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精选11篇)
1.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 篇一
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教学月活动总结数学组教研工作以有效教学活动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4月份为数学教研组的公开课活动月,以我校的实际教学需要,围绕着本学期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来有效选择公开课和示范课内容,全组有11位教师参加。
公开课对教师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学习别人的绝佳时机。通过听课,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公开课的最大亮点是能够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通过公开教学和示范课教学,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 篇二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3.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 篇三
1、幻灯片设计太多,应该控制在15张以内,甚至更少。幻灯片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教案,更不能当教案来用。很多教学环节,并不是非得用幻灯片才能很好地展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幻灯片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要为了“幻灯”而“幻灯”。
2、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表现为教学重难点不明确,教学环节混乱,教学板块之间缺少衔接过渡,有教学目标却不向学生明确目标也不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走到哪是哪。
3、贪多。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说,其结果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手忙脚乱。说到底,是目标定性问题。只考虑教师因素——想讲什么、要讲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因素。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其实,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一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就教多少”的原则。把“大容量、快节奏、教学内容丰富”作为评价一节课的优点,应该是一个误区。
4、教学思想认识偏差。总以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事实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哪些体验等等。
5、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肤浅。对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阅读读通——阅读读透(理解)——阅读读悟(体验)——阅读质疑(发现)”层面,强调读者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读个明白,而是要学会写——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要仅仅为了阅读理解感悟而教,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和方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写作。
6、教学语言还不够简洁清晰,缺乏亲和力。表现为方言与普通话夹杂运用,口头禅、不完整问句多;一调到底,不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激励性评价语言少,或表扬肯定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变化。
7、讲多练少,学生活动少,自主合作探究没保证;字词处理花时多,——老师只教学生不会的东西嘛。
8、忽略题目作用,缺乏整体感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心灵”不就是文章的中心么?
4.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 篇四
(段奇 发布时间:2013-3-22 8:04)
在新课改背景下,公开课是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形式,它承载着实践和研讨新课改的使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沿阵地。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公开课评议中,出现了大量有违公开课初衷、远离公开课实质的不良现象,诸如盲目的吹捧、庸俗的附和等。这之中有两个典型:一曰“赞歌式”评议。评议者不管课堂如何,一律高唱赞歌,表面上看是与人为善,是对授课者的尊重,实质上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它完全抹杀了公开课作为研讨探究的特性,既让执教者失去了切磋的机会,又无端亵渎了公开课的尊严。其实,公开课评议的真正和谐并非一味评功摆好,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求同存异,逐渐提高教学水平。二曰“捉虫式”评议。“捉虫式”评议即评议者专挑课堂问题,大有让授课者无地自容之感。事实上,这类评议者对课堂的描述和追求太过于理想化,对课堂的生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宽容的态度,正是由于苛刻的心理,他们评议课堂时常常见木不见林。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捉虫式”评议,完全忽视了授课教师的教学个性。
公开课评议直接影响到公开课活动的开展,为保证公开课的有效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公开课活动必须回到“原点”,公开课评议应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亮出“三个一”将更利于公开课的评议。
一、提一个亮点 “寸有所长”,再普通的公开课也有自己的闪亮之处。挖掘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就是让每位听课者找出本堂课的一个最成功的地方。这实质上是对授课者的首肯和认同,有助于其张扬课堂的个性,正如有位同仁所说:“名师是‘夸’出来的”。记得在一次优质课竞赛中,有位教师抽到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由于这位教师从来没有上过高段数学课,这节课上砸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目的没有达到,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就在这位老师打算结束本堂课的时候,有位学生对她说:“老师,谢谢您!这堂课我很开心,因为这堂课您一直都在对我们微笑。”谁敢说这堂课没有成功的地方呢?这就是成功的地方——“开心”,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细心的评课者没有忽略这一点,就是这一点,让这位教师有信心继续登上公开课堂,并在今后的课堂中继续发扬这一优点。反之,如果评课者对这堂课只有批判和否定,换作任何一位教师,恐怕都难免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感。
二、找一个问题
“尺有所短”,任何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正如有人所说:公开课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它的核心价值是“研究性”,即示范性、可推广性、创新性,因此公开课的评价方式也必须具有研究性。对于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轻下断言,要以开明的态度加以保护、务实的精神加以研究、温和的口吻加以探讨。如果一堂公开课稍越雷池半步,我们就当头棒喝,一棍子打死,这也不行那也不许,那么以后谁还敢再迈出这可探讨的“半步”呢?谁能断言这“半步”一定是谬误呢?况且没有这谬误的“半步”,又哪里有创新的“一步”呢?发现“问题”时坚持探讨的原则,既能保护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那越过雷池的“半步”,又能帮助授课者和评课者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这样的探讨,无论是对授课者还是评课者,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亮一个妙招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听课教师除了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评议外,最好能亮出自己的一个妙招,即自己的授课“金点子”。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来上这一节课,关于理念如何落实、目标如何确定、重难点如何突破、过程如何优化、学生主体性如何体现、提问如何导引、课堂如何激活等,听课教师应亮出属于自己的带有个性和创意的一套最佳“设计方案”。如一教师上的三年级数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构思巧妙:由“客人来,为客人沏茶——留客人吃饭——整理家务”,各环节前呼后应、环环相扣,创设的情境有始有终。一节课下来,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敢于提问,教学目标基本都已达到,可以说是一节不错的课。但一节课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评课者们各抒己见,纷纷亮出了自己的“金点子”:一位教师说:“课题‘合理安排时间’后面加一个副题‘今天我当家’,给学生一个主人翁的位置,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位教师说:“在讲授新课之前,先用相关知识垫底,如让学生判断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1、小明一边睡觉一边写作业。
2、小刚一边吃饭一边跑步。
3、丽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第三位教师说:“判断时可以增加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如:
1、爸爸一边洗水壶一边找茶叶。
2、妈妈一边洗菜一边切菜。”第四位教师说:“是的,有了这一环节的垫底,学生在后面就明白做哪些事的时候可以做其它事,做哪些事的时候做不了其它事,这样学生便能较快的设计出“合理”的方案。”第五位教师说:“客人来”到“整理家务”的三个环节比较相似,教师处理时应有轻有重、有次有主、有缓有急,每一环节后要总结方法,为下一环节积累经验,层层递进。”„„此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渗透、交融、升华、重构,一些思维碎片将迅速组合和集结,一些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将被点燃。这样的听课评议、交流,实质上就是各自“方案”的亮相和实力的展现;在这种研讨的气氛中,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能在多元方案的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听课者若能在评课时亮出妙招、亮出“金点子”,将比一味地对授课者进行评议来得更全面深入、更直接形象、更实在有效。
总之,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真实、有效;评课者应带着欣赏的态度、科学的态度、诚实的态度,以辩证的眼光去评论一节课,把“赞歌式”的评价转化位既有“赞扬”又有“建议”的评价,把“捉虫式”的评价转化为既有“批判”又有“肯定”的评价,把公开课的评议活动由单一的针对“授课者”转化为评课者、授课者共同学习、讨论的舞台。这样,我们的公开课才上的有价值,我们的教师才能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进步,我们的课堂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效率;我们倪邱小学数学课堂才能一步步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倪邱小学2013.3
数学教研组活动讲稿
(第一次)
倪邱小学
段奇
5.语文教研组公开课活动总结2 篇五
通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坚持课堂实践同步进行,提高在课改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直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本次活动,我们同样带着这个指导思想进行了语文组的公开课活动。现这次活动已圆满结束,特将活动作出如下总结:
此次活动是以四年级《猫》为课题。公开课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共同探讨了这篇文章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后我们推选出刘显琴老师担任这节公开课的展示。刘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课件,虽然在上课时,由于突然停电没能使用,但并没有因此让她乱了分寸,她沉着地改用另一个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并圆满地完成了对本课重点及难点的教学。
课后,我们对本堂公开课进行了说课及评课活动,活动中各位老师积极指出这节课的优缺点,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倡导发式教学,着力培养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相互学习和探讨,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和语文文化素养再提高了一个层次。
桂花小学语文教研组
6.公开课教研活动总结 篇六
10月18日下午,“新和初绽”教学研讨活动在朱琳、彭慧娟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中拉开帷幕,一下午的`时间,整个活动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课堂展示,第二时段开展全校大组语文教研。此次活动,学校还特别邀请了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杨鸿雁老师到校听课指导,此外,友好学校登封屈沟镇中心校和管城区星火路小学的二十多位老师观摩了整个教学研讨活动,人和路小学校长闫鹏瑞和书记李锐也全程参加了听课、教研。
第一时段的课堂教学展示,两位年轻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人和路小学青年教师的风采,整个课堂依据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明确,环节完整,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多媒体。两位老师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将课堂聚焦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方法上,为大家展示两节真实又各异的新生课堂。
第二时段的教研活动,首先由两位授课教师介绍了备课思路,反思了课堂;随后学校老师们根据听课时畅谈了听课感受,大家各抒己见,有肯定、有建议、更有思考;接着区教研员杨鸿雁老师结合两节课例,依据基于标准的教学,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解疑答惑,有明确合理的建议,有实实在在的方法引领,更有诚恳真挚的期待;最后闫鹏瑞校长表达了对杨老师的感谢和学校青年教师的期望,希望人和路小学的青年教师能够茁壮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个人素质,锻炼了教学技能,在相互展示的舞台上尽显教学的风采和教师的魅力;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让大家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开拓了视野,研究课堂,丰富了教学经验,促进学校课堂面貌的改变,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7.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 篇七
卓尼县教育局教研室:
为了促进我学区各小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
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营造全学区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经学区校委会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学区教导处的安排下,以“公开课”为教研平台,全学区教师全员参与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广大教师亲自参与听、评课,绝大多数教师感到开展这样的活动,起到了公开示范作用,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现将本期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目的旨在探索各小学各科教师今后的备课、授课方向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组织形式
1、各普通类小学每科推荐一名能代表本学校最高授课水平的教师参加学区公开教学。
2、中心三个教研组每组选两名教师讲授公开课。
时间:2013年9月17日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地点:中心学校
参与人员:乡以下各普通类小学除留一名值班教师外,其余
全体教师;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活动效果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以“公开课”促教研的活动,是学区采取的一项举措,全学区广大教师重视程度高。不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论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和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
2、备课充沛、设计科学。
授课教师在每次上“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都精心选材,巧妙科学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沛的准备。在备课中,教师能够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力求使自身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他们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同学。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授课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从容不迫、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示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的整个程序的设计布置科学,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思想观点科学、正确,教学目的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注重用问题引导
同学,同学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同学的独立考虑、合作研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表示出很强的驾御课堂能力。
4、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授课实现了有机整合。本次活动的每一节公开课都能体现一点,就是尽可能使用课件,课件的展示假如比较得体、师生的互动就会融洽;假如不会使用课件,也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把课堂出现出现代的教学气息。
5、教学构思新颖。
通过首尾呼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引课,营造了较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尾音乐使同学在轻松、愉快中求知,活跃了同学的课堂气氛。
6、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同学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同学提供展示才气的平台。
三、工作建议和努力方向
1、转变教学观念,变“文本”为“人本”。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下大功夫培养同学的良好习惯,提高同学学习能力。
4、要注意处置好“同学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5、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要注意处置好“好同学”与“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7、教学基本功还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8、做一个会褒扬同学、会听同学心声的老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是这样,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假如只满足于现在,不去开拓进取,那他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在我学区教研活动的前后,授课老师的智慧得到了彰显,广大教师的建议得到了交流,教研活动的效果的得到了认可,可以说我们的辛勤劳动是值得的。希望全学区广大教师进一步努力地学习,适应教育的发展,为申藏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8.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八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的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的运用8的口诀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谈一谈我的教法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通过大家熟悉并且关心的奥运内容引入,不仅学生激情昂扬,而且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玩对口令的游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口诀。孩子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对他们更有挑战性。在练习中,我也相应的加入了摘苹果的游戏。传统的口算教学一般是枯燥乏味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采用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第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我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9.一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篇九
泾县二中
何俊峰
八年级上学期,我准备的公开课的课题是:沪科版八年级(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我在备课时想到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演示尺规法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四个步骤,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出示问题,节省教学时间,以便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多挤出点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借助课件出示实际问题:“在宣泾省道L(宣城—泾县)的同侧,泾川镇有两个村庄A、B,为了便于这两个村庄的住户就近看病,镇政府计划在公路边上修建一个卫生所,使得两个村庄的住户都没意见,问卫生所的所址应选在何处?”然后和学生一道简要分析这一实际问题,导入新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着是新课探究环节,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个活动,活动一是引导学生用折叠法、度量法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演示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活动二是引导学生验证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正确性;活动三是探究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活动四是借助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第一环节提出的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完成第二环节。最后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表述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临到上课时才发现教室里的投影仪画面不清楚,演示效果不理
想,这样一来辛苦设计的课件暂时也就没了用武之地了,当时感觉挺无奈,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就临时舍弃课件,用常规方法上了这节公开课。实际授课时好多准备课件投影演示的环节临时改为板书演示,比计划中多用了不少时间。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导入环节,事先准备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达到了“设置悬疑,引入新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的设计意图。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一是引导学生用折叠法、度量法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演示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让学生动起手,去探究去演示,虽然八(1)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但课堂气氛还是很活跃的,我感觉这个环节的教学基本是成功的,达到了“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设计意图,只是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感觉时间上没有带紧,影响了后面活动的正常进行,课前要是事先和学生有一个交流的过程可能要好些吧。今后我要引以为戒,尽量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率。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借助上一章所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来验证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正确性。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尝试用几何语言说明直线CD为什么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将作图步骤中得到的条件用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了相应的图形,而且学生在底下开始形成小组合作交流,并有了初步的证明思路,但考虑到时间关系,当时没
有再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和表达的时间,而是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引导,现在想来,这样做虽然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使学生的探究流于表面,深度明显不够。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时,同组的数学老师也直接指出了这一环节的存在的问题,确实值得我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三是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这一活动环节前一部分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猜测,并形成命题,感觉挺好的,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寻找规律,并形成命题。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的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环节后一部分应该引导学生证明所猜测的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形成定理。考虑到后面还有实际问题的解决环节和课堂开放式小结需要时间,我临时改为让学生将这一命题的证明留到课后去完成,虽然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但如果合理调节前面几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支配安排,还是能够挤出这一命题证明的时间,毕竟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一部分。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四是借助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第一环节提出的实际问题。学生对第一环节提出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很快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数
学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设计意图。
最后课堂小结环节,与学生一道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由学生代表口述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虽然学生数较少,但上课的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好的,能大声和老师一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积极举手发言,使我更加感叹前面活动环节对他(她)们的引导过多,剥夺了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机会。
10.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 篇十
设计思路: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11.数学组教研公开课新闻稿 篇十一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自2016年12月9日起,中学部举办了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经过各教研组的挑兵点将,共有6位老师参加比赛。9号下午,以数学组狄瑛老师《分式的加减》一课拉开了本次比赛的序幕。
《分式的加减》是一节代数运算课。狄老师的讲解到位,重难点突出,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的容量。整个堂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这节课可充分发现学生在练习中的问题,并做到及时反馈。
【对外公开课数学教研组总结与反思】推荐阅读:
夏云中学数学教研组公开课简报09-08
小班数学公开课一样多教案及反思07-27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送饼干》10-16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面积守恒》及教学反思10-14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5以内的序数》及教学反思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