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2024-11-15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0篇)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篇一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 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P240 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P115 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P507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P542  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教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慑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P121

 简答题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思想和特点。P52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即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以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人物,其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2)联结派学习理论内部各种流派,在总体上表现出三个共同特点:(1)在过程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内部操作活动,将它看成是由此到彼的联结。(2)在结果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形成的通道。(3)在条件上,注意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部条件。例如。在学习的动力等方面,联结派注重外部强化,忽略了内部动机;在学习条件方面,注重当前情境而忽略了过去经验;等等。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核心思想和特点。] 核心思想: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因此,该派别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P135)特点:

认知派各派理论有三个共同特点:(1)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它们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2)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它们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3)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它们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如过去经验、背景知识、心智活动水平等;注重学习过程中信息性的反馈等。(P137)

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P70

基本观点:

第一是关于学习的实质的观点,即关于有机体是如何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观点;第二是关于学习的观点,即如何引导有机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观点,主要是连续接近方法和强化的设计安排。 观察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和方法。] 【P81--83】(书本没有明确答案)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

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这是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间接经验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建立在替代基础伤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通过观察学习,人们可以避免去重复尝试错误而带来的危险。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并不是传统行为主义中所认为的机械式反应,人在学习情境中观察模仿时,在接受刺激和表现到反应之间,有一段中介作用的内在心理历程。学习情境中的某种刺激,对学习者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或意义:一是名义刺激,二是功能刺激。

 什么是有意学习,有意学习的条件。P115,P118

有意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点(P127~P133)

学习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

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建构。

关于学习结果:学习是建构个体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知识是相对的,是由个人主动生产的;知识包括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学习结果应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表征。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意义建构: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情境:注重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 协作:注重协作学习会话:注重会话 基本的教学观: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注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倡导的主要教学设计:

1)随机通达教学设计(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学习,获得对同一事物多方面认知和理解)

2)支架式教学设计(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3)抛锚式教学设计(将真实性任务、问题、案例给学生)4)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解决和理解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

 学习迁移包括哪些基本类型(P277——27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P346——348)。

(1)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其基本类型主要有:

① 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② 从迁移发生的层面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是指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③ 从迁移发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则称为逆向迁移。

④ 从迁移影响的领域来看,可将迁移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特殊性迁移是指某一领域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通俗地说,特殊性迁移就是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一般性迁移是指一种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迁移,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并不像特殊性迁移那样直观明了,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

⑤ 从迁移作用的范围来看,可将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近迁移是指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是指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有很大不一致的情境中。

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策略有哪些(基本类型)

P444(1)①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从由静到动的过程。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习动机的培养为激发提供了基础,学习动机的激发则为培养的动机提供了进一步的强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培养与激发并行的原则。

②学生的整个学习动机系统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动力因素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体身上,占主导地位的动力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具体的技术与方法。在内部学习动机方面有: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5、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像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在外部学习方面:

1、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

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正确应用表扬与批评;

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赛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P221(2)学习策略:总结心理界对学习策略的分类的各种观点,在迈克尔等人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的见解: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学习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和调控性学习策略三大类型。基本学习策略即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以及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即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调控策略即元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评价与调节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即资源管理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策略,对学习环境的管理策略,学习有关资源的利用策略等。

3、分析题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基本方法 要想对学习策略进行训练,首先必须分清习策略缺失类型,查明学习策略缺失的原因。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学生学习策略使用上的问题。1.查找资料、分析总结,确定恰当的学习策略2.选择恰当的学科内容3.示范、模仿、实践4.评价与反馈5.总结。(课件P160-161)

(一)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

(二)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

1.要能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1)优质精加工。原则1:精加工应该富有意义,且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相匹配。

原则2:精加工应该把有待联系的信息整合起来。

原则3:精加工应该为整个语境充实逻辑联系。

(2)好的运作。原则4:精加工应该促使学习者作积极的信息加工。

原则5:精加工要生动。

原则6:在一般情况下,精加工多多益善。

(3)妥善应用。原则7:对于能力差的学生,向他们提供一个精加工。

原则8:教师应该善于在学习材料和策略与学生个体的信息加工偏爱方式之间造成最适合的匹配。

原则9:不同特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精加

工的使用中收益。

原则10:精加工并不对一切作业结果都有益。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

以上摘自书本P236-238 由于是联系实际类型的题,具体例子请同学们自己列

举。

 智力理论包括哪几种?联系实际,谈谈培养学生智力的方法P312-315,P318-319

智力理论:(1)二因素论(2)群因素论(3)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5)多元智力论(6)智力三元论 培养原则:(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发展(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智力;

(3)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如何矫正品德不良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P380~P384): 外部因素:

1)社会文化条件: 社会风气;民族文化;学校与集体 2)家庭环境 内部因素:

1)智力水平:智力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受教育程度

品德不良的矫正(P390~P392):

1)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2)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3)锻炼学生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4)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P86】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人们一般是在预测到某一活动的好的结果及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一活动时,才努力去进行这一活动的。班杜拉十分强调自我效能感,即效能期待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作用。他认为人们在有了响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诱因、强化)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1、培养自我效能感途径(理论): 1)2)3)4)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则提高,反之则否。替代性经验。与自己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会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反之则否。言语说服。通过说服或自我指导可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情绪和生理状态。积极和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 什么是迁移?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

1、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

2、选择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

3、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

4、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二)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

1、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

2、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

3、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

(三)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三)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4、实践题

 动作技能形成有什么标志,在技能的练习过程中会有什么特点,如何合理地组织练习,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技能?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即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P264 在技能的练习中会出现:

2、总的趋势是联系成绩逐步提高,表现在速度回忆和准确性提高上。速度加快的具体表现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或是每次练习所需时间减少;

3、高原期现象,即在结构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4、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练习成绩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练习成绩也会出现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起伏现象;

5、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在动作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象,通常称为动作机能发展的极限;

6、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虽然各种动作技能的发展都遵循技能发展的总规律,但由于各种技能的复杂程度不同,学习者的知识经验、人格特征、练习态度、练习方法、主观努力、习惯、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练习的进程也各不相同。P271~273 合理地组织好练习的方式: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练习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练习常处于意识控制之下,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同时,具体明确的练习要求、难度适中的练习目标、近期目标等对提高练习效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要进行适度的“过度练习”。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学习对于知识的记忆与保持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同样,过度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时间分配表;

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5、要及时反馈。学习者只有及时从自己的动作或动作结果中得到反馈信息,才能了解自己动作的正确与错误,通过练习把正确动作巩固下来,舍弃错误动作,以提高练习的效果,从而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P273~275

 概念获得是什么,概念获得有什么基本形式,如何促进学生的概念获得P174-180

概念的获得实质上是指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同时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奥苏贝尔认为:儿童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另一种是概念的同化,并指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形式。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概念同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或新知识的内化过程。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他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将概念的同化分成三钟类型: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概念的教学可以采取两种相应的基本方法。一种是适合概念形成的例规法,另一种是规例法。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形成概念网络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2.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篇二

一、教材为本, 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 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 进行系统的复习, 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 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整体复习, 并非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 而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对比。尤其对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 在复习中一定要弄清楚, 并能灵活运用。

二、梳理教材、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知识的时候, 要有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再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 并学会自我检测。

三、看“错题集”, 温故而知新

将日常练习、考试中自己失误的错题、典型题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 制定一本“错题本”。期末复习中, 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依次为根据或线索, 突破难点, 这样做, 会比做几道题有更大的收获。按“错题集”温习, 除复习语言知识点外, 还要重视某些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

四、针对考点强化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练习中, 选题要精,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实际出发, 进行各种形式、多层次的练习, 练习要有步骤、有目的、有思考, 切忌一味做题, 陷入题海。

五、交叉复习, 提高效率

当我们同时面对多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 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 休息后换成数学, 再之后又换成别的学科, 这样的复习能有效缓解疲劳、消除倦怠心理,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六、团结合作, 共同提高

复习中也要和平时学习一样, 同学之间要多讨论、交流、解疑、帮助,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期末模拟检测试题 篇三

一、相信自己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则这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三个条件能判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有().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有一个是直角;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相等;③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组相邻的角相等.

A.0个B.1个C.2个D.3个

3.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a cm,而一边长是4 cm,则它的面积可表示为().

A.4(a-4)cm2B.4(a-8) cm2

C.4a cm2 D.4(2a-8) cm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不止一个

B.近似数6.0精确到十分位,有效数字是6

C.0的相反数等于它的倒数

D.近似数540和近似数5.4的精确度一样

5.下列四个同学所画的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中错误的是().

6.小明自从学习了有理数运算法则后,编了一个计算程序,当他输入任何一个有理数时,显示屏上出现的结果总等于所输入的有理数的平方与1的差.他第一次输入-2,然后又将所得的结果再次输入,此时显示屏上出现的结果应是().

A.4B.6C.8D.9

7.图1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A.0,-2,1B.0,1,-2

C.0,-1,2D.-2,1,0

8.如图2,由AC∥ED,可得出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南偏西50°方向B.南偏西40°方向

C.北偏东50°方向D.北偏东40°方向

10.如果从一个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的某一个顶点处(如图3)挖掉一个棱长为2 cm的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与原来的表面积相比().

A.增加了B.减少了

C.没有改变D.以上都不对

二、你会填得圆圆满满(每小题3分,共30分)

12.-5x2y3z5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1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9 349 000(保留2个有效数字)为_____.

15.若-5

16.用小木棒按图4的方式搭三角形,若继续搭下去,请完成表1.

17.如图5,∠1=∠2,则_____∥_____.理由是_____.

18.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在A,B两站之间需要安排_____种不同的车票.

19.若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夹角是.

20.有一组数据:0,1,-1,1,2,1.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_____,其频率是_____.

三、你会答得完完整整(本大题共60分)

21.(每小题5分,共10分)计算:

4.幸福心理学期末考试要求如下 篇四

 结合上课所学有关理念、理论或者概念,对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阐释分析,探讨自己的幸福感及在挫折压力面前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文章要求真务实,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是最重要的。

要运用但是不要罗列过多理论。

不要求制作封皮,但是文章要按照规格来写:首先写文章标题,在标题下面写上学号、姓名,如果是周三下午两点十分的同学,请另外标注“1”,下午四点二十的同学请标注“2”,之后就是正文。不要求一定有参考文献。字数1500-2000字,适当多一些也可。  

 文章名请认真拟定,不要是诸如“幸福心理学论文”“我的幸福心理”之类,能有你的个性展现的地方,别放弃。

文章无论手写或打印,一律用A4大小的纸张,请自己装订好。

论文在本课程最后一次课提交,延期者,扣分处理,会有些许小不幸福。 

谢谢!

作业与思考:

•回忆你六岁之前生活中的突出事件,尤其回忆你

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对你的反应以及你对每个

家人的反应。

•在你看来,你儿时在家庭中的感受与你现在在社

会中的感受有什么联系?你认为你的家庭对你有

什么影响?对于你现在的个性,这些早期经验又

5.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篇五

1遇到曾经和你有误会的人时,应该()。1.0 分

A、无所谓,任其发展B、与其理论、斥责其过错 C、把握机会,解开误会D、当陌生人,视而不见 我的答案:C 2“今天你有多幸福?”这句话假定的一个前提是()。1.0 分

A、今天的你是幸福的B、今天的你是不幸的C、今天的你是消极的D、今天的你是幸运的 我的答案:A 3泰勒·本-沙哈尔关于快乐的六点秘诀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1.0 分

A、接受自己B、越复杂越好C、身体也重要D、快乐需要意义 我的答案:B 4西方哲学的幸福观包括()。1.0 分

A、快乐论和客观论B、快乐论和禁欲论C、实现论和禁欲论D、快乐论和实现论 我的答案:D 5电影《求求你表扬我》里,范伟扮演的杨红旗这样阐述自己的幸福观:我饿了,你手里有肉包子,你就比我幸福;我冷了,你穿着棉袄,你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在那里,你就比我幸福。杨红旗的幸福来自于()。A、智慧B、满足C、比较D、认可 我的答案:C

1.0 分

6遇到曾经和你有误会的人时,应该()。1.0 分

A、无所谓,任其发展B、与其理论、斥责其过错C、把握机会,解开误会D、当陌生人,视而不见

我的答案:C 7情绪知觉包括图案、故事和()。1.0 分

A、庆幸B、孤独C、羞愧D、音乐 我的答案:D 8斯滕伯格所提出的爱的内涵要素中不包括如下()。1.0 分

A、激情B、亲密C、承诺D、思念 我的答案:D 9()的人既不为现在考虑,又不为将来考虑。1.0 分

A、忙碌奔波型B、虚无主义型C、幸福型D、享乐主义型 我的答案:B 10正性错觉不包括()。1.0 分

A、不真实的正性自我觉知 B、对未来过分乐观 C、高估对未来的控制力 D、善意的谎言 我的答案:D 11《人性的弱点》是()的著作。1.0 分

A、保罗·艾克曼B、乔治·赫伯特·米德C、戴尔·卡耐基D、路斯·哈里斯 我的答案:C 12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无意识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追求快乐和()的本能倾向。1.0 分

A、避免痛苦B、解决痛苦C、实现目标D、追求财富 我的答案:A 13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1.0 分

A、外在价值B、社会价值C、他人价值D、内在价值 我的答案:D 14蚯蚓家族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两个儿子处理问题的()不对。1.0 分

A、出发点B、地点C、方式D、时机 我的答案:C 15()的人既考虑现在的利益又考虑将来的利益。1.0 分

A、享乐主义型B、虚无主义型 C、忙碌奔波型D、幸福型 我的答案:D 16提升幸福感不仅可以使人们感觉良好,还可以带给人们很多()。1.0 分

A、虚荣心的满足B、预期的收获C、目标的实现D、额外的收获 我的答案:D 17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相适应时,个体才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幸福感。1.0 分

A、品德B、秉性C、信仰D、情境 我的答案:D 18以下哪项不是主观幸福的指标()。1.0 分

A、积极情感B、消极情感C、生活满意度D、生活感悟 我的答案:D 19以下属于内归因的是()。1.0 分

A、能力B、难度C、运气D、政策 我的答案:A 20认知改变的开始是()。1.0 分

A、观察B、思考C、想象D、接受 我的答案:D 21以下哪项是消极情绪()。1.0 分

A、警觉的B、活跃的C、敌对的D、鼓舞的 我的答案:C 22丹尼尔·吉尔伯特研究发现,人类对未来情绪的预知能力()。1.0 分

A、不存在B、比较强大C、非常有限D、非常强大 我的答案:C 23丹尼尔·吉尔伯特研究发现,人类对未来情绪的预知能力()。1.0 分

A、不存在B、比较强大C、非常有限D、非常强大 我的答案:C 24人面对问题的策略包括控制策略和()。1.0 分

A、逃避策略B、转移策略C、战斗策略D、麻痹策略 我的答案:C 25情绪产生的脑机制不包括()。1.0 分

A、小脑B、大脑皮层C、下丘脑D、边缘系统 我的答案:A 26积极情绪让人()。1.0分

A、产生更有创造力的事情B、高度专注于决策C、高度专注于思考D、思维聚焦在某个点上 我的答案:C 27在“我看到……,我感到……”的游戏中,以下哪种心理结构没有参与()。1.0 分

A、情感B、需要C、认知D、行为 我的答案:B 28内在自我的两个部分是()。1.0 分

A、思考自我和认识自我B、思考自我和观察自我C、观察自我和认识自我D、认识自我和接受自我

我的答案:C 29强烈的积极情绪和()密切相关,而与人工环境不相关。1.0 分

A、社会环境B、家庭环境C、学校环境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D 30恐惧是()。1.0 分

A、不能消除的B、能消除的C、很容易控制D、完全不受控制 我的答案:A 31Tal Ben-Shahar的幸福模型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 分

A、忙碌奔波型B、幸福型C、享乐主义型D、快乐型 我的答案:D 32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1.0 分

A、外在价值B、社会价值C、他人价值D、内在价值 我的答案:D 33以下哪一位名人曾被老师认定不可能成为作曲家,可后来却成为了一名世界闻名的音乐家()。1.0 分

A、巴赫B、舒伯特C、爱因斯坦D、贝多芬 我的答案:D 34想想你明天晚上要吃什么,这是大脑出现的信息不包括()。1.0 分

A、表现B、感觉C、幻想D、思想 我的答案:C 35追求目标的同时()才是带来幸福的要素。1.0 分

A、去行动B、去遐想C、制定计划D、去倾诉 我的答案:A 36相对于正面信息,人()关注负面信息。1.0 分

A、绝对不会B、很少C、一定只会D、更容易 B、我的答案:D 37

追求目标的同时()才是带来幸福的要素。

1.0 分

A、去行动B、去遐想C、制定计划D、去倾诉 我的答案:A 38()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内向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1.0 分

A、道家B、儒家C、佛家D、法家 我的答案:B 39()是积极情感的传递素,过多会躁狂。1.0 分

A、肾上腺素B、多巴胺C、内啡肽D、复合胺 我的答案:D 40工作满意度与幸福()相关。1.0 分

A、几乎不B、正比例C、中等程度D、反比例 我的答案:C 41幸福的心理结构不包括()。1.0 分

A、情感B、需要C、认知D、想象 我的答案:D 42心理咨询通常能解决()。1.0 分

A、客观现实问题B、主观现实问题C、客观现实问题和主观现实问题D、实际问题 我的答案:B 43改变是()。1.0 分

A、积累的效应B、直线的关系C、被动的结果D、量的变化 我的答案:A 44相比之下,幸福的人会比不幸福的人取得()。1.0 分 A、更坏的评价和更少的报酬B、更坏的评价和更多的报酬C、更好的评价和更少的报酬 D、更好的评价和更多的报酬 我的答案:D 45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包括()。1.0 分

A、脑机制B、表达的机制C、药物的影响D、积极幻想 我的答案:D 46下列哪项不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1.0 分

A、自尊B、自卑C、自我清晰D、自我一致 我的答案:B 47下列哪项属于观察自我()。1.0 分

A、我很难过B、我很伤心C、我很失败D、我知道我很失败 我的答案:D 48以下哪项是积极情绪()。1.0 分A、强烈的B、紧张的C、内疚的D、神经质的

我的答案:A 49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相适应时,个体才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幸福感。1.0 分

A、品德B、秉性C、信仰D、情境 我的答案:D 5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幸福心理学理论()。1.0 分

A、精神分析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环境弱化理论D、适应理论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当面对问题时,人不能采取自嘲的方式。()1.0 分

我的答案: ×

2太淡定的人不容易幸福。()1.0 分

我的答案: √

3男性感受幸福、感受痛苦的能力比女性强。()1.0 分

我的答案: × 4多行善事和学会原谅能很好地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1.0 分

我的答案: √

5人不应该有不好的情绪。()1.0 分

我的答案: ×

6不同对象对同一句话的理解是不同的。()1.0 分

我的答案: √

7参加休闲或运动组织,可以带来更高的幸福感。()1.0 分

我的答案: √

8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的责任。()1.0 分

我的答案: ×

9不同个体对幸福的描述是完全相同的。()1.0 分

我的答案: ×

10人的基本情绪体验具有广泛的一致性。()1.0 分

我的答案: √

11如果一个人不幸福,那他就是有缺陷的。()1.0 分

我的答案: ×

12当更有价值的事情受到妨碍时,应放弃使用控制策略。()1.0 分

我的答案: √

13信赖的人际关系与幸福无关。()1.0 分 我的答案: ×

14当思考自我广播有意的东西时,观察自我不去注意它。()1.0 分

我的答案: ×

15影响幸福认知能力的因素有感知能力。()1.0 分

我的答案: √

16为了让快乐更加持久,人们应该亲自参与到事情当中去。()1.0 分

我的答案: √

17工作的是否开心快乐取决于是否是自己内在想要的。()1.0 分

我的答案: √

18一旦目标达成后,获得的轻松感就是幸福。()1.0 分

我的答案: ×

19有意义的事情必定快乐,快乐的事情必定有意义。()1.0 分

我的答案: ×

20对过分乐观的研究表明,许多积极情感和积极的认知常同时产生,很难确定是认知产生情感还是情感产生认知。()我的答案: √

1.0 分

21幸福感和文化密切相关。()1.0 分

我的答案: √

22多行善事和学会原谅能很好地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1.0 分

我的答案: √ 23积极情绪更容易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负性的东西上。()1.0 分

我的答案: ×

24人不应该有不好的情绪。()1.0 分

我的答案: ×

25央视提出“向幸福出发”等口号是“幸福热”在媒体层面的时代表现。()1.0 分

我的答案: √

26有意义的事情必定快乐,快乐的事情必定有意义。()1.0 分

我的答案: ×

27我们总是想象所有令人害怕却从未发生过的情景使我们很难幸福。()1.0 分

我的答案: √

28异常聪明的人一般身体和心理上没有普通人那么健康。()1.0 分

我的答案: ×

29个人改变的意义在于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体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1.0 分

我的答案: ×

30基因使人类生来就有一个幸福的原点。()1.0 分

我的答案: √

31应该主张对儿童进行宗教宣传,因为这可以让他们自主地选择价值观。()1.0 分

我的答案: ×

32幸福的产生不仅有赖于需要满足与否,还需要认知过程的参与。()1.0 分 我的答案: √

3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为世界第二位。()我的答案: √

1.0 分

34有安全感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弱。()1.0 分

我的答案: ×

35消极想法和消极情绪必然跟人类共存。()1.0 分

我的答案: √

36一般来说,相似的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比不相似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要深厚很多。1.0 分

我的答案: √

37社会关系不会影响幸福感。()1.0 分

我的答案: ×

38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0 分

我的答案: √

39同样一个问题,因调查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1.0 分

我的答案: √

40当你拥有自由时,可以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1.0 分

我的答案: ×

41幸福是所有人的常态。()1.0 分 我的答案: ×

42幸福的暗示很重要。()1.0 分

我的答案: √

43应该主张对儿童进行宗教宣传,因为这可以让他们自主地选择价值观。()1.0 分

我的答案: ×

44在人的一生中,遇见知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1.0 分

我的答案: ×

45为了美好生活,必须摆脱消极情绪。()1.0 分

我的答案: ×

46马歇尔认为财富能够使人摆脱贫困,从而获得幸福。()1.0 分

我的答案: √

47积极情绪与现在有关,而与过去、将来无关。()1.0 分

我的答案: ×

48不同对象对同一句话的理解是不同的。()1.0 分

我的答案: √

49积极情绪与高职位的工作和婚姻满意度密切相关。()1.0 分

我的答案: √

50一栋新房子、一部好车、升职加薪等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的整体幸福感。()1.0 分

6.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篇六

数学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BADCDACBCD

二、填空题⒒4xy0⒓3⒔2⒕

1三、解答题 ⒖⑴(方法一)(1 ,1),(3 ,3)……2分

330……4分,所以……5分(方法二)|AB|(21)2(32)22,|AC|2,|BC|2……3分

|BC|2|AC|2|AB|2……4分,所以CAB

2,ABAC……5分 ⑵(方法一)am n m(1 ,1)n(3 ,3)(m3n ,m3n)……8分

m3n111所以……10分,解得m,n……12分 22m3n

2(方法二)由⑴a(m n)m||2nm||2 ……8分,所以m 1……10分 2同理,n 1……12分 2⒗⑴低于60分的频率为0.005200.01200.3……3分

被抽查的学生有60.320(人)……5分

⑵由⑴知,[20,40)分数组的学生有20(0.00520)2(人),[40,60)分数组的学生有4人……7分

记这6人分别为a1、a2,b1、b2、b3、b4(a、b表示不同分类组),从中随机选取2人,不同的选法有a1a2、a1b1、a1b2、a1b3、a1b4、a2b1、a2b2、a2b3、a2b4、b1b2、b1b3、b1b4、b2b3、b2b4、b3b4……9分,共15种……10分

b1b2、b1b3、b1b4、2人在同一分数组的选法有a1a2、b2b3、b2b4、b3b4……

11分,共7种……12分

不同选法等可能,所以2人在同一分数组的概率P

7……13分 1

5

3⒘⑴f()cos()cos……5分(第二个等号3分,其他各1分)

2662

⑵f()cos(2)sin22sincos……9分(第三个等号2分,6

2其他各1分)

122

sin,是第二象限角,cossin2……12分(第一

个等号2分)

12242

……14分)2()

6339

⒙⑴ABCDA1B1C1D1是长方体,所以BB1//AA1//DD1且BB1AA1DD1……

1所以f(

BB1D1D是平行四边形,BD//B1D1……2分

又B1D1平面C1BD,BD平面C1BD,所以B1D1//平面C1BD……4分 同理AD1//平面C1BD……5分

又AD1B1D1D1,所以平面AB1D1//平面C1BD……6分

⑵(方法一)连接B1D,得三棱锥B1C1BD,设平面AB1D1与C1BD之间的距

离为h,依题意,VB1C1BDSC1BDh……7分

31111

VB1C1BDVDBB1C1SBB1C1CDBB1B1C1CDa3……9分

3323

(有一步正确的中间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

连接AC,设ACBDO,连接C1O,则BODO

a……10分 2

BC1DC1a……11分

a……12分 2

11111321BDC1Oha3,即2aaha3……13分 3233223

解得ha,即平面AB1D1与C1BD之间的距离为a……14分

(方法二)连接AC、A1C1,设ACBDO、A1C1B1D1O1,连接OO1、从而C1OBD,且C1OBC1BO2

C1O,作O1EC1O,垂足为E……7分

依题意,A1A平面ABCD,所以A1ABD……8分

ABCDA1B1C1D1是长方体,ABBC,所以ACBD,A1AACA,所以BD平面ACC1A1……9分

BD平面C1BD,所以平面C1BD平面ACC1A1……10分

O1E平面C1BD,O1E是平面C1BD与平面AB1D1之间的距离……11分 在OO1C1中,OO1AA12a,O1C1

a……12分

2OO1平面A1B1C1D1,OO1C1900,OC1OO1O1C1分

所求距离O1E⒚⑴

a……132

OO1O1C12

a……14分.

OC1

3n

……6分(每列2分)

ˆ⑵直接计算得b

(x

i

1n

i

x)(yiy)

i

(x

i1

x)2

1……9分(求得x、y中任何一个给118

分,求得分子、分母中任何一个给1分,其他1分)

ˆ 17511723……11分 ˆba

ˆ xaˆ11813184……13分 预测该教师孙子的身高yb

⒛⑴设P(x ,y),则(x ,y),(2x ,ay)……2分

由3得x(2x)(y)(ay)3……3分

a1

即(x1)2(y)24a2……4分

4a20,点P的轨迹为圆……5分

x(2x)(y)(ay)3⑵由得

x2y20

(2y2)(2y4)y2ay30……6分,5y2(a12)y50……7分 依题意,[(a12)]24550……9分,解得a2或a22……10分

直线 l 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M(2 ,0),N(0 ,1),(2 ,1)……11分 直线 l 与直线OA夹角的余弦值cos分

a2时,cos

|a4|5a4

……12

7.一道期末调研试题的探究性教学 篇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自主探究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知识中, 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过程, 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指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猜想、探究适当的结论和规律, 并给出解释和证明.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习惯.因此探究性教学要面向不同的学生, 而不是几个“思维活跃”的学生.探究性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实现“人尽其才, 各尽其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探究课堂洋溢生命的激情, 充满探究快乐, 绽放炫丽的生命之花.

2 教学过程简录

题目已知曲线C:y=x+2/x, 直线l:y=x, 在曲线C上有一个动点P, 过点P分别作直线l和y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 B.再过点P作曲线C的切线, 分别与直线l和y轴相交于点M , N, O是坐标原点.则△ABP与△OMN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

2.1 题目的解析

师:请同学们对此题谈谈, 考试的时候, 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1:因为是填空题, 最好的方法是特殊值法, 可以选点P (1, 3) 进行求解.

生2:如果选取特殊值法求解, 可能会出现漏解的情况, 就会出现化归不等价的情况, 本题完全可以设P (x0, y0) 一般求解, 因为学习数学一定要追求数学思维严谨性.

师:非常好, 两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了准确深刻的分析, 说明同学们数学素养还是很令老师满意的.请生2给出解题过程, 并请考试时候没有做出答案的同学再一次进行挑战.

(生2做完后之后, 对解答进行了投影)

解设, 由题知

联立

又B (0, x0+2/x0) , 所以

对函数y=x+2/x求导得

所以过P (x0, x0+2/x0) , x0>0切线方程为

令x=0, 得y=4/x0, 联立

得M (2x0, 2x0) , 所以

点评本题目是我校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13题, 考察了直线方程、导数、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问题, 三角形面积公式.试题方法、目标明确.但在短时间内要完成, 这对高二学生的计算能力来讲有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 对于本题, 如果因为得到解答就停止思考, 那么就会失去一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2.2 不尽的探究

2.2.1 探究活动1

师:同学们,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大家对这个问题解答的很深刻, 但对数学家来说, 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孕育着新的问题的产生, 同学们可以根据本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进行分析, 能否通过改变数字、条件、结论, 或一般化、特殊化, 类比拓展提出一些新的猜想呢?可以就此展开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 激烈地进行着交流)

生3:从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定值, 为什么会是定值呢, 能推广到一般的情况吗?

生4:老师, 我觉得这个定值中, 涉及到的直线非常重要, 比如本题中的x轴, y轴, 直线y=x, 如果要推广到一般情形, 这些直线又会变成什么呢?

生5:直线y=x和y轴都是y=x+2/x渐近线, 对于有双渐近线的曲线能够推广出一般结论吗?

生6:在此题的背景下, 仅仅只有面积是定值吗?会不会其他量也是定值呢?

生7:我想在生5 的问题的基础上再问一下, 我们所学过的有双渐近线的曲线都有哪些?它们能有这样的性质吗?

生8:直线y=x和y轴都是y=x+2/x渐近线, 但是老师说过y=x-2/x也有两条对称轴, 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把渐近线换成对称轴也会有这样的性质吗?

生9:曲线y=x+2/x的一般情形是y=ax+b+1cx+d (ac>0) , 还是?

点评我真的替学生们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优秀的问题而为他们骄傲, 在探究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提取点与散发点不同, 获得的问题当然也不同,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老师组织引导, 学生小组互动, 多角度地进行挖掘, 这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和灵活, 真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啊.

2.2.2 探究活动2

师:同学们提出了非常优秀的问题, 问题主要聚焦在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情况, 和类比推广到其他有双渐近线的曲线这样的问题上.但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前, 首先要弄清楚同学们问题中涉及到的, 渐近线是什么?

生10:我们可以根据图像的平移知识得到函数, 渐近线是y=ax+b, x=-d/c, 函数, 渐近线也是y=ax+b, x=-d/c.

生11: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有双渐近线的曲线除了型和型的, 还有就是双曲线, 曲线y=1/x.但是不论是双曲线还是y=1/x, 都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变换成

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我们的目标就明确了, 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情况, 并探究除了面积为定值外, 是否还有其他量为定值.

点评教师及时将学生所想重新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顺势将课堂向纵深推进.解决过程中要综合调动现有知识、目标, 这是一个从问题到方案的过程, 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课堂上, 无论是曲线渐近线的获得, 还是双渐近线曲线旋转平移成.情形都是学生个性化的想法, 这正是数学逻辑整合与和谐的体现.

2.3 美丽的果实

通过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互动、讨论, 最终形成了如下结论.

结论1 P (x0, y0) 是函数y=ax+b+1/ (cx+d) (ac≠0) 图像上任一点, 过P分别作直线y=ax+b与直线x=-d /c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 B, 则

注当结论中a=0, 函数退化成我们非常熟悉的y=b+1/ (cx+d) 也有类似的结论.

结论2 P (x0, y0) 是函数y=ax+b+1/ (cx+d) (ac≠0) 图像上任一点, 过P作切线l交直线y=ax+b于点M, 交直线x=-d/ c于点N, 则

点评没有经历有深度的过程, 没有在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 这样的学生便是没有思想的学生, 探究性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且应该保持学生思维始终是开放的、活跃的.要做到这一点, 只要教师创设适当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性便可得到激发.

3 高考连接

师:以结论1和结论2为背景的问题在高考题和联赛试题中也有出现, 如2008年宁夏、2012年全国联赛一试, 利用本题结论可以轻松解决, 请同学们完成.

题1 (2008年宁夏) 设函数f (x) =ax+1/ (x+b) (a, b∈Z) , 曲线y=f (x) 在点 (2, f (2) ) 处的切线方程为y=3.

(1) 求f (x) 的解析式;

(2) 证明:函数y=f (x) 的图像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并求其对称中心;

(3) 证明:曲线y=f (x) 上任一点的切线与直线x=1和直线y=x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 并求出此定值.

题2 (2012年全国高中联赛一试) P是函数y=x+2/x (x>0) 任意一点, 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 B.则.

4 结束语

数学探究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究, 对课题材料的取舍的探究是当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探究性学习并不只是在课外展开, 更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否定, 利用正常的教学内容, 从课堂教学中和课本教学内容中发现有广度和深度的片段是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8.感受国外的期末考试 篇八

澳大利亚,期末考试形式多样

澳大利亚部分高中引进了大学的考试形式,除传统的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外,还增加了解决问题考试、小论文考试和实践性考试等。中国留学生们不仅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且必须把工夫用在平时。

解决问题考试,由老师事先给出一张问题清单。学生可以在家里准备,或在辅导课上准备,考试时。同学们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写在答卷上,但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小论文考试没有大学论文要求那么苛刻。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阐释观点的能力以及卷面书写的优劣。实践性考试,考查同学们能否根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它是对实际能力的检测;实践性考试通常要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来完成。

荷兰,课后论文乐趣多

荷兰教育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有时。老师会根据课本内容及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后进行兴趣拓展和深入钻研,并让同学们在全班讲解或者提交书面报告:这也成为期未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论文要求很严格。需要同学们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搜集信息、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答案并非要求统一,但必须分析清楚。能自圆其说。同时,老师也很强调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和自身的实践能力。通常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课题(Project),而这些课题往往都需要多个学生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享受思考与创作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这对将来步入社会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英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每个学期末,老师给同学们写学期评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过,我国的大部分高中都是“唯分数论”,期末考试好与不好,几乎直接决定了同学们一学期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老师的评语只起到锦上舔花或“添油加醋”的作用。英国则不同,不少高中采取对同学们学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形式。它不仅涉及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也包括对学生个性、社交能力等进行评分。这样做是让同学们明白。学校和老师在關心你,时刻关注你的成长。并鼓励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为你的每一个进步而高兴。“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它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的考试分数。”一位留学生笑嘻嘻地说道。日韩,在应试中放学生一条生路

亚洲国家的高中考试压力大是世界闻名的。韩国学生在考试前有很多忌讳。有人还烧香拜佛。可在期末试题中,日本和韩国却很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对战争的考查,很少让同学们程式化地分析出几点原因。然后得出一个空洞的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分析今后再次遇到战争该怎么避免或处理。

事实上,虽然很多国家的高中并不很在意成绩和考试,但是对于能力和理解力的提高却非常在意。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大力推行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很早就在高中阶段采用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进入高中后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大学所要攻读的专业,来自主选择课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更加灵活,考试不仅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更承载着促进个人发展的责任。

9.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篇九

1.(单选题)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图式会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纳入到现有的图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本题2.0分)

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内化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2.(单选题)()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他认为后天经验决定了这块“白板”上将出现什么图画。(本题2.0分)

A、达尔文

B、卢梭

C、比内

D、洛克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单选题)()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本题2.0分)

A、霍尔

B、格塞尔C卢梭

D、洛克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4.(单选题)埃里克森将儿童的人格发展区分为()个阶段。(本题2.0分)

A、B、C、D、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5.(单选题)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2.0分)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6.(单选题)自我意识在小学()发展速度较快,以后速度逐渐减慢。(本题2.0分)

A、1到3年级

B、4年级

C、3—4年级

D、2—4年级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7.(单选题)我国儿童道德发展协作组研究发现,在关于行为意向与行为结果的判断上,()儿童已经大多根据后果判断。(本题2.0分)

A、B、7岁

C、5岁

D、9岁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8.(单选题)婴儿的视力迅速提高,()时达到正常成人视力的范围。(本题2.0分)

A、6—12月

B、12—24月

C、2—3岁

D、1—2月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9.(单选题)()强调人格结构中理性自我的调节作用,他认为,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个体可以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本题2.0分)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霍尔

D、班杜拉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0.(单选题)()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本题2.0分)

A、霍尔

B、格塞尔

C、卢梭

D、洛克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11.(单选题)()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本题2.0分)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12.(单选题)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指()儿童。(本题2.0分)

A、4-7岁

B、6-7到11-12岁

C、2-5岁

D、12-18岁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3.(单选题)()认为,儿童语言习得主要靠模仿成人的语言。(本题2.0分)

A、乔姆斯基

B、怀特赫斯特 C、皮亚杰

D、勒纳伯格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4.(单选题)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2.0分)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5.(单选题)()发明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本题2.0分)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6.(单选题)()儿童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不同的听者。(本题2.0分)

A、4岁

B、1岁

C、8岁

D、12岁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17.(单选题)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是环境决定论者。(本题2.0分)

A、高尔顿

B、斯金纳

C、皮亚杰

D、斯腾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8.(单选题)下列特征中,()不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本题2.0分)

A、思维不可逆性

B、思维缺乏同一性

C、思维缺乏互补性

D、思维的可逆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9.(单选题)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的潜伏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本题2.0分)

A、1-3岁

B、6-12岁

C、3-6岁

D、2-12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20.(单选题)皮亚杰主要从儿童的()中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本题2.0分)

A、道德判断

B、道德体验

C、法律观念

D、道德行为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1.(单选题)()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本题2.0分)

A、自我B、超我C、道德伦理

D、本我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22.(单选题)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2.0分)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23.(单选题)()儿童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不同的听者。(本题2.0分)

A、4岁

B、1岁

C、8岁

D、12岁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24.(单选题)()认为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本题2.0分)

A、勒纳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华生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5.(单选题)()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本题2.0分)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26.(单选题)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指()儿童。(本题2.0分)

A、4-7岁

B、6-7到11-12岁

C、2-5岁 D、12-18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27.(单选题)德国理学家()最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本题2.0分)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28.(单选题)()发明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本题2.0分)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9.(单选题)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是二因素论者。(本题2.0分)

A、高尔顿

B、华生

C、皮亚杰

D、斯腾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0.(单选题)在产前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最敏感的阶段是 _(1)_。(本题2.0分)

A、合子阶段

B、胎儿阶段

C、胚胎阶段

D、围产期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31.(问答题)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本题10.0分)答: 代码语言 选择文件

字数统计 学生答案:

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标准答案: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解析: 得分:0 点评:

32.(问答题)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本题10.0分)

答: 代码语言 选择文件

字数统计 学生答案: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标准答案: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解析: 得分:0 点评:

33.(问答题)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本题10.0分)答: 代码语言 选择文件

字数统计 学生答案: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标准答案: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解析: 得分:0 点评:

34.(问答题)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本题10.0分)

答: 代码语言 选择文件

字数统计 学生答案:

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社交、内心

标准答案: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

10.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篇十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皮克马利翁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光环效应 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 B.机遇 C.能力 D.努力 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 5.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A.功能理论 B.三阶段理论 C.社会判断理论 D.学习理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法。

7.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与相似比较三种。

8.舒茨(W.C.Schuts)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9.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 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似和互补。

11.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行为和敌对性.攻击行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2.归因:

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3.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14.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15.从众:

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6.去个性化:

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7.简述自我概念是通过哪些渠道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答:一般而言,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通过下面四个主要渠道而逐渐形成与发展。

(1)重要他人的评价 我们很多有关自己的信息都来源于他人,尤其是我们信任的、敬佩的、对我们很重要的他人,如父母、老师、同伴、领导等。

(2)他人的态度与反应 有时,他人特别是与我们无关系的人,并不会给予我们清晰的反馈与评价,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如冷淡、瞧不起)及反应(如拒绝)来了解自己。

(3)个体的行为与表现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毕竟要以自己的特征、行为及表现为客观基础。尤其是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心理特征,常常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外在行为与表现来推断。

(4)社会比较 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

18.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

(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19.什么是从众?为什么会产生? 答: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从众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

信息性社会影响是人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该观点认为,人们从众是因为人们相信其他人对一个模糊情境的解释比我们自己的解释更正确,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个恰当的行为方式。

规范性社会影响:人们为了获得社会接纳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其符合群体的规范和标准,以免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0.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

2003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竞无一人上前制止。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答:(1)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

①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②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如,不知歹徒和少女两人的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

上一篇: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翻译下一篇:读《自动自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