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理念(精选8篇)
1.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一
蒙台梭利儿童教学理念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感官教育
概述
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用1/4的篇幅来论述感官教育。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1917年英文版,第198~205页)。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感官教育的实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并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智力一般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讲,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又如文字书写的学习,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就通过有计划的感官训练,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但由于强调单一的器官的孤立训练,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影响儿童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也就影响儿童的认识发展,因为知觉的整体并不是色、形、声等感觉的简单总合。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做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既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2.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二
一、课程性质观
随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旷日持久的课程性质讨论尘埃落定, 但也衍生出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歧见, 尤其是在阅读教学领域。不少人认定并践行着固定的阅读教学思路或模式:研究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再将其运用于语言实践。《课例》作者则将阅读教学中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划分为五种类型:理解内容型、理解语言形式型、运用语言形式型、“前运用” (积累) 型、学用方法策略型。“理解内容型”为何属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者这样解释:语言文字是阅读的中介, 离开它不能阅读, 也不是阅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得情感、意蕴, 就是亲历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课例》录有30份教学设计, 22份属阅读教学, 上述五种类型均有呈现。《<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制定的目标是:“直观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等动物爪子或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感受冬天雪景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画家’‘一群’的意思;运用课文的语言形式, 仿编儿歌。”不难发现其中 有“理解 内容型”“理解语言形式型”“运用 语言形式型”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类型。《<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制定的目标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直观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 积累语言;讲好《夸父追日》, 并进一步掌握讲故事的方法。”其中有“前运用型”“学用方法策略型”, 也兼有“理解内容型”。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是:渲染故事发生背景, 引出战象嘎羧;走近“葬身‘百象冢’”画面, 感悟“挖”的内涵;溯“葬身‘百象冢’”之由, 走进嘎羧内心;升华对嘎羧的认识, 呼应课始结全课。认识嘎羧形象成为教学重点, 属于“理解内容型”;而关于文体特点和写法, 教学中并未涉及。对此, 作者这样解释:动物小说在写法上有独特性, 但在小学阶段, 无需让学生掌握。至于通过神态、动作来表现嘎羧内心活动的写法, 六年级学生更不陌生, 教学中强调这一点用处不大。而文学形象为语言所塑造, 当形象活在心中, 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形式也一道内化于心。
二、沟通教学观
《课例》作者在“有机教育”思想影响下, 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观: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这在作者的另一部专著《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中有过深入的阐述。作者认为,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把握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特点等等, 而与学生适配更应是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 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或是教学策略的运用, 都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 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接受能力等相适应。这也是书名中“儿童本位理念”的主要含义。以儿童文学体课文教学为例, 作者构建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目标制定:关注儿童的期待视野。小学生的期待视野具有儿童独有的印记, 教师应蹲下身子, 走进儿童, 发现童心的独特体验, 才能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融合儿童的生活方式。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儿童文学体课文的教学可以让教学和游戏融为一体, 游戏即教学, 教学即游戏。这样才能让作品的游戏精神得到最大释放, 使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得到尽情张扬。
书中的第一板块是“儿童文学课文教学”, 一共7份教学设计都充分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甚至一些游戏性不强的内容, 也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 赋予它一定的游戏精神, 如《<日月潭>教学设计》中, 让学生化身晨星、星光和薄雾, 然后有:“我要问一问‘日月潭的薄雾’, 你为什么要飘在湖面上?”等, 尽量隐藏教学的功利性目的, 努力让学生被学习活动本身所吸引, 从而快乐地学习, 并以游戏精神去滋养儿童的心灵。
书中的第二板块是“中高年级各类体裁课文教学”, 第三板块是“略读课文教学”, 第四板块是“习作·口语交际教学”, 所有课例, 教学策略都因教学内容、学生所在学段不同而异, 无不体现着或统一于作者“沟通的教学观”。
三、语文知识观
关于语文知识,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其一,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 以培养运用能力为核心取向, 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语文知识, 尤其是陈述性知识。其二, 能力建立于知识之上是普遍规律, 但语文能力发展有其特殊性, 它不建立在已知的语文知识之上, 主要原因是, 中国没有语文学, 语文能力以何种知识为基础, 我们不得而知, 但一定不是主要建立在传统所谓的语文知识之上。其三, 语文能力发展需要一定的必要、好懂、适用的陈述性知识———一些汉字学、汉语言学及文学知识, 尤其是程序性知识———一些修辞学、写作学、文章学知识。作者主张:教陈述性知识, 要让它在学生心灵中生长, 并促使它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教程序性知识, 要让它在运用中开花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第一次出现“!”, 是需要教的陈述性知识。作者先创设情境, 让学生化身文中小燕子, 体验小燕子发现冬瓜和茄子不一样和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妈妈的高兴和急切心情, 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随后的设计是:
师:小朋友们, 你发现了吗? (指屏幕上的句子) 这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 在我们的教材里是第一次出现。你看它像什么?
(预设:倒着的火柴、倒着的拼音“i”……)
师:这个倒着的“i”, 名字叫感叹号 。 (板书) 跟老师读———感叹号。
师:表示心情很高兴的语气, 句子末尾就可以用感叹号。小燕子连声叫“妈妈”, 说明它很高兴, 再用上这感叹号就更表现出它的高兴。现在我们再来读, 要读出小燕子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的那种高兴心情。
(指名读, 齐读。)
把感叹号的教学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学生直观感受到它怎么被运用, 这有助于它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中有:“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运用的是侧面描写。写作方法是程序性知识, 但教学中教师往往满足于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自己说出概念。作者认为, 这样教, 学生只会识记和复述, 而缺少表达效果的体验和感受, 不能内化, 也难以迁移运用。他的设计是这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 想一想, 鱼是怎样在青年聋哑人的纸上游动的。
出示:读着小姑娘的话, 我仿佛看到, 鱼的头_______ , 鱼的身子_____________ , 鱼的鳍, 鱼的尾巴___________。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妙笔, 将鱼的游动具体地再现了出来。作者没有用多少文字直接写鱼怎么在纸上游动, 但一句“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就让我们仿佛真真切切地看到鱼游动的样子。你知道这叫什么写法吗?
(预设:侧面描写)
通过鱼“游”到纸上的想象和描摹, 将“游”具象化、生动化, 以此为基础, 水到渠成地点出这是侧面描写, 那么, 侧面描写怎么被运用、妙处是什么, 就伴随着鲜活的画面, 活生生地烙印在学生心里, 易于转化为运用能力。
3.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三
实践证明,对于智障儿童的言语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要根据自身的类型和水平的障碍,从多维度规划他们需要发展的能力,也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活动来培养这些能力,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技能等各个训练活动中,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从而改善其行为和语言发展水平。
一、以智障儿童的游戏活动为起点,巧设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智力障碍本身是不可逆转的,但是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对补偿功能的发展,身体功能的障碍可以降低最低程度。因此,残疾人在文化教育中,必须做康复训练。学校模式的康复教育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康复元素,是在教育或康复里揉进相互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面对智障学生对事物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区分度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能力方面与正常学生有着明显差异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育训练中应注意有效的战略,各特殊儿童不同水平的受教育,可以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运用多种趣味性、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链接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合理地将康复与教育结合在一起。
结合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当然,同样的游戏时间不宜过长。实践证明,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游戏活动模式,有利于降低身体功能障碍的程度,有利于激发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有利于丰富他们对知识的全面而深入的感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构建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课堂
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言语能力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尽量启发他们多说话,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好的音乐电视、罗汉松韵律、讲道理的话等,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每一个培训项目,灵活运用适当的康复教学组织形式,如一对一的;多评价系统的康复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督,往往要让孩子们告诉周围的人和事,首先简单的、孩子的语言,逐步发展。
根据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以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的教学内容,采取刺激学生的方法,使他们兴奋起来: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穿插他们喜爱的事物,从而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如我们都知道一日生活内容很丰富,从起床到睡觉的各个环节都是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还可以通过实物教学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发展一些补偿功能,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补偿认知缺陷,用实物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做,既提高了孩子们对实物的认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以挖掘潜能为抓手,实现康复与教育相融合的目标
智障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有些除了认知障碍,也会有沟通障碍甚至情绪障碍。因此,对于这些多重残疾的智障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课程设置中融合引导式教育方法与游戏的配合教学,极大地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潜能开发。
智障儿童基本都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有些孩子的模仿能力又比较强。可以适当进行融合式教育,使其参与到正常同龄儿童之中,在集体环境中模仿正确的交往方式,学习语言,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智障儿童的有意注意明显薄弱,所以当他们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亲近,面对面接触。当他显得不耐烦的时候,他用自己最喜欢的一些东西吸引他,然后面对面交流,从能交谈一句话到两句话再到三句话……
当然,对言语符号尚未掌握的儿童,应先加强其对言语符号的理解,使其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符号。可从单音开始,加强符号与事物统一的训练内容;对于已掌握一定言语符号的儿童,则要进行词汇量扩大的训练。
综而观之,智障儿童言语交往的发展,不仅需要医疗的康复,而且需要教育的浸润。我们不仅要做到最好,以康复训练的方法,促进运动功能和相关技能的发展,加强其认知、思维、语言和社会技能,如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发展认知、思维、语言和社会技能,并努力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化的人奠定基础。
4.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四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深入学习新的发展理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尤其是对留守孩子的爱。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据统计,我国有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2000万!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个数字在逐年增长着。
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新理念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关注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千方百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为使这些外出家长安心工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践行共享发展新理念,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校爱心基金会,少先队组织,家长学校为依托,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平时要做到“三知、三多、两沟通”,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父母基本情况、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委托监护人沟通,交流情况,解决困难。为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大力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校邀请了派出所民警在学校开展法制宣传,在学生中深入开展远离邪教、远离毒品、远离游戏机的教育。
在我所带的班级也有不少留守儿童,通过观察,我发现,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对生活很冷淡,对人很冷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而且还极度自卑。我班上有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这学期我明显感觉到她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通过了解后我才知道原来她的爸爸妈妈今年都出去打工去了,她非常想念她的爸爸妈妈。于是我就利用班会课,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卡片,然后引导孩子们写上对她美好的祝福,送给她,让她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关爱,也让其他孩子们懂得爱别人其实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也亲手制作了卡片,并写上鼓励及关爱的话语,让她感受来自老师的爱,慢慢的,我终于看到她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多了一份自信,学习也有所进步了。
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新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深感只能是力所能及,仅仅靠学校的努力和家校联手还不够,我们期待着尽快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完善委托监护制度等相关制度与法规的出现。
5.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五
一件好的儿童家具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儿童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因此,从情感化设计理论出发探索儿童家具的一物多用,更容易设计出功能与情感都能满足儿童需求的产品。情感化设计包括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面。本能层面主要来源于物的形象,是给予人的第一感觉,着重从造型、色彩、材料等基本因素入手。行为层面主要讲究的是效用,重要的是功能和人机。反思层面注重的是信息、文化及产品对于使用者的意义,让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从情感上对物产生习惯和依赖感。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进行了论述,一物多用主要是从“行为”和“反思”两个维度展开设计应用。一维设计模式主要是以家具的“原始形态”为主,通过形态的变换、组合方式的变化.功能的变化(转化、复合、叠加)等设计具有多种功能的儿童家具。同时,在满足多种功能的前提下,还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尺度、活动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二维设计模式是在一维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到精神、情感和动态环境层面,通过色彩、材质、功能符号带给儿童视觉、触觉和使用过程中的情趣化和满足感。
6.美术课程教学理念 篇六
关键词:审美现实生活综合纽带
美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由原来教学中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在注重审美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从事中学美术教学以来感受到的一个最大变化。要想正确深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分析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就要分析当前义务教育的实质,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完成每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才能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真正实现美术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使三个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新的美术教材由原来注重知识点和技法的传授向注重审美教育转变,这一点我感受最深。以前的天津版教材是以知识点和技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如教材基本上是由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素描写生训练、中国画临摹训练、水彩画写生、色彩知识、构成练习、速写训练、手工艺制作和摄影取景与构图等几大板块组成。初中美术六个学期的教学就是这几大板块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教材我已经是第三次使用了,而且我任教七、八两个年级,所以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就多一点。这两年来,每到寒暑假我就随教研室的教研员去市教研室进行培训学习,因此对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新课程理念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人教版教材从内容设置上突出了工艺装潢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和艺术欣赏在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表明新教材强调了美术教学侧重了义务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实现美术教育由传统的艺术家培养向培育生活课堂的大众人才化转变,新教材侧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当个画家是我一生的梦想。小时候,我们村里放露天电影,纪录片《画家范曾》在我幼年的心灵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那个时候起毛笔、白纸和颜料就一直与我相伴。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普通通,艺术家犹如浩瀚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我画了将近三十年的画,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而已。我对新课程改革中由以前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实生活课堂的转变颇有感触,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基础美术教学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小艺术家,而是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美术教育,使之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现实生活。新教材中的工艺装潢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的比重增大,正是知识、技能课堂向现实生活课堂转变的显著标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课堂就是生存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中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审美意识来美化环境和保护环境。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将近60%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环境美术的活动单元,这就为充分实现了生活课堂的美术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两年多的新课程美术教学中,学生和领导曾多次询问为什么现在的美术教学与以前的不一样了,不但别人有这样的感觉,就连我本人也感触颇深。在新课程改革前,每个学期伊始我都向主管教学的领导开具一张购买教学用具的清单,如铅笔、橡皮、墨汁等等。每节课我都要拿着范画和写生用品进入教室。现在的美术教学不是这样的了,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准备详细的文字资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从表面上看轻松多了,很少带写生物品了,很少带示范用具了,但是教学任务一点也没有减轻。那是因为教师要用丰富的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图片来实现生活课堂的美术教学。好多学生曾经问过我,老师为什么美术课很少画画了。我用很简单的观念语素告诉学生们: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美术教育不是把大家培养成为小艺术家,而是让大家通过美术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欣赏一幅画),用自己的手表现自己的美(自然、社会)和美化自己的现实生活(居室)。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人,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新的美术课堂中去了。我的学生时代是梦想成为艺术家的时代,我和我的同学们夜以继日的画呀画呀。我的学生的学生时代是提高自己审美意识和美化自己生活的时代,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认识美、研究美,在课余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来美化教室、美化我们的校园……
新课程新的美术课堂。以前天津版的义务教育中学美术教材是以中外美术欣赏、素描写生、国画技法、色彩知识、水彩画技法、静物写生、手工艺制作、美术字书写等几个板块组成的,六个学期的教材就是这几个板块循序渐进的过程。美术教学围绕着智育、德育、情感三个层面展开,上好一节课教师就是要组织好教学的环节、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辅导好学生完成当堂的作业、展示成果、将德育渗透于其中。新教材从表面上看减轻了压力,学生很少画画了,教师很少作示范了,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了,把教师驾驭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的课堂了。由以前的教师引领示范、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美、挖掘美、研究美、表现美。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是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解惑、引导的服务者。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由以前的梦想课堂转变成现实课堂。以前评价一位教师要看他的教态,看他的驾驭能力,看他有没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等;评价一位学生要看他的成绩如何,看他有没有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可能;美术教学成果要看作业质量,看小组活动效果,看艺术节获奖情况等等。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是以美术为基础的审美培养的课堂;是以美术为主,结合文学、音乐、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课堂。例如欣赏古希腊的瓶画《阿喀琉斯与埃阿斯对弈》①,必须与《荷马史诗》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特洛伊战争,了解希腊神话;欣赏人体美术绘画,必须让学生知道人体美术的起源和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就涉及到美学和伦理学;欣赏古希腊人体雕塑,必须了解人体雕塑与奥运会起源的关系和力学的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它是静止的,因此要打破它的孤寂性,最好与听觉、流动的音乐相结合,使之协调统一。淡雅的任伯年花鸟画与清新、典雅的古筝曲完美地结合,后印象派强烈视觉冲击的梵高自画像与悲愤、激昂的贝多芬交响曲的相互感染等等。新的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应从引领主控者变成引导、服务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源泉》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激流中前进》和《粮食》两幅油画的学习,深刻感悟到劳动对人类生存、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由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以身示范、关心爱护学生、传播人类文化和经验的长者或哺育者(服务者),成为链接学生由人之初的孩童成长为具有健康审美意识、较强适应时代能力人才的坚实桥梁。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是由传播知识、技法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化成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美化现实生活能力和形成积极进取人生价值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为服务于学生,以身示范
使之成为适应代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的纽带和哺育者。
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2关注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加强综合性学习,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弱化甄别与选拔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包括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
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
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7.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七
关键词:德国,儿童游戏
福禄贝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推动了德国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德国作为幼儿园的发祥地, 对世界儿童教育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最早福禄贝尔就发现了游戏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他为儿童发明的“恩物”成为打开儿童教育游戏化大门的钥匙。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和有序性。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身体活动、认知活动、社会交往活动都离不开游戏。
一、自然户外游戏为主
德国人崇尚自然放养教育, 他们认为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得到更多快乐和知识。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核心思想就是“教育顺应自然”, “自然”包括大自然的教育和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德国的儿童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中尽情嬉戏, 无论是奔跑、打滚、爬树, 还是荡秋千, 游戏基本依托自然呈现的场景和材料, 都在户外进行。
二、无时无刻的游戏时间
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他把游戏的教育价值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强调成人要允许儿童自由、尽情地游戏, 不可以随意干涉破坏, 但成人要关注和指导儿童游戏。因此德国幼儿园中, 除了小组活动外, 大部分时间都是儿童户外自由游戏。只要是幼儿园里能进行的活动, 儿童自己决定干什么都可以。德国儿童教师将“玩”作为培养儿童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无时无刻的游戏时间也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时间。
三、游戏场地材料原生态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进行游戏和作业所设计的一套教玩具。德国儿童教室里没有华丽的装饰, 却随处可见各种自然景物, 沙、土、木、石等材料。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尽情与它们接触, 每个儿童都玩得非常投入和兴奋。游戏指导老师经常组织儿童和家长自己动手, 用树枝树叶、野花野草、边角余料、废旧物品等制作玩游戏教具。德国幼儿园的室外场地, 基本都是沙土地, 大型玩具是原木制作, 草坪和大树也保持着原生态, 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室内的玩具以实木制作为主, 甚至棉布、石头也可作为玩具。原生态的游戏材料, 能够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认识复杂的大千世界, 了解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四、自主社会性游戏居多
福禄贝尔认为, 社会参与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进而认识人性。教育非常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 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 锻炼儿童在玩耍中的观察能力。德国幼儿园都会为儿童设立一个活动室, 布置各种各样的兴趣角, 儿童在兴趣角可以独自活动, 也可以自由结伴活动。
五、独特的运动游戏
大量实践证明, 运动可以促进儿童感官、智力、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在德国, 运动幼儿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福禄贝尔继承了裴斯泰洛齐重视体操的思想, 并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 发明了团体游戏。德国运动幼儿园的运动游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弥补运动不足、促进儿童发展的一般运动, 包括奔跑- 跳跃- 投掷运动、器械运动、滑行- 骑行- 滚动运动、水中运动等内容;第二类是由教师引导的针对儿童发育、发展障碍开展的早期促进运动, 包括基本的感官体验、基本运动形式训练、社交自主性训练、自我效能感体验等内容。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 以上两类运动游戏既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结合进行。运动游戏成为德国儿童教育中的特色游戏, 成为德国儿童教育课程之一。
六、儿童是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建构者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对游戏从哲学层面予以了深刻的洞悉和表述, 他认为“游戏的主体不是游戏者, 而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才得以表现”。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是“自动”发展的, 德国儿童游戏受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强调遵从儿童天性, 主张在自然环境中让儿童自主游戏。游戏的选择和组织由儿童自己决定, 成人不予干涉。儿童自由组织和小伙伴的活动, 自行制定规则。德国幼儿园课程以游戏和儿童自主活动为主, 除了集体的外出参观或“野外活动”以外, 教师很少组织全班 (组) 儿童必须参与的统一活动。室内活动时, 大部分时间是儿童根据自身兴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的区域去活动。由教师组织的说话、唱歌、手工等活动, 儿童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或安静地自己游戏。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及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驱动着儿童游戏需要, 所以游戏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德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制度法规、福禄贝尔教育理念, 也基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所有人们对于儿童的关爱, 生动而富有特色的德国儿童游戏让我们看到了儿童与自然的亲近、与社会的亲密、与同伴的互动和对自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儿童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7.
[2]陈晓娟.考察德国儿童教育后的反刍[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 (4) :16-17.
[3]刘培英.崇尚自然的德国儿童教育[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05 (6) :54-55.
[4]周采, 杨汉麟.外国儿童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6:191.
[5]陈平.德国幼儿园的玩耍的权利[J].小学科学:教师, 2012 (5) :30-30.
8.儿童美术教学理念 篇八
全新理念
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奇缺,优质的幼兒教育资源更加稀缺。统计表明,只有千分之一的学龄前孩子能够进入到一流的幼兒园,如何能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享受到一流的教育,体验一流教师的教育成果;如何能让尽可能多的家长掌握一流的全新教育理念,已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网络幼兒园是全球互联网教育新的期盼。
据了解:由中国著名兒童心理与教育学家殷红博教授创建的兒童关键期教育网络幼兒园——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通。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育兒理念的全新突破。该网站由中国著名幼兒心理与幼兒教育专家,中国兒童关建期创始^殷红博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历经7年创建的兒童关键期教育网于9月1日正式开通。殷红博敦搜历经20余年创立了拥有完全的“中国兒童发展关键期全素质优势教育体系”。1997年殷红博创办了北京博凯智能全纳幼兒园,把“中国兒童发展关键期全素质优势教学体系”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优异的教学质量。博凯幼兒园已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幼兒园。从2005年开始,殷红博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开始研发“中国兒童发展关键期全素质优势教育体系综合网络教育电子教材”,旨在使殷红博教授的“中国兒童发展关键期全素质优势教学体系”电子化、标准化和最优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兒教育体系和家庭教育体系的需求。经过10余年数万人次的实践与长期跟踪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国内优质学前教材的成功案例。为了能使全国乃至全球更多的孩子得到这种关键期优质教育,殷红博教授投资近千万元把“中国兒童友展关键期全素质优势教育体系”研制开发成网络教材。把兒童关键期图文教材制作成3D动画、Flash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教材共分2——3岁、1—4岁、4——5岁、5——6岁、6—7岁,5个年龄阶段,今后还将陆续开发出“关键期弱智兒童教育体系”和“关键期超常兒童教育体系”。
二、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让中国所有孩子得到最佳教育
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是具有专家型幼兒园教育功能的网上幼兒园。它的创立不仅填补了中国网络教育的空白,同时也开创了国际网络教育的全新理念,得到国内外高度的重视。该网站的核心亮点主要体现在,它是一家拥有完全原创的兒童关键期教育专业学术网站。它能够真正起到对孩子全面开展科学、系统、适时、针对『生的整体全素质教育作用,该网站为孩子安排了详细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以及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在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以及对孩子能力培养领域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先进科学教育体系。孩子每天经过20——40分钟的网络学习,使他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三、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六大优势教育功能
第一大教育功能:网上幼兒园教育功能
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拥有先进独创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以及科学系统的全新网络教材。这些教材有数十种表现形式,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同时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非常有利于师生互动性和家园其育。
第二大教育功能:关键期全素质测评功能
中国兒童关键期救育网拥有先进独创的幼兒智能测评体系、幼兒心理测评体系、幼兒语言能力测评体系、幼兒数学能力测评体系、天才素质测评体系和综合学习能力测评体系。
第三大教育功能:提供国内外全新育兒研究成果和权威分析指导
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不仅提供国内外全新的育兒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这些研究成果提供分析、解读、评价和应用指导。
第四大教育功能:家长关键期育兒全新理念与方法功能
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为家长提供先进独创的关键期育兒方法和养育技巧。
第五大教育功能:教育科研与师资培训功能
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提供先进独创的教育科研理念和科研指导,同时为幼兒教师提供全素质发展培训计划和方案。
第六大教育功能:兒童发展成长记录功能
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提供先进独创的兒童发展综合记录体系,为每一个加入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学习的孩子提供长期免费的综合关键期发展记录与跟踪测评指导服务。
四、中国兒童关键期教育网的六大学术突破:
第一大学术突破:教育理念突破:
该网站是一家运用大脑发展关键期理论和兒童关键期教学体系理念,作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育兒网站。该网站无论是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原则制定还是在教材制作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领域,都全面遵循殷红博教授创立的全新的兒童发展关键期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第二大学术突破:教育体系突破:
该网站是一家全面运用兒童发展关键期全素质优势教育体系,具有网上幼兒园功能的育兒网站。该网站的教学体系无论是在教材设计理念''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衔接以及多媒体制作等,教育体系全面得到创新和突破,根据不同年龄兒童的大脑发展关键期规律,尤其是依据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关键期规律,创设科学、系统、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游戏化教学体系。该教学系统标准化和最优化的设计以及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集成化和内隐化的处理,许多教学要点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使得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教学过程简单明了,流畅性好,逻辑性强。
第三大学术突破:教育模式突破:
该网站系统大量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采用flash和3D动画制作等高科技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能够很快实现人机对话、人机交流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新颖独特,趣味性强,孩子感知程度高,易于理解记忆和应用。大量教学内容很据孩子易于理解的时空概念和色彩结构转换的规律和特点,创设教学内容,把许多现代高科技的电脑制作技术融入到教材制作之中,使得传统教育中无法展示的内容和孩子不客易观察到的内容得以实现。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孩子认知模式、记忆模式、思维模式和创新模式的建立。
第四大学术突破:教育评价突破:
该网站根据各年龄段兒童发展关键期规律,以及心理素质和综合智能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设计了2—7岁兒童关键期全素质优势发展测评系统,该系统能够全面地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智能素质、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跟踪测评。
第五大学术突破:家庭教育突破:
该网站是一家真正实现网上网下同步教学,幼兒园和家庭互补共育的网上幼兒园。该网站的教学内容根据孩子的大脑关键期规律和各年龄段孩子掌握各种知识的规律和特点,创设的教学内容,每天家长利用孩子回家的课余时间,每天进行15—-35分钟的网上幼兒园教育,就能够这到对幼兒园教育全面提高和补充的理想效果。同时该网站开设网上网下同步教学内容,使得有条件的孩子可以每年在北京博凯智能全纳幼兒园进行半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集体强化教学,这种网上网下结合的家园共育模式将使得孩子的教学效果更佳优异。
第六大学术突破:智能全纳式教育突破: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推荐阅读:
儿童美术教学09-13
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09-15
儿童户外美术写生课11-03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07-26
儿童画美术评语大全08-20
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07-08
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09-10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10-17
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6-26
儿童美术初级班初级阶段课程整理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