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2024-08-31

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共9篇)

1.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篇一

一、相互隔膜的中美文化的破冰先行者

1847年, 十九岁的容闳赴美留学时, 中美两国还处于极不了解的状态。在耶鲁大学即将毕业时, 容闳就确立了要用西方文化振兴中国的政治追求, 即“以西方之学术, 灌输于中国,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就是说服清朝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接受美国的教育。在容闳看来, 像他这样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多了, 中国就能够逐步摆脱落后和贫困, 一跃成为美国那样的现代国家。容闳不仅为太平洋两岸两个一直隔绝的大国架起了接触的桥梁, 而且奠定了中美文化沟通的基础。

二、幼童留美开创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容闳由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 为振兴中国, 全力促成了幼童赴美留学。1870年, 曾国藩奉旨前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 容闳作为翻译同行, 于是乘机向曾国藩提出了派留学生的计划, 曾国藩甚为赞同, 很快即和李鸿章联名上奏清廷, 获得批准。按当时的计划, 这些年龄在12—14岁的幼童, 分4批赴美留学, 每批30名幼童, 共计120人。这些幼童在美国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等诸学, 约计十余年学成而归。从而使“西人擅长之技, 中国皆能谙习”。经过两年的筹备, 1872年8月11日, 首批30名留美幼童由上海启程, 往美国留学。

容闳的留美幼童派遣计划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于1881年夭折, 但出国留学的航船是由此启动的, 所以负岌海外的留学生络绎不绝。正如容闳回忆的那样, 它“于中国两千年历史当中特开新纪元矣。”这是中美文化交流和中国学生大批留学的开端, 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 它冲破了封建教育的枷锁和封建顽固派的阻挠, 打破了封建闭关自锁的旧思想, 促进了学习自然科学技术思想的高涨, 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 推动了我国近代工业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容闳留学教育计划的实施,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美文化的沟通。

三、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

对于容闳来说, 耶鲁大学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耶鲁大学毕业和归国之前, 容闳已经加入了基督教和美国国籍, 而且已获得了学士学位。但他一直思考的是“他日竟学, 无论何业, 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所以, 当八年的留美生活结束时, 他选择了回国, 欲实现他的“以西方之学术, 灌输于中国,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毕生志向。“援西入中”, 开创了近代一次较全面的中西文化交流。在容闳看来, 中国要复兴, 就必须改革教育, 必须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思想理念以及科学文化, 为此目的就必须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讲到:“我苦心孤诣地完成派遣留学生计划, 这是我对中国永恒热爱的表现, 也是我认为改革和复兴中国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容闳力成的120名中国幼童的留学事业, 造就了詹天佑、梁敦彦、唐绍仪等一批学贯中西的中华才俊。他们不但学习了西方的科技知识, 而且吸收了西方的政治思想、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此外, 容闳还身体力行地翻译西方的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 直接把西方的科技知识、政治制度、法律思想介绍到中国。1865年到1870年, 容闳几度变更职位和上司。这期间, 他译成汉文的有帕森的《契约论》和一本英国法律, 也译了科耳顿的《地理学》的大部分。

四、将中华之文明展示于西方

容闳在求学的同时, 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了中国文化, 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章开沅先生在耶鲁大学馆藏资料中发现的容闳1878年5月4日写给威廉的信中, 谈到向耶鲁大学赠送中文书籍一事, 在信的附页中列有这些书目:“容闳1878年赠送:《纲鉴易知录》、《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山海经》、《康熙字典》、《三国志》、《李太白诗集》。”这信还说:“除以前所已赠书籍外, 将继续赠送《皇朝历史》以及全套《大清中外一统舆图》。”张荫桓也在《三洲日记》中记述容闳赠中文书籍于哈福书院。他在日记中写道:“见赠羊豪十管, 皆纯净;又假四库提要一函, 骈体文钞一函。其他书籍, 缥缃满橱, 无甚陋本, 纯甫曾半以赠哈福书院, 欲西人传诵云。”这些中国文化经典无疑向西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对西方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在赠送书籍的基础上, 容闳还力促耶鲁大学“中国文化讲座”的创立。他在1877年2月26日给耶鲁大学图书馆馆长范南的信中反映了这一事实。他说:“一旦耶鲁决心设立中国讲座成为事实, 我乐意随时将我个人的中文图书捐赠贵馆。我深望耶鲁切莫拖延此事, 而让哈佛预着先鞭。”1878年, 正是容闳的力促, 耶鲁大学聘请卫三畏博士进行了第一次中国语言文学讲座, 从而启动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 为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876年, 耶鲁大学为表扬他对中美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特授予其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容闳的一生, 开创了近代一次较全面的中美文化交流, 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也为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激发了美国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 促进了中美文化的广泛交流。

参考文献

[1]刘燕.容闳与清代幼童留学[J].浙江档案, 2007 (3) .

[2]黄英, 吴洪成.高瞻远瞩勇于开拓[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3]李华兴.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2.余立新 IT时代的健康使者 篇二

水是有力量的。余立新天生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劲儿,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亮剑。身边人都称她为“轴人”,正是凭借着这股轴劲,水滴石穿的奇迹得以在沐泽发生。

1994年,大学刚毕业的余立新在北京四海电子市场的杂院内,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以销售光盘、硬盘、打印机为主要项目,开始了热血沸腾的创业之旅。

2004年,她创办的和源沐泽年产量50万台,建成具备24小时交货能力的生产线。当时的沐泽已成为响当当的中关村新十大电脑品牌。

到了2014年,沐泽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安网沐泽已经成为智慧医疗服务领域的一匹黑马,驰骋在智慧医疗的广阔疆场。

为了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智慧型医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健康管理及便捷服务,安网沐泽已经在智慧医疗、区域卫生、健康管理等领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怀柔医院、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等几十家医疗机构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耕耘健康管理的广阔沃土

在前不久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余立新鄭重地提交了名为《慢病老人居家健康管理亟待创新和完善》的议案。这是2012年《推进区域医疗建设,实现居民终身健康服务》议案的延续,从内容上看,第二项议案更深入、具体地将健康管理的服务体系应用到慢病老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当中。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余立新对区域卫生和健康管理市场理解得更透彻,她已经开始用超前的视角去布局北京市健康管理市场。其中,以社区为主的基层卫生组织(包括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等)是安网沐泽的主攻阵地。

这样的布局顺应了当前的形势。

随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主要养老方式。截至2012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0.2万人,80岁及以上人口6.9万人。在老年人口中,空巢、孤寡、残疾等特殊老年人有6万人以上,已经呈现了“社会老龄化、家庭空巢化”的发展态势。

此前,海淀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海淀区养老机构建设管理办法》,即到2020年,海淀区将形成“9064”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4%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当慢病老人患病后,他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将不断提高,而现有社区慢病管理难以做到无缝隙、连续性服务。可以说,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不足;同时,慢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将不断增加,亟待解决。

余立新提倡的健康管理,是通过对健康因素进行的全面管理,实现三级预防: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来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发病率;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来促进病人的痊愈,降低病死率;通过规范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残疾率。

她希望看到,政府能与医疗服务企业、医疗机构以及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合力,共同创建出一套比较人性化的慢病老人健康服务管理体制。

“在美国,保险公司已经参与到健康管理的商业模式中,并已发展得有声有色。例如,老人或亚健康人士可以通过传感器将测量得到的血压数据传输到健康云平台上,方便健康管理机构做诊断、识别,这些数据会共享给由保险公司买单的健康管理机构,当临近健康警戒值时,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告知患者去医院就诊,来降低保险运营成本。”

沐泽布局的三步棋

从医院的智能楼宇到医院各种信息系统整合集成,安网沐泽已经在智慧医院领域略有成就。

“同时,健康管理和区域卫生是安网沐泽未来几年的两大战略市场。”

区域卫生的目标是通过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来引导居民“预防在家中,小病找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流程,缓解配置差异和供需错位的医疗现状。同时打破医疗机构建立的信息孤岛。而健康管理重在治“未病”,利用传感设备实时感知监测生命体征数据,通过健康专家的评估分析,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来控制和缓解病情,让老人延缓发病时间乐享晚年。

安网沐泽通过区域卫生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参与,能够实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建立以全科医生为特色的家庭健康管理承包服务机制和定期随访机制,为慢病居家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专属健康主页,将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估、分析、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及时与家人亲属共享,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危险性信号时系统自动预警并通知家人亲属。

目前,安网沐泽已经着手调研国内健康管理市场。

就在与记者交谈之际,余立新的另一拨客人已经来到会议室,他们将与安网沐泽谈论青年健康管理的合作事宜。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市民就可以不出社区,方便地在安网沐泽建设的健康小屋里测量血压、体重、血脂等生命体征数据,这些数据将通过物联网上传至健康云平台。在社区医院的居民健康档案里,社区医生会根据这些数值来指导人们如何避免和预防可防范的疾病发生。

诠释好女人的每一个角色

“我的事业与家庭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褪去企业家的外衣,余立新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情调、有品位的女人。她喜欢音乐、茶道、逛街、看电影,闲暇时还会打打高尔夫。用她的话说,“生活要用一辈子去看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她去探索。

她是一位好母亲。下班后,她要回去为上高中的儿子做饭;儿子遇到成长的烦恼,她会耐心开解;她还会花一个整晚的时间,与儿子的小伙伴们探讨人生。

她还是一位好妻子。“作为妻子要贤惠,该有的女性特质必须要有。”就在与记者交谈之际,她的爱人打电话来,她还不忘叮嘱对方早点回家休息。

她还是一位好女儿。在儿子放假时,她会给自己放几天假,带儿子去云南老家,陪父母同住几天。给老人家做做饭,带着他们泡温泉,看鲜花盛开的美景。她给父母建立了两套健康档案,如果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一旦接近警戒值,老人就会采用饮食、运动等相应的措施来调整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正是对父母怀有的那份孝心,她才能在健康管理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精细。

从事医疗行业以来,余立新看到或听到了很多有关生死的问题,尤其是家里的一位亲人病逝后,更让她感到生命的珍重。

当一个人能透悟生死,她会更坦然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在她身上,看不到很多企业家所表现出来的衣食住行都要别人来照顾的习性。“每件事情都是一个人生体验”,她在用心经营事业的同时,也在很用心地去享受生活、善待身边的人。

她的这种性格也体现在公司的管理特点上。“无为而治、柔性管理”,是她一直倡导的管理风格。她不会特意塑造每一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是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在沐泽,只要员工想要开发自己的潜力,她都会全力支持。(这里的“我”就不提了吧?)

在她的床头书籍中,有佛教释义,也有基督教故事,正是这些启迪智慧的内容,让她不断地提升心智,坦然地去看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得与失。

3.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篇三

2016年2月4日, 应俄罗斯国家舞蹈协会的邀请,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CBDF) 代表团一行12人在副主席王永刚的带领下飞抵莫斯科参加一年一度的“冬日之星杯” (ЗимняяЗвезда) 国标舞大赛。

此次大赛是由俄罗斯国家舞协主办的一场高规格的赛事, 在俄罗斯当地以及欧洲地区备受关注。大赛邀请到了来自英国、波兰、德国以及中国的众多国际级评审, 王永刚副主席和中国前职业冠军陆宁分别担任摩登和拉丁评审。

赛事为期两天, 节奏紧凑, 共设置近百个组别, 此次CBDF派出两对国家队优秀队员唐艺铭/黄馨仪和刘鸿博/冯静分别参加业余组和21岁组拉丁舞比赛。两对选手均在各自组别比赛中斩获第6名。

在大赛中不仅选手能在赛场上切磋技艺, 相互学习, 评审能互相交流, 互通信息, 代表团在观摩比赛中也获益良多。在2月5日的赛前大师训练营中, 主办方向代表团展示了俄罗斯少儿教学体系中的部分方法与技术, 这些严谨的基础训练都是支撑小选手向职业舞者迈进的坚实后盾, 使大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此次参赛对整个代表团意义非凡, 首先大赛恰逢中国春节, 大赛主持人俄罗斯国家舞蹈协会会长波波夫先生作为CBDF的老朋友在宣布大赛开始时向大家致以中国猴年春节的问候。除夕之夜, 一顿简单却寻之不易的中国饺子让代表团所有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文化部驻外机构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李峙副主任 (参赞) 得知此次中国代表团参赛的消息, 亲自前往赛场慰问选手, 并观摩比赛为选手加油。大年初一, 在喜庆的莫斯科中国梦餐厅代表团一行成员与大赛主办方及文化中心李峙主任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农历新年。

午宴上, 王永刚代表CBDF对所有朋友的赴宴表示感谢, 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祝贺, 感谢主办方的热情邀请。俄罗斯是世界国标舞强国, 中国是发展中的舞蹈大国, 王永刚希望两国能通过此类大赛加强交流, 增加互动, 促进发展。波波夫先生对中俄两国国标舞事业共同发展寄予厚望, 他当场发出邀请, 邀请王永刚率团参加今年4月23日在克林姆林宫举行的由俄罗斯政府支持的权威的国标舞大赛。

最后李峙主任对此次CBDF春节期间赴俄参赛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俄是友好邻邦, 文化艺术交流密切, 国标舞艺术在俄罗斯源远流长, 在中国发展日益蓬勃, 愿大家以国标舞为纽带, 连接中俄友谊, 共同和谐发展。

得知CBDF已邀请波波夫先生担任今年7月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国标舞公开赛评审并率团参赛时, 李主任激动地说道:“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构想, 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努力,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与俄罗斯国家舞蹈协会间这种友好、良性的互动令人振奋, 你们是‘一带一路’的践行者!”

4.沈辰 当祖国的“文化使者” 篇四

此次策展人之一,加拿大华裔沈辰再次成为焦点。

促成“中国秦汉文明展”北美行

沈辰,现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东亚考古研究主任、资深研究员,促成并承接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国宝展览的流程设计工作。

这次主题为“中国秦汉文明展”的展览了2010年至2012年初在加拿大四座城市进行盛大巡回展出,空间跨越加拿大东部和西部。巡回展的首展便是沈辰所在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这是兵马俑在北美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出。沈辰介绍说,本次展览将是兵马俑第三次在ROM馆内展出。第一次是1974年山中加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新中国出土文物展”,第二次是2002年ROM和美国的一些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这次则是RoM自己策划设计的展览,专门为加拿大多家博物馆群展而设计。他说,此次“中国秦汉文明展”枷国巡同展从策划到展出历时两年多。

他表示,與中国文物的其它海外腱览相比,“中国秦汉文明展”所涉及的展品数量,展品大小,还有展地的大小均与以往有显着不同,本次展览将成为北美最大规模的兵马俑展览。

首展展品共120件(组),分别来自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陇县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15家文物收藏单位及考古单位。

展会期间,博物馆邀请中外专家学者进行围绕兵马俑、中国战争史,考古文化展开系列主题讲座。作为策展人,同时作为考古专家,沈辰也是系列主题讲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以出土文物为贯穿,时间跨度约一千年,中国秦汉文明展完糕地展示了中国古代一段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沈辰说。

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人们习惯称他为沈辰博士,他不仅担任馆东亚考古研究主任,同时还是安省皇家博物馆世界文化部的高级馆长,沈辰在此次展览的发布会中强调:“本次加拿大全国巡回展经过全新策划,与之前所由的国际展览有显著不同。不论从展出陶俑的数量,还是展览的规模来说,本展览都是北美所举行过最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加国巡回展将展出许多束离开过中国的展品。事实上,有些文物从未在中国任何博物馆展出。这对安省皇家博物馆及加拿大其他博物馆合作伙伴来说,无疑是一项引以为傲的胜利成果。”

而对于沈辰而言,此次展览则是实现了他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那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兵马俑所带来的震撼。考古学是一生最值得骄傲的选择

沈辰的父亲是一位地质勘探工作人员,从小耳濡目染,对野外考察考古就很有兴趣,1982年,沈辰考入武汉大学考古系,毕业之后,在国内工作的几年中,沈辰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研究旧石器的领先技术。于是他决定到美国塔尔萨大学追随名师学习“微痕研究”。他精心研究石器上的磨损和光泽,并通过微痕的类型辨别石器在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生毕业之后,沈辰放弃了进入当时被认为“钱途”光明的计算机行业的机会,来到加拿大继续自己清贫的考古研究。他将目光锁定在加拿大出土的石器上。此外,他还对石器在安大略原住民向农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究。1996年,年仅32岁的沈辰成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的一名考古研究员,以华裔身份谋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席位,轰动了北美考古界。当时,学术界奇缺教学和研究的职位。沈辰在近40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甚至击败了中国考古领域泰斗、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的两位得意门生。沈辰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出国之后没有“吃老本”,继续钻研中国考古并学习了先进的技术,踏踏实实地做北美考古的研究。掌握了这些技术,又有实践经验,再转过头来从事中国考古,则如虎添翼。

他曾对媒体表示:选择考古学“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选择。”

尽管沈辰身处北美,近年来研究课题也以加拿大出土石器为主,但是关注祖国的目光—直未曾改变。

1997年间,沈辰当时已是安省皇家博物馆研究员,在一次考古考察研究中,第二次来到陕西西安兵马俑坑。在此之前,他曾经作为游人参观过一次兵马俑,而这一次,由于是考古同行,同时由于与秦兵马俑考古学家的友情,这次他能够更为近距离地观赏兵马俑。

而这次观赏兵马俑带给他的震撼也远远超过第一次。当时,他在佣坑前默默地许愿,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要将兵马俑带到多伦多,让加拿大人一睹中国兵马俑的风采。“兵马俑不仅令观者观赏中国古工艺制造之优美,更能体验从百年分封割据中一统华夏的秦帝国的风度。”沈辰说。

13年后,他这一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并且,自己为这件事提供助力,这让沈辰觉得很有自豪感。

“我们把参观这个展览列为今年‘举家出动’的暑假活动之一。”一位华人近日在加拿大华文媒体《星网》上撰文表示。据悉,仅在展出的最初两周,“中国秦兵马俑展”就已吸引了超过3万名当地观众慕名参观,在当地掀起一股中国文物欣赏热潮。众多华人与华裔留学生相偕前往,在异国他乡重温古老中华文明的脉搏。

而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作为竭力促成此事的沈辰,看到络绎不绝的参观人流,心中又多了一份喜悦。

展品中包括18个实物大小的陶俑,其中16个为陶人,2个为陶马。这些陶俑刻划了形形色色的士兵及平民人物,包括将军,胄甲武士、低阶将领、弓弩手、杂耍者、骑兵和车夫,还有一件彩俑。展品中还有6个实物大小的武士头像及3个半尺寸的跪姿奴仆塑像。每尊都匠心独运,做工精巧,个性鲜明。

“中国秦汉文明展”将连贯展示兵马俑的起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沈辰说,从早期的兵马俑到秦始皇兵马俑,再到汉代的兵马俑,从造型看,兵马俑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其中秦始皇的兵马俑最为独特。

沈辰评价说,“秦始皇兵马俑有武士、文官、杂耍等,他把他的管理系统各个方面,从政治到娱乐都带人地下世界。所以说秦始皇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或历史。”

沈辰现在身在国外,但他深知,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考古学的宝藏,而身在海外的一颗游子心,也让他时时关注中国的考古学发展,并竭尽所能地为中国的考古学尽一份自己的心力,近年来,他曾被中科院聘为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基金评选专家,在考古领域中仅他—人获此殊荣。他还获得了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金,以及美国的Wenner-Gren基金,这项重要的人类考古学基金鲜有授予非美国科学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美术馆(ROM)华裔考古学家沈辰博士多年坚守考古学这个“骄傲的选择”。在“浪漫又枯燥的冷专业”里成绩斐然。

沈辰认为在人文科学中,语言是第一位的。而跨过语言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多年的磨练。重要的一点便是主动的参与,再难也要强迫自己打开心扉,与人交流,决不能闭门研究。沈辰认为自己外向的性格对本身学术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除了在考古学术上造诣深厚,沈辰对于博物馆经营管理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他曾经指出“满足公众的需要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大力倡导博物馆放下架子,走近观众,吸收社会资金捐助,服务国民文化熏陶。“博物馆不再是傲慢的贵族,而要当谦和的平民。博物馆封闭孤立的时代结束了。”沈辰如是说。

话题再次回转到今年的“中国秦兵马俑展”,沈辰说,“人们时常叹古论今,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也向观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在经过多年来的历史磨难之后,中国最终会强大起来。”或许这是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声。

5.传统茶文化的美丽使者 篇五

总经理温子小姐人如其名,温文而雅,美丽清秀,如一杯好茶般带给人清新脱俗,远离世嚣的感觉。

温子是广东客家人,所谓客家,就是客地而居,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他们靠自身的勤奋和族群的团结来开创事业。

温子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喝茶。大人也没有刻意去教,是如吃饭、睡觉般很自然的一件事,仿佛已经融入到血液中。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烧上,以前用烧炭的炉子,还有一把羽毛扇子,虽然没有现在的电磁炉那么先进,却觉得还是那时候的茶好喝,特别是那时候的水,没有被污染,很甜。

温子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想着要去学习茶道,当时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茶道最早是起源于中国,后来才传到日本。日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都做得很好。学习茶道的地方进门就是一个小小的门框,不管来者身份高低,都要脱去鞋子,弯着身子进入,这里人人平等。茶道教会温子的不仅是怎样泡好一杯茶,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

日本何以能够一如既往地将传统的茶道保持到现在,除了他们对茶的尊重,还有做茶人一代一代的坚持。

谈到“仙茶美”三个字的由来,温子笑说是因梦而得。人快乐得像仙人一样,一个人到了很高的境界,极致就是“仙”。“茶”则是一种缘分,以茶缘去结物识人,就会有收获;茶既生活化,又很艺术化,以茶这种大众都能接受的媒介去实现自己的事业。公司员工95%都是青春年少的女孩子,但美不仅是外在的,美是善,以一种善良的心态去做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好的结果,这才是“美”。

“仙茶美”主要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茶首先自身是纯净的,才能带给人们健康。每一款茶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如特供人民大会堂的澜沧江原生普洱茶、安溪有机铁观音,“仙茶美”都是找到当地最纯净的产茶基地,把最好的产品推广给茶友。

茶和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没有好水,就泡不出好茶。作为茶人,温子认为环境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她一直致力于向大众推荐绿色有机的茶品,如云南注册的原生态商标“澜沧江”普洱茶,全部产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上。

6.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篇六

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必然性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免费开放是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是政府的公共资源。无论是谁, 无论文化高低, 都有权享受政府的公共资源。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是时代发展中人们对政府公共设施的需求。

2. 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必须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 特别是对书籍的欲望不断增强。实行免费开放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图书馆读书, 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的公共福利, 有助于加快我国和谐社会、文明社会构建的步伐。

3.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职责, 是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它体现我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 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体系。公平对待每一个对图书有需求的公民,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4.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开放必须免费。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公益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性就必须公共受益。每个公民都有免费享受其服务的权利。

(2)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公众利用文献资源的场所, 这个场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 可供公众利用的文献资源, (2) 可供公众利用文献资源开展图书馆活动的场所与设施, (3) 从事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

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对图书馆自身的要求

1. 优美的借阅环境

固定的建筑场所是实现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基本保证。其环境和布局在读者阅读书刊、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图书馆的建筑风格, 而且还涉及馆内的布局、装饰、灯光设施等。

2. 图书的多元化

图书馆要在购买书籍时考虑到多方面人群的需求, 增加图书馆各方面的藏书量, 才能满足不同知识层面、不同需求的人群对多方面图书的需求。

3. 高素质的馆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开放式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 馆员的角色也将定位于知识提供者、信息管理者、电子咨询员。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复合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服务技能。因此, 必须打造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积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的队伍。

4. 公共资源的合理整合

(1) 人力资源的整合。 (1) 要将热爱图书馆事业, 有一定专业技能和高素质人才放在接待读者的岗位上。要使一线工作人员真正由图书馆守门员转向信息导航员; (2) 要整合图书馆的专业人才, 做好网上咨询、读者培训以及专题服务等工作。发挥图书馆的学科特长, 为有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2) 信息资源的整合。面对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 仅靠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是不够的, 必须加强图书馆间的联合, 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资源的共享。

三、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体现了图书馆与时俱进的要求以及国家对图书馆这块公益事业的“回归”公益本位的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就应为全国人民开放, 以启迪全民智力, 提高全民素质, 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摘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体现了我国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满足公民公共文化的需求, 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的时代使命与社会意义。本文浅要概括时代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几点要求。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月丽.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现实与方向探析[J].当代图书馆, 2008 (4) .

7.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篇七

一、免费开放对公共图书馆的考验

由于免费开放的实施, 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公众非常大的阅读热情, 但是在带来比较好的作用的同时, 也带来了非常多的阻碍。比如说由于公众热情导致的读者人数增加, 现存的书籍资料、图书馆面积、服务人员的严重不足致使工作效率降低, 甚至可能进一步的影响到书籍的维护不及时导致书籍破损, 设施损耗变快, 工作人员工作情绪不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 将会导致这样的一个公共服务设施运作不畅。

二、加强创新服务消除阻碍的主要方法

时代和社会都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网络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开来, 公众的阅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和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多的矛盾。在这些矛盾出现的现实情况的面前, 很多图书馆和相关的单位都出台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去消除这些问题, 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良, 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一) 加强服务理念的建设

通常情况下,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都是通过多方面的收集和整理得来的, 这些文献资料作为人类社会使用的内容可以很好的满足整个社会对这些资料的需求。因此, 这些文献的价值基本上是取决于读者如何利用和利用的多少。所以只有拥有了读者, 图书馆中的资料和藏书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并且对社会产生比较正面的影响。图书馆将资料和文献提供给读者, 读者从中吸取自己需求的知识和内容, 或者付诸实践, 或者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图书馆的存在意义也就是这样的一系列行为的实现, 如果阅读过程中不再存在读者, 那么图书馆的藏书也就只是一些纸。图书馆的一切运营活动和工作也都是围绕读者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 图书馆其实是属于读者的。

由此, 我们在图书馆的创新性工作当中必须实现公民的最基本的阅读权利, 并且随时听取读者的意见, 进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工作。

(二) 提高服务模式的先进性

1. 加强开放性, 减少繁琐的步骤

公共图书馆取消了比较浪费时间的办、验证, 使用自习室或者电子阅览室的费用, 从根本上实现公共图书馆没有阻碍没有繁琐的工序来进行平日的运营, 这也是出于读者利益而实施的举措, 同时, 考虑到有一部分经济上比较拮据的读者可能无法参与到公共阅读当中去。这样的经济障碍不存在了之后, 也解决了很多其他的问题, 比方说解决了公共图书馆办理借阅证件的繁琐和约束过多的问题, 同时也要求公共图书馆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如何给读者一些便利的重点上, 尽最大可能完善借阅的步骤, 简化手续。目前我们很多的图书馆已经做到了这样的服务方式, 在方便了读者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2. 提高自动化水平

将现在比较发达的自动化管理设备使用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 实行比较完善的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 并将其发展成门禁登记, 只要读者拿着本人的借阅卡就可以通行, 也不必分门类分别登记, 阅读书籍的时候也不需要其他的多余的手续, 只有在需要将书籍外借的时候使用借阅卡登记就可以了。同时完善借阅卡的等级系统, 简化登记和办理的过程, 只要凭借本人比较有效的证件就可以免费的进行办理。这样的手段在帮助读者方便了同时, 也可以帮助图书馆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的压力。这样节约下来的人力则可以负责整理图书馆馆藏书籍或者为读者服务等。

3. 多样性

如今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了, 因此, 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读者也渐渐走进了图书馆, 其中也涵盖了一些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不同的人群, 对此, 公共图书馆必须去尊重这些人并且帮助他们也能获得满足文化需求的途径, 在能够实现比较平均的公共服务的同时, 增加一些比较具有多样性的服务, 针对儿童、老人等比较特殊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目前我们很多的公共图书馆设置了比较活泼的少儿读物和辅助设施比较完善的老年专区、或者是对残疾人开启无障碍的方便的通道和区域。

4. 个性化

我们传统认知的公共图书馆在手段上和人力资源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个性化的服务基本上只能限制在个别的用户身上, 并且也会被社会环境, 信息技术所限制, 即便能够通过不同的图书馆之间相互交流, 书籍文献的信息度还是不够。当前大部分的图书馆还都是采用着比较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 但是这显然并不是非常有利于创新服务的要求, 因此, 图书馆需要采取比较新型的现代通信技术, 来吸取读者的意见。

衡量一个公共图书馆是否达到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参考的并不是单单只是图书馆的书和文献究竟有多少, 同时也要看图书馆是否能为读者们提供需要的服务, 以及多少真正有效果的服务。满足读者的爱好和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比较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这不仅仅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提高用户将资源最好的利用起来的效率, 从而也可以解决图书馆的面积比较小以及人员比较少的困境。

5. 网络化发展

免费开放图书馆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可以通过如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的环境下, 使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沟通是最好的方法。因为网络上的服务系统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 因此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服务, 将图书馆的职能延伸到全天,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图书馆提供的自助系统来进行借阅证件的办理和查询。在增添了读者的方便的程度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 图书馆只需要比较少的资源和人力就可以服务比现实中多太多的读者。因此, 随着科技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的更好。

结语

如今的公共图书馆大多都提供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社会福利, 这一举动的意义表面上看是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到图书馆进行阅读, 更深层次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通过这样的优质服务来创造越来越好的阅读环境, 提倡全民学习的良好风气, 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公民多多阅读, 最终提升全民的素质, 同时加强创新, 提高工作效率, 帮助读者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摘要:公共类型的图书馆做到免费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帮助我们社会的普通的公民通过它获得比较好的精神文明熏陶,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公民的学习兴趣, 将会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创新的弊端, 很多图书馆都出台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去消除这些问题, 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免费开放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余国斌.免费开放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1 (04) .

[2]李秀梅.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如何进一步创新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04) .

8.岑其 传播中华慈孝文化的使者 篇八

一个享有江南才子美誉的青年英才,一个永不厌倦的行者,一个穿越时空的智者。2012年,他继续行走中华,以书籍、画作、诗歌来颂扬中国传统慈孝,传递爱心,被社会广泛称赞为文化使者。

他是一位享有“江南才子”、“中国第一观音画家”美誉的青年精英,他是一个收藏鉴定、诗文书画精彩纷呈的专家,他是自2004年来累计捐款捐物高达一千余万元的儒雅书生。

近年来,他行走中华,以书籍、画作、诗歌来颂扬中华传统慈孝文化,促进人文关怀、和谐共处的理念,被社会广泛称赞为文化使者。

他是岑其,一位用艺术报效社会的文化人。

岑其,又名淇,字西桥,其画室名为大德堂,又号大德堂主。他生于1968年,为陆抑非大师入室弟子。曾受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在深圳、福州、宁波等城市举办画展,还在九江、赣州、上饶、南昌设有岑其美术馆,正在重点创作江西的山水人文,以完成他“走遍江西”诗·画展的心愿。

岑其是一位十分勤奋的画家,近年来,他的佛教题材的画作广为传播。长期以来,岑其忠实地画着传统的中国画,他崇拜他的老师陆抑非,崇拜老师同时代的大家。他强调艺术作品的高度,在于对传统挖掘的深度,赋予作品更深层的思想内涵,他的国画作品常以浓厚的文人气息取胜。他把心中对美的那份追求和意绪抒于笔墨之间,以轻松坦荡的人生吐纳和情怀来对待艺术,作品里自然流露出可读可赏、舒卷自如、耐人咀嚼的静雅之气。作为一个成功的画家,岑其在国内外举办了10余次画展,出版20余种个人画集和美术评论文章。面对他的画作,这种真挚的情感一览无余,他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都让人钟情。岑其擅作观音画,他所描绘的观音神采万千。他说这条传统的道路上走来,有如神来之笔。所以,在观赏他的观音画时,能真切地体验到艺术的生动与自然。几年来,岑其遍访海内外的高僧大德,如一诚大和尚、惟贤老和尚、星云大师等,都纷纷为岑其的观音画题字作诗,对他的佛心美意进行褒奖。

岑其19岁就皈依佛门,近年来,他用一些书籍来记述内心的觉悟和对禅的领悟。很多夜晚,岑其创作之余,总喜欢在温暖的灯光下精读各种佛经,思考一些人生话题。每有所思,他都会拿起笔来,记下那些转瞬即逝的思绪。在公开出版的《禅入我心:岑其二十余年参禅心迹》等书中,岑其写到:心所指向的地方,就是你的归宿,让我们宁静地守住自己的心,在沉浮中得到自我的完善。勇于放下者无畏,乐于放下者快乐,善于放下者精明,学会放弃,收获自信,人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热爱生活的岑其非常喜欢写诗,他对诗的热爱源于他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得益于祖国的美好河山和大地灵气之恩泽。繁忙的奔波和人生的艰辛并没有掩盖他的才华,岑其随手写来的诗歌细细读来,总让人感到宁静和谐温馨。他曾经在诗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多情的孩子/火焰熔入我的生命/我哼着自己的歌/一边为你写诗/一边还会画画……”优美的诗行是对岑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直接的诠释。细品岑其所著诗集,一种文人情怀渐次明晰,坦露出他深邃的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慈孝文化的深刻理解。“我在黑夜采撷光明/一个出奇得惊人的过程/我背着誓言千年/招呼太阳/在天地间传送我的过去/我在黑夜里无法入睡/有一个美丽的梦/悠悠而来/很久以前/我举起双手/惊人地站着/直到现在。”

人间大爱是善行。岑其坚信,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要有成功的意念和自信乐观而平静的心态,他说艺术需要孩子般纯真的心灵。这种平静的心态,也让岑其近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传递爱心,善行天下。多年来,岑其广泛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在慈溪、九江、赣州、上饶等地举办作品专场义卖或慈善画展,并设立多项助学基金,累计捐助款达到一千万元。每当听说有人做了善事,岑其总会想办法表达自己的关心,2012年春天,岑其还特意作画,捐赠给蓬溪无偿献血20年农民工郭青建的遗孀。

责任编辑 华南

9.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篇九

一、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时代大学生的具体结合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高, 思维活跃。但是, 处在思想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也存在主观性强的特点, 他们对外在的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诱导。因此,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 大学生们亟需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实践的指导思想, 同样也是大学生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 邓小平的每一个充满智慧的决断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⒈时代的呼唤——“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第一篇“宣言书”——《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他振聋发聩地指出, “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提出, 无疑对改革开放时代大学生影响深刻, 它有利于克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所养成的不良学风。“文化大革命”时期,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学风十分流行。有的人只会照搬经典著作中的句子, 不懂得必须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理论, 更不懂得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这种情况, 邓小平批评说, “他们的观点, 实际上主张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 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在他看来,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一定要尽快地、下大力气地纠正不良学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提出, 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这种不良学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还使大学生可以紧跟时代的脚步, 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 转换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式发散式思维,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解决问题。

⒉知识的春天——科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期间, 由于提出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口号, 我国的科学事业受到严重的催残。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指出,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知识分子脱冠加冕, 知识的力量日益显现, 这对于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青年大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大好消息。有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使大学生们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才的环境。

在“文革”中, 教育战线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学校在“停课闹革命”的口号下, 陷入瘫痪。“文革”结束后, 邓小平领导教育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恢复高考制度。新的大学生们怀着求知的热望迈进高等学府, 奋发图强。1984年国庆大阅兵, 当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时, 北大学生突然展开了“小平, 您好”的横幅, 表达了青年学生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意。

⒊大海航船的舵手——稳阵脚, 把握方向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 他们意气风发、志向高远, 但他们身上也有情绪偏激化的特点。他们幻想改革能够立竿见影, 能够做到毕其功于一役。但是, 中国的改革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需要在实践中艰难探索。所以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走弯路的情况, 甚至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也再所难免。面对这样的情形, 情绪化、理想化的大学生容易对改革开放形成片面化的认识。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 如政策失调、物价上涨、官倒猖獗等, 大学生深感苦恼困惑, 甚至出现对改革开放路线正确与否的怀疑。面对这些疑问, 邓小平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告诉大学生们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有守纪律, 维护社会稳定。他的这些旗帜鲜明观点, 对于纠正大学生思想中的错误倾向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二、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时代大学生相结合的启示

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 社会各项事业都处于转型期, 国家与社会都需要一种与当时国情相契合的理论来加以引导。处于社会变革期的青年大学生, 思维活跃, 敏感, 更需要有指导性的理论作为精神支柱。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邓小平理论, 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时代大学生相结合的过程, 面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我们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邓小平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他提出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为社会转型期处于彷徨状态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一种考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如当面对改革开放出现的曲折, 面对某些腐朽的西方思想的进入, 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怀疑社会主义的情绪。在这关键时刻, 邓小平理论为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 并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时指出:“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 不能仅仅以了解它的某些论述和某些词句为满足, 而应真正读懂读通, 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 邓小平理论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体系正处于形成阶段, 他们有着追求上进、有理想、有抱负的一面, 同时也有着情绪不稳定, 意志较为薄弱的一面。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高层次知识分子聚集, 信息流通量大的社会氛围中, 生活阅历相对较少, 极易被社会宣传、舆论等所引导。改革开放以来,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由单一取向发展为多元取向, 由盲目被动接受演进为独立思考自由选择, 由集体性、理想性、抽象性向追求个性化、利益化、现实化发展。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事实说明, 当大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是很难有效地进行自身完善和社会改革的。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与人的价值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我们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教育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目标, 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

(3) 要把邓小平理论的传播与大学生的成材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属于时代先锋的大学生来说, 如何使自己更好的成材,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这是他们长盛不衰关注的热点。传播学理论认为, 在受众注意到的信息中, 只有一部分才被进行深层认识、思考和处理。受众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正如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学子的认同, 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如恢复高考与受众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 我们要将传播邓小平理论与大学生自身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关乎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才能激起大学生持久的热情。如将开展学理论活动与引导成才相结合, 我们在组织大学生学习时, 要使他们明白, 学习邓小平理论, 可以提高我们自身观察、分析、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习邓小平同志求实奋进的精神, 坚贞不屈的探索精神, 不抱成见的创新精神, 对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4) 时代在变, 邓小平理论的传播也必须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绝对性和严格性的理念正在为相对性和多元性所取代。不难看到, 人们已开始质疑到底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同准则。另一方面, 各种思想观念的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 新兴媒体互联网也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这些情况的出现, 就要求邓小平理论的传播也必须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改变在革命年代那种自上而下的灌输的传播方式, 采取多渠道传播, 使包括青年学子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理论产生自觉的体悟。

上一篇: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后下一篇:新兴县市区建设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