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送英烈》说课稿

2024-06-27

《鲜花送英烈》说课稿(精选4篇)

1.《鲜花送英烈》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美术中的《鲜花送英烈》,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教学思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来说。

一、说思路:

本课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从爱国主义教育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学科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使用的材料来设计、制作美丽的鲜花。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堂教学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课前预习,视频欣赏、图片解说、作品欣赏、质疑释疑、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创新实践、作品分析等教学环节。

课件运用图、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说教材

(1)、《鲜花送英烈》是江西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一代。我们的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制作鲜花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2)、教学目标:

1、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立体创作。

2、培养认识、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3、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借用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认识到美好生活的可贵。

(3)、教学重难点:

1、(学情分析)我们是新中国的幸福一代,对革命烈士的事迹只能通过在电视、书本进行了解,根据这一情况,确定为利用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对烈士们的敬意。

2、探索运用各种材料,多种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视频欣赏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青春和热血

2、启发性提问法:通过课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式地学习,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示范直观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例和模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思考;

4、探究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5、操作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实践,促进学生掌握技能、技法

(二)学法: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实践创造法。

四、说过程

在进行《鲜花送英烈》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以视频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过程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形颜色的鲜花作品,供学生欣赏的图片及课件。学生准备:各色皱纹纸、双面胶、剪刀等等工具材料。

教学形式:学生以四人一组分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1、视频欣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影片中激烈的战斗和前赴后继的战士们冲击着学生的视线,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引导学生革命烈士为了今天幸福的生活付出了青春和热血。充分调动学生对革命烈士的敬意。这时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中导入课题《鲜花送英烈》

2、观察--出示课题后,开始让学生欣赏鲜花图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鲜花、名称、颜色等特点。这时我会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鲜花的共同特点及结构特点。并说一说在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材料来保留鲜花的形状和色彩的。

3、探究--制作方法:分析鲜花的形状特点、结构特点后,学生已经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便进入本课教学主要内容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发放一件教师做好的范作,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这时的学生充满了好奇,有了探究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解疑答惑--让学生提出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教师抓住几个主要制作过程,课件出示、演示、操作。主要是对花瓣的制作、粘贴方法。

4、创作---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指点学生再不会做时,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互相解决问题。新课标强调:美术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巡视过程中我会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和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使课堂保持和谐,人文的氛围。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五个环节。

5、展评——作品

每组选一两名同学展示作品并说说自己使用什么颜色做了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评,然后组织同学互评,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出最佳作品。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看、剪、贴、包、等方法把自己喜爱的花朵制作出来了,在参观黄竹革命烈士陵园,就用我们手中的花篮献给革命英烈们,来表达我们对他们崇高的敬意。

6、板书设计

鲜花送英烈

组成部分:花茎、花叶、花瓣、花蕊。

花瓣特点:花瓣由花蕊向四周开放。

花瓣可以用椭圆形、长条形、圆形、多边形……进行替换。

五、设计理念

本课从学科特点出发,重在“打造红色课堂”,培育学生学习中不畏艰难的精神,培育学生的意志力、责任感,从教材内容、历史中挖掘红色教育的资源,培育学生的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将学生制作的花制成一个花篮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认识到美好生活的可贵。体会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以上这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2.《袋鼠送请柬》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袋鼠送请柬》故事内容生动活泼,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故事讲述的是:袋鼠妈妈由于做事不够细心,粗心大意,把自己的袋鼠宝宝也当做请柬扔给了大鳄鱼。故事内容极具创意有趣且蕴含着道理,符合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做事要认真细心,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目标,分别是:

1、情感目标:懂得做事要细心,不要粗心大意。

2、知识目标: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学习流利复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能力目标:乐于想象推理,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学习扩编合符情理的故事情节。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扩编合乎情理的故事情节。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学挂图。

2、与故事相关的动物手偶或图片:袋鼠妈妈、小袋鼠、小猪、蝙蝠、鼹鼠、鳄鱼,节奏明快的音乐。

五、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幼儿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幼儿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音乐律动游戏《袋鼠跳跳跳》导入教法诱发学生学习了解袋鼠的兴趣,为下面的故事作一个铺垫。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自主主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我将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的动静交替灵活应用于其中,具体如下:

1、音乐律动:通过律动“袋鼠跳跳跳”,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对其活动感兴趣,也让幼儿从这个律动中了解到袋鼠的一些特征,也为下面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2、启发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常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故事里面有谁?它要去干什么?它把请柬分别送给谁了?”等等这样的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

3、角色转换法:故事中的袋鼠有点粗心了,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请柬给鳄鱼了,如果你们是袋鼠,你们会这样吗?让幼儿自己反思,从中体会到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图片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图片,符合幼儿爱看图画的特点。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说学法

本活动运用的学法是: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

教学中,应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袋鼠妈妈送请柬的原因,接着利用挂图,让幼儿通过看图理解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袋鼠送请柬的经过,并知道袋鼠粗心大意把自己的宝宝当请柬扔给鳄鱼。最后诱导幼儿弄懂角色的性格特征,培养幼儿做事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我声情并茂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七、说过程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设计了以下五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具体过程为:

(一)以音乐律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活动开始时,我就以袋鼠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袋鼠跳跳跳”的音乐律动,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目的地做袋鼠的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谈话,引导出故事,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此环节是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对袋鼠工作有所了解,并知道袋鼠在做什么事情。

(三)结合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内容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设计的,我结合了图片进行教学,以分段讲述故事及讨论为主要形式,通过引导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具体讨论如下:

1、逐一出示图片,师问:袋鼠把请柬都放在什么地方?他们分别是谁的家?

2、讨论,师问:“你们猜猜小动物们都收到请柬了吗?为什么?”

(四)创编活动。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能跟朋友分享你的故事。

(五)活动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想到的情景简单地画下来,根据图意用连贯的语句讲述续编的故事。

3.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送》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送》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本课除了重要文言词语需要积累学习外,更以作者勤苦求学的意志,成为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另外,学生通过对《马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明白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文章,一是继续引导学生诵读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②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手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诵读,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教材及学清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而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作为难点。

这篇文章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第三课时复习巩固,拓展延伸。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课件,了解作者,读准生字词。(提问形式)

2、诵读,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摹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

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全班齐读。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整体感知全文,进而背诵课文。)

3、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教师强调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4、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自学讨论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3、“艰”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5、作者为什么能够这么做?(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6、理解宋濂故事的时代意义。请学生说一说:从宋濂求学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在古今学习环境的对比中,感受幸福、学会珍惜,进一步明确立志勤学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

(四)点拨诱思:

1、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

(设置此题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送东阳马生序》老师版

贫困是一位良师,苦难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的读书条件并非人皆具备。期望马生能珍惜年华,精心向学,终能成为吾国之栋梁之才。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因为作者不是以长者身份自居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叙述自己年轻时代求学的故事,让晚辈从中领悟道理,这种现身说法、寓理于事的写法,极大增强了本文的感染力。)

(五)展示质疑:

设置本环节,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达到自学钻研文本的目的。

(六)总结检测

其实,要想做成一件事,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拾级而上的过程,每上一个台阶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虽然苦,但只要心中有追求,就会有乐的相伴,最终会学有所成。这也是我对在座各位同学的期望和勉励!

中考链接题做检测

(七)拓展延伸:

与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进行比较阅读。内容上来说都在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手法上来说本文也是现身说法并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体会研读文本来体验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掌握字词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2、如果你是马君则,看到这篇语重心长的劝勉之词,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的感受。写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评价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实行小组加分奖励制。

八、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课前先预习课文,根据课下注释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

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应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

另外,每讲一节课要不断进行总结检测。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一个是问题空间,重要的一个是思考空间、时间的掌握要合理。

在课堂小结中,要多样化,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让学动起来。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篇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一)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二)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四)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五)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六)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七)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1、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上一篇:处方点评会议记录下一篇:国旗下讲话稿-热爱科学,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