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2024-10-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精选10篇)

1.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篇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执教人:点军五中

孔超

一、教学内容

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三、教材简析

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四、教学重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五、教学思路

本课以越剧《十八相送》为“源”,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爱情故事的讲述为线索,在重点片段的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等方式,认识音乐在表现人物和情感中的作用。并通过补充欣赏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对梁祝的全新的演绎方式。

六、教具准备

CAI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恋蝶——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感受越剧韵味,了解越剧

1、提问导入

特点,并为欣赏下一作品

(1)越剧是浙江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做好铺垫。

你能说出一些著名的越剧代表作品吗?(2)导出越剧《梁祝》并请学生说说梁祝故事。(3)教师小结

(4)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5)简单介绍越剧特点(唱腔、语言)

第二环节:颂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

1、导入: 介绍作品地相关知

(1)教师:这个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可以用越剧的形式来表现。那么,我们是

识,为学生更好地 否可以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呢?我们中国就有两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他们为了

理解作品,做好准

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 备。曲调为素材,运用西洋手法,成功地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介绍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出示图片)

2、欣赏“爱情主题”

(1)请学生聆听爱情主题音乐

根据提问,让学生 思考:①这段主旋律由哪样乐器演奏? 自主参与讨论分析

②这段主旋律有什么特点?

作品。(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总结:

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曲折,带有越剧韵味。节奏舒缓,情绪明朗。表现出爱情的美好。

3、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在音乐 进行中,独奏乐器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全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

4、欣赏“共读共玩、长亭送别” 通过对比欣赏,(1)教师:在梁祝同窗期间,两人经常一起嬉戏游玩。音乐是如何来表现这 共同合作探讨分析 一情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品的音乐要素,(2)学生聆听音乐 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思考:音乐的速度、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3)教师: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梁祝二人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的

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离别。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设计这段音乐。体现参与合作(4)试着为“长亭送别”设计音乐速度、节奏、情绪 探讨理念。(5)根据学生讨论归纳: 速度—— 节奏—— 情绪——

5、欣赏“抗婚”

(1)聆听封建势力主题

思考:封建势力的形象是以哪组乐器来表现的?(弦乐、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2)教师小结:

作曲家用铜管乐形象的表现出凶暴残忍、不可抵抗的封建势力。

6、欣赏“楼台相会”

(1)说一说:

作曲家是怎么表现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的情景?

(2)聆听“楼台相会”(课件展示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奏)

(3)教师小结:音乐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来演奏,运用“对话”的形式,贴切地描述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7、欣赏“哭灵”“投坟”

(1)聆听“哭灵”

思考:音乐加入了什么特色乐器?其节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小结:

音乐采用戏曲当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地 渲染了英台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情绪。最后,在锣鼓齐鸣中,祝英台纵身 投坟,乐曲达到高潮。

8、“化蝶”

(1)音乐主题再现

(2)欣赏“化蝶”

(3)简单介绍作品结构

第三环节:化蝶——学唱歌曲《化蝶》片断

通过演唱歌曲,加

1、教师导入: 深对梁祝美好爱情

梁祝这个作品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有一位作曲家阎肃就为这首作品主题 的理解和感受。

填了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写的作品。(1)聆听歌曲《化蝶》,感受其情绪。(2)轻声哼唱旋律(3)念一念歌词(4)填词演唱

第四环节:梦蝶——欣赏通俗歌曲《梦蝶》

1、欣赏MTV《梦蝶》

感受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 思考:我们现代人演绎的梁祝《梦蝶》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体 第五环节:总结

验。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越剧《十八相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通俗歌曲《梦蝶》的欣赏,亲身体会到了同一主题、不同演绎方式 来表达的梁祝爱情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再去寻找相关内容 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作品。

2.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篇二

1959年陈刚、何占豪以越剧的曲调为素材, 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依照剧情的发展, 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 单乐章,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为主要章节。

电子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据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第一部分 (草桥结拜) ;引子部分按协奏曲总谱要求选用了FLUTE (长笛) 音色, 犹如从天上俯瞰人间, 拨开云层, 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晰, 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映入眼帘。演奏时触键要轻柔, 八度要弹奏准确, 颤音的频率由慢至快。

接下来的旋律主部由柔和的STRINGS (弦乐合奏) 音色在中音区和高音区模仿小提琴演奏, 优美婉转、情深意长, 仿佛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叙述昨日的故事。

这一部分的速度为每分钟60拍, 选用了具有浪漫情调的BOSSANOVA (波萨诺瓦) 节奏, 也可用8拍子节奏120的速度慢一倍弹奏, 左手的演奏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要找出其规律, 自动和弦及节奏的音量不可过大, 自动和弦G、C、Bm等要在十六分休止符处快速的弹奏。

17至25小节是这一段的高潮, 激烈的DISCO (迪斯科) 节奏和左手浑厚圆润的低八度主旋律的演奏, 犹如整个乐队在沸腾, 爱情主题再次出现, 右手的长颤音在总谱中为小提琴独奏, 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演奏时, 双手要配合好, 22至25小节左手要弹奏背景和弦, 同时还要弹奏自动和弦, 要用较快的动作在前后两个背景和弦的交换处弹奏自动和弦。

这一段为“草桥结拜”, 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个名曰“草桥”的亭子里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情景。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为第二场, 故事情节为: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 途中遇雨, 在草桥亭子中避雨, 恰逢祝英台也到此亭避雨, 交谈中得知两人均去同一个地方, 找同一个老师学习, 一番对话, 两人志同道合, 于是结为异姓兄弟, 此时的梁山伯还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孩。

第29至58小节为副部:这一段节奏明朗、欢快, 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 旋律活泼、跳动, 小提琴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 生动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演奏时要看清楚乐谱的调号 (四个升号, E调) , 注意速度为每分种150拍, 情绪为amimato (活泼的) , 29至48小节在总谱里为小提琴独奏, 要演奏得比较轻巧、欢快, 左手的跳音要有弹性, 要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愉悦的心情, 50至55小节为副部旋律再现, 用弦乐合奏将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 56至58小节为这一段的结束句, 旋律渐慢, 高音代表小提琴, 低音大提琴, 情意绵绵的音调, 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 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第二部分 (英台抗婚) ;这是乐曲的展开部, 第59小节开始选用SYNTH BRASS (管乐合奏) 音色和急促迪斯科节奏, 左手旋律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阴森, 右手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和67、68小节的小提琴切分节奏表现了祝英台反抗封建势力的主题。这两个音乐主题逐渐激化, 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为了表现乐队中定音鼓的渐强效果, 曲中安排了多处刮奏奏法, 演奏中要注意第71小节STRINGS (弦乐合奏) 音色的刮奏要用右手, 79至82小节BRASS (铜管) 音色处的刮奏要用左手, 89小节“大鼓”的演奏要将f p f (先强突弱至渐强) 的效果表现出来, 应选择定音鼓音色, 用快速的轮指来演奏。

90至99小节 (b E调) 部分为“哭坟”, 原曲为‘小提琴和大提琴沉痛的对话’, 右手高音谱表中凄凉的旋律仿佛是小提琴在哭泣, 左手沉重的音符仿佛是大提琴在呻吟, 缠绵凄苦, 如泣如诉的旋律, 表现了祝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一段的演奏速度约为每分钟70拍, 在演奏技法上要注意柔和的触键。

第100小节开始, 情绪由忧伤转为愤怒, 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大量的重音出现, 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131小节开始为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柔和的弦乐音色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 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 化做一双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翔。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演奏时间约26分钟, 改编后的电子琴曲在约7分钟的时间内基本保留了原曲的主要线条, 并充分运用现代电子音乐的表现力, 比较好的将我国民间音乐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 为广大的电子键盘音乐学习者提供了一首完美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3.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篇三

关键词:爱情;悲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一、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富家女和穷书生受到封建家长和第三者的阻挠的爱情悲剧。在晋代,会稽郡上虞县祝家有一女名叫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会稽城游学,途中遇到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二、主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至死不渝的美好爱情,颂扬了年轻男女对爱情的执着,敢于打破传统的枷锁,捍卫爱情的勇气,表达了对婚姻包办以及剥夺自主权的不满,反映了中国人对死生契阔的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也为后世的男男女女追求自己的婚姻自主带来一线光明。

三、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一部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性格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历史根源以及当下社会背景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农业文化。长期依赖,形成了半封闭地形,适应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形成了顺从、被动、内向的民族心理,避免冲突、追求自由、团结一致、建立和谐关系的性格特征,因而形成了汉民族严格保守得道德观念,使中国人重视道德,护士独立自由。其次,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盛行。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也就是说,晚辈要完全的遵从长辈。儒家强调孝道,提倡百善孝为先,儿女要尊重服从父母的意愿。而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低下,有的甚至完全就是家族的附属品,没有选择权,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们嫁给一个陌生人,放下自尊只为维护家族,一辈子活在压抑本心的痛苦的深渊之中。儒家强调“礼”的重要性,强调“男女授受不亲”,这也就束缚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往。儒家也强调“仁”的重要性,并且以爱他人为仁。它将人看作社会性的存在,人是与他人共存的,强调人的社会性而非个性。不得不说,人的确是一个社会中的人,需要发展自身的社会性,但是人的个性更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不应该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儒家思想却在历史的不断推进下逐渐走向极端,几乎完全忽视了人的个性需求。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中国人就会普遍缺乏自主意识,不自觉地依附于社会伦理,养成顺从、被动、内向的性格特征。而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就形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顺从于礼教约束的性格。在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子并且已经许配给马文才时,他没有去争取,而是追悔不已导致相思成病、奄奄一息,个中缘由,只能归结为封建礼教的压迫与罪恶。祝英台,也是如此。她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不得不说非常勇敢,有胆识,似乎颇有个性。在同窗三年之中,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她对爱的表达委婉而含蓄,借物传情,使得梁山伯始终不能明白她的心意,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不得不说,这也是出于礼教观念的束缚。

四、对爱情的态度

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平静的、理智的和成熟的。可以这样说,他们的爱情起源于友情。他们在朝夕相处之中,在同窗三年之中,渐渐萌生了爱情。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在相濡以沫中对对方有了感情,而非单纯的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是先相知后相许的。

五、对悲剧命运的反抗

中国古代人的命运观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受到这种命运观的影响,那个时代的人大多表现为屈服于命运,不作任何抗争。因此,在得知祝英台已经被许配给马文才时,梁山伯只是怨天尤人,沒有作出任何积极的抗争。另外,儒家注重孝道,而祝英台与梁山伯也受孝道的一定影响,毕竟人都是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当中的,人的行为会与文化背景相协调。例如说,当时书生都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己任,梁山伯也不例外,他希望求得功名,以显父母,体现了对父母的“孝”。而祝英台在得知自己已被许配给马文才时,没有与梁山伯一起商量解决的对策,选择抗婚或则逃婚,而是被迫屈从于父母之命,也体现了“孝”。此外,中国古代讲究个人与社会伦理的高度和谐,其实实质上也是在强调人的社会性。当个人与社会发上冲突时,总是个人放弃自己的观念,屈从于社会伦理,这与我们现在的那种当个人与集体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服从大众的观念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便是如此,他们屈从于社会伦理,活在社会伦理的阴影之下。梁山伯没有去抢亲或是做其他事,而是郁郁而终,祝英台没有选择逃婚或其他,而是在梁山伯死后,殉情而死。他们都是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没有作出积极的抗争。

六、爱情悲剧的结局

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作品不同,梁祝的结局并不是男女主角悲壮地死去,空留下两具冷冰冰的尸体,而是在梁山伯病死,祝英台殉情之后又添加了极其富有浪漫色彩的一笔----化蝶。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华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很少走向极端,它认为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应该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此,他们认为不应把悲剧演绎到极致,而应该以象征性的大团圆结局结尾。此外,古代中国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且他们内心也许也渴望着有一份真挚的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对爱情坚贞不渝人,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不能在现实中走到一起,但是总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哪怕只是一个幻想中的情景,也能给读者莫大的满足。因此,梁祝最后的结局是双双变成了蝴蝶,能够永远在一起。最后,梁祝最后不能在一起其实也是对封建礼教和孝道的一种无声的控诉。要是没有婚姻大事有父母做主这一礼教,要是祝英台能够违抗父命抗婚,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许就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宋婕.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1):57-58

[2]何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对比研究.科技风.2012(7):204-204

[3]刘艳林,张瑜,赵丽丽等.中西曲艺殊途同归《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比较.名作欣赏:文学研究旬刊.2011(6):153-154

4.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篇四

选修课论文

系 别:戏剧影视学院 专 业:戏剧影视导演 班 级:导演1班 姓 名:梁茵 学 号:20140510107 任课老师:宋向阳

日 期:2015年10月24日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梁祝》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如今家喻户晓的凄美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不止千年的《梁祝》,在戏剧舞台上的历史也有五六百年了,越剧版本的尤为世人称叹!

在第一场中,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上的。看的是电影版本的越剧《梁祝》当中的布景相对华丽,且写实,祝英台一身美丽活泼的衣裳,台词彰显出祝英台向往自由的性格,而在初见梁山伯时,她已然当自己是男儿身,聪明伶俐且不怯场,勇敢过人,这些都成为了后来他俩相爱的铺垫。

往后,论梁山伯的才识,是有点察觉到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的,但却总是随意被祝英台糊弄过去,真让人在旁干着急,两人的走步,情之真切,暗示了很多,举手抬足间皆是情谊。在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多场戏中,最为出名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八相送”这一场戏。“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缺少芍药共牡丹。”“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这一段词更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已经发酵,送了一程又一程,路上对话缠绵不尽,英台给了无数的暗示,梁山伯的闪躲不敢向前,只当是兄弟之情。“巍巍兮高山,汤汤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对知已的评价,也是爱情中的阳春白雪。高远的意境下,飘飘缈缈的几句吟颂,这样清风朗月般的少年,叫人如何不爱;英台算的上鬼灵精,放完纸鸢,又来捉弄山伯,却也忍不住以纸鸢比拟,暗自试探;可惜山伯太憨直,虽然发现了英台的耳环痕,却从未做过任何联想。若非师母道破天机,山伯才恍然大悟,联想起过去的种种,欣喜无法抑制,激动之余,对着四九大叫:你知道吗?祝公子是个女的!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直白、简单的梁山伯。

山道上,响起轻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众学友拥趸着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样的山路,不一样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贤弟转眼间就成了将执手到老的红颜知已了,三年的相处,已经深切了解了彼此,而这三年,二人间也只隔着一碗清水的距离。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满满的填满了胸襟,多得要溢出来;这种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将要走向哪里,但还是抵抗不住幸福的来袭。这就是爱情永恒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后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样不觉得无味~心心念念的九妹终于婷婷站在眼前,一声“贤妹”,忽然让我看到了陆游的影子,一样熟悉的蹙眉,一样的深情款款,听到心里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再定睛,两人间已是咫尺天涯。而山伯不是陆游,他没有纠问、没有狂风暴雨般地宣泄,在面对事实后,他静静对他的心上人诉说了思念,然后藏起满心的失落,换回了信物(折扇),打算就此告别。英台也从少不经事的女孩子一夜间长大,默默地相送爱人离去。骤然二人看到了折扇上一样的题诗,心潮的大堤轰然决口。分易分,聚难聚,人生有太多的无奈,爱与难爱的千古一叹。

5.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 篇五

祝英台到了学堂,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梁山伯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两人非常投缘,一见如故,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形影不离。

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返回家乡的时候,梁山伯送祝英台十八里路,各自回家。梁山伯过了几天登门拜访,看见祝英台是女儿身,爱慕之心便由然而升。

此后,梁山伯请人家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看不上这个穷书生,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6.《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篇六

梁祝的故事,流传已久。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在美丽的杭州,还有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求学的“万松书院”,踏进书院,仿佛穿越到了梁祝同窗共读的那个时光里。而杭州西湖边的观光车上,播放的正是动听的梁祝乐曲。还有我们听过的戏曲选段“十八相送”、“我家有个小九妹”、等等,无不出自梁祝故事。自从我给小不点讲过一些关于梁祝的故事以后,小不点就经常缠着我讲这个故事。但是梁祝的故事真要讲起来,可不短,而且其中有些太多片断,尤其是祝英台抗婚、梁山伯病殁的情节,太过凄凉悲伤,如果一五一十讲给小孩子听,感觉不太合适。所以,我在想怎样精简一些,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又会伤及孩子的心灵。无奈自己水平有限,绞尽脑汁,总觉得讲不好。

然,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绘本,解除了我的困惑,帮了我这个忙,绘本,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图书类型。有精美的图画、有简洁且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字。这本书,图画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孩子们喜欢的皮影。因为带小不点看过皮影戏,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时,就立马认出来是皮影,惊叹不已,直呼“好看”!说自己太喜欢这样的书了。

于是,仔细认真读了好几遍。

唐亚明老师描写的梁祝故事忠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原版,也就是我们从小听得最多的版本。而文字则精简了许多,但是却没有遗漏时间地点,将这个民间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做了非常明确的交待,正好与真实的景点相吻合。故事讲述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也是去杭州的书院求学,两人结伴而行,同窗三载,情投意合。可惜英台奉父母之命断学回家,但是英台早就托心于梁山伯,在二人十八相送之时,暗示梁山伯来家娶“小九妹”,可惜山伯来晚,英台在父母催促之下要嫁给马家公子。山伯回家之后,思念过度,病殁。痴情的英台假意答应了出嫁,在迎亲花轿途经梁山伯墓地时,下来祭拜、哭诉悲怨,或许是上天被二人的痴情所感动,坟包裂开大缝,英台跳入坟中,坟墓合拢,雨过天晴后,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两只蝴蝶比翼双飞,正是美好的寓意和结局。

在读这个故事之时,可以先用手机扫一扫底扉页(版权页)上的二维码,可以听到著名的扬琴演奏家郭敏弹奏的《梁祝》,在悠扬的乐曲中,结合图书里的皮影图片和文字,来欣赏这千古传诵的至真至诚的经典故事。扬琴乐曲长达26分钟,将《梁祝》乐典的主部、副部、展开部、再现部一一演绎。两人草桥结拜、同窗共学共玩、十八相送,舒缓悠扬,以及后来的英台抗婚,山伯病殃,英台哭诉,乐曲展现激昂悲恸的气氛,……跌宕起伏,同步阅读感触颇深。而孩子对皮影的画面表现也有自己的理解,孩子发现皮影图画里的许多细节,有在云层中穿行的飞龙,在水中遨游的大鱼,在林中奔跑的梅花鹿,当梁祝二人如琴瑟相和的场景中,背景里出现的各式花鸟走兽也都呈现着吉祥平和的模样;而当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的反对时,二人中间出现了雷公电母,孩子说这个雷公是老鹰的形象,长着尖锐的喙,凶神恶煞的样子,在这里,他们是来阻断、拆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很多这样的神话角色的插入,带给孩子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正符合神话故事的特点。

7.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篇七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教学情境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音乐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全曲长达30分钟,音乐长,难理解,吸引学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在本课的欣赏中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我从教学实践中粗浅地认为: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教学中,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时,设计富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以,在教学时采用片段式欣赏,选鸟语花香、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同窗共读、哭灵投坟、化蝶六个音乐片段将呈现出来,先初步感受音乐,用学生熟悉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相结合,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并树立了多元文化意识,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同的音乐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地和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表现、自己创作,去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与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

音乐教学中的创设美的意境和视听结合,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用具,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出不同美的意境。为了让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听觉、视听结合起来,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体验到乐器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的能力和作用。本节课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初听,再呈现结构带着标题内容视听结合深入复听,这样,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感知音乐—认知音乐—理解音乐”这三大环节,将一部冗长、深刻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轻松、愉快的欣赏,达到了让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和听觉、视觉有机地结合。最后再现《化蝶》,让学生体验长笛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安详、宁静的气氛,把人们引入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仿佛化作一双彩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翩翩起舞,使之达到情感共鸣。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中,那动人的旋律、翩翩起舞的彩蝶是梁祝故事的完美体现,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它优美动听、感人心魄的旋律,成为对梁祝故事的最完美的演绎。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我得到了新的感悟,音乐作品是作曲者通过对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提炼出来的,因此,进行音乐鉴赏时必须要联系生活,才能把握音乐的真谛。

8.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篇八

老爷:(抻个懒腰上场)英台啊,你这一大早的,搞什么飞机,也不让你老爹做个好梦。

英:爹,我想去读书,听说啊,那里好男人多的是~ 老爷:唉,你在家我实在闹得慌,要去就去吧,不过我们要约法三章:第一,见到男人不能流口水;第二,你要女扮男装;第三,如果你见到了富二代,那么前两条可以不遵守;

英:成成成,只要能看到男人,莫说是约法3章,就是42章经我也行啊

旁白:祝英台来到了学校,见过老师之后,来到了班级;

马和梁在读书

马捅捅梁,哎,来新同学了,我们去认识认识~

英:两位师兄好,我叫祝英台,是今天入学的马:(摇扇子一脸色迷迷)我就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才高八斗貌似天仙玉树凌风赛潘安一枝梨花压海棠,上天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美貌与智慧并存、英雄与侠义的化身——马文才,其实我这个人也没什么优点,就是比较,有激情。嘿嘿,祝师弟生的一表人才,可否有激情跟我一起探讨一下,人生的真谛呢?

马握住祝的手,祝抽回,说:这个,小弟初来乍到,我们还是,改日,改日吧 然后对梁说,这位兄台长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才高八斗貌似天线,还没请教您是?(说着,握住梁山伯的手。)

梁说,我叫梁山伯,祝兄过奖了。今日恰逢中秋佳节,不如我们每人吟诗一首庆祝祝兄入学如何啊? 英,马:好!梁兄先请 梁: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我爸叫李刚。英马:好诗好诗啊!马:梁兄果然是吟得一首好诗

梁:唉不行了,现在一个月才淫一次,比不了马兄,一日一淫,一吟一日啊 马:我也来一首:葡萄美酒月光杯 ************************英:该我了:*************************

话外: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三年已过,在三年中,祝英台对梁山伯暗生情愫,而马文才又对男装的祝英台激情四射,马上到了科举之日,祝英台与梁山伯在路上相送:

英:啊,山伯

梁:啊,英台

英:啊,山伯

梁:啊,英台

英:啊,山伯

梁:靠,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一会儿赶不上飞机了 英:此去路途遥远,这里有板砖一块送给兄台,兄台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饿了可以用它打劫,就算是不累不饿,带在身上防身也是好的。

梁:这、、、这也太坑爹了吧,贤弟这么贵重的礼品,我可不敢要。

英:那这里还有一盒汇仁肾宝,你好,我也好

梁:汇仁肾宝谁用谁知道~

英:我还有一首歌要送给你:二人手拉手开始唱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旁白:梁山伯走后,祝英台也被父亲接回家中,而马文才按捺不住对祝英台的四年,来到了祝家探望

马: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梁山伯终于走了。。。(唱)

敲门

父:谁啊

马:小生马文才,是英台的同窗好友,今日特来探望,这里是一点心意,请伯父笑纳.父接过礼物:300万,这么多钱,女儿啊,快出来接客!

马:唉,等等,女儿,请问伯父还有一位叫祝英台的女儿?

父:啊,文才有所不知,我这个女儿就是你的同学,她是女扮男装,怎么,你不知道?

马:苍天啊,他怎么是个女的!人生求一机友为何如此之难!唉伤心,把礼物给我,我走了!父与马拉扯银票:文才,不要着急,三条腿的女人不好找,三条腿的男人不有的是,你看我怎么样?(学喜剧之王经典动作,拖住下巴)

马:好,走。拉起父手二人离开

旁白:从此,二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与此同时,梁山伯也赶考回到来,他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要告诉祝英台

梁:啊英台

祝:啊山伯

梁:啊,英台,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祝:啊,山伯,我也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你先说 你先说 好我们一起说

3,2,1 啊,你是女的 啊,你也是女的(然后二人倒地)

9.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篇九

从《死了都要爱》到《梁山伯与祝英台》

唐灏珂

当今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爱唱通俗歌曲,对演唱会追星活动趋之若鹜。他们喜爱“超女快男”,模仿流行的演唱范儿,喜爱社会音乐活动,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欣赏经典音乐名作。音乐文化的快餐消费正阻碍着中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发展。中学音乐教师要找到教学突破点,将经典高雅的音乐作品带给学生。笔者通过个人课例分析,浅谈音乐课内教学的创新。

在一次欣赏教学课堂上,我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让同学们欣赏时下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死了都要爱》。

通俗易懂的歌词、歇斯底里的演唱方式让同学们立刻接受并喜欢上它,大部分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小声随唱。我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歌演唱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2.找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几句歌词。

3.请你谈谈对“爱”、对“生死”的`理解与感受。

4.这首歌表达的是“准”与“谁”的“爱”?“谁”与“谁”的“生死”?

经过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1.歌曲演唱了爱情的力量,爱的深刻,为爱情视死如生的决心。

2.最动人心弦的歌词: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穷途末路都要爱。

3.因为没有经历,所以大家对“爱”与“生死”的感受并不深刻。

4.单从歌曲里似乎并未感受到究竟是“谁”与“谁”的“爱”,不明确是“谁”与“谁”的“生死”。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欣赏另一部音乐作品,让大家带着同样的四个问题来学习,看看能不能在这部作品里找到答案。

我首先播放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然后,让一个同学讲述梁祝的故事。接着,我又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图表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再分段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想象中演绎故事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提示细腻委婉的小提琴代表祝英台,温厚如诗的大提琴代表梁山伯,沉重的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与家长专制,交响乐段讲述为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力量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控诉、挣扎、凄绝等。各种画面的交织让全曲的欣赏变得千萦百绕、荡气回肠。

欣赏完现代与古代、流行与经典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后,之前的四个问题已迎刃而解。同学们有了新的感受,各种想法与讨论顿时激烈起来。我让同学们自己对比,更喜欢哪一种音乐?他们纷纷表示《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好听,内心受到的感动也更多。同样都是“死了都要爱”,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死了都要爱》音乐更美,故事更具体更感人。多数同学已被《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和顽强的精神所感动。教学进行到这里,本节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的认知与对比――已水到渠成。

课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小练笔《我心中的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认为,经典音乐也能被同学们所接受和喜爱,以前对经典音乐枯燥乏味的感受正在逐步改变。还有同学认为,以前之所以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高雅音乐,是自认为流行音乐简单、易学,而自从了解经典的高雅音乐后,认为高雅音乐能给人带来精神上、思想上更深刻、更有意义的东西。这些课后小感言也同时在揭示着学生审美角度的转变,艺术思想的成长。

10.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 篇十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范文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http://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http://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所有的人都被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持稿】推荐阅读:

梁山咨询策划09-17

上一篇:美好的早安祝福语微信下一篇: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学反思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