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24-06-29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共11篇)

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危亡,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儿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的英雄诗篇。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和战斗力。

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被日军占领了20多个省、市,死伤人数达3800万。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结成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任何入侵者都为之胆寒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的抗日队伍,义无反顾地开赴抗日前线,同敌人浴血奋战。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民族精神是无敌的卫国长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中华民族的大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种民族大义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团结和争取了友党友军及一切爱国力量,为追求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视死如归,英勇奋斗。舍身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群体行为。日本侵略者可以杀死我们几千万民众,但摧不垮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日本侵略者可以暂时占领大片中国土地,但征服不了中国人的爱国心。日寇越残暴,抗战的斗志越坚强;环境越艰苦,对敌斗争的办法越多越灵活。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贵在实践,重在行动。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各行各业,化为每个公民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铸造新时代的民族之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那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我认为就是爱国和理想.爱国,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而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早见的。中国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今天我们的国家强的了,我们的民族也骄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也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尊敬和敬仰!但爱国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所以我被青年不仅要创造一个科学技术等物质上强大的国家,更要努力构建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明。

理想,“五四”经历了90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实意义不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五四时期的青年有着远大的理想,今天我们不乏理想和想法。但一句话说得好“志存高远,重在落实”弘扬五四精神决不是空喊抽象的口号。同样仅立志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学会励志和养志。作

为青年人我们有黄金般的岁月,我们有昂扬向上的朝气和锐气,我们有迈向成功所具有的能力。是仅仅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训练和培养自己。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而奋斗到底!

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例子不胜枚举!06超女总冠军李宇春,是大四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成为了爱心大使。2007年4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宣布“玉米爱心基金”成立!得到了13000多人次捐赠。捐款突破百万!李宇春用这些钱救助了20多名白血病患儿!宇春的行为感动了我们。向宇春这样的人其实很多!07年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他的见义勇为行为感动了我们!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去市区购物。途径通济桥时为救一轻生女青年,纵身从十米余高的桥上跳下,他用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脱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2个半小时被打捞起时以挽留不住他年轻的生命了!他在冰冷的河中睡去,给我们我那一个温暖的启示!他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别人!08年512大地震中无数个鲜血的生命为救他人,为祖国没留下任何豪言壮语,悄悄离去!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实际!“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汗心”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有诗完善和发展。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有责任肩负起建设的脊梁。

最后我用五四代表人物李大钊《青春》一文中的部分结束我的发言“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²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² 爱国如饥渴。——班固

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²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²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²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²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²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²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

²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²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²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²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²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²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²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²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

²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²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²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²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²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²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²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²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²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²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²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²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²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²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彭德怀

²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²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²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²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²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²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傅雷

²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²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²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

²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吴玉章

²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²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² 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² 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²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民

²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吴仲华

² 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任继愈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青少年,你们准备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一、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

五、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六、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民族精神

(1)井冈山精神

主要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2)长征精神

主要内涵是: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3)雷锋精神

主要内涵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载 人 航 天 精 神

主要内涵: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二

1 高校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容

民族精神是指产生和蕴藏于一定民族的个性或群体之中, 热爱、忠诚和报效祖国和民族, 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 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重要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人生价值规范。五千多年的发展, 中华民族形成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高校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必须加强对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1.1 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精神等。新时期爱国主义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爱国主义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 并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高校开展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国家意识, 将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牢固树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 自觉将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1.2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勇于斗争、不怕牺牲;从建国初期的不怕封锁、自力更生, 到新时期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 到江泽民同志倡导的“五种精神”, 到胡锦涛同志强调“两个务必”, 无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创造了强盛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 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象征。高校开展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树立勤奋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成才意识, 要培养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 才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 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1.3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不论是在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救亡图存时期, 中华民族都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传统, 以此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激励着中华民族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 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往直前。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 增强学习紧迫感和使命感, 增强拼搏意识, 使大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4 团结统一共同繁荣精神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盼统一、讲团结、谋发展、求繁荣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 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 是广大人民群众从历史的经验和自身体会中得出的必然选择。新的历史时期, 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精神更具时代意义。高校要努力培育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使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观念, 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大汉族主义, 让“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观念深入学生之心。

1.5 爱好和平放眼世界精神教育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把自己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 实行对外开放, 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加快自己的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特征。高校应大力开展爱好和平精神教育, 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和协调, 如“和而不同”的共生意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 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分析国际形势, 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把握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使学生成为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

2 高校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当今世界, 各种思想相互激荡, 文化竞争异常激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高校是塑造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 必须加强领导, 通过各种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 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只有弘扬民族精神, 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 使创造力迸发出来。发展先进文化, 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 切实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发扬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任何民族精神皆源于该民族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宝库, 既是中华民族推动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更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厚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和国情教育, 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特别是要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光辉业绩;要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 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对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的文化加以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 引导学生同民族虚无主义、民族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 使学生保持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积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促进民族精神创新发展。民族精神作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 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质上是一种建设、一种创新。因此, 高校应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的优势, 要立足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善于概括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宝贵精神, 更要不断提炼和概括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的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应教育学生在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学习和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之长, 汲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使一切能够为我所用的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去。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创造全员环境和各方面团结协作的整体氛围, 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直接担负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就能让学生培养文明之举, 塑造高尚灵魂,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所以, 高校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全体教师在教学中都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将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校报、电视台、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要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升国旗仪式、人文论坛、科技文化节、文艺晚会、体育赛事等一切校园文化活动都要渗透民族精神;要精心设计人文景观、布置校园环境, 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 举办系列专题讲座, 播放相关电影、电视片有意识地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利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 到落后地区进行“三下乡”活动等一切教学途径和资源, 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本身具有接受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 注意引导学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 在参与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如大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树新风”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并以学校主人翁的精神, 在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的内涵。

3 结语

高校在注重加强大学生自身德行修养的过程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要大学生全面充实自己, 不断提高个人社会化的程度, 进行人生定向和人格完善;二是要使大学生达到高校大学生品德规范的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党, 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 自觉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再度复兴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龚学增.民族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3.浅谈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篇三

我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通过诚实守信和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自强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引导学生和困境、逆境做斗争,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行为处事习惯。

仁爱精神。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我们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仁爱精神。

勤奋精神。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我们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源泉。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劳作、勤于思考、勤于发问等方面,包含勤勉与奋发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我们利用体现勤奋精神的古训俗谚和佳话传说鼓励学生立学、立志、立言、立德,为了理想,勤勉努力,奋斗不止。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养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优良习惯。

我校立足实际,结合地域特点,根据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学生进行了组织化、专业化、长期化的民族精神教育。

第一,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加强各学科有机渗透。学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机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第二,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召开主题班会、团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开展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比赛和竞赛;定期组织学生到“赵三多纪念馆”参观学习,打扫烈士陵园,到光荣院为军烈属服务,聆听革命前辈的教诲。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站、橱窗、黑板报、LED大屏幕、教室室内文化张贴等形式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每周一、重大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会活动都举行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

第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学校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表彰奖励机制,把学生、班级、年级组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选星级学生和德育教育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

第五,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合互动。结合派出所对校园周边社会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彻底清除了经营性网吧、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经营店。教育教师以积极的言行去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家长陪同学生共同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和爱国情怀的结晶,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传承民族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我们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个在精神上顶天立地的人。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汇报 篇四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好第七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在中小学生中掀起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热潮,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保证活动月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以团队工作为主阵地,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采的活动,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9月初,我校全体师生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贯彻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启动仪式。向全校同学提出倡议:热爱祖国、遵守守则,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做个好公民。通过宣传迅速在全校掀起了弘扬民族精神,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热潮,民族精神的种子正在学生心中播撒、生根、发芽。

2、结合“感恩、奋进”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决定在10月下旬由少先队负责组织书

法、绘画比赛;在12月上旬由共青团负责组织“感恩、奋进”歌咏比赛;在12月下旬举行第十届冬运会。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周一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体学生齐唱国歌,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4、积极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在全体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读古今反映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的好书活动,从好书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浓厚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

5、结合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让全体学生知道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本性。我校于9月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小创意、小制作、小发明,并选送了五幅作品上送,通过开展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6、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并交流评比观后感。学校于9月中旬组织学生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流评述、写出观后感在班上进行展示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继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家园”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不仅是学生、学校的任务,还是全社会的责任。通过学生引领家长学习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同时家长也向孩子介绍更多的民族英雄事迹,注入更多民族精神的血液,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三、任重道远,弘扬民族精神将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粉壁小学的全体师生来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行动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总结 篇五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倡议,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学校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出了计划,并在全体教师第一次工作例会上向所有老师做了宣传与布置。把集中的主题教育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 “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的感人事迹,让全校师生及时了解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进步,感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和平、友

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亚运精神,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并努力把远大志向化为实际行动,健康成长。

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提高活动开展实效。

按照市教育局活动要求,我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及时举行2010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启动仪式。

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举行了2010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启动仪式,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并把初步的工作安排布置到每个班级。

2、认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我校就响应教育部通知要求,观看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知识守护生命”作为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并以此为契机,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抗震救灾运动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让学生畅谈抗震救灾运动中最感动自己的人和事,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展以生命安全和励志感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认知教育活动,从生命价值的角度分析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引发学生对生命价

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励志进取、感恩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继续开展“养成良好习惯,告别不文明行为”道德实践主题教育。

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 “四个一”活动:1)开展“寻找身边不文明行为”社会调查活动,发动学生深入家庭、学校、社会,调查身边不文明行为,并填写记录表。2)进行“不文明行为大曝光”,从学生收集的“寻找身边不文明行为”记录表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张贴不文明行为曝光栏,针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批评,促其改正。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大讨论。针对同学们排查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剖析这些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4)举行“向不文明行为说再见”签名仪式

4、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读书征文活动。

结合文件精神和读书节的活动内容,我校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广大学生在阅读爱国主义图书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变化,以书信形式讲述了社会、家庭和身边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选出20篇作品参加市级评比。

在弘扬和培育养民族精神活动月中,我校能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条幅等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利用政治思想品德课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讲座,达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的目的。

总之,通过此次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全校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有较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篇六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月至七月,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开展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的系列活动,现将活动简单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保证活动月顺利开展。

以少先队工作为主阵地,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构建了以学校校长任组长,德育处、班主任、家长成员、校外辅导员任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的德育网络体系。

二、营造活动月的良好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人。“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为人所熟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为此我校开展活动月活动的基础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1、美化校园环境布置。“百折不回勇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传统美德”,这些格言在学生口中流传。每周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体学生齐唱国歌。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

扬民族精神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2、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动员仪式。3月1日是学生开学的第一天,杨校长利用升旗仪式对广大师生进行了一次集中性的民族精神教育。要求各班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并倡议各学科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民族精神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少年儿童普遍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通过各种活动来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1、坚持周会、重大集会升国旗制度,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

2、利用队会班会、联欢会等多种形式,结合新学期开学、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集中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

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3月19日,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辅导员开展了一次主题讲话,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那段屈辱而又英勇抗争的历史,教育学生吸取历史的教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深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英勇不屈、不畏强暴、艰苦奋斗、追求解放、捍卫正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非凡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学生为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

4、大力开展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了学生的文明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同时将法制教育与爱校、爱乡、爱国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学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寓民族精神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以少先大队部牵头在全校及班队活动中组织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革命故事会、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对人民及家乡的热爱。

弘扬民族精神虽然即将过去,但是民族精神的行动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七

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儿女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形成于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教育。因此, 古代民族精神就表现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与人为善, 睦邻友好, 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西方列强的的欺凌压迫,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为了救亡图存, 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 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无不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近百年来, 中华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 鼓舞着各阶层的人们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精神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 激励着广大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增添着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鞭策着我们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二、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智慧群体,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正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鼓舞着大学生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投身祖国建设, 拥护祖国统一;弘扬自强不息精神, 鞭策他们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弘扬革命精神, 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艰苦奋斗,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反对奢侈浪费, 践行勤俭节约。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而西方奉行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的国家, 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 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特别是借助文化思想渗透的方式。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但辨别能力较低, 不能看清西方实施政治西化、分化的图谋, 容易受到其影响和误导, 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能够提高其辨别能力,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 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丧失信心, 往往经受不住压力、挫折, 一蹶不振, 精神状态不佳。中华民族精神,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为大学生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艰苦创业,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当前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过于僵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大多数高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广大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的洗礼下热爱祖国, 维护祖国统一, 认真学习, 增长知识, 报效祖国。但是, 民族精神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容,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显然是不足够的。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 大学生中民族精神的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 往往在高校所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一致性。然而, 这种理论教育以教师的灌输和说教为主, 只是通过教师照本宣科, 一味空洞单调地讲解, 而不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培育方法, 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对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民族精神培育效果欠佳。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受到西方文化中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则凭借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 通过各种途径竭力推销着自己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 虽然使得大学生对于我们的民族精神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在实际行动中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能自觉地践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 然而在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大学生还出现了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现象, 这与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对策

1、丰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化, 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容。当前,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 不仅应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还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创新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 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更要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改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中的理论教育发挥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也需要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 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实际,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高校应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民族节日、先进模范人物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 还应鼓励广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老区等, 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民族、国家的情感。

3、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外来思想文化, 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对于外来思想文化我们需要辩证地对待, 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我们需要吸收和借鉴的, 而西方文化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则对大学生积极践行民族精神产生了消极影响。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 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的是要将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达到知行合一。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要注重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外来思想文化, 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 激励青年大学生自觉积极地践行民族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本文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并针对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周英姿.“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2]辛锐.大力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J].改革与开放, 2013, 02:102-103.

8.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八

关键词:高校;弘扬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51-02

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国民价值取向的发展。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器,高校必须要把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应尽的责任,做到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精神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发展,时代的发展将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碰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突显出来,民族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被提上日程,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挑战。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基础性地位,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和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培育,离不开教育工作。教育必须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需要。

3.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稳定之中,他们朝气蓬勃,勤于钻研,目标远大,但缺乏社会阅历,处事冲动,缺乏恒心,好高骛远。在价值多元的社会条件下,使他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碰撞,当今大学生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高校的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二、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问题。

1.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系统性不强

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知主要来源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缺乏专门系统的民族精神教育,缺乏与之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教材,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学习还相对的零碎、杂乱,这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部分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内涵,核心缺乏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很难把民族精神内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面对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激荡,大学生由于不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深层原因,有可能会对西方的价值观产生向往,出现价值选择的困难。所以有针对性的和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切实加强高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应有的内容。

2.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贫乏

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院士说过,他的博士生如果不过《老子》《论语》关就休想带博士帽。但是,高校往往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民情教育,“北师大副校长郑师渠认为,历史教育为爱国主义的弘扬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承接面,如果没有这个承接面,后面的一些教育大多数都要落空。”[1]就目前大学教育而言,仅有历史专业的学生开设历史课,不学历史专业的学生平时基本不接触历史学这门课,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大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民情的教育上,高校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国情和民情的教育,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主要是通过网络,新闻,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我国国情和民情的了解是片面的,不系统的,这对民族精神传承和培育是不利的。

3.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两课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渠道。方法和手段也很单一和机械,没有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进而将民族精神进行内化,也没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大学生出现民族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变成空洞的说教,没有实际的效果,实效性不强,这也是部分高校教育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1.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形成以培养意识与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把民族精神教育真正的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任务,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注重通识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和学术独立教育的教学。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把民族精神的内容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历史教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来不断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同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抓住国庆六十周年,港澳回归、申奥成功等重大的节日和历史事件这个有利的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必须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必须要有重点的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行民族精神培育,首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爱国精神是历史上形成的,以维护祖国最高利益为最高职责,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爱国主义形成了自强不息,崇尚气节、报效祖国等优秀的民族精神,对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增进民族团结起到重大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相结合,用爱国主义凝聚力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其次,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传统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民族精神的养成,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将中华民族精神内化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渠道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更是离不开网络。网络以其信息的广泛性,开放性,便捷性,丰富性,前沿性,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绝大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所以建设好网上民族精神家园,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渠道,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新知识,以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不断的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所以要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渠道,用网络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红色网站”,引导大学生读经典,开展党史纪念专栏;二是在校园网站上,设立各种类型的主题讨论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培育民族精神。三是通过不间断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如建立地域网页,开设民族精神教育专栏,使大学生及时、全面、深入了解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和重大会议精神。四是利用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网上直播更能体现和振奋民族精神。五是建立网络聊天室,讨论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从真实事件中明辨是非,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宋微.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张五钢.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终版) 篇九

10月13日,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到黄遵宪纪念中学听吴倚珍老师的公开课,在这节历史复习课中,由历主持,历史科代表先提出复习的要点,然后根据分组让学生提出复习的具体的问题,提问题时,全组同学都积四周的黑板上都写满了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积极回答是在学生回答后,对不足之处做适当的点评。这节复习课构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了向自主作研讨学习方法的转变。这是值得历史教研组学习和借鉴的,在今年后的教改中,历史教研组要深刻体会教改要认识到要想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教改是关键。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改经验同时,一定要结合学生与际,创新出适合自己学情的一种教改教学方法。

2010年10月20

上一篇:历史教研组 下一篇:听课有感英语组

2011.3.7--3.19,兴唐寺学校进行了数学课堂听评课校本研究,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好的相互学习的平台,现将本轮听评课情况总结如下。

闫果梅、何昕莲、贾红梅、杨富强、杨果爱各讲了一节新授数学课,教学效果较好的是闫果梅老师,她始终镇静,面带微笑和蔼注视学生,循序善诱,采用先学后教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和谐。

大家的主要优点:

1.课堂教学明显提高,重视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强化课时知识目标落实。

2.课堂评价适宜,师生双边活动充分,课堂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3.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面向全体,决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4.对小学数学课标把握的基本准确,对教材分析透彻,处理较好,5.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书写格式,数字要写清晰端正,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养成。

6.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针对不足的建议: 教师教学态度上再多些微笑,多用口语,激励语评价语要丰富,学生活动再放开些,学生会的基本不讲少讲,多引导,激励学生提问题。

总之,通过这轮听评课校本研究,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思想。老师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头脑,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教法学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集体。在每次教研组活动中,我们教研组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使我们的课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汪敏、陈玉娟、骆彩玲、刘竹青四名教师,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她们精心准备、认真上课,为数学老师展示了四节有效的数学课。在他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语言简明扼要、学生表述语言规范,(由于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强调要说完整话。)教师有效追问都给我们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对她们的课谈谈我的看法:

1.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具体、有针对性。

2.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3.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强,积极性高。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都能着眼于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研组还要继续努力,让有经验的老师上样板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使我们组每次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扎实、有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下面我就学情分析、教材透视、教法,学法定位、教学流程等诸方面,谈谈我的预设。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感性、零碎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加上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较窄,信息相对闭塞,对于收集材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所以,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教材透视

(一)教材地位:本框是对第一框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延伸和深化;同时,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培育者和建设者,有利于学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为第三单元“融入社会,承担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升华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两种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理解三个要点: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及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晓之以理——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难点:动之以情——通过感悟,让学生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三、教法学法定位

(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时政新闻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分析时政热点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教学结构:

本框我设计的教学内容主体分为三个部分,“走近民族精神”、“品味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精神”。这三个部分独成一体又相互渗透:第一部分是情感体验,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铺路奠基;第二部分是情感共鸣,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养精蓄锐;第三部分是情感升华,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鸣锣开道。这三部分层层递进、块块互链构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之塔。

(三)教法学法

1、教法(1)直观演示法(2)情境教学法(3)讨论归纳法

2、学法

(1)自主学习(2)情景探究法(3)合作探究法

教法服务于学法,学法又丰富教法。学生在品味、体验、感悟、活动中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格局。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时政: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片段。

学生观看后谈一谈印象最深的场景,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设计目的: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一种中国力量,入境,为师生感情沟通作铺垫,通过学生谈感受来抒发情感,直观形象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入情,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到本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自主学习:针对板书自读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走进课文:翻到新授课,阅读课题、框题、目题,了解新授课大意,初步认识课文;

2读懂课文:逐字逐句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话的中心大意和知识点,进一步熟悉课文;

3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全篇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和相关知识点,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4走出课文:运用课文知识点和观点回答自读题: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课文P69第一段查找

(2)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课文p69第二段查找

(3)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课文p68第一段查找(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精神有哪些新的体现?指导学生在课文p70第一段查找

5改革开放以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在课文p71第二段查找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三)、互助学习,分小组讨论:板书展示探讨问题,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和辨析,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学生活动时,要认真巡视,发现小组讨论搞得好的就及时表扬,供大家学习、借鉴。

我们现在是经济社会,经济建设是中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必要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展开,运用实例说明,指导学生在课文p68第一段、p69第二段和p70第一段查找,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做好引导和归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时绝不能只当听众,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围绕着问题,能说的多说,不能说的少说,但不要不说。

(2)对于别人的发言要认真倾听,同意他的说法要表态发言,觉得他说得不够全面要补充,认为他说得不对,可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3)在小组讨论时,由一位学生代表做好记录,然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阐述观点和点评,教师作引导和小结。

设计意图: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进行交流,避免过去全班讨论时只能有少部分同学和老师交流,其他同学得不到锻炼的情况。

(3)、教师导学:师生互动,引导归纳:

(1)民族精神的内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和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让知识自成体系。

(五)、课堂测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做到()

(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反对一切外来文化(3)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A.(1)(2)(3)(4)B.(1)(3)(4)C(2)(3)(4)D.(1)(2)(4)

2、下面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的行动有()

(1)建设祖国,繁荣祖国(2)反对侵略,保卫祖国(3)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4)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1)(2)B.(2)(3)C.(2)(3)(4)D.(1)(2)(3)(4)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教学效果。(六)、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设计意图:归纳知识,突出重点。(七)、布置作业

支撑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弘扬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篇十

一、学奥运英雄拼搏,振奋民族精神,立足岗位争创“奖牌”业绩。

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读报活动及举办“奥运之光,我心飞扬”专题教育,橱窗、板报等形式的深入学习宣讲,奥运英雄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民族精神逐渐深入我校人心,奥运金牌的镜子照亮了我们立足岗位,再创奖牌业绩的前程。广大师生说得好:我们无法参加奥运获金牌,但我们却能在教学实践中夺奖牌。各班队以讨论、宣讲、比拼进步的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创造、进取的积极性,较好地激发了同学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奋发有为的信心与勇气。

二、学校、班队订计划,拿措施,深入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开学以来,各班级按学校德育计划要求,针对各自特色,立即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与措施。同学们在双创文明、生本教育及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中,谈心得、搞演讲、出板报、争比拼,形式多样而生动活泼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自觉而努力地搞好学习工作。在老师们的带领与指导下,而今同学们精神面貌振兴,校园及班级环境大变样,各项计划、措施的贯彻实行,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形势的发展,升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十一

一、强化团结统一的意识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与大陆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强化学生的团结统一的意识。通过教学使他们懂得,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战乱,但统一的时间远远多于分裂的时间。祖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

《隔海相望》(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帮助学生通过对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的了解,形成对包括台湾在内的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对祖国历史的介绍,尤其是对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这一历史的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在历史上虽然屡遭外敌入侵,但最终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台湾问题的由来——它是六十多年前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而对台湾岛美丽富饶的形象描述,更能激发学生对宝岛的热爱之情。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感情朗读、图片介绍、视频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学生对宝岛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培养爱好和平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以及金文中就有“和”字,而“和为贵”的价值追求更是我们的传统。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追求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睦互助的民族关系以及和平共赢的国际关系。由此可见,“和”的思想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生活,共建和谐社会。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用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强国之心,培养他们“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教材中,“无法愈合的创伤”“血迹斑斑的罪证”和“数不完的罪行”以确凿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那段惨痛的历史,也说明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宝贵和來之不易。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尤其是在教学“我们要和平”这一部分时,要通过讨论,使孩子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和平、安宁的生活要靠强大的国力来创造和维护的道理,从而使他们能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崇高理想,为他们的学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继承勤劳勇敢的作风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依靠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令炎黄子孙引以骄傲和自豪的中华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更是我们完成历史所赋予的建设强大国家的神圣使命的需要。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勤劳勇敢的优良作风。

《我要攀登》(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克服困难;启发学生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中,首先,笔者通过“生活中处处有‘登山’”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挫折;其次,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我学会了溜旱冰”和“张朋的一天”两则小故事,使他们懂得,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面对,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最后,笔者通过“我们去攀登”的教学,有效地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勤劳勇敢的作风有了全新的认识。

四、弘扬自强不息的传统

自强不息最早出自《周易·乾》。原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形容自己不停息地、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的鲜活事例比比皆是。孔子因自强不息而创造了儒家文化;屈原因自强不息而写成了《九歌》《离骚》;李白因自强不息而成为一代诗仙……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可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我心中的那颗“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能联系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力争实现这些目标;同时能汲取成功者的经验,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教学“我心中的‘星’”这部分时,笔者在介绍杨利伟的动人事迹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他说的几句话:“对航天员的训练高强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只要认准目标又愿意刻苦努力,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为腾飞的中华民族而深深自豪!”因为,这几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在成功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道出了他为祖国航天事业甘于奉献的心声,更道出了他因中华民族腾飞而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些真挚感人的话语,有着深刻的内涵——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来自杨利伟的自强不息,来自我国全体航天工作者的自强不息,更来自全体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学生领会了这一内涵,就会使自强不息的理念根植于自己的心田,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光大。

总之,彰显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展示我国古代文明成果的需要,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一定能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广大学生身上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上一篇:名人经典语录摘抄大全下一篇:关于施工现场安全带使用和强制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