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动力学与催化课程总结

2024-10-16

化学动力学与催化课程总结(6篇)

1.化学动力学与催化课程总结 篇一

《化学与生活》课堂小结与感想

在写总结之前呢,我是有好多话要说的….要说的是大二刚开始的学校公选课的时候,因为当时是第一次选课而又没什么经验,所以当时就请教了学院的师姐。听过师姐对学校选课及选课系统的介绍和推荐,我当时就决定了要选这一门课了,那是我只是觉得《化学与生活》这门课字面上理解是它更贴近我们的大学生的生活,还有就是能学到一些对自己以后生活中真正有用的东西。但是,有可能这门课太好还是…我选了两次都没有被选上,上大三第一个学期也是我最后一次选课了!当时还犹豫了好久才决定再选一次的(因为害怕有没选上,第二轮就没有一些好的课堂了)。

果真!这门课还真心没让我失望。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黄老师就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化学与生活》这门课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些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人体需要营养的分布、生活/化学用品对人体的危害、还有就是在生活当中的一些药物以及经过化学加工后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等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及事例。

在这门课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的一堂课。那就是——日常生活中染发用的染发剂对身体的危害。没了解到这堂课之前我对染发及染发剂并不了解,都是认为染发对身体是没有任何伤害的。染发不就是把头发的颜色改变了吗?对人体又有什么伤害呢…之前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染发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的。经过这节课后我有上网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所有人口当中有85%的人有过染发的经历其中中老年人占21%青少年人占75%小孩占4%虽然这可以促进染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带动,但、在这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其一是染发剂内一些违禁药物的用量超标,其二是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极致的利益而卖假药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这些也应该引起我们的的注意了。

在《化学与生活》的课堂中,我不仅仅只是学会到了这一点的。说真的,黄老师课堂上我能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有害有益。我们仅仅知道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去了解他甚至要学会去利用它,去利用它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2.水力学课程总结 篇二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基本概念:流体、粘性

2、了解连续介质模型

3、掌握牛顿内摩擦定律

4、理解作用于液体上的力:质量力和表面力,什么是单位质量力 第二章 水静力学

1、掌握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

2、掌握等压面概念、特性及判别

3、熟悉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基本概念

4、掌握压强的表示方法:相对压强、绝对压强、真空度(值)

6、熟悉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7、了解作用在曲面上的力的计算、压力体概念 第三章 水动力学基础

1、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2、了解欧拉加速度组成: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

3、流线、迹线的性质

4、均匀流、渐变流及其基本特性

5、熟悉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6、皮托管测速

7、了解动量方程

第四章 水头损失

1、沿程水头损失(与长度成正比)和局部水头损失的特点

2、掌握层流与湍流的判别:下临界Rec

4、掌握圆管层流、湍流运动的特点

5、掌握圆管层流hf与v的关系(λ=64/Re)

6、掌握圆管紊流hf与v的关系(尼古拉斯曲线5个区)特点

7、掌握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

8、了解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现象

第五章 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

1、熟悉薄壁小孔口和管嘴自由出流、淹没出流的计算

2、掌握管嘴恒定出流正常工作的条件及其特点

3、掌握基本概念:长管、短管及其计算

4、串联、并联管路的特点。并联管路各支路沿程水头损失相等 第六章

明渠恒定流 明渠流动的特点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与发生条件 明渠水力最优断面和允许流速

题型

一、选择(15*2分=30分)

二、判断(10*1分=10分)

三、问答题(2*10=20分)

四、计算题(3题40分)

思考题库

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有何不同? 水文站采用定点测速研究流动用的是哪种方法?

试用伯努利方程分析说明:“水一定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层流和紊流各自有什么特点?如何判别?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是什么? 均匀流及渐变流过水断面有哪些特性?

均匀流与断面流速分布是否均匀有无关系?

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沿程阻力系数各自与哪些因素有关?

“渐变流同一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测压管高度等于常数”,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湍流研究中为什么要引入时均概念?湍流时,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如何定义? 流线有哪些主要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如图所示,(a)图为自由出流,(b)图为淹没出流,若两种出流情况下作用水头H、管长l、管径d及沿程阻力系数均相同。试问两管中的流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HHl,d,λl,d,λ 水力最优断面有何特点?它是否一定是渠道设计中的最佳断面?为什么?

3.发电厂动力部分课程总结体会1 篇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一学期的《发电厂动力部分》课程的学习。《发电厂动力部分》,顾名思义,主要讲解的是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发电厂,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连续不断的对外界提供电能的工厂;发电厂动力部分,指发电厂中,用以实现“燃料”能量释放、热能传递和热能——机械能转换的设备和系统。

发电厂主要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等。本课程主要分三部分,即火力发电厂动力部分,水力发电厂动力部分和原子能发电厂(核电厂)的动力部分,分别介绍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和转换原理,能量转换所需设备及其系统布置,电厂动力设备的运行和控制、维护等有关知识。

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动力部分。

在本部分中,先介绍了一些火力发电厂运行的理论基础,包括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水蒸气及其动力循环,热传递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再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的基本设备,设备的运行,发电厂的生产系统及热经济性等。

1.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工质、热源与热力系统的概念,系统分为封闭系,开口系,绝热系和孤立系四种;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包括温度,压力和比体积(比容);状态的改变,即过程,包括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和循环。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不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并且在转换过程中是守恒的。这一定律解决了热变功过程的数量计量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指出一切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若是过程反方向进行,必须付出代价。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了热变功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即指出热变功过程是非自发过程,要使其得以进行,必须付出代价,此代价即为一部分高温热源的能量传给了冷源,成为不可以再利用的能量。熵增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量描述。

2.水蒸气基本概念包括汽化和液化,蒸发和沸腾,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水蒸气的定压形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预热阶段,汽化阶段和过热阶段。水蒸气在三个阶段中由未饱和液→饱和液→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水蒸气在火电厂个电力设备中的典型热力过程包括换热器内的定压流动过程,汽轮机内的绝热流动过程,通过喷管的绝热流动,绝热节流。水蒸气的动力循环包括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和热电联产循环。其中再热回热和热点联产都是在朗肯循环基础上的改进,以增加热效率。

3.热传递的基本方式有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一般情况下的传热过程均是这几种方式的综合效果。傅里叶定律以微分形式给出了导热体内热流量与温度梯度的关系。一阶稳态导热包括太平壁导热和长圆筒导热。对流换热是流动的流体与其相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热对流和热传导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流换热包括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流动的起因,流体的流态,流体的物理性质,几何因素的影响和流体有无相变。辐射换热是不同温度间的物体通过电磁波进行的换热。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解决了黑体辐射力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解决了实际物体吸收率的计算。传热学的两类命题:传热强化和传热削弱。

4.锅炉设备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热力设备,其作用是使燃料通过燃烧将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以热能加热工质以生产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锅炉本体设备主要由燃烧设备、蒸发设备、对流受热面、锅炉墙体构成的烟道和钢架构件等组成。锅炉的燃烧设备包括燃烧室、燃烧器和点火装置。蒸发设备主要由汽包、下降管和水冷壁等组成。对流受热面是指布置在锅炉对流烟道的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锅炉辅助设备主要包括:通风设备、给水设备、燃料运输设备、制粉设备、除尘设备、锅炉辅件等,如给水泵、送风机、磨面机、除尘器等。锅炉设备包括煤、风、烟系统和汽水系统。锅炉设备的特性指标有锅炉容量,蒸汽参数,给水温度,锅炉效率等。煤包括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四种工业分析成分。煤的四种成分标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煤的特性指标有发热量、挥发分和灰熔点。供锅炉燃用的煤粉,一般是1~300um范围内的颗粒混合物。锅炉的制粉系统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大类。磨煤机可分为低速磨、中速磨和高速磨。煤粉燃烧分三个阶段,即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电厂锅炉可以分为自然循环锅炉、控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

5.输入锅炉的热量应等于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与各项热损失之和,这一平衡关系称为锅炉的热平衡。计算锅炉的热效率的方法分为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锅炉的热损失包括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和灰渣物理热损失。锅炉运行时的调节包括蒸汽压力的调节,蒸汽温度的调节,汽包水位的调节和燃烧调节。锅炉的启动可分为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锅炉停运可分为热备用停运和非热备用停运,正常停运和故障停运,额定停运和滑参数停运。

6.汽轮机可分为冲动式和反动式汽轮机,凝汽式、背压式、调整抽汽式、抽汽背压式和中

间再热式汽轮机。汽轮机设备包括汽轮机本体、调节保安及供油系统和辅助设备等。汽轮机本体可分为固定和转到两大部分,它们分别称为汽轮机的静子和转子。静子主要包括气缸、喷嘴、隔板、气封、轴承等;转子主要包括主轴、叶轮、动叶、联轴器等。汽轮机的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凝气设备,回热加热设备,除氧器,给水泵、凝结泵、循环水泵。汽轮机的能量损失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内部损失包括级内损失,节流损失,压力损失;汽轮机的外部损失包括漏气损失和机械损失。

7.发电厂的生产系统包括热力系统和辅助系统。发电厂的热力系统可分为局部热力系统和

全厂热力系统。局部热力系统包括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中间再热机组的旁路系统,主给水管道系统,回热加热器管道系统。

第二部分,水力发电厂动力部分。

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它是把水的位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从河流高处或其他水库内引水,利用水的压力或流速冲动水轮机旋转,将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变成机械能,然后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水电厂分为堤坝式水电厂、引水式水电厂、混合式水电厂和抽水蓄能式水电厂。堤坝式水电厂又分为河床式和坝后式水电厂。水电厂的主要水工建筑物有坝,引水口和引水渠道。坝又分为土坝、混凝土重力坝。水电厂主要由动力设备和辅助设备组成。水轮机分为冲击式和反击式。反击式水轮机主要由水轮机室、导水机构、转轮和泄水机构组成。冲击式水轮机主要部件有转轮、喷嘴、针阀、偏流器、主轴和机壳。发电厂辅助设备有油系统设备、水系统设备和空气系统设备。

第三部分,原子能发电厂动力部分。

核电厂是指将核能转换为热能,用以产生供汽轮机用的蒸汽,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构成了产生商用电力的电厂。核电厂使用的是铀或者钚的裂变反应,这种裂变反应的实际质能转换比例非常低,但是由于物质转化后的能量很大,也算是很高效的一种方式。

核反应堆可分为轻水堆(压水堆或沸水堆)、重水堆和石墨气冷堆等。核电站除了关键设备——核反应堆外,还有许多与之配合的重要设备。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它们是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壳,汽轮发电机和危急冷却系统等。

4.物理化学课程总结(定稿) 篇四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5.化学动力学与催化课程总结 篇五

本文用批量实验法研究了天然磁黄铁矿在过氧化氢参与下催化分解苯酚的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在pH=3.81~5.88时,苯酚都可被有效的分解,分解速率k=4.0~212 h-1(g/L)-1,高于氧化铁矿物类催化剂,可与Fenton试剂相比拟.同时它具有反应速率可控、催化剂与反应产物易于分离和回收等优点.对反应液中Fe(Ⅱ)、Fe(Ⅲ)浓度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与Fenton反应类似,苯酚先是被快速转化成多酚类化合物,接着被分解成羧酸类化合物.溶液pH不同,产物不同,总有机碳(TOC)矿化率也不同,一般可达50%~58%.

作 者:吴大清 刁桂仪 袁鹏 WU Da-qing DIAO Gui-yi YUAN Pe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刊 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年,卷(期):2007 26(2) 分类号:P579 关键词:磁黄铁矿   苯酚   氧化分解   动力学  

6.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篇六

1、教材中的各种阅读性材料是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贴近生活,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视野”等栏目的阅读材料大量介绍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现代科技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这些阅读材料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2、无论是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还是自主性学习,教师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视野”选编的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整合和反馈信息;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相结合,将其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自学的成就和乐趣。

3、新版教材十分注重向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化学发展历程方面的渗透。例如:抽象的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经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百余年的艰苦探索,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还在不断延续。我国科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锑、铈、铕等相对原子质量;20世纪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现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的垄断,造福于人类。这些阅读材料,印证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它们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人类揭示自然科学奥秘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任何一个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阅读“拓展视野”等材料,学生将进一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懂得结合身边的现象、联系生活生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的运用,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的热情。

“拓展视野”栏目短小精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为了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通俗易懂,学生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材料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布置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阅读紧扣教学主旨。

2、学以致用是阅读的作用之一。教师根据材料的内容,让学生以提问、对话等形式回答问题,交流心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重点、关键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内涵、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3、阅读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应挖掘材料的深层次含义,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例如,在介绍“侯德榜与联合制碱法”时,可以增加简介联合制碱法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练习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工业生产的效率问题,适时提出联合制碱法的重大意义。教师要善于根据材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外延。

(八)“整理与归纳”即在每章结束前,提示学生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改变过去直叙知识要点后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章重点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兼顾对观念性问题的思考,从而增加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

“整理与归纳”栏目安排教材各章末,该栏目和过去教材中的“本章小结”相似,但它一改过去章小结直接陈述或以框图表示本章知识点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理出一些问题(线索),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小结的支架。栏目由导语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导语对学习采用的方式加以说明,而正文则指明了整理与归纳的内容。

“整理与归纳”的教学要求:

“整理与归纳”栏目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章节学习的必要补充,是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能力、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该栏目的教学效益呢?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为落实“整理与归纳”栏目的教学,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替代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理解和建构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2)正确认识整理与归纳的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归纳与整理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成,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参与整理与归纳活动,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3)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整理与归纳的欲望和能力、尊重学生在归纳与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整理知识;只有尊重学生,学生习·会在宽松条件下积极参与。

2、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整理与归纳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切实实地发挥栏目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点:

(1)提出明确要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中来,根据栏目提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2)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充分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交流,只有充分思考的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3)给予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时间。教师作为整理与归纳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了思维的碰撞,才能引发学生的反思,并进一步诱发学生新的思考,从而发挥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最大效益。

3、给予方法指导

前面指出,学生虽然具有自主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愿望和潜能,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方法、完整有序地归纳、整理一章内容并科学、合理、简约地表示出来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自行整理与归纳知识时,可能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并将整理与归纳的指导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联想、比较、图示、聚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具体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或网络图。例如,指导学生按因果关系(如:组成—性质一用途、制法和保存)、按事物发展关系(如:金属一金属氧化物一碱一盐)、按物质问反应或相互转化关系等组织知识,画出物质关系图。

(2)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对于知识应用型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应用范围,打破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的封闭状态,增加知识的弹性:对于探究实践型的问题,强调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实验、访问、查阅资料等的方法,以及撰写小论文是的注意事项以及交流的形式、内容等。

4。及时反馈与评价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栏目问题(或线索)的综合程度,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小组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知识关系图(表)等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可能只涉及部分内容,但不够完整、全面: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等。这就要求对学生整理与归纳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与评价。

要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价,首要的工作是对整理与归纳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如何展示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儿秆方法:(1)在板报或专题栏中展示,组织同学们相互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2)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引用,并组织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讨论;(3)召开交流会、讨论会,让同学讲述、介绍并相互探讨。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要及时观察、认真听取、深入剖析,同时作出评价: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好的现象、所听到独到见解、好的整理结果等,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与鼓励;而对活动中不好的表现、错误的答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补充等。从而做到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完善网络、激发情感等。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