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方法学习

2024-09-01

名人读书的方法学习(精选14篇)

1.名人读书的方法学习 篇一

歌德的读书方法

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的名人故事

★ 名人读书方法:冰心科学读书法

★ 名人读书经典名人名言

★ 名人故事读书

★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你学到了吗

★ 中外名人读书经典名言

★ 看看名人怎样读书

★ 名人读书励志格言

★ 关于名人读书名言名句

★ 关于读书的名人语录

2.名人读书的方法学习 篇二

所谓“传记”, 一般包括人物自传 (述) 、回忆体传记 (回忆录) 、采访体传记、学术评传、小传、人物特写、年谱, 也可包括“自传体小说”等。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 传记名目繁多, 有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等。在现、当代, 还有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采访体传记, 以及他人采访与传主自述相融成书的传记, 如美国作家阿伦·吉伯斯与瑞典影星英格丽·褒曼合作写成的《英格丽·褒曼传》、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采访整理的《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等。

在“传记”中的人物自传作品, 是指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生活经历、思想轨迹、言论著述的文章或书籍。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 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史学家自传, 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自传之作。在现、当代, 胡适的《四十自述》, 林语堂的《八十自述》, 陈衡哲、杨步伟各自记述其成长经历的《一个年轻中国女孩的自传》、《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 以及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琼瑶的《我的故事》和平鑫涛所写《逆流而上》等, 都是我国自传体作品的名作。而1994年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绝望锻炼了我》等, 则是当代外国名人的自传体名作。

作为传记类型之一的回忆录, 可以是作者回忆亲历亲闻的往事的文字记录, 如著名学者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毛彦文所写的《往事》、亮轩所写的《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姜淑梅所写的《乱时候, 穷时候》等;也可以是传记主人的亲友、弟子或部属等, 主要依据各自的回忆所写的文字记录。如杨步伟记述她嫁给赵元任先生后人生见闻的《杂记赵家》, 方蕤记述她与丈夫王蒙人生经历的《凡生琐记》, 林太乙为其父亲所写的《林语堂传》, 孙晓玲所写《布衣:我的父亲孙犁》, 以及郑碧贤所写的《郑泽堰》、张曼菱所写的《中国布衣》、王学武所写的《亲疼》等。

此外, 还有文学色彩特别浓郁的“自传体散文”, 如琦君自传体散文系列:《母心佛心》、《往事恍如昨》、《水是故乡甜》等;“自传体小说:如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苏雪琳的《棘心》、郑丰喜的《汪洋中的一条船》、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路遥的《人生》、琼瑶的《窗外》等。它们都更具有故事曲折、细节生动、个性鲜明的可读性。

传记作品由于有文体的规定和叙事的定式, 决定了它只能“写故事” (记实) , 而不能“编故事” (创作) 。因此, 内容的真实性是读者阅读传记作品最首要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传记阅读与小说阅读间的本质区别。因同为叙事性文体, 小说是作家以虚构和想象为手法, 以其创作 (塑造和刻画) 出来的典型人物为中心, 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典型性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也就是说, 读者在阅读和鉴赏小说时, 需要把握的是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读典型性的故事情节, 并分析典型性的环境描写, 以及这些对于小说人物思想、言论和行动所起的作用。

传记可以成为一个人不同人生时期都开卷有益的读物。阅读传记佳作, 至少具有以下五方面价值, 它们是人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人文素养。

一、领受家教文化, 沐浴长辈恩德

传记作品的写作体例, 一般都要从传主的身世说起, 以便读者了解他的今生。也就是说向读者讲清楚传主的家世来历, 乃是传记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 通过阅读传记佳作, 真切了解并进而理解先辈生活的遭际, 真诚领受和感悟传主当年的家教经验, 从而在感恩尊长、惜缘惜福的心境中, 倍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人生, 去努力建设和积极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应是读书人最重要的知识理性和文化自觉, 也是传记佳作阅读在提升人的情商方面的根本性收获。

祖籍湖南衡山的陈衡哲 (1993~1976年) ,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富庶之家。作为湖南一个“耕读人家”的女儿, 她依靠家庭和天资的条件,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1914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派出国的女留学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 于1920年做了当年我国大学里的第一位女教授。在《一个年轻中国女孩的自传》中, 她写道:

母亲不仅是个富有才华的艺术家, 而且是个出色的女人。因为有了她, 父亲的坏脾气才没把亲戚、朋友都赶跑 (他父亲是一个重感情、重友情的软心肠人, 可是脾气暴躁, 表达热烈, 直到年长后, 脾气才变得随和可亲起来, 在诗画文玩和打牌、读书的天地中消受人生———引用者注) 的人……父亲从不愿为家庭的开支问题操心, 他通常把他挣的钱全交给母亲, 只留一小部分供他在书店、古玩店的消遣———这些至今仍然是他最爱光顾的地方。不管他一月挣一千块也好, 还是挣十块也罢, 他决不操心。因此, 怎么保证一家大小衣食无缺, 就成了母亲的责任。我从没见过她因为金钱问题跟父亲闹纠纷, 她也从不曾要父亲给她买首饰或衣服。所以, 我至今仍然认为一个女子向丈夫索要钱物十分庸俗, 仍然相信一个女人应当克己奉人。

刘德伟女士 (1912~2006年) 出生于武汉一个清贫俭朴的政府官员之家。17岁受洗为基督教教徒。因家里财力不足, 只得依靠武汉圣公会的贫寒大学生助学金贷款, 先后完成了燕京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福利行政专业硕士的学业。晚年执教于昆明理工大学英文系。在95岁高龄时, 她开笔回忆自己的儿童少女生活、出国生活与归国后在上海从事社会救济工作的经历, 被打成“右派”及“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的坎坷生涯。内容真实感人, 细节丰富, 文笔朴实而流畅。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06年出版的《一粒珍珠的故事》, 就是据其自传文本《坚忍不拔———珍珠刘德伟和向景云自传》 (2005年自印本) 删节后公开发行的。在自印本的扉页, 刘女士写道, 这部书是献给其双亲的:

从我幼年时起, 就一直受着我妈妈刘郭文昭的教育。她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服务于人民与国家的人, 才使生命有意义。无论我是在快乐或忧愁、舒适或困难中, 无论什么情况来到我的生命里, 我都应该把它当成是铸造我人格和意志的锻炼。只有这一条路, 我才能够活出来,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的话给了我能充实地生活的动力。我的爸爸刘建民, 是他教育了我, 认识了“民主”是什么?他告诉我, 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民主时代的公民, 而不是封建政治下的产物……

刘女士在自传第一章《我的儿童时代》中深情地回忆说, 因为获得了父亲的特宠, 她曾对家中佣人们的态度“特别骄横”———假若说出口的话他们不是立刻服从, “我就会生气地大叫”。为此, 她的母亲便用中外古今的小故事来教育她要有“同情心”。她的启发式教育, 常常是声情并茂的, 并善于进行总结性阐述。如说:“我们要学习为别人着想, 不要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地位。我们都是人, 我们有同样的物质需求, 仅仅不同的是, 他们穷, 我们富。在上天的眼睛里, 我们并不比他们高尚。”关于“诚实”, 她在讲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犯错后认错的故事后说:“一个真正的人, 要有智慧认识自己的错误, 要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 要有毅力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至于她的父亲, 在用被他改正了冤狱的人所致谢的1000元钱用于救济灾民后教育孩子们道:“你们要永远记住, 来到你们手中的钱, 不属于你们自己, 属于‘天’。这是‘天’的钱, 交给你们代管。你们要为‘天’把钱用在恰当的地方。”而她母亲则进一步发挥说, “天”之外, “还有一个人也十分重要。你们知道是谁吗?就是一个‘我’字。‘我’就是每个人的‘自己’, 你做了任何事都瞒不过‘天’和‘我’———你自己。你不能想, 更不能做坏事, ‘天’晓得, 你自己晓得, 一丝一毫也瞒不过你自己, 所以一点也不能干坏事。当你自己知道你确实坏, 不可爱, 不可尊敬, 那你自己永远也不会快乐。”正是在这样的人生观教育下, 刘女士不断修炼自己要做质地晶莹的具有“珍珠”般品格和有教养的人。而“永不放弃” (never give up) , 则是其晚年自励并励人的人生哲言。

3.名人读书的方法学习 篇三

要生存就要创造,创造需要才能,才能来源于学习和实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寻找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想叩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学习是惟一的金钥匙。

一个人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看起来似乎学到了许多知识,然而与浩瀚的知识大海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在知识爆炸的当今世界,靠课堂、课本上学到的有限知识,的确不可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少年儿童必须从小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教师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她)的愿望。

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接触、观察和研究它,因为好奇心是每个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最基本的因素。如学习科学《磁铁》一课,同学们通过实验产生了兴趣,知道磁铁的性质,以及改变磁铁所产生的一些现象。故此,大部分学生也就爱上了科学,特别爱上科学课。

二、引导学生注重切磋交流

古代教育家颜之推非常重视切磋交流在学习中的作用。他以《尚书》中“好问则裕”与《礼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作为理论依据,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方能互相启迪,较快地增进知识与避免错误。如果一个人闭门读书,不与外界交流,无师无友,则会使自己寡闻少见,闭塞思路,而且常常自以为是,不知纠正谬误,以致贻笑大方。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时多和同学、老师、朋友切磋交流,这样,除了能较快地掌握知识外,还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今天,如何教会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会学知识便成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小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本保证,课堂上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不持久,总想看看、听听、动动。过去,我们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听得很烦,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方案的教学特点,教师尽量少讲,多留下时间给学生讲讲、说说。老师尽量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要点、学习重点、难点等方面去引导。让学生通过学习,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进行比较对照,掌握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培养学生“动脑想”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活动是思维的活动。就数学学科而言,只有勤于动脑,勇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才能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题目,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仔细看、动脑想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不满足于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习惯,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对学习中的问题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解题时不受例题的限制,发挥自己的独创。

(三)培养学生善于做,勤于练的好习惯

练习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养成善于做,勤于练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针对所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题量适当、难易适度、深度适中,方式不断变化,使学生对不同的练习题感受到知识的系统化。另外在学生练习中对不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互相讨论,在讨论中形成敢问、多问、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

4.读书方法的名人名言 篇四

2. 读书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胡适

3. 有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马克•吐温

4. 读书要从薄到厚,在从厚到薄。——华罗庚

5.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6.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梁启超

7.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芩

8.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9.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0. 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11.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易卜生

12. 每天读上五小时的书,人很快就会变得渊博起来。——塞缪尔•约翰逊

13.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梁实秋

14. 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杜威

5.励志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篇五

2)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3) 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4)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5)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9) Once a man and twice a child. 一次老,两次小。

10) 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11)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12)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13)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14)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

15)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6)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7)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8) 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 加里宁

19)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6.名人读书名言学习 篇六

2、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3、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约翰•保罗

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6、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7、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8、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林格伦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11、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12、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

1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4、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5、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来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16、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资料,我的著作便根本不可能写成,即使写成了也不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认为荣誉主要应归于他们。——达尔文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8、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鲁迅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22、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戴尔•卡耐基

2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4、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2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名人读书的方法学习 篇七

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 而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则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比较这三位伟人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 立足国情, 实事求是

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 改良的道路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于是, 孙中山又寻找了另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领导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 实现了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使毛泽东认识到, 攻打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俄式道路不符合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情, 进而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 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实现了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巨变。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加上十年“文革”, 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邓小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实现了20世纪第三次历史巨变。

2.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

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死而后已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毛泽东在铸就自身强健体魄的同时, 养成了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这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毛泽东服从组织纪律, 百折不挠, 愈挫愈勇, 总是在最危难的时刻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面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困境与危机, 毅然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邓小平在十年动乱中两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 并被撤销一切职务, 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最曲折的时期。在这期间, 他力挽狂澜, 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中, 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 坚决支持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平息, 维护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3.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这三位伟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具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既体现在理论上的创新, 也体现在实践上的创新。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并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即毛泽东思想。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成功地收回了港澳, 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二、世界历史:拿破仑、林肯

1. 勤奋自信

拿破仑从一文不名的炮兵上尉, 到声势显赫的第一执政;从一心复国的科西嘉平民, 到傲视全欧的法兰西皇帝……这样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非凡人物, 凭借的就是自信和勇气、勤奋与意志。拿破仑的自信与生俱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他始终坚信“我就是那个建国之人”, 在他的身上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拿破仑戎马一生, 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60次, 胜仗就打了40次, 他的军事才能、军事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奋与意志。

2. 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奉献自我

林肯主张反对黑人奴隶制, 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战争初期的妥协政策一度造成北方失利, 在人民推动下, 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迅速扭转了战局, 促使北方最终获得胜利。林肯由于在内战的最危急关头, 能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以革命的方式摧毁奴隶制, 并解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因而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 受到后人尊敬, 成为美国历史上继华盛顿之后最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林肯成了黑人解放的象征, 但奴隶主却对他万分仇恨, 1865年4月14日晚上, 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 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暴徒杀害。为纪念林肯, 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建立林肯纪念堂。它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的标志。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8.名人读书雅号 篇八

1.“通天晓”——孙中山

孙中山10岁进私塾读书,从12岁起,又接受西式教育14年。由于老师用英语讲课,他就白天专心致志听讲,晚上还请人辅导英语。孙中山读书具有勤学好问的精神,他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么能知!”由于他知识极为广博,所以同学们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

2.“毛夫子”——毛泽东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虽然斗争紧张,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抓紧时间学习。在他的住宅中,床头、桌上、藤椅的扶手上,常常堆放着长沙、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出版的书刊。他每天回到住处,不是学习、读报,就是来回踱步,思考问题。在他周围的湖南青年都亲切地称他为“毛夫子”。

3.“刘九书柜”——刘少奇

刘少奇少年时就很喜欢读书,他除了不断阅读、研究当时传播新思想的报刊和书籍外,还大量阅读古书,涉猎极广。人们见他坐也读书,站也读书,又排行第九,就给他取了个雅号“刘九书柜”。

4.“书呆子”——闻一多

闻一多自幼就专注于读书,以至废寝忘食。有一次,他正在读书,一只大蜈蚣爬到他的裤脚上,他的侄子喊了起来,他却无动于衷。结果还是侄子赶上去用扇子将蜈蚣赶走,这才惊动了他。他反而责备侄子:“大惊小怪干什么!”为了完成读书计划,他对人来客往、聊天度日等人情世故那一套十分反感。所以家里人都叫他“书呆子”。

5.“蛀书虫”——吴晗

吴晗小时侯就很爱看书,特别爱看历史方面的书。家里的书看完后,他就到处借书。有时为借一本书,他能跑几十里路。遇到人家不肯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刚到家,书已看完了,然后又立即去还书。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看过,考问他书中的内容,他都能马上讲出来。因看书又多又快,当地人称他为“蛀书虫”。

6.“发狂的读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9.读书学习名人名言 篇九

NO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NO2、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NO3、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

NO4、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NO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哈兹里特

NO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NO7、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NO8、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NO9、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梁实秋

NO1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NO11、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NO12、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NO1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郑耕老

NO1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NO1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NO16、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NO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NO1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NO19、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NO20、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NO21、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NO2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23、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可以用语言进行杀戳,也可以用语言进行迷惑。——阿·洛威尔

NO24、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富兰克林

NO25、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NO26、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NO27、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NO28、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NO29、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NO3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NO31、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NO32、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NO3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NO34、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NO35、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NO36、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谚语

NO37、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NO38、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NO3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NO40、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靠。——爱因斯坦

NO41、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NO42、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NO4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NO44、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NO45、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谚语

NO46、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谚语

NO47、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NO4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NO49、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NO50、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NO5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NO52、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NO5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NO5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NO55、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NO56、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NO57、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NO58、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NO59、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10.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方法 篇十

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他集古人诗句说明之:

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明朝夏寅曾说:“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清朝有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有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以上种种,均说明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多看书,而且要认真学习。然而,读书学习,刻苦的学习精神固然重要,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同样不可忽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总结。掌握好的读书、学习方法,绝对是人生的成功之道。而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学习心得,希望会对您有所增益。三国时的大学问家董遇,是以抓紧“三余”苦学而出名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对谢希深说:“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经常向弟子们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作家王汶石的“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尽作艺术享受;第二遍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分解和结合机枪一样,仔细考察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的联系;第三遍,再浏览,求得一个完整的印象。

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的三条方法:一是同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陈景润在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后说,学习数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

苏步青教授提出,治学要取得成绩,就要有好的学风,这种学风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严肃,第二要谦虚,第三要刻苦钻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毛泽东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

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鲁迅先生终身酷爱读书,其读书方法有三: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他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老革命家徐特立,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日积月累法。他学《说文解字》时,把540个部首分作一年来读,每天只读两个字。他教学生学这些部首时,只要求他们每天记一字,两年学完。他在43岁时开始学外文,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日学一个生字,一年学365个字。这样持之以恒,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读书时常有‘走马观花’、‘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随读随忘的毛病。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我的读书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二是古今中外法。徐老小时候读过很多古书,后来又出国攻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很渊博。他主张读书面要广一些,古今中外的书都要读。正像他所说的:“古今结合,中外结合,融会贯通统统变成我的。就像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后统统变成我的肉。”三是借书摘抄法。摘抄要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选择必须分析,通过分析才能掌握要领。徐老在湖南时,听说书报流通社有《联共(布)党史》,就去借了来。在学习下册时,他就是采用抄读的方法。但他不是全抄,而是摘抄,并且做详细的分析,结果他对下册的理解就比对上册的理解深刻。后来,即使在买书不难的情况下,他也主张抄一点书,因为这样可以做到眼、手、心三到,便于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容。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11.名人读书趣说“三” 篇十一

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

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

三余——三国时教育家董遇,善于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读书。

三不——北京大学俞平伯教授读书倡导不苟同,不固执,不苛求。

三法——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读经典著作的“三法”是通读、重点读、作笔记。

三式——钱穆先生读书归纳出直闯式、跳跃式、闲逛式。

三遍——梁启超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

三喻——西汉文学家刘向为了劝勉不同年龄的人读书求学,有一段精辟的比喻:“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性、三味、三法、三不怕——鲁迅先生酷爱读书,并且讲究读书的“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还有“三味”:平知、获趣、致雅;“三法”是背书法、抄书法、设问法;他还经常提到在学习上要有“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三不怕”精神。

12.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引领读书 篇十二

无论是老师的谆谆教导, 还是家长的絮絮叨叨, 往往都会使孩子不胜其烦, 而引领和激励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 直接与文本对话, 与圣贤低语, 远离浮躁, 就能从中获得愉悦、智慧与启迪,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书达理, 实现自我激励, 励志而生成动力, 我们就能事半功倍。

培根最盛赞读书:足以怡情、传采、长才。且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高谈阔论之中、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读书有成者也数不胜数:苏秦刺股发愤, 而能游说连横;曹雪芹十载披阅, 五次增删, 而成《红楼梦》;纪晓岚饱览群书而天下闻名。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或飞文染翰、吟诗作赋, 或治国平天下、科技兴国, 都最见读书功夫。思接千载, 心游万仞而视通万里, 读书可以超越时空。而今, 虽然网络信息发达, 但读书仍是增才长智、励志乃至陶冶性情、远离肤浅浮躁的重要途径。涉足书山——英雄豪杰、明君良臣、士农工商……人物何其多;泛舟学海——智略涛涛、知识浩瀚……信息何其广。看史事五千, 无须走马塞上, 可观楚汉交兵, 看战争风云;求醒世箴言, 何必程门立雪, 可赏天下贤文, 听诲语谆谆。这不比老师、家长的喋喋不休强吗?久而久之, 孩子自然是情愫得以陶冶, 心智得以启迪, 人格品质得以提升, 自会有自己的而趋于正确的是非判断取舍, 有自己的憧憬志向选择, 自然知道怎样做人、做事, 以及怎样加倍努力学习。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有人说:没有课外阅读, 就没有语文教育。那么, 没有课外阅读, 也难以实现自我教育。我们已经而且还在继续实践着——引领孩子读好书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以期事半功倍。笔者当初就比较注意引导自己的孩子读书, 从最初的连环画到《上下五千年》, 到四大名著、《东周列国志》、“历史演义”之类, 虽然她后来学了理科, 但对于考大学到硕士毕业直到职场从业, 我省了心, 她自己也觉得受益无穷, 我也能与之亦父亦友较好地沟通了。近年来, 我开始留意从小学低年段引导读书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在我的激励下, 在小学段就读完了四大名著等书, 初一又读了《东周列国志》。

从去年开始, 我从二年级就开始着力引导全体学生读带拼音的课外书。课堂上, 部分学生如果超前完成了作业, 就可以做别的, 当然更可以读课外书。每逢周末, 我便提醒将在周一开读书会, 读得多、讲得好的, 贴红旗、上评比榜或给予其他奖励。读书会上, 一个孩子骄傲地说:他读《三国演义》了, 我问书中人物, 他说:“有张飞、关公、刘备。我最佩服刘备!我长大要当刘备。”“我最欣赏你了!人小志气高, 能读‘三国’了。”从此, 这个原本淘气的孩子学习专注了, 成绩迅速提升。另一个语文成绩总是落后的女孩, 半学期读了五本书, 随机点一本, 她居然能讲出大概, 被同学们评为故事大王, 贴红旗、发奖状……其行为习惯大为改善, 后来成绩居然常常第一, 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引领孩子读好书, 要从低年级开始。甘罗12岁为上卿, 曹植10岁写辞赋, 刘晏7岁举翰林, 王勃6岁写诗文……哪个不是很小就发愤读书的?借重国学教育, 不仅为增识字量、丰富和积累语感, 也为汲取间接智慧、提升认知发展水平与文化品位。引领孩子读书乃至背诵, 由榜样的激励与国学的滋养就可以生成动力, 心理品质、思辨能力也会提升, 正是寓教于无形。至少对于小学生而言, 识字量增多, 学习能力也会增强, 教师就会省力。悦读自悟提效能, 好处也在不言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老子《道德经》)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事半而功倍。

如此之类, 正是着力非智力因素的范畴。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既然学生是教育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那么, 他们的教育与学习只有成为自觉的主动行为, 我们才会轻松从容。教师乃至家长都应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育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而引领孩子读书, 并养成习惯, 就是实现这一理念, 实现孩子可持续教育的好方法。

摘要: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 老师千方百计, 家长不遗余力, 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引导读好书就是教育激励孩子的最佳良方。

13.学习名人的学习方法 篇十三

2.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3.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 托而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 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识广博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7.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 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的学科的理论精华。

14. 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土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4.关于学习方法名人名言 篇十四

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非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5.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7.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金)元好问

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

10.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1.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苏霍姆林斯基

1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宋)朱熹

13.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14.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15.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1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1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清)徐洪钧

18.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上一篇:工商所个人廉政风险点下一篇: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