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13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和3D打印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虽然不大,但是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以下就是我在半年来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少接触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1、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了。

讲使用计算机,首先我们注意讲清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让学生搞清硬件、软件的作用。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学习计算机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了。先讲述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接着讲解现在教材采用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讲述windowsXP系统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最基本的鼠标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还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如有趣的打字练习、画图等加强学生操作性的训练练习。实践证明,学生很快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然后可以从最直观的桌面讲起,逐渐扩展到窗口操作、任务栏的作用及各种菜单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如何对文字信息进行各种简单处理、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磁盘上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windowsXP的学习基本完成。实际上,在整个信息技术课中,学习windowsXP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一个桥梁,沟通着用户和微机,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一层,用户才能高效率地使用各种其他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如怎样使用word、wps、等等。

3、自由探寻。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wps软件时,对插入图片提出了问题:怎样在引入之前,对图片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便把一些图形编辑处理软件介绍给他们,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再如我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输入、编辑,各种各样的材料,给我们也出了不少难题,有些学生操作能力强,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师生相德益彰,都有很大收益。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四十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5、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不断出现变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三、热爱学生,以情育人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四、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综上所述,我深深感到,只有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2.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七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操作, 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由于受到设备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 很难全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 要从农村中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 + 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去组织教学。特别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对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实行任务单信息技术教育模式, 活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氛围。

按照学习任务单组织教学, 其作用就是保证教学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刚上初中, 自学能力比较差, 依赖性比较强, 学习比较被动, 不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 要按照教学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 制订和设计教学任务单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从调查来看, 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还是课外的学习任务, 学生都很难全部完成, 实行任务单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 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 对于学生很好地、有计划地学习非常重要。

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 就能成就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因此, 如何设计利用好学习任务单对于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按照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单去组织教学, 教师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与实验, 及时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 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2 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设计的依据

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设计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初一的学生刚接触计算机, 对计算机的演示和下载功能充满了好奇。对于刚学计算机的初中学生来说,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陌生的、新鲜的, 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充满了期待, 特别是必修模块中的语言编程。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制定学习任务单, 对学习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学习任务单中都要明确提出。

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的制定还要考虑教学形式和操作条件。农村中学的现代化条件比较差, 学生多, 计算机少, 在操作任务的设计时就要考虑这个实际。教师要联系学校实际去制定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

在教学中, 要保证教学任务提出的有效性, 首先就要保证提出的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如果提出的学习任务过难、过重, 学生就会难以完成而失去学习信心, 如果提出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 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完成, 那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所以每节课的学习任务都要具体、要循序渐进。对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都要从教学要求出发,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学习任务, 保证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 对计算机的认识, 就要从认识鼠标的用法、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提出可以操作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去逐个的学习和完成。

3 信息技术教学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的, 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这为我们制定学习任务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单一般要求在备课时就制定好, 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单可以是纸质任务单, 就是把每一节课或每一单元的学习任务, 在上课前, 通过打印好以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去自主学习和探究, 纸质任务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随时对照、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习任务单也可以用电子任务单的形式提出来, 信息技术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接触网络,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去查看有关信息。电子任务单就是教师把学习任务通过网络发表在学校网站或有关平台, 如班级QQ群等, 让学生自己下载和学习。

3.1 学习任务单的确定要从学习内容实际出发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任务的确定,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要考虑学习内容, 根据学习目标去确定学习任务, 例如, 关于计算机的认识, 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去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计算机, 学生对计算机的构造有一个基本认识, 所以, 教学任务中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作为学习重点, 而对计算机构造就可以简单学习。学习任务单的制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提出科学的学习任务。

3.2 学习任务单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调整

学习任务单制定后, 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完成的程度, 及时地进行调整。如果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使用不当,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调整, 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增加学习时间。例如, 选修内容“语言编程”的学习难度大, 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学习内容, 对那些简单的游戏的编程设计, 可以减少学习时间。

通过学习任务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向学生了解任务单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并对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分析, 完善任务单的设计, 使学习任务单能够更好地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服务。

摘要:学习任务实际就是学习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习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来的, 教学中, 根据教学要求把教学目标制定成学习任务, 按照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去组织和安排教学, 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避免盲目教学,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笔者先对任务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结合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对学习任务单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初中七年级,任务单

参考文献

[1]俞惠.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摘 要:简单介绍了“三维七段”单元教学模式。主要以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总结了采用“三维七段”的单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关键词:“三维七段”;单元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一、何为“三维七段”单元教学模式

“三维”就是把新课改“三维目标”转化为三维的教与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和“三维学习”;“七段”是单元教学的七个阶段,即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究、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

二、实施“三维七段”单元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下面以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络域名及其管理》课程为例,把这节课分为五段来学习。

1.学习引导

设计问题:“如果我们自己要开个网店应该怎么做呢?”引出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析,域名系统(DNS)服务器的作用;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属于隐性的目标,在整堂课中可以体现。

2.先学自研

教师提出一个任务:“请学生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www.qq.com打开QQ的官方网页。”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址栏中输入www.qq.com的专业术语叫什么吗?如果不知道,请阅读教材第49-51页,了解什么叫域名,域名的格式是什么。”

反思:这个环节的引入相当成功,首先用设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他们阅读教材,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通过先学自研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针对大多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

3.互动探究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使用域名呢?域名与IP地址有关系吗?”

任务:“请学生按以下方式访问清华大学的网站,比较这三种方法,访问的结果是怎样?”

(1)输入IP地址,如:166.111.4.100。

(2)输入英文名称,如:www.tsinghua.edu.cn

学生通过实践,得出两种方法访问的结果是一样的结论。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其实计算机只能识别IP地址,但这种数字对人来说太难记,于是引入了后面的方式(域名),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台远程主机时,计算机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IP地址,然后才能通过IP地址与该主机联系,这个翻译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

反思:互动探究这个环节,就是学生互助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体现。让学生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任务。

4.点拨讲解

教师主要点拨两个地方:(1)域名的格式;(2)域名行业域和地区域。让学生访问淘宝网,看看它的行业域是什么。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点拨的知识,根据这堂课的学生大部分都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点拨知识的深度,还要引导出本节课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付诸实践。

5.训练内化

(1)域名服务器上存放着Internet主机的(  )。

A.IP地址与以太网卡地址对照表

B.域名和IP地址的对照表

C.域名

D.IP地址

(2)域名maze.pku.edu.cn中,表示主机名的是(  )。

A.maze   B.pku   C.edu   D.cn

反思:这个内化训练里面所有的练习题,都是针对这堂课的知识點而设计的,以达到对本节课知识总结和巩固的目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运用“三维七段”的单元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知道了什么叫“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安福,祝长水,王本书,等.三维七段:优教育人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2(5).

4.七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四

乐昌市三溪镇中心学校 罗春花

一、本期学生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或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电脑一开机就想玩游戏或聊天。以上原因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浓厚的兴趣,但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继续努力。

二、本期教育教学主要工作回顾:

1、根据我校计算机硬件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

2、认真备课。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体现在教案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成立了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并使用QQ或电子邮件适时进行指导。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实践表明,兴趣小组的做法,效果的是很好的。

4、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激励优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认真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研究。

三、本期教学主要措施与经验:

1、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软件。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努力提高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手动脑上机操作尽量多。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4、认真做优生带差生的工作,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风尚。

四、本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反思:

1、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具有很多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由于学科教学研究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发展缓慢,所以,要时时注意业务学习。

3、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学习成绩。

4、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小学基础又差,以后还要加强课外辅导。

5.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篇五

高博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8个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几年的教学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顺利多了,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初中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由于学生的计算机老化,开机时许多计算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出现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让学生开机动手操作任务。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我的工作。

6.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在这个学期中,本人在七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努力工作,现将本人这学期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不断去学习电脑技术,学习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用心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这些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工作方面

7.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初探 篇七

●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小学高级年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新课的学习寓于任务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例如, 教师在教授Power Point时, 对于设置动画效果这一知识点, 可先播放提前制作好的Power Point文件, 形象、直观的展示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后, 教师又可布置一些小任务, 鼓励小组间竞争, 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以利于他们能更高效地完成所布置任务。

●尝试自学, 动手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突破教学中难点, 也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 可充分挖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潜能,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 教师在教授超级链接时, 可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 接着提出问题:“现在只能顺序演示幻灯片, 如果想打乱顺序播放该如何操作?”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 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方法, 有的学生在使用软件的帮助功能……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自身的特点, 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小组协作, 互助共进

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的交流会给学生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创造机会, 会给学生分享彼此观点提供机会。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一人又不能一一顾及,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又很少, 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都没有掌握好, 如果按照教材所讲内容让这些学生直接操作, 效果一定不会理想。因此在新学期一开始, 我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基础稍差的学生与基础比较好又乐于帮助同学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样, 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操作后, 也不会觉得无事可做, 他们可以帮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使这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操作。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 增加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队精神。

●体验成功, 增强信心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更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多, 但相对比较简单, 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关联, 如Word、Excel、Power Point等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结合这些内容的教学,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能使课堂得到延伸。

8.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篇八

班级:七(1)(2)(3)(4)教师:XXX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我主要担任七年级一至四班的信息技术课,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辛勤、有汗水、有收获、有快乐,现在我把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服从领导的分配,能够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摆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全部来自附近的乡村,有的学生小学学过信息技术课,有的学生根本就没上过一堂信息技术课,因此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针对此种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把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使学生间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既锻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上我还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首先,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把备课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完之后我总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其次,在七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有一定的思路,所以难免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4、针对学生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还应该细化,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有成功的喜悦感。

9.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工 作 总 结

但是

2014-1-5

2013-2014年上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

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信课,一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并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讲课中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充足,练习的内容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二、加强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多电子小报的规划设计,而这一课程是软件应用课,学生以前学习了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些软件都是有类似之处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是采用了任务驱动

法,即布置一个任务,展示一个样品,再让学生通过看书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先自学再和同学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制作出作品,最后作品展示,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练习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好大的提高。

三、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操作时,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我还选拔一些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尖子生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通过对他们的辅导,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回顾这一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有了欣喜的收获,也发现了不足。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2013-2014年下学期七年级信息技术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本期我任教七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没接触过电脑的同学占大多数,少部分城镇学生的电脑期操作已较熟练。但有共同的一点是同学们普遍对电脑操作的技能和知识缺少完整的训练,知识零碎性大。

2、计算机基础与Windows的操作是掌握电脑的前提,但许多操作没有系统性,没有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

3、网络部分内容知识概念多,操作内容有较大的虚拟性。

4、文字处理操作不难,力争成就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和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的操作。

2、了解网络、互联网的知识与上网进行信息交流,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

3、文字输入的基本技能,办公软件的操作。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构成、文件管理。网络操作。制作电子版报作品。

2、难点:资源管理器。网络应用。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的制作。

四、教学措施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应当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操作的有机结合,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理解知识,体会理论的具体表现。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每节教学内容尽量分解成一个个任务,通过分析任务,操作,最终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操作要点的目的。

2、结合操作,理解知识。将“任务驱动”方式与“探索性”教学良好结合,逐步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动手到感想,进而上升为理论。

3、提倡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方法引导。

4、广泛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教学。

5、尽量挖掘教材中适合启发式教学的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

6、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任务,以操作为主。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信息技术简介 3课时 第1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1课时 第2课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课时 第3课 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1课时 第二单元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11课时 第1课 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 1课时 第2课 窗口操作 1课时 第3课 用键盘进行英文输入 3课时

第4课 画简单的图画 2课时 第6课 编辑修改图画 2课时 综合任务 制作电子图画——祖国万岁 1课时 第三单元 用“资源管理器”管理磁盘文件 6课时 第1课 “资源管理器”简介 1课时 第2课 “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2课时 第3课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课时 综合任务 查找文件 1课时 机动课时2节。

10.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孩子们的认字速度, 强化记忆

低年级孩子的认字方法有看图认字、看拼音认字、听读认字三种认字方法。在这个年龄段中, 看图认字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和记忆的, 看拼音认字和听读认字效果稍差些。但是传统的课堂中, 看图认字受限制较多, 看拼音认字次之, 听读认字比较便捷。这就限制了孩子的认字速度。

汉字75%是形声字, 剩下的是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象形字可以看做是图画, 会意字和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累加而成的。根据汉字的这些特点, 我们在电脑上制作了相关的图片, 把偏旁和这个字的相关情景结合起来, 在课堂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向孩子们逐一展示。这样在潜移默化中, 孩子们不仅能很快地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形体和意义, 还能慢慢地明白汉字的构字方法、造字规律, 为以后的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规范孩子们的写字姿势, 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写字, 首先是要求写对, 然后再要求写好。“写对”就必须要求笔画笔顺要对头, “写好”就要结构合理。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多角度展示正确的握笔姿势, 让孩子们边观看边尝试, 一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有了正确的握笔姿势, 接下来就可以写字了。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在多媒体上展示, 然后让孩子临摹, 临摹完了再观察多媒体上的笔画笔顺, 这样反复几遍, 在旁白中进行每个笔画名称的说明, 孩子们在写字的过程中也记下笔画的名称, 为以后笔画顺序的记忆打下了基础。遇到难写的笔画要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指引强调, 再追加旁白或者趣味性的语音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如, 学习“这”字, 可以先展示“辶”的写法, 强调第二画的写法, 孩子们记住了, 再进行整字的要求。幻灯片上呈现“辶”+“文”末尾加个大红的“×”;“文”+“辶”末尾加上大红的“√”。向孩子们明确, 这个字要先写“文”再写“辶”。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记住这个字的笔画顺序。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office软件中的书法字体, 让孩子们领略汉字的结构美。

三、借助声音和图像, 美化文本诵读, 提高孩子们的感悟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很有多富有童趣, 朗朗上口的文章, 也有文质兼美的散文和富有韵味的诗歌,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学好语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无过于进行咀嚼鉴赏, 高质量的诵读, 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是古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工具、手段与结果之间关系之重要哲理。就是说, 人善于“假物”“利器”。幻灯、录音、影视等多媒体的利用, 就是人的手、眼、口、耳等器官的延长。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 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使课堂结构灵活自然、新颖诱人。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辅助语文教学, 是为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在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了这些信息技术的整合, 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 课堂的气氛也热烈了。孩子们对课文的印象也深刻了。认字、写字、朗读、感悟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四、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孩子们热爱写话

农村孩子的视野虽然比不上城市的孩子, 但是他们的思维也是很活跃的, 如果引导得当, 他们兴趣高涨, 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语句。所以, 我经常搜集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 在多媒体上展示, 孩子们就能讲得绘声绘色, 眉飞色舞。如果把这些写下来, 不就是一篇很好的写作吗!因此, 在有关写作的时候, 我都会在多媒体的屏幕上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让他们自由发挥, 让他们的兴趣空前高涨。所以, 通过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敢想敢言、大胆写作, 学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确实能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于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各因素的功能, 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孩子们互动,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1.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七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文字处理与图表制作方面的强大功能,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二、教学资源

本教材依据吉林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为目的,以活动为重点,通过活动内容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2.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 篇十二

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所任的是七年级上册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初次上初中信息技术,很多地方都不太明白,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过程,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情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开展。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的总结。

一、向其他老师学习,让自己吸取更多的工作经验

刚刚接触地质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我,不知道机房管理,不了解教学到什么程度,但是,大家都热心地扶持我、呵护我,帮助我,一切都从零开始。在学习中和工作上难免会有不明白的问题,我就会虚心地向其他老师请教。所以,其他老师给予我的热心帮助和一些批评、建议,我都很愿意接受,这样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能使我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并且对工作也有了一份责任感,让我觉得任何工作都应该做得最好。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也更喜欢这份职业。一学期来,虽然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各项工作,向着“做一名称职的老师”进了一步。但是,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好,还应该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应该加强对教学方面的锻炼。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工作,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帮助有更突出的表现,为学校尽一份心力。

二、耐心指导学生(1)管理好计算机机房

做好机房辅导教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学期来,我的工作都是以机房辅导为主,因为我带的是七年级中的七个班,所以,相比其他老师来说,我的工作是简单的,用我自己的话说:“我每天都在重复着我昨天的故事”。虽然是这样的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是,我对工作认真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2)检查机器

对于机房中的机器虽然不用修理,但是每天我都会进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不好使的机器、键盘、鼠标等及时告诉维修的老师进行维修和更换,这样学生多的时候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器练习,也避免了鼠标丢失和键盘、鼠标乱插拨的现象。

(3)卫生

好的环境能给人一种好的心情,因为机房在四楼,机房卫生及机房外的卫生打扫不是很及时,除了要求学生保持以外,每节课后都会安排学生进行打扫,我也会在机房人少的时候进行打扫并严格要求学生保持卫生。

(4)纪律

在机房练习时要求学生上机跟上课是一样的,不允许吃东西、乱说话、谈论跟上机练习无关的事情,要保持安静,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问或叫老师。学生也希望自己能在有学习气氛和干净的环境中学习。

三、备课、上课

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了。虽然我已年近四十岁,计算机教学经验不足,但是我很注意积累平时讲课时的经验教训,更让我有了工作上的成就感。在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积极地参与听课和评课。及时做好课后实践的辅导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组织好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讲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课堂语言上我也有所提高,简洁明了,克服了我以前不足。每节课在讲课之前,都是“复习旧课,导出新课”,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在课堂上都是讲练结合,尤其是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上,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我还大胆尝试,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我提出自学要求,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

四、个人学习

如果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的技能必须过硬,我不段的从报纸上、网络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了进修更深层次的等级,积极参加12月份学校组织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对于计算机课,尤其是上机课,学生网瘾较大,游戏瘾较大,没有外网没有上机兴趣,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纪律和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采用多种方式,选择无网络教学,多讲目标和道理,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先接受教师,再接受该教师所教的课程。另外,作为任课教师,并不仅仅局限在课程教学,学生德育教育、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的教育也是必要的也是任课教师应负的义务和责任。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中的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除了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外,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向这个方向前进,不断的完善自己。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新年也即将到来,总得来说一学期的工作中收获还是很多的,但比起其他老师还是有很大差距,在教学方面还有其它方面,还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因此,我要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倍的努力工作,在今后工作上多听领导,同事们的提宝贵意见!

最后,祝愿我们地质中学明天会更好!

1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 它从整合到融合再到深度融合经历了时间的洗礼, 比较整合与深度融合我们会发现, “‘深度融合’是在经过多年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检验之后, 由整合逐步发展的新观念。众多的教育界大家针对这个问题都侃侃而谈:‘融合’, 包含着互不分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一体化的过程, 强调有机的结合、无缝的连接”。[2]“‘整合’是强调各要素, 以促进教学系统平衡的动态过程, ‘融合’是各系统要素实现动态平衡的结果。深度融合即这种平衡状态相对保持的比较稳定和持久, 乃至成为一种常态”。[3]就我国而言,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步的应用整合阶段, 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过程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将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走向深度融合”。[4]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 传统课堂中的课程结构、教学形式、师生活动、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 组成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也产生了适应性的转变。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七要素的转变

就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一样, 教学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教学系统, 而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在诸多分类中, 笔者认为最全面的就是教育家李秉德提出的教学七要素说, 它包括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七种要素。以下, 笔者将从这七个方面探讨教学要素的转变,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行分析。

1.教师由“主体地位”到“主导角色”

信息时代,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 (2014基础教育版) 》在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近期趋势中提到了“重塑教师角色”。[5]学校教育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 强调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习惯和规则的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结果。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这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再占据主体地位, 而转型为主导角色, 其职责是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要点、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等, 通过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众所周知, 灌输式的教育往往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 信息技术的成功引入, 促进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等主动探求知识。例如, 电子书包, 一个主要针对小学教育的数字化书包, 为学生提供了数字化教育资源, 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足迹等, 将多姿多彩的世界尽收到学生的手中,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究,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3.目的由“单一目标”到“多目标共生”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仅强调知识掌握的单一目标, 转向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共同延伸, 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水平。例如, 在学习统计图时, 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情境中 (1991—2015年哈尔滨的天气变化情况) , 学生运用手中的电子设备, 灵活地绘制出各种统计图。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快速地掌握了统计图的使用方法, 并区别各种统计图的差异, 更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了爱护家园的热情, 促进了探索学习新知的兴趣, 从而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培养人。

4.课程由“孤立独行”到“相互促进”

传统课堂中, 各学科之间彼此独立, 互不干扰, 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培养出“1+1=2”的中规中矩的“人才”, 这样的人往往只善于解决已有的问题, 很难有创新, 更难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程结构在本质上发生了转变, 课程结构的编制不仅考虑怎样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 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情、意、行等, 开创适宜于教学目标及学生要求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数学渗透语文知识 (多媒体等) , 语文掺杂数学要点 (大数据等) ,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为知识间的迁移创造条件, 这样将会更加容易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实施也将更加顺利。

5.方法由“传统呆滞”到“技术引领”

Web Quest、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移动学习 (Mobile Learning) 等专业名称在现代的课堂中经常被提及, 它们的共同点就在于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整合, 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中Web Quest是一种“网络专题调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Web Quest课程网页,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2012年以来, 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平台陆续上线, 这些课程的开放, 给更多学生创造了系统学习的条件;移动学习是一种借助移动计算设备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发生的学习, 要求学习内容呈现得具体详细并且能够充分展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这些新生的事物,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及相互转换,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度,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施, 为培养学生兴趣奠定了技术基础。

6.环境由“固定教室”到“大千世界”

信息技术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教学资源的广泛性。信息时代, 书本的出版速度远远赶不上信息的更新脚步, 虽然基础知识没有改变, 但是我们所面对的时代, 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瞬息万变, 教学资源于无形中就被宽泛化了。面对如此需求, 技术人员也没有退缩, 如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开创, 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场所;微博等平台的创建, 方便了信息的传播;校园网的建设, 则保障了教学知识的规范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将相隔千里的“消息”尽收眼底, 教育游戏 (严肃游戏) 的开发, 虚拟实验室的创立, 各种网络媒体的构建, 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7.反馈由“结果评价”到“全程指导”

现代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结果已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来衡量,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成了重要的评价方式。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课程评价提供了量的支持。其优点就在于能快速、精确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地评价, 从而及时地反馈给教师, 帮助教师制定下一环节的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以测试卷为例, 简单的总分评价很难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而大数据的后台分析, 则能迅速找到漏洞, 帮助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 一次性地对症下药。信息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多方的发展, 帮助教育者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帮助学习者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应该慎重,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评分应当有分量, 不可把对知识评分当作一项独立的事情从教学过程中划出来”。这样才能获得双赢。

纵观教学七要素的转变, 我们会很清晰地发现,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信息技术的引入促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角色、目的的确立、课程的结构、方法的选取、环境的创设、反馈评价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定要考虑教学七要素的转变, 调整教学结构, 结合具体的实例设计教学。

● 总结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探究中, “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教学要素之间的连接、知识的罗列, 而应着重强调“教学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6], 实现“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7], 乃至一种“常态的动态平衡”的结果。[8]李秉德的教学七要素理论, 为教学设计者找到了思考的落脚点,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仅仅考虑教学的七要素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工作者还应明确所探讨的学习问题的价值, 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与联系, 以及课程评价的及时与有效等因素。

因此, 笔者认为, 在实际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需考虑到:以真问题为前提, 综合教学七要素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注意课程实施的顺应性与课程评价的高效性, 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自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至今, 教学各要素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研究主要依据以李秉德为首的研究团队提出的教学七要素为线索[1], 谈教学中七要素的转变, 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需考虑到的各种要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七要素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嘉毅, 李秉德.论教学论[J].教育研究, 1997 (4) .

[2][6]祁靖一, 阮滢.从“起步、应用”到“融合、创新”——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谈我国未来十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01) :8-11.

[3][4][8]蔡君, 芦萍萍, 黄慧娟.信息技术与教学缘何难以深度融合——兼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需正确处理的几组重要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10) :23-28.

[5]2014地平线报告 (基教版) :教师角色转换正当时[N].中国教育报, 2014-8-27 (09) .

14.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巧设课堂前奏。

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

分钟,操作

分钟;第三,讲

分钟,操作

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二、精讲多练。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信息技术组:刘晓玲

15.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五

内坑中学

李文杰

时光飞逝,一转眼一学期即将过去。本学期来,我自认自己收获良多,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更是所获非浅。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如下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力求在教育教学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参加政治学习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后,我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和上网积极主动学习“十六大”报告,认真领会理解报告精神,使我的思想受到很大启发。

克服自身各种困难,积极调整心态,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到了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二、勤学实干、积极创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6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虽然计算机课非高考、会考科目,但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好的开拓自己的思维,更好的认识和接受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好的完成对他们的素质教育。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就相当于给了他们一种探索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此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严格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计算机教学中,我认识到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创新是灵魂。为此我依照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喜人。不少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确保机房正常运转

1、除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我还协助管理人员负责机房维护、维修工作。我校机房共有计算机123台。因机器使用时间较长,使用率较高,部分部件老化,再加上学生的非法操作等原因,机器经常出现故障。为了保证学生上课的正常使用,我尽量在第一时间内把机器修好。上班时间解决不了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或组织计算机组成员全员参与维修。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规范上机流程,平时使用过程中,认真做好上课、上机记录,保证机房卫生,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

四、团结互助、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

本学期来,学校新建了学生评教系统和教师个人材料缴交系统,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我们信息中心团结协作,制定了对教师的电教技能的培训计划。

1、因为大部分老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很难在上班时间集中培训。又因为老师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制定了如下方法。首先将老师们依据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主要培训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提高班主要培训课件的制作及网络知识。培训时间大多为每学期初的教师全员培训及集体备课期间

2、每到期末期中考试的时候,总是班主任老师最忙的时候。既要做常规工作,又要统计考试成绩。当时只要他们找到我帮忙的(比如打印试卷、成绩表,高考报名表、论文等)我都能及时提供援助,哪怕自己手头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3、本学期来我组成员还制定了个人业务共同发展计划,组内成员共同学习某样软件的使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五、互相学习,互通有无,认真参加教研活动

参加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一学期以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虚心向同组的老师请教学习,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听课,不仅听同组老师的课,还听其他教研组老师的课,认真听老教师评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注意自己在课堂上不犯他们的错误。长期坚持下来,上课水平、业务素质均有较大提高。

16.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低年级,数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普通家庭的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把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刚好在智力启蒙阶段。学生是小孩子从以家庭生活为主体转换到以学校生活为主体的开始阶段。大部分刚上学的小学生好动、活泼、好奇心重,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能适应学校生活,认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有利于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数学课堂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本文就对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展开了分析,从中探讨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备课,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备课,有效的节省备课时间。一般数学老师在给学生讲课前,会提前几天做好备课。在课前备课可以让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避免出现讲课速度太快或者太慢的问题。老师讲课速度太快,往往在这节课中准备要讲的内容已经讲完了,课堂时间还剩下一大半,接下来只能让学生自习,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学生还不一定跟得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老师讲课速度太慢,则是一节课已经结束了,老师还没在预定的时间内把刚讲的课程知识讲完,造成拖堂现象。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备课,一般是通过解读教材,了解教材所讲内容,弄明白教材每个单元的重点,每节课的重点。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百度、搜狐、谷歌的搜索引擎搜索小学低年级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通过观看了众多教学资源后,挑选自己觉得优秀的、比较适合自己的课件。在数学老师选好课件后,把课件下载到电脑桌面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上课思路和学生学习情况来修改课件,做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件。在数学老师修改课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软件功能,没办法修改成自己想要的课件时,可以请教其他会修改的老师或者是同学校的计算机老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备课,不仅仅能节省数学来时备课的时间,还可以参考众多数学老师的教学流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使数学教学更丰满。

二、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不是说就要摒弃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而是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黑板教学模式中交替轮换。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图像、声音、动漫来集中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小猫咪到熊爸爸的水果店里去买苹果的动画情形:在阳光灿烂的早上,小猫咪到熊爸爸的水果店去买苹果,小猫咪对熊爸爸说:“叔叔,妈妈叫我买8个红苹果回家。”熊爸爸说:“好的,拿我就在这15个大苹果中挑8个红苹果给你。”然后在动画结束后,在屏幕上弹出一句话:“小朋友,你可以帮熊爸爸算一下,15个苹果买了8个给小猫咪后,熊爸爸还剩下几个苹果吗?”通过这一段生动、有趣的动漫情景,来引起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带动数学课堂的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可以提升数学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认识乘法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理解、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二年级学生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已有生活经验中很少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由于二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认识“几个几”,接受新知有个过程。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课件中的情境和实例,用明显色彩圈出动物的站立情况,例如兔子是两只两只站在一起的,需要课件将效果做出来,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形象感知,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这些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从而在脑中建立起乘法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难题简化

数学这一学科所讲授的知识大部分是比较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运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数学老师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是难以用语言把知识点向学生表述的,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对于部分抽象知识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白板、课件和实物投影等工具给学生视觉的理解,也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吸引力。例如实物投影就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很有必要,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于书写规范要求等都不是很熟悉,可以将作业要求实物投影做示范,学生在边看边学的基础上能更好的练习以得到提升。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可以适时地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运用多媒体把用语言表述不清楚的知识点通过图像生动、形象的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理解、吸收、记忆数学知识。例如,在一张四边形上剪去四边形其中一个角,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必要,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视觉印象,还要运用多媒体播放四边形剪去一个角的情形。学生在动和看的结合中对于此题的理解更深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够更生动、更形象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上一篇:浙江省事业编制考试下一篇:进入初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