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对制度持续改进(共12篇)
1.查对制度持续改进 篇一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1、目的
不断地对过程、活动和产品性能持续改进,提高公司业绩,确保公司持续发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各项活动的持续改进项目。
3、术语
突破性项目:即对现有过程进行修改和改进,或实施较重大的长远改进项目,通常由日常运作之外的专题小组来实施。
日常持续改进:公司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式的过程改进活动
4、职责
4.1持续改进项目分突破性项目和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根据不同项目明确不同的职责。4.2突破性持续改进项目由专题小组负责人提出突破性持续改进计划,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由公司总体进行改进效果的评价和考核。
4.3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项目由各部门负责制订“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5、控制程序
5.1突破性的持续改进项目由公司总体进行策划,由公司任命专题小组,确定改进的目标和总体的要求。由专题小组分析现有的过程状况,确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按实施计划改进。
5.2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项目由各部门制订“持续改进计划”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5.2.1制造过程的改进必须持续关注产品的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化。5.2.2其他可以改进的项目举例说明如下,但不局限于此范围: a)过长的生产周期; b)报废、返工和返修; c)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d)质量成本;
e)产品难以装配或安装; f)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g)顾客不满意,如抱怨、修理、退货、错送、售后质量保证等。5.2.3持续改进的一般过程:
a)明确改进的原因: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改进的区域,并记录改进的原因: b)掌握现状:评价现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优先顺序选择特定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
c)分析问题原因:识别并验证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d)拟定对策并实施:寻找解决问题的可替代办法。选择并实施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选择并实施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防止其再发生的解决办法;
e)确认效果:确认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解决办法已产生作用,并实现了改进的目标;
f)实施新办法并规范化:用改进的过程替代老过程,防止问题及其根本原因的再次发生; g)评价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改进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价,并考虑在公司的其他地方使用这种解决方案。
改进过程可重复用于遗留问题,以及用于为进一步改进过程制定目标和解决方法。5.2.4改进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下达,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做到: a)要检查进度,并上报本部门负责人;
b)对未按期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并有下一步对策措施;
c)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对效果验证三个月以上,验证期内,须一直达到指标要求,项目负责人可凭此提供“持续改进评定表”。5.3效果的确认与激励
a)归口管理部门在各部门填报“持续改进评定表”的基础上,对改进项目进行效果评定; b)持续改进项目以一年为期限,到年底仍未完成的,当年12月份列入考核; c)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根据效果在12月底进行评定奖励。
6、使用表格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评定表》
2.查对制度持续改进 篇二
1.1 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1]
只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才能有效地把各部门、各级护理人员、各种质量要素及资源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目的明确、职权明确、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2]。我院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护理部主任担任, 护理部主任负责主管护理质量控制, 成立了十个质控小组, 每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月对相应的14项护理核心制度及十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重点检查考核, 护理部定期不定期抽项检查、指导。
1.2 积极完善护理管理岗位职能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2010年新配备片区护士长2名, 病区护士长25人, 护士长助理6人, 补充临床护士65人, 充分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能, 使护理质量管理从组织结构上得以保证。
2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2.1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称为医疗事故[3]。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 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前提。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护理14项核心制度》、《护理缺陷判定标准》, 完善了“护理工作岗位职责和制度”, 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 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护理投诉减少。
2.2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加强质量控制内容的落实
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规范护理行为的依据。因此, 制定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基础工作[2]。根据护理管理的主要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 我院制定和更新完善了护理质控标准、护理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 设计了简便、实用的质控表格。护理质控的主要内容有:特一级护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护理安全与差错及缺陷管理、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与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与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士的行为规范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护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对护理管理标准与内容不断地完善和修订, 以确保护理工作品质持续提升。
3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健全的护理制度与护理标准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当中, 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 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加强对护理各项工作质量的标准检查, 每月规范检查方法与时间, 使检查考核与指导相结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 护理质控的管理要求
护理质量控制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员参与的原则, 重视人的作用,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发动全员参与实施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本[2]。因此, 在护理管理过程中, 每位护理人员都应增强质量意识, 自觉参与质量管理, 各尽其职, 各负其责, 使护理服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长、护士长助理及护理骨干们应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反省能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3.2 护理质控的内容与方法
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结合我院专业特点, 做好三级护理质控。因此, 建立了护理部、科室与病区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分别有护理部主任、片区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担任。一级质控每月全面检查1次, 并对病区护士进行全面考核, 二级以上质控每两月重点检查, 三级质控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每月召开1次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讨论分析会议, 对质量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并进行质量跟踪监控。同时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会议上讲评, 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纳入下一次检查的重点。再以质控简报的形式下发给各科及护士长, 并将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每月检查有重点, 抓重点人、重点时间和重点事件
3.3.1 明确质量目标
二级以上质控小组对核心制度和护理质量进行重点检查, 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对存在的问题, 以文字形式反馈于各病区, 要求在限定时间予以改进, 并进行后期质量跟踪, 检查其改进效果。技能操作坚持每月考核2~3项, 对考核不合格者, 给予及时补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月”“护理质量安全月”等活动, 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3.2 抓重点人
对于新上岗的护士和工作能力差、容易出问题的护士, 给予重点管理, 合理排班, 采取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同时给予重点培训、重点指导与考核, 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技术过硬、精益求精、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低的护士, 可在日常工作中适当减少她们独立工作的机会, 或在工作中加强指导、教育, 加强监督, 以强带弱, 对影响护理质量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充分重视, 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3.3.3 抓重点时间
节假日、夜班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时间。我院除坚持护士长夜值班、夜查房制度外, 在节假日护理部及护士长必须下病区查房查岗, 以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连班与大小夜班实行弹性排班制, 根据临床工作量、危重患者数, 合理调配人力, 保证护理工作圆满完成, 确保患者安全,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3.3.4 加强护理缺陷和差错事件的管理
护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不仅要有安全意识和预见性, 而且要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地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2]。我院成立了由科护士长以上人员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针对全院各病区出现的护理差错或缺陷,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 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环节等进行根因性分析, 弄清事实, 明确责任, 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全院组织学习, 使大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3.4 建立质量反馈信息系统
建立逐级反馈信息制度, 保证信息畅通, 使护理部、片区护士长、护士长及护士之间实行纵、横向信息反馈。按照护理部的要求, 各个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在护士长会上通报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护士长不定期在晨会上反馈一级质控情况, 重点找出各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问题, 学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4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核心重点的落实,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满意为最终服务目的, 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理念, 使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护理服务,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率0。现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多, 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为了规范管理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 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优化工作流程,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考核。结果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核心重点的落实,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护理服务,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率0, 现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多。结论 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保障护理安全, 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制度,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瑞兰, 刘宜谦, 潘宝玉, 等.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 2005, 5 (8) :27-29.
[2]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01-204.
3.考勤制度持续改进管理方案报告 篇三
目前我院使用的指纹打卡机是中控科技生物识别产品K18,软件卡机自带的考勤管理软件,这种考勤软件都非常简单,可以设置好分组科室,适合各科室都固定且简单的工厂企业和行政单位使用,如果员工的考勤班次更换较频繁,且没有规律性,这些软件的排班设置起来就会非常麻烦,甚至要每个人每天的排班手工录入,工作量非常大。对于医院来说,只适用于行政科室、门诊科室等相对固定的科室。而对于科室复杂且每天每个科室的需求都不同的住院科室却无法适用。属于普通考勤软件类。医院的医护人员调科现象频繁,作为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不同具体弹性排班的权限。普通考勤软件虽然能从考勤机中取得所有人员的考勤数据,但对于人员转科、调整班次、往往无法从科室中查看在科内详情。无法确定人员在各个科室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如果用这样的程序运行到办公自动化软件中,对现在的绩效考核算管理程序中出勤和缺勤以及对以后的收入分配以及成本核算都会不能准确反应出来。
一套完整的考勤软件不仅要记载员工的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更要弄清员工每天的具体上班地点(比转科情况),为医院的各种统计、考核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真正地为医院的综合管理助一臂之力。
所以目前的考勤软件时只能满足固定模式排班下的工作岗位,考勤结果不能与医院各科的考勤完全结合,软件不能自动生成值班表,满足不了需求,使考勤流于形式,给医院的管理留下漏洞,更达不到提高工作人员考勤积极性的预期愿望。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医院考勤又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中之重。医院考勤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又是工资核算的重要依据,需要为其他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如果不能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将形成全院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
医院考勤系统,应由各科网络汇总上报,不但要能自动产生排班表,还能根据各临床科室弹性排班制由科室统计上报排班情
况,按科室、个人都能直接反应输入、输出信息,能在软件直接看到某个时间段个人当天休假及上班情况,以及某个时间段科室上班情况及休假情况。
一、医院考勤机使用及考勤管理制度
为规范考勤机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医院考勤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㈠、适用范围
医院所有职工(院领导规定24小时不能关手机的人员和指定的特殊时期的人员除外),新来院上班人员由人事科或相关分管科室通知及时到绩效办输入个人信息采集。
㈡、打卡方法和注意事项
待定
㈢、考勤时间及规定
1、每天打卡签到时间为(实时上下班签到):
上下班签到时间为实时上下班时间,以科室排班时间段作一调整(科室时间有调整的应及时通知更新)。休息不用打卡;职工外出办理公务的,原则上应到医院签到后再外出;无法先签到的应事先向科室负责人说明,过后由当事人凭人事科签字批准的补签单到绩效办存档,作为出勤记录。
医院领导班子及绩效考核领导成员要加强对考勤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绩效办予以处理。
2、特殊情况考勤
因个人原因需请假的员工要提前填写《请假条》,其呈批程序按医院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执行,无请假人员记为缺勤。
批准后的请假条需及时递交绩效办;无法提前递交请假条的必须在到医院后本人填写《请假条》由相关领导成员审批后递交一份到绩效办,无《请假条》者视为无故缺勤。
因公务无法执行打卡考勤的人员,必须在到医院后本人填写《补签条》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并递交绩效办,无《补签条》者视为无故缺勤。
单位组织人员参加院外体检活动等情况由相关科室提交相应的人员通知单到绩效办,以组织科室通知单人员为主,无通知单者视为为无故缺勤。
特殊时期因延时工作而无法签到签退的人员在此期间可以不参与考勤,但相关科室应列出人员名单及不参加打卡考勤的期限须由院长批示后递交绩效办。
迟到早退问题:上班推后10分钟后到岗视为迟到,下班提前10分钟前离岗视为早退。
因公务的情况下:迟到者需递交《补签条》,早退者需递交《早退条》来证明情况,不作处罚。所有不递交证明者视为无故缺勤。
非公务的情况下:迟到或早退者需递交《补签条》,一个月累计超过三次以上,视为无故缺勤,所有不递交证明者视为无故缺勤。
所有参与考勤的人员若当日出现漏打卡一次或两次,必须递交经医院院长审核后的请假条、补签条、早退条等文字证明,指纹机无当日考勤记录且没有文字证明的一律视为无故缺勤(休假及调休除外)。
在考勤机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由科室负责人统计上报进行考勤。对于打卡不到不能签卡的人员,从年月日开始医院每天按排一人或指定科室所在位置为核定不能签卡的人员执行签名制,并在上班后10分钟前整理并由签到固定所在科室核对;
㈣、奖惩
医院设立全勤奖,出勤天数为当月实际天数。在下月考核绩效发放,详见2013年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缺勤人员,根据其情况和性质,根据考核规定予以扣分或相应扣除绩效工资。
㈤、申明
凡是一个月内连续超过三次忘记打卡签到或签退的似为迟到或早退,超过次数部份按次计算累计;
如果发现部份职工上班时打完卡后就走人没有上班的,一旦查实根据情节严重来核算处罚金额。
㈥、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绩效办。
二、医院考勤管理系统配置要求
㈠、网络版:
方便导进导出,节省时间;
㈢、打卡方式:
人脸识别或者人脸和指纹并用。
人脸识别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的特点是唯一性,每个人都有一张脸,都有不同的特征,通过人的脸部去识别达到考勤。但有由于人脸识别考勤机比较灵敏,即使是同一个人,面部有较大变化时机器也不会识别;
指纹,由于其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但是部份人的手指容易脱皮,干燥因数都会造成指纹打卡识别不了,启用人脸和指纹并用的话可以达到互补的功能。
㈣、统计的要求:
考虑到科室有弹性排班的权限,适合已不同程度的排班要求,要求如下:
1、各科有网络上报的权限,科内有事前修改的权限,事后修改统一由绩效办或指定专职人员修改
2、可以根据医院实际要求核定个人每月假期、能根据科室排班情况自动统计出各项缺勤与出勤情况,并能累计统计个人节超假。
3、能够按科室或个人统计出任意时间段的数据。
4、能在任意时间段统计在任意一台机上打卡的人员情况明细;
5、可以在任意时间段根据科室人员排班汇总显示出各科室排班;
6、能根据各科室上班情况显示各科室或个人打卡、补登的各项记录情况;
7、能在个人情况流水记录中显示录入人员;
8、拥有超级管理员、管理员和院长、书记以及科室查询权限;
9、以上都得提供导出数据功能的菜单,并能选择性导出数据。㈤、细则:
由科室直接填报科内排班情况,根据科室填报的排班表统计出各科各种情况实际天数;能够根据各排班项输入不同的时间段。比如:上班、值班、连班、值休、进修、学习、开会、体检、公出、病假、事假、年假、计育假、产假、加班、加班补休、休息、婚假、丧假、节假休、探亲假、保健、旷工、支医等等,㈥、打卡情况:
根据是排班情况统计出每人的打卡情况(支持按科室或按个人导出或打印);
㈦、人员变动情况:
1、调入、调出、科室变动情况在原科室和现科室详细记录;
2、临时变更人员,非正常上班
㈧、设备数量:
1、人脸识别:
六台:门诊楼收费大厅两台、会议室一台、老住院大楼一楼大厅一台、报账窗口大厅一台、绩效办一台;
2、人脸和指纹并用
4.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 篇四
1、消毒供应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科室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护理部,同时说明召回的原因。
3、护理部应通知使用科室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使用病人建立档案。
4、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5.查对制度持续改进 篇五
与持续改进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科室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估反馈意见,如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临床疗效评价等。
三、对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安全性低、价格高的品种,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药物治疗与药事管理委员会调查研究后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四、根据感染控制科定期发布的细菌耐药信息,对耐药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五、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的科室和个人,如超/无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等,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在全院通报,以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6.查对制度持续改进 篇六
1 影响门急诊输液查对制度落实的因素
1.1 护士缺乏责任心, 查对意识不强。护士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执行查对制度时多流于形式, 注意力不集中, 甚至擅自简化查对流程及项目, 导致出现药物剂量错误、瓶签书写错误、液体出现浑浊、因同名同姓输错药液等不良现象, 引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1.2 人力资源不足, 本院门急诊输液室工作繁重, 每月输液人数达1万余人次, 尤其是就诊高峰时, 单位时间内输液患者比较集中,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大量而单调的静脉输液工作容易出现护士凭印象操作而忽略了查对的内容。
1.3 输液环境嘈杂混乱, 增加了执行查对制度的难度。本院门急诊输液室主要接诊儿科门急诊输液患者, 因此陪同家属相对较多, 小儿哭闹声较大, 护士很难集中注意力。
1.4 配药室嘈杂, 物品放置不规范, 药品名称标示不醒目等也增加了查对难度。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查对意识, 提高责任心, 提倡慎独精神。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核对患者的病历、注射单及瓶签, 确保三者的一致性, 从接待编号、配药、输液、巡视、拔针的每个环节做到层层把关, 要求护士每完成一个操作都需签全名, 并完善签名负责制[1]。科室护士之间相互监督, 将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 最大限度地避免查对差错的发生, 确保输液安全。
2.2 实行双向查对制度, 以进一步地确保患者安全[2]。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查对中来, 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监督, 既避免了护士流于形式的查对也避免了患者及家属的盲目作答。此外, 双向查对还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有效地减少了查对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实施弹性排班。根据输液患者就诊时间性与季节性, 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的班次, 改善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状态, 避免因过度疲劳而引起的查对差错。
2.4 改善输液环境, 将输液注射台与输液等候大厅区分开, 尽量控制输液注射区患者及家属人数, 运用“叫号”系统维持输液秩序。此外张贴醒目温馨的警示标语也可提高护士的注意力及患者和家属的监督力。
2.5 配药间保持安静, 安排专职护士管理配药间, 合理规范地放置配药间的物品及药品并做好醒目的标示, 以减少工作失误。
3 小结
持续改进的门急诊输液查对管理制度和方法, 能进一步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保障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卫兰.影响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当代护士, 2010 (11) :197-200.
7.查对制度总结分析 篇七
“执行查对制度,核实患者身份”是医疗十大安全目标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治疗的前提。2013年2月,医务部对临床科室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现总结如下:
1.制度方面,我院有多个制度规定了临床查对制度的内容,比如: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其中查对制度规定的内容最为广泛,包括医护诊疗的各个环节。
2.采取“腕带制度”和填写“手术前安全核查表”以来,查对制度的落实较过去有很大改善。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标本,输血、输液前,发药前执行较好。采集血液的试管标签一般由白班值班人员扫描粘贴,小夜班及大夜班护理人员负责2次核对,早晨采血时根据试管标签核对患者后再抽血。输血、输液及发药前能够双人核对患者的姓名,医务部在检查时,询问患者或家属,反馈的信息是能够做到核查患者身份。医师在手术、换药、拆线和其他有创检查操作前均应核实患者身份,目前手术安全核查做的较好,在换药、拆线等操作前不能完全执行。
3.在核对方式上面,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床号+姓名,使用比较方便。其次可加上年龄,在携带病历资料的时候,核对的信息能够更广泛,比如出生年月、病历号等。
4.通过提问的方式,医护人员基本都能知晓核对的方法,知晓至少使用2种方式进行核对。有些医师对手术安全核查的具体内容回答不全面,护理人员知晓高于医师。
总体来讲,我院医疗人员能够执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输血、输液、给药等方面执行较好,医师在换药、拆线、有创检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督促医师加强学习,科室人员及医务部加强监管。在核查方式上,为方便记忆及执行,可按照床号+姓名的方式继续执行。医师在换药、拆线之前,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核对患者手术名称、日期,以避免拆线日期发生错误。
医务部
8.查对制度 篇八
一、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诊断等。
2、医师在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部位。操作前必须全面检查器械用品等是否适宜及完好。
3、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医嘱须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时,不明白要核查清楚。口头医嘱、医嘱不全、未签名、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执行后一定要签字。
5、抢救时,对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后,方可执行。使用急救药及麻醉药时,须经二人核对。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输血
⑴护理人员在给病人配血、抽血、验血型时,必须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领血前必须仔细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⑵输血前,应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血型(包括老血型)、种类、剂量、住院号、交叉实验单、反应卡、血袋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9、医护人员在整理、抄录和执行医嘱时,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及时,反对盲目执行医嘱,发现有不合理、错误或疑问时,应暂时停止,并及时向有关医师提出,待得到解决时再执行。
二、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必须根据手术通知单,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查对是否注射好术前用药及解大、小便。
3、手术护士、医师及麻醉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4、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5、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漏体腔内。手术切除的组织,原则上均应送病检。
6、使用麻毒限剧药物时,应仔细核对,并经二人复查后方可使用。
7、使用电灼前,医师应通知麻醉人员和护士并采取应有的安全措施。
8、各种注射完毕后,将安瓿留下,以备考察,待手术完毕后方可丢失。
三、有关科室查对制度
1、检验科查对制度
⑴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⑵送验标本应新鲜,收集方法和安放容器应正确,标本容器上应有标记,检验单应逐项
填写。
⑶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单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⑷经查对如标本不符合规定,标记和检验单字迹不清楚或可疑时,检验员可电话联系或要求重新提供或退回重办。
⑸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⑹检验后,复核结果。
⑺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⑻检验科应指定专人经常或定时检查试剂的准确性。
2、放射线科查对制度
⑴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及检查目的。
⑵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
3、理疗科及针灸室查对制度
⑴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种类、剂量、时间。
⑵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⑶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⑷针刺治疗前,检查针数和质量,取针时查对针数和有无断针。
4、功能检查室(心电图、超声波等)
⑴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⑵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⑶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性别。
5、药房查对制度
⑴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⑵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⑶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
①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②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③查药品的质量、包装、标签和规格剂量等是否正确完好。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
④查对姓名年龄;
⑤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门急诊配药窗口在发药时应呼叫病人姓名,讲清药品的名称、用法及用量。
⑷药剂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配方时应检查医师处方是否符合规格和规定。
⑸院内各科室领发药品时必须在发送前核对无误后才能发出。病区护士收到药篮后应当即点清药品和数量。
9.查对制度持续改进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101例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62例, 女39例, 年龄21~70岁, 平均 (45.3±11.2) 岁, 普外科手术32例, 骨科手术22例, 泌尿外科手术19例, 妇科手术10例, 其他18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行择期手术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51例, 女47例, 年龄22~71岁, 平均 (43.4±10.5) 岁, 普外科手术29例, 骨科手术21例, 泌尿外科手术18例, 妇科手术8例, 其他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查对, 观察组实施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 具体如下: (1) 术前15 min检查无菌包的无菌标识、日期, 核对手术器械和敷料是否齐全、完好, 有无潮湿或破洞; (2)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根据手术通知单一一核对患者信息, 检查术前用药、术前备血情况及术中所需用药, 监督患者摘除活动义齿、发卡、戒指及项链等贵重物品, 并签名、记录时间; (3) 患者进入手术间时,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4) 麻醉前, 同麻醉医师再次核对患者信息、麻醉方法及皮肤情况; (5) 手术前, 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手术器械、敷料及针线的数量并记录; (6) 术中护理人员执行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的口头医嘱时, 需确认无误;术中用药时, 应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用量;术中需输血时, 需认真核对血型检验报告单与病历上的信息, 核对血袋上的日期、血袋完整性等, 密切检测输血反应, 输血后再次核对以上信息; (7) 关闭体腔前, 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器械、敷料及针线; (8) 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时, 需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 填写标本袋标签和病理申请单, 再次与手术医师核对患者信息; (9) 将患者送回科室病房时, 与当班护士核对交接患者病情[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术后3 d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1例, 发生率1.0%, 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8例, 发生率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21,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92例, 不满意9例, 满意度为91.1%,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79例, 不满意19例, 满意度为8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35, P<0.05)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进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 而手术室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引起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如未仔细核对患者全部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科室、诊断、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导致接错或混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未认真清点手术物品, 未及时记录术中临时增添的纱布、棉片等敷料或手术器械, 未发现丢失的手术器械, 导致术前术后手术物品数量不符合;未再次核对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口头医嘱, 导致用错药、输液错误;手术病理标本标签丢失, 病理单填写有误, 导致检查标本错误等[4,5]。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 减少护理纠纷, 我院手术室制定了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 即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患者进入手术室和手术间的身份核对, 手术器械及用品核对, 输液输血核对, 手术病理标本核对及与病房交接核对等多项内容,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6]。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并重视细节, 积极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 将差错消灭在萌芽中, 避免纠纷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1例, 发生率1.0%, 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8例, 发生率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21,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92例, 不满意9例, 满意度为91.1%,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79例, 不满意19例, 满意度为8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35, P<0.05) 。提示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 应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加强查对制度实施的配套建设, 合理统配资源;建立护理查对制度执行提醒制, 健全手术室护理质控体系, 以保证手术室中严格实施护理查对制度, 且将其应用于其他科室各个护理流程中[7]。
参考文献
[1]谢春红.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41) :214, 216.
[2]YAVUZ VAN GIERSBERGEN M, OZSAKER E, DIRIMESE E, et al.The operating room experiences of nursing students:a focus group study[J].J Perianesth Nurs, 2016, 31 (2) :146-153.
[3]郑娟瑛.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9) :51-52.
[4]沈新花, 黄蕾.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714-1715.
[5]WELLER J, CUMIN D, TORRIE J, et al.Multidisciplinary operating room simulation-based team training to reduce treatment errors:a feasibility study in New Zealand hospitals[J].N Z Med J, 2015, 128 (1419) :40-51.
[6]谭雯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差错中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2) :349-350.
10.护理查对制度 篇十
目的:确认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品质及病人满意度。
范围:医嘱、给药、输血、特殊饮食、无菌物品、各项有创操作、检查等。内容:
给药、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有创操作、检查等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患者身份的确认必须同时至少使用二种身份标识:住院号和姓名,并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床号不能单独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标识。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处理后经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做到班班查对。输入电脑、转抄和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
2、临时、长期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清后方可执行。长期医嘱的执行时间为接到该医嘱,开始处理该医嘱的时间。
3、抢救病人,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用过的安瓿,必须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嘱医生补开医嘱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七对:对姓名、病历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失效,针剂有无裂痕。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1)根据医嘱摆药,严格检查药品质量,并经第二人核对无误方可。(2)液体检查:摆药者须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根据输液包装不同采用以下不同方法: ①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
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 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不能使用并及时上报药剂科。
②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 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 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检查溶液质量; 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备齐所加药品并再次查对无误方可开始,配药做到一次完成、无菌操作、剂量准确,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4)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体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
②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变色等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
③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药液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3、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过敏史(若须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方可使用),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查对制度。
3.1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含Rh因子)、肝功能,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3.2输血前查对 :
3.2.1查采血日期,血液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破损。
3.2.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血型、血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3.2.3查病员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血量。
3.3输血前配血报告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两人签全名)。3.4输血时,由两名医务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再次检查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时需注意观察,保证安全。3.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检验。3.6血库提出后,应尽早输入,在4小时内输完。3.7输血单应保留在病历中。
(四)标本(检验、病理等)查对
1、护士根据医嘱核对、打印标签,并贴在符合要求的标本容器上。
2、护士采集血标本前应确认患者身份,核对腕带信息,让患者陈述姓名。
3、医技科室接收标本,应有签收记录。
(五)无菌物品
1、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是否干燥、有效期、包装完好性、灭菌效果等,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还应查对生物监测结果,合格方可发放。
2、使用者除再次查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外,应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特殊饮食查对
1、病人饮食单、床头卡应与医嘱相符。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发饮食时,查对床头卡与病人饮食种类是否相符,自备饮食应与医嘱种类相符,并确认患者身份。
4、对特殊治疗、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七)手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手术室十二项查对制度,接收病人应查对十二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备皮及所带物品(包括药品、病历、X光片等),禁止带贵重物品入室,假牙及时取下,询问禁食情况等。并核对腕带。2.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3.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4.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诵一遍,事后补写医嘱。
5.手术器械清点单,必须术前、术中、术后共同清点签名后夹入病历,以备后查。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6.输血严格按输血查对制度,两人查对签全名。
(八)操作查对制度。
1.执行任何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尤其是执行给药、抽血、输血等操作时。2.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操作过程中病人如提出疑问,应认真核对,无误时方可执行。附:电脑医嘱查对制度
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由医师书写。护士在核对医嘱时应做到:
1.核对医嘱者必须认真、仔细,尽量避免各种干扰。
2.护士接收医嘱后,处理医嘱者在处理医嘱的同时,核对医嘱单与电脑上的医嘱。然后向药房发送医嘱。3.每次医嘱电脑核对后在相应医嘱本上签全名。
11.门诊药房查对制度 篇十一
一、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二、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三、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药品的质量、包装、标签和规格剂量等是否正确完好。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门急诊配药窗口在发药时应呼叫病人姓名,讲清药品的名称、用法及用量。
12.查对制度持续改进 篇十二
1 FOCUS-PDCA程序的具体应用
1.1“F”阶段
汇总我院2 01 2年1—6月各科室上报的护理风险共115起, 其中涉及查对制度执行不严的有22起 (19.1%) , 以执行护理操作时未核对手腕带、婴儿性别写错未被及时发现为主, 导致产妇不满。
1.2“O”阶段
成立QI小组, 设组长1名,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 协调员兼秘书1名, 组员由各科室护士长和护理质控人员组成。
1.3“C”阶段
(1) 组织专题讨论, 公布QI小组的活动方案和要求, 并下发书面资料。 (2)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业务学习, 分析2012年1—6月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管理中涉及查对制度的内容, 强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QI项目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1.4“U”阶段
分析护士查对制度执行力不够的原因 (见表1) 。
1.5“S”阶段
(1) 强化护理管理制度培训与考核; (2) 改进腕带材料和佩戴方法; (3) 优化婴儿沐浴流程; (4) 改变督查方式, 加大督查力度。
1.6“P”阶段
护理部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自2012年7月起在全院实施F O C U S-P DC A程序化管理。目标是不发生因查对不严引发的护理缺陷和纠纷, 降低护理风险中涉及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所占比例。
1.7“D”阶段
1.7.1 制度培训与考核
在护理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 各科室继续培训、考核并落实QI项目, 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护理操作规程。
1.7.2门诊患者的治疗
护士接收治疗药物后严格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或注射单中的病员信息, 使用一式两份治疗序号牌 (一份给患者, 一份放入药筐中) ;执行治疗护士核对并回收序号牌, 呼叫病员姓名,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
1.7.3 处理医嘱
护士拒绝执行非抢救病员的口头医嘱;对抢救病员的口头医嘱必须重复确认, 所有医嘱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1.7.4 住院患者的护理操作
1.7.4. 1 清醒患者
在核对床头卡信息的同时, 让患者自报姓名, 仔细核对手腕带上信息, 确认无误后方操作。
1.7.4. 2 住院患儿
用自制的白布条腕带取代易过敏的橡胶腕带, 治疗时与家属共同确认患儿姓名, 再次核对手腕带。
1.7.4. 3 输液患者
常规核对的同时, 必须在输液袋或者微泵的针筒上贴上填写完整的药签, 以便巡视和查对。
1.7.4.4新生儿信息核对
(1) 产房内:新生儿出生后先让产妇过目, 请产妇自己说出新生儿的性别;巡回助产士及时记录胸牌、腕带 (手脚腕各一条) 、出生记录单等一系列护理记录。接生者在病历上签名时再次确定新生儿的基本信息, 出科时请家属确认新生儿信息并签字。 (2) 转科时:护士和家属一起护送产妇和婴儿, 在病房内与责任护士共同查对新生儿信息, 并在婴儿转运交接单上签名。 (3) 沐浴环节:优化沐浴流程, 逐步取消多个婴儿放在一起的大沐浴车, 改用可移动的婴儿床来沐浴。分时段通知待沐浴婴儿的家属, 并准许一位家属进入沐浴室观看整个沐浴过程, 以消除换错婴儿的概率。 (4) 随时补系脱落的腕带。
1.7.5 输血的查对、观察、记录
1.7.5. 1 急诊输血
必须由2名护士仔细查对患者信息, 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确认并签名。
1.7.5.2自体输血
(1) 住院患者:严格执行输血的查对制度; (2) 门诊储存血液的产妇。输血时必须查对《孕产妇保健册》封面上方形印章内的血袋编号、血液包装袋上的编号以及交叉配血单上的信息, 三处相一致方可输入, 按规定观察并记录。
1.7.6 手术患者的核查
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查对确认手术患者的身份及手术部位, 并及时在核查单上签名, 严防手术差错。
1.8“C”阶段
(1) 科内护理质控人员随时提醒和督促护士在操作时的规范查对, 护士长将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对护士考核的重点内容, 并且与星级护士评审、绩效工资考核等相挂钩。 (2) 科间互查、八大护理质控小组活动、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随机抽查都把“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必查内容, 如实记录检查结果。 (3) 每月一次的专题会议上反馈查对制度执行的检查结果, 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9“A”阶段
此次QI实践过程中, 腕带材料的改变和工作流程的改进均得到了各科室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已作为各级护理质控常规检查的内容。
2 结果
201 2年7—12月实施FO CUS-PDC A程序后, 我院各科室上报的护理风险124起, 涉及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12起 (9.7%) , 其中母婴同室内实习护士在新生儿护理操作前未查对手腕带4起, 操作后未再次核对性别3起, 产妇、新生儿出科时信息查对不全2起, 产妇给药时查对漏缺2起, 手术患者交接时身份核查不全1起。较2012年1—6月FOCUS-PDCA程序实施前的查对不严率 (19.1%) 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 7, P<0.05) 。
3 讨论
查对制度是护理管理的一项核心制度。有报道[2], 6 8.6%的护理差错是由于责任心不强和查对制度不严造成的, 所以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不同层次的培训和考核有助于强化护士对查对制度的执行意识, 各级护理质控的全面督查促使护士养成规范核对的习惯, 全面提高护士在查对制度中的执行力。
F OC U S-P DCA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日常工作进行分析, 去除不必要的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此次QI项目的实施结果显示, 护士在查对制度中的执行力有了明显提高, 有效降低了由于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不严造成的护理风险, 但是在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运交接、新生儿护理操作、给药流程以及实习护士的带教等方面, 仍需进一步强调规范查对的重要性, 并加大督查力度。对于重复发生的问题, 继续运用FOCUS-PDCA程序化管理步骤, 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 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风险, 提升患者对我院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FOCUS-PDCA管理程序提高护士在查对制度中执行力的情况。方法 应用FOCUSPDCA程序的9个步骤, 分析护士在查对制度中执行力不够的原因, 加强护理管理制度, 业务培训与考核, 改进患儿腕带材料, 优化婴儿沐浴流程, 改变督查方式, 加大督查力度等。结果 实施后无护理差错发生, 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不严率由程序执行前的19.1%下降到程序执行后的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OCUS-PDCA程序对有效提高护士在查对制度中的执行力,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FOCUS-PDCA程序,护理查对制度,执行力
参考文献
[1]Redick EL.Applying FOCUS-PDCA to solve Clinical problems[J].Dimens Crit Care Nurs, 1999, 18 (6) :30.
【查对制度持续改进】推荐阅读:
门诊查对制度09-27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08-17
查对制度等试题带答案08-31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09-17
乡镇妇联会议制度.学习制度、代表联系制度08-07
首诊负责制度制度11-10
酒店卫生制度管理制度06-19
学生保护制度、学生安全制度07-09
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08-11
场所安全巡查制度保卫制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