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共8篇)
1.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一
县城三产服务业布局规划设想
一个地区的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构成比重最能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xx和潜力,越是发达地区,三产服务业的比重越高,越是发达国家,越加注重培育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发展xx的不断提高,一、二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了土地、环保等方面因素的约束,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我们过去一直未能重视的三产服务业却最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无限的发展潜力。因此,如何推进我县的三产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实现全县进位争先的关键且最便捷的举措。
一、县城三产服务业现状
xx县城地处县域核心区位,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项设施配套亦已基本齐全,可目前县城的三产服务业发展xx与其应有的地位却极不相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布局不合理,零乱而分散,形不成规模效应
上轮县城总体规划规定,以朝阳街为核心,沿人民路、解放路、红旗路、双拥路、振阳街等多条道路布置商业服务业,导致县城中心功能过于集中,用地偏紧,沿道路一层皮布置的商业用地单薄,又做不了大商业,商业布局分散而零乱,没有品牌优势,更形不成规模效应。
2、服务xx差,建设档次低,形不成整体效益。
由于一直未能真正重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全县无论是餐饮、娱乐业,还是商业零售业等整体服务xx都较差,即使某个品牌连锁企业能在短时期内重视自身的硬软件建设,也不能改变县城服务业档次低的现状,高档酒店至今未建,客商不能接待,县城也有很多人也喜欢到周边地区消费,全社会三产服务业GDp比重偏低,整体效益不高。
3、交通压力大,县城形象差,形不成xx特色。
县城不大,但交通却不通敞,特别是朝阳街、振阳街、双拥路等地段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停车场地严重偏少,没有商业服务业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大型高档购物中心,中心商业区的步行街、太阳城管理不完善,脏乱差现象严重,购物得不到满足、娱乐得不到享受、休闲得不到轻松,县城特色不鲜明,水绿景观不能体现,县城区夜生活单调,外来人对xx县城的整体印象不是太好。
二、县城三产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分析和规划设想
1、以商业布局为例分析商业场所的选择。
不同的服务行业,有不同的布局要求,比如商业服务业,对于商家来说,其理想的区位要求有可视性、易接近性和区域的展示性,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于消费者来说,进出便利性、安全性和足够的停车场是其基本的考虑因素,综合上述方面的要求,高人口密度和地区发展规划是商业场所选址的背景条件,应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消费者,来分别考虑不同情况的商业场所选址,比如对于冲动型的购物者,应集中以建大型高档购物中心来满足其需求;对于驾车型的购物者,应在交通便利区域建大型综合型超市来满足其需求;对于外卖上门型购物者可在城市中心区外建特色街区来满足其需求。同样餐饮业、娱乐业、物流业以及各类专业市场,也都有不同的选址需求。
2、新一轮总体规划对县城三产服务业布局的分析。
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综合了上述各类三产服务业的特点,对县城三产服务业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
(1)中心商业区建设。
县城中心商业区是县城的心脏,县城的发展离不开其强力的支撑,更需要其提供永久的活力,作为商业中心区其最佳位置就是在县城的核心区位,与其它功能区不能混杂,交通疏散应快捷、方便,人口密度应最高,停车场地、环境景观等都应高标准考虑。因此,我县的中心商业区应以朝阳街和振阳街为中心,向东至双拥路,向西至晨光路,向南至幸福大道,向北至德发路。首先应考虑朝阳街南北为步行街,双拥路和朝阳街东侧以及振阳街西侧或东侧南北向再各打通一条道路以增加路网密度,同时要综合考虑停车场的布局,要不惜拆迁来建停车场,必要时可建立体停车场,通过上述措施来解决中心商业区的交通难问题。其次要加快中心商业区的旧城改造步伐,将朝阳南街改造建设成大型精品购物中心;将永胜小区地段结合景观建设精品连锁店集聚区和大型超市;将现县政府地块建成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使其成为全县的现代化商业核心区;彻底改造县政府西家属区,包括机关幼儿园、供销社和档案局在内整体搬迁,建设大型停车场和休闲娱乐特色街;加快大自然对面体育新村地块的旧城改造步伐,结合建大型停车场并和其东侧的繁华的休闲、娱乐业呼应,继续做大休闲娱乐业;在朝阳南街西侧,整合现有服装厂、医药公司、新华书店和南苑市场地块,结合景观改造,再建一个核心商业片区。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真正做大做强县城商业核心区,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特色街区建设。
中心商业区的功能无可替代,但考虑便民,在远离中心商业区的社区应建设局部次级商业中心,特色街区最能发挥上述功能,作为社区级的商业中心应与中心商业区形成功能互补,不能大而全,同时应具有自身特色。
①考虑后羿公园远离城区,人气不旺,车站周边服务业配套也不到位,可将其沿嫦娥路东、华中工委以南部分建设酒吧等休闲场所。在华中工委以北建设歌厅、桑拿、泡脚等娱乐场所,在公园内岛上,可建设精品特色酒店和高档私人会所和宾馆,其污水通过管道直接排至市政管网。在后羿公园北大门建设儿童娱乐、网吧等人气较旺的活动场所,将后羿公园建成环境优美的城西休闲娱乐次中心,可采取BOT模式运作,统一规划。
②考虑在新城区,以服务于新城区居民为主,在规划中的科技服务中心向北延伸的中间有150米宽的港城大道两侧,南段建金融服务中心、北段建精品商业、大型超市、特色酒吧、茶座、高档酒店、KTV歌厅、浴城等设施,沿北段圆型节点至东侧的支渔港大坝沿街建设以海鲜、河鲜为特色的精品酒店,原则上新城区的所有居住组团不再沿街预留商业。通过上述措施使新城区建设更上档次,更具特色,更显魅力。
③考虑政府行政中心东迁,位于县城西侧双龙境内的上轮总规中预留的政府行政中心地块开发缺乏活力,除应加强该地块的教育、医疗、体育等社区配套的规划建设以外,规划在双山南路,利用现有两侧的长条型地块,以xx东进路改造为示范,融入xx特色,建设一流的特色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
(3)物流园区建设。
物流园区应依托交通基础设施来考虑,同时不能对交通产生负面影响,对市民生活不能产生不便,但也不能远离市区,增加物流交通成本。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县实际,规划在县城西侧沿海高速入口,陈洋镇东侧建一个综合服务于全县工业经济的大型陆上物流园区;在xx港口、xx河南北两岸、港区西侧,建设以输运港口物资为主的大型港口物流园区;在黄沙港中心渔港北侧,新沿海快速通道西侧建设以输运海产品为主的海陆综合利用的中型物流园区;同时在xx、铁路输港通道和疏港航道南侧,新的沿海快速通道东侧,海通和xx港口之间再规划建设一个集铁路、公路、水路综合运输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有这四大物流中心的支撑,可保证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县人民未来的正常生活需求。
(4)专业市场建设。
专业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是三产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其建设xx和规模最能体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其布局应交通快捷,方便市民,同时又与周边和谐协调,并能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县城的现状,围绕机场路和高速接线以及幸福大道节点,充分利用新汽运中心的有利条件,在幸福大道南,机场路西建五金市场和农资市场;在幸福大道北和机场路西以及幸福大道南,战备河以东,规划建设汽车销售和维修的专业市场;搬迁原县城中心朝阳街的南苑招商场,以减轻县城中心交通压力和消防隐患,在新客运中心西侧建设综合小商品市场;在小洋河以北S329射阜淮线以东,合兴小街以西充分利用水运条件建设钢材和建材综合市场;做大温州装饰城规模,向南可扩至红旗路向北可扩至德发路北,双山路以西,合德镇工业园区内,将其建成全市一流的装饰城;充分利用富民农产品市场这一重要载体,在县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建设大型农产品市场,并向棉花交易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等领域延伸,使其功能更加齐全、合理。
三、几点建议
1、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要象抓工业项目一样抓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2、要从体制上创新抓好三产服务业,要有具体的激励、扶持发展措施,如何吸引农民进城,如何迅速做大县城,要尽快破题。
3、要从组织上保障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有一套过硬的班子专抓三产服务业,从规划建设,到洽谈招商,很多相关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因为三产服务业是阳光产业,高回报产业,没有土地和环保的约束,更没有后遗症。
正如国歌所唱,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xx的经济发展也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不进则退,且已无退路,作为沿海大开发中心部位的核心县份,我们没有理由退出江苏,面对空前的压力,我们每一位xx人都应认真思考,卧心尝胆,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进位争先的建设热潮中,大力推进三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进位争先最快最好的捷径,只有按统一的规划要求,循序渐进,百折不挠,埋头苦干,我们才能实现建设大城区全面进小康的宏伟目标。
2.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二
1 医院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1) 医院通过发展第三产业, 首先能使医院的财源增加, 医院的财政负担减轻, 缓解目前医院资金不足现状, 通过对该院职工的闲散资金的融集, 再投入到医院的建设发展中, 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 可以使医院职工的个人收入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一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等不良医德医风的问题, 间接地起到理顺医院基本运行机制的作用[2]。 (3) 让医院全面参与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开拓了视野, 强化了医院管理者的意识, 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安置职工的待业子女, 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2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医院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而言, 很多医院能抓住机遇、转换职能, 以国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各项政策为依托,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拓宽服务领域, 加大卫生第三产业发展力度,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也有一些医院对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兴办第三产业认识不足, 认为医院属于福利型单位, 就应当依靠上级投入资金求发展, 等、靠、要思想严重, 对发展第三产业缺乏进取心。另外把发展第三产业简单理解为只是为了盈利, 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 如果不扩大医疗服务项目,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兴办第三产业要讲经济效益, 但只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服务项目, 不一定能发展长久。
(2) 认为医院发展第三产业没有经验、缺乏人才支持、没有资金保障, 这种畏难思想严重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应积极稳妥的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锻炼人才, 聚集资金, 才能不断发展。
(3) 有些医院发展第三产业不从实际出发, 盲目追求高档次, 浪费严重, 如大肆兴办星级宾馆、酒店等, 结果效益不佳, 浪费严重, 且尚未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体制, 缺乏有效管理, 经济效益差, 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这将影响卫生事业的全局, 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稳步推进。
3 医院兴办第三产业的方法与途径
3.1 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卫生资源作为民生资源, 可以满足人们的的健康需求, 且有利于卫生人才的教育培养。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的优势, 使卫生资源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产业联合协调发展, 逐渐形成消费链, 共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对医疗技术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 人们就医将更注重医院的专科特色。因此医院可结合自身知识密集型的特点, 发挥自身的之长, 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输出, 走特色专科之路, 形成医疗服务的“拳头产品”, 提升品牌形象, 逐步形成医疗网络化经营, 发挥医院实力较强的科室, 对外设置专科门诊和病区, 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对外病人的医疗需求, 缓解了病人就医难、部分科室床位紧张住院难的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增加医院的经济收入。其次, 可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学资源优势, 建设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如建立护理培训学校, 通过业内人士的传播, 增加生源。
3.2 以集资入股的方式开设对外药房
开设对外药房以集资入股的方式可以弥补医院对外药品收入经费只能如数上缴, 不能自身再发展、医药费紧缺, 导致采购药品的种类、数量受到严重限制、对外就诊病人有钱也买不到药的现象。购置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通过集资入股方式改善了医院因为经费不足, 无力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导致一些医疗项目没办法有效开展的状况。同时可以利用医院自身优势对医院已有的设备与技术充分利用, 开发医用制剂生产、试剂生产、小型药厂等, 以满足临床需要, 减少外购数量。
3.3 建立综合性住宿、餐饮美食服务广场及服务性鲜花超市
随着卫生资源优势的不断发挥, 住宿、餐饮业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可以规划出位置集中, 又符合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性住宿、餐饮美食服务广场, 满足患者家属的住宿和餐饮需求。另外, 可以建立急诊鲜花超市, 增加了食品饮料和生活小百货, 不断扩大超市的经营面积和经营品种, 实行24 h营业, 解决了患者夜间无处购物的困境。此外, 可以承担医院重大节日﹑各种会议现场的布置及院庆期间礼品的包装﹑礼品花篮的制作等工作。
3.4 建立大型视光中心、陪护中心和洗涤中心
建立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布置典雅﹑清新整洁的视光中心, 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加大对宣传力度。为满足来院患者陪护的要求, 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保障医院医疗基本秩序。可以成立了陪护中心, 从业人员经过岗前培训, 具备基本的护理常识, 统一服装、统一收费、统一管理, 避免社会性陪护人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住院病人提供规范的服务,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立洗涤中心, 坚持抓生产流程, 抓生产工艺和工艺纪律, 坚持抓污水排放[3]。
3.5 物业出租, 建立服务保障经营项目。
依据医院的实际条件, 因地制宜, 开办多种服务保障经营项目增加医院的财源, 逐渐完成全程优质服务, 优质优价,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 并且能从医疗服务逐步扩展到如健康体检、疾病信息诊断、药膳、等开展美容有偿保健服务, 引导群众增强在自我保健中的投资意识。采取物业出租将本医院的闲置场地和房屋出租出去盈利, 另外可以将将本医院已淘汰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出租或卖给同行业的人或者医疗单位。另外开办医院会务服务项目, 建立医院配送中心, 增加火车票和飞机票代售、复印、扩印、收发、传真等业务, 既可以方便来院就医的患者需要, 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4 医院发展第三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医院由单一的经营机制转为以医为主, 多业并举, 向多种经营机制转化的探索,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深化卫生事业改革, 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医疗卫生运行机制的有益尝试, 既要勇于实践, 又要稳妥慎重, 坚持“以工助医, 以副补主, 多业并举”的指导思想, 密切结合本医院的实际, 灵活掌握, 切忌生搬硬套, 立足于医疗优势, 重点放到医疗卫生延伸服务的项目和工副业上, 不断开发新的医疗技术成果和技术, 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以此为龙头, 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有规模的医疗产业集团, 提高医疗产业的整体水平[4]。发展第三产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医院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各级卫生管理部门要把握原则, 加强宏观管理, 积极引导和扶持医院兴办的第三产业, 发挥其监督职能, 对因主次不清导致的医疗质量下降问题及时处理。其次, 医院管理者应正确处理主与副的关系, 以医疗主业为重点, 努力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切忌不可主次颠倒、层次不清、以副代主, 积极引导第三产业走向正常发展轨道[5]。再次, 正确处理职工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正确引导职工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在集资入股项目上, 合理制定分成比例, 既要保障集资项目的发展资金, 又要使入股职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和不正之风的滋长。另外, 以职工集资和入股方式购置医疗设备时, 要注意必须购置医院紧缺设备, 且在购置前充分论证, 以保证其充分的使用率[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深化卫生事业改革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必须面向市场经济, 适应市场经济, 在实践中探索,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增强医院的竞争意识,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7]。医院发展第三产业的渠道和经营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广开思路, 开拓创新, 一定能尽快改变某些医院第三产业发展的落后面貌, 扭转当前卫生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现状。
摘要:医院发展第三产业, 是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要求。该文从医院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入手, 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单位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医院兴办第三产业的途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其目的在于推动医院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第三产业,重要意义,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经营方式,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珑珑.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应注意的两个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 1988 (4) :24.
[2]顾菊香.非营利性医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0 (10) :53.
[3]李正新, 曾彩琼, 肖复燊, 等.浅议利用卫生资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0) :85-86.
[4]李江, 李翔坤, 戴万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取向的伦理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8) :144-147.
[5]阳海燕, 唐作新.邵东县卫生事业发展走向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4) :46-48.
[6]胡敏.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3.姚景源:发展“三产”解决就业 篇三
《新财经》:2009年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终于使中国经济成功“保八”。进入2010年,之前的政策是否延续、如何调整,是决定未来经济形势的关键。1月18日,央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是否代表了宏观政策转向的信号?
姚景源:2010年,还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不存在政策退出或转向的说法。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针对性政策,针对过高的通胀,我们的目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新财经》:2009年以来,很多人都在质疑“保八”的必要性。认为老百姓生活富裕是最重要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姚景源:2009年,我们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和冲击,第一位任务是保增长。有人批评这种做法不对,认为没必要“保八”,大家想一想,如果不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的就业就保不住,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保不住,社会稳定就保不住,一旦经济衰退,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我们就得付出代价。
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科学,任何经济活动都有代价和成本。你想吃得好,那价格自然贵,吃得不好,价格就便宜,如果既想吃得好又便宜,就得从经济学中寻找平衡点。不能用代价来批评我们的政策,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2010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新财经》:我们知道,2009年经济增长,房地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房价也高得离谱。2010年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还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那么,房地产的泡沫岂不是越吹越大?
姚景源:房地产行业确实是中国经济很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拉动力强,可以拉动相关联的近六十个行业,比如钢铁、建材、水泥,等等。不少网民批评我,说房地产行业有问题,但是,有问题不能否认它是支柱产业。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靠的三大支柱产业是钢铁、汽车和建筑业。所以,不能因为这个行业有问题,就否认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经济上的分析没有道德问题,这是两码事。
举个例子,在重庆打黑的过程中,有那么多警察成为警匪一家之列。但不能通过这件事就否认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支柱。正因为房地产业非常重要,我们才要解决它的问题。房地产业不仅仅包括商业房地产,还包括我们的保障房,无论从经济增长拉动的角度还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角度,大家很重要的衣食住行都要改善。我觉得,什么事情都要用一种平和的、科学的、理性的心态去分析,然后来找问题。
《新财经》: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不合理,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所以,2010年的主要任务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但是,2009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与调整经济结构是否矛盾?
姚景源:我们过去长时间依赖投资和出口,对外依存度过高,发达国家一出现危机,世界经济一旦衰退,我们的工厂就被迫关门,大批员工失业。所以,我们要重点扩大内需,同时利用好国际市场。内需就是投资加消费,我们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这次大规模修铁路、公路,是因为中国的人均占有铁路和公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很远,中国的铁路每万人平均长度是0.6公里,美国是5公里,中国的公路每万人长度是27公里,美国220公里。
而且,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稍微快一点,煤电油就开始紧张。也就是说,基础设施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这次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起了两个作用,一个是促进了保增长、扩内需。另一个是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
《新财经》:从长远看,我们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了长期依靠投资和出口给经济带来的弊病。那么,这种弊病会给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国的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
姚景源:投资有两重性,投入的时候是一个不断购买的过程,比如,建一个工厂要买土地、钢铁、水泥、设备等,这是一个不断购买的过程。在经济学上,购买就是需求,有了需求,供给自然会上去。企业家抓投资,就抓住了需求,抓住了需求就抓住了经济增长的牛鼻子。但是,投资总有完成的一天,一旦工厂建设完成,投资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创造需求的单位,变成了提供供给的单位。所以,当一个国家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时,消费又上不去,产能过剩是躲不过去的。
中国经济长期依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太低。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显示,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41.8%,这个数字如果与我们自身相比是有进步的,但与美国的80%相比,我们低了近40%,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低了近20%。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产业,我们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恰恰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不发达。
目前,中国的第三产业层次很低,全国从南到北,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就是洗脚业。这个行业虽然也能解决就业,但层次太低,我们特别缺少现代服务业。美国是头号强国,但美国的出口产品如果按价值量来衡量,排在第一的不是飞机、汽车,而是美国大片。
《新财经》:发展第三产业就是扩大就业,扩大了就业才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消费才能增加。中国经济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需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姚景源:靠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消费是需要钱的,还要努力去增加收入,特别是注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在,我们的分配差距比较大,这导致了消费萎缩。消费需求有两个条件,一是有消费欲望,二是有货币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产生消费。当分配差距过大的时候,发现富人什么都有,他没有消费欲望,却有货币支付能力。低收入人群有消费欲望,但他没有钱。这时候,分配消费差距会导致全社会消费萎缩。
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千方百计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人有钱敢不敢消费取决于两个预期,一个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他对未来收入预期越来越好,现在就敢花钱。另一个是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如果一个人对未来支出预期压力很大,他也不敢花钱。中国的经济问题,一方面是苦于消费不足,另一方面是银行存款急剧增加。但千万不要把银行城乡储蓄存款当成是财富性存款,其实,相当一部分是保障性存款,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老百姓只能自己存钱用以自我保障。要解决内需问题,必须加大民生投资,完善社会保障。
《新财经》: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取决于哪些基本因素?
姚景源:如果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中国经济主要靠的是物质资源的投资支撑经济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靠物质资源投资会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应该用加大制度创新、提高技术进步来替代,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取决于四大因素:第一是投资品增加,第二是要素配置完善,第三是技术进步,第四是劳动者素质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第一靠的是要素配置的完善,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企业改革,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要素配置的完善。第二是投入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投入。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一是靠技术进步,二是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归根结底源于市场机制,要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要让企业成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角色。经济发展中有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最伟大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市场比人强。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市场。我们应该通过改革的办法完善市场机制,更大发挥市场的作用,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空间。
《新财经》:请您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做一个展望?
姚景源:2010年的中国经济,是一个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有较快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进一步增强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得到更好、更快发展的过程。
4.乡镇三产服务业工作总结 篇四
一、主要经济指标
1、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6月三产服务业预计完成纳税营销38亿元,同比增长5.6%,占年目标75亿元的50.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年目标为增幅11%,预计1―6月份完成社消12.1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1―6月完成接待游园人数32万人次,占全年61万人次的52.5%。
2、楼宇经济完成情况
1、载体出租情况。全年出租目标20xx平方米。1―6月金融街新增出租2189.1平方米,另有670 M2的出租正在办理手续中,还未签协议。
2、企业招引情况。全年目标为引进3家规模企业。1―6月新引进企业7家。其中1家租赁1639.1 M2;1家物流贸易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税务登记,注册资本11.6亿元,税收前景好。1家xxxxx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58万元,预计年税收500万元以上。
二、三产行业运行情况
从全镇三产行业情况分析,汽车行也销售、税收预计增速达超10%、丰田销售预计增速达超8%,税收预计达超30%,奥迪销售、税收略有增幅,本田销售、税收基本与去年持平。克莱斯勒正在换东本品牌,6月份办理相关手续,预计8月份正式营业,预计5家4S店上半年完成社消12亿元,同比增11%,预计上半年完成税收2600万元,同比增长23.8%;流通行业,市场回暖,原辅助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以及钢贸等新企业开始正常运营等因素,预计钢管上半年销售增幅超50%、钢贸上半年销售增幅超80%。预计上半年流通行业完成销售25亿元,增幅20%;因房地产库存房不多,建筑业市场疲软等因素,房地产业、建筑业预计上半年完成销售1.5%,同比减25%。交通运输业,预计全年完成销售0.58亿元,与去年比略有下降;其他行业全年完成销售2.92亿元,与去年比略有增幅。
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今年重点项目共5个:
1、地产xxx二期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xxx地产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目前2幢已建到4层,2幢已建到2层,预计将于20xx年12月竣工。
2、xxxx地产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售楼处,2期已做好方案,10月份开始动工,3期正在做方案。
3、xxx房地产项目:目前正在平整土地,及办理规划、建设许可证,预计3季度开工。
4、物流仓储项目:该项目拟用地97亩,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
5、高端品牌汽车4S店项目:占地15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目前已与保时捷达成意向协议,正在积极争取授权。
四、条线工作情况
1、商务工作。一是凝心聚力,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为社消等重要指标的完成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做好上下对接,确保政令畅通,与重点企业保持经常性沟通。三是积极争取政策,为3家4s店争取区级税收奖励;为奔驰二期项目争取到区级扶持资金,目前项目投资的审计工作正在进行。
2、安全生产工作,一是每月开展对全镇三产服务业企业、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把各种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之中,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推进餐饮行业瓶装燃气安全管理,每月督促餐饮单位签订正规供气协议,无证照的办理工商执照,并将每月情况上报区商务局。
3、旅游工作,积极配合花彩小镇项目建设。每月按时申报游园接待人数。
4、物价工作,认真做好物价价格法律法规的政策宣传工作,协同物价局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处理好辖区内价格方面的投诉,确保我镇物价价格规范、稳定、健康的运作。今年申报区级价格诚信单位1家。完成辖区内全部商品房小区及白领公寓物业收费标准公示工作。指导住宿费核准备案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书面材料申报。下阶段将配合好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床位费核价工作。
7、农贸市场管理工作。配合263行动做好控污截流,做好垃圾收集房改造。完成临时过渡市场的建设,到6月底前完成搬迁工作。完成市场改造设计方案,正在招投标,争取6月办结手续,加快进场施工。同时推进好两个市场的长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协调化解好市场内的矛盾纠纷,确保稳定。
8、其他工作。做好协税、护税工作;配合分管领导,协调好有关公司、村抓好楼宇经济工作;围绕大局,做好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五、存在问题
从全镇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时序进度的要求,但是纵观整个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品质不优,与生产性、生活性的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后劲不足,整体不强;二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仍不平衡,部分村发展三产力度不够;三是服务业发展在新常态下,招商方法不多,成效不大。
六、下阶段主要工作思路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加强三产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精心组织,把握关键,统筹协调,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各项指标完成。围绕纳税营销、规模企业税收增幅、经营性投入、限额以上社消、楼宇经济等重点指标,加大服务力度,加强沟通、协调,化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安全生产,提升物流园区的整体形象。商业街:一是加强对已签约入驻商户的.跟踪服务工作,生产资料大卖场内各商户确保年内投入正常运营。
二是加强商业街管理工作,抓好安全生产,营造好经营环境,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商业街品质。
三是积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决定和文件精神,加强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商贸企业,宾馆、饭店、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常规的安全检查工作。与各相关村、单位密切配合,切实抓好瓶装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
5.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五
刚才,**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指本文来源自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加快推进我区第三产业的发
展,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发达国家、地区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使第三产业呈现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总量不断扩大、比重逐年提高、从业人数明显增加的良好局面。1995—200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58亿元增加到723亿元,年均增长¨%,增速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31:2:37.8:31调整为20.2:45.3:34.5;从业人数由267·6万人增加到378万人,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居民的出行、居住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信息、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所有制结构有所改善,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由35.5万户增加到50·2乃户,占全部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近80%,从业人员由60万人增加到116.7万人。这些可喜的变化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我区第三产业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200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1。9%,居第24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高,而且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二是质量不高。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少,中小企业发育不充分,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三是结构不优。主要依赖于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局面仍没有改变,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四是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配置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兴办的第三产业目前仍有一定的数量,其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主要是自我服务,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五是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相对发达。旗县较为落后,农村牧区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落后。
分析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二是定位不准,政策乏力。长期以来,第三产业被当成福利事业甚至慈善事业来办,服务价格低廉,存在严重的福利化和非社会化、非市场化倾向。三是改革滞后,机制不活。第三产业过分依附于政府和企业,行政管理色彩浓,政企不分,行业准入限制多,导致垄断过度、浪费严重、竞争不足,尚未完全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脱出来,市场调节机制还没有形成,割裂了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和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四是环境不够宽松,管理水平低。居民消费能力弱、限制多,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对外开放有限,政府服务不到位,缺乏规范化、法制化的行业管理与服务,各自为政,重管理轻服务、甚至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越位、缺位的现象同时存在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和束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随着我区“三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求第三产业快速跟进,从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预示着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为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当前我区资源、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及发展的大好来势,必然会给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面对这样的机遇,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扩大社会分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经济整体效益;有利于改变消费结构,提高广大群本文来源自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有利于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提高对
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增加就业,推动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抓住关键和重点,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书记在讲话中对推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纲要》中具体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要以**书记讲话和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牢牢把握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创新机制三个重点,全面推进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凡是涉及到的部门和行业,都要搞出本行业的发展规划。
(一)找准切入点,加速扩张第三产业总量
扩大第三产业总量基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上取得突破,力争到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23亿元,到2010年达到1860亿元。
首先,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精心选择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的第三产业项目,特别要注意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市场发展潜力大、就业容量大、对第三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方面的作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项目的推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是如此。目前,我区第三产业项目已入库407个,总投资约960亿元。其中,第一批重点项目有185项,投资总额468亿元。要高度重视这些项目的立项和建设,认真做好项目论证、筛选和储备工作,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能够尽快投入运营,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引擎。
其次,要在重点企业培育上实现突破。大企业、大集团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组建第三产业大集团是应对加入WTO挑战、转变服务业增长方式和加快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服务品牌、多元投资、竞争力强、社会效益高、示范作用明显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集团公司,促进第三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有效提升第三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第三,要在重点区域发展上实现突破。城市人口集中、信息灵通,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充足,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区域。要突出发挥大城市的作用,呼和浩特、包头、赤峰等区域中心城市要明确功能定位,调整城市布局,提高经营水平,努力成为全区商贸、金融、信息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形成带动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海拉尔、科尔沁、东胜以及其他盟市所在地城市要加快扩张规模、完善功能,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要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农村牧区第三产业和转移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有效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要积极鼓励兴办各类农畜产品流通服务、中介服务、民营科技组织,加快发展农畜产品运输、仓储、贸易、信息和技术等生产性服务,逐步拓展农村牧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
(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调整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10年使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0%左右,逐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必须加快市场的升级改造,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特色市场。加快引进新型业态、现代管理和营销方式,通过培育和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管理方式,建立覆盖全区乃至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要大力发展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物流设施,有步骤地发展和完善社会化物流企业,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通辽、满洲里一海拉尔四大物流基地,加快建设赤峰、集宁、东胜、临河等地的物流项目,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以邮电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继续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的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贸易区以及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繁荣口岸经济。适应餐饮消费扩大的需要,培育壮大餐饮业龙头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做大做强我区餐饮业。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关键是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资金、技术与管理的引进,实现行业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要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念和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快重点旅游线路、景区和景点建设,加快客源市场开发,抓好特色、打造品牌,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振兴和带动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银行、保险、证券业的开放力度,建立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扶持和培育社会金融市场,不断强化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征和国际通行规则、功能完备、公正执业、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要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的产业化。以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繁荣文艺演出业和文化娱乐业,壮大新闻出版业,提升广播影视业,积极发展文博会展业,把内蒙古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积极引导房地产和社区服务业发展,使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同步推进。
(三)创新机制,扩大开放,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要不断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加快改组改造,实现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对国有大中型服务企业要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通过上市、合资、参股等形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对一般性竞争领域,要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暂时退出有困难的,也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推动企业产权在不同所有制之间合理流动。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多种形式,搞活国有中小服务企业,建立健全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要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针对目前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要按照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民间资本开放的行业、领域和商品,都要允许和鼓励非公有经济进入和经营,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资金融通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并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帮助。
三是加快推进服务领域产业化进程。除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要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由“政府办”向“社会办”转变,逐步使第三产业发展转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经营的轨道上来。按照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经营开发服务性事业单位要转企改制,逐步取消政府投资和经费划拨;挂靠政府的营利性机构要尽快脱钩,非营利性机构也要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四是要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后勤服务机构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和评估,允许将其中一部分以国有资本金的形式,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注入改制后的后勤服务机构。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兴办面向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
五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鼓励区内重点企业与国外大型连锁企业合资合作,力争引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知名流通企业或跨国公司,不断提高我区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扩大金融、信息、旅游业及会计、法律、咨询、经纪等中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中外合资兴办教育、体育、医疗机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要先行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创新,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区内有条件的企业也要积极“走出去”,在金融、人才、法律、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跨省、跨国经营,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三、全面把握规划纲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这次会议印发的规划纲要和若干政策,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基础上,经自治区党委、政府讨论通过的,对加快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精神认真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在搞好协调配合上下功夫。第三产业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产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和部门。各地区要切实加强对第三产业的领导,按照合理分工、有机配合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各尽其职、统筹兼顾、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一是组建协调领导小组。各盟市要尽快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第三产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本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认真履行好职责。自治区及各盟市发改委作为综合协调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与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的联系调度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尽快拿出本行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拿出硬措施。行业协会要突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沟通信息、监督自律和平衡协调的作用,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确效的服务。三是统计部门要以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为契机,全面摸清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健全和完善第三产业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发布第三产业运行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在加强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服务观念,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认真清理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搞好相关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继续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消除流通障碍,抑制不正当竞争,打击欺诈和假冒伪劣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要在加大投入上下功夫。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只能发挥引导的作用。各级政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骨干项目和社会事业。二是大力吸引外资和社会投入。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劳务等要素投入第三产业。对那些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投入少、见效快的行业要放胆、放手地鼓励社会投入。三是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三产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筹措资金。金融部门要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发展基金。自治区和各盟市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运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第三产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发展。对于旅游等亟待发展的行业,要积极探索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予以支持。
(四)要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要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通过短期服务、项目引进、技术入股、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抓紧建立第三产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认真实施资格认证制度,促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要适应新兴行业对高素质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为培养三产人才创造条件。
6.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篇六
“九五”期间,党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也提出了《关于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在继续发展批发零售贸易业和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健全资产评估、业务代理、行业协调等中介服务;改革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等等。各级地方政府,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第三产业的计划、方针、政策,使我国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更多产业专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九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使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人口自然增长使新的劳动力不断增加,“九五”期间前四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2639万人,第三产业吸收了其中的81%共增加2136万人,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九五”期间,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和住房消费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我国住房旧体制基本被打破,住宅建设尤其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的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本文只是依照个人的见解有感而发。有关于或类似第三产业的一些内容,如广大读者有什么不满之处,还请见谅。如想了解更多广告资讯,广播专题的材料信息,请资讯广告买卖网了解查询!
7.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篇七
一、引言
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实施了“百万移民工程”,库区的主要问题是直接受影响群体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致富。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湖北、重庆两地20多个区县近140万人搬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后三峡时代”,三峡库区面临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人口综合承载力有限等问题。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重点要解决库区的发展、地质灾害以及环境保护三大问题。其中,将“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但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和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发展受限。王崇举等(2008)指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完善提升欠发达地区城镇功能的重要途径。汪发元(2015)分析得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城镇化带来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同样带来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分析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实现安稳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对加快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基于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人均第三产业就业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密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密度6个二级指标来反映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其中人均第三产业就业量反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人均规模;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反映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小;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反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人均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第三产业经济水平的发达程度和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贡献度;第三产业就业密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辖区面积)反映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分布状况和产业效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辖区面积)反映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由于这6个二级指标的相关性很强,为了消除共线性的影响,运用Eviews软件对二级指标进行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相关系数占总相关系数的百分比来求得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权重,并得出各年份三个一级指标(就业指标、增加值指标和密度指标)的数值。
(二)数据来源
三峡库区主要包括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和江津15个区县,和湖北省的秭归、巴东、夷陵和兴山4个区县。然而由于三峡库区相关统计资料主要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对象,因湖北省夷陵区和兴山县的个体数据难以从相关统计资料中获取,因而数据主要是2004~2012年的重庆库区15区县和湖北库区秭归、巴东2县共17个区县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5~2013)、湖北统计年鉴(2005~2013),湖北秭归县、巴东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结果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状况
从图1中不难看出,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指标值从0.24逐渐上升至0.31,弱低于渝西区,但远远低于重庆都市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指标值。总体看来,三峡库区和渝西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指标值在9年考察期间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小于重庆都市区的涨幅。
2、第三产业增加值水平
从图2分析得出,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在0.3左右浮动,总体上弱高于渝西区,大大低于重庆都市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但没有就业指标值的差距大;同时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指标值在9年考察期间呈波浪缓慢上升趋势;渝西区提升幅度小于三峡库区,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重庆都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总是高于三峡库区和渝西区,上升幅度较大,但在2008年发展缓慢,只是到2009年后有较大幅度提高。
3、第三产业密度指标
从表1分析得出,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密度指标值一直稳定在极低的水平上,约0.002,弱低于渝西区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重庆都市区的平均水平。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第三产业服务密度指标值虽然总是远远高于三峡库区和渝西区,发展速度很快,但其本身的绝对值也比较低,最高值也只有0.1656,离渝中区的最高值1相差很远。
4、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
从图3可以得出,横向对比三峡库区和渝西区的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能力已经达到了渝西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能力的90%左右,2012年略高于渝西区。由此可见,三峡库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基础。但相较于重庆都市区而言,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很低。尽管三峡库区各区县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指标的平均值逐年提高,但却远低于重庆都市区,历来占比都处于重庆都市区的56%~63%之间。
从时间序列上看,虽然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很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图4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指标历年的平均值明显可见,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从2004年的0.1625逐步上升,到2006年达到了0.1844,2007年降低到0.1830,随后几年保持缓慢增长,2012年上升至0.1996。这说明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
三、促进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三峡库区相关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相比渝西区、重庆都市区仍处于较低水平。应从现有政策的不足出发,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三峡库区逐渐实现从“补血”到“造血”的转变。从促进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入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三峡旅游黄金线从开通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相关产业发育不完全,至今还处于过境游的局面,前往参观的游客仅限于“吃”和“行”,而在当地“住”、“玩”、“购”的游客少之又少。即使是旅游商品,有地域特色的品种数量也很少。三峡景区的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到15%,远低于全国20%、世界30%、发达国家60%以上的平均水平。在此情形下,延长、培育和完善产业链条,政府的积极作为尤显重要。
国家及库区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库区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以旅游业为三峡库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房地产业、物流运输、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前向和后向关联产业发展,发挥扩散效应。整合旅游资源,避免同质资源带来的恶性竞争。借力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将原来的“一线游”变为“一片游”,例如神农架—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张家界、九寨沟—重庆主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等连片旅游。增加旅游形态,将以前单纯的峡谷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游、科考探险等形态转变[1]。将传统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巴渝文化)融入到旅游载体建设中去,创新旅游文化产品,突出旅游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提高旅游收入。
(二)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住宿餐饮业
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具备就业容量大、安置成本低、技能要求不高等特点,三峡库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水平和密度指标。除此以外,商贸流通业还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通过商贸流通决定并带动生产。商贸流通是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要、创造未来消费需求的重要环节,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行业,是市场利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调节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理性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工具[3]。因此,商贸流通业能促进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
目前,三峡库区发展商贸流通业存在着网络体系建设问题。建设以宜昌、万州、涪陵为中心的现代商贸中心,以其他区县市的县级城镇为次中心,以各个中心镇为网点的三峡库区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是提高三峡库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举措。
(三)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带动能力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管理及与之相关的建材、装饰装修、中介服务等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劳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每投资开发建设1万平方米商品房,可增加建筑安装从业人员2.3万个工作岗位,按劳动就业有关政策规定,相当于90人全年就业,人均收入1.8万多元;每1万平方米商品房的物业管理,则可增加就业人员6—8人。同时,发展房地产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大。据世界银行调查分析,房地产业能带动建筑、建材、建筑设备、农林、轻工、冶金、机械、家电、家具、金融保险、装饰装潢、中介服务等30多个行业70多个产业的发展。由于三峡库区恢复重建的需要,与库区移民及城镇搬迁关系最为密切的房地产业,是该特殊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之一。因此,通过大力发展三峡库区房地产业带来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就业容量,提高服务密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峡库区应利用库区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或合作引资),吸引境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三峡库区,扩大和加深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一方面引进资金直接投入第三产业,为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三峡库区第二产业和特色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遵循产业布局规律,结合库区实际,引导第二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引导特色农业集约发展,形成规模经济。例如,有加工基础和资源优势的万州、涪陵、丰都、忠县、开县、云阳、石柱等区县应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矿产资源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在第二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快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业、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五)提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
8.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篇八
【关键词】产业链;产业融合;城镇化;新型业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切入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生产经营合作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方式,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探索建立农民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如何有效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
以产业为依托,围绕解决一家一户面临的土地经营零散、劳动力不足、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只有有效的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会服务、土地股份等要素,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实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享,实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推进不同经营主体契约融合、共同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围绕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重点探索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农产品购销价格,逐步建立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护农民利益,让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充分分享产业链增值,价值链提升带来的更多收益。
三、探索农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其他有效形式,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总结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健康养老产业等新业态,既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又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四、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等为核心,促进融合发展
(一)农业产业纵向型融合
通过订单生产、承贷承还、贷款担保、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多种方式,建立有效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生产经营合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等环节的有机整合,增加农业附加价值,促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管理智能化水平。
(二)农业多元化服务型融合
发展以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服务、产品营销、技术培训等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总结推广农业综合服务站、信息服务平台、粮食银行、产业联盟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形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多元化服务的融合是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
(三)产业聚集型融合
建立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平台,引导从事种植、加工、销售的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向优势区聚集,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形成优质产业集群和品牌优势,提高种植效益。积极推进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推进粮饲兼顾、种养融合、循环发展。
(四)农业多种功能型融合
通过规划引导,重点围绕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带,建设提升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示范点,开发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六、大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八、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
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九、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征兵.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5):16~20.
【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三产办服务行业工作总结及打算07-01
第三产业发展调查报告08-02
欠发达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10-22
软件服务业发展10-16
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展规划座谈会通讯稿10-30
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08-05
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09-28
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10-03
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07-11
我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现状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