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

2024-09-12

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共8篇)

1.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

县司法局关于2011年度 政务信息工作的自查报告

2011年,我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办法和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继续在组织领导、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监督管理、公开效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高度重视抓好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落实组织领导机构和4名兼职的工作人员,明确了责任分工,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马敏勋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张春担任,办公室2人、基层股负责人、宣教股负责人,4名成员为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兼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从而从组织上保障了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实施。根据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研究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工作推进中,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能经常检查、督促和指导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办公室也能认真做好日常工作,认真编写指南、目录、实施方案、年度报告等相关文件,完成政务信息、政务信息的梳理和网上发布,做好工作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并及时上报县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信息中心有关材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三)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在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方面,继续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预审制度、评议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重大决策、重大管理事项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违反承诺或违纪行为投诉处理办法等,还对项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改、补充、完善,修改。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协调发布、保密审核、责任追究、社会评议监督等相关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使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公开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和学习培训。一年来,组织集中学习3次、学习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云南省政务公开条例》、《昭通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及局《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等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全局人员的思想,提高了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懂得“为什么要公开”、“怎样公开”,同时也了解掌握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内容、要求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和搞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五)加强检查考核,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在局务会议中,将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汇报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和检查推进。同时将该项工作列入股室年度绩效考评工作重要内容,并结合绩效考评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股室、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通过加强检查监督,不断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及时主动公开。按照依法、全面、真实原则,主动、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一年来,更新机构职能、规章文件、规划计划、业务工作、数字统计和其他等方面107条信息,内容全面、真实,做到凡是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及时主动公开,做到常换常新。一年来,在门户网站公开政务信息25条,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信息20条(其中:全文电子化政府信息4条),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信息62条,累计公开政务信息107条,全部为主动公开的信息。其中重点工程建设1条、动态信息 7条、业务服务4条、法规公文6条,计划总结7条。做到凡是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都予以及时主动公开。此外,还在昭通政法网公开司法行政工作动态信息25条,通过对内、对外公开栏、公示栏公开有关司法行政工作动态信息62条。

(二)注意把握重点。按照依法公开原则,除涉及到秘密的事项外,其他事项都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社会公开。在公开中,注意区分对内和对外公开的重点内容,同时还注意抓好重点单位、部位的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其中,在对内公开方面,突出把权力运作作为核心,以“人权、事权、财权、物权”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如工作决策、大额经费开支、干部调整、人事任免、评先评优等都召开局务会或职工大会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公示。在对外、对社会公开方面, 重点把与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密切相关以及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涉及面广的政务信息,重点予以对外公开。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等向社会公开我局的职能、科室设置情况、法律援助、公证、法律服务等管理的项目、收费标准、依据,相关办事程序。

(三)公开形式多样。在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中,实际出发,采取设置公开栏、公示栏、网上公开、信息简报刊物、新闻传媒、发放资料等多种载体和形式进行公开,加大政府和政务信息宣传。其中,全年通过信息专报形式向省司法厅报送4调研文章,采用3编;县政府报送98编、县纪检监察报送26编。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在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务公开办事指南中,公开了我局受理群众申请政务信息公开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和依申请处理流程,方便群众向我局申请公开相关政务信息。同时,还制定了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制度,建立了第三方意见征询机制,规定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原则、形式、内容、处理程序、时限等,从而明确了这项工作具体要求,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本年度没有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司法行政机关从事的主要是服务性工作,广大群众通过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均能解决须求。

四、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情况

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对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保密审查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审查范围、原则、程序、要求、责任追究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使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负责。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保密审查小组能严把保密审查关,凡公开的政务信息、政务信息,都填报保密审查表,经层层保密审查把关后才公开,防止“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公开。

五、咨询处理情况

“96128”电话查询89人次,当场答复89我次;“12348”电话法律咨询426人次,电话答复426人次;现场咨询263人次,现场解答263人次;没有发生网络查询情况。

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申诉情况

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评议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和监督机制,强化责任,推进落实。设立了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和信箱,有效地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确保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的实效。通过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保障了全体机关人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健全了民主监督机制,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密切了干群和政群关系,规范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推进了务实高效、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廉洁勤政的行政运作机制。在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中,公开结果真实可信。没有因政务信息被群众行政复议及申诉的情况,没有因政务信息被群众行政诉讼,没有有偿提供政务信息。树立了司法行政机关的新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费用发生情况

落实经费,提供保障。对政务信息、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上很重视,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政务信息的更新费用、计算机维护和更新费用、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发布保密安全费用都给予保障。如在政务公开更新费用方面,先后3次更新计算机硬件升级和购置计算机,网络维护和更新费用方面,请专业人员多次更新维护了机关网络设计,重新调整布局,增加了政务信息公开、专题活动、保密工作。由于加大了投入,机关网络符合政府信息、政务公开的需要;在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发布保密安全费用方面,为上网电脑统一安装了网络版杀毒软件,不上网电脑则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配备了打印机(与涉密电脑打印机分开),今年投入2.65万元。

八、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 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主要解决是:明确了4名兼职人员,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事;解决了工作经费,更新了办公设备。

九、年度重点工作 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政务信息公开的形式、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按照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标准统一、运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政务信息公开以及已公开内容存档备查工作。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内容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事项公开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点,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

十、本年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是工作开展落实不够。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成效不明显。二是公开内容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被动接受上级检查的多,自觉进行自查和抽查的少,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够及时。新闻舆论监督也有待加强。

(一)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能力。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云南省政务公开条例》、《昭通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大家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全体人员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内容、格式的培训,加大信息采集、整理的力度,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与网上办事的有效结合,以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带动办事公开,以办事公开带动便民服务,提高机关效能。

(二)进一步明确责任,保障信息的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负责编写指南、目录、实施方案、年度报告等相关文件,负责政务信息、政务信息的梳理,并及时网上发布,完善政务信息发布功能,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保密审查。按照局《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务公开内容的要求,负责全面采编整理信息并送分管领导审签后报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办公室。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对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检查监督,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工作重要内容,并结合绩效考评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检查情况作为年终各科室、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通过加强检查监督,不断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

(四)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内容,推进规范化建设。按照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有关条例、办法、规定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重点推进与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密切相关以及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涉及面广的政务信息、政务信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政务信息主动公开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切实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确保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更加规范。

2.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 篇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务信息是各类公权力机构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为畅通政府与民间对话渠道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及时、高效、正确的信息, 一方面对领导的日常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客观上起到“延伸”领导听力、“扩展”领导视力的作用, 使领导能够真正了解“民间疾苦声”, 对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政策落实都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公众宣传和解读政府和单位的政策, 对社会舆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推动政府与社会间的相互了解, 促进社会和谐。因此, 政务信息工作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切实重视和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抓住为宣传本级政府或单位做了什么;为解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做了什么;为基层开展工作做了什么。以此来确立信息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二、不断拓展信息采集的深广度

采集, 是信息编发的基础, 能否快速、高效地采集到准确的信息, 是一篇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条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新矛盾、新问题日益突出, 新思路、新对策也不断涌现, 这既为收集整理各类信息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对行政事务 (文秘) 人员筛选有效信息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采集要在“新、深、精、快、准、好”等方面下功夫, 增强信息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抢前抓早、快速反应、便捷运转。这就要求行政事务 (文秘) 人员在采集信息中兼顾广度和深度。广度是要具有开阔的视野, 善于站在全局和宏观的高度,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及时反映改革发展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升信息服务的全面性。深度是要深入挖掘加工信息, 要站位准确, 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 分析研判采集的信息的价值。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通过比较、分析, 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中提取出具有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的信息。在筛选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提炼, 加强深层次分析, 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体制、机制和管理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通过这些问题抓得准、情况归纳好、分析说理透、观点立意新的“高端产品”, 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也成为展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成果, 扩大工作效应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三、注重提升信息写作的质量

质量是信息的生命线, 一则好的信息, 要在选题、写作角度和文字方面下工夫。选好切入点, 才能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 突出信息的针对性和务实性;反之, 如果选题过大, 容易出现泛泛而谈、内容空洞、大而不当。在信息的写作角度上, 要秉持客观公正, 防止受限于工作本位思维, 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反映情况, 以偏概全, 忽视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的感受。要积极拓宽工作思路, 跳出工作本位思维的藩篱, 注重换位思考和理论提升。同时, 要增强对信息的语言提炼, 多用群众朴实语言, 多用精炼简短语言, 做到真情实事, 言简意赅, 切实增强信息的可读性。

四、建立畅通有效的报送渠道

信息报送是将信息由发信者报送到受信者的过程, 要确保信息报送的及时、有效, 防止信息滞后, 需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建立长效的政务信息报送机制, 可以通过简报、要情等载体, 定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报送。二是处理好政务信息报送的保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保密审查的规定, 正确把握好政务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内在联系, 提高保密意识。三是畅通紧急报送信道, 保证重大、紧急事件信息报送的及时、迅速, 以便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态发展, 迅速作出应对决策。要建立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责任追究, 对因了解不及时、不准确而迟报、漏报、错报, 导致贻误处理时机, 造成事态进一步扩大或发生次生事故的, 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在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事务 (文秘) 人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要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不断锤炼信息工作技能, 沟通民情民声, 勇于尽职尽责, 把政务信息工作融入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去, 这样, 才能使政务信息真正成为领导干部的有效助力。

摘要:政务信息工作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 (文秘) 的日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优质、高效的信息不仅是本部门本单位为经济发展科学有效作为、展示风采的重要平台, 也是与其他部门单位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载体和重要渠道, 更是提供参谋咨询, 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手段。要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需要在思想上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从采集—加工—报送等几个环节加以把握, 更好地发挥信息宣传的有效性、宏观性、建设性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将从四个方面加以浅析和探讨。

3.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 篇三

这次会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内蒙古等地方的同志介绍了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的基本思路、做法和体会及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地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今天下午全体代表到杭州市地税局和劳动保障局现场考察了试点项目建设情况。特别是在上午的发言中,大家对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认真研究,并争取在明年工作中予以安排落实。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

这次会议重点讨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与会代表认为,北京等地方在开展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过程中方向明确、方法科学,初步形成了配套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归纳这些地方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认识是关键

今天上午在介绍经验的时候,好几个地方都总结了“领导重视是关键”这一条,我赞成这个观点。但为什么领导会重视?领导重视的背后是什么?是领导的认识。领导认识到了,就重视起来了。为什么在推进政务信息共享过程中领导认识是关键呢?刚才参观路上,我与杭州市政府何秘书长就此进行了交流,我感到他的认识就很到位。他认为,第一,政府管理要上水平,要取得更好的效率和效果,基础的信息工作是很重要的。而基础信息工作做好了,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包括原来想要做好的事情,现在就很好做了,很容易出效率。第二,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工作不能让具体的部门来做,他有自己的利益,必须要有中立的部门来做。第三,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工作以后会越来越多。正确地认识信息共享、正确地认识业务协同,以及正确认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在整个政府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我们这次介绍经验的几个单位有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对“信息共享是什么、为什么”的认识比较到位。信息共享就是要解决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的时候,他所需要的信息你都知道有什么、在哪里、谁能得到、怎么得到,这就是信息共享的全部涵义。政府信息共享和政府信息公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共享是政府在履行职能的时候要得到的信息,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履行职责中要对外公开的信息。那么,业务协同是什么,就是我们政府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像自己部门内业务处理过程一样处理部门外的业务,需要什么信息就有什么信息,需要办理什么就办理什么。所以,业务协同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个是业务协同一定是跨部门,而不是部门内的。第二个是别的部门的信息和业务处理能和自己部门一样方便地得到或办理。实际上,无论是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没有网络平台环境,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也在做,就是效率差一点、速度慢一点、程度浅一点。但是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还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认识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看了杭州的综合治税,如果杭州地税局不这么做了,回到过去的模式,行不行呢?不行。第一,通过这项工作杭州一个月多收了1个亿,第二,工作时间大大节省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回去。这个问题不要问杭州地税的同志,而要问还没有使用该系统的地税部门,如果在这些地方有人提出要做这项工作,提出地税局要和企业登记、土地、建设等部门信息共享,要协同起来工作,将这个事情向分管的省、市领导汇报,我相信,很多领导听完后不能马上和增加税收、提高工作效率联系起来,这就是没有认识到。已经做过的地方是知道这个重要性的,他就不愿意回去;但是没有做过的,他就不知道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认识。

电子政务建网络、上系统,要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容易。在这些先进的地区都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我们说,认识是关键,转变领导认识是关键。承担具体工作的同志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从本质上把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了解该项工作的本质,才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行不通。这是第一点,关键是认识,尤其是领导的认识,也包括承担具体工作同志的认识。领导的认识是支持,工作的认识是要走正确的路。

(二)信息是基础

对于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来说,全面的、系统的、高质量的、可共享的信息是基础。信息无处不在。为什么说信息是基础呢,信息共享就是要解决信息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没有这个基础是什么都办不了的。

首先是全面。尽管我们当前做的是具体的业务,但背后支撑它的是全面、完整的信息。我们知道信息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我们要通过重点应用带动,加强基础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完整性。

信息全面还不够,还要是高质量的,要保证信息是动态更新、准确的。如果不是及时更新的、不准确的,就没法用。

还有一个约定条件是可共享的,就是我们要有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否则,即使有了信息,也不能界定谁能用谁不能用,所以还要通过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来解决可共享的问题。

(三)平台是依托

信息怎么得到?为什么说传统方式不能做到,只能借助网络平台?因为共享的信息的量很大。交换的数据量已经过亿。如果还是手工方式,这种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必须要有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网络,而且在网络上,相关部门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都能按照业务需求,像在一个部门一样,获取相关信息来办理相关的业务。因此,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具有双重性质,一是内容性质,它反映了政府信息和共享信息的本身;二是技术性质,要通过软件来实现。实现的软件也变成了技术平台,这就是依托。

除了技术平台之外,还要有标准。对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真正重要的标准是关于指标的标准,例如一个成熟的自然人逻辑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的基本信息,二是全部与人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不是罗列出来,而是要指向一个系统,必须要有指标和指针,否则,共享就无从谈起。被指向的具体部门的库,也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部门的系统,相关信息必须完整;二是本部门产生的信息要和别的部门产生的类似信息比对。所以,对相同的指标要有动态核对机制,否则无法保证共享的信息是否准确,通过平台辅助更新、比对,而这些用手工方式是无法做到的。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对平台会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四)应用是抓手

不管是工作走在前面的,还是准备要做的,工作的重点一定是具体应用。工作的起点和重点都是应用,不管是像综合治税这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还是政府管理中领导关注的事项,都可以作为推动的抓手。不论是做得好的地方,还是目前还比较落后的地方,应用都是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点工作。

(五)制度是保障

因为信息太软,看不到摸不着,在资产账、财务账上都没有记录。而业务协同经常会出现原来经验中没有的、新增加的工作情况,因此,没有制度的保障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从应用到维护和管理都需要制度保障,同时各个部门需要制定制度协同推进。

(六)统筹协调是基本的方法

对于统筹协调,要强调两点。第一,要有统筹,我们今天看到试点地方的业务由原来很多网状的关系,变成了总线关系,这就是统筹。但现在实践比较充分的是就一个业务进行统筹。全局要不要考虑?要把50个业务合在一起时也有总线关系。有时候也可以有双边协议,点-点连接,但是统筹是最有效、最简便的。第二,要做好协调。协调不是说有个指令,有个制度就能做好。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我们说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除了要有制度、领导重视、有文件之外,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协调,就是不同部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不是相互抵触,而是相互体谅。这是很多同志的工作总结。

二、电子政务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态势

对此,大家都有很多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我只想简单地说三句话。第一,进展和成绩是十分显著的;第二,困难、问题和矛盾也是比较大的;第三,需求是十分迫切和旺盛的。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的要求,积极开拓,破除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在财政税收、海关、公安、社保、审计等涉及市场监管和民生的重要领域,电子政务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应用已经取得很大进步,有一些应用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很多应用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突出。金审一期、金盾一期、金税二期等工程相继建成,金保-社保工程等13个项目也计划在近期内完工。“金税”工程实现了对增值税的电子监管,克服了增值税税款抵扣信息环节多、管理复杂、容易出现漏洞等问题,对新一轮工商税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金财”工程实现了全国财政系统纵向三级、横向相关职能部门与预算单位联网,加强了对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环节的管理,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安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已有18个省建立了省市两级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网上串并、查证、比对、通缉、追逃等信息化工作模式得到普遍采用,成效显著。金土工程一期各节点均实现了土地、矿产资源主要管理业务的网上运行和数据远程交换,对数据资源进行了集中管理并对外提供服务。中国电子检验检疫系统由原有单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发展成为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电子申报实现了100%,其中电子通关自2008年1月1日全国上线以来,1-5月份单量652万单,电子监管上线企业4万多家,设定监控项目4000多项,全面提高了检验检疫业务信息化水平。电子口岸通关工程等一些重要应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地区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中取得新进展,北京电子政务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江苏省积极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集中建设完善省市两级政务大厅,形成统一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继续在全国普遍推行,各地应急指挥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信息化城市管理、“一卡通”等重点应用迈出新的步伐,城乡一体化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日益显现。据对全国情况的调查,通过实施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与手工作业相比,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水平普遍在3倍以上。通过实施“金税”工程,国税系统税收成本由5%以上降至3%左右。各地通过开展企业工商网上登记注册等一大批电子政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减轻了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负担。

(二)政府网站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不断增加。到2008年,全国政府域名(gov.cn)下的网站已发展到30,913 个,100%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98.5%的地市级政府,以及初步统计超过85%的县区级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丰富网上信息公开的内容,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2008年商务部网站日点击率超过1亿次。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开通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涵盖了总局大多数监管业务,实现了数据库综合查询。目前,该栏目共发布了43万条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等地方政府网站提供的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超过了2000项。上海市政府网站率先推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开通依申请公开渠道,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发布和公众便捷获取。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成运行。深圳市等政府网站结合用户需求,开通了婚姻户籍、交通运输、企业登记注册、房屋租售、社会保障等场景导航和个性化服务。成都市、广州市政府网站面向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提供就业信息、在线培训和业务教育等服务内容。天津市、西安市政府网站全面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开通社区服务热线,为市民查询各类服务中介、机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各地“省长信箱”、“市长信箱”受理民生诉求,化解民忧,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随着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增强,政府网站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和谐社会建设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不断取得新进展。围绕重点业务应用的信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人口、财税、国土资源、战略储备、企业信用等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2002年以来,各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安机关提供查询1.3亿人次,协助破案227万起,挽回经济损失40多亿元。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18类数据库。各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等基础信息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浙江省着力完善省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企业基础数据库入库企业已近50万家。湖北省建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律法规五大基础数据库和42类135个主题数据库,共计12340个数据项,约1.2亿条数据。新疆建设兵团加强数据库建设,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安徽省初步建成省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完成了“4D”数据的入库、管理、制图、分发、查询等功能;人口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入库数据记录已达4亿条。天津市积极开展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制定并实施共建共享规则,规范空间地理数据建设。新疆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进展迅速,实现了全区1700万常住人口的计算机管理,占全疆常驻人口总数的90%;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全疆赋码对象覆盖率已达98%。

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公安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建设了人口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全国160多家银行的15万多个网点机构提供联网核查,利用假名开设账户进行诈骗的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国土资源部与银监会共同开展建立银行与国土资源部门信息查询机制,积极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沪苏浙加快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口岸、市民服务卡等应用,有力地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间协同工作水平和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武汉市不断完善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跨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目前,已经比对完整的在库信息已经达到了48197条。广州市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残疾人就业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暂住证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等工作水平。

(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地方和部门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协调推进机制逐步形成,条块关系正在理顺。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研究不断深入,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标准相继出台。北京、浙江、湖南、云南等地制定了促进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发展的地方条例;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制定了政府信息共享方面的管理办法;北京、福建、广州等地出台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办法。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体系逐步形成,预计到2008年,全国电子政务网络能覆盖90%的地市和70%的区县。电子政务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越来越成熟,办法越来越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安全措施不断加强,北京奥运期间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基本做到了万无一失。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是发展不均衡,电子政务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认识不到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认识都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制度还需进一步理顺,统筹协调还要进一步加强,支持电子政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今后一个阶段电子政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当前,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进一步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十分迫切和旺盛,工作任务很重。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紧紧围绕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满足人民群众最紧迫需求,不断深化和拓展电子政务应用,加快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继续夯实基础,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电子政务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切实转变观念,准确把握电子政务的本质。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围绕政府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网络和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作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与政府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扭转“电子”和“政务”两张皮的局面。各地要多向本地领导汇报电子政务应用取得的进展,多通过媒体宣传电子政务工作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按中组部要求办好地市级干部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培训班。

二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电子政务应用。目前,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深化和拓展电子政务应用要区分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部门,在深化应用上要注意进一步加强内部的均衡发展,加大外部协同力度,不失时机地加快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步伐,提高整体应用水平。目前在核心业务上还没有做到电子政务全流程覆盖的部门,要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重点加快推进全业务、全流程的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政务应用起步早、成效好的地方,要重点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务系统间互操作,做好纵向系统与横向系统之间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用成果,形成电子政务良性发展的不可逆转之势。电子政务应用开始取得初步成效的地方,要重点加快制度建设,在建立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上下功夫,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制度保障。电子政务应用起步较晚的地方,要尽快抓住若干重大应用,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带动电子政务逐步走上正轨。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分类指导上多下功夫,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进展情况,分别召开三到四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同时,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促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应用。

三是着力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本次会议交流的先进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基础设施,深化重大典型应用,不断扩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研究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指南,组织开展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专项培训,并在2009年下半年适时召开深化政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会议。同时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载体,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当前,政府网站建设要坚持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重点,加大内容和服务整合力度,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继续发挥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对政府网站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要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一季度发布2009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南;组织开展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专项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会。

五是加快推进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当前电子政务工作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之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业务应用和为民服务,继续加强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资源建设。要总结交流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和地方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要组织召开一到两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继续做好国家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协调推进工作,鼓励地方探索符合实际的基础库应用模式。

六是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推动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要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按照需求明确、基础具备、领导重视的基本条件选择试点单位,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部门申请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还将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工作,探索建立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七是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体制机制。统筹规划是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最大限度发挥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必要手段,是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向有关方面提出了编制《2009年-2012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建议,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对电子政务发展做出统筹规划,适时开展相关研究和培训。同时,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管理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国情政情的电子政务运行管理模式。

八是继续做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等基础工作。要继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不断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将继续联合有关部委认真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督促落实信息安全边界的管理责任,各部门加强对敏感和涉密信息的保护,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研究,组织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培训,并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加强对政府机构连接互联网出入口的管理。继续推动电子政务立法研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二期工程立项的前期工作,组织做好电子政务网络服务提供工作。

这次会议后,各位代表要及时将本次会议的精神向本省、市领导汇报,并结合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本次会议要求,制定2009年电子政务工作计划,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4.年度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四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一年来,镇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了党政负责人、支部书记、部门一把手会议,传达了县会议精神,成立了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谢绍峰同志任组长,周循清任副组长,负责指导全镇的政务服务工作;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陈文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人员专门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了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做到了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我镇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实施,党政办负责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保证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阵地建设,把政务服务工作的.基础搞扎实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包括社区党建、社会警务、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农技服务、村建国土、劳动保障等9个窗口单位,财政、计划生育、户籍办理等设在各自的办公大楼一楼,总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筹资5万元,改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条件,每个办公室配有桌椅、有台帐、有资料、有办事指南、有挂牌。全镇共17个便民服务点均配齐了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和办公人员。

三、健全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建立和健全了便民服务工作各项制度,如《**镇党务政务公开制度》、《**镇便民服务中心考勤制度》、《**镇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制度》、《考核考评制度》、《例行公开制度》、《**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代办点监督考核办法》、《**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村级便民服务点建设要求》、《**镇电子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不越雷池半步。

四、出台新招数,把政务公开作为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1、层层签订承诺书。认真贯彻落实微笑服务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勤制、服务承诺制和行政问责制。力争办事程序科学、民主、合理、简便、办事条件具体、明确,一次性告知,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接待群众做到文明、热情、主动,不推诿扯皮,不欺上瞒下。

2、及时向社会公开。①各种服务电话和举报电话;②对机关办点干部分工、分线、办点的情况都予以公开;③公开部门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④农民负担项目及资金的缴付管理;⑤各项惠农补贴项目及标准;⑥农合、五保、低保办理工作流程。

3、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①考勤登记扎实。计生、民政、农技、畜牧、信访、水利、林业、村建、环保、国土、人社等窗口单位每天坚持签到;②加强培训与督查。每月的1号进行培训,每月的25日进行督查,并每年实行讲评2次以上。③及时更换宣传内容。④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以及有关工作措施和制度,使政务公开工作,长期有人管、有人抓,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⑤实行挂钩制。即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坚持每月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每月一讲评,每月一结算,真正做到奖优罚劣。⑥实行廉政管理。即坚持“六个严禁”,严禁违规办理服务事项,严禁向服务对象“索、拿、卡、要、报”,严禁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炒股、观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严禁向服务对象耍态度或拖延时间,严禁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5.政务年度工作总结 篇五

按照保密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了各项保密工作:一是认真开展政务中心涉密载体的清理检查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保密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签订单位保密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使中心的保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三是重点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防范和管理。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加强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检查管理。

5.抓好联系点工作,扶贫帮困送温暖。

5月14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xx率政务中心和xx镇政府负责人一行到xx金谷酒业有限公司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铺路搭桥;6月27日,政务中心随县人大副主任xx到联系乡镇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建国前入党的农村党员以及联系村先锋村的困难党员,共为他们送上慰问金3000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个别窗口部门“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工作推进不到位。从目前的办事效率、办事流程来看,个别进驻单位人员进、业务不进,对窗口授权程度不高,窗口工作人员无事可做,办事群众在中心窗口、局办公地“两头跑”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并联审批工作尚有差距。行政服务职能交叉,部门强调各自的办事程序,并联审批工作推进较难;三是个别部门不严格按要求选派窗口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行政审批队伍整体服务能力有一定影响,给中心管理加大了难度。

三、工作谋划

20,政务中心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推进“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工作作为重点,提升项目投资并联审批为抓手,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领导和管理,确实把两个“中心”的工作做细、做深、做透、做好,让政务服务大厅“能办事、快办事、办实事”,并推进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打造“阳光政府”和“效能建设”及我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建立完善窗口审批机制,制定规则流程,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在政务中心集中办理,坚决杜绝只受不理、两头受理、多头办理等“体外循环”现象发生。进一步落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减少流转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继续深入开展审批项目梳理,通过审批项目再清理,审批程再优化,申报材料再精简,承诺时限再压缩,努力将合江政务中心打造成为全市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政务中心之一,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加快淮南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政务中心新办公业务用房建设进度。9月22日,政务中心召集相关部门对政务中心场地建设招标文件进行会商,将政务中心场地建设勘察设计时间由原定60天缩短至40天。今后将按加快进度的要求,尽快在年3月前启动修建,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基础工程,年底完成主体工程80%。二是加紧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标准化建设,加大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的指导和规范。

3、大力推行目录管理。

6.政务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六

2、完善公开载体。开辟了电视专栏、信函、传真及现场解答等各种依申请公开途径,依托镇(办)、村便民服务中心(点),设立了政务、村务公开专栏113个,定点、定期公开医疗、养老、生育及设农惠农资金、保障性住房等为民实事项目等信息。

3、拓展公开内容。及时编制《政府公报》、《热线通报》及政府、部门工作动态和规范性文件,即时公开行政审批、办事服务等信息,准确公开征地拆迁、保障性住房、人事招聘、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一系列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201*年,全区各部门在君山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信息4356条。

4、加强重点领域信息政务公开督查。7月份,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区政务中心会同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对全区廉租房、农垦危房改造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村务公开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在督查通报中总结成绩,指出问题,督促各单位整改到位,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二)扎实推进窗口入驻单位管理工作

201*年,进驻窗口单位7家,工作人员21人,大厅值班接待880多人次,指引办事700多人次,各服务窗口共受理办件5588件,办结5588件,按时办结率100%,无一起投诉。全年网上行政审批项目2800件。在一、二、三季度全区优化经济环境指标测评中,我单位均名列前茅。

(三)扎实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考核体系,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会议,进行全方面的督查和暗访3次,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程代理制度,力求达到村民办事不出村,更好地服务群众,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基层得到表达,服务需求在基层得到满足,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201*年,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办结各项业务24386件,其中广兴洲镇1816件、钱粮湖镇8357件、良心堡镇698件、采桑湖镇6573件、许市镇537件、西城办事处2584件、柳林洲镇3821件。

(四)扎实推进“12345”公众服务热线工作

自1月1日市“12345”公众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对于每件工单,无论是处理难还是易,诉求高还是低,我们总是带着感情受理、带着责任办结,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好评。201*年,全区共受理工单3007件,其中投诉类1681件、咨询类605件、求助类602件、建议类62件、表扬类57件,已办3007件,按时受理率96.3%、按时办结率99.6%、群众满意率96.8%,市综合评分98.2分,排名A类。全年区热线办现场处理诉求案件48件,群众满意率100%。

(五)扎实推进“大走访”活动

今年,区政务中心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201*年全区“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方案》文件精神,紧密结合“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察民情、办实事,树立了政务中心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8月10日——8月22日,政务中心6名工作人员,分成三组,连续进村走访13天,共走访常住群众朋友325户,收集并回访集体意见及建议6条,解决个人突出问题41个,代办残疾证、老年证、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证等各类证件20余人次,印发综治民调、惠民政策、控违拆违、计划生育、12345热线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慰问困难党员元,慰问困难群众2000元,积极为村争取抗旱项目资金2万余元,达到“三个100%”要求,受到市检查组的通报表扬。

(六)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1、抓好整章建制。一是严格实行值班制度。今年,区政务中心严格实行领导值周、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建立值周、值班管理台账,确保窗口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狠抓整章建制。今年,我们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财务制度》、《学习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运行有管理、工作有标准、行为有约束、实绩有考核、优异有奖励、违规有处罚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政务服务的规范运作。

2、抓好送服务下乡活动。今年,政务中心继续开展“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家庭”服务年活动。5月,我们组织了农合、计生、人社、民政等和群众息息相关的部门,到柳林洲镇、采桑湖镇为当地群众办理老年证、农合转诊、退休证年审等多项服务,共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办理事项600余件,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7月,上门完成企业和个人工商营业执照年审43件。10月,以各镇(办)为单位,建立了君山区外出农民工信息库,寄去“致外出务工朋友的一封信”,为外出务工朋友提供全程代办服务,送去区委、区政府的殷切关怀。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务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区政务中心硬件设施落后、大厅面积小,不能满足上级的规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入驻单位管理难。在客观条件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改革难以推行,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201*年工作设想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办发??22号《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和《湖南政府服务规定》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推进跨湖发展、加快四区建设”工作大局,在公开、便民、规范、高效、廉洁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强化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上台阶。

(二)工作目标要求

实施“142”工程,全面提升政务水平。“142”工程即明确一个目标,突出四个重点,实现两个满意。

1、明确一个目标:三年内建成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的示范性单位。

2、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抓好政务公开;二是突出以“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政务服务;三是突出以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为重点,着力抓好行政效能;四是突出以法治君山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12345公众服务热线”。

7.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 篇七

2014年6月18日, 质量管理司召开专题会议, 邀请总局办公厅政务信息处负责同志就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指导,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政务信息处负责人阐明了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总局政务信息种类、受众、特点和报送要求等进行了深入讲解, 对质量管理司下一步如何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会议就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了部署, 将政务信息报送纳入日常管理重要内容, 要求全司提高信息意识、宣传意识, 对日常工作中的进展情况、重要活动等, 及时报送质检动态、质检信息。对已形成面上成果和经验的工作, 要系统归纳分析后以简报、专报形式报送, 供高层领导决策参考。据悉, 质量管理司还将印发政务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落实工作责任, 要求各处确定联络员具体抓好落实。加强考核激励, 将政务信息工作纳入对各处的年终绩效考核内容, 对报送信息数量多、质量高的处室给予表扬

8.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 篇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5月联合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把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不仅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对策,而且是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建设,规范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符合国情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和任务。

本文结合我国一些省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实践经验,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议。

一、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

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了分布式业务数据库,存放各部门开展业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跨部门协同所需的共享信息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和共享数据库获取,各业务数据库之间的信息通过申请进行传输交换。

广州市建成全市自然人、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形成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数据基准;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解决了跨部门信息共享交换难的问题;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逐步摸清政府信息资源现状;建立业务预警机制,通过对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提取管理信息,对违规单位及时发出预警,引导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展开监察;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信息共享应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平台和统一数据中心。

上海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注重信息整合,建立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共享数据库。第二,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了分布式业务数据库,存放各部门开展业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跨部门协同所需的共享信息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和共享数据库获取,各业务数据库之间的信息通过申请进行传输交换。第三,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重庆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信息产业局,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成立了重庆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福建省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了包含空间数据、关系数据、文档数据和多媒体数据的共享平台,以满足省级政府部门间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与开发利用的要求。制定了《福建省政务信息网信息共享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信息资源的采集、生产、处理、保存、处置和利用等全过程。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应用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

我国一些省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建设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以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大框架下,按照一定的途径,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一)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管理机构建设

为解决政务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真正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首先,需成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统筹兼顾,统一规划。从全局出发,协调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明确各部门需交换和提供的共享数据,重点规划设计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形成集规划、协调、管理、监督于一体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设置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制度。CIO由既懂行政事务又懂技术还要有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主管成为最高决策层的一员,其职责在于从政务大局与战略出发,全盘统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二)数据中心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将数据中心网络接入政务专网,其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政务数据与信息的交换采用一种集中式的交换模式。在这种交换模式下,利用XML从各个异构数据库中提取出公开信息和跨部门共享的信息汇集到政府的数据中心。各政府部门之间并不直接交换信息,而是同一个统一的政务基础数据中心进行信息的交换,由这一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向各部门分发信息。

1.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建设

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是交换共享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大面积整合,从而建成面向客户的“综合服务型”政府。共享目录收录各部门各种业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对共享信息的具体名称、数据格式、提供方式、提供单位、更新方式、更新时限等要素进行了科学标识。共享目录可以根据信息资源主题、所属部门、类型等不同,划分专题视图进行查阅。任何部门使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中的任何内容,部必须通过交换共享平台向资源提供部门发出使用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实现资源交换。

2.基础数据库建设

对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公文法规、行政执法、审批证照、社会诚信、基本公共服务等各类基础性政务信息资源,均应当建设中央共享数据库,并通过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向各部门提供服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原则上都应当通过建设中央共享数据库来实现。

3.政策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重要政务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交换、共享、利用等相关制度和规范标准,促进部门间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标准化。

总之,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案、制度、规定、条例等,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它需要绝对的安全,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安全与开放是矛盾的,这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通过网络安全域的划分来保障数据中心数据库的安全。在网络的结构中,考虑中心数据库应该所处的位置、WEB服务器应该摆放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等。

通过加强内部监控与审核来屏蔽和阻断非法的操作,防范内部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恶意的操作。

通过一定级别第三方认证建立电子政务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结束语

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对政府业务和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分类组织、标准化,以满足政府业务协同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机制与规则的过程。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体现政务信息资源与政府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以满足政务业务协同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的效率。

上一篇:电大考试英语复习资料下一篇:动物的初二水平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