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之总结(共10篇)
1.思想汇报之总结 篇一
学期总结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对自身认识学习和实践锻炼,以及党组织和同志们的热情、耐心地帮助和指导,我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为了使党组织对我进一步的考察,现将自己半年来的情况向党组织做个总结:
第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我能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章、党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能够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廉洁自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在一切的言行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在工作方面,始终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努力工作,尽管初期的工作环境很差,条件很艰苦,与在校时想象的有些差距,毕竟在校时的梦想与现实相差很远。但我自己没有气馁,而是更加扎实积极的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步克服在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在实践中尽快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从点点滴滴开始关心同事,帮助同事排忧解难,尽自己所能为同事多干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使同事们能做好各自工作。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想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能手和专家。在这段时间里能保持技术上的专长,并不断的请教他人,能尽快独立工作,优质的完成任务。
第三、不断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还积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有关书籍,熟练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参加工作以后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明确的人生方向。这样,我更是不断地以这一目标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学习和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我现在刚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我所面临的是进一步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问题。工作离不开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汇报人:夏煜恒
xxxxxxxxxxxxxx
2.思想汇报之总结 篇二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 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其中的《乐记》更可称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其丰富的美学思想, 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乐记》的研读, 加深了对儒家乐教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之。
一、乐教思想对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意志的影响
《乐记·乐本》提出“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放行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于戚羽毣, 谓之乐。”强调了音乐的产生是源于人的内心活动、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使人内心激动, 从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产生变化, 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 称为音。将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 配上道具的舞蹈, 叫做乐。
“凡音者, 生于人心者也。乐者, 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 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 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乐记·乐本》) 告诉我们, 音是由人心产生的, 乐是与事物伦理相通的。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的音乐的是禽兽, 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 只有君子才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进一步说不与不懂声音的人谈论音乐, 不与不懂音乐的人谈论乐理。懂得乐理就接近于知晓礼仪了, 礼仪和理乐都通晓, 叫做有德!德, 就是得到的意思。
音乐是人情感的表现, 情感能影响音乐, 音乐能影响情感, 所以不同的情感可以从不同的音乐中表现出来。正如《乐记·乐本》所讲的:“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物而后动。”音乐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 就会发出急促而低沉的声音;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 则会发出舒展而和缓的声音;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 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 发出的声音就粗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 就会发出庄重而正直的声音;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 产生的声音则和顺温柔。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 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二、乐教思想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音乐不但对人的性格意志、思想感情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音乐与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紧密相关, 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记·乐本》中提出“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就是在讲音乐和政治息息相通的关系——太平时代的音乐安祥而快乐, 是政治和谐的表现;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 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即将灭亡的国家, 音乐充满乐悲哀和忧思, 是人民生活处境艰难的表现。所以说音乐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生活状况, 反映一个社会的兴衰成败。
古今中外, 音乐与政治紧密相联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哪一个时代, 哪一个国家, 在处于革命高潮时期或抵御外敌入侵的时期, 革命歌曲都是社会的主流音乐, 人民充满了革命热情, 正义感压倒了一切歪风邪气。例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出的《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神圣之战》《共青团员之歌》等都是能够鼓舞人心、充满战斗意志、积极向上的歌曲。反之, 当音乐仅仅用来满足人们的声色享受而不能有益于德行修养的时候, 社会也必然颓废堕落, 正如《乐记·魏文侯篇》中所说“郑音好滥淫志, 宋音燕女溺志, 卫音趋数烦志, 齐音敖辟乔志, 此四者, 皆淫于色而害于德”。郑国的音乐复杂、使人意识放纵, 宋国的音乐妩媚、使人意志消沉, 卫国的音乐急促、使人意志烦乱, 齐国的音乐古怪、使人意志傲慢, 这些都是满足人们声色的享受但是损害人们的德行修养的音乐。
《乐记·乐象》讲到“凡奸声感人, 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 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 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 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 回邪曲直, 各归其分, 而万物之理, 各以类相动也。”就是说当邪恶的声音打动人心, 逆乱的风气就会相应而生, “淫乐”就产生了;而平正的声音打动人心, 和顺的风气就会相应而生“和乐”也就兴起了。“淫乐”和“和乐”就是这样互相应和的。“乐者, 乐也。君子乐得其道, 小人乐得其欲。”音乐是使人快乐的。君子高兴的是通过音乐得到道德修养的提高, 小人高兴的是通过音乐得到欲望的满足。
三、乐教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启迪和指导
乐教思想强调音乐源于人的内心活动、受到外物影响而产生的, 因此, 通过音乐来教育和感化人的思想品格、性格意志是非常必要的。比如,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许多孩子在具备听力之后都会随着听到的音乐发出模仿的声音或做出和音乐相应和的律动, 这就是在受到外界影响之后本能产生的活动, 当然这只是最初级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 随着意识的增强, 通过音乐对人的性格进行一定的感化和培养, 这也是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例如《乐记·师乙篇》就提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 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 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 温良而能断歌者宜歌‘齐’。”不同的人适合的音乐风格也不一样, 通过适合自己的音乐来达到净化心灵、教化品行的目的才是正确的。
当今社会太平盛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精神层面的建设也越发显得重要。好的音乐在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水平、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反, 靡靡之音也会危及青年一代的成长以及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丰富但忽视精神文明的社会不是不可取的, 缺少文化修养的人也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在激烈的竞争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精神压力不断增大,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纷争也容易引起各种冲突, 社会的发展受到危胁。因而有必要通过现代的乐教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因此, 音乐教育者和艺术工作者还是要努力践行“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思想, 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感染、启迪、教育作用, 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 鼓舞群众团结奋斗, 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褚斌杰.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聂振斌.儒学与艺术教育南京出版社.2006.
3.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篇三
1926年,陈寅恪至清华国学院任导师,他由学术的积累期进入了勃发期,开始了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西北史地学的研究,也就是他后来所说的“殊族之文,塞外之史”。
30年代初期,陈氏史学逐渐移向第二阶段,这段时期他放弃了中外关系史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中古文化史。在《寒柳堂集》中他这样表述研究转向的原因:寅恪平生治学,不甘逐从随人而为牛后。
1949年以后,他的史学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陈寅恪最后阶段的两部著作是《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
“教授的教授”在战争中颠沛流离
1925年秋,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先后受聘。1926年8月,自德回国的陈寅恪告别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生涯,抵达清华园,清华国学研究院迎来“四大导师”的最后一位。时年陈寅恪仅37岁。但仅一年后,王国维投昆明湖自尽。陈寅恪教授作为他的同事与好友撰写了碑铭,是为学术史上不朽的《清华大学王讽堂先生纪念碑铭》,碑文抒发思想自由之真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此成为学人道德文章的至高追求。
不过,随着王国维跳湖自尽,梁启超随后病逝,赵元任准备出国讲学,清华国学研究院唯剩陈寅恪苦苦支撑。1929年7月,盛极一时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宣布解散,仅存4年,徒留后人惋惜追忆。
国学研究院解散后,陈寅恪转而为清华大学历史、中文两系合聘教授。他讲课时不仅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来旁听,就是清华本校教授朱自清、吴宓与刘文典等也常来旁听,“教授的教授”自此流传。
这几年,陈寅恪享受到生命中难得的几年舒心生活,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的沦陷,让事业家庭两顺的陈寅恪开始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陈寅恪和妻子共育三女:长女流求、次女小彭、三女美延。全家从北京出发,几经辗转,来到昆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临时合作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授课。
1939年春,牛津大学拟聘请陈寅恪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陈寅恪不习惯昆明高原气候,时常闹病,便于暑假离开昆明经河内到香港,准备全家赴英伦,但因旅费难以筹集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遗憾未能成行。
何必弃父母之邦
战后,陈寅恪复到清华大学教书,直到1948年底离开。其间,他也曾去英国医治眼疾,却是无功而返。此后,眼疾伴他终生,生命后期几乎双眼失明。天意弄人,正在学术高峰期的陈寅恪只能带着目难明视的痛苦钻研学术、传道育人。
1949年国民党赴台湾前曾有“抢运学人”计划,对身在广州的陈寅恪自是念念不忘。国民党战时内阁教育部长杭立武许诺,只要陈离开广州到香港就给十万港币和新洋房,最后到了几近哀求的地步。但他态度坚决地要留在岭南大学,并对人说“何必弃父母之邦”。
流传的说法是陈寅恪有三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这样,备课和讲课就像学术研究一样甚是辛苦,有时提前十到七天备课。
1952年,陈寅恪一家搬入中大东南区1号楼。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志伟说,“中大有个传统,这栋楼是给学校最好的教授住的,是学术崇高的象征。”同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被取消,中山大学迁入康乐园。中大迎来了史学大师陈寅恪。
靠口述艰难完成巨著
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陈寅恪视力严重衰退,只能略辨光影,学校专为他修葺白色水泥路,涂上白漆,方便辨识,还在房屋东侧的路口设了一道护栏,以保安全。当年,学校对知识分子的苦心由此可见一斑。
陈寅恪记忆力惊人,通过自己口述让助手黄萱记录,1953年末开始,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六万多字的《论再生缘》。
家中上课阳台就是课堂
因视力原因,陈寅恪就在家中上课,家中阳台就是课堂。陈寅恪坐在椅子上,用基本不带方言的普通话带领学生在历史中穿梭邀游。1955年进入中大历史系的刘凯隆这样写道:“二楼小客厅连着一条宽宽的内走廊,那便当做临时课室使用,靠窗那边安排十来张桌椅,课椅当面放一张藤椅,旁边安置一块小黑板。陈先生便在这里为后学展开了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1957年时,选修课一周两节,但因健康原因,陈寅恪一周分上两次,每次只上一节。
大师离去
1957年,全国性“反右”斗争开始,陈寅恪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也未能幸免。大字报对其口诛笔伐,有学生发难,称他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权威学者”,更有人称其“误人子弟”,这深深刺痛陈寅恪的心,他愤而致书中大校长,提出“坚决不再开课,以免‘贻误青年”’从此告别讲台生涯。
1962年6月,陈寅恪入浴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里,摔断右腿股骨,住院近7个月,股骨仍不能长合,自此长卧于床榻。当时,中山大学为他配备了三位护士进行护理。“文革”开始后,护士便被撤除。眼盲膑足的陈寅恪终日躺在床上或在木椅上静坐。但其巨著《柳如是别传》还是在1965年完成,煌煌80余万字。有人说,《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的内心寄托之作。明末清初,歌伎才女柳如是在动荡乱世,夫君降清,她力劝其殉节,后遭小人恶意逼索钱财,柳遂投缳自尽,以保气节。其实,陈寅恪晚年处境与柳如是何其相似。
1966年,“文革”蔓延到中山大学。信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陈寅恪,难以幸免:工资停发,存款冻结,东南区1号楼被大字报覆盖。1969年春节刚过,陈寅恪被勒令搬出东南区一号楼,据说陈寅恪被迫搬家的原因是因为工宣队看中这座楼房,想做指挥部使用。
5月5日,陈寅恪被迫做口头交代,但并没有“过关”,因为交代中并没有“承认错误”,而是说了许多类似“我现在譬如在死囚牢中”的话。于是不断逼问,直到陈寅恪不能讲话。
在不断折磨下,陈寅恪瘦得不成样子。少数亲朋好友偷偷登门看望时,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4.思想汇报之大三下学期总结 篇四
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5月,经过党支部大会的讨论及批准,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成为预备党员至今这段时间里,我也努力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经过党的教育、培养和大家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充实了自己、完善自己,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进步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从心里感觉到自己各方面已经更加成熟。现将我大三下学期的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向党组织汇报。
思想上,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经常通过报刊、新闻、网络、杂志等各种渠道主动了解时事政治,尤其关心党的政策方针,领悟贯彻党传达的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拿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还及时学习党中央颁布的决策,在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预备党员应该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在思想上入党,就是要求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增强党的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为准则,积极投身党的事业并做出贡献。现实告诉我们,那些重视在思想上入党的同志和其他人比起来,总是在思想上成熟些,品德高尚些,工作上积极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没有在思想上入党,是检验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起码标准。思想上入党既在于组织培养,更在于个人自觉。
学习上,大三上学期获得特等奖学金,怀着喜悦的心情对自己更加自信,时刻记住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在失败面前不低头。作为学习部中的一员,在学习当然要起到表率作用。我严格要求自己,我学习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少,但我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地完成作业,并监督同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怀着对医学专业的浓厚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脚踏实地的学习,经常向老师和学长请教,及时复习已经讲完的课程,并结合自身情况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这个学期还没有很好的指标来评价自己的学习,但我相信自己已经再不断的进步。
工作上,作为学习部副部长,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协同其他部员和学习委员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为部门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这一个多月中,尽管部门举办的活动并不多,但是仍然可以从中挖掘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吸取一定的教训并积累相关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我们今天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乃至我党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需要我们当代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党员同志,无怨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智慧,直至生命。
生活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生活俭朴,诚实守信,与人和善;并养成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对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反思并改正,虚心接受同学们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我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我就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果哪位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绝对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不怨累,比如说遇到女生抬水时我会主动上前帮忙,被同学叫去搬水,我会放下手上的工作马上下去为她服务,如果那时我不在寝室,我会叫她先放在年级办,等我回来再给她搬上去;当然其他方面我也会这么去做,只要同学对我信任,我义无反顾。
总之,在大三下学期中,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发展,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但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自身也还存
在一些不足,一个人只有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去解决,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提高。发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却很难。只有敢于正视自己、剖析自己、修正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以上是我大三下学期的基本情况,希望党组织及时给予我批评指导,我会虚心接受意见,不断改正缺点和不足,从思想上、行动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5.公务员政审之思想工作总结 篇五
今年的**省公务员考试,我有幸通过笔试、面试,为了让组织和领导更细致全面的了解我,现将自己的思想工作做一下总结,向领导汇报。
我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人民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第一,思想方面。
孔子曾经说过:“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不断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我在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加强思想学习,提高道德素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团结同志,服务学生。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及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判断能力,以政治修养统领全局,增强大局观念,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服从领导安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与能力。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积极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思想水平。没有参加任何邪教组织及反动活动,没有做出任何违法违纪的行为,没有任何反动的言论。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均表现出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立场坚定性。
第二,工作方面:由于我所学专业不是师范类,虽然在大学中自己也努力进
修过,但仍感到很大的压力。自参加工作以来,本着虚心好学、积极向上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己主动学习、自我摸索的优点,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坚持自学,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的基础,作为增长才干的途径。
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之余,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研究,积极开拓创新,及时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对自身严格要求,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拒绝请假缺岗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则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违规违纪行为,综合表现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受到各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工作中,我要始终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才能更好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与同事、朋友和谐相处,尊敬领导和长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生活上勤俭节约。无论在哪里,我总是友好对人,不争吵更不会打架。当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也总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对于领导和长辈,我都十分敬重和尊重,因为他们传授了我知识并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给了我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争取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在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应具有“三心”。
一是崇高的事业心。事业心是成功者的基石,胜利的源泉。在基层工作的我们由于工作对象的特定性及工作环境的艰巨性与复杂性,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显得充实,精神才会有所寄托,困难才能得以克服。
二是爱心。爱心的具体表现形式本人认为应是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的工 2
作作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工作中,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是进取心。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
6.思想汇报之总结 篇六
敬爱的党组织:
今晚,我们数学与统计学院第5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的第一堂课,在***教室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党的性质”的问题。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没入党,这在他们眼里一直都是个遗憾,但是他们很希望我能早日加入中国***,因此我格外珍惜这一次党课的学习。
通过这一次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确了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这一堂党课中,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的信仰。从小我就在母亲的教育下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影片和电视剧,由衷地敬佩中国***人。通过这次课,我了解到中国***的群众基础广泛,代表的阶级阶层最为全面,因而能够更好地集合更多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从而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任何人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为党的目标而奋斗,就可以加入党的组织,保证了中国***能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始终富有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历史也证明,没有中国***就不会有新中国的今天,没有中国***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中国***带领着中国老百姓从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的生活状态经过50多年的努力奋斗使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党的性质这节课是申请入党的必修课,是立志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必须前提,努力做一名合格***员,就从这里开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性质问题是党的基本知识,也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坚持,关系到党的建设方向。党的性质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它的阶级性,一是它的先进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坚持不断的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做到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
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牢记党的性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才能树立起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汇报人:党团范文
7.思想,学生语言生长之根 篇七
一、相辅相成,表露思想,历练语言能力
会思考、有思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在洞察中历练学生敏锐的意识、在拓展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观察并发现周围世界的真正意义,并尝试将这些零散的意义聚合在一起并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也要从阅读教学的本源出发,指导学生将这些富有思维内涵的思想通过有序、迅速的方式完整而清晰地表达出来。
例如《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中,巴金爷爷这样写道:过去我浪费了不少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语言虽然质朴,但却是巴老人生经历中最具有沉淀感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是值得学生真切玩味与思考的内容,但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悟并思考出这样的思想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语言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学生则纷纷静思默读,将自己的感受撰写在书本旁边,课堂就此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此时的沉寂并不是枯死的沉寂,而是学生内在思想与体悟形成的契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思想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直抒胸臆,自然表达;有的排比句式,整饬有力;有的甚至运用了诗歌的方式加以表达,切中了诗歌表达的要害之处,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语言的内涵不变,但言语形式的变化可给予学生更为丰富而充足的诗意和外衣,奠定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相互交融,碰撞思想,拔节语言技能
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思想也是流动发展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是师生围绕着教材文本深入对话的交流,这种思想认知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学生认知效益的不断变化。这种基于认知、形成思想的过程更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语言生命的拔节奠定了基础。
如在教学李清照《如梦令》一文时,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诗词大意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在诗词中寻找诗歌的文眼。教师引领: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情境都是因为哪一个字?“误”字,很多学生能够不约而同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于是,教师围绕着词中的这个“误”字进行了不断深入的对话:1.为什么而“误”?———师生在“沉醉不知归路”中想象词人在喝醉酒之后的状态以及“常记溪亭”的优美景色,人与景相互交融,升华了“醉”字的内在气韵,不仅酒醉,人也在优美的景色中自醉。2.词人如何“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场景:作者乘坐小舟,一不小心滑向了“藕花深处”,词人是紧张,是欢愉,还是惊却?3.“误”的结果如何?———惊起的“一滩鸥鹭”,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品读着,思考着,想象着,师生真正走进了词所描绘的意境中。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有着非凡的张力,正是在这个“误”字的感悟中,师生的情感、思想在不断地交融、提升,在交流过程中师生生命不断丰富,言语生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三、相得益彰,形成思想,发展言语生命
语言能力的形成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言材料在学生内在生命中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才能得以形成。换言之,学生内在言语能力就像拉满弦的弓箭,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含着充足的能量和力度。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老天鹅上,从它率先破冰这一壮举的每一个细节中,感受老天鹅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力于对老天鹅行为背后彰显出来的精神的体悟,让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形成对其深切的感知。如率先破冰时,感受其每一个动作的不易与艰辛;在集体参与时,想象其对其他天鹅的劝说与鼓励;在获取食物之后,看到天鹅群能够顺利渡过难关时,体会其内心的惬意与感思……正是在多种维度的情感、思想的积蓄下,学生内心涌动着难以克制的情怀。因此,在总结升华阶段,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表达思想与认知的平台,学生可将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以文字的方式撰写在书本的空白处。
此时,学生奋笔疾书,没有写作策略的指导,无需内心情感的浸润,学生就这样毫无羁绊地将自己对于老天鹅的敬佩、赞叹和盘托出。在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本的体悟如此深刻,对于老天鹅的评述又是如此准确生动。思想认知的最终结果,又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提升。
8.《孝经》之孝道思想探究 篇八
关键词:孝经;孝道;探究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64-02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个人品行,是做人的根本。“孝”上面是“老”,下面是一个“子”,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父母高于、大于子女。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尊敬、关爱、顺从和赡养。儒家的思想家有很多关于孝的讨论和说教,例如在《论语》中,就有多处专门讨论了“孝”的问题。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孔子对于孝的解释也是因人而异,如“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无违”,“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等。古人对于孝道的教育也是极为重视,例如《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就是把不同时代、情景下发生的有关于孝的故事编辑成册,作为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也是众人皆知,因而子女是否孝顺,不仅关乎晚辈的品行问题,更关乎长辈的教育是否严格到位,子女不孝,父母也觉脸上无光。
然而对于孝道的教育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出现了一段插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整个中华民族都处于风雨飘摇中,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上正常的生活和秩序被打乱了,保家卫国、复兴中华成为国人的主要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把孝道的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在近代文化反传统的潮流下,孝道被认为是封建残余而被很多人抛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特殊政治环境的影响,全社会对于孝道的教育并没有大力开展实行。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谈论孝道、重视孝道教育,学界对于“孝”的思想的研究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学界发表的有关于“孝”思想的文章急剧增加。
经过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全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老百姓吃穿住行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国家也已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整个宏观的社会环境进入一种和平和稳定时期,国人普遍重视孝道教育,上至国家,下到个人,又一次将孝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实践。
我们重视孝的德行,重视孝道教育,就要研究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而要深入研究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就一定不能错过《孝经》这部最受世人重视的典籍。
一、《孝经》之孝的重要意义
虽然《孝经》的篇幅不是很长,可是包含的思想和价值却十分巨大。为什么要重视孝道,孝道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是研究孝思想的首要问题。在《孝经》中,孔子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孝的重要意义。
1.孝为德之本。在《孝经》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孔子就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以此来强调孝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其他教养产生的基础和源泉。道是德的内涵,德就是道的外在表现。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作为万物之灵,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想要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正常地发展进步,就必须要遵守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固有的规律,这就是要求人们成为有德之人。想要成为有德行的人,第一条就是要懂孝道,行孝道。
道德的类型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家庭就是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社会的基础,因而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古人云:家和万事兴。要想家庭和谐美满,就必须要重视家庭道德的建设,作为德之本的孝道就是家庭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2.人之行,莫大于孝。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对于个人的品性要求是很多的,例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等。在这些道德准则中,孔子认为孝是最重要和最伟大的。《孝经·圣治》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这是孔子对曾子“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之问的回答。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社会关系的起点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恩也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恩情,儿女年幼时要依靠父母的养育,等父母年老之时自然要赡养父母,以尽孝道。因此在个人的成长中,也就必须要把孝德作为首要的修持。
3.教民亲爱,莫善于孝。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对于仁的一种解释。“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经·广要道》),意思是教育老百姓爱人,就要从孝道教育开始。大同社会一直是孔子最为理想的社会形态,在大同社会里“人不独亲其亲”(《礼记·礼运》),首先从亲近自己的父母亲人开始,推己及人,去亲近热爱天下之人。
4.以孝治天下,则天下和平。天下和平是为任何时代的执政者和普通的老百姓所祈求的,这是世间人共同的愿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天下和平的理想之境地?这就要涉及治国理政之术了。在中国的古代,在治国理政方面,最有代表的两派是法家和儒家,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依法管理国家。而儒家提出以德治国,例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从古至今的统治者,都是德法并举,刚柔相济,以期达到一种平衡,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认为,孝治是德治的基础,也是德治的开端。在《孝经·孝治》章中,孔子详细论述了以孝治国进而达到天下和平的过程。他认为孝治是一个系列,治理天下的帝王要以礼相待小国的使臣;治理一國的诸侯,不会侮辱鳏寡之人;治理采邑的士大夫能够礼待家内的仆人。这样,天下、国家、普通家庭都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结果自然是“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二、《孝经》之孝的内容
孔子不仅说明了孝道的重要性,而且较为全面地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孝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就是孝道的内容,这是孝道思想的主体部分。
1.爱护身体为孝道的开始,成就功名为孝道的终点。孔子认为孝道有一种逻辑先后的顺序,要尽孝道,逻辑起点是要有健全的身体条件,所以作为儿女的自然要爱护身体,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有了健康的身体条件才能做其他诸如赡养父母的事情。“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所谓孝之终,并不是指时间上的终点,而是指逻辑上的终点,意思就是子女通过个人的努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社会上获得好名声,这样父母就觉得脸上有光,内心感到自豪,这是孝道的最高点,或者说是最圆满、最成功的行孝。
2.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在孝的行为规范中,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就是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料。《孝经·庶人》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在古代农业社会,要想取得足够的生活资料,就必须要观天时、察地利以安排好农事活动。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勤俭节约。孔子认为能养父母乃是庶人之孝,但是这种孝行没有终点,超越时空,永恒存在。而且这种孝行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人们顾虑自己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事。“养则致其乐”,这是在能养的基础上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我们乐于赡养,我们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照顾赡养父母是我们的福分。
3.以爱敬之心侍奉父母。孔子认为除了能在物质上供养父母,而且还要在供养父母的过程中表达出子女的爱护和恭敬之心。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在回答子游关于孝的问题时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孝经中,孔子强调“爱敬尽于事亲”(《孝经·天子》)和“居则致其敬”(《孝经·纪孝行》),这说明要以亲爱之心和尊敬之心侍奉父母长辈。“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孝经·广致德》)意思是用孝道教育老百姓,天下做父亲的都可以受到尊敬。在这里,孝和敬是等同的,有孝的因就产生敬的果。一般而言,物质上的供养是绝大多数子女都可以做到的,但是爱敬之心却很难及时地表达,普通的子女甚至会忽视这一点。在父母年迈之时,倘若及时奉献一份亲爱和尊敬之心,那么父母就会感觉到作为长辈的尊严和荣耀,则善莫大焉。
4.劝谏父母的不义行为。在传统的观念里,孝子该是无条件顺从于父母之命,如《弟子规》中所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但在《孝经》中,孔子做了否定的回答。曾子问孔子说:“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孝经·谏诤》)面对这一问题,孔子认为一味地顺从父母之命,还远远不够孝的标准。真正的孝是在面对父母的不义行为时,能够极力地劝谏父母,所谓:“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孝经·谏诤》)为什么子女一定要劝谏父母的不义行为呢?这就涉及劝谏的重要作用了。孔子在《孝经·谏诤》中详细论述了诤谏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从天子到普通的老百姓,身边都要有“谏臣”,父母身边有能够直言劝谏的儿女,就不会有不义的行为。
5.以哀伤和肃穆的态度办理父母的丧葬事宜。“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经·丧亲》)孔子认为,在父母在世时能够以爱敬之心赡养,父母去世后,能够以悲痛严肃的态度办理丧事,这才算尽完了孝道。丧葬之事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当父母去世后,孝子一定是悲伤不已的,葬礼的举行也要严格按照礼仪要求进行。孔子提出了一些孝子面对丧葬事宜时很具体的行为准则,例如父母去世后,孝子要“哭不■,禮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孝经·丧亲》)以此来表达哀戚之情。除了重视丧葬事宜之外,孔子还特别强调在特定的时令要认真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哀思之情,这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后世子孙表达对先前祖先敬仰之情的有效的渠道。
三、《孝经》之孝道的当代审视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再来审视《孝经》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方法论,我们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应该看到,从主要方面来看,《孝经》还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经典和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孝经》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孔子的孝道智慧产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晚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受到历代思想家和统治者的重视,作为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加以研究并且落实于对普通老百姓的道德教育中,这足以说明《孝经》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虽然整个社会的性质、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孝经》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会因此而减弱,特别是面对当前中国严重的道德问题时,重新阅读和研究《孝经》就有了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要分析《孝经》中不合时宜的内容和观念,要有鉴别地加以剔除,把《孝经》的精华和价值追求以及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融合到当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的行为导向功能。其次,在《孝经》中,孔子虽然着重讨论了孝道的意义以及一些行为规范,可是孔子总是把孝与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地讲就是把子女对于父母的孝延伸到大臣对于君王的忠,在他看来这是很自然的逻辑延伸。但是在当代社会,这种延伸显然是多余的。一方面封建的王朝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民族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效忠的对象也已经没有了;另一方面是在当代社会,国家管理者属于公务员系统,这个系统有着自己独立的职业道德规定,它和家庭的孝道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提炼《孝经》的家庭孝道思想,而排除由孝及忠的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胡平生,陈美兰.礼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思想汇报之总结 篇九
这学期我总共听了师傅8节课,因为很多课时冲突,不过都尽量跟其他老师调课。听每一节课我基本上能够理清师傅的教学思路,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并与师傅的思路相比较,针对不同的地方请教师傅,如果设计合理而且效果也不错的,我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不过这学期听课更注重于知识点的剖析方法,尚未做到纵观全局,包括诙谐语言的用法、板书设计方式等等。
备课方面,我基本上按照之前制定计划中的方式进行,总体上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跟师傅交流讨论后,知识重难点的安排上更加合理,难点突破的方法也吸取了不少经验,例如列表比较、生活实例的引入、画图分析等等。
上课方面,课前融入了在备课中师傅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基本上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知识点的讲授准确无误,而且通过画简图演示“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课堂上还是比较拘谨,氛围不是很活跃,尽管内容安排得很紧凑,但这样子很容易使意志力较差的学生感觉较疲劳。
课后反思也是我这学期不断坚持的一个原则。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因此在教学中我学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寻求进步。
这学期我还坚持先完成整个单元的相关练习,对于不懂的习题向师傅请教,不断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思路,也通过习题明白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重要性。我觉得很有必要对高中教材、教辅书、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构架出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在讲授知识时从一点牵出一条线,从一线连成一个面。
这学期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能只是为教书而教书,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式。因此,我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在心理上的困惑。因为作为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还要解惑。我认为所谓解惑就是通过辅导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无惑,更要使其心中无惑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成功的人生奠基。这一点师傅也一直叮嘱我。
10.思想汇报之 篇十
所谓“知行一致”,就是把自己学习到的、领悟到的、掌握了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行为加以体现,而不是“说说一套,做做又一套”,也不是“知其然,而不行其然”。现在关于“好干部”的标准有许多,比较常见的,如“学习的模范”、“务实创新的模范”、“奉公自律的模范”等等。这些标准在实践之前,都是认识层面的东西,喊口号很容易,但要真正通过我们自己的作为来加以实践,却是很不容易的事。真正的好干部,不仅要知道好干部的标准,还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践这些标准、深化这些标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升华好干部形象,丰富好干部的内涵。象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的好干部,数十年如一日,深怀爱民之心、常做利民之事、勤谋富民之策,把自己的汗水、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样的干部,他们的精神,是普通人可以认识到、领会到的,但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磨杵成针的坚韧,是一种坚苦卓绝的~。因此,做一名“好干部”,贵在知行一致,贵在坚持,要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自己的才干等不断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无止境的实践中去。
二、好干部贵在“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也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因为人最难认识的,往往就是他自己。连自己是什么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境界,有哪些优缺点都无法正确认识,又谈何超越自我?所以,超越自我首先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古人说过,“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作为一名好干部,就要虚怀若谷,勇于向高的目标看齐,在和榜样、先进的比较中,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其次,超越自我是全面意义上的超越。一名好干部,政治素质好是一个重要方面,业务能力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又红又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社会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从干部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在干部队伍的身上得到体现。人的能力、素质是多方面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往往能起到互补、互相强化的作用,从而实现“1+1>2”的效果。今天我们强调“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人才,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要想当一名好干部,就要时时抱着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抱着一种好学勤奋的态度,不断锻炼、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最后,超越自我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超越自我也没有止境。一名好干部,就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才干和能量。
三、好干部贵在“善于实践”
每一名干部,都必须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贯彻者和执行者。党的执政思想、理念以及意图,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都必须通过每一名干部的具体工作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对于干部来说,他们的实践能力尤其显得重要,这关系到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和执行。作为一名善于实践的好干部,首先要善于创新。要能按照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当地、当时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是要善于谋划。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工作也不仅仅是某个小范围的事。虽然每个干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范围,但作为一名好干部,必须站在全局的、长远的角度来谋划自己的工作,善于审时度势,做到顾全大局、远近结合,而不能做“井底之蛙”,或者做事只顾眼前、不图长远。第三是要善于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性体现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决不能丧失,但在把握原则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灵活性。只要原则性,不顾灵活性,是机械式的干部,教条式的干部,这样的干部不“聪明”,也不具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比如一项决策,其目标是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怎么样使得在兼顾两者的同时,使我们的成本最低化,没有一点灵活性,恐怕是很难成事的。
四、好干部贵在“心怀群众”
【思想汇报之总结】推荐阅读:
党课思想汇报之总结10-20
思想汇报之大三下学期总结09-06
大学入党之思想汇报07-16
思想汇报之大一下06-22
思想汇报:怀赤诚之心,尽点滴之力09-04
思想汇报之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10-13
思想汇报之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07-02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之看《钱学森》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