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毕业论文

2024-06-27

审计学毕业论文(共8篇)

1.审计学毕业论文 篇一

审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审计准则是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仅作原则性规定,导致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注册会计师就会被认定为存在过错。审计准则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界限。审计准则应该实行规则导向,对审计程序作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应实现风险导向。为了保证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不被质疑,应该采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则导向;风险导向;审计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在经济交易中对会计信息的依赖逐渐增强,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侵权责任必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审计侵权责任是过错责任,如何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是正确追究审计侵权责任的关键。对于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问题,也就是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问题,过去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准则是行业协会制订的内部自律性规则,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注意义务的法定标准,也不能作为审计失败的抗辩依据。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准则是财政部制订的法规,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而未能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xx]12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将审计准则纳入法律程序范畴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后,对审计准则法律地位问题的争议似乎销声匿迹了。我国的审计准则分为规则导向和风险导向两个阶段。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20xx年之前分批发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注册会计师谨慎执行了规定的审计程序就必定等同于遵循了审计准则。《若干规定》中所指的审计准则是尚未实行风险导向的《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是没有疑问的。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是20xx年开始施行的审计准则。

201x年1月7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修订审计报告相关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涉及7项审计准则。这次审计准则的修订是对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例如本次审计准则最重要的修订内容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实体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然而,

(1)哪些事项构成关键审计事项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

(2)同一项关键审计事项,因为不同注册会计师有不同的判断,该事项可能在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中进行描述,也可能在“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或“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中描述。本次修订可能解决了当前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低、相关性差等问题,但是不能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无法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依据的问题。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主要规定一些审计原则、目标和方向,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没有明确的、可供直接操作的审计程序规定,是否还可以继续纳入法律程序范畴,并将其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值得商榷。

二、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产生的新问题

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与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一样,都是由财政部以法规形式发布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不应该有差别。但是在内容上,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没有规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强调注册会计师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审计目标,导致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循了审计准则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一)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仅作原则性规定。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贯彻了风险导向的理念,因为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审计准则不可能预想到所有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实际情况和审计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量体裁衣”,确定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准则不但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审计程序供注册会计师执行,而且要求“在针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还要“为了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审计准则失去了法律规范应有的明确性属性。

(二)实施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实质在于反对注册会计师机械地执行既定的通用审计程序,运用职业判断设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职业判断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函证程序为例,是否实施函证程序,不实施、无法实施函证程序、未回函或询证函回函不可靠时实施哪些替代审计程序,评价实施函证程序的结果是否提供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或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获取审计证据等,都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判断。实施了函证程序,不等于遵守了审计准则;没有实施函证程序,也不等于违反审计准则。

在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指导下,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同一项审计业务,可能计划和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做出不同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不同的应对措施,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同样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对于发现的错报是否重大,是否需要纠正或者披露,不同注册会计师会有不同的判断。

(三)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无法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以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实现查错揭弊的审计目的。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注册会计师就可能被认定为风险评估没有做好(因为审计准则没有就风险评估作出具体的规范),或者应对措施不力(因为审计准则没有就应对措施作出具体的规定)等,也就因此会被认定为未遵守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使得认定审计工作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了明确的标准,注册会计师无法证明自己在选择和实施审计程序上不存在瑕疵(或者说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就可以认定注册会计师是有过错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审计准则失去了为审计失败提供抗辩依据的作用。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注册会计师审计侵权责任走向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没有了安全感。

三、改进现行审计准则的建议

审计准则法律地位的确定取决于我们对审计准则作用的认识。如果审计准则的作用是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即现行审计准则的作用定位),那么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就不能局限于审计准则的规定,应该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审计程序。此时审计准则不能作为审计失败的抗辩依据,实际上审计准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确认识审计准则的作用,必须先将其与审计的作用区别开来。

审计的作用是通过发现(发现后还要纠正或披露,本文不予探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赖程度。审计准则之有无,审计准则之修改,都不影响和改变审计的作用。而审计准则不应该是为了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而存在,虽然审计准则在客观上也有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作用。审计准则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界限,防止注册会计师为减少审计风险而进行“详细审计”,使得审计成本大幅提高、审计信息因时间拖延而失去价值,或者避免注册会计师无法承受高职业风险而拒绝提供审计服务或者退出审计行业。如果审计准则不能起到保护注册会计师免受不合理的法律责任追究的作用,审计准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根据审计准则的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工作界限的作用,笔者认为,审计准则作为财政部发布的法规应该实行规则导向,对审计程序作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是审计内在的要求,也是审计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保护,但是谨慎履行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最低要求,不是最高要求。强调审计准则的保护作用,不否定审计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职能。

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不是制定、修改和完善审计准则所能全部解决的。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行业协会应该及时总结审计实践经验,以发布和督促实施审计准则应用指南、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审计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等方式,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这些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不是法律规则,不能补充到审计准则中去要求注册会计师严格执行。现行审计准则中属于风险导向的内容应转移到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中去规范。

四、激励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肯定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提供了抗辩依据,但是为了防止社会公众质疑注册会计师逃避责任,还要注意克服恶意利用审计准则的现象。提高审计质量、切实保障审计的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职能,审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才有存在的价值。为督促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实现职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致,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采用激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修改、补充、完善审计准则,或者进行空洞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惩戒。激励的方式包括:

(1)声誉机制激励,即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与提高注册会计师声誉联系起来,与获取更多的审计业务联系起来;未能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声誉受损,从而影响审计业务的获取和保持。

(2)经济激励,例如:实行审计收费与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挂钩的计费方法(采用基本审计费用加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按一定比例奖励的计费方法)等。通过激励营造以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为荣的行业氛围,不但能够保障审计的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职能的正常实现,还能保证审计准则得以实质上遵守,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不被质疑。

参考文献:

[1]颜延.从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义务看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J].会计研究,,(6).

[2]刘正峰.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研究[J].中国法学,,(4).

[3]蒋品洪,张国兴,张雄飞。审计违规行为惩罚制度的困境分析与改进[J].商业会计,,(2).

[4]蒋品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J].商业会计,,(1).

2.审计学毕业论文 篇二

(一)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 广泛开展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要及时学习和更新专业理论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针对部分审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 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交流, 因为这些技能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 它来自于社会的实践和教学过程的提炼。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考试, 在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 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一方面, 要与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联系, 成立教师实践基地, 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为审计教学模式改革配备一支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 审计教学还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 让他们讲授审计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强化案例教学

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理论知识密切相关, 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 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 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 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课前的引导案例要简短、有趣, 启发学生思考;课中应结合理论知识选取实用性强的案例, 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课后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综合案例, 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类案例, 可以拓展视野,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采用辅助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内容丰富, 适当的演示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演示中使用屏幕指针工具, 选用红色的屏幕指针, 对讲授中的重点内容随时进行重点处理, 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又如, 对于不宜在幻灯片中直接播放的内容, 使用备注工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 也可以用定位功能直接播放需要的幻灯片。

(三) 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 加大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以及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实训课程可以按出纳岗位和往来款项、财产物资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内部控制来设置。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 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即从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到计算机审计。为此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 应开展计算机审计模拟, 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 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 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选用合适的教材

3.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三

【关键词】高校 审计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15-02

审计学是高校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审计学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高,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难学,教师则普遍反映审计学难教。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对于其他课程,审计学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材各个章节的联系十分紧密,很难将各个章节相互割裂开来。二是现代审计理论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内部控制学、概率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审计学之前应当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一、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很抽象,并不是因为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证据这些概念本身难以理解,而在于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在财务审计中,财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以及存在多少重大错报对于审计人员是未知的,审计人员需要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判断。由于审计人员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必将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为了保证审计意见的恰当性,确保审计风险保持在一定可控范围之内,审计专业的学生应当熟悉和掌握审计风险方面知识。但是,鉴于风险概念较为抽象,且风险评价具有较强主观性,学生对审计风险的认知较为模糊,其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更是难以对审计风险作出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学生认为审计学的学习难度较大,还在于审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极为紧密,审计业务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审计服务。与审计联系密切的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内部控制学、概率学、公司战略学等。内部控制、公司战略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判断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高低;概率学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判断抽样数量是否充分以及进行总体推断;会计学知识帮助学生判断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适当,能否真实、公允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在学习审计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实践。我国高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于课堂和书本,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架构的现场体验,缺乏对公司战略、内部控制活动的深入认识,导致学生难以学习和掌握公司战略、内部控制对账务报表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式。

(三)教学内容出现脱节。教学内容脱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学与基础学科之间出现脱节,二是审计学理论教学与审计实践出现脱节。

1.审计学与基础学科的脱节。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特点,教学管理部门设计和制订课程教学总体任务和计划。然而,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更多从自身角度而不是从学生专业角度去讲解和传授知识。例如,一些教师在教授概率论时,更多地站在纯数学的角度来讨论概率,较少结合经济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去讲解概率知识。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审计学时,还需要对学生概率知识进行回顾与补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审计学理论与审计实践脱节。在审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比较偏向于将各个章节相互割裂开来,按章节顺序逐章进行讲解。这种教课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即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方法。审计学提供的是一套由逻辑严密的概念、推理过程组成的,旨在识别和应对审计风险的审计思路,因此,各个章节的内容难以完全分割。在审计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将各个章节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讲解,不注重将前后章节的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审计理论体系。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构建系统完善的审计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审计教学涉及大量概念,如审计目标、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等。同时,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又涉及大量分析、判断、推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审计教师应当熟悉审计教材,掌握审计理论,并根据审计教学目标构建系统的、完善的审计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如图1所示。

按照审计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审计教学应当围绕审计目标而展开,即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合理评价或鉴证。为此,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选取适当方法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合理保证评价或鉴证的准确性。在审计业务中,诸多风险因素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识别、识别和降低审计风险,以保证审计结论的恰当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审计逻辑思维,即在课堂反复向学生传递审计逻辑推理的过程,并通过提问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审计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

(二)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包括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

1.增加情景教学。审计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大量概念、定义、推理过程,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适当地增加情景教学。即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例作为类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审计的基本思想和推理思路。一般而言,学生对日常生活感触较深,也容易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来识别和应对风险。并且,审计的逻辑思维与学生的日常思维习惯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通过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事例进行推理和判断,进而将推理过程引申到审计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审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2.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旨在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识别企业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理论去解决审计案例中发现和识别的审计风险。审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选取案例。选取的案例应当有助于学生审计思路的塑造,审计理论的应用。同时,审计案例讲解之前,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去查阅审计案例的相关背景。由于不同背景下,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审计思路和审计程序并不完全一致,深入了解审计背景有助于学生对审计理论、实践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进而为审计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3.理论教学与审计实训相结合。审计学课程展现的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审计思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种思路,需要将审计教学与审计实训结合起来。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高校可以建立审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或者开发审计软件,让学生在审计课程结束前几周进行审计综合实训,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审计原理。在审计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指出审计实训各阶段应达到的目的,同时指明与实训内容相对应的审计理论,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审计思路和方法。

(三)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我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管理模式、控制体系感到陌生和抽象。当学生对管理活动缺乏感性认知和深入理解时,就难以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影响学生对审计的深入学习。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加深对管理理论和审计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一是学校与企业、会计事务所共同建设审计实践基地。学校定期分派学生去这些实践基地参观、实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机构及其运作方式,学习账务处理和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二是学校开办校办企业,这些校办企业既可以用做科研孵化基地,也可以当做学生的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办企业服务科研、教学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自己主动联系相关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四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寒暑假招收大学实习生。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到审计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审计教师的绩效评价主要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即通过学生评教、领导评教、自我评价等评价指标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这种评教方法主观性较强,评教结果的科学性较差,不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改进审计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主要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根据本科、专科学生的教学目标分别建立审计试题库,集中考查学生在分析、解决审计问题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审计教师的主要考评依据,分析、评价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解决审计实际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以帮助于高校教师进一点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4.审计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自我介绍 篇四

在学校的时候除了完成课业之外,大多时间用于运动和读书,喜欢球类运动,喜欢健身,喜欢做一些读书笔记,写一些文字。我觉得收获最大的还是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在开心不开心,顺利不顺利,甚至迷茫、失落的时候都能得到安慰、鼓励和支持,这是我觉得自己最幸运的地方。

11年初我开始正式实习工作,先在河北省审计厅做了一个外资审计的项目,然后去了一家税务师事务所,做兼职会计,主要是自我介绍做税务登记,纳税筹划,代理记账,年检,验资之类的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和税务机关和客户打交道,也跟着领导做过几次审计,比如九三学社的一个离职审计和河北省室内装饰公司的年终审计。

在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步步的完成着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和工作实践的结合,也顺利的完成了自己从学校到职场,心理上的过渡。之前的单位,经理和同事都很好,给了我很多帮助,教会我很多东西,工作上的,面试自我介绍社会上得。但是因为个人发展的原因,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辞职的时候经理的一些话让我很感动,他说相聚就是缘,这段时间做的很好,有时间就回来转转,大家之后都是朋友。

5.审计学 篇五

——小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姓名:

学号:

专业:财务管理

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专业

小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内部审计是经济组织通过审计人员对本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查,用以差错防弊,评价经济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为本经济组织服务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突出经济效益审计和战略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以及促进内部审计手段的多元化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规范;经济效益

我国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最近两年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舞弊案,更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才能有效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从制度的建立上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采购、销售、基建工程、投融资、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因此,内部审计是最好的选择。

2.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通过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

3.企业专项开支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投资、基建、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费用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都需要内部审计参与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防止浪费。

4.企业的预算、决算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各项规定、标准及定额,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鉴证。

5.经营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经营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上的麻烦,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

1.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内部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团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2.企业内部审计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大量内部信息,从而能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并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3.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方法,同时,还可以对落实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降低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1.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当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许

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通过变通给职工搞福利的行为不揭示、不处理;对企业加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偷漏税款等做法予以默认等。

2.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一般都比较高,出于各种考虑,内审人员往往在实施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1.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应尽快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首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尽快促使内部审计立法工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内部审计法规和制度;其次,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组织力量尽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早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一般是根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依据法律制定企业的章程,组建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3.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

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利润的潜力,注重于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4.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5.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开展质量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还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再创业的严峻考验,企业决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确保决策正确,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失误,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行机制等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企业能实现战略目标。

6.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的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7.内部审计手段应向多元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以购买或开发内部审计的软件,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可以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

6.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篇六

1.1 直接采用其他财会学科的教学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审计学专业, 而仅仅是在会计学或财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开设审计学课程, 相应地, 专门讲授审计学课程的老师并不多, 而往往是由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老师来承担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授课。虽然审计学与会计学等相关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 然而, 由于审计学与会计学等相关学科在学科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采用通用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理论讲授仍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 由于大多数从事审计理论教学与研究的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具体的审计流程, 很多高校的审计学教学均是以理论讲授为主, 即使部分高校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进行辅助, 但由于没有审计实践的机会, 学生缺乏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 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1.3 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 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方面。然而, 从现有的审计教学实践来看, 关注的重点还是立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而在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并不重视。这一点可以从每年CPA考试审计学的通过率得到一定的印证, 由于CPA考试更注重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即使在上学期间审计学成绩不错的学生, 一次性通过CPA审计学考试的也不多。究其原因, 除了考生的自身努力等因素外, 高校审计学的教学和考核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 高校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未能充分领会审计学的学科特点

首先, 审计学的学科基础更加宽泛, 除了需要具备起码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知识外, 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税收以及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其次, 审计学的思维方式与会计学等学科存在明显的差异。会计学等学科更多是一种顺向思维方式, 而审计更多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 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因此, 如果在教学中未能充分领会审计学的学科特点, 而采用一般财会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来讲授审计学, 势必事倍功半。

2.2 未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对审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 并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 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学的教学实践中, 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布道式”的教学方法, 这难以适应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要求。此外, 少数人认为,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不外乎就是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 穿插几个案例分析, 但还是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因此, 即使教师花了很大的功夫来准备案例, 但由于其教学方法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3.1 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审计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 提升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 结合审计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2 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1) 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审计实务中存在大量的专业判断, 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审计人员作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莫茨和夏拉夫在论及会计与审计的关系时指出:“……审计与会计计量和认定的基础有关, 审计是分析性的, 而非构建性的;审计是批判性的、审查性的。”因此, 要想提升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例如, 在审计证据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证据的比较和剖析, 让学生深刻领会为什么外部证据审计证据的效力比内部证据高, 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该知识点。

(2)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现有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和研究文献中, 往往只注重或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 而忽略了对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由于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均很强的学科, 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从目前国内大多数审计学教材的内容来看, 往往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而从审计学的教学实践来看, 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任课老师既要具备深厚的审计理论功底, 还要熟悉审计实务, 这对大多数讲授审计学的老师而言, 是很难做到的。因此, 要想提高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必须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审计试验、现场观摩与审计项目实习等结合起来。

(3) 改革教学考核指标体系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前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一个瓶颈是教学改革与教学考核和评估指标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和冲突。为了准备各种教学检查和评估所需的材料, 任课教师疲于奔命, 很难有动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因为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很难准备符合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材料。因此, 即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 但为了应对相应的教学评估, 对学生的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或写课程论文的方式, 学生也就缺乏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最终的教学效果也难有提高。笔者认为, 衡量审计学的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不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 而是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 给学生一个审计项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审计业务流程, 通过对其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出具的审计报告来评判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审计的实质。当然, 这种考核方式对大多数高校而言都不现实。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一种相对可行的方式, 将审计学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块。理论讲授部分主要由学校的老师承担, 实践部分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实践基地进行, 由学校聘请一些资深的会计师作为实践指导老师, 待审计实践结束后, 再综合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审计实践表现给出最终的考核成绩。这样,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之后, 再结合审计实践, 就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而不再是纸上谈兵。而任课教师也能从中受益, 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重要话题。从现有研究来看, 研究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文献还很少。基于此, 本文在对高校审计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促进高校审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蔡春, 朱荣, 谢柳芳.批判性思维与审计专业判断[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6) :10-19.

[2]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 2010 (1) :20-29.

[3]张凤丽.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6) :211-212.

7.解析基础审计学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篇七

关键词:基础审计学 实际案例 教学意义 案例分析 案例应用

1.基础审计教学的实际案例应用

1.1实际案例分析在基础审计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基础审计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同时,实际案例教学法与社会的审计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分析,对社会审计实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实际案例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于学校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极为关键。

1.2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的特点

在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分析,第一,实际案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综合性,大多数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真实案例,或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经过一定加工的适应教学目的的案例,因此,这些案例的客观性、综合性较为突出,对于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培养意义重大,能将基础审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二,实际案例可以是社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其来源广泛,反应的审计信息量大、信息开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对审计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学生对审计知识的应用和深入研究。第三,实际案例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是针对于提高学生审计综合能力而设计、实施的教学手段。同时,实际案例还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审计发展观,对于深化审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运用等能力极为关键。

2.实际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2.1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应用分析

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的综合性是审计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表现。首先,基础审计教学的实际案例有很强的教学目的性,需针对基础审计教学目标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结合审计学理论知识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研讨,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审计实践能力。其次,基础审计教学应用中实际案例的选择要科学、合理。一方面,大案例与小案例结合教学。突出大案例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选择篇幅较长、影响较大、生动实用的案例;突出小案例的生动形象和较强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审计知识应用技巧。总之,在案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审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对于早期的一些经典案例,一定要重视其在基础审计教学中作用的创新发挥,以当时的审计理论、实践为基础,结合审计学的发展,对早期案例进行深入的、创新的剖析,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早期实际案例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同时,重视社会新型案例的加工与应用,使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基础审计教学的实用性。此外,还要重视对审计学有深远影响的实际案例的应用,这些案例对社会审计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教学应用条件较为成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再次,注重实际案例分析的一般性和争议性研究,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收集、分析、讲解等,使其在对案例一般性的认知中、对案例争议性的辩论研讨中最大限度的获得教学收益,提高自身的审计综合能力。

2.2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应用体会

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掌握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重视课前的准备环节。一方面,教师对案例进行精心的挑选,并将实际案例整理成资料发放给学生,督促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重视案例中审计理论知识的相互结合、以案例为基础拓展审计知识外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应积极的进行准备,认真研读、讨论老师下发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熟悉案例,将所学的审计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在基础审计教学课堂上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保学生对实际案例的深入了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案例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思考,并有足够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参与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再次,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方式、合理的提问等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并要使学生明白实基础审计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鼓励同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寻找、总结审计学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审计学知识应用能力。第三,重视课后的归总、评讲。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分析的讲评、归总相当重要,是审计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对案例设计的难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审计知识,掌握审计实践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新颖观点给予肯定、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好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综合性审计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基础审计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并将其理论知识渗透其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审计知识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素养,为社会输送实践能力强、思维灵活,具有创新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的专业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天鹏,朱龚.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2):142-144.

[2]韦霞.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J],财会通讯(上),2014(03):18-19.

[3]王旻,周在霞,姜汝川.利用案例教学法解决会计专业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53-253.

8.《审计学》习题答案 篇八

ABC与银行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审计费用为150万元,银行在ABC所提交审计报告时支付50%的审计费用。剩余50%视股票能否发行上市决定支付。1.ABC的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目前担任银行的独立董事。2.审计小组负责人B2003年曾担任银行的审计部经理。

3.审计小组成员C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银行编制财务报表。4.审计小组成员D的妻子自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银行的统计员。

答:1.ABC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标准应当主要考虑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各级别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和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而不能以其结果进行或有收费。或有收费从经济利益上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2.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可能因为和客户因为自我评价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ABC项目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目前担任银行的独立董事,其所处职位属于高级管理人员,所以存在鉴证对象因自我评价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3.没有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注册快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员工与鉴证客户存在长期业务关系可能会产生由于密切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长期业务关系一般是指大于等于五年,B从2003年至2006年担任审计项目的高级员工,期限并未满五年。4.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编制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构成鉴证业务的对象会由于自我评价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审计小组成员一直为银行编制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额对象。

5.没有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小组成员D的妻子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银行担任统计员,其所处职位不能够对业务施加重大影响,故不影响其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对中远工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能否依赖以下证据:(1)销货发票副本(2)监盘客户的存货(3)律师提供的声明书(4)管理层声明书(5)会计记录(6)注册会计师对行业成本变化趋势的分析。

答:(1)不能依赖。销货发票副本属被审计单位自己提供的,在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严重缺陷的情况,其可靠性较低,所以内部凭证不能依赖。如果该销货发票副本和向购货单位函证结果一致,则可靠性高一些。

(2)可以依赖。监盘客户的存货是注册会计师亲自实施的,证明力较强,其可靠程度一般不受内部控制的影响,但不能确定存货所有权归属及其价值情况。(3)可以依赖。律师声明书属于被审计单位外部人员提供的,在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其证明力仍较强。

(4)不可依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是一种可靠性较低的证据。在内控具有严重缺陷时,它的可靠性更低。

(5)不可依赖。会计记录属于被审计单位自己编制和记录的,在内控具有严重缺陷时,出现错弊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不可依赖。

(6)可以依赖。对行业成本变化趋势的分析,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取得的证据,这类证据在内控具有严重缺陷时,会显示重大的异常波动,更应引起注册会计师的关注。所以,这类证据也可以依赖。

假定王晓宇于2001年11月末对Z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11月30日的应收账款余额为980156元,明细账户为210户,王晓宇从中抽取了60户进行函证,其余额为677220元,函证的对象中除了9户以外,其余均收到回函,在这些回函中,指出有差异的有10份,对于产生差异的原因这些企业分别解释为:(1)Y欠的货款(余额10万)于10月20日付清(2)X欠的货款(余额20万)于11月20日付清(3)W尚未收到货物

(4)V曾于9月份预付过20万元,这些货款足以抵付账户所示的19万元 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王晓宇将采用怎样的审计程序

对于(1),可采用的审计程序:1)询问主办会计、出纳,是否已收到Y公司在10月20日支付的货款;2)抽查10月20日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该期间前后的银行存款对账单,验证是否在该期间收到了该款项,若已收到,则进一步抽查该款项的会计凭证,审查是否属于Z公司记账错误;3)若不能查清,则请对方进一步提供付款凭证的复印件,再根据线索进一步审查。

对于(2),其审查程序与(1)类似。

对于(3),抽查已发货物并开具发票的相关凭证,如销售合同、发票、运单、出库单等,验证货物是否确已发出;并可询问相关业务人员,如销售人员、仓库保管、运输人员等,还是Z为完成销售任务而虚构的客户。还可根据发货时间分析是否在运输途中

对于(4),可查阅9月份预收账款明细账—V的记录,查明该笔款项是否确已收到,是否记账错误,并进行相应的纠正。

A注册会计师正在拟定W公司存货的监盘计划,由助理人员实施监盘工作,下面有关监盘计划和监盘工作有什么不妥?若有,请纠正(1)A在拟定监盘计划时,应与W沟通,确定检查重点

(2)对外单位存放于W的货款,A要求纳入盘点的范围,助理人员也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3)在检查存货盘点结果时,助理人员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目的测试存货盘记录的真实性。

(4)虽然前后是销售旺季,但为进行盘点和监盘要注生产产品的生产线停产。

(5)W公司的一批重要存货,已经被保险公司质押,助理人员通过电话询问了其真实性。

(1)不妥当。为了有效地实施存货监盘,注册会计师应与被审计单位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注册会计师应尽可能地避免被审计单位了解自己将抽取测试的存货项目。

(2)不妥当。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得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确定是否已分别存放、标明,且未纳入盘点的范围。对于被审计单位持有的受托代存存货执行有关补充程序。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向受托代存存货的所有权人确证受托代存的存货属于所有权人。

(3)不妥当。在检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准确性;注册会计师还应当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4)不妥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尽量避免存货的生产,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监盘。(5)不妥当。如果存货已作质押助理人员应当向保险公司函证与被质押的有关的内容,取得书面证据,必要时到保险公司实施监盘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对以下被审计单位的2011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遇到以下情况。

(1)Y在被审期间的一笔500万元的重大销售在审计报告日以后财务报表公布日前被退回,注册会计师提请被审计单位修订财务报表,被审计单位拒绝。(2)N因涉嫌侵权于2011年2月1日被起诉,且原告要求赔偿3亿,至2011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宣判,N2011年12月31日审计后的净资产为2亿,注册会计师向N的律师进行函证,但其律师回函表示基于对委托人负责不能对该案的结果做出任何评价。

(3)M在2011向其子公司以市场价格销售产品5000万元,成本为3800万元,M当年向其关联方的销售占全部收入的35%.M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4)注册会计师在对Z2011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Z2010年发生的一项应确认预计负债的未决诉讼,既未确认预计负债也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注册会计师建议Z对2011财务报表的比较数据中已对此进行了恰当重述。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假定所有事项均为重大,不考虑其他因素,说明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何种审计意见。答:(1)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被审计单位的销售在审计报告日以后至财务报表公布日之前被退回,属于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 充证据的重大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则视为审计差异,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2)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审计单位的律师拒绝提供关于诉讼的有关问题,注册会计师应认为审计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且一旦败诉对被审计单位影响巨大,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M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价格公允,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披露适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

(4)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尽管上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Z公司在2011财务报表的比较数据中已对2011年的错报进行了恰当重述,故本期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所以出具无保留意见,同时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对上期财务报表的重述问题。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错报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均应考虑重要性。试说明:

(1)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和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运用如何重要性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在确认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选何种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答:(1)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重要性,并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评价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否仍然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以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这种反向关系。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①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上一篇:适合农村的婚礼主持词开场白 婚礼主持开场白下一篇:我珍爱每生命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