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2024-06-24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共8篇)

1.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篇一

高考北京理综物理试题符合新课改思想

总体来说年物理试题非常符合新课改思想,难度稳中有降。

1、选择题

8道题中,3道力学,2道电学,原子物理和光学各占1道,与去年不同,没有考察近代物理,而是考察单位制,难度不高。第1题,原子物理考察β衰变;第2题光学考察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波长变长亮纹间距变大;力学3道题目分考察万有引力、机械波与超重失重。其中第3题万有引力考察同步卫星知识,同步卫星可以质量不同。第4题机械波考察了介质决定波速、波源决定频率。第6题考察的力学传感器,借以判断超重失重中加速度最大值。电学2道题目难度不高,第5题考察电路变化,利用口诀“串反并同”可以很快解决。第7题考察自感,与去年电路图相类似。最后一题考察单位制知识单位N可以表示为J/m或者kg·m/s2。

2、实验题

总体来说,实验题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前几年的考察思路。第一题比较常规,考察了万用表的欧姆表读数问题,换量程时“先调零再读数”往往是考生容易忽略的点。第二道实验题颠覆性地考察了动量,同时结合了平抛知识,利用相同高度平抛时间相同,于是水平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实验题考察了动量也就意味着计算题出现动量的几率很低了。

3、解答题

解答题共三题。第一题与去年考察点类似,考的`是能量守恒在曲线运动中的运用,并结合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利用能量守恒求得速度,再根据向心力的相关知识求解绳上拉力。第二题考点又具有颠覆性,自开始就一直考察的是新能源问题,例如07年考察太阳能电池车,考察风力发电问题,和考察“霍尔效应”,严格意义上不算新能源问题,但是“霍尔效应”是电磁流量计和磁流体发电的原理,算是较新内容点。而今年的第二题考察的是有界磁场问题,完全背离了之前几年的出题思路,明年的出题情况会继续今年还是回归去年还是个未知数。

09年与10年连续两年考察了小球连续碰撞问题,由完全弹性碰撞到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使得考生对于连续碰撞类问题已经非常熟悉了,改换思路也是必然趋势。又由于今年实验题考察了动量守恒,所以最后一题不出所料不再考察动量守恒,而考了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做简谐运动的问题,结合了静电场与简谐运动两方面知识。

2.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篇二

2008年四川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就整体而言比较注重基础,考查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通过基础与综合相结合,考查学科综合能力,注重生物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无偏、难、怪题出现,无超纲题,有一定新颖性。

二、知识的考查情况

1. 对应考纲的分布

试题涉及考纲中列出的15个大的考点,约占全部考点内容的27%。具体分布在生命活动的调节、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遗传和变异、细胞和微生物六个部分。

2. 知识考查的章节分布、题型及分值情况

三、试题基本特点

2008年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 主干知识突出

四川卷试题重点考查了遗传与变异、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生物与环境、细胞等主干知识。其中着重考了代谢、调节和遗传变异三部分知识,分值合计多达48分,占总分值的66.7%。

2. 强调知识综合

试题并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覆盖面,却体现了对生物学科知识综合性的考查。

3. 命题新颖

试题考查的知识虽为考生们所熟悉的主干知识,但命题的方式很新颖,让考生产生似曾相识但又绝不是原题的感觉,真正考察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4. 坚持能力立意

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坚持了“以能力立意”的教学思路。以能力反应、能力综合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实验能力等。

四、对2009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建议

1.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要认真研读2009年的《考试大纲》,与前几年的相比较,尤其与2008年《考试大纲》相比较,比较出它们的不同。对这些不同要引起高度重视。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联系起来,做到有得放矢;将试题的选用与《考试大纲》联系起来,做到精选、精炼、精讲。

2. 认真研究历年来的高考试题寻找特点及规律

认真分析几年来的生物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难度,相对比较稳定。

(1) 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是以细胞、代谢、遗传、调节和生态为主。

(2) 实验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仍会占相当大的比分。

(3) 图、表、曲线仍然是考查知识点的重要形式。

(4) 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会更紧密。

3. 制定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

(1)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根源。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对易错易混的知识应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抓住它们之间的本质所在,便于在做题时能快速准确地区分和判断。

(2) 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选择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3) 注重利用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在复习时按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归类,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图表信息、提取应用图表信息、综合表达图表信息的能力培养。让他们掌握各类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4)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近几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在高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给出的已知条件,科学合理地做出假设,设计或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和分析结果,并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3.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篇三

关键词:高考;试题评析;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7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题目:2013高考新课标[28.(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1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 个e-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l kW·h=3.6×106 J)。

1 命题意图分析

试题考查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等等,命题思路新颖,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一道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综合的经典案例。目前全国各地的高考理综试卷,绝大部分试卷是将理、化、生简单的拼卷,规定考生在150分钟内完成,没有实质上的综合。从简单的理化生拼卷到实质上的综合,这才是今后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考试卷发展的必经之路[1]。

电池的能量密度源于化学选修4课本第75页,教材介绍了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多少,叫能量密度即比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功率的多少,叫功率密度即比功率。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比能量=电压×电流×该状态下所能持续放电的时间/体积(或质量)、比功率=最大放电电流×该状态下所能持续放电的时间/质量(或体积)。

例如5号镍镉电池的额定电压为1.2 V,其容量为800 mAh,则其能量为0.96 Wh(1.2 V×0.8 Ah)。同样尺寸的5号锂-二氧化锰电池的额定电压为3 V,其容量为1200 mAh,则其能量为3.6 Wh。这两种电池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锂-二氧化锰电池的比能量是镍镉电池的3.75倍。

2 试题解析

由题给的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5.93 kW·h·kg-1)得知,试题中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只要计算出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即可。

若电解质为酸性介质如H2SO4溶液,燃烧产物CO2不会被稀H2SO4吸收,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显然1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12个e-的电量;

1 kg二甲醚的物质的量n=1000/46 mol,可以产生的1000/46×12×6.02×1023个e-的电量,1个e-的电量为1.602×10-19 C。

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W=UIt=Uq=1.20×1000/46×12×6.02×1023×1.602×10-19 J

=3.02×107 J

=3.02×107/3.6×106(kW·h)

=8.39 kW·h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或比能量E=8.39 kW·h·kg-1

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列式计算求出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是多少?

若电解质为酸性,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1个甲醇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转移6个e-;

1 kg甲醇的物质的量n=1000/32 mol,可以转移的1000/32×6×6.02×1023个e-的电量;

1个e-的电量是1.602×10-19 C,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

W=UIt=Uq=U×1000/32×6×6.02×1023×1.602×10-19

=1.808×107 U

=1.808×107/3.6×106 U(kW·h·V-1)

=5.02 U(kW·h·V-1)

E=5.93 kW·h·kg-1=5.02 UkW·h·kg-1·V-1

U=1.18 V

若电解质为NaOH碱性溶液,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 2-+6H2O,同理也可算出理论输出电压是1.18 V;根据P=W/t,功率可以由电池输出的电能换算得到,求出比功率。

3 教学启示

在人教版教师用书中,几乎没有见到能量密度知识的介绍或拓展内容,教辅资料上几乎看不到关于比能量、比功率等例题或试题,因此在新课标教学和高考复习时容易被师生忽视。

关注社会生产实际已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新课程教材中更是将“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列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相应的以“化学、社会、生活及边缘交叉科学”为情境的试题,笔者认为这是今后高考理综试卷命题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应该从新课程中挖掘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元素,将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中,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寻找理化生交叉内容的潜在考点。

参考文献:

[1]刘孝元. 2013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卷I化学试题“稳”“变”“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7):54~56.

摘要:剖析了一道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第28(5)小题的命题意图,作了该试题解析,并由此得出了相关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考;试题评析;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7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题目:2013高考新课标[28.(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1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 个e-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l kW·h=3.6×106 J)。

1 命题意图分析

试题考查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等等,命题思路新颖,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一道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综合的经典案例。目前全国各地的高考理综试卷,绝大部分试卷是将理、化、生简单的拼卷,规定考生在150分钟内完成,没有实质上的综合。从简单的理化生拼卷到实质上的综合,这才是今后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考试卷发展的必经之路[1]。

电池的能量密度源于化学选修4课本第75页,教材介绍了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多少,叫能量密度即比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功率的多少,叫功率密度即比功率。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比能量=电压×电流×该状态下所能持续放电的时间/体积(或质量)、比功率=最大放电电流×该状态下所能持续放电的时间/质量(或体积)。

例如5号镍镉电池的额定电压为1.2 V,其容量为800 mAh,则其能量为0.96 Wh(1.2 V×0.8 Ah)。同样尺寸的5号锂-二氧化锰电池的额定电压为3 V,其容量为1200 mAh,则其能量为3.6 Wh。这两种电池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锂-二氧化锰电池的比能量是镍镉电池的3.75倍。

2 试题解析

由题给的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5.93 kW·h·kg-1)得知,试题中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只要计算出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即可。

若电解质为酸性介质如H2SO4溶液,燃烧产物CO2不会被稀H2SO4吸收,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显然1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12个e-的电量;

1 kg二甲醚的物质的量n=1000/46 mol,可以产生的1000/46×12×6.02×1023个e-的电量,1个e-的电量为1.602×10-19 C。

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W=UIt=Uq=1.20×1000/46×12×6.02×1023×1.602×10-19 J

=3.02×107 J

=3.02×107/3.6×106(kW·h)

=8.39 kW·h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或比能量E=8.39 kW·h·kg-1

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列式计算求出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是多少?

若电解质为酸性,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1个甲醇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转移6个e-;

1 kg甲醇的物质的量n=1000/32 mol,可以转移的1000/32×6×6.02×1023个e-的电量;

1个e-的电量是1.602×10-19 C,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

W=UIt=Uq=U×1000/32×6×6.02×1023×1.602×10-19

=1.808×107 U

=1.808×107/3.6×106 U(kW·h·V-1)

=5.02 U(kW·h·V-1)

E=5.93 kW·h·kg-1=5.02 UkW·h·kg-1·V-1

U=1.18 V

若电解质为NaOH碱性溶液,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 2-+6H2O,同理也可算出理论输出电压是1.18 V;根据P=W/t,功率可以由电池输出的电能换算得到,求出比功率。

3 教学启示

在人教版教师用书中,几乎没有见到能量密度知识的介绍或拓展内容,教辅资料上几乎看不到关于比能量、比功率等例题或试题,因此在新课标教学和高考复习时容易被师生忽视。

关注社会生产实际已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新课程教材中更是将“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列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相应的以“化学、社会、生活及边缘交叉科学”为情境的试题,笔者认为这是今后高考理综试卷命题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应该从新课程中挖掘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元素,将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中,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寻找理化生交叉内容的潜在考点。

参考文献:

[1]刘孝元. 2013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卷I化学试题“稳”“变”“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7):54~56.

摘要:剖析了一道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第28(5)小题的命题意图,作了该试题解析,并由此得出了相关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考;试题评析;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7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题目:2013高考新课标[28.(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1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 个e-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l kW·h=3.6×106 J)。

1 命题意图分析

试题考查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等等,命题思路新颖,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一道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综合的经典案例。目前全国各地的高考理综试卷,绝大部分试卷是将理、化、生简单的拼卷,规定考生在150分钟内完成,没有实质上的综合。从简单的理化生拼卷到实质上的综合,这才是今后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考试卷发展的必经之路[1]。

电池的能量密度源于化学选修4课本第75页,教材介绍了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多少,叫能量密度即比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功率的多少,叫功率密度即比功率。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比能量=电压×电流×该状态下所能持续放电的时间/体积(或质量)、比功率=最大放电电流×该状态下所能持续放电的时间/质量(或体积)。

例如5号镍镉电池的额定电压为1.2 V,其容量为800 mAh,则其能量为0.96 Wh(1.2 V×0.8 Ah)。同样尺寸的5号锂-二氧化锰电池的额定电压为3 V,其容量为1200 mAh,则其能量为3.6 Wh。这两种电池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锂-二氧化锰电池的比能量是镍镉电池的3.75倍。

2 试题解析

由题给的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5.93 kW·h·kg-1)得知,试题中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只要计算出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即可。

若电解质为酸性介质如H2SO4溶液,燃烧产物CO2不会被稀H2SO4吸收,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显然1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12个e-的电量;

1 kg二甲醚的物质的量n=1000/46 mol,可以产生的1000/46×12×6.02×1023个e-的电量,1个e-的电量为1.602×10-19 C。

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W=UIt=Uq=1.20×1000/46×12×6.02×1023×1.602×10-19 J

=3.02×107 J

=3.02×107/3.6×106(kW·h)

=8.39 kW·h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或比能量E=8.39 kW·h·kg-1

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列式计算求出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是多少?

若电解质为酸性,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1个甲醇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转移6个e-;

1 kg甲醇的物质的量n=1000/32 mol,可以转移的1000/32×6×6.02×1023个e-的电量;

1个e-的电量是1.602×10-19 C,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

W=UIt=Uq=U×1000/32×6×6.02×1023×1.602×10-19

=1.808×107 U

=1.808×107/3.6×106 U(kW·h·V-1)

=5.02 U(kW·h·V-1)

E=5.93 kW·h·kg-1=5.02 UkW·h·kg-1·V-1

U=1.18 V

若电解质为NaOH碱性溶液,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 2-+6H2O,同理也可算出理论输出电压是1.18 V;根据P=W/t,功率可以由电池输出的电能换算得到,求出比功率。

3 教学启示

在人教版教师用书中,几乎没有见到能量密度知识的介绍或拓展内容,教辅资料上几乎看不到关于比能量、比功率等例题或试题,因此在新课标教学和高考复习时容易被师生忽视。

关注社会生产实际已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新课程教材中更是将“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列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相应的以“化学、社会、生活及边缘交叉科学”为情境的试题,笔者认为这是今后高考理综试卷命题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应该从新课程中挖掘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元素,将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中,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寻找理化生交叉内容的潜在考点。

参考文献:

4.深度解析高考北京理综生物真题 篇四

还有一个是不加X的什么东西,这种情景当中,比如说告诉你,实验组当中是怎么处理的,对照组应该如何设置?你比如在有一年天津高考当中考[微博]过的,说把这个细菌的一个提取液,给加到石油当中,请问我的对照组应该怎么设置?实验组是加细菌的提取液到石油里面,研究目的是看细菌能不能分解石油,对照组是不加细菌分解液的石油,这个空仍然看到底是加还是不加,在2010年的北京高考当中,还是生长的题目,浸泡在一定浓度省长性的磷酸盐缓冲液,这时候我要控制单一变量,只能是生长素的话,对照组怎么写?可以写不加生长素的磷酸盐缓冲液。

最后一个原则,相对比较简单,重复性原则,不能因为一次性的实验的结果,得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结论,重复性指的是,你要对于实验多次重复,如果一致,结论就成立了,为什么多次重复,答题模板是两个,应该直接写这句话,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看题目怎么题,一个模板就已经足够用了。

5.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带答案 篇五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会发生RNA的合成。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C

【解析】癌细胞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解析】类胡萝卜素只能吸收蓝紫光。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解析】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受环境影响。

三、非选择题:

29.(8分)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周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分裂期 分裂间

(2)着丝点分裂、纺锤体的形成,阻止染色体移向两极 不会

(3)相关蛋白的合成、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丝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相关蛋白的合成、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30.(9分)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生长 (2)增大 (3)根冠、萎蔫的叶片

(4)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 维持细胞渗透压 提供反应的原料

【解析】(1)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型(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2)施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加快,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组成细胞的结构。

31.(10分)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内血糖含量下降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组: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解析】(1)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2)(3)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32.(12分)

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实验思路:让①和②杂交、①和③杂交、③和②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

如果子二代中出现8种表现型就说明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预期实验结果:子二代中有8种表现型(子二代中的表现型不是8种)

得出结论: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让①和②杂交,①为母本,②为父本。产生的所有雄性均表现为无眼刚毛正常翅膀。②为母本,①为父本。产生的所有雄性均表现为有眼小刚毛正常翅膀。

得出结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为为X染色体上

【解析】见答案。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丙酮(沸点56 ℃)、乙醇(沸点约78 ℃)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晾干 物质W受热、受潮易分解

(2)使物质W完全溶于加溶剂

(3)吸收有机溶剂和水分

(4)其沸点相对较低,温度过高会导致物质W分解

(5)新鲜的植物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燥时注意控制干燥时间,时间过长会导致物质W分解

【解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解析见答案。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先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 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2O浓度,C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______(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答案】(1)因为在启动子的下游接上的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不能启动

(2)模板DNA 四种脱氧核苷酸

(3)细胞培养(传代培养) 维持培养箱中的pH

(4)C

6.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篇六

1.注意:为方便学生进行个人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职业价值观测评、学生能力倾向测评、心理测评等),参赛选手可登陆我校职前指导网络学堂进行职业规划测评。学生可自行注册登陆,在职前测评栏目进行自我评测。职前指导网络学堂学校验证码为:359254。或注册登录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提供的“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http:///zd/zygh/cpxt/index.shtml)进行测评。

2.评分细则

参赛作品评分表(满分100分)

1)作品撰写的步骤

所谓“职业生涯设计”其实就是“人生战略设计”,是对自己成功的人生进行正确的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包括确立志向、评估分析、确定职业生涯方向、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回馈等七个步骤。

本次大赛因实际上是方案的设计,因此方案内容顺序与上述七个步骤有所不同。职业生涯设计作品必需包括自我测评、生涯机会评估、确定职业、制定生涯设计四个步骤,即:

(1)自我测评:

是指借助职业心理测评表对求职者的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智能、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分析,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

(2)生涯机会评估:

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该求职者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

(3)确定职业:

通过人才测评和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求职者,了解环境,在此基础上对求职者的职业做出选择,确定求职者的职业。

(4)制定生涯设计:

如何将职业落到实处,将理想化为现实。有短期目标(一年规划)、中期目标(三~五年规划)、长期目标(十年规划)、人生目标,其中包括落实目标的工作、训练、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必须包括个人志向、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自我优势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或前景评估、职业生涯目标、个人行动计划与措施等五个方面,内容顺序不得改变。

(1)确立志向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综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远大的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抱负,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在制定生涯设计时,首先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也是生涯设计的最重要的一点。

(2)准确评估

准确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准确评估是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作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位置、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生涯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3)选择职业

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或目标职业做出选择。也就是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通常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我想往哪个方面发展?我能往哪个方面发展?我可以往哪个方面发展?我的职业选择能帮助我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吗?我是否有一种途径可以让现有的职业与人生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这一点对即将步入社会选择职业的大学生非常重要。

(4)确定职业生涯路线

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必须做出抉择,以便使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为沿着你的生涯路线和预订的方向前进。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是职业发展能够成功的重要步骤之一。

(5)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生涯路线选择后,人生目标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

(6)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择优选择好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达到职业目标的发展路径之后,你需要制定达到这个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行动策略。人生发展阶段要使目标能够实现,就必须将目标分解量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使自己知道现在应该为目标做什么,使目标有了现实的行动基础。要注意行动计划的可行性,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高效行动,直达目标。

(7)评估与回馈

7.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篇七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突出了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以主干知识为主体, 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着力体现概念性、思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在化学思想、理性思维以及化学潜能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考查.同时又稳中有变, 推陈出新, 既体现了“平安高考、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 又符合高考选拔功能的要求.

一、试题重点考查方向和知识内容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非选择题以中档题为主, 考查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和运用能力的考查.从Ⅰ、Ⅱ卷所涉及的总体内容来看, 今年高考理综试卷 (全国卷Ⅰ·陕西卷) 的化学试题所涉及知识全部是主干知识, 既考虑了覆盖面, 又突出了重点, 同时本套试题难度有层次, Ⅱ卷难度略升.

二、试题的几个特点

1.依纲靠本, 题型稳定

选择题中规中矩, 基本稳定, 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继续保持2007年相对平稳的态势, 试题的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难度等, 均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没有大起大落, 能够使考生很快进入良好的答题状态.考查内容均为平时学生训练的常见、热点内容, 大多数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只要学生能够按照平时复习的要求进行分析, 完成情况会很好, 考试的区分度将不会太大.

2.注重双基, 突出重点

整套试题覆盖面广, 知识的考查稳中求变, 不断创新, 简单当中有变化, 主干当中有重点, 注重于知识的考查, 突出学科特点.试题中所涉及的离子共存、原子和分子结构、同分异构体、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图像、盐的水解、电解原理及其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物质的推断、基本实验和有机物的推断等内容, 均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试题总体是既有面又有点, 能够考查出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

3.适度创新, 考查潜能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试题适当地进行了一些微调, 非选择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增加, 一方面为了保持必要的区分度, 有利于拉开分数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 对开放性和研究性学习, 也做了新的尝试.在计算、推断、实验、框图方面都有创新.个别题目看似容易, 但得分困难, 如第27题物质推断和第28题实验题,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和实际考试结果来看, 与去年相比试题难度确有增加, 化学得分有所降低.

三、试题中存在的不足

如果将本试题从头到尾认真细致地完成一遍, 你也许会发现解Ⅱ卷中的四个题都不那么顺畅, 这是很多同行和学生的共同感受, 学生普遍感到毫无把握,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 对Ⅱ卷试题笔者认为有以下的不足:

1.对于26题, 数据繁琐, 计算量大, 三写两算, 造成学生恐慌暂且不谈, 就题中“滤去残渣, 滤液酸化后, 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 滤去MnO2沉淀, 浓缩滤液, 结晶得到针状KMnO4晶体.”的说法, 笔者认为存在着科学错误, 因为此时滤液中存在大量Cl-, 在该条件下显然会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 这是中学生熟悉的内容, 为何命题中又不给予考虑?让学生很困惑.

2.27题中的信息表述不准确.通常谈CaO和H2O的作用是生成石灰乳或澄清石灰水, 而框图中却说生成白色固体, 使学生很迷茫, 若写成白色浑浊也许会更好些.这应该不会是有意设置的障碍吧?

3.28题如果不看答案, 可能没有同学敢肯定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答案告诉你不用推断MZ是什么东西, 只要按反应规则回答就行.这好像不符合一般推断题的思考完成习惯.连MO是什么都还不确定, 又怎么书写它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况且还要求书写“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既然不要求推断MZ, 却又给出“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这样的信息, 这不是有意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先推测出“黄色粉末状化合物”是什么物质, 才来完成有关问题的回答吗?更何况“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 中学化学中是根本找不到的.此题令很多学生陷入困境, 若直接给出“化学式为MZ的化合物”岂不是更好?

4.29题中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 C遇FeCl3溶液显紫色, 该物质显然是甲基苯酚, 但甲基在对位还是邻位呢?中学化学谈到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时仅谈生成邻、对位的产物, 不谈间位的产物, 甚至很多习题都是针对此而设置.本小题谈到“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如果按照教材介绍的“不考虑间位产物”则C应是邻位甲基苯酚;如果不管实际有无这样的产物, 只要位置许可就算一种, 显然C是对位甲基苯酚.既然存在这样的争议, 其实只要将其表述成“C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取代只有两种产物”即可避免.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教研室

8.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篇八

关键词:理综课标卷Ⅱ;试题解析;实验

2015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Ⅱ生物试卷,在内容、题型及赋分等方面严格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与2014年保持一致,整体是稳定的,体现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命题指导思想。但2015年的生物试题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

全国卷Ⅱ生物试题总分为90分,共12题,即有6道选择题、4道必考题选择题和2道选考题(含二选一)。2015年生物试题各题型知识内容及分值统计见表1、表2和表3。

表1、2、3说明,2015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Ⅱ生物试题的考查内容,均遵循了《考试大纲》,注重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选考部分选修1考查的是生物技术应用——从生物材料中提取胡萝卜素,而选修3考查的是基因工程中的蛋白质工程。生物试卷只有12题(选考题是二选一),要在有限的题量中涵盖一定的考点必须提高综合性,只有通过把几个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个情境中,以达到做一题多考点综合的目的。但具有综合性,并不意味着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如第4、第6题,分别是对生态系统、染色体结构变异概念的考查,就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如第2题、第3题,对知识点之间迁移和融合的要求就比2014年更高。

二、重视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在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对《考试大纲》要求的生物学中的科学素养和理解能力、實验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都进行了考查。与2014年相比,在重视对理解能力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三、突出对实验的考查

对于实验,2015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Ⅱ生物试题,是以《考试大纲》规定的实验为基础,侧重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且更加突出了对实验思想、方法和技术的考查。如第1题,以在新情境中三组实验为基础,通过矿质元素的吸收为载体,考查了对照实验的思想。29题,题干中“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据表中数据回答“(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组,其原因是 _____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____组。”考生不仅要有对照实验的思想,还要能正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作答。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考查

新课程现念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今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主要是以对社会、生活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的考查来体现。如第5题,围绕病原体,考查了特异性免疫是的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致癌因子中的病毒致癌因子和艾滋病的原因,与日常生活与社会联系紧密。39题,以胡萝卜素为载体,第一小题中的“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 ,胡萝卜素是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这三个空和第三小题中“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_____ ,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 。”这两个空,都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第2题,以细胞衰老学说中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的端粒学说为载体,考查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DNA存在形式、逆转录、端粒的位置及端粒与细胞分裂的关系,需考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对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40题,考查蛋白质工程,是对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关注。2001年成立的国际人类蛋白组组织宣布的两大计划,其中“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就由中国科学家牵头,总部设在北京。

总之,2015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Ⅱ生物试题,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引导考生关注所学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运用,学以致用,让考生体悟到生物知识的价值,对高中生物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二年级上看图写话观猴山下一篇:医药销售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