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2024-08-15

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精选12篇)

1.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篇一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1、2、3、4、5、6、7、8、公司职能配置甬万【2008】号 劳动考勤甬万【2008】号 用车管理甬万【2008】号 职工分配甬万【2008】号 财务管理甬万【2008】号 销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目标与计划管理(会议纪要)

二、工作例会制度

1、公司股东会、董事会(按)

2、公司董事长工作例会(按季度)

3、公司总经理工作例会(按月)

4、公司办公例会(按月)

5、重要工作研究会(适时)

6、工程协调会(不定期)

7、销售工作例会(按周或月)

8、各类专题会议(不定期)

2.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篇二

近些年来, 震惊世界的2001年美国9 .11恐怖事件、2002年俄罗斯人质事件、2003年东南亚非典疫情、2008年中国四川地震等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危机对于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已经日益引起各国政府格外重视。如何面对各种重大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成了政府对危机的管理的首要内容。本文为此提出建立政府现代化危机管理制度, 全面提升我国政府危机应对能力, 保障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或简称危机管理,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 依据危机管理计划, 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 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包括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 估、恢复等措施。

近几十年来, 国外专家们在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理论, 即危机管理理论, 该理论模式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做出反应, 但通常都包含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危机前预防阶段、危机前准备阶段、危机爆发期准备和危机结束期恢复。目前世界各国将上述理论直接应用于危机管理实践的不少, 并且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形成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例如俄国模式 (大总统、大安全) 、美国模式 (强总统、大协调) 、以韩模式 (小核心、小范围) 、日本模式 (强内阁、大安全) 。由于这些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 所以各种模式之间具有许多共性:拥有一整套系统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拥有一个权力极大、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 组成危机管理体制;拥有一套严格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即时信息管理系统。

3 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目前危机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1) 缺少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政府管理过程中危机意识淡漠和危机管理意识不到位, 这是导致危机应急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 (2) 缺乏组织化保障。我国危机处置在横向上是分散管理, 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 管理体系割裂, 没有一个综合的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和危机管理体系。 (3) 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我国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务员培训都没有危机事件应对和管理的教育内容。特别是缺少结合危机管理知识, 组织模拟演习 。 (4) 缺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危机处理。 (5) 缺少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

4 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革我国现有危机管理体系, 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是主动应对危机的关键。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4.1 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 在一定阶段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 并且危机的暴发时间非常短, 传播速度非常快, 留给政府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另外, 危机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对政府的政策要求很高。因此要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使危机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要力争在没有发生或者初始阶段就做到损失最小化。我国政府在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方面首先应该明确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时, 在于切实提高对危机的认识,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力挽狂澜。

4.2 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联动的组织体系

在这个组织体系中, 应有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及其日常管理机构、牵头责任部门、配合参与部门、专家咨询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等组织。首先应当建立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应急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其次, 应当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及其参与部门;第三, 还应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 吸取他们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及处置公共危机的智慧。

4.3 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资源是应对危机的保证, 能否整合可运用的所有社会资源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项目。一方面, 强化对于有组织资源的整合。包括:区域物资的供给, 急需资源的物流管理, 各部门的运作配合, 相关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等等。物资方面主要表现为捐物, 要及时查处和取缔多种形式的非法募捐活动, 严格捐赠工作责任制。人为资源方面主要表现为志愿者活动。可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 由政府倡导建设社区危机反应小组, 强化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志愿者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自我调节力量, 如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着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 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促使社会各界发挥有效的作用, 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 共同度过危机。

4.4 建立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公务人员, 必须建立起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 对公务人员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对权力进行监督,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渎职, 保证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

4.5 充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 重点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合作互助、资源共享等方面, 各国政府均有国际合作的态度。全球非营利组织, 如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在物资、人力知识等方面的无偿支援, 更有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提升。二, 政府在国际化趋势的过程中, 也应当运用国际规则, 有效地保护本国权利, 如国家安全、国民尊严、国际专利等权利和资源。

4.6 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机制

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 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在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警钟长鸣, 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 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 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 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 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 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一旦发生危机, 国民才能从容应对。

4.7 建全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框架是突发事件下政府行为的法律依据。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 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疫法》等等, 但是, 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细节上来看, 法律法规体系都还不够完善。最核心的问题在于, 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紧急状态管理法。此外, 紧急状态法与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与配套, 以及全国性法规与与地方危机管理法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 国家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前瞻性强、操作性强的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唐钧.公共危机管理:国际动态与建设经验[J].政府改革与创新.

3.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 家族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所有权 经营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沈阳飞龙、巨人集团等,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迅速衰落,有人形象的称为“各领风骚三五年”,从学界来看,有相当比重的人主张家族企业应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家族企业制度真的如他们所说落后了吗?现代企业制度真的就 能解决一切问题吗?本文就拟对两种企业制度进行比较,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两种企业制度的含义及特点

目前学界对家族企业本身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本文只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来对家族企业进行划分,即只要家族成员在公司中拥有大部分股权和掌握实际的经营权,我们就认为它是家族企业。结合现实的情况,我们把家族企业的特点归纳为:(1)产权关系简单,产权主体明确。家族掌握着绝对所有权,并倾向于通过控制所有权实现其他权力。(2)集权式领导,这是与家族企业的产权特性相联系的,家族企业一般都有一位权威领导,他的理念、作风、能力等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市场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改进而逐渐形成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适合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其主体形式是股份公司,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要建立的企业制度,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可以恰当的被称为现代企业。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业主和经理人员之间适度分离,业主不再直接经营企业,而交由专职职业经理人员经营,企业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企业的一切行为按照规章办事。概括起来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注重效率。

二、两种企业制度的比较

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两种企业制度进行比较:

1.企业的所有权方面,家族制企业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创业家族手中,企业资产与家族的财产混合在一起,没有明确的界限,企业的盈利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共同分担。而对于现代公司制企业则是由众多无关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的,他们以出资额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2.企业的控制权方面,家族制企业牢牢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企业的重大决策由家族做出,并且决策的执行和监督都由家族成员控制。对于公司制企业来说,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散于股东、职业经理人和公司监督者之间,权力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股东行使的决策权也以他们的股份份额为基础。

3.企业的组织结构,家族企业一般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通常以非正式契约关系形成企业的最初组织框架。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中间层次比较少,便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市场信息反应迅速,便于抓住市场机遇。现代公司制企业则基本上采用科层制,它内部的管理分工更为细致,能充分满足企业更大的规模、范围,以及日趋复杂的内部分工和交易的需要。

4.在用人机制上,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可以概括为用人唯亲,其成员有明显的三缘特性,即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成员沿着血缘、亲缘和地缘的方向,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组成了一个差序格局,总体上只局限于家族这个范围之内,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其用人机制则是用人唯贤,在公开的人才市场通过招聘来选拔自己需要的人员,相对来说,可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大,并且随时可以对人员进行调整。

5.在激励机制上,家族成员受到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和约束,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一定的超经济性,即利他性。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等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契约所规定的,通过契约的法律约束力来保证各方利益的最终实现。

6.在企业的转换机制上,家族企业内部的“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而不论这位继承者是否能胜任这一岗位。但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在极广泛范围内挑选最有可能实现公司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职业经理人作为本公司的管理者。

三、对我国私营企业的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并不能得出家族企业制度就一定比现代企业制度落后的结论,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家族企业发展的现实都支持了这个观点。例如Anderson 和Reeb经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初期(经营期小于50年)的家族企业,还是成熟期(经营期大于50年)的家族企业,都表现出比非家族企业更好的业绩(Anderson和Reeb,2003)。从长期来说,家族企业的业绩要比非家族企业好,而短期内,非家族企业的业绩比家族企业好(London Economics,2002)。

一种制度的存在和发挥作用还要与一定的客观环境相适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笔者在《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初探》一文中就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做了详细的分析,结论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选择家族企业制度是与我国当前的客观环境相适应的,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需要通过改进来进一步完善。正如我们在讨论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调节机制的优劣一样,其实制度本身无好坏优劣之分,关键看你怎么用,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应该是明智之举。对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来说,在决定企业采取什么制度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实际状况的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黄泰岩杨万东:《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篇四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相应产品品种多样化的呈现,市场竞争的主体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得一席之地。企业就需要尽最大可能来缩短相关产品的交货期,并要以低价格高质量来赢得相应的市场。在这种状况下,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不断使用现代化设备的基础上,如何来实现企业或者企业之间设备以及设备管理资源的有效集成,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服务。要想使企业设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更好地基础,需要先对相关企业设备管理的特征进行一定的了解。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相关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永远处在瞬息万变中。那么,对于企业的设备管理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的需要。因此,在设备的选择、生产过程的选择与规划影响下,企业设备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当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设备资源,来对已有的设备进行相应的更新改造,对设备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第二、设备的管理工作需要主动去了解并预测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于这方面,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产品开发,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如设备更新改造的规划、企业相关设备的管理以及维修策略。

第三、设备技术方面。设备技术已有了新方向发展,比如,大型化、精密化、连续化、集成化。随着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企业相关设备的操作人员不断减少。然而,维修人员及维修任务方面的比重却不断增加。这种状况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操作的技术含量在不断下降,而相应的维修技术含量却在不断上升。可见,企业设备管理不仅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还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

第四、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资源之间的矛盾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不仅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自诊断性、维修性,还要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相关的社会化维修能力,进而,来减轻企业相关设备的.维修负担。

二、设备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

总的来说,能够使企业生产设备保持最佳状态,并使它的寿命得以延长便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目的所在。在设备管理理念方面,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先工业早期设备方面的维修方式,比如,事后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到后来美国所提出的后勤工程学,日本提出的全员生产维修等与之相关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从设备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随着生产方式以及规模的不断更新变化,设备的管理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而在当下,相关的企业家以及企业已经开始探索设备管理的新模式。并对企业设备如何进行多方面的兼顾,比如,成本、质量、效益、环保,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设备相关的综合管理模式有着它自己的基本内容。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在设备的整个过程管理中,需要坚持修理、改造、更新相结合;坚持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生产发展,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坚持这些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进而,到达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随着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和相关体系建立,相关的技术装备水平以及设备资产的管理水平逐渐成为相关设备管理的定位以及管理理念。进而,在这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有了新的定义。它主要体现在这四大功能方面。

第一、使相关设备资产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进而,使它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

第二、使设备资产的功能得以保持和提升。

第三、使设备资产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

第四、在实现人和设备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来追求运行成本,并维持相关费用的经济效益。

三、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1.确立设备管理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法人代表负责的全员管理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相关的企业法人不仅需要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负责,还需要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进行负责。对于企业的设备管理,还需要建立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以此来对企业设备管理起到一定的保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确立企业相关的厂长、经理来对企业设备进行相应的管理负责,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对于企业的各级、各部门领导,需要对本部门的设备确立相应的职责岗位,使职责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内部的各个员工,则需要对该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负责,确立相应的岗位设备管理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相应的责任制落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中去,进而使企业设备管理处于“人人有责,事事有人负责”的局面中。

2.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工作目标与计划

在企业设备管理中,需要对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模式。那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需要制定相关可行的目标与计划。这些目标与计划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设备故障停机率、设备维修保养、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利用率。对于企业设备管理的指标,需要纳入到企业总的计划和工作目标中去。并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质量、利润、产品中,进行相应的考核。同时,对于这些企业的总计划和目标,需要有一定的费用保障,这是需要纳入到企业的财务计划中,以此来促进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

3.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强有力的设备管理机构以及优秀的设备管理干部

对于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来说,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需要建立一定的威严性。并把它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部门,还要对相应的工作岗位落实相应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同时,相关的设备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素质,还需要具有相关岗位的能力。在相关厂长、经理的领导下,对全厂的设备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

4.进行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

5.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篇五

1、采购、销售剧毒品部门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并对本岗位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本制度负责。

2、采购部门所购进的剧毒化学品必须保证合法、合格、手续齐全。

3、采购部门在购进剧毒化学品时要建立台帐,并实行两人管理、两本帐,帐物相符。

4、采购部门向销售部门移交时,要实行核账签字制,各自对移交和接收的剧毒化学品数量负责。

5、销售部门在销售剧毒化学品时必须建立台帐,并实行两本帐两人负责。并保证销售的数量与台帐相符,决不允许帐外流失。做到进帐、出账相符。

6、销售部门在销售剧毒化学品时必须建立台帐,并详细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至少保存一年以上。

7、销售人员要认真核查买方所提供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公司不得向任何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

8、销售部门对销售的剧毒化学品要每天和对销售情况,如发现流失、误售等情况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并协助公安部门将流失、误售的剧毒品追回。

6.现代企业制度 篇六

1产权制度目标

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2组织制度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7.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篇七

一、调整档案馆 (室) 布局结构, 实行分级保管

档案的布局结构是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和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所以, 调整布局结构事关重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解放思想,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正确理解和分析“集中统一管理全部档案”的含义, 树立档案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观念, 为档案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的服务机制, 使企业档案工作向经营方向发展

实行新的服务机制, 是企业员工和档案人员面临的一次思想变革, 是提高企业整体档案意识的必然过程。其关键是解决好档案形成和利用的矛盾。应认识到:档案是形成者在其正常工作期间形成的, 对档案形成者来说, “档案形成价值”已在其工资奖金中体现出来, 归档后代表“档案形成价值”的只能是企业, 决不是形成档案的某个具体部门或个人。而利用价值是再生产过程产生的, 与形成者在经济上也不再发生任何关系。

三、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 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在发生转变。要由偏重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随着企业改制出现了多元化所有制的局面, 由此决定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中需要重新定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分类指导的方针, 例如对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实行监督、检查为主。对民营企业实行服务、指导为主。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为例。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无暇顾及档案工作, 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自发要求建档。用上海一位民营企业领导的话说:“没有档案我怎么证明我们是依法经营的, 当发生经济纠纷时我拿什么打官司?”由此说明,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中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通过提供法规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加快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自律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但企业自律不排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与服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让企业了解档案工作自律的要求、内容, 但遗憾的是目前不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观念上对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

四、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构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关键在于建立起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所谓运行机制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功能和过程。这种机制涉及的范围较广, 例如企业制度、与周边机构关系、市场竞争环境、利益结构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动力机制是推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的基础和动力, 传统企业档案工作之所以缺乏活力就是缺乏动力机制, 究其原因并非企业档案人员工作不努力, 关键是企业自身缺乏活力。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运行的动力机制主要源于企业自身的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推动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主要是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 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然要不断进行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企业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因此, 为构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应使企业档案工作紧贴企业的需求, 对外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需求, 对内满足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需求, 变企业的动力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动力, 在主动参与信息服务上狠下功夫。在这一背景下, 为有效形成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动力机制, 对档案部门应建立相应责权利机制、竞争上岗机制、职绩考核机制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构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中, 还应有必要的约束机制, 用以保证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制度约束。现代企业主管领导应督促档案部门建立一套规范化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任职制度, 克服档案管理任意化的倾向, 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尤其是对外向型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显重要。其次是成本核算机制与档案质量控制机制。它们虽各有其内涵, 但其共性是通过控制档案的质量来约束企业档案工作。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 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意在控制档案机构与人员规模, 改变单纯按档案数量定人员编制的做法。传统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容过于陈旧, 数量过大, 价值不大的档案保存过长, 这种状况应当加以改变。实际上目前在现代企业已自觉或不自觉引入成本控制机制, 其表现一是专职档案人员大大减少, 多为兼职档案人员;二是减少了用于保管档案的空间。如果我们站在传统档案工作角度看。这无疑是对档案工作的削弱, 但如果换一个思路来看问题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3

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八

只有用市场化的方式来用人、选人,才能激发起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

上海基于分类监管的标准分类监管对于管理班子形成相应的选用方法。对于竞争类企业,上海将仅管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三个岗位,有的企业总裁也将尝试放手市场化,经理层副职以及相应党群干部不再“市管”,管理层以市场化配置为主。这意味着在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上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市场化手段将成为激活国企活力的突破口。在出台的《关于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将对三类企业分类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

建立在国企用人制度方面,湖南也敢于破冰。2月20日湖南省国资委发布了《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办法》、《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尝试进行市场化选聘与创新经营监管方式。文件提出将分类实施动态薪酬激励机制,实现分配形式的多元化,突出强化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对引进的特殊经营管理人才可根据市场价位实行协议薪酬;对省属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经理班子成员、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管可实行公开招聘。

广东省要求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管控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同时,职业经理人制度将全面推行,形成市场化的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和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贵州国资委将各企业3年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

9.现代企业制度 篇九

产权与企业制度

企业是在一定的财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的行为倾向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实质上也是产权的交易。因此了解企业制度,必须从产权这一概念入手。

1、产权

所谓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产权的基本内涵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产权的总和相当于所有权的概念。但是,产权和所有权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在所有权的内在权能发生分离的情况下,所有权就只是产权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产权代表着与产权客体处置有关的一组财产权利。在这组财产权利中,所有权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财产权利都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

2、产权的经济功能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

(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4)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对一些外部性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

3、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三者分别构成企业制度的不同层次。企业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演进的。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1、产权清晰

所谓“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

(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权利。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责任。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要做到“权责明确”,除了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此外,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既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也有不同乃至冲突的一面。相互制衡就要求明确彼此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求相互监督。

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而不是滥用其拥有的所有权。

4、管理科学

10.现代管理制度概念 篇十

所谓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基本含义有三个:

一是企业的产权制度,它是指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的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利的法律和规则

二是企业的组织制度,即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它规定着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权责分配关系

三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它是指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法的安排

在这三项制度中,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财产权利的安排,因而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11.探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中的员工在企业中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让员工们可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从而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发挥最大化的利用率,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一般情况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由企业的组织机构根据组织目标制定相关的文件组成,需要企业内的员工要按照这些制度来规范行为,指导日常工作,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当然,制定企业管理制度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就是制度要规范,因为制度的制定是员工日后行为和工作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制定的过程中尽量考虑全面、具体,规范的制度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另一个就是制度的实施,任何一个成为形式的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制度制定仅仅是完成了管理制度的一半内容,要想更好的运用制度管理企业,就是要对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规范企业的经营,使工作流程更顺畅,然而目前在很多企业中,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存在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業前进的步伐,有时甚至导致了企业危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认知存在误区。第一,一些企业目前仍然采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在管理上无法认识到不足,也没有及时采取制度创新,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第二,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来改进,但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造成了制度创新方面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完善也是制度创新失败的原因之一,企业内部在开始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后期执行力度不足,也没有对管理中的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这些都容易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障碍。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企业如果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且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执行就是保证企业正常健康的运转的重要步骤。然而,很多企业仅仅制定了制度,在执行中会遇到诸如人际关系的问题,导致了很多制度在执行中打了折扣,无法做到公正、公平。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措施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为了更好的在市场上谋取出路,企业需要转变不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创新管理制度。如果一味的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愿做任何的调整,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因此,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思维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消除企业中不健康的管理制度。有数据表明,由于企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模式认识还不到位,企业坚持原有的管理思维模式,不思改进,最后造成破产的企业的例子比较多。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们首先要结合现在的经济市场,转变自己的思想,才能为管理制度迎来真正的改革。此外,需要在企业中鼓励创新,对于在特定岗位上的员工可以用奖惩措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员工在创新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管理,因为在创新过程中人才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企业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就是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妥善的安排,从而将工作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挖掘员工的潜力,让员工的自我实现和企业的发展有效的协调起来,巩固制度创新的成果。

(三)具有领导能力强的管理层。在任何一个企业中,企业高层管理者都是引导企业发展的领航者,引领着企业向预计的方向发展,管理者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高度,也直接影响制度管理的质量,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能够使企业更上一层楼,还能协助企业从经济危机中扭转。但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却能将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导致破产。因此,企业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具有强有力的管理层,只有这样创新才能持续,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立足。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导致我国很多企业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有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对过时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具体经济环境,在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层等几个方面创新管理制度,从而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邰悦,蒋永宁.乳制品加工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以江苏卫岗乳业为例[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1)。

12.浅析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 篇十二

财务制度不能等同于财务会计制度,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是属于企业不同管理层面上的概念。狭义上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是仅指企业内部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制度安排,即经营者的财务制度管理,而广义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还应该包括股东财务制度、董事会财务制度和监事会财务制度等内容。

2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

企业的财务制度,主要是处理企业与货币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职责是控制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流向,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时代,如果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那么企业的业务关系相对简单一些,企业的资金管理也相对简单,财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资金的周转和货币的流通,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可以有会计部分代替执行。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财务会计不分的习惯的养成,很多的本应有财务进行管理的内容,却一直由会计部门负责,比如税制、利润分配制度、折旧制度等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制度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不应该接着走财务、会计不分的旧模式,阻碍企业财务制度的长远发展。

2.2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于狭隘

虽然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的资金筹集管理、企业的资产管理、投资成本管理,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等等内容,并做了很大的完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很多的企业并购、企业资产重组、以及企业间的合作等等新的情况,但是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的内容的更新,这就使企业在面临这些情况时不能按章管理,这不利于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3 现行的财务制度难以约束非公有制经济

首先,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目前的经济体制。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开始大范围的改革、引用外资,逐步实现公司制管理和经营模式,企业的整个运作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其次是对于私营、民营以及外资企业难以实现监管。一些财务管理规范,往往是以出纳为中心,财务会计部门大多是根据领导的意愿进行财务管理,政府管理部门难以获得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

2.4 在主体身份上职能不分

首先,现行财务制度仍是“政企不分”,混淆了国家作为出资方和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国家应该尽量少的干预企业的发展,但是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中,本应该有企业自行管理的事宜却由国家统一规定,比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的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范围,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等内容,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其次,没有区分投资人和经营者的财务。正常情况下,投资人和经营者是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的,但是现有的财务制度却没有区分开他们,导致了他们的职责越位、缺位现象,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3 财务制度改革的举措

3.1 处理好财务和会计间的关系

财务和会计虽然都是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要把它们区别对待。财务管理是以运用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对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进行直接的管理为侧重点,是筹资、投资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而会计是以提供资金的流动信息为主要内容,将经营活动中的数据,向会计主体外部与其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提供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是对财务和资金活动状况的记录,属于事后行为。因此可以说财务管理是带有前瞻性的管理,而会计管理主要是回顾性的参与管理。

3.2 确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是否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已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手段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只关心企业的利润,还要求有最佳的资本结构,要及时的清偿债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制度,建立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龙头作用,发挥它的优势,保证企业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3.3 修订《企业财务通则》,进行制度创新

要想建立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必须在法律上给出相应的规范,因此,必须修订现有的《企业财务通则》,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修改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应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遵从市场规律,而相应的《企业财务通则》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修订《企业财务通则》要在财务评价指标、财政政策的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按市场经济规律体现企业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和各种私营、民营、外资企业纷纷参与市场竞争,它们都是市场的主体,因此,《企业财务通则》在修订中要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财务制度环境,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4 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规范职工激励制度

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中要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列入重点内容,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还要建立相应的职工激励机制,将职工的奖惩加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让职工能自主工作,也有利于投资者对利润的分配。

3.5 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要与国家的税收制度相适应

企业财务制度与国家税收制度是两个并行的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财务管理是对财务行为前期的决策和过程的规范,需要遵循依法纳税的原则。企业纳税是企业的责任,更是实现利润分配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要改革,就必须协调好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间的关系。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本文将简要介绍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井丽娟.论财务制度改革的若干特点.中国科技财富,2008,(09).

上一篇:农办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山居即事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