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1.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这次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市委苍书记从全局的高度阐明了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促进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与重点,强调了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会议结束时,刘鑫副市长还要作总结讲话。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充分的就业,就没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没有最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就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就业问题,把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重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进一步扩大就业。特别是1998年5月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持“三不变”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大力推进“两个确保”,积极建立并落实“三条保障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是实现和巩固了“两个确保”。四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按照“三三制”原则,共筹集再就业资金2.6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安排1.12亿元,企业筹集1.14亿元,社会筹集0.42亿元,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0%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月人均基本生活费达270.3元(含代缴社会保险费),有效地保证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了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共发放养老金11.69亿元,月人均养老金达501元,没有发生历史拖欠和当期拖欠,确保了全市6673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
二是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按照省里缩短再就业服务中心过渡期的要求和我市就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从2001年1月1日起,全市再就业中心“只出不进”,企业新下岗职工直接进入市场就业。到2001年底,进入中心的55295名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其中有42904人实现了再就业;出中心的下岗职工中有47272人已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市场,占出中心下岗职工的85.5%,高于全国30%的比例,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目标。
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实现了平稳过渡。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1998年的19.37万人增至2002年6月底的22.8万人,覆盖率达96%;9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8万人,月人均发放失业金258.4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9月份全市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人数为2.33万人,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保障金38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自2001年1月启动以来参保人数已达21.8万人,参保率达80%。经过几年努力,一个保障制度规范化、资金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四是不断扩大了就业规模。在努力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就业培训和引导,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有效抑制失业率攀升。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城乡从业人员111.03万人,其中,城镇单位职工23.49万人,城镇单位职工中,国有职工14.96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9000多人;城镇个体及私营人员7.16万人,就业结构日趋合理。1998年以来,全市每年安置2万人左右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我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连续四年保持在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30-40%)。
这些成绩,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也是在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四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热点、攻难点,千方百计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全社会齐动员、共参与,积极营造关心、帮助下岗职工再创业的良好环境;广大下岗职工识大体、顾大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协积极开展关于“实行多种就业方式、努力扩大就业”问题的调研,在掌握基层、企业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11项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试行)》,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密切配合,精心搞好组织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我市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还会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岗位少与就业群体大的矛盾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区外在明务工劳动力五股力量聚合,劳动力供大于求,对我市就业形势构成很大压力。预测“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共有约16万人需要安置,平均每年3.2万人左右,同时,预计农村还有30万人富余劳动力,区外每年在明务工的劳动力约6000人。若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约2万个,预计到2005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将接近6%。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我市城镇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就业的竞争能力弱。就业结构性矛盾造成一方面劳动者数量过剩,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短缺,人员失业和岗位闲置并存。三是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突出。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相对活跃,就业岗位相对较多,其余各县由于二、三产业发展局限性较大,社区服务尚不完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较困难,目前明溪县、尤溪县、将乐县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超过了10%。四是再就业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地方措施欠有力,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在开发就业岗位方面投入不足,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培训服务指导性、针对性不强,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因生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原因生活负担重,不少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职工因企业拖欠工资等导致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更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的情绪,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真正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疾苦,认真倾听下岗失业人员呼声,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办实事,坚持不懈地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好。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愿望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作为我市当前整个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竭尽全力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就业领域。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搞活经济。据测算,我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岗位8500个左右。因此,各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一定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统筹考虑,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双赢”。一要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容量。去年全市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中,88%是在非国有单位实现再就业或者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要进一步放胆扶持、放活机制、放手创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增加就业岗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重组国有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创造条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或者从事个体劳动,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要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拓展就业空间。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增长潜力大的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带动性强、劳动密集的旅游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促销,充分挖掘旅游业吸纳社会就业的潜力,增加就业岗位。要根据社区就业成本低、机制活、岗位多、潜力大的特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组建家政服务队等就业实体,发展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并大力开发幼儿托管、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增加保洁、保安、绿化等社会化益性就业岗位,引导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三要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拓宽就业渠道。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和促进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尤其是加快省、市级成长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小巨人”、重点“三资”企业的发展,不断拓宽领域、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的服务型、科技型、外向型、特色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承接大中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生产辅助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四要在灵活就业中增加就业岗位。以有效的组织管理和配套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尤其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城镇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大力发展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术水平都有较强适应性的灵活就业,积极推行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季节性、弹性工作和临时工、钟点工等就业方式,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五要在参与构筑“三条战略通道”中扩大劳务输出。通过山海协作、对内连接、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山海劳务协作,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和发达地区就业,并依法有序开展与国外、境外的劳务合作,组织我市劳动力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有序流动、有序输出。同时,要鼓励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并从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他们加快发展,带动和促进各类劳动力就业。六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开辟就业门路。各县(市、区)要在深化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按照“三个层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注重壮大就业容量大、吸纳劳动力多的特色农业、园区经济、农产品流通业,鼓励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互动就业。
(二)完善市场体系,搞好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继续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和再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坚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高度重视政府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强化对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一是强化市场就业培训。目前,不少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较差,是再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门别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就业前培训,对结构性失业人员,要有计划地组织转业转岗再就业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对“4050”等就业弱势群体,要根据其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就业方向,进行免费再就业培训,并切实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对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要根据就业需求变化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愿望,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行“订单式”的定向培训,并为他们提供项目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对新生劳动力要遵循“先培训后就业”原则,把调节就业供求与推动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的培训和就业准入控制力度,尽快形成“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机制。当前,尤其要下大力气组织实施我市第二轮再就业培训计划,年内要完成1万名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任务,培训后再就业率要达到60%以上。二是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致力于建设信息畅通、服务周到、机制灵活、动作规范、监督有力的劳动力市场,切实担负起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与服务。当前要突出抓好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巩固、完善现行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年内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并逐步将劳动力市场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民营中介组织和农村,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水平,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同时,要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准确采集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并进行分析预测,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就业信息服务。要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的监管,打击以职业介绍和职业招聘为名进行坑蒙拐骗的行为,维护下岗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强化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等职能,尤其是抓紧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专门的帮助和服务。同时,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保接续“一站式”服务,简化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相关手续,并尽力提供方便。更加强以职业指导员、职业培训员、就业信息员为重点的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强化就业监测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就业增长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规划,并分别制定扩大就业、新生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劳务输出等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同时,健全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对就业和失业实行总量控制,并及时反映我市就业和失业动态变化,在下岗失业人员总量接近或超过警戒线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矛盾。
(三)狠抓政策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再就业问题。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贯彻意见,提出了支持再就业的新政策,出台了扶持再就业的新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掌握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把各项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类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积极争取、主动用好各项政策,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中央和省里的主要政策措施集中在10个方面:一是税费减免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安置富余人员,给予一系列的税费减免。各有关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加大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要逐一兑现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费负担。二是小额货款政策。中央明确要求省里和各设区的市都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担保机构由当地政府确定。各商业银行及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都要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明确贷款的程序、额度、期限和担保、贴息等具体内容,切实帮助解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启动资金。三是社会保险补助政策。对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由再就业资金给予为期3年的社会保险补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补助,切实降低企业用人成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社保接续问题。四是就业援助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给予特殊扶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从岗位援助、社保补助、岗位补贴等方面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帮助机制。我市作为省里确定的“4050”援助试点,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上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深化以“保生活、保就业、接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行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和社区的后勤服务岗位、物业管理岗位以及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停车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要优先招用重点援助对象。五是主辅分离政策。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吸纳富余人员30%以上、变更或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等四个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这项新政策有利于企业自我消化富余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也有利于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请各级税务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六是就业服务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加强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工作,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七是财政投入政策。各级政府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将促进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在《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增设“再就业补助”款级科目。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抓好落实,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促进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省里对我市就业和再就业资金补助。八是社会保障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的,要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九是企业裁员政策。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裁减人员,裁减方案要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凡不能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妥善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员。凡是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资金不到位的,不得进入破产关闭程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政策宣传到企业和广大职工,并按照中央、省里要求规范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十是社区平台政策。基层组织要承担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要认真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和我市实施意见,从健全机制、建立体系、成立组织、完善制度等方面构筑社区就业的工作平台,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要在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设立或确定负责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事务的机构,并在社区聘用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工作经费,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体系,解决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无机构、无编制、无职能、无经费”等问题。这十项政策要求高、力度大、针对性强,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不能模糊,更不能后退。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再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各级政府要强化社会保障的意识和责任,完善保障制度规范化、资金本源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保工作,对企业新裁减人员要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各级政府和企业要继续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离开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其过去的社保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要继续保留,企业和个人的欠费要一次性补缴,符合条件的可以办理“协保”。继续参加养老保险并缴费的,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续保中断缴费的,达到退休年龄后按实际的缴费年限计发待遇。对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由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续保缴费;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对尚未纳入基本医保范围的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切实抓好基金的征缴工作,通过扩大覆盖面、规范缴费基数、清理欠资、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舆论宣传等工作,确保征缴工作有序进行,并做到应收尽收。要根据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发展的需要,将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建立失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制度,各县(市、区)要及时报告失业金发放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失业金收缴、发放情况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失业保险金。
三、坚持齐抓共管,确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务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的“四到位”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一)建立政府促进再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党委、政府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责任主体,对本地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完善目标考核制,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工作重要指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净增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等作为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健全督促检查制,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把日常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整改;建立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公布举报电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再就业责任制落实好的要予以表扬,对落实不好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部门各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齐心协力、共促共为,切实承担起促进再就业的任务和责任。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查研究,组织协调解决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同民政、企业和社区,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申领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低保人员尤其是“4050”重点援助对象逐个摸清,研究制定具体的保障和就业措施。财政部门要切实兑现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政策,将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在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对财政需要投入的各项补贴、补助、贴息、担保和扶持资金进行测算,合理计划,科学安排,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最困难的就业群体上。发展计划部门要制定好我市就业和再就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研究并落实有利于就业和再就业的经济发展政策。经贸委、外经局等部门在招商引资、选择项目时,要多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工商、税务、银行、民政、公安、人事、卫生、建设、教育、物价等部门要按照本部门职能,研究、制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再就业中的困难与问题。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营造就业和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关键所在。宣传、舆论部门要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下岗人员创业、就业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转变择业观念,摒弃只有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以及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就业都是就业的观念,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就业,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群众支持企业改革,自觉维护稳定。用人单位也要转变用人观念,在招工过(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程中不能有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歧视,下岗失业人员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应录用。要大力宣传推广有关部门、单位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好经验与好做法,推广再就业典型。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采取措施,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形成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2.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下面, 就进一步抓好教科硏r作, 提三方面意见。
一、要把教科研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些年, 我市对教科研工作.直都高度重视这次.之所以要强阔把教科硏工作摆在更加重耍的位搜,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方面, 这是全市教科研工作过去s年努力的结果。“十二五”期间, 市里重点整合了教科研资源, 优化结构, 强化功能, 逐步增强教科硏作在推动事业发展上的支撑作用在整合的M础上.通过五年的发展, 教科研发挥出了强有力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总的来看:
—教科硏承担起新职能比如, 教师培训, 全市培训住务的近三分之二, 黾由教科硏机构承担的, 打破了以往基本都委托给高校的局面, 使敉师培训更加接地气, 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在逐步增强。再如, 质置监测, 沈阳现在是国家中小学教育质s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东北地区只有两家, 在全国影响很大。实践证明, 只仿通过整合, 才能强化教科研的质量监测职能, 才能承担起创国家实验区的仟艿
—教科研培育出新气势:在为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队伍成长服务等方面.全市教科研队伍凝心聚力, 聚精会神, 特别是在服务能力建设上, 上下协凋, 内外协同, 形成了协同推进的闽好气势。
—教科研开创出新局面..全市教科研呈现出了四个“积极跟进”的I:作局面, 即跟上了教育决策的需要、踉上了教育管理的需要、跟h了教育改革的需要、跟上了队伍发展的需嬰.形成枳极跟进、服务苹业发展的工作局面
—教科研取得新成效:我市教科硏工作在全国兄弟城巾中越来越荇位贾, 越来越有自信和争先的劲头。这两年, 每年部不少于丨〇余个城市來沈阳考察学习, 我市教科研领域的-批后起之秀也陆续走上全国的论坛和讲坛教科硏支撑啦业发展的力4越来越大, 局m很多决策和工作.都是教科硏先行调硏和论证后, 才开始实施推进。
R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教科研在事业发展中已占据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地位, 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 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后五年, 全市教育发展的仟务很重.耍伞面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实现这个目标.要逐步构S起现代管理体系、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框架、掂进教育内涵发展, 这些任务是繁爾而艰巨的.需要•环扪-坏地推进, 需要遐专业的人员、更专业的机构来支掠, 需要教科研做深入研究。比如, 构建什么样的管理架构, 才能加快教育向内涵发展转型;构建什么样的机制, 才能把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来, 才能让教学真正实现••以, 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给负担重、乱补课、安全管理成本过高等热点难点fu:题降温。再比如, 我们的办学条件从外部武装到内部•办7条件的效益发押•, 需要教科硏的跟进指导;教育信息化的T/:体应用, 需要教科研的引导;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需要教科研的直接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 需要教科硏人员的以身示范, •学校内部课程的完善和整合, 需要教科硏人员蹲点研究等等:所以, 无论是从事业发展的角度, 还是从现代治理的角度, 我们必须把教科硏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罝, 作为支撑教育发展除教育行政、教育资导之外的第三根柱子, 以教科研的思想、改革、行动来引领教育的内涵发展。还有一些更加宏观的问题, 比如未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如何把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特别是我们国家提出工业2.0要向工业4.0转化, 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教育系统特別是教科研工作不仅仅足跟进和服务的任务, 更要承担先行和打基础的任务。这些要求我们必须把教科研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罝上。这是教科研工作走到今天的客观需要。哪个地区把教科研摆在这个位置上了, 哪个地区就抓住了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二、要切实加快推进教科研的转型发展
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教科研是关键。这是当前教科研的重任。从教科研工作本身来看, 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 提升实力。转型的方向.就是做足和做好支撑、引领和服务。主要有四方面:
-足贤把教科研支搾做出米也就显教育聿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支撑, 教科研要顶得上去。具体来说, 要拿出有分量的决策咨询建议, 急教育决策之所急.沈阳教育走上了全面创新、探索发展的新阶段.方•向怎么确定、局面怎么摆布、改革怎么推进、工作怎么落实, 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能拿来就用的经验和办法越来越有限, 必须花更多的m力和更大的气力, 办法, 自己摸索创新。教科研部门是教育发展的智库, 必须在拖进教育发展上有所思考、有所硏究.拿出真知灼见, 拿出有效的对策。这个对策要实退求是, 要基于数据实证、形势硏判、经验对比提升出来的。
要拿出有分量的教改计划, 急学校教改之所急。教育犮展M有节奏的, 要舒眼做体系、做质量;学校发展也是有节奏的, 资源主导、课程主导、思想主导, 教改也应该是有节奏的。这个节#是什么, 教科硏要深入研究, 从课程改革10余年的经验和教训中, 拿出有分量的计划。我们的教改不能齐步走, 何也不能总推待走。
要拿出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办法, 急教师成长之所急老师都想把课教好, 之所以有的老•师教不好, r H要是教学功力不足教科研人员是老师的老师, 仃责任、有义务做好扶持和指导, 重点是教科研人员的引领要更给力、更接地气, 不能蜻蜓点水或者高谈阔论, 让老师•头雾水。“卜三五”期间, 按照国家的要求, 必须建C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专业化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这个任务很重, 教科研豉拿出一套有效的破解办法.让老师都能实实奸/n地感受到“教科研人M就在我身边”, 丨上老师都能成为教学的明白人
二是耍把簿昶提升做出米在做好典型培扪的冏时, 重点要把造成工作薄弱的因素消灭掉、把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升上来, 教研员都是各负•摊, 管狩一块, 做出几个亮点是本礼但把整块工作都带起来, 才是真本事。R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讲, 我市地域间、学校间、教师间的差距就很大, 好的可以拿到全w去比拼, 差的可能还明显的代差。究其原因, 就呈教学跟进指导还不到位;有的校长不会管, 有的教硏员不想管.越迠教学薄弱的7校, 越是教学功力不足的老师, 教研员越少问律缺学科教师, 这是行政部门的事;老师人在岗心不在岗, 这M学校的事;而老师想把课教好而乂教不好, 这就迠教研W的事, 我们耍逐步逮设起教硏员学科负责制, 也就是对所辖地区, 教研w要负责学科教学的总沐质负责学科教学改进计划的硏制和实陁, 负责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 负责学科教学的常规建设。以后在这些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就找教研员说话。今年开始探索, 明年全面推开, m教研院要带好头, 先行■两步实行:学科教研员先开始实行•奠他_的教科研人w陆续建立相应的负贵制目的就u把教科研工作尽快从以点带而、点面结合, 推向以面为午
飞足贤把 (Hk引领做丨I1, 来也就逞教科研人W要做专业领.域的精伸领油、改革先择和实践卨于•只有做到这-点, 大家才愿怠跟着你往前走:对部分教科研人w来说, 做到这-点还有困舴, f H这一步必须走, 而且越早走越好。为走好这•步, 教科研牮位要尽快把研训•体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来, 谁负贵这个学科.胩就耍把这个学科的研究、教师培训部承担起来.要尽快把蹲点制度落实下来, 教科硏人员要把课堂作为教育实践的第一线, -年至少应该有-T的时问, 靠前调研, 谣前示范耍加强教科研创新硏发团队逮设, 鼓励和抉持有潜力的教科硏人吊.围绕专题, 削成_人, 幵展K-伐硏究, 努力把教科研单位办成教育T作者的创客空间, 打造成学校、教师创新的推逬器、教育思想和专业清神的孵化器。要在一些重要问题的破解h打所突破。比如,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形态、推进信息技术4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及走班教学等, 都要有说法.有做法, 拿出实实在在的招法來
四适要把V、lk化做出成效来也就是教科研人员要更专业, €点是教研员该干的活.能拿得起來, 拿得出-T•今后, 市m在队伍建设上, 核心3主打专业化, m括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W、校长、专任教师和主任等五支队f f L有专业标准的, 按照标准.-条一条培训提升.一项•顶在实践上落实;没有专业标准的, 就抓紧时间研制标准教科硏队m在专业化的队伍之列, 并且锊当其冲:如果其他队伍的专业化需要五年时间, 敉科研队伍的专业化必须提前两屯完成。没有通过专业化的, 不允许上岗:什么时候通过了.丨十么时候上岗:教科研队伍的专业化, 嬰突出专业精伸, 也就是要有责任感, 对所负责的领域存在的不足钔道着急;要有使命感, 有工作劲头, 不估i[好工作皙不罢休;要有荣辱感, 准确把握自己岗位角色的边线和红线, 以越边线踩红线为莫大耻辱。教科硏队伍的专业化, 要突出专业视野, 能跳出负责的领域、所处的地域, 以更宽的视野把握工作:只有视野越宽, 聚焦才会越准越清晰教科研队伍的专业化.还要突出专业素养.要求很多, f口.至少专业功底得厚, 在专业知识上, 应该知道得多一些;f丨专业主张.不仅f:『想法.而且想法要高出一筹:在教科研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 市里将做好统筹, 市教研院要带好头.打好样。
三、要积极构建教科研发展的保障机制
在把教科研工作摆在史爾要位置的基础丨:, 各地区、各m位要•结合实际.提供有力条件, 枳极探索, 建立教科研发展的保障机制:
片先, 迆认制度丨:丨故奸女持在领军闭队建设上, 要突出教科研的位K L市里茌“十五”期间的领军团队建设中, 给教科硏增加•个系列.那就是用艽年时间遴选和培养出2 0名萏席教科硏人员、60 g教科硏名师和120 g教科研能p同时, 建立教科硏成果表焚制度.“十:j r中期和末期, 屮m将对确实产生实实在在影响的成U K集体和个人进行坪选和犮彰耍给予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尤K:這要支持那些f了价值的长线研究, 确保拿出n o沈阳水平的成粜耍建立行政与教科研协同的丨:作机制。这一点, 和平区走在t前面., 各地区和各中.位要借鉴这种做法, 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迎能坐在一起, 研究x作, 分担x作, 互相配合, 协丨m推进, 做到推进工作只有分工, 没丫-了分家汽区县要按照市里的做法, 枳极探索, 从制度上设计幷纽立长期有效的制度, 确保教科研T:作持续健康发展。
典次, 耍加强对教科研I:作的督导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佔的•项内容, 重点盯住教科研的履职.:拖进教学改革的责任主体迠教科研部门, 这次还明确广>科责任制, 学H教7:质量不高、校际间差异太大, 就得问责该学科的教研员;要丨丨m:教科研工作效见, 建立由以服朽对象满意度为卞的效果评估机制;耍盯住政府的扶持力度, 重点打•各地区在师校建设、教科母样§费的拨付、人员配贸等行而的抉持措施及效果围绕这些内容, 市里将进行督导评估, 虛点推进, 确保教科硏工作持续发展.
3.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4.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第一个问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扩大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市同其他地方一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员富余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1998年5月就专门召开了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各镇、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这一主题,认真落实有关扶持政策,特别是通过加强“三条保障线”制度建设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劳动力56.4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42.4万人,外地劳动力14万人,从业人员比1998年增加15.5万人。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并轨,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52%,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十年控制在2.5%以内;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政府通过劳动力市场推荐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组织起来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格局已经形成。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是坚持了“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调整经济结构与调整就业结构相结合。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各地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了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改善了全市的就业结构,为广大劳动者营造了一个稳定、宽松的就业环境。尤其是沙钢、华芳等规模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拓展了就业空间。目前,全市10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在职职工超过了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
二是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我市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改革力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的统一,在推进改革进程的同时,统筹考虑劳动就业。围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镇、各部门正确处理减员增效与促进就业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职工随企业资产转移而转移,富余职工以企业自我消化为主、主管部门调剂为辅的原则,立足发展经济,坚持自我消化、自行分流的办法,通过余缺调剂、转岗训练、发展三产、鼓励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有效地控制了下岗职工总量。1998年以来,市经贸委、供销、商业、粮食等系统及划归企业,基本实现平稳转制,分流职工2万多人,没有引发大的社会震荡。
三是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这几年,我市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就业与再就业。特别是近两年,我市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把社会保险向全市各类企业延伸,一方面拓宽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同时也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全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各类单位2179家,职工109694人,参保率分别为98.5%和98.4%,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2072家,职工98843人,参保率均为100%。
四是坚持加强就业服务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通过制订落实扶持政策,对困难对象实行重点帮扶,实施再就业工程等措施,不断扩大就业服务范围,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市劳动保障局通过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中介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推出即时、特殊、专线、专场和承诺等五项专项服务,增设劳动关系挂靠和档案代管业务,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问题,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8年以来,市、镇、街道三级职业介绍机构共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98场(次),帮助59000多人次实现就业。近两年,我们还把纯农户劳动力作为重点就业服务对象,帮助男18-
45、女18-35周岁年龄段内1640名纯农户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全市1891名纯农户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86.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并不明显,但就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当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能力较弱的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日趋突出。目前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有4401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企业二三线退下的失业职工,技能单一或缺乏技能,并且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据统计,全市登记求职的人员中,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有2950人,占67%;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406人,占32%。另外,我市征地产生的剩余劳动力,长期务农,竞争就业的能力薄弱。从发展趋势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际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势必受到冲击,这些行业的富余人员将转化为显性失业人员;一些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虽有机会获得较快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但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将日益加剧,结构性失业问题愈加突出。
二是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难度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是影响农民收入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一方面是时间紧,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我市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是难度大,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仍很多,同前期开发就业的人员相比,这批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长期游离于就业和社保制度之外,开发就业的成本很高,制度和管理上的并轨难度比较大。农村中守住一块地,离土不离乡,这种陈旧观念也是制约开发就业的一大因素。
三是弱势群体就业矛盾凸显。当前,一个以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的再就业援助行动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从最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前几年产生的征土工、企业转制分流的失业职工,就业、生活比较困难。这类城镇人员全市累计有3000多人,其中,年龄在男50、女40周岁以上的失业职工,男
45、女35周岁以上的单亲和双失业家庭,以及靠民政救济的城镇失业人员家庭,全市有366户572人,目前急需得到帮助。
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扩大就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就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就业,这是法律赋予每个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益。认真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就业,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经常讲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如果连劳动者就业这种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也没有做好,还怎么体现为人民服务?怎样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目前,少数同志对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到位,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要不得的。要看到,妥善解决这批弱势人群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也是对政府的最大支持。我们党历来强调,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满足人民群众劳动的基本权利,让群众有基本生活保障,这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我们张家港更应走在前头,扎扎实实做好这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
第二,扩大就业,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解决就业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关键举措。当前,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与社会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可以想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就业,长期无事可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心态将如何平衡?一个地方,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不解决,失业率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怎么能保证社会稳定?又怎么奢谈改革和发展?前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地方因就业、再就业工作没有到位而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事件,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同这些地方相比,我市的失业率虽然不高,问题也没有那么严重,但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工作跟不上,就业局势不能稳定,社会同样不会太平。从业才能安定,乐业才能安居。就业问题与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
第三,扩大就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必须建立在有劳动能力的人逐步实现劳动就业的基础之上。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的缴费。如果脱离这个基础,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吃社保,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吃社保,“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长此以往,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社保基金将入不敷出,支撑不牢,甚至垮掉。按照目前水平,失业保险金平均每人每月支出300元,全市所有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每年需要支出1500万元左右。如果这些人员更多地实现就业,不仅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而且作为参保人员,还会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形成“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良性循环。所以说,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既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减少社保基金支出,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个问题,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根据全国、全省和苏州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形成以劳动力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新机制。主要目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确保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率在90%以上;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特困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的,保证每户至少1人就业。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地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能够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和购买力,进而带动内需扩大,促进经济增长内需机制的形成。当前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一是要着力提高现有企业运行质量。这是控制失业的源头,也是稳定就业的关键。最近几年,我市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在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形成了一批规模总量可观、劳动力容量庞大的企业集团。象沙钢集团,这几年已累计消化吸收征土工、下岗人员2149名;华芳集团不仅使本镇及周边地区近3000人实现了就业,而且还为不少外地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同样发挥了主渠道的功能。我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我市新增的就业岗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近一半。因此,我们要在扶优扶强,加快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一批有较大劳动力容量、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在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上狠下工夫,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实现良性互动。二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城市工业减员增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一、二产业的就业空间将逐步萎缩,而服务业行业多、门类广、发展空间大,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并存,可以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就业。这几年,尽管我市的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分额还不高,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象国庆期间的商贸一条街活动,7天的累计营业额达到了238万元,其中10月1日就超过了40万元,参与的市民更是人山人海。这已经很好说明,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兴办服务业的兴趣已经激发,群众对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各镇、各部门要抓住机遇,把发展各类服务业作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项关键任务,特别是要针对居民人口集中的特点,结合广大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开就业门路的重要方面。这几年,许多地方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放到了突出位置,私营企业的数量、经济的总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市有个体工商户2万多个,私营企业7947家,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市的三分之一。但总体上看,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发展比较快的镇,私营企业的入库税收接近全镇总量的一半,当地老百姓有80%在企业实现了就业。与之相比,我们少数镇差距还很大,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数量,还是私营企业的规模,都存在不足。希望各地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真正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新亮点。
2、加强政策扶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与再就业主要依靠市场调节。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劳动者市场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但仅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没有必要的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那些缺乏竞争能力的失业人员,仍难以实现再就业。为此,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围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制订了一整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有关文件即将下发。优惠政策主要有:一是税费减免政策;二是增加财政投入,相应增拨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费等经费开支;三是小额贷款政策,建立担保基金,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就业援助政策,把男50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再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岗位援助。上述这些优惠政策,有些是对过去规定的重申和强化,更多的是新规定、新要求。政策所体现的出发点,就是就业增长点在哪里,政策就支持到那里,就业服务就跟随到那里,工作网络就延伸到那里。从制订这些政策的取向来看,我市无论是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还是政策的修订完善工作,都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议以后,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具体操作办法,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下一步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保险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直接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大就业直接取决于社会保险的发展。因此,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前,一些企业虽然参保,但并没有落实规定,职工漏保或不保,甚至一些企业整体不参保,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个私企业,无论是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都必须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在城镇企业工作的所有职工,不论本地还是外地,都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所有镇、村企业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城镇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要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前几年,我市从实际出发,在镇村企业实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保持社会稳定以及转变群众的养老观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特别是随着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逐步降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职工在城镇企业与镇村企业之间的流动形成了制约,影响了就业与再就业。对此,市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研究,尽快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各镇、各部门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三是要认真做好失业保险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衔接工作。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及时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对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市民政部门要按规定给予救济。各镇、各部门、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各级领导、党员干部,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这些下岗失业人员。
4、强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空间。就业服务本身虽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但通过接受周到细致的就业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就业机会。搞好就业服务,目前的重点是:一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设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市来讲,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尽快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城乡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要树立劳动力市场的品牌优势,以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用,吸引企业,吸引求职者,真正把我市的劳动力市场建成一座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桥梁。二要创新就业服务方式。要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工作,在职业介绍机构中实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保关系接续“一站式”服务。根据失业人员的特点,切实加强职业指导,鼓励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加强匹配介绍,提高职业介绍的成功率。要进一步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行“定单式”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三要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现有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承担责任,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市区主要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镇要建立相应的劳动保障事务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负责解决。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的作用,赋予居委会下情上达、沟通和介绍就业的职能,真正在全市构筑完善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服务平台。四要加大职业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要把加快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各级培训机构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就业需求的文化,组织开展高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扎实搞好行业培训,组织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开展创业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和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五要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对年龄在男50、女40周岁以上的失业职工,男
45、女35周岁以上的单亲和双失业家庭,以及靠民政救济的城镇失业人员家庭,实行重点帮助。目前,除了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外,要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今后凡是政府投资形成的岗位,要尽可能安排一些再就业援助对象。会议以后,各级机关、社会团体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在职编外勤杂人员要迅速进行清理,原则上不再使用退休人员,而应腾出岗位让再就业援助对象竞争上岗。各镇、各部门都要迅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11月份把清理情况(包括空岗位)报市政府,然后由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各部门到劳动力市场统一招工。
5、强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就业与再就业的原因,固然一定程度上还有岗位问题,但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问题不可忽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虽然全社会就业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失业人员走上了自强自立、自谋职业的道路,涌现了一批生产自救、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但还有不少人仍存在着就业靠单位、失业找政府、岗位要固定、收入要丰厚等陈旧观念和错误想法,还有的失业人员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又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高不成,低不就”,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一份既光彩体面,又轻松舒适的工作,错失了就业良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失业人员的陈旧观念,已成为制约我市扩大就业的一大因素。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级都要抓好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的教育,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要让大家认识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各镇和劳动保障部门、各新闻单位、街道和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好再就业的专题宣传工作,引导人们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就业风险意识、自主创业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再就业光荣”,特别是用人单位要对再就业人员多一份理解,对从事苦脏累工作或者各种临时性工作的职工要多一份尊重,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福利等方面必须一视同仁,为职工转变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个问题,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扩大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抓大事,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和难事,必须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
1、领导责任要到位。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我们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加强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将成立再就业协调小组,由曹福龙市长挂帅,成员单位由劳动保障、计划、经贸、监察、民政、财政、税务、工商、农工办、银行、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劳动就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各镇、各部门作为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负总责,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切实把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新时期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各级领导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及时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德积镇实施“500扶民工程”,促进了当地近500名群众就业。对实践中的这些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对一些重大问题,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及时拿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这项工作,也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政策落实要到位。1998年,市政府曾专门就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台了《关于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提倡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市有关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还明确了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总的来看,这些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工作发展仍不平衡,一些部门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还不大,有些扶持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对此,各镇、各部门要引以为戒,端正态度。今后,不管是已出台的还是刚颁布的,只要是上级明确的,贯彻一定要积极,不能推诿、扯皮、拖拉。为确保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我们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公开,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各镇、各部门要建立政策公示制度,凡是涉及自己职能范围的优惠政策,都要对外公布。市报社、电视、电台要开辟专栏,广泛宣传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工商注册和税务征缴大厅以及失业人员较集中的地段和社区要设立公示牌,介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规定,并将优惠政策及操作办法、再就业服务项目等编印成册,免费发给失业人员。二是抓落实,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兑现。最近,市里正准备采取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等重点支出,财政预算原来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资金不减少,调整用于促进再就业。同时,财政支出相应增加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费等项目。各镇、各部门也要相应采取措施,拓展就业基金的筹集渠道,保障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要动员社会各界,发动全市上下,通过赞助、募捐等形式,加强就业基金的筹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3、部门职责要到位。市劳动保障、民政、计划、经贸、财政、银行、税务、工商、城建、农工办等部门,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最为密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成效。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应该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做些什么,怎样做得更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责任抓落实,像关心自己家人那样去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真正把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市劳动保障部门是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既要认识到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又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部门职责。要当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要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解决就业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近几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送技能、送岗位,围绕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做了很多工作。今后,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4、检查考核要到位。加强检查考核,是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有效手段。各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督促检查机制,把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落实,以检查促整改。各部门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公布举报电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关部门要加强自查自纠(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执法,大力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失业人员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市里将把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列为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对再就业任务完成情况,农村纯农户劳动力就业率、参保率,以及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全市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在全区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刚才,张区长同志传达了全国、全省和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近年来我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分析了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并对今后的再就业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如果一个地方的失业率高而且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社会需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一部分人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根本保障,牵涉千家万户,触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反映。只有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了,生活有了保障,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是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衡量一个政府、一个执政党的治国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党委、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和区直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面小康的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我区1992年虽然通过省小康达标验收,但这是低水平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差距较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据统计,目前我区下岗失业人员有8822人(含集体企业),其中大龄(男50岁,女40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有3440人,未解除劳动关系(即未进“再就业服务中心”)4584人,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必将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必然要求。
(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离开稳定,改革和发展就会前功尽弃。我区作为市辖区,承担着市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重任。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面临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大中专毕业生走向社会、新增就业人口持续增长的严峻就业形势,这些人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就难以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难以推进,各项发展规划和措施就难以落实,社会稳定也就难以巩固。因此,我们要把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坚持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并举、扩大就业与调整结构并举、扩大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并举的原则,积极开拓就业渠道,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顺利开展。就城区而言,下来要着力抓好如下三个重点:
(一)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逐步退出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我们要看到,以个体、私营、三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容量大,是目前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那些能够提供就业容量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餐饮、旅游、批发零售、社区服务等新型第三产业等产业和行业上来。一是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外资工业企业,发挥外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具有劳动密集、就业容量大的特点,是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要坚持“放心、放开、放手”的原则,积极加以引导、扶持和服务,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结合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以及保洁、保安、保绿等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旅游、现代流通和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强小城镇建设,扩大就业空间。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富余劳动力到农村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事产业。鼓励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满足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需求。
6.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再就业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全市再就业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县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部署2005年目标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再鼓干劲,努力实现全
县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跨越,确保全县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刚才,县政府表彰了2004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十佳再就业明星、再就业先进单位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颁发了奖金和奖牌。县街道办事处、县工商局、“十佳”再就业明星代表×××介绍了开展再就业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深入开展全县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讲四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县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解民忧这个重点,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帮助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为构建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多措并举,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增强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加大民营经济投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坚持企业改制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措施,使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83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26人,有效地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低于市达目标1.4。落实再就业政策,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适合×××实际的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下岗失业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两年来,全县共为662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减免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20.63万元,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36.79万元,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开展再就业援助,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解决“4050”“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除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帮扶政策外,我县还为他们制定了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促进了“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两年来,全县累计帮助127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合适地岗位。完善服务体系,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职能、统一规格”的要求,对分散的就业再就业的工作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就业服务局,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协助员,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普遍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再就业培训,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整合社会培训资源,采取“多元投资、多轨运行”的方式,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两年来,共有176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培训、系统的学习了自我创业的相关知识。543名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链条生产工艺、服装设计与制作、电气焊、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专业的转岗转业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市场就业竞争力。
(二)稳步推进,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687名离退休人员支付和补发养老金542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和及时足额率均达100;城镇贫困人口和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及时救助,为1353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助金32.77万元,为3672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91.46万元,这一特困群体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保证。城镇职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出台并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和《××县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解决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社会保险扩面、工伤保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步伐明显加大,在全市位居前列。
总之,×××年是我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先后被省劳动厅授予劳务输出试点先进县和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失业保险先进单位、农保档案管理先进县四项荣誉称号,被市政府授予再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各单位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届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
果,是劳动保障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的拼搏奋进、辛苦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社会各届人士,向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4年全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尽管向前迈了一大步,但仍然面临着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就业再就
业压力较大。全县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2200多人,再就业历年沉淀需就业人数2760人,需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0人,而我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3800个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二是就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有些下岗失业人员苦脏累险岗位不愿意去,怕面子不好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又干不了,形成“这边有活没人干,那边有人没活干”的不良局面。三是劳动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手段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就业信息化程度低,有场无市的问题相当突出。四是宣传工作尚不十分到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用工单位对再就业相关政策掌握的是一知半解,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五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个体私营企业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不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使推进扩面工作举步为艰;社会保险清欠工作虽然力度较大,但是欠费数额仍处于不断攀升的势态;工伤保险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做好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是发展民本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全县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像重视财政收入和GDP增长那样,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让更多的人居有定所、工有岗位,生活得以逐步改善。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今年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新增就业岗位31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0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99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再就业工作,基础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把发展经济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要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大,进入门槛低,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长、兼容性强、延伸服务领域广、间接就业量大。要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特别要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就业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要从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出发,紧扣群众的衣、食、住、行、乐等,重点开发家政服务、托老托幼、扶助孤残、社区保安保洁、绿化、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和修理维护等社区服务项目,努力建成涉及居民生活各个层面、伴随人生各个阶段的服务体系和网络。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力争今年底,全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2。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步伐。实践证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吸纳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搞好服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发展,落实好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他们在全县经济发展中挑大梁,在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中唱主角。要规范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项目建设“三同时”,即:新建项目同时将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内容;拟定项目可研报告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需强调的是,今后全县新建项目新增就业岗位,都要按一定比例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并纳入项目审批程序。县发展计划局要研究《新建扩建项目用工管理办法》,更好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要加大政府出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力度,县监察局、编办,抓紧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临时性用工进行清理,腾出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和“三种家庭”人员。
(二)做好再就业工作,前提是转变下岗失业人员择业观念。观念陈旧一直是阻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题。当前,一方面有人没活干,一方面有活没人干,这既有劳动技能的问题,也有观念陈旧的问题。要从择业观念意识教育入手,通过典型示范、舆论宣传、创业指导等形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认清就业形势,彻底破除就业观念论贵贱、讲高低、分公私的旧观念,树立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以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工商、经贸、宣传、人事劳动保障、广电、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方面要研究具体办法,对创业有成,做出贡献的,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经济奖励,在全社会形成“自谋职业光荣、自主创业英雄”的浓厚氛围,促进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就业路。
(二)做好再就业工作,关键在落实再就业政策。要做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对于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最后申请时限是到2005年底,只要能申请到享受政策,就可以享受三年。劳动、民政、工商、税务、财政、卫生、金融等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单、上街集中宣传、办板报橱窗等形式,让职工明白能享受那些优惠政策,享受优惠政策需要办理那些手续,办理手续有那些环节,到那些部门(科室)办理等内容;深入开展“送政策到家”活动,县就业服务局要选择一批服务型和商贸企业,逐企业宣讲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的益处,鼓励各类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人事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政策实质,引导企业根据需要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并及时为企业办理税费减免等手续,按时发放社保补贴,把该花的钱花出去,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再就业优惠证》是下岗失业人员能否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一个重要凭证,全省通用。今年我县将《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职工,将会有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开始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开始享受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要做好初审工作,方便快捷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把证件审核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律不予呈报和审批。同时要加强管理,实行年检制度,防止出现借用、出租、转让和伪造《再就业优惠证》的行为发生。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是整个再就业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要按照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推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信用联社核贷的程序办理。县承担贷款业务的信用联社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贷款的发放工作,凡是手续齐全的,经县劳动部门认定的要及时办理贷款手续,保证他们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县就业服务局做为市担保委托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在严格审批的同时,定期检查贷款人所贷资金运行情况,并督促按时还贷,保证贷款基金健康运行。
(三)做好再就业工作,一定要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重点提高县、乡(街道)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县委、县政府将评选、树立一批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度高的就业服务窗口,给予精神奖励,鼓励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争先进、创一流。夯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工作制度,健全基础台帐,完善统计办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今年的再就业培训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经劳动保障部门授权的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办各种技能培训专业班和业余班,提高他们再就业竞争力。下岗失业人员也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给自己求职准备好一块合手的敲门砖。
(四)做好再就业工作,重点要统筹兼顾城乡就业。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对各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同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和锻炼,鼓励各类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二是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促进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积极与京津等周边大中城市共同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发展市外、省外、境外特别是面向京津的劳务输出。要加强就业信息发布,搞好输入输出对接,引导有序流动。同时,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在促进他们向城市转移的同时,立足农村、立足农业、立足农民,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人人有就业岗位,个个有较满意的收入。
(五)做好再就业工作,必须规范劳动用工市场秩序。要坚持标本兼治,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一是加大对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力度。整顿重点主要是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的各种非法行为,特别是借信息咨询、房屋中介等名义非法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各种制度不健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职业中介机构。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坚决取缔一切非法机构,对各种制度管理不规范的,要限期整改,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一个健康的求职环境。二是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我县职工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470元。各用人单位支付给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此标准,特别是在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时,决不能借他们求职心切,而随意降低工资标准,使他们成为廉价劳动力,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凡是低于此标准的单位要及时进行调整。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加强企业用工监察,劳动保障执法部门要坚持“有案必接、有案必办、有办必果”的原则,及时纠正非法用工、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克扣工资和延长劳动时间、拒缴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做好再就业工作,必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和谐××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强力后盾。去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可以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抓好各类扩面征缴清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工作,在我县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县再就业工作,乃至全县社会稳定保驾护航。2005年市下我县的社会保险各项任务目标是:养老保险新增1800人,失业保险新增1800人,工伤保险扩面新增23779人,医疗保险新增5000人。为此,应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劳动法》明确规定,各类企业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要明确工作重点。目前,我县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领域,因此要把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做为扩面重点,特别是我县北部地区的铁矿、铁选厂等用工量大的企业,要以磨定人,以井定人,限期参保。各乡镇要督促本乡镇境内各类企业参加社会保险。要做好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险衔接工作,改制后的企业都必须重新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保证参保工作的连续性,不能以改制为由拒绝参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社会保险业务综合服务大厅,合并工作环节,简化工作程序,建立专门服务窗口,做好买断身份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不断完善保险接续的方法,提供保险费申报、核定、个人帐户处理等相关业务一条龙服务。要实施强有力的联合制约措施。对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劳动保障审查手续,税务部门暂缓发放增值税票,电力部门拉闸限电;工商部门在年检验照、验证时,要同时审验社会保险登记证;工会组织在呈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时,需征求劳动保障部门意见,对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的法人代表不予呈报;新闻单位要与劳动部门合作开辟专栏和社会保障曝光台,对拒不参保的单位及时给予新闻曝光。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执法大检查活动,对拒不进行养老保险登记和有能力缴费而又拒缴的企业,除强制参保收缴外,还要对其法人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的经济罚款,对恶意阻碍劳动执法的,公安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做为重大治安事件,给予严肃查处,确保劳动执法到位。之所以这样强调社会保险扩面问题,是因为,我县企业参保职工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企业参保职工中出现了严重的人员流失现象,社会保险费征缴来源越来越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救助工程所需资金入不敷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险参保问题,巩固“两个确保”将是一句空话,一旦现有的一点社会保障基金积累被吃光,县财政就要承担巨大的支付压力,后果将十分严重。
二是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今年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参保职工个人自负比例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办法》,已正式启动实施。这个办法的实施,就是要解决自谋职业者、无固定职业者,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改革的实惠。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相关工作。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参保。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参保、核定、缴费、支付等工作,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卫生部门要督导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政策,不得岐视下岗失业人员,严禁各种侵害下岗失人员购药就医的违法行为发生。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管,保证参保职工用上放心药。要进一步健全失业保制度,把失业保险纳入就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发挥其调控、促进就业的作用,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并轨”的需要,研究实施拓宽基金使用范围的有效办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建立起“三条保障线”与促进再就业联动机制和失业保险监测机制。
三是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风险较大的矿山、建筑等行业和企业必须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根据行业分类,严格确定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加强对企业参保工作的指导,对尚未参保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尽快参保。各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设施投入,降低安生产事故发生率,决不能以参加工伤保险为理由,放松安生生产意识,而产生安全生产隐患。同时加强对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监督检查,发现企业中断缴费、瞒报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的,要责令整改,并按规定进行处罚。不能在规定期限改正的,县安全生产监督局要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加大救助工程资金筹集力度,列入财政预算的,财政部门要及时拔付到位;对于社会筹集部分,要坚决落实部门征收原则,把救助金及时筹集上来。劳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和救助工程基金的使用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虚领和挪用,保证基金及时足额发下岗职工手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要严肃追究哪一个环节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确保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收到实效。
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通力合作,狠抓落实。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单位要把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精心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二要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县政府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等任务量化为具体工作目标,下达到各乡镇(街道)政府,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单位要要坚决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绝不能顶、压、拖。对工作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差的要批评,对于工作不力,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人事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和宣传舆论等部门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对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组织协调解决。职校做为再就业培训工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活动。共青团、妇联、工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要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送岗位,帮助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2005年全县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加速和谐×××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同志们:
这次畜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的讲话精神, 深入贯彻省委第57次常委 (扩大) 会议精神, 总结全省上半年畜牧工作, 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刚才维峰副省长就如何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问题做了重要讲话, 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工作重点更加明确, 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倍增, 干劲更足, 各地一定要认真传达贯彻吕维峰副省长讲话精神。下面, 根据会议安排, 我就全省畜牧业的形势和下一阶段的任务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积极应对, 迎难而上, 确保上半年畜牧业稳步发展
2009年是畜牧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 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质量安全事件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建设这一中心, 以推进“两个千万工程”为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扶持政策,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影响, 积极应对产业波动, 使得全省畜牧业呈稳定发展态势, 动物防疫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据我们行业内部统计, 到6月末, 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7.7万吨、57.7万吨和272.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3.2%、-2.4%和11.0%。
(一) 行业发展现状
1、奶牛和生猪产业克服不利因素, 实现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 受金融危机、“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和进口奶粉冲击, 我省牛奶价格同全国一样持续走低, 上半年全省平均价格为2.0元/千克, 同比下降23.1%, 目前为1.97元/千克左右, 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平均亏损1 000元左右, 大部分奶户都在艰难维持。生猪方面, 受产业生产周期影响和进口猪肉冲击, 去年以来出现了商品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 导致2月起猪价持续走低, 上半年全省平均仔猪18.4元/千克, 同比下降54.0%;活猪10.4元/千克, 同比下降33.8%;猪肉15.9元/千克, 同比下降23.5%。6月起生猪价格有所回升, 目前活猪为10.89元/千克, 猪粮比在7.1∶1左右。据测算, 上半年出栏1头100千克的肥猪, 平均亏损30元左右, 目前逐渐转亏为盈。尽管上半年两大主导品种生产形势较为严峻, 但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及时有效措施的扶持和保护下, 我省奶业和生猪发展基础并未动摇, 并未像其他省份一样出现大量倒奶和淘杀母牛的现象, 仍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荷斯坦奶牛群;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的大形势下, 我省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增长, 生猪产业未伤“元气”, “北猪南调”、“南猪北养”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据行业内部统计, 到6月末全省奶牛存栏231.1万头, 同比增长9.2%, 生猪出栏1512.2万头, 同比增长13.2%, 产业在逆境中仍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预计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迷运行, 我省奶牛和生猪产业将在全国率先恢复。
2、家禽业快速恢复, 肉牛生产效益稳定。
今年以来, 我省家禽业克服了价格低迷的不利因素, 效益逐步好转, 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 市场供应充足。鸡蛋价格从4月起逐渐回升, 上半年平均价格为6.0元/千克, 同比基本持平, 目前在6.3元/千克左右, 饲养一只蛋鸡平均利润为6.15元;白条鸡价格10.1元/千克, 同比下降17.2%, 饲养一只肉鸡平均利润为1.64元左右。与去年同时期比较, 目前蛋肉鸡生产形势比较稳定, 养殖效益趋于合理。牛羊肉一直是我省市场行情比较稳定的畜产品, 上半年全省牛肉平均价格28.3元/千克, 同比上升0.3%, 饲养一头肉牛平均利润为480元左右;羊肉平均价格为26.2元/千克, 同比上升3.9%, 饲养一只肉羊的净利润为110元左右。据行业内部统计, 到6月末, 全省家禽存栏2.2亿只, 同比增长9.0%, 出栏1.4亿只, 同比增长11.7%;肉牛、肉羊存栏分别达到566.6万头和1067.2万只, 同比增长1.3%和3.2%, 出栏212.2万头和401.8万只, 同比增长5.4%和4.9%。预计下半年, 我省家禽业和肉牛、肉羊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3、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产业已初步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 全省已发展各类专业户41.8万个, 养殖场7.1万个, 养殖小区4 019个, 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了70%, 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 751个, 拥有会员13万人, 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 由于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生猪人工授精等先进适用技术, 标准化养殖比例已达到65%左右。这次产业波动在导致个别市县养殖数量下降的同时, 也为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一部分散户经过一段时期的养殖低谷被淘汰, 而规模养殖场资金、技术条件较好, 承受风险能力强, 受到的影响较小, 预计产业恢复后将迅速提升生产能力, 这将会促使我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 由于加快淘汰性能差的个体, 畜禽良种化水平也将有所提高, 目前我省奶牛、蛋鸡和生猪的良种率基本达到100%, 肉牛的良种率也已达到65%。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快速发展, 使我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向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4、饲草饲料建设稳步推进, 草原防火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上半年, 我们以松嫩平原草原禁牧工作为重点, 加快“三化”草原治理步伐, 极大地改善了我省西部地区, 特别是哈、大、齐高速公路两侧的草原生态环境。全省共改良建设草原168万亩 (1亩≈667 m2) , 防治草原虫害94万亩, 防治草原鼠害180万亩, 草原禁牧面积达2 850万亩。与此同时, 大力推进青黄贮补贴政策, 拟购置青黄贮机械805台, 建青贮窖35万立方米;种植青贮玉米363万亩, 比年初计划增长3万亩;草原防火工作克服了春季气温高、干旱少雨、草原地表可燃物多等不利因素, 仅发生草原火警2次, 过火面积20.7公顷, 无重、特大和一般草原火灾发生;饲料工业稳定发展, 据统计, 上半年全省饲料总产量达265万吨, 全省饲料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6%,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二) 上半年主要工作
上述成绩, 是我们全省畜牧战线上下在逆境中积极应对, 共同努力取得的。2009年上半年, 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上半年, 针对我国部分省市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峻形势, 制定了2009年兽医工作要点, 加大工作力度, 有效规避了疫情风险。一是强化工作措施。坚持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 做到了“应免尽免, 不留空档”, 应免率均达到100%;确保免疫效果, 做到了“真苗、真打、真有效”;强化监测报告, 及时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加大了A型口蹄疫疫情和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监测力度, 共采集样品13 950头份进行A型口蹄疫实验室监测, 采集猪样品2 400份进行猪流感疫情检测;在候鸟停息地、栖息地和湿地周边市县建立免疫保护带, 建立健全外引牲畜检疫审批手续, 严防外疫传入。二是严格督导检查。制定出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方案, 层层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方案, 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下达了第三批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对还没有得到中央投资建设的266个乡镇兽医站进行了项目申报工作。四是部署防控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工作。紧急下发了畜牧兽医部门防控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实施方案 (试行) , 组织有关人员对198家种猪场、484家商品代饲养户、707户散养户和10个交易市场、152家屠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继续保持了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稳定。
2、推进奶业、生猪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规划》, 细化各项工作措施, 加快推进全省奶牛业和生猪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 上半年新建奶牛养殖场 (小区) 201个, 完成任务的52%, 新建生猪养殖场 (小区) 602个, 完成全年任务的50.6%。除落实国家和省里政策, 开展奶牛保险、规模场建设、青贮机械补贴等工作外, 为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 省局召开了新闻通报会, 向新闻媒体阐述了我省扭转奶业形势采取的系列综合措施;组织召开全省进一步加强生鲜乳价格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加强生鲜乳价格管理, 稳定奶农积极性;制定了全省奶业及乳制品的宣传方案,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乳品品牌知名度和生产企业形象。在此基础上, 积极与财政部门研究扶持奶牛和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 包括省级投资提高乳制品企业收购鲜奶贷款贴息比例、启动学生奶计划、支持生猪中介组织发展等。据调研了解, 这些扶持政策受到了广大养殖者的认可和欢迎。
3、确保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整顿和规范投入品市场秩序, 确保人民群众食用放心的畜产品, 今年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 召开了4次推进会议, 印发了14期专题简报。为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上半年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 (户) 使用的饲料产品及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禽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检测的畜产品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同时, 大力推行以GMP、HACCP等质量标准为主的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了对全省饲料、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资格审查。上半年全省饲料、兽药管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 798人次, 检查企业8 420个, 立案查处违法企业37个, 提出整改企业58个, 取缔违规企业11家, 没收非法饲料产品61吨, 罚款25万元, 完成国家饲料质量安全抽检任务805批次, 总体抽检合格率96.14%, 未检出“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品;查获假劣兽药953千克, 货值6.7万元;通过提升饲料企业设立条件和市场自由淘汰, 目前全省饲料生产企业已由869家下降为600余家。今年4月, 农业部对我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和大庆市进行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检查, 检查组共抽取了5种畜禽产品, 抽样135批次, 合格率均为100%。通过近几个月的执法整治, 我省的投入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从源头上保证了投入品和畜产品安全, 有效维护了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4、大力推进科技推广等服务体系改革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以“三进”为形式、以实现“五到位”为目标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让专家和技术直接服务于养殖户, 重点开展奶牛、肉牛和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组织专家团走访重点养殖县区, 开展畜牧技术服务“走村进户”活动, 通过现场指导、实例讲解等办法, 重点讲解了奶牛、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疾病防控措施、青黄贮饲料应用等技术, 全面提高养殖第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启动了生态养殖示范项目, 上半年选择了10个规模化养猪示范场推广生态养猪技术。三是与移动集团共同启动了“畜牧通”业务, 组织24个移动专家在全省范围内帮助农牧民解答养殖技术问题, 真正形成了为农牧民开展技术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科技支撑, 真正解决长期存在的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加快推进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建设。
二、找准问题, 把握机遇, 确保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在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 畜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资金不足、市场波动、产业和产品安全等多重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加大;产业波动较为频繁, 畜产品尤其是生鲜乳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 奶业整顿和振兴任务艰巨;相对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根本要求还不适应。在认清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我省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环境优良、资源富集、产业基础稳固, 省委省政府在关键时期及时提出了保护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最近又将实施保护奶牛和生猪生产的扶持项目, 这些都为我们抓住转型机遇, 乘势而上提供了先决条件。所以, 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围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这一主题, 突出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 突出提升产业素质, 在确保城乡市场供应的同时, 为下一步大发展、快发展积累后劲, 奠定坚实基础。
(一) 2009年发展目标
1、奶牛存栏同比增长12.1%;生猪出栏同比增长21.7%。
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40万吨、112万吨和650万吨, 分别增长12%、3%和12%。
3、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 人均牧业收入达到885元, 比上年增长50元。
(二) 重点工作
1、以落实两个《规划》为着力点, 提高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各地要按照年初下达的两个《规划》任务指标 (黑牧综[2008]21号) 要求, 结合本地发展实际, 借鉴牡丹江市“三退三进三结合”和林甸县“三步三招”等成功经验和作法, 创新思维, 真抓实干, 着力推进规模养殖场建设, 全面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奶牛养殖场387个、生猪养殖场1 189个的任务目标。要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协商, 降低贷款门槛, 更好地落实规模场建设贷款贴息政策, 突破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要积极落实国家和省里扶持奶牛、生猪生产项目, 筛选出具有示范带动性的规模养殖场, 带动产业由传统落后的发展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要通过实施两个工程规划, 继续做大做强龙江绿色优质奶源基地, 打响“龙猪”品牌, 加快全国生猪生产基地北移进程, 支撑全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供应。
2、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保持全省动物疫情稳定。
目前周边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不断发生, 我国也有6个省份奶牛发生A型口蹄疫, 针对国内外疫情的严峻形势, 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要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组织实施奶牛A型口蹄疫免疫工作, 对全省所有奶牛按免疫程序进行集中免疫;要组织做好补免工作, 对新补栏畜禽要及时免疫, 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要抓好疫苗的储运、发放工作, 确保疫苗质量。二是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组织开展对牲畜布病和奶牛结核病进行检疫净化, 提高养殖户的防范意识, 严防布病疫情传播蔓延。三是要强化检疫监管, 进一步加大饲养、屠宰、流通环节的行政执法力度, 严格规范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禽交易市场检疫监督工作, 实现全程监管, 不漏环节, 严格控制, 不留隐患。四是要全面开展基层兽医队伍培训, 对全省所有村级防疫员进行轮训考核, 增强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五是要加快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建设力度, 保质保量按期完成2009年中央第三批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的续建38个县动物防疫站, 23个新建乡镇兽医站建设。通过健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
3、加强草原保护和饲料产业建设, 推进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打击非法开垦草原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密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 对一些破坏草原的大案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二是加快“三化”草原治理工作步伐。各地要加强领导, 实施目标责任管理,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草原改良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治理“三化”草原。三是推进草原禁牧工作进程。各地要建立禁牧组织机构, 加大草原禁牧巡查力度, 积极引导农牧民推进舍饲养畜步伐, 减轻过度放牧对草原的危害。四是落实青黄贮优惠政策。各地要在7月底前联合财政部门对青贮窖建设情况进行自查, 8月份省局将成立检查组现场勘查各地的建窖情况。五是抓好秋季草原防火工作。要加强火源管理, 加大草原防火督查力度, 确保不发生重特大草原火灾, 确保不发生人畜伤亡事故;杜蒙和青冈县今年有草原防火物资站项目的建设任务, 两个县的局领导要高度重视、负总责、严把质量关, 加快库房基础建设和自采物资的采购进程, 确保10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内容。六是要严格草原征占用建设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办理, 保证征占用草原的补偿费如实到位, 确保不出现纠纷。七是着力发展饲料工业。要积极推广和借鉴新中旭、哈联丰等企业的经验, 引导和支持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要通过年度备案审查和提高行业准入等手段, 提升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促进饲料行业整体跃升。通过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的饲料产品和饲料添加剂, 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从产业和产品安全入手, 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 是我们畜牧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方面, 安达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下半年, 确保畜产品安全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按照《2009年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和部署, 扎实抓好执法年活动各项工作。二是要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及衔接工作。三是要高度重视建立兽药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工作, 按诚信状况划分企业类别, 对不诚信度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措施监管。四是要继续强化兽药经营市场治理, 对严重违法的兽药经营企业要坚决吊销其兽药经营许可证。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兽药使用环节的检查和指导, 对规模养殖场 (户) 检查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兽医诊疗机构和宠物医院要达到100%。六是要做好饲料和兽药抽检工作, 今年下半年要完成国家饲料质量安全监测200批次, 省内抽检任务2 000批次, 兽药的抽检工作量也很大, 各地要积极克服困难, 确保抽检任务按时和保质保量的完成。七是要全面完成6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建设任务, 并对执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八是要强化制度管理, 要借鉴鹤岗市的经验和作法, 加快我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步伐, 并在下半年组织开展建立官方兽医制度和乡村兽医登记备案工作。通过强有力的质量安全工作, 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提高我省畜牧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5、完善产业预警体系和保护机制, 有效规避养殖业市场风险。
今年以来, 我们建立了15个县的价格与畜禽养殖成本效益监测点, 效果十分明显, 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但在畜牧业预警体系方面, 个别市县还存在着数据上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不符合填报要求等问题, 监测预警系统没有起到真正的预警效果。下半年, 各市县要把完善预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安排有经验的专职人员, 按填报要求全面、真实、有效地录入数据, 在这方面, 伊春、鹤岗、肇东、大兴安岭等市县做的较好。通过完善预警体系, 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产销信息, 帮助农民减少养殖的盲目性, 准确把握市场走向。要继续健全畜牧业保险制度, 减少养殖风险, 提高农户从业积极性。加快主产区大型批发和规范化交易市场建设, 实现统一配送、集中交易、市场联网, 保障生产者的合法利益。通过完善价格风险管理制度, 平抑市场与价格的过度波动, 促进产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6、强化技术推广和创新体系建设, 推动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
一是要继续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省级将继续开展“走村进户”活动, 不断提升科技服务的档次和知名度, 各市县也要组织当地的专家队伍, 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二要大力推广青黄贮、TMR、奶牛性控、DHI、猪人工授精、规模场标准化饲养等主推技术, 通过典型示范扩大辐射面, 要继续抓好生态养猪法、甜菜粕饲喂等新技术的试验, 试点养殖场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 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为全面推广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三要继续实施新农村人才培训工程。要积极为协会、企业搭造培训平台, 发挥他们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 各市县培训工作可通过省局与协会、企业联系, 实现企业营销与专业培训双赢。四要加强与现代畜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协调。我省有6个品种岗位科学家、6处试验站进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 他们的工作要在省内各市县完成, 这是我省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技试验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积极和岗位科学家、试验站联系, 把他们的试验、研究、培训引入到地方,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 借助他们的技术、资金为地方畜牧业发展服务。五要继续完善和拓宽畜牧科技专家在线咨询和“畜牧通”移动服务功能。各市县要借助培训, 下乡服务等机会, 广泛宣传专家在线咨询和“畜牧通”两项便民服务业务, 以便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
7、以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形式, 加快推进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进程。
大力推广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专业服务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维权服务、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全面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扶持引导养殖户创办合作组织, 支持其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培训等工作, 使其尽快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鼓励专业合作组织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企业构建利益共享机制, 例如, 采取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场户、公司+基地+养殖户等形式, 实现产业有计划生产、有组织销售、有稳定效益。下半年各地要下大力气, 借鉴杜蒙“八公里”奶牛合作社的成功经验, 扶持建设一批专业合作社,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8、切实落实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项目, 促进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和省的项目, 各市县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 绝不能出现资金使用不到位、专项资金和设备挪为它用的现象, 这是政治和法律责任。乡镇服务体系的下一批项目也即将执行, 各市县要首先进行自查, 解决因乡镇改革造成的房屋设备纠纷问题, 双鸭山市、鹤岗市和依兰县等市县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 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要创新思维, 真抓实干, 积极主动地把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落实好,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市冬季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1
市长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13
在2006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7
关于召开全市就业信息工作会议的通知07-22
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9
领导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会上的讲话08-28
在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0
在××年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