广泛。
(四)书法作品满足室内的装饰风格
在选择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室内的环境因素要与装饰风格一致。比如房间装饰的风格简洁明快,颜色清新,那么就应选用行书或者隶书来装饰如果装饰的风格比较传统.线角太多.颜色较为浓重则应选用篆书、章草。书法作品作为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陈设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利用运用方式也灵活多样,变化多端。
五、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书法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手法,有效地将书法艺术应用于室内设计并融入室内环境,体现形、神、意的变化,增加室内氛围,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当代艺术设计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的一种艺术元素。
【书法艺术浅析】推荐阅读:
书法艺术考察报告10-24
论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10-08
浅析沟通的艺术07-17
浅析马克吐温艺术特点06-30
杜甫《登高》的艺术特色浅析09-19
播音与主持艺术浅析播音与主持中情感表达10-09
雕塑艺术论文校园文化论文:浅析雕塑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09-17
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07-18
书法教材墨轩书法社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