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精选17篇)
1.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一
1 医学计量检定的重要性
1.1 医学计量的定义
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 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是以技术和法制手段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单位统一的测量。医学计量是指医疗卫生部门对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科研和检测、检验的器械、仪器、设备及装置等卫生装备进行的检定、检测及监督管理工作。
1.2 医学计量法律法规
198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国家规定的60 项117 种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中, 与医疗卫生有关的就有37 项77 种。1987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详细罗列计量器具目录, 实行定点定期检测。2011 年卫生部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进一步强调医学装备须计量准确, 做好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工作。
1.3 医学计量检定意义重大
现代医院临床第一线应用着大量的先进医学装备, 这些医学装备绝大部分是通过一定量值直接或间接的表示检测结果, 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依据, 其量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诊断和治疗结果, 更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学计量检定对保证医学装备量值的准确和安全可靠,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医学计量检定工作
2.1 加强计量法律意识教育
继续加强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强化医护人员的计量意识, 不定期邀请省市质监局、计量院专家开展讲座, 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对计量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2 医院计量监督管理制度与机构设置
完善的计量监督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 医院应建立起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计量管理小组, 设置专 (兼职) 计量管理岗位, 协助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制订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由设备处牵头, 各个临床科室设备专责管理者 (护长) 协助分级多级管理模式。确保临床、医技、科研等属于强检范围的仪器设备受检率达到100%, 统计、整理计量报表、计量器具台账。
2.3 信息化网络管理医学计量器具
医院在用医学计量器具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 给计量检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漏检、过期未检情况时有发生。依托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 采用信息化手段, 对日常计量仪器的采购验收、登记使用、维修保养、封存报废等, 实现高效、便捷的辅助管理。建立完整的台账管理系统, 开发关联程序, 智能化监控医学计量仪器, 实现提前预报到期需要检测的计量仪器, 避免计量仪器漏检或过期未检;分类管理检定报告, 定期更新计量仪器台账和检定证书, 其中检定证书原则上要求至少保管3 年, 对已经淘汰的计量仪器资料档案进行及时清除。
2.4 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计量管理
医学计量检测伴随着仪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 法定的周期性检测一般是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监控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1) 计量仪器的采购验收, 厂家除提供三证及出厂合格报告外, 还要求提供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 方可正常使用。而医院设备工程师以往仅通过检查外观是否完好、配件是否与合同一致、通电是否正常开机等认为主观臆断进行验收, 缺乏从技术指标和相关参数进行科学、准确、必要的检测依据, 致使一些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医用设备进入医院, 导致临床医疗失误; (2) 计量仪器维护保养之后, 还要经过取得相关资质的医院计量工程师进行内部检测。因此, 医院与有资质计量院签订计量检测协议的同时, 还要要求计量院对医院计量工程师进行定期培训, 颁发相应资质证书, 保证计量仪器全生命周期计量值的准确性。
2.5 支持非强检医学装备和项目的计量检定
在完成常规强检计量器具外, 医院还有部分医学装备, 如检验科的离心机、酶标仪、恒温保存箱等, 实验室的移液器、比色杯、流量计等, 这些都不属于强制检定器具, 但医院在参加ISO15189 医学实验室国家认可时, 评选细则要求规范这部分仪器设备需要做计量检定。经科室上报医院计量管理小组审批同意后, 医院计量管理员把这部分医学装备纳入到年度例行检测中, 定期开展计量检测。
综上所述, 医学计量是确保医疗装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 是医疗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通过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 以及对医学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有效的提高医学装备的应用质量, 使医疗装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 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 减少误诊, 减少纠纷, 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更好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刘吉祥, 刘齐睿.医学计量与医疗质量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 (12) :24-27.
2.做好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篇二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利用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各级医院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医院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二)对医院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
到目前为止,医院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三)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四)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各科室分散管理,不便于综合利用,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每个科室都要有人兼管保存,重复保存,造成人力、物力和空间的浪费。
(五)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档案知识欠缺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六)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医院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档案法》,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此外,医院管理干部及医、教、研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本精神,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二)档案只能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分散管理
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档案工作制度,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实行档案统一管理,才能对综合性医院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地、充分地发挥其凭证和利用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四)加强培训、结合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医院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二是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加大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加强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的条件。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如档案库房的去湿、空调设备,高效灭虫、灭火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引进计算机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保存信息方便简单,也增加了其保密程度。因此,医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
(六)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直接分管,形成一个以分管院长全面领导,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医院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操作、统一保管,从而有利于贯彻上级精神;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医院档案的安全、完整,为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七)重视开发,充分利用,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3.医学装备维修管理制度 篇三
一、设备维修实行科室领导负责制,负责日常维修力量的调配及全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完成。
二、严格执行维修登记制度,对修理仪器设备的科室、厂牌、型号、编号及故障现象等信息作详细记录,并做交接仪器设备的签字确认,修理完成后维修报告交由科室签字确认。
三、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故障率,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医疗设备的技术验收、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纪录(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使用记录。
四、严格执行维修人员的定期巡检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主动与责任区域内的仪器使用人员沟通交流和技术指导,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四
一、医院各级领导及主管职能部门要重视医学装备辐射防护安全工作,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有关科室和部门的业务工作考核。各级各类工作人员都要有辐射防护安全意识,从事辐射操作工作时做好本人、病人和周围人群及环境的防护工作。
二、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透视、摄片和其它辐射性检查和治疗工作时,必须关好机房大门,同时打开机房的红色警示灯,防止无关人员接近辐射线。
三、加强对受检者的防护工作,正确掌握对投照部位的辐射剂量,加强对非照射部位进行防护,尤其是对非照射部位的重要器官组织要进行必要的屏蔽。对妇女、儿童的照射防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四、拍片时无特殊情况不得有陪伴和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必须进入机房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五、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辐射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听取意见,接受指导,改进防护工作,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辐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辐射工作场所、辐射设备、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六、如发生辐射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单位的辐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5.区人民医院医学装备采购管理制度 篇五
1、医疗设备采购原则上实行预算管理,每年12月上旬各相关科室将医学装备采购申请表提交设备科,由设备科编制下的医学装备采购预算。其中,50万元以上医学装备采购申请的同时,需向设备科提交医学装备采购可行性论证。
2、设备科于每年12月底前,完成下医学装备采购和维修预算的编制和初审。
3、每年年初召开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审议本医学装备采购和维修预算。
4、未纳入医学装备采购预算的,且医院发展必须配置的医学装备,由使用科室提交采购申请至设备科审核后,由分管院领导拿出采购意见。其中,2000元以下的采购申请由设备科长审批,报分管领导备案;5000元以下的采购申请,由设备科长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并报院长备案;万元以下的采购申请,由设备科长审核后,再由分管领导拿出采购意见,报院长审批;万元以上的采购申请,由设备科长审核后,再由分管领导拿出采购意见,报医院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决策。
5、万元以下的医学装备由设备科长组织市场询价采购;1万元至10万元以下的医学装备由分管领导主持院内议标或招标采购,由设备科具体落实,其中5万元以上的院内招标由分管纪检的院领导全程监督;10万元至20万元以下的医学装备由院长组织或授权分管领导组织院内招标采购,分管纪检的院领导全程监督;20万元至200万元以下的医学装备报区政府招投标采购交易中心组织政府招标采购;200万元以上的医学装备报省卫计委集中采购。万元以上的医学装备采购应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签订采购协议。
6.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篇六
1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范围
这类装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输液泵、注射泵、供氧及负压装置、气管插管装置、简易呼吸器等。
2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调配及故障处置流程;指导临床使用科室日常保养和技术指导;定期组织预案调配及故障处置演练。
3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处的状态
A类:应急预案保障下的紧急救援工作, 需要各科室应时刻处于待用状态;B类:职能部门对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C类:达到100% 完好率, 随时可正常使用。
3.1 A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
临床使用科室对A类装备应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1) 组织人员学习预案及流程; (2) 使用人员掌握操作规程并可熟练操作装备; (3) 做好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对装备使用和完好情况进行记录; (4) 遇有故障必须及时报修。
对于A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设立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①科室因业务需要 (抢救患者) 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②装备发生故障时。 (2) 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明确组织结构与职责:医院应成立“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 (图1) , 统一指挥应急保障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由医院统一领导, 医疗设备科具体负责, 职责是负责预案启动后装备的调配、外借、紧急采购供应、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临床医务人员对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1)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装备的学习和培训, 熟知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 (2) 装备应在固定位置放置, 医务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3) 使用科室应每日检查设备状况,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医务人员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 应立即向医疗设备科修理组报修, 并在《医疗设备使用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4) 医疗设备科分管工程师每月巡检, 并做好二级维护保养工作; (5) 对配有蓄电池的装备, 使用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 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状态, 工程师巡检时, 须检查电池状况; (6) 在使用装备过程中, 医务人员应随时观察装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3.2 出现紧急情况时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处置方法
科室因业务工作需要 (抢救患者增多) ,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全部处于在用状态, 仍需要此类设备时, 应联系医疗设备科调配中心进行紧急调配或医院相关科室进行院内紧急调配。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到达现场, 服从医院统一指挥, 协调设备中心及全院各科室调配设备, 如无法满足使用时进行院外调配 (向本市其他医院、供应商联系借调或应急采购) 。在用的装备发生故障时, 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装备, 并采取紧急替代措施。如简易呼吸机替代呼吸机, 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等。并向医疗设备科报修, 同时向调配中心申请紧急调配或院内紧急调配。医疗设备科工程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修, 对不能立即修复的装备, 应将搬离工作区, 不易搬动的应挂上“故障暂停使用”的标识;同时向医疗设备科科长汇报状况。
3.3 对于B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职能部门应对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医疗设备科对B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对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并做好二级维护保养。故障维修工作由医疗设备科分管工程师按照工作制度每月定期巡检、安全检测, 填写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监管记录表。
临床使用科室对B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1) 填写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记录本”; (2) 临床使用科室每日检查装备性能, 每班交接, 对故障及时上报医疗设备科; (3) 临床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 做好日常维护及保养, 保证装备表面清洁、结构完好等, 确保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4) 临床工作中装备出现突然故障, 应及时汇报科主任, 并第一时间通知医疗设备科, 及时报修, 实时监管。
3.4 对于C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保证装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完好率100%;故障装备及时报修并尽快修复;对不能及时修复的情况, 在修复之前由医疗设备科调配中心提供备用机。
总之, 我院通过对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细致科学的管理, 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也使我院急救、生命类医学装备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 同时也间接预防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帅万钧, 晁勇, 李玉鑫, 等.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3, 37 (6) :460-463.
[2]唐伟.急救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重庆医学, 2007, 36 (4) :378-379.
[3]曹江丽, 张崇英.急救设备中心化管理中的工作探讨[J].医疗装备, 2012, 25 (7) :36-38.
7.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七
【摘要】笔者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医学病历档案的管理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分析与探讨,阐述了病历档案对医院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病案对如何加强医学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进行了深刻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病历档案 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医学病历档案是指医院临床医学中的档案资料,是对医疗诊断人员对患者检查及诊断等过程的详细记录,对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进行医学病历档案管理十分必要。
1.医学病历档案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料库
病历档案是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原始数据,通过病历檔案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出当时患者疾病状况及治疗的整个过程,可以说病历档案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料库。首先,在医学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书,以此来增加医学理论的说服力;其次,它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真实反映医师的医疗水平及服务态度,是对医师考核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尤为必要,对医院而言具有多重意义。
2.医学病历档案是医疗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医学病历档案不仅仅是患者治疗的详细记录,更是医师进行科学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对病历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为医师开展医疗工作提供合理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一份真实完整的病历档案完全可以当作医疗教学的参考书,它是医疗诊断的真实再现,能够提高医疗教学水平,促进了医疗教学的发展。对其进行制度化管理,能够提高病历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二、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病例档案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以下是笔者结合某市对病历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病历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本文论述中所选取的某市一所保健院的病历档案管理进行了分析,就该市的医院档案管理整体格局而言,其管理方式为多部门进行病历档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较为混乱,因为每个部门在管理中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在病历档案记录中也有所区别,多部门病历档案管理极易丢失部分病历信息资料,造成病历档案的不完整性,阻碍了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病历档案管理建设的脚步。
2.在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多医院在病历档案管理中运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是部分医院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病历档案管理中,只是流于形式,就案例该市中一所保健院的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而言,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在记录管理中并没有过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更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一系列操作,大大降低了病历档案管理效率,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病历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利用较为落后
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中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相对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相比,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中软件系统开发利用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病例种类的不断多发,对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包括本文案例医院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兼容性与可扩张性,那么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病历档案管理建设软件系统进行科学升级与更新。
三、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病历档案管理建设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规范的医学病历档案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环境下,要建立完善规范的医学病历档案管理体系,应结合我国相关规定建立较为规范的病历档案管理档案,运用信息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存储格式对病历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及借阅等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病历档案中的作用,提高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2.强化病历档案信息传输的信息化,实现病案资源共享
传统的病历档案人工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且工作效率较低,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内部建立专门用于病历档案管理的信息网站,通过网络信息传输,及时发布新的病例信息,让医院内部人员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实现病案资源共享,这一做法不仅能够有效管理病历档案,还极大发挥了病历档案的作用,医师可以随时查看最新病例消息,全面了解医疗状况及医疗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渠道,对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及时升级病历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在信息环境下,要提高医院病历档案管理水平,就要保持病历档案管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相一致,及时升级与更新病历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从而更好的对病历档案进行快速收集、整理、归档等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从事医疗事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病历档案及资料,确保病历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时效性。另外要强化病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信息化水平,原因在于病历档案需要对多种病案进行详细记录与整理,在管理中吸纳复合型人才,有利于病历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更新及病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医学病历档案管理建设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病历档案的有效收集与整理,并能够准确归纳,对病历信息资料进行合理化分类,提高了病历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另外信息网络技术涉及范围较广,在信息环境下,能够实现病历档案的资源共享,医疗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先进医疗手段及相关程序,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宇星.病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途径研究[J].医学信息,2013,2(31):126-128
[2] 王健.浅谈对加强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11 (10).152-153
[3] 张一楠.浅谈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9(6) :236-237
8.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2 篇八
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强化医学装备计划、采购、使用和处置管理,保障医学装备安全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一.组织:
主 任委员 :李乐红
副主任委员:费林晶闫方任夫莉
成员:李公勇徐学芹白淑珍赵秀荣邵桂花王迎刘景发潘秀贞刘培茹徐少全杨国军王 兵孙红娟田洪广 阮兴举 刘焕芝付英勇刘兴利肖庆军刘德成李众德蒋明杰 岳 伟张书豪张振丰黄兴富黄静高洁朱胜银刘跃琛赵志国
二.职责:
1、审议医疗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
2、审议临床科室提交的预算计划,确定项目建议书报院 委会通过。
3、制定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政策,审议专业设备预算计划,将上述决定提交院委会通过。专业设备指医疗器械、设备,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及其外部设备等。
4、对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技术和可行性论证,参与招 标评标工作。
5、应院委会的要求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6、对医院其他涉及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作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交院委 会。
7、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设备科,常务工作由设备科负责,并负责召集会议和整理会议纪要。
8.临时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职工代表、设备使用人员组成,具有表决权。
9.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九
1、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审定“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对全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2、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半年召开会议一次,讨论总结全院的医学装备质量和安全情况,对有缺陷的科室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针对所发现的制度和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会议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装备质量的持续改进。
3、小组成员按时参加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监督和参与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4、组长或其委托人为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召集人。
10.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继续教育是改善国民知识结构,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继续教育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些高等医学院校每年招收的成教学生规模甚至超过了普通生,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为我国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而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学籍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学生在继续教育期间课程学习、成绩考核、行为表现、奖惩等各方面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等医学院校继续教育在办学形式上具有多样性,除了一部分在校本部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分布在全国或全省各地,通常与各地卫校或培训机构办教学点联合办学,这样的办学特点决定了成教学生的档案管理更具复杂性。
一、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的特点
(一)学生异动多,管理难度大
学生来源广、办学地点多、教育形式多样化。成教学生与普通在校生不同,报读高等医学院校的继续教育学生大多数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学生来源于全省或全国各地医院,其中基层医院的学生占了大部分。为了方便学生上课,继续教育的授课地点并不完全集中在校本部,高等医学院校有很多教学点分布在各地卫校或培训机构,一般会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分配到各教学点上课。分配原则是根据学生报考时填报的地点为参考,但由于有些学生填报的地点与其实际工作的地点不符,后期要更改上课地点,或由于后期的工作变动也需要更改上课地点,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后期改专业,这些增加了学生档案材料的复杂性,管理难度相当大。另外,学生档案反映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个人简历、主要社会关系、出生年月和身份证号码等。而且有些材料还涉及个人隐私,在一定范围内要保密,需要按《档案法》有关保密规定进行管理。以上这些,无形之中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
(二)档案分散,归档时间特殊
现在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成教学生与普通在校生的档案分开管理,成教学生的档案多数存放于继续教育学院。由于成教学生大多数分布在各地的教学点,许多档案资料需要教学点报送,但有些教学点并没有及时配合继续教育学院的工作,许多档案资料没能及时归档,造成档案管理分散。另外,学生档案是采用学年度归档,但有些材料又无法按学年度归档,如学生成绩登记表,但有的材料无法按学年分开,如学籍卡、登记卡等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连续记载的,只能按学制划分归在结束的学年内。
二、高等医学院校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教学生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不少高校对成教学生案重视不够,在档案管理上明显滞后。许多高校将成教学生当成创收的重要来源,对学籍档案管理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档案工作者收集、整理和利用成教学生档案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与普通在校生相比,高校对档案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虽然一些高校投入大笔资金,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已经向电子化、信息化发展,但许多高校的成教学生档案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仍处于半信息化状态,对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及档案的去向缺乏及时记录与整理,显得比较凌乱,不能适应继续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制度不健全,档案意识淡薄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成教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部分的成教学生就近分布在各地的卫校或培训机构,学生利用周末上课。由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这些学生平时工作都较忙,到课率往往较低,许多学生不能每次都来上课,有时考试都推迟好几次,各地授课点对成教学生的管理相对较为松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不重视档案资料的填写,对待考试比较马虎,认为最终还是能拿到毕业证,思想上缺少必要的重视。再加上许多教学点没有及时将学生的相关信息及平时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报至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造成学生信息及成绩归档时间不统一,增加了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也容易出错。有些教学点的档案意识淡薄,学生就要毕业了,许多教学点还没将学生成绩上报。由此可见,高等医学院校在成教学生的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对此,相关院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成教学生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对策
做好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高等继续教育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高校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切实做好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档案工作人员思想要重视成教学生的档案工作,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档案资料必须及时收集整理、认真检查核对、归档,并把这些工作流程常规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予以保证。同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二)档案管理制度化
首先,要加强对成教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必须将此项工作制度化,建立一套具有成教学生档案管理特色的档案规章制度。如档案收集、整理、检查、核实、归档、登记、考核、评估、奖励制度,明确归档范围、管理职责、查阅条件、交接转递手续等,建立科学的检索方式,方便查找和利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体制和机制。
其次,要建立成教学生档案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把成教学生档案的管理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以此激励成教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自觉学习科学知识和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新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
(三)加强与各教学点的工作联系
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改变过去等、靠、要和事后归档的传统观念,应主动与各地教学点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收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类档案材料,做到认真检查核实,科学归档保存,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可靠。
(四)加快学生档案网络化管理进程
随着成教学生数量的剧增和档案内容的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效率低,易出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工作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管理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发展趋势。许多高校新生入校后就要把整理好的归档内容逐一输入计算机,把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阶段性归档材料及时输入计算机储存,建立学生档案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档案信息存储的网络化,形成一种科学化、现代化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方便查询与管理。但有些高校的网络化还不彻底,仍处于半网络化状态。例如,学生考试成绩的报送,有些高校各教学点的学生成绩上报时仍是纸质材料,并不是通过网络系统上报,校本部的档案管理人员再将其输入电脑,这样大大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效率低。因此,加快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化进程非常有必要。
11.责任心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责任心,医学装备,管理
医学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对计划采购、使用、维护维修到报废处置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PDCA循环。加强对医学装备的管理, 使之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从而为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 责任心是管理者的必备要素
要抓好医学装备的管理工作, 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关键。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原则性强, 责任感重;二要果敢干练, 善于创新, 认真仔细;三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设备处作为医院医学装备的保障和管理部门, 掌握着全院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的进入关口, 如果缺少高尚的道德情操或是道德防线松懈, 将很容易被来自各方的诱惑所左右, “严把质量关, 价格关”也将成一纸空谈。因此, 管理者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做到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2 责任心能为科学规划和配置选型站岗把关
医疗机构的医学装备 (设备) 年度购置计划来源于各临床主任和护士长的申请, 有些申请是合理的, 但也不排除有些购置申请受到了市场营销手段的主导, 出现了一些盲从性。设备处必须切实认真负责, 首先要充分了解该科室乃至全院设备的现有状况, 尽量盘活存量, 优化增量, 避免资源浪费。其次, 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内容包括: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售后服务、配件报价, 甚至还有反修率等等情况;大型设备购置更是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项目论证, 结合市场调研情况, 客观定论。切不可人云亦云, 不知所以。
在机器选型上, 设备处需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实用性:首先要明确购买的目的, 干什么用, 解决什么问题, 准备多少预算。二是有效性:强调有效, 是对生命负责, 无论是诊断设备, 检验设备、治疗设备还是抢救设备, 对病人的诊疗都应当是有效的, 合理的。三是先进性:先进的医疗设备能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为各种疾病的发现和诊疗提供有效保障。四是可靠性:医疗设备是一种特殊商品, 是否准确、可靠,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对医疗设备的选型来说, 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稳定性、准确性、故障率统称为可靠性, 还有可维修性等, 需要综合分析, 慎重考虑, 认真对待。这就需要设备处综合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和调研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加强和临床使用部门的沟通, 仔细地分析, 详细地比较, 认真地筛选,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情况如实向分管领导汇报, 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中层干部主要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如果管理部门责任心不强甚至缺失, 一些真实的信息将无法传递给相关领导, 会直接误导决策, 给医院带来莫大的损失。
3 责任心决定招标采购质量的高低
现在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全部实行了招标采购, 为了更好地保证招标采购的成功, 提高招投标的质量, 设备处长必须认真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 调研产品在市场上的分布情况
一个项目进入招标流程前, 首先要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大致占有份额, 必要时可以选择性地访问部分用户群, 听取他们对该产品的综合评价。
(2) 做好产品技术、性能比对
综合市场考察情况, 对相互竞争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列表进行比对, 分辨各自长短, 正确选择能够满足医院工作需要的性能指标, 权衡利弊, 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配置。
(3) 了解售后服务情况, 摸清配件供应渠道
在购置任何器械和设备前, 要优先考虑维修保障情况。国内、省内甚至市内是否有维修或技术服务网点, 原则上是距离越近保障系数越高。售后服务的优惠条件以及配件供应渠道都很关键, 因为, 它是保障开机率高低的重要条件。
(4) 有技巧地开展商务谈判, 控制价格并尽量延长质保期限
对入选的产品都要引用竞争机制开展有技巧的商务谈判, 通过这一流程达到确定合理价格区间并尽量延长设备免费质保期限的目的。
4 责任心为技术服务和管理创新保驾护航
大多数医院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医学工程人员缺乏的情况。医疗设备出现故障, 部分问题院内工程师可以维修解决。但由于大型高精设备的高技术含量, 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 多层印刷电路工艺越来越普遍, 仪器的可修度越来越少。维修中对整板、专用器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加之很多厂商不但很少提供仪器图纸资料, 有的还对设备维修及其软件进行加密。造成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难度越来越大, 甚至根本无法维修。这时, 如何找到合适的社会机构, 用优惠的价格, 优质的服务解决医院技术服务难题成了设备处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可以效仿招标采购的相同流程进行操作并解决。为了保障临床安全高效地使用器械和设备, 降低设备故障率是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设备处要加强以下事项的督管:
(1) 加强设备操作培训
误操作是导致设备故障的原因之一, 为了尽量减少这一差错的发生, 要求操作手册随机存放, 设备处必须时常监督并组织一系列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 同时要督查科室的一级保养和使用记录的完整情况, 因为, 正确的维护和保养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做好维修故障分析
院内工程师要认真填写维修记录, 定期编制故障分析报告, 这项工作不能流于形式, 设备处必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3) 根据故障分析报告, 调整采购方向和管理措施
故障分析报告能够客观事实地反映设备体现出的项目或质量弱项, 也能暴露出管理方面尚存在的某些缺项, 设备处必须参考以上依据, 适时调整采购方向和管理措施, 使全院的医学装备真正处于安全状态, 而且做到物尽其用。
5 总之, 切实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
作为管理者, 理念、态度对团队的影响极其深远。如果管理者态度散漫, 其他团队成员也不会自觉努力地面对工作, 而是认为工作认真与否不是自己的责任。反之, 如果管理者思想积极, 工作一丝不苟, 团队成员的工作态度必然会积极向上, 那么, 管理者就如一面旗帜, 指引首团队工作的方向。没有是非标准, 责任心就无从谈起。工作质量高低取决于对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 有责任心的管理者会自觉遵守行业规范, 履行义务和承担相应责任。这会激起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使大家共同负责任地对待各自的工作。如果管理者一切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 融入到每个管理活动中, 那么他的管理路线必然是正确的, 一切以行业标准为要求, 那么他所辖的工作必然是规范的, 在高度的责任心下, 各项工作质量自然也会逐步提高。
随着医院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学装备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行之有效地实施医学装备管理, 需要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需要智慧的头脑, 更离不开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桂福如.医学装备招标采购与评标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 2004, 1 (3) :16-18.
[2]裘定心, 陈丕基, 舒服.招投标采购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医学装备招标采购论述之二[J].中国医学装备, 2004, 1 (1) :12-13.
12.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二
医学装备购置论证内容及决策流程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疗卫生医学装备管理办法》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本机构的规模、功能和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订医学装备发展规划。优先考虑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和闲置浪费。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和提高,为保证社会需求服务,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充分考虑到病人和医院实际承受能力,避免盲目引进,从而为医院的装备提供综合性的效益决策。
同时,为了确保购置的医学装备(含仪器设备、器械、耗材)安全、可靠,在购置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评估,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以便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论证内容
(1)、必要性和重要性;(2)、两个效益预测;(3)、可行性;(4)、技术先进性;(5)、可靠性和稳定性;(6)、环保性;(7)、适应性;(8)、安全性;(9)、维修性;(10)社会效益分析:申购的医学装备对医院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何实质性的提高,及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发挥哪些作用。
(11)经济效益分析:应对申购的医学装备的运行成本进行详细分析
技术评估:对申购的医学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使用寿命、技术指标安全指标)、可维护性,及安装配套等条件,进行评估。
(12)设备现状评估:对科室申购的该类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若科室现无该类设备则评估购置的必要性。
二、论证组成员
(1)院内论证: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专家及申购科室负责人(2)科内论证:科室负责人及科室相关操作人员
三、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原则:
设备必须先进,三年内在本地处于领先地位,应适应我院特点,满足各专业的检查和治疗,购置的设备能够升级换代而不被淘汰。
四、进行效益预测:
看其是否为病人最大限度地解除疾病痛苦的不可缺少的设备,且病人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要分析其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预测投资回收期。
五、多方比较、择优购进:
在确定购置某类设备后,应着手对生产或销售这类设备的几个厂(商)家的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故必须慎重地加以比较,择优购置。
六、论证及流程流程
(1)、医疗器械科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设备购前论证工作,协同临床科室进行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等相关工作。
(2)、医疗器械科每年初对临床科室提出的设备采购申请和购置论证申报表进行审核汇总,报分管院领导。
(3)、“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汇总各部门申请表生成“计划统计表”后,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进行论证。医院设备委员会每年初召开,医疗设备购前论证会由医院设备委员会委员,申报科室负责人参加,设备委员会委员对申报的设备采取无记名方式打分。
(4)、申购科室在申请购置医疗设备论证会上,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阐述: ①应用论证:重点说明学科、临床应用必需理由; ②市场论证:重点描述所申购设备的市场应用状况; ③配置论证:提供详细的需求配置清单及功能要求; ④人员和场地基本条件论证; ⑤效益论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5)、医疗器械科根据医院设备委员会评审结果,上报分管院领导审核,由院长审批后确定设备采购计划。
(6)、科室申请金额50万元及以上医疗设备,医学装备组织申请科室负责人、审计部门、纪检部门,邀请相关产品厂家专业工程师进行产品介绍。
(7)、科室申购金额50万元及以上医疗设备,必须附详细可行性论证报告(后附),提交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进行论证。
(8)、科室申购金额10-50万元医疗设备,上述论证内容科室内部讨论后,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及院领导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并委托招标公司进行集中招标采购。10万元以下设备由医院招标办统一安排招标采购。
(9)、大型医疗设备的论证在上述院内论证流程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上报省卫生厅进行论证。(11)、对于首次进入医院的、价格昂贵的、植入类高值耗材,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方可采购。论证流程同上。
13.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三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程序与规范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适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医院应对突发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故障停机或紧急启用时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设备故障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非战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
4、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应急医疗保障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
二、工作体系:
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设备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工作机制:
各科室要建立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医院要会同有关料室,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设备事件能力。各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设备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做好对各类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重
点设备的预测预警系统。
四、处理过程:
1、信息报告和通报 建立突发设备事件的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大型设备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2、先期处置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设备应急的先期处置工作。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设备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
3、应急响应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然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急事件管理委员会直接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五、指挥与协调: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抢修;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修和替代方案;
(3)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其他部门的稳定工作;
(5)及时向医院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六、应急结束:
突发设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因素消除后,由负责决定、发布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七、恢复与重建:
设备主管部门会同事发部门,对突发设备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医院作出报告。认真制定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明确程序,规范管理,组织
恢复、重建。
八、应急保障:
医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抢修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用于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通过各有关单位的预算予以落实。建立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平时分开管理、用时统一调度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医院保卫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
1、日常工作状态下应做好一定数量的应急保障器材物资的储备,以备应急状态下紧急使用。定期查看和更新储备物资,使之处于有效和正常工作状态。
2、应急状态下,设备和器材科采取先调拨、后议价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保障供应及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3、应急状态下,设备的维修保障采取先维修、后报告的方式,以满足技术保障需求。
4、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组可临时调配临床科室闲置设备,供应急保障使用。
九、责任与奖惩:
突发设备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设备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预案管理:
14.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四
关键词:加强检验仪器设备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我们说到的检验仪器设备档案实际就是指从事检验检测业务的单位在设备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维修、改造、报废等等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材料。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到科研工作的水平,所以所加强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就是从加强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出发,分别以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特点、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的内容、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措施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加强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1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特点
1.1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具有动态性
我们今天说到的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向前发展的工作,也就是说它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我们在检验一台使用中的设备时,由于设备是正在使用的,所以在每一个时间段,设备的各项数据都是会更新的,所以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进行检测[1]。从这一方面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具有动态性的这一特点了。
1.2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具有综合性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并不是一项独立发展的工作,要完成一台设备的检验,就必须要依靠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比如说一台设备,从它的购买、安装、使用、到调试、再到保养都需要很多部门的相互配合。所以要完成一台机器的检验,必须要涉及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人士。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
1.3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具有成套性和连续性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具有成套性和连续性是因为设备是正在使用的,在设备的检验检测中必须要持续不断的对其进行检测检验工作,并且在完成检验检测之后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对设备现阶段的状况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2]。
1.4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任何一项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检验的数据出现错误,因此在设备的检验检测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准确再准确、真实再真实。
2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的内容
2.1设备的购买以及验收制度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从设备的购买、验收就已经开始了。在新设备开箱验收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场,并且要认真细致的记录下设备的名称、设备的状况、设备的说明等等的数据,以便后期的检验检测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2.2设备的安装
在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厂家的规定进行,并且要选取适当的场地进行安装[3]。在安装完成之后要对设备进行细致的调试工作,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数据都必须准确的记录下来,最后再将其归档保存。
2.3设备运行时的档案管理
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最主要的部分也就是在设备运行时进行的检测工作。在设备运行时的检测包括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设备运行的参数、设备维修时更换的零部件等等。所以设备在运行时的检测检验工作也是最复杂、最艰巨的
3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措施
3.1仪器设备档案一定要及时的整理归档
仪器设备档案一定要及时的整理归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一定要恪尽职守,要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做到定期、定时、不间断的对设备进行检测工作,并且要严格、细致的将检测到的各项数据记录在案,最后还有认真的将数据整理归档。
3.2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分类化管理
由于在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类目繁多、任务艰巨,所以需要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分类化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备的管理体系,将检验仪器设备实施分类化管理有助于各个分类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运用,最终实现档案的立体化管理。那么,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分类化管理的类目具体有哪些,经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以下的几个类目,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等的类目。
3.3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信息化的管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运用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所以,对于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来说,也必须要运用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处置、整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档案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那么,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其一,有利于避免档案因为长期存放而出现受潮、虫灾、火灾等等的事故。其二,避免档案长期存放之后出现遗失的现象。其三,有利于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3.4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条形码管理
实施条形码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另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条形码是在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品,利用这种物品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找到商品的价格、商品的属性等等的一切数据。将条形码运用到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当中,可以快速有效的查找到关于设备的一切数据。
4 结语
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各项指标都在不断的发展着。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国家更加注重对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加强加强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琳.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及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06).
[2]杨学祥,朱智全,张世杰,张新德,金芳,尹思念,文觉.高原地区检验仪器的使用维护与保养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9(11).
[3]祁雨桦.论贵重计量器具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信息化[J].科技与企业,2011(12).
收稿日期:2015-04-13
15.医院医学设备管理 篇十五
我们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建立有效体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充分发挥了医学设备的效能,节约了医院经费及能源。
医学设备是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开展科技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应用到医学设备上,医学设备已日益成为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6.医学装备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篇十六
1、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2、七、总则、机构与职责、计划与采购、使用管理、处置管理、监督管理、附则。
3、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仪器设备、器械、耗材和医学信息系统
4、二级县医学装备管理部门5、50万配置必要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预期使用情况、人员资质。
6、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计划的组织、制定、实施等工作
三负责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维修、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程管理
四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五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六组织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17.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七
关键词:仪器设备 档案 管理 问题 对策
1 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实验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仪器设备是达到实验效果、得出科学结论的物质基础,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设备档案是仪器工作过程的记录,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基础,对设备的档案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是对仪器高效利用的前提和保障。首先,设备档案见证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包含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是科学研究过程的价值体现者。其次,仪器设备档案能够为优化资源的配置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依据,设备档案的建立能够有效反映设备单位的硬件容量,为设备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近些年来,国家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科学研究不断加大投入,对仪器设备的引进和利用也更加广泛,加强设备的档案管理能够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明确的记录,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能。最后,设备档案管理能够为正常的仪器设备使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对后期仪器设备的平稳运行及维护维修具有关键的作用。此外,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还能够及时向使用者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为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2 在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设备随机档案的收集不及时、不完整
在我国,仪器设备信息的档案化管理发展较晚,且最初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在仪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便是对仪器设备的随机文件收集不够及时、完整,部分单位在仪器购置时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并不重视,比如对设备安装调试的文件、设备维护及修护文件没有及时保存,在后期用到时没有可靠的依据,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这一后期使用过程中也会伴随着大量数据信息的产生,在这一阶段需要及时将设备的使用信息、运行状况、研究记录以及检测报告等资料及时整理入库。然而,由于后期使用不定期,产生的数据信息较多,从而导致设备中期产生的数据无法及时整理,档案资料也会有部分缺失。可见,仪器设备档案信息的不全面会导致仪器使用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为以后设备使用提供全面的参考。在目前的仪器档案管理中,还缺乏一些科学的管理技术标准,使档案管理不够细致、系统,设备使用产生的随机数据信息没有专人负责整理录入,影响了设备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2.2 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交接不清
目前,大部分的仪器档案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大型仪器的不断开发和使用,仪器的功能越来越多,设备档案的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设备使用状况。在传统的设备档案信息管理中,多采用工作人员手工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方式,用纸质档案对资料进行存储,进行设备信息查询费时费力,而且信息存储的针对性较差,不便于快速找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对文档资料的保存性能比较弱,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纸质资料容易损坏或丢失,设备经过转移或不同部门接手管理时,容易出现差错。在目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较差,通常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由一些兼职人员负责,对档案的归档、整理不规范。另外,档案管理人员更替较为频繁,这使得在人员交替及衔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节,信息的完整性也容易受到破坏。
3 优化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3.1 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仪器档案的科学化管理,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其档案管理的技能。首先,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与设备统计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设备使用中的状况,增强对仪器设备的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获取档案管理的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单位应加强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视,强化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中的监督,定期对仪器使用状况进行检查,核对档案信息是否完善准确。仪器设备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仪器使用者查阅相关的仪器档案信息也是为了实现科学研究的便捷、高效,因此,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在设备档案管理中应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为他人使用仪器提供便利。此外,加强仪器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机构与体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有章可循。比如对于设备的维护资料、购买资料、固定参数与实验动态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对关键的数据档案信息进行备份等。
3.2 增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加强设备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消除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弊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对设备的档案资料进行实时更新与自动录入,设备使用者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及时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使用较为方便。仪器档案管理人员只需定期根据网络对数据信息进行检查与修正,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运行状态、维护情况可以方便地查询与获取。利用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库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快速的整理,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准确性,为档案的高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现代化、信息化的设备档案管理有赖于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需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随着大型仪器、多功能复杂仪器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将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4 总结
加强设备档案信息的管理对提高仪器利用率、服务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为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邹鑫.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
[2]陈晓宁.高校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设备(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设备学试题06-29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10-03
设备档案管理职责08-30
档案室设备管理制度07-24
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办法06-16
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11-01
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度07-04
资深医学管理经理求职简历08-11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08-18
重症医学科专科制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