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2024-11-28

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共8篇)

1.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一

浅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其修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落实这些目标任务关键在人,在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素质如何,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贯彻执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新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过程中经常起作用的先天气质和经过后天学习锻炼而形成的内在因素,它包括德、能、学、识、体等内容。这些素质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指“德”的状况,也就是领导干部为履行领导职责在思想政治方面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素质是关键,是制约领导干部素质与形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着领导水平的高低和领导效绩的大小。

1.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关键靠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贯彻执行。一个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能够正确理解、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策的威力,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取得最佳的效果。反之如果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就不可能抓住机遇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开创新的发展道路。有的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党的事业受损失。

2.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是有效实施领导活动的基础

领导活动主要是一种影响行为,列宁说过:“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领导过程实质上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一个思想政治素质好、水平高的领导干部必定是一名很有权威并得到群众认可的领导干部,他的权威和影响力可以通过言行举动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能自然地赢得人心,受到敬佩,就象一块磁铁把群众紧紧地吸引到他的周围,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保证领导目标的实现。反之有的领导干部尽管有领导地位,握有权力,但由于自身素质差,没有权威,说话不灵,指挥不动,就不能有效地实施领导。

3.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肩负着繁重的领导任务,当前通信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和传统业务持续下滑的形势下,其工作压力会更大,肩负的担子更重,能否实现工作目标,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般说来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好,就能以无声的命令感召人、凝聚人,最大限度地发挥部下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出色地实现领导目标。即使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减轻或者部分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战胜困难,扭转局面。

由此可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关系到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能否贯彻的一项紧

迫任务,是加速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作风正派等基本素质,还要求要懂得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国际知识等。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政治家的五条标准,江泽民同志从讲政治的角度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六条要求,分别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形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宗旨、组织原则等方面,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全面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以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是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是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我觉得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要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到有深度、有识别能力,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真正成为一名高级管理干部,就不仅要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且能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领导干部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要学好邓小平理论,通晓党的历史,熟悉国情,了解世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工作富有系统性和预见性,在事关党的性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善别真伪。如果领导干部理论素养不高,政治鉴别力必然不强,政治敏感性也无从淡起,一遇风浪,就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导致政治上的动摇。

2.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目前我们有的共产党员共产主义信念淡薄,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飘渺的幻想,可望而不可及;更有少数人背离共产主义信念,见利忘义,把追求级别权位、个人的享受作为自己最大愿望、最高理想。无数事实证明,理想信念问题已经是党内一个十分严峻迫切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很难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当前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够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共产主义才必然会实现。二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现阶段领导干部必须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倾注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去,积极进取,扎实苦干。通信企业领导干部在企业创新发展时期,要增强信心,积极进取,锻炼自己的意志,勇于战胜困难,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3.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把人生的意义、价值和态度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献身作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领导干部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因素,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有利于领导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而带来的竞争、开放、公平、效益、法制等观念,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起相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提供了宽阔的实践天地,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为人民、为社会的贡献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负效应。这种负效应使部分领导干部的人生价值判断和人生价值追求出现了困惑和偏差。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以利益为中心,不管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都是以利益为前提,都是搞了个人主义。还有的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自我,共产党人也是人,不可能做到大公无私”。在这种错误认识推理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已专门利人都成了“左”的东西。由于这些观点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逐步滋长,有的人甚至发生蜕变,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这种情况表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4.要具有政治坚定、实干进取的精神风貌

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能结合实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履行领导职责。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苦干实干,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努力争创一流工作,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身处逆境不悲观,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不搞本位主义,能从政治上观察形势,处理问题,在重要原则问题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勇于表明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危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

5.要具有严守纪律、一身正气的人格力量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和经营管理法制化。市场经济提倡的公平竞争、民主管理、开放搞活,对冲破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竞争的趋利性、无序性和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以及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起初级阶段,新的体制和秩序正在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党内少部分人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滋长。为了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而无视党的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破坏和浪费国家的资源,污染环境,损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坏的影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就要做到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对组织做出的决策无条件的服从和执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要正派做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以诚待人,时刻注意维护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领导干部具有了这些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增强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袭的能力,经受住改革的考验、执政的考验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

我认为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上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和磨练。

1.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养

努力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加强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及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

提高理论素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它不单单是一个“知”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行”的范畴。理论素养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学问为依托,但它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形成,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更进一步丰富理论修养。当前就要认真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铭记在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地学习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一要研读原文,领会实质;二要向实践学,汲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成功经验;三要向周围同志学,以榜样的力量感召自己,通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2.注重实践,在履行职责中提高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领导干部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练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领导水平的最好课堂。那些在各级各类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注重实践,就是自觉到基层去,到环境比较复杂、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或单位去,到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丰富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走向成熟。

注重实践,就是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具体的工作中,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随波逐流,不甘落人后;善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善于发现和处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变动较大,由此引发的矛盾错综复杂。因此,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注重实践,才可以在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领导干部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为党和为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确立和锻炼自己的人生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刻苦磨练,廉洁自律,自觉奉献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它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的—系列变化,也同时会对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决定了每个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每一步提高,都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经过刻苦的磨练。

当前,社会上的许多人还仅是把人生的追求放在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上。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摆脱社会上多数人还无法超越的低层次价值追求,在争取个人正当的、合理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以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为崇高人生价值追求。

领导干部注重在社会实践的磨练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包含着个人利益的或多或少的牺牲,即:做到无私奉献。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要向孔繁森、牛玉儒同志那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自找压力,负重前进;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实际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任何领导干部在社会实践的刻苦磨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也是一个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自律过程。自律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讲究人格,讲究品德,要有领导干部的风范,要以勤政为民的形象出现在群众面前;自省就是经常反思自身行为是否符合一个领导干部的标准,严于解剖自己;自警就是要警钟长鸣,时刻想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励就是时时鞭策自己,激发自己全身心地为人民办事的责任感。只有这样,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才能少犯错误,真正达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2.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二

一、《基础》课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

现代法治人格是以人格平等与独立人格为基础, 因此法治人格的养成是以主体独立为前提的,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体现, 自主、创新是主体性的基本要素, 因此要“成为一个人, 并尊重他人为人”, “成为一个人”就是自主创新, 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尊重他人为人”就是他人能够自主, 他人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基础》课教学中师生是教学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 学生主体性是核心, 教师的主体性则体现为主导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自身是其法治人格养成的内因, 法治人格的养成是自身自觉学习的结果。但教师作为主导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外因, 在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 教师的主导这一外因可以发挥引领、促进以及纠正的积极作用, 也可能起着相反的消极作用。因此,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

《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目的在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基础》课的结构设计为绪论和八章内容, 所有的内容只要深入发掘, 发挥好师生的主体主动性, 都可以促进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第一, 以成长阶段的转变为契机, 使大学生人格自主性得以确立。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对于大学生而言, 不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逐渐成熟。现代的中学生, 一方面, 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促使其社会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 独生子女的身份和考学的压力使得其对社会与自身关系的发展认识又非常肤浅。崭新的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既新鲜又充满困惑, 如果引导不好, 一些学生就可能迷失自我。作为基础课教师, 通过《基础》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 不仅仅是介绍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信、自律、自立、自强。在教学关系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 鼓励“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的求知求真精神, 同时关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使学生遵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道。例如通过采用讨论的方法探讨入学以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 启发学生对珍惜和宽容的思考;通过调查大学生生活消费等问题, 引起对自身形象及与家人、社会的关系的思考等。通过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真参与, 大学新生就会逐步脱离人身依附和思想依赖, 实现相对独立的主体人格。第二, 通过专题教学的生动深入, 使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内在品质得到培养。国家是国民发展的大环境, 为国民的权利实现提供基本的条件, 而国家的发展是由国民这一主体通过承担责任、实现权利的过程来促进的。这一过程正是个体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 还需要高尚的道德品质, 包括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大学生自身很近的正反事例进行讲述, 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 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演讲的形式将个人不同层次的理想、国家的命运与个人责任的承担、权利的实现紧密融合, 使学生深入思考其人生价值中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 达到促进大学生法治人格内在品质养成的目的。“法治专题”的课程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为目标, 重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法治素养。法治部分虽然占教材的少量内容, 却是以“法律思想观念引导”为核心的法理学、宪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内容整合, 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习主体, 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养是该部分教学的中心内容, 具体法律知识和案例则是培养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材料。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将法治理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批判精神观察法律现象, 使学生的法律素养得以提升, 逐渐积淀其稳定的法治人格。

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的自我教育进行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基础》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课堂教学之外, 教师依据《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外在需要, 有目的的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使其直接获得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真实体验,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这种直接而真实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我们进行的实践教学分为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两种形式。在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中, 实践地点由教师选择, 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某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进行实践主题设计,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践。此种实践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 教师在带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 关注学生的表现, 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体现。例如, 我们在以“农村孝老爱亲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 白天师生深入农村进行访谈调研, 晚上师生一起交流感想、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观察社会现实, 结合自身成长生活的经历, 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身份出发, 感受道德的力量, 深刻理解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内涵, 从微观的家庭单元到宏观的社会发展, 理解作为社会主体, “宽容”与“耐心”是社会发展规律所要求必备的客观品质。而在分散实践教学中, 实践地点由学生选择, 围绕教师所确定的大的实践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内容, 由学生自愿组队进行, 提交实践报告, 举办实践经验交流会。此种实践教学形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选择实践内容的广泛性上可以看出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观察社会的角度比较独特, 在学生所提交的实践报告中不乏深刻的思考, 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论是集中实践还是分散实践,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自我教育促使其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摘要:法治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现代法治人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是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培养法治人格所要求的内在品质和学生的主体人格观念;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主体性, 通过自我教育进行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做法 篇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做法

1.德育工作是无形的。首先,要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即敏锐的洞察力。会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启迪他们的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将教育要求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心理学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畏惧老师的倾向,对老师有防御心理,而一旦消除防御心理,其内心就如“广阔的草原”,没有任何屏障。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要注意换位思考。现在的中小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偏差。逆反心里强烈。再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升学压力,使他们常常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心里压力巨大。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真正理解、体谅学生的精神压力。

3.要平等交流。师生关系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有的老师把训斥、斥责甚至打骂当成是管理学生的“武器”,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现代社会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他们要求跟班主任平等交流、商讨问题,自己能够心情舒畅,心服口服的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要求,并上升到道德认识表面的理解和接受。

4.打开通道、缩短心理距离。社会心里学指出,今天的学生选择求助的对象不是教师,而是同伴。实践证明,教育影响的有效传导,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乃至心灵的碰撞。没有这种交流、共鸣、碰撞,几乎无法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通道。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包括学生的不足和缺点。

5.为人师表,起好学生的表率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的模范意识相当强烈,如果老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也会因模仿老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重视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

1.孝心教育。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只知学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所求、理所应当、不知报恩的生活,不了解父母的艰辛。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好攀比、要求高、嫌父母给钱少、吃穿不如别人,个别的还跟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对抗。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和父母一起劳动,体谅一下父母的劳动与艰辛,体味一下父母对家庭及社会的奉献,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2.责任教育。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责任,撑起的是人堂堂正正、不屈不挠的意志与脊梁。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们聆听重大科研项目成功的报告,看纪录片、看科技展、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艰辛和重大责任,从中受到启发。

3.挫折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应多组织学生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描写通过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终究事业有成的著作,参观访问当地经过艰苦磨练而成功的典型,让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4.创新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

5.协作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心里,势必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程。未来的竞争必须依靠全民族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自我控制教育。自我控制是学生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用坚韧、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欲望的学生,更稳重可靠,更能快速地适应环境,人际关系更融洽。而那些克制力差的学生则显得固执、孤僻,易受挫折,遇到压力易退缩,面对竞争易发慌。在社会中,只有适应者才能生存,没有自我控制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所以,自我控制教育,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4.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四

在预备党员培训课中,我继续深层次学习了关于共产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预备党员,我深刻认识到,一方面必须注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党性修养,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廉洁自律。另一方面,必须深刻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一最科学的世界观,坚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并且不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认识到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通过预备党员培训课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终身都要进行的课题。而在党性修养中,道德修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倡导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事。

作为共产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必须要实际行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从模范地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讲信义、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模范地遵循全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模范作用,这样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才不是一句空话。党章对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做了十分清晰和具体的要求,在阐述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中,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一个党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就要在努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带头实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形象,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通过党课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正式党员,必不可少的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长期起作用的人们行动的“总开关”,是人生的方向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解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员之所以为共产党员的重要体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第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第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当务之急。我们党的队伍主流是好的,是能够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考验的。但同时也应该承认,目前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解决思想上入党问题,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五

漾濞县人民医院苏仙芝

【摘要】:一个有着高素质修养的护士应该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及伦理道德修养,又能在业务技术上勤奋好学,精益求精。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技术是一致的。护理并非单纯熟练工种,而是需要认真刻苦钻研,才能掌握的专业,娴熟的技术将是你立足的基石。只有起点高,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及行为规范好的护士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共筑和谐。

【关键词】:护士、护理、职业道德、伦理修养、诚信、慎独、学习

【正文】:护理道德品质,是护士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及主观上的护理道德认识与客观的护理道德行为的统一。护士的道德休养、道德信念与道德品质,影响并决定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病人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行为和护理质量,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社会地位的前提。

护理伦理修养是指护理工作者在为实现一定的护理道德理想而在护理道德意识和护理道德行为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提高的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的护理道德情操和达到的护理道德境界。护理伦理修养包括护理道德认识的提高、护理道德情感的培养、护理道德信念的形成、护理道德意志的锻炼、护理道德行为的训练、护理道德习惯的养成等。通过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培养,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道德品质,提到护理质量,发展护理科学;有利于护理伦理教育的深化和护理伦理评价、行为选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优良护理道德作风的形成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护士的工作岗位神圣而崇高。身穿白大褂在岗履责,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方才能够做好方方面面的事务。不仅讲究工作效率,更要讲究工作质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认为,护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实真正做好却又不是件易事。这项工作有其自身的职责和内在的标准,各位护士做起来因自己年龄大小、工作经验、履责态度、个人性格等因素,虽然也能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范围内完成任务,但效率和质量却是千差万别,而且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标准是没有顶的。

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对指导护理专业的道德发展方向,调节护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护理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是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仪态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贯穿于护理人员的一切活动中。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品位和复杂的劳动性质,虽然琐碎平凡但确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安康和幸福。与其他职业相比,护士要更具有敬业精神才能时刻想到病人的康复和健康的维持,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也是实现护理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具体途径和手段。

护士的品格要求护士爱病人,热爱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把病人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凭借自己的道德修养责任心和自觉性,爱岗敬业,服务群众。一方面要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职业生活中,不断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用辛勤的劳动赢得公众对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认可;另一方面,正确对待重医轻护的世俗偏见造成的社会角色压力,牢牢地把握护理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塑造和保持温文尔雅,端庄大方,谦虚礼让,热情和蔼的护士形象,再就是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给予患者细心而周到的照顾,一切从工作出发,从病人的需要出发,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尊重和保障病人的利益,当病人顺利健康出院时,护士的劳动才能被人们理解和认可,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价值,也维护了自己的良好形象。

自古以来,历代名医家都十分重视医德和医术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做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精诚两方面,精是指业务修养,诚是指道德修养。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国际护理专家英国杰出的女性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把护理工作称为最精细的艺术,其原因就是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木板而是具有感情热血的生命,并带有疾病缠身的患者,尤其是在医院服务的护士,他们都活动在患者的周围,与患者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对病人心理身体两方面的需求,病情观察,康复指导治疗计划都需要通过护士去完成。在医院里,护士无处不在,护理工作无处不有,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存亡,而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所以护理道德好坏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们生老病死的处境。为社会各阶层所关注,对社会影响极大。切实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自己。在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个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护士人员的重要特征。护士人员天天和病人打交道,提供耐心、细心、亲利力的优质服务是护十人员的职责;经常学习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先进的护理质量规范要求,不断地提升护理质量的规范标准,是护士人员走向国际化的行为标准: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着手,是护士人员养成职业荣誉感的良好品质保证。在工作中,时时严于律己,把握好是非界限,自觉地运用各种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做到自己遵纪守法,还能督促单位其他医护人员遵纪守法,共同捍卫法律的尊严和人格的尊严,确保护士护理质量。

2、学会自我约束。所谓自我约束,就是对事物进行控制和管束,使之不越出范围。护士人员的自我约束,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和管束,使之符合护士职业道德的要求。自我约束包括思想、情绪、言语诸方面,其中思想上的自我约束决定着其他方面的自我约束。古人云:“ 吾日三省吾身”。护士人员在繁忙之余,要重视自省、善于自省,严格自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护士人员在守法、护法的同时,要有理、有利、有节,既要防止浅尝辄止应付差事,又要防止过犹不及,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要能够平等待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为浮名而一意孤行。同时告诫自己继续保持振奋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是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方法。古人云:“君子慎其独也”。“古之成大器者,无不慎独”。慎独,意思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在做了坏事也难以被发现时,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事,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慎独的最基本特征是以高度自觉性为前提,要求护士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也能够严格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事,自觉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于患者。

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对护士人员来讲是无止境的,可以说生命不息,道德修养不止。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护士职业道德习惯。一个真正懂得“修养”的人,应该始终抱着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坚定精神。在工作中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护士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4、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护理工作是高尚的,也是十分艰辛的,尤其在医院里,每时每刻,包括所有的节假日,也毫不例外,都有大量的护理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护理老前辈王秀瑛曾经这样说过“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护士是患者生命安危的守护神,每天都在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保护着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都在直接间接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人类从胚胎开始,到出生后的婴儿、幼儿、少年、青年、老年,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护士。当我们把一个婴儿接到人世,在他们几十年后,在各自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时,联系一下我们的工作,其乐趣,工作意义,人生价值也就在其中了。有人认为护理工作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其实不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的每个成员之间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关系。我们提倡蜡烛精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奉献的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人在事业的奉献中,在给别人带来幸福和温暖之中,自己也得到了幸福,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一个人只想自己,没有奉献精神和目标,不但个人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事业上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5、始终遵守诚信。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范,也是社会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诚实是做人的根本,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由于体制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偏差等原因,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医院医护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信用的缺失。对医院这一医疗市场的改革来讲,只有讲诚信才能吸引更多的就医患者,才能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慎言守密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护理道德规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说话慎重适度,举止稳重仪表端庄,保守秘密认真负责,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注重信誉,对病人要坦诚相待。

这样才能赢得病人对医院,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才能赢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其中大部分为患者,尤其在医院中与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最经常,护理人员道德水准的高低,她们的行为是高尚还是卑劣,是善良还是丑恶,是公正还是偏私主要反映在她与患者的关系上。护士所进行的工作无论是白天和夜晚,常常是在无人过问而且患者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诚实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的诚实美德尤其应从护士的慎独境界中体现出来。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要谨慎行事坚持原则,不做违背职业道德品格和职业规范的事。在护患信任关系中,诚实也起着重要作用。如答应患者的请求一定要办到,除了遇到紧急意外情况,一定不要失约。不得已失约了,必须记住向患者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然后设法弥补。不仅是对该护士的信任和尊敬而且感到自己被重视和关心了,随之产生了一种得助感和知遇感,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在护理工作中,始终遵循诚信这一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对工作忠于职守,对病人坦诚相待,把自己的工作行为看成是对病人所负的责任和义务。无私地投入总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人际之间的交流总是以心换心的。护理人员的诚实守信不但有利于患者,并且能扩大社会影响美化自我形象。总之,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要贯穿于护理人员的整个职业活动,锻炼过程贵在自觉,功在坚持。对护士而言,光有业务水平仍然算不上优秀,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爱心。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崇高与伟大,才能始终不渝地热爱并投入到本职工作,成为自尊自立的高层次护士。我们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会形成“忍屈伸,利他人”的生活态度,就可以培育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树立辛苦我自己,幸福千万人的崇高情操。

6、坚定信念,坚持学习。护士之所以被誉为白衣天使,就是因为这个职业对患者特殊情感上的坚定性和重复性,给一个又一个在病痛中失去身心自理能力的患者带来了温暖,光明和再生。护理生活中深深体会到只有热爱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才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根本前提。有了这些,不需要别人教你做什么,你就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视病人如亲人和病人心贴心当作自己的工作标准,时时想着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的家人是一个病人怎么办,处处为病人着想,事事为病人所需。白衣天使,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决不能用金钱来亵渎这神圣的称号。照顾病人是我们的职

责和义务,凡事能为病人的利益着想,我的心里就充满舒畅,能为患者献上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如果说我们的工作太苦太累,那就是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工作中以病人利益为重,坚持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只要是病人需要,只要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分内分外的工作,都愿意去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有着高素质修养的护士应该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又能在业务技术上勤奋好学,精益求精。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技术是一致的。因为护理业务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危。不能设想一个道德高尚的护士,其业务技术极差,能够完成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艰巨任务。相反会因此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严重后果。这样的护士即使是服务态度再好,也不会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谅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服务对象不再是来院就诊的病人,护理工作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面照顾和帮助人们去预防疾病,促进和保持健康,治愈疾病,恢复健康,那么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实践中,知与行的统一也是护理人员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具体表现。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做一名优秀的护士,只有满腔热情,良好的服务愿望是不够的,同时必须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敏捷的疾病观察判断能力。无私奉献,热情服务是一个护士的基本要求,而减轻痛苦,挽救生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业务学习方面买书,订杂志,向周围的老同志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涉猎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科学。

6.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六

这是个值得我们以及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在讨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廉洁修身的关系之前,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大学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为什么能够引起这么高的关注,甚至被看作是国家未来的发展。那大学生到底应该是個什么样的群体呢?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字典里的解释,仅仅对我们在知识方面的一个概述,除了这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对我们在专业知识的培养,这样就注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被称做一个特殊的群体。

了解了这样以后,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廉洁修身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大学时期是我们即将走进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度阶段,我们的很多性格塑造,品质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现在社会上一些贪污腐败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随着文强,黄光裕这些人的陋行不断地被揭发,社会上急需需要一股清新之风来吹散笼罩在我们精神领域上空的乌云。要求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做到廉洁,正直,无私,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要求,还是中华民族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

我们知道,道德修养是廉洁修身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逐渐形成自己个人关于廉洁修身的见解以及付诸实践。由于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决定这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所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让我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廉洁修身,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

而反观现代社会,腐败和道德败坏日益猖狂。人们总是在权利与良心之间迷失了自我。富士康轰轰烈烈的跳楼事件,各地高官的落马,山西煤矿的倒塌。。,无一不在述说着思想道德修养已经被人们远远地抛在了脑后,现在崇拜的是金钱主义,开放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一些陋习也涌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济上去了,但国民的道德修养却下来了,所谓的没有钱就万万不行等观念早已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想要出污泥而不染谈何容易啊。因此,在我们大学生中开展廉洁修身这门课在现在这种时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道德修养产生的巨大精神力来改变我们的观念,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促进全面发展,来确保我们日后能够做到廉洁修身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所谓的修身,是指自身道德而言。廉洁修身只是思想道德修养一部分,要做到廉洁修身就要从道德修养做起,我们中国一直都是个注重内在文明修养的大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告诫我们“权利导致腐败”,但是,人的利欲、道德缺欠之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因此廉洁修身绝非一朝一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内心最深处都有着人道最纯朴的一面,相信背离廉洁道德的绝非是最初的意愿。可见,廉洁修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为大学生,我们固然不能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在道德素养有一定的内涵,静心修身,做文明的大学生。

因此,我们要把廉洁修身付与实际的步履。多一份气量心胸的坦荡,少一份无谓的争吵;多一份真诚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无礼;多一份辛勤的付出,少一份情绪化,多一份理智……这样,我们方可将廉洁修身拉入正轨,把道德上的缺陷处,一点一滴去弥补。当今社会正在努力创建和谐的社会,而这些又是廉洁修身的目标追求。做为新世纪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我们,要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觉悟。这样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努力做好道德品质的修养,才能还社会一个廉洁,美好的风气。

,那些贪污腐败,总是会在人追逐金钱,名利时被遗忘,被人的利欲和个人利益抛之于脑后。腐败和道德败坏日益猖狂。因此,反腐败,廉洁修身是势在必行。但人的利欲、道德缺欠之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因此,廉洁修身绝非一朝一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内心最深处都有着人道最纯朴的一面,相信背离廉洁道德的绝非是最初的意愿。可见,廉洁修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为大学生,我们固然不能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在道德素养有一定的内涵,静心修身,做文明的大学生。

所谓的修身,是指自身道德而言。经由五千多年的文化的浸礼,中国一直都是以礼节之邦,道德之国耸立于世界之林。不过在历史的长卷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污流让我们心惊胆寒!如巧夺豪取攫取财富如山的和珅;玩弄权术,无比贪婪的严嵩;贪污巨额金钱的胡长清等,他们终究被历史所摈弃和留下无可毁灭的臭名,终为历史的洪流所沉没。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总有阵阵廉洁之风,浩然之气让我们刻骨铭心。古有仁人孔孟、上下求索的屈原,今有为人民服务的牛玉儒、任长霞等。他们的身上总能披发阵阵的芬芳。

7.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七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责任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同志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 青年大学生“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形成自己的见解, 既要专攻博览, 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05方案”实施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简称“基础”, 下同) 等课程组成, 本文结合“基础”课程探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旨与逻辑

“基础”课旨在“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贯穿‘基础课’的主线。”[2]课程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简称《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版, 下同)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领贯穿于始终, 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摄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和社会主义观。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 如果说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知识的认知教育, 那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更着重于能力培养、责任意识的培育, 这里的责任既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责任, 也包括对家庭责任和对国家社会责任。因此《基础》教材的编排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 而是更多注重基于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上, 对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和国家关系的理性思考。绪论部分是本书的总纲, 着重强调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即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初步勾勒了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第一章紧承绪论, 向学生展示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立科学理想的重要性;第二章阐释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 应该对国家的发展担当的责任, 凸现了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教育;第三章从宏观上说明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欲担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应该以何种人生态度进入社会, 即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第四、五、六章分别从道德、法律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法律素养;第七章是第四、五和第六章这三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以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为载体, 阐述了公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结语部分是课程的落脚点, 与绪论部分相呼应, 浑然一体, 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大学生的理性思考, 从心智上走向成熟。

2“责任公民”培育:“基础”课的题中应有之意

如前文所述, 纵观“基础”课程教材的逻辑体系,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其核心关键词, 而这是现代“责任公民”必须具备的要素, 理当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所必备:因为从逻辑上说,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应该是“责任公民”。因此, 使广大青年学生成为“责任公民”是“基础”课程的应有之义。

“责任公民”一词衍生于“公民”。有学者认为, “责任公民就是拥有这种责任心与责任能力的公民”[3]。众所周知, “公民”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邦, 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传统差异, 不同的学术流派对“公民”内涵的解释各有侧重。我国宪法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辞海》将“公民”界定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而《现代汉语辞典》关于公民的解释是:“具有或者取得某国国籍,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4]这是对自然人是否具备我国“公民资格”抑或“公民身份”的认证。从对“公民”的概念分析看出, “公民”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素, 即“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现代汉语辞典》将“义务”界定为“公民或法人按照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4], 如继续追溯“责任”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 “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必须承担的过失或责罚, 因此“责任”和“公民”本是孪生姊妹。但现实生活中, 由于人们受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个人权利优先于任何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泛滥、消费主义盛行等消极影响。因此, “具备公民身份, 并不意味着其就成为真正的公民, 每个社会成员只有行使了公民责任和义务, 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5], 即本文所指的“责任公民”。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人的活动史。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你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6]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需要数以万计的“责任公民”的积极参与, 大学生承接着社会的当下与未来, 因此, 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水平将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发展。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公民责任意识, 但也有调查研究表明, 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自我责任放大与社会责任弱化的趋势, 表现为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的现象。[7]“当前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感缺乏, 表现为:一是知行脱节, 践行能力弱。二是崇尚自我, 社会责任感缺乏。三是心理脆弱, 自我责任感淡薄。”[8]这既不符合“责任公民”的要求, 更违背了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此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以“基础”课为依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培育社会主义“责任公民”

《基础》中指出:“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加强修养, 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2]这正是“责任公民”的内在要求。“责任公民”强调个体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相统一、社会发展带动个体发展, 最终实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与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公民提出了具体要求, 因此“责任公民”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融会贯通, 高度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从三个“递减”的层面展示了国家的建设目标、社会的制度保证及个人的行为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9]这部分内容与《基础》教材第二章的爱国主义相关内容密切相关, 主要阐述了国家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应当肩负的责任, 即从国家建设层面对责任公民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 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9]这是从社会制度层面, 为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证:因为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和支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9]这是从国家建设目标的对角度公民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个人组成家庭, 家庭构成社会和国家, 国家、社会由每一个个人组成的, 因此, 国家建设目标能否实现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与每位公民的日常行为紧密相连。《基础》教材自第三章至第七章内容, 就是从人生观、基本道德原则、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公共秩序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展开, 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作了充分阐释。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这祥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 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 即历史事变, 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看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0]从前文对《基础》教材逻辑框架可以看出, “基础”课程的重点就在于培育大学生对于社会、国家责任的责任意识,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责任公民”并最终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 “责任公民”的社会活动为国家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同时国家保障“责任公民”的个人发展, 形成良性互动。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现代责任公民。因此,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 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始终,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责任公民”意识, 这也是该课程的一条重要的脉络和主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2015-1-24.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0, 208.

[3]牛国卫.公民教育的责任向度及其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12) :3-5.

[4]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辞典[M].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2:435, 1490.

[5]徐贲.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7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329.

[7]陈群, 马贵侠.“责任危机”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体系探究[J].江淮论坛, 2014 (3) :150

[8]谢志远.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实效性构想[J].教育评论, 2005 (4) :37-39.

[9]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22/c40531-21565926.html, 2015-1-24.

8.浅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八

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知识层次较高,社会责任感和感受力强,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和其他社会青年一起,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实现教育目标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目标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却要取决于信念,它是一个人在形成的关于某个事物或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态度,二者辩证统一,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一个的国家兴旺发达和民族的未来。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凸显出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现实根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到高校中来,影响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思想,过分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都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

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组织实施的渗透破坏活动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外部因素。高校是青年人才集中的地方,境内外敌对势力总是试图通过利用宗教、民族问题等方式煽动青年学生闹事,企图占领高校阵地,并且在大学生当中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宗教信仰,动摇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三是信息化的负面效应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在带给学生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网络当中充斥的各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和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混淆学生的认知。尤其对于那些鉴别力不强、思想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来讲,更容易受到网络及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沉重的教学工作量,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学生信念、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的重要责任,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学习,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信服。“基础”课教师还要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无神论,科学精神的教育,澄清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

一是由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其实是教师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升华。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取演绎式教学模式,即一个问题的讲解,先由概念讲起,再一步步探究其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举例进一步解释说明。这样的讲解其实是由结论推原因,由一般到个别,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有时一个生硬晦涩的概念是较难接受的。在教学当中,可以将演绎式教学转变为归纳式教学,即由一个生活中的简单的现象或者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深入,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启迪和升华。

二是由知识型教学到思想型教学的转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尤其是理想信念教学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理想”是什么、“信念”是什么,知识的讲解只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理想信念有更为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但是仅有认识是不够的,要通过案例、视频等引入逐步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树立“问题意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转型带来思想上的巨大冲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容易使人感到迷茫和困惑,而对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敏感度也增强,在正面和负面信息的共同冲击下,他们对课程当中所讲到的理论产生质疑,从而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在课程讲解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敢讲巧讲,要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使他们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将不满的情绪转化为合理、冷静、客观的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帅松林.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教学探索與实践——以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3]王永和.围绕“认知、认可、认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

上一篇:名人八字下一篇:新编英语3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