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15篇)
1.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一
头号小学2016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
(二)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开设体育活动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
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
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2.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二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在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中, 教师大都充当管理者, 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研究表明, 这一局面必须改观, 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 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 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 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另外, 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 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 被视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 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为了抓升学率, 一些学校擅自占用或停止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 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具有实效性, 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研讨, 有了研讨才会改革提高。
二、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
体育组配合教导处安排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严格做到时间、场地、班级、项目等由专人负责。如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各班需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课。体育组事先做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统计工作, 根据参加的人数、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合理安排, 提高场地、器材等的使用效率, 由一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协助, 明确职责, 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三、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如健身操、武术、习舞、跳绳、踢毽、游戏以及其他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基于以上活动内容, 教师就需要有一套好的组织形式, 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乐中练”“练中乐”。除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发现更新、更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熟练带不熟练的形式, 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交流、提高。这样不但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更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除此之外, 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 还可以采用学习、比赛等手段, 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 同时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单一性。
四、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 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的淡淡的活动, 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等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着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 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 时间性和目的性均要明确。班级和学生对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 主动地参与其中, 积极训练, 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 达到引导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 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平时的训练中, 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 这样就弥补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 参与学生的积极性感染了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 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 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 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 得益于社会, 甚至影响其终身。
五、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 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善于观察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 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 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 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 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校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 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 由体育小组长领器材, 活动结束后也由他们送还。这样既能帮助器材管理员迅速分发器材,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活动, 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保证器材的归还。
3.浅析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育;注重培养;体育活动
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它的灵活性、选择性能较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锻炼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各人个性心理特征有着积极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都在室外进行,能充分利用自然力因素(阳光、空气、水),能有效促进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改善身体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以及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取得动态平衡,有利于增进健康,增強体质。
(2)课外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能将体育课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有利于促进体育课的改革与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项目进行,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课余生活按作息制度中安排的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使得一天的学习生活有节奏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又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排除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可以使少年儿童保持热情乐观、欢快、精力充沛,使学习、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
(4)培养社交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课外体育活动打破了班级界限、年级界限和性别界限,以爱好相同的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因此,课外体育活动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扩大交往,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因其内容丰富,具体现实,形式多样,直观形象,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也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现在我县80%的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小孩大都跟着爷爷奶奶或亲;这一部分学生大都性格孤僻不愿和别人交往,学习成绩较差,缺少监管,容易沾染上上网和打游戏等不良习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爱好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让他们有去处,有活动的内容,有监管,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解决家长的后顾忧,消除社会隐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苗子,有利于传统项目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既能体现学校体育的三个为主(普及、经常、增强体质),有能反映提高的要求。广大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要求提高,要求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样少数个别有体育才能的学生就会不断的涌现出来,选拔优秀的体育苗子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课有规定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和普及性挖掘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从而使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体育的蓬勃开展。
(6)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的保证2005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反馈,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主要是肺活量、速度、力量等在持续下降,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软、硬、笨、晕”。国家体育总局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66%的学生锻炼不足,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这充分说明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太少了,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或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造成学生体质状况每况愈下。所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要求各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这充分证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只有真正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做到阳光体育所提出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参考文献:
[1]谢琼桓,刘德佩,白君玲.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的战略构思.体育科学.
4.班级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四
(2006年---2007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 学生情况:
体育课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外活动的作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强身健体的兴趣,开设了武术操。我班共有学生58人,通过活动,他们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能按活动要求去做,遵守活动规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能力等。使跑、跳、扔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增强。但仍有部分学生身体不好,不积极参加锻炼。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学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怎样做一个符合时代特点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好学生,特做计划如下: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准备,开展好学校组办的体育类系列活动。、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人人参与,个个都有自己独创能力。
3、训练学生跑的能力。如:接力跑、短跑、拍球跑比赛等,设计跑的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4、训练学生跳的能力。如:单腿跳、双腿小兔子跳、青蛙跳、跳绳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训练学生扔的能力。如:扔纸飞机、扔垒球、扔沙包等。
6、设计各种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两人三足、踢毽子等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综合素质。
7、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 篇五
一、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活动分成低段组(1—3年级)、高段组(4—6年级)同时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
低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1.体育游戏;2.跳绳;3.乒乓球;4.棋类(以军棋、跳棋为主)5.羽毛球;6.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折纸为主)高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1.田径;2.乒乓球;3.羽毛球;;4.篮球(基本技术及小比赛);5.跳绳(单人或花样、集体);6.棋类(以中国象棋为主);7.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剪纸为主);8足球9.拔河
二、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三、活动组织 1.学校根据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年级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
哈溪中心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到保证,让每天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活泼快乐、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升旗、知识竞赛、校园广播站、班会、团会、宣传画、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做保证。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增加体育 器材的数量和品种,配全、配齐体育器材,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3、保证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学校应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关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小学体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提高的实际,科学核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的数额。防止因缺少体育教师而削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全乡各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时,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1)、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各学校要注重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着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一般的体育活动有广播操、武术操、校操、素质操、健美操、轻器械操、校园集体舞和小型团体操,以及跳绳、踢毽、跳皮筋、游戏、球类活动、轮滑活动等。(2)、学校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大型体育活动,如大型田径运动会等;每月要组织一次小型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跳绳、拔河、踢毽子等项目及趣味性游戏等。要基本实现面向全体,小学
以体育乐园为主体,突出娱乐性;中学以发展体能为主体,突出趣味竞技性。鼓励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 位开展“一项特色的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进而达到“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北方冬季体育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北方冰雪优势开展冰雪竞技体育、冰雪趣味活动、冰雪户外健身活动等。(4)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推动全市体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坚持经常性的常规活动。教育局坚持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比赛、长跑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
(5)创建特色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成立校内田径队、篮球队等,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帮助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 到提高。
5、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初中以上学生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及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各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要稳定在90%以上,良好率达到30%以上,优秀率达到15%左右。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2)每年10月份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抽测。
6、加强专项督导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教育局督导室与基础教育科将联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督导评估工作,将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的评比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不开展或不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学校,要在全市通报批评。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保证活动落到实处,教育局成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梁华富
副组长:孙道岑
成员:李广霞唐世兵陈克文刘大勇左艳艳朱其胜
五、工作要求
六、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加强活动的统一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校长要亲自动员和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会要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2)要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几年,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本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两不误。各中小学校要科学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使文化课教学和体育锻炼 安排合理,保证文化课教学圆满完成,“阳光体育运动”又有效开展。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6.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六
重庆市教育部门近日启动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 从2014学年度开始, 要求全市中小学、中职等各类学校每天必须安排一小时体育活动, 以保证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
根据该项制度, 重庆市教育部门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当天没有体育课的, 下午安排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 每年要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 并通报学生及家长, 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
7.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七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形成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只限于到器材保管室领取体育器材自由活动,或者是在体育教师要求下进行锻炼,还有部分学生在教室内从事文化学科的学习。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体育”。所以,变革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在每天都有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投入,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和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个人认为,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要重视以下方面: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根据活动类课程是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一特点,在活动形式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安排要有较强的弹性和灵活性,既可以个别活动,也可以分组、分班活动。一次课外活动既可以安排一个项目的练习,也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项目的练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生理机能变化的特点,安排一些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基本技能、战术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在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大都充当管理者,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研究表明,这一局面必须改观,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另外,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被视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为了抓升学率,一些学校擅自占用或停止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具有实效性,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研讨,有了研讨才会改革提高。
三、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
体育组配合教导处安排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严格做到时间、场地、班级、项目等由专人负责。如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各班需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课。体育组事先做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统计工作,根据参加的人数、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合理安排,提高场地、器材等的使用效率,由一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协助,明确职责,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四、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如健身操、武术、习舞、跳绳、踢毽、游戏以及其他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基于以上活动内容,教师就需要有一套好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乐中练”“练中乐”。除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更新、更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熟练带不熟练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交流、提高。这样不但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学习、比赛等手段,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同时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单一性。
五、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的淡淡的活动,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等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着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时间性和目的性均要明确。班级和学生对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训练,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达到引导的目标。
六、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善于观察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校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小组长领器材,活动结束后也由他们送还。这样既能帮助器材管理员迅速分发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活动,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保证器材的归还。
七、巩固教学,拓展技能
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是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们都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巩固和运用。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各种运球、传球、掩护、上篮等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学生们虽可以在课堂中基本掌握,但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只有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消化吸收。活动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篮球项目单人练习或多人配合练习,经常性地开展三人制球赛等,将更好地掌握该项目的各种技术、技能,从而达到课外活动课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8.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八
江苏 沛县 ●高西云
体育课准备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练习,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地从安静状态过渡到兴奋状态,各运动器官能够得到有效地预热,提高学生动作完成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减少动作失误,为体育课练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扎实做好准备活动这一体育课教学环节,活动内容也多是旧形式、没创意,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跑跑步、做做操,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就不理想。那么怎样科学安排体育课准备活动呢?
一、提高认识,重视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活动学生的肢体,让学生的各运动器官尽快进入到紧张兴奋的状态,预防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出现损伤。有效地准备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学生如果出现动作不协调或者是力量和速度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动成绩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等情况,都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直接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会感到不适应。从这点可以看出,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尽快从安静的室内学习进入到运动状态,提高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重视体育课准备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做好一个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结合学生心理,巧妙设计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准备活动内容。如果学生的热身运动一直都是广播操或者是慢跑,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则会使学生感到有趣,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好身体,玩得好,学得也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变以往的运动姿势、方式以及动作的节奏、频率、幅度等等,设计内容新颖有趣、动作优美的准备活动。例如,我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听音乐,于是我就以最近络很火的歌曲《最炫民族风》作为背景音乐,把以往教学过的体育动作重新组合,编成舞蹈的形式教给学生。这首曲子的节奏感比较强,且舞蹈的动作都是已经学过的,因此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一边跳一边笑,偶尔还会提出几点修改的意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运动热情,让学生的身心顺利从安静状态过渡到兴奋状态,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做好示范,保证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应根据设计的准备活动内容做好讲解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准备活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准备活动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场地。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跳绳、扔实心球等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场地稍微大的篮球场,并且还要注意背风、背阳,宽阔平整,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示范教学。其次,教师还要明确练习时应组织的队形,队形可以根据场地、天气情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来安排。(本网)例如,在进行一些蛙跳练习时,教师可以将队形设置三列队,三队进行蛙跳比赛,提高学生运动热情。第三,教师还应考虑如何进行讲解和示范。例如,对于一些新的动作,教师要详细讲解,慢动作示范,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迅速掌握动作要领。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或者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动作,教师可以只示范不讲解或者是只讲解不示范,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动作要领,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保证准备活动顺利进行。此外,还要科学把握准备活动的时间,体育准备活动的时间最好控制在8分钟——10分钟,时间过短会导致学生没有适应过来,时间过长则会造成学生体力消耗过大,容易产生疲劳感,不利于课堂教学。教师要控制好准备活动时间,在学生精神状态最佳时开始进行新课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并重视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好的建议,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四、做好活动监控,防止学生意外受伤
教师应做好学生准备活动的过程中的监控指导,做到眼疾、嘴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并给出意见和建议,确保学生不会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因小失误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如发现学生动作不标准、姿势不正确应及时纠正,防止因学生动作不标准导致肌肉拉伤。教师在纠正学生动作时要注意表达清晰,让学生理解错误之处,方便学生及时纠正。例如,在进行短跑的准备活动时,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跑步时喜欢低着头,于是,我立刻让学生停止练习,给学生讲解跑步的正确姿势。如在跑步时要注意保持头和肩的稳定,在道路平整的情况下,头要正对前方。如果跑步姿势不正确,学生可能会出现跌倒、扭伤脚的事故。及时发现学生的动作失误,指导学生练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运动时意外受伤,保障学生安全。
9.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九
基础不一,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主题明确——直奔高考四项考试项目。二、训练指导思想:
(1)确立“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以高考四项作为素质练习的重点,注重小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练习,提高肌间协调性。以速度发展为突破口,确立以速度发展为中心的训练体系,一切以“快”为中心,注重速度和力量发展的均衡性。(在力量跟不上速度发展需要时就适当加强力量训练,以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力量和速度发展的不平衡)(2)培养自信、拼搏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3)在练习中的所有动作都要求质量高,轻松,准确,快速完成.三、训练总原则:(1)基本训练与高考四项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把技术训练分解成套,一天练几套,穿插进行。要求完成得快速、熟练、准确。每天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各种素质练习,使运动员既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技术发展,又不至于使身体某部位产生过度疲劳(注:一定要注意预防运动损伤)。(2)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循序渐进原则: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在逐步加长训练时间和加大动作练习数量的基础上,自然的、适当的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一个经过加大到适应,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负荷的增加要缓和,不要突击增加强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即量是基础,强度是保证,质是关键!同时要注重训练的恢复,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放松恢复措施,控制好负荷的节奏.(教练员请注意:量的安排是一条波浪线,强度是一条直线)(3)区别对待原则:(4)训练手段的选择要有很强的科学性:一切从高考能力出发.目的明确,不摆花招.(5)训练的整体观:每个训练分期必须有侧重点。如力量训练时大肌肉群轮流练,小肌肉群天天练。(6)把技术、力量、速度三者协调起来,力求完美。(7)懂得三大能量的供能特点和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认真安排运动负荷.(通过观察出汗,心率指标等,来检测训练计划)(8)根据运动员的生物节奏来合理安排运动节奏(要求教练和运动员经常沟通)注:对于高一、二年级的运动员来说,田径多项训练是个好方法,但对待高三体育高考训练,不宜摆花架子。四、训练计划安排:
周期训练计划安排,月训练计划安排,周训练计划安排和课时训练计划安排:(1)分两个训练周期(2)月周期:第一周中上运动负荷,第二周大负荷,第三周中上负荷,第四周小负荷。(其实在第三周的负荷是最大的,因为第二周的负荷在第三周是得不到充分恢复的,学生在训练时会感觉到最累)。每周训练内容要有重点,一般两个素质周后接一个技术周。(3)周训练安排:略周训练计划的安排应根据周期和每个月训练任务和负荷的不同要求来制订,训练手段的选择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需要安排。训练课中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生理现象,如基础脉搏、眼神、出汗程度、睡眠等,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免产生过度训练。(4)课时计划安排:(5)要注意重视训练课结束后的积极性恢复原理.总之,要注意训练过程的宏观调控和连续性,及时修正训练计划。训练点滴:训练初始需要做的几方面训练:1.提高心肺功能:为下一阶段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打基础.但不可安排过多。2.提高支撑器官的支撑能力3.加强柔软性素质练习4.注重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5.抓好伸曲肌训练,要轮流练不间断.6.一定要注意放松练习。它的效果占一节课的137.师生要经常交流,如感觉/生理指标等,及时修正训练计划。速度的训练分期:第一准备期:第一阶段:一般耐力第二阶段:大负荷负重力量10.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十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一直是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不断争论的焦点。其实,认真的阅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已经给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我们体育教师安排课堂运动负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机能能力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运动负荷量的大小。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量较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受到压制,产生畏惧的心理变化;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量较小,学生很难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运动的快感,产生愉悦的心情。合适的运动负荷量,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我们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很容易实现。所以,在我们体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放弃以往强化式的教学训练方式,重视多次、加量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通过一定量的刺激促进学生的体育发育。当然,影响运动负荷变化的因素很多,运动负荷的安排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年龄、教学的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所以,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着力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机体的发育,做到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让学生从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技能所产生的内在魅力和获得愉悦的心情,激发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兴趣,是我们教师进行持续教学的动力。要让学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运动的快感,必须要一定量的运动负荷的刺激,对运动负荷产生制约因素的就是“量”和“强度”。运动负荷过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负荷过小,达不到我们练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就是正确的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强度大时,量就要减少,强度小时,量就要相对的加大。量与强度不管如何搭配,要注意运动负荷要适当,适宜的负荷就是要让学生的机体能够承受,还要有一定的疲劳感,当学生出现疲劳的时候,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进行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调整,这样学生就容易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愉快的掌握运动技能,促进自身的转变,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掌握多种不同的运动负荷测量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对运动负荷做出及时调整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脉搏测量法、观察法、询问法是运动负荷测量最实际的手段。观测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最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出汗的多少、反应速度的快慢等表现就可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教学中重视健康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在运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率、呼吸的节奏、身体内部器官的反应等生理变化来调整运动负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调整”的转变,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增加自身的健康意识和主动意识。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地观察,不断积累,同时在教学后多和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身体变化,肌肉感觉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来判断课堂运动负荷的大小,提高自身对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控制力,以合理的运动负荷刺激量来刺激学生的机体,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多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
四、关注个体的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小学生身体情况相差较大,他们所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大小也不同,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对课堂上运动负荷的把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保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运动获益。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选取班级中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为基准,通过合适的运动负荷的刺激测出他的心率,并以此为依据把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次数和组数的负荷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安排运动负荷围绕基准进行上下浮动,同时这个基准点也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学生通过锻炼所能承受的负荷是在不断增加的,当然,对教学班级中个别身体素质较差、患有疾病的学生要心中有数,区别对待,进行个别安排,这样能够让全体学生受益。教师课前不仅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在课中积极地观察,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努力让所有同学都达到适宜的负荷,让学生从运动中获得快乐,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11.浅析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 篇十一
浅析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黄元勇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理解体育与人生幸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育;注重培养;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09-01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及其形式特点
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外训练、课外竞赛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个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功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已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学校体育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内容。
学校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检查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优良的体育精神和思想作风的任务来看,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显然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越出了学校的“围墙”,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成为教学的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作息制度相结合,并有一定组织和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有组织和指导的课外活动及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等。这一类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愿性与规定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尽管这种有组织并有一定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在时间、出勤率、组织形式、练习内容及负荷安排上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但这种规定性和指导性并不像上体育课那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愿和自主。所以,一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或独立或结伴在校内外进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或参加某一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自由性的。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由聘任指导教师或外聘教练。参加者都是凭兴趣和爱好聚到一起的,有很大的随意性,其目的是休闲运动、锻炼身体,没有教学任务。由于这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更能充分表现其自立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一般高中和大学现在采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自由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像体育课那样具有强制性,不受体育课程和体育大纲的制约。从自发的游戏活动到正式的有规则的竞赛,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到竞技型的竞赛项目,从自主性的个体活动到有组织的集体锻炼,都给参与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自由,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
2.活动的趣味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目的就在于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课外生活。因此,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满足了兴趣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了个性,施展了才能,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进而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了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
3.参与的普遍性和训练的针对性。
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普通群体,还有高水平的精英分子,他们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优良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他们参与的体育竞赛的观摩与欣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4.活动时间的连续性和锻炼效果的持续性。
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组织形式灵活,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每周多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既有时间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动作技术,又有机会提高自己钟爱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水平,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持续增强。
12.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十二
1.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类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高矮胖瘦之分,身体素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人为地为他们制定统一的标准或要求,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没感觉到累而有的学生却吃不消,这样的锻炼或练习效果肯定是失败的。
3.因时而异安排运动负荷。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有时运动负荷的安排也是不同的。例如,由于学校场地、教师资源或其他学科课程的安排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全天7节课(不同时段)都有体育课,体育课上运动负荷的安排就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上午第一节或第四节等,为了对学生下节课或学生的健康不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要认真做好放松活动。
4.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考虑因人、因时而异,针对每一个个体还要注意一个“度”,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或锻炼身体,如果负荷小,则不会起到练习或锻炼的效果,如果负荷过度,则会造成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出现运动损伤,这样的练习或锻炼同样也没有效果,古人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13.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篇十三
关键词: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材料 问题 优化策略
幼儿的户外活动具备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户外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户外材料进行充分整合,同时要对其中的要点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户外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幼儿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才能有更多收获。
一、要科学安排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户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每天都要保证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注意科学性,时间不能太集中,如果时间太集中,孩子就容易感到疲倦,从而降低运动的兴趣;但是时间又不能太分散,如果时间非常分散,就会造成活动量的缺乏,也不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在对孩子运动时间的安排方面,可以这样安排:早晨早操十分钟;在上午课间休息的中途可以进行二十到三十分钟的体育活动,具体的活动类型及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调整;下午的课间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三十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除此之外,要注意季节性的变化,例如:夏季的阳光比较强烈,这个时候就可以选取室内的活动进行,或者是到比较阴凉的地方;冬天天气比较冷,早上容易结冰,可以进行室内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达到锻炼目的。而且,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与孩子们进行一定的互动,跟孩子们讲解关于锻炼身体的小常识,与生活相结合,例如:正确的坐姿、锻炼身体的益处等。
二、要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与自由活动有所不同的是,户外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计划性,不论是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在内容的安排上,从幼儿的年龄等各方面的特征看,户外活动最好是以游戏为主,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时,应有一定的组织,一定的规模,合理进行分配,促进每个幼儿的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一定改进。例如:可以通过比赛方式,进行跑步运动,既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又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对运动的强度及运动量进行一定调整,每次活动的设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
三、要选号合适的活动器材及场地
在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活动材料的准备,还有活动地点的选取等,像玩具这类物品,最好能够使每个人都能够有足够的玩具,这样才能够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来说,比较好的幼儿园,在运动方面的设施器材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完善,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园条件相对比较差,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场地不够,设施不够齐全,为此,有时候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各班之间还要进行一定的协调,体育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这样一来,体育活动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以身作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四、要注意在开展户外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应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要有一定的组织,要进行一定的布置,还要进行一定的检查。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怕麻烦,有一定的耐心,还要怀着极大的热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对幼儿的活动进行一定指导。同时,教师要非常细心地对每个幼儿进行一定观察,由于小孩子分辨好坏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尽量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正能量。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要不断提升,这也是今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时候,还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不同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同时,达到促进幼儿身心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在锻炼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场地的清洁、设施的安全度都需要格外注意。
五、结语
在户外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户外的环境进行相应考察。在教学材料方面,要把握好体育活动的时间,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同时对于户外材料中的器材及场地一定要进行合理搭配,对于安全问题及各种不确定因素一定要做好合适的处理,只有这样,幼儿户外体育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萍,祁素萍.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10):29-36.
[2]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7):119-121.
14.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安排 篇十四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贯彻“健康第一”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贯彻《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投入二期课改,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要点
(一)广播操:
继续抓好日常广播工作,充分利用每天的早操时间,通过体育老师,学生干部和班主任的齐抓共管,切实提高早操质量,做好领操员的培训工作;其次,继续抓好室内操,韵律操,规范操节动作要求。
1.继续抓好每天早晨的早操进退场工作,做到精神饱满,动作整齐,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和习惯。
2.重点做好新广播操的教学工作。
(二)教研组建设和体育教学:
1.继续认真学习体育与健身课程教材,提高对二期课改的认识,探索体育课功能的转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教学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学习外校先进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使我校体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1)注重每次“研训一体”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展示活动,学习外校经验,深入学习“教纲”。
(2)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前准备充分,合理布置场地,放置器材,抓好基本功教学,提高学生活动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3)课后及时小结,写好随笔或个案,作为提高、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4)加强师德修养,坚决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注重教师形象,上课着装符合要求,示范正确,讲解清晰,语言规范。
(三)常规工作:
1. 继续抓好体育常规,规范体育课请假制度,培养好体育小干部,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2. 安排好各班体锻活动课,修改完善活动内容,并组织学生在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3. 继续做好体育资料整理工作,接受有关领导的检查,指导。
4. 贯彻体育工作“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和学生体育大联赛精神,组建各班运动队伍并开展活动,参加各类校级小型竞赛活动,普及群众性活动,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5. 上好每周的兴趣课,普及学生体育运动。
(四)运动队业余训练和学生体育活动: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普及性,德育融入性”原则,做到100%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2. 继续开展校田径队训练、足球队、棋队工作,各个运动队制定好详细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好运动时间,推进和提高学校体育竞赛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使运动队水平逐年提高,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时间及内容安排:
9月: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体育常规及广播操教育训练,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校运动队训练。拔河比赛。
10月:兴趣小组,运动队训练。长绳比赛。
11月:兴趣小组,运动队训练。足球、篮球活动。
12月:兴趣小组,运动队训练。棋类比赛。
15.第一学期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五
大百尺中心小学 张佳妮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四节课
(二)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两个层面的活动:
1.周三,周五开展踢毽活动, 采用踢毽子的方式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能够从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快乐。
2.周一、二、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孩子一生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成果
1、进行“读书之星”、“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
2、进行优秀读书笔记的评选活动。
3、学生知道踢、拐毽子的术语和踢毽子的动作要点。
4、学会踢毽子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并有连续踢毽的能力。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安排】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07-17
2024年度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10-06
小学体育创新活动06-22
小学体育活动教学计划09-24
小学六年级体育计划07-25
小学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07-03
小学41体育教学计划07-22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0-22
2015小学二年级体育课教学计划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