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2024-07-22

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共8篇)

1.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篇一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2

摘 要 为积极的提升企业核竞争力,提升企业员工自身素质,丰富企业自身内涵,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无疑是对企业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而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历史发阶段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如何建立起一种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1.首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上说,企业作为一类经济实体,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努力降低单位成本消耗,从而实现高产值和高利润。无疑在企业的员工就成为了实现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而在企员工都有着自身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价值观就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而在现代的经济活动中,文化气息无处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尔砸冰箱事件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企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为了不使具有产品缺陷的冰箱流入市场,更为在企业中形成优良严谨的企业文化,时任厂长张瑞敏带头销毁了76台冰箱,又经过多方媒体的报导,海尔集团逐渐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质量过硬的形象。由此看来,怎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生产怎么样的商品,怎么?拥脑惫に刂示突岽?来怎么样的企业经济效益。当企业面临质量危机时,其如果只是选择退缩或者置之不理,可能在一时可以获得理想经济效益,但是其损失的却是消费者长期形成的信任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企业也一定不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而这类行为恰恰是由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高度的优良企业文化创建意识,努力在员工中间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此才能实现企业利润增加,促进企业发展。

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上说,在初级员工成长阶段中,员工的目标主要为获取更多的单位产值报酬而消耗更少的产出代价,在这样的价值观中,企业文化就成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条件。假设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以自己最饱满的激情与创造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与一群毫无责任与质量意识的员工生产的产品,也一定会产生明显的差距。随着社会化的大发展,企业员工已经不单纯是“经济人”,他们还更应该是“社会人”,员工更多的希望找到自己的企业归属感与发挥自身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成为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某种意义上,企业是员工的又一个家,员工都会希望生产出可以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都希望使得企业成为一个和谐而令人温暖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扮演员工关系粘合剂的角色,在一种快乐而和谐的文化环境下,无疑企业效益会有明显的提升。

3.企业发展又对企业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企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就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因此企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所以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努力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存,做人民百姓认可的企业

结论:企业文化依托企业发展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能动的意义,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发展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因此企业所有者在建设企业的时候就要既能产生较多的物质效益,也能在精神文明层次上取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看来,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辩证的一体的关系,它们之间只有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使两者共同运行,一个企业才能真正的拥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不断的创造,才能真正使企业在市场上立足,成为社会上可信赖的品牌。

二、如何才能建立一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丰富自我企业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令社会.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真正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在不断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发展能力与潜力的企业,因此如何建设与创造企业文化成为了几乎所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课题。

1.企业作为在一个国家存在的经济实体,其自身也受到了本国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一个国家自身的文化底蕴也就造就了本国中企业的文化基础,可能某个企业作为国家的国有企业,其对其他类的企业也就产生了一种排斥与抵制心理,这种方式其实是极为错误的,作为在一个国家中具有优先发展的优势企业,其自身更要有博采众长的发展准则,敢于吸收其他企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方面与经验,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其企业自身文化必须要向多元化,复杂化,效率化发展,只有一个企业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特质,这个企业才能长久的具有核心竞争力。

2.一个企业自身也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意识,要时刻以经济效益作为自身存在的要务,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长足的发展,才能在精神文明层面有作为,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物质文明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根基与支柱。

3.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具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这个中国汉字,其上可以看做一个“人”字,其下则是一个“止”字,这就是无人则止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力量,只有广泛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开发出人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企业的价值,才能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才能使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三、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的侧重点与注意点

1.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应该有所侧重,例如在企业文化建立的重点是发展企业高层领导者的企业领导力,使其引导企业在社会上不断进步,还是遵循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认为一个成功企业必须要在这两个方向上有所作为,有所改变,企业的核心领导者当然是一个企业生存与进步的主力军,但是更不能忽略普通工人在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上的“基础”作用,企业高层领导者应该作为一种表率作用,他们不仅仅要能够正确的处理好企业的战略问题,还能够明白企业基层职工的所见所闻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企业文化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有所注意,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企业员工要有坚持的恒心与毅力,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他的存在需要企业全体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与创新。而在这种不断进步过程中,它又恰恰体现了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工作者在企业文明不断发展的历程中,要自始至终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与魄力,同时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具有在社会之中立足的根本。

四、对于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与观点

1.我国当代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立的意识明显不高,且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当某个公司上市或者具有在市场上的极高竞争力时,就会有大量的企业争相效仿甚至全盘复制,往往这样的行为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上是不利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也获得不了所预期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吸取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并积极的做出适应本企业的改变,只有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能够改变企业未来的“推进器”,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吸收者的角色,还要做好修改者角色。

2.在我国企业中往往还会存在企业员工与企业报酬之间的冲突,所以企业所有者在企业文化的建立阶段中还必须要建立好企业员工的关系,只有企业之中存在了优良的建设风气,才能真正的推动起企业的发展,古往今来,以和为贵的思想一直是指导企业优先发展方向的指向标。同样,在如今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只有搞好企业劳动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才会具有生机与活力,企业在追求高收益?c高利润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具有优秀素质的员工,公司才会具有创新发展的动力,而人才资源则是在当今社会中最具有价值的资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有强力的企业人才的支撑,只有具有人才的创新动力才会锻造出一个优秀的企业。

3.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只有企业的自身制度完善了,企业决策者才会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才会做出正确的把握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措施,企业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中的很多规章制度也是从企业文化的内容中抽取出的理念,通过合理的措施互相促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提升和发展,才是企业不断进步必进之路。

参考文献:

[1] 商业研究[J].2012(257).[2] 范家铭.中国城市经济[J].2011(6X).[3] 陈红军,舒畅.企业导报[J].2010(11).[4] 厉以宁.中国流通经济[J].2005(7).

2.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篇二

2.利用机会, 克服劣势 (W-O策略)

众多的创业机会, 但苏北农民自身存在明显的劣势, 应设法弥补不足, 扬长避短, 变劣势为优势, 积极寻求发展。

3.利用优势, 挑战威胁 (S-T策略)

这个策略组合指出要依靠内部优势, 回避外部威胁, 即抗争性策略。苏北农民创业面临诸多威胁, 但又具有明显的优势, 应利用自己的优势, 积极面对外部威胁, 分析威胁的来源, 积极挖潜变被动为主动, 如积极参加创业培训, 及时掌握市场最新信息, 利用资源优势, 开展农业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

4.克服劣势, 回避威胁 (W-T策略)

这个策略组合强调应减少内部弱点, 回避外部威胁, 即防御型策略。面临强大的威胁, 又存在明显的劣势, 农民在创业时只能改善自身条件, 回避威胁, 如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 利用民间资本, 采取合资或合作方式开展创业活动。

通过分析可知, 苏北农民在创业时可采取S—O为主并与S—T, W—O和W—T相结合的策略:

政府方面, 加大相关政策执行力度, 以引进和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为契机, 鼓励农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采用多种经营方式,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依托土地进行创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农业及相关产业链或延伸服务业开展创业, 帮助农民开拓创业渠道;加大对农民创业培植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与农民创业培植相关的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融资、信用担保、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多为农民创业开绿灯, 搭建一个更加优越的服务平台。

对于苏北农民自身而言, 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用超前的眼光看待问题, 抢抓机遇, 把握好每一次培训学习机会, 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努力学习法律、经营、管理、财务及相关的创业必备知识, 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技能,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 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生产经营优势, 选择合理的创业项目, 并不断把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参考文献:

[1]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

[2]马驰喻文婷:农民创业的SWOT分析[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7 (12) :110~113

[3]赵西华周曙东:农民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海学刊, 2006 (1) :218~223

[4]朱小妹张诚陈青平: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省农民创业战略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7~9

任国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校园安全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生产安全、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石, 是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区在城市灾害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各类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 社区居民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低, 社区安全基础差, 还没有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矩阵式的事故预防模式, 事故风险综合治理力量不足。国内外实践表明, 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 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

一、社区基本功能与社区安全要义

1. 社区的基本功能与核心特征

1877年,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 最早提出了“社区”的概念, 表示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根据《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一般认为, 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 存在区、街道和居委会辖区三级社区网络, 居委会辖区是最小的社区单元。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有: (1)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2) 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3) 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 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就是说, 社区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 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

尽管信息社会的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是它们并不能取代社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基础地位和作用[3]。社区仍然是现阶段人的社会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场所。其基本职能包括: (1) 社会服务功能。 (2) 人的社会化功能。 (3) 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 (4) 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 (5) 社会福利与相互支持功能。

2、社区安全类型表征

社区安全包括的方面非常广, 如交通、家居、职业卫生、学校、公共场所等, 涉及社区内每个人。社区的安全状况根据各自社区的特点有所不同。马英楠按事故类别把社区安全事件分为20类;冯铁成把社区安全事件划分五类。事实上, 不同类别的社区安全事件或灾害类型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安全社区建设是解决社区安全的基本路径和实践形式, 得到广泛的应用。2005年1月, 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年8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为我国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社区作为国家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单元, 其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可依此划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

二、社区安全与企业安全的本质关系

1. 大安全观下的相关性

大安全观要求人们超越社会分工来对待安全问题。在人们的习惯认识上, 存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安全事物, 仅仅被当作一项社会分工来对待。以城市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安全为例, 过去一般都认为这是设在劳动行政部门内部的安全机构及其各行各业主管部门内的相关机构的责任;有一段时间还被当作是经贸部门的事;现在, 又把这事看成是安监部门的事。在企业内部也因为分工以及职责划分, 长期被当作是安全技术部门的事。就连全民性的、全员性的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活动, 许多地方因为没有设立安全机构, 就开展不起来;在企业, 如果安全技术部门不抓或抓得不力, 也没有别的部门过问或提出批评, 导致全社会一说起安全, 只知道时常发生事故, 而对防范事故发生的安全工作却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对安全工作行使监督的权力。这样一来, 使这项涉及人民生命安康和社会资财安全, 本应为全民共谋的大事长期因部门行为的制约而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使我们的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事故困扰中徘徊, 并使摆脱这种困扰的难度越来越大。

事实上, 社区安全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能取代的, 其在概念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体现在: (1) 涉及对象不同。前者针对社区中的公民、居民、家庭;后者针对工人、员工、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有人员、雇员。 (2) 范围与环境不同。前者包括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后者专指生产 (劳动) 环境、作业环境或生产经营中的环境。 (3) 时空观念不同:前者指社区居民活动的所有时空领域;后者的时空, 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 在企业或在与企业相关的地方, 也可以扩展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时间和地方。 (4) 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不同:前者强调居民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 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人权、文明标志, 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适、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 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全体员 (管理者、被管理者) 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 企业依法提供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 采用的方法不同: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 从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去启发人、教育人, 以人为本, 珍惜人生, 爱护生命, 自律自爱、互帮互爱, 自救互救、会逃生、能应急, 倡博爱、重人伦, 达到个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和谐、舒适、安全与健康;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 带有强制性、制约性, 以及奖励与惩罚并重的形式, 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 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一种以生产为目的约束手段。

2. 事故预防的基础性

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预防事故的重要基础。社区中人物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安全社区模式被认为是在社区水平预防伤害的经济、有效且长期有益的方法, 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在全球推广事故和伤害预防的安全社区模式, 强调全人类在保障安全健康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2001年联合国提出了“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战略”口号, 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保障人的安全和防灾减灾概念上的发展和深化。2005年12月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强调平安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 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 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 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先进的事故伤害预防和社区建设理念,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 开展安全促进活动, 大力推广安全科技文化知识, 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强化社区功能, 是事故伤害预防和社区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满足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的重要内容。

3. 安全辐射性

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之一。有史以来, 人类的基本活动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 即发展生产、抵御灾害。进入工业化社会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积聚的能量日益扩大, 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在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 危险是永存的,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科学观念, 要纠正“经济发展, 事故难以避免”的错误观点。虽然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 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 但只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 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国外工业化国家安全生产的成功实践就是有力的证明。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中心,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事故预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加强对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化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科技含量。

安全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作中, 而且渗透于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等各方面。人类正在获取越来越多的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措施和能力, 用以保护他们的家庭、社区和生产工作场所。工业发达国家—美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6月的30天内把安全月划分为四个阶段, 并向全国各界提供每一阶段活动的题目、内容和信息, 唤起和促进人们提高安全的意识, 使人们清楚安全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在中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 它已成为企业、社区、全社会宣传安全文化的品牌工程。

三、基于企业-社区综合安全管理策略

1. 与社会发展战略一致的策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前20年内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而安全健康是全面小康社会不容忽略的指标之一。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 公众对于安全与健康的追求日益迫切, 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伤害如交通事故、火灾、暴力、自杀等, 已成为人民生活的迫切需求。开展安全社区活动, 可以帮助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 提高人民的安全健康素质, 使居民生活安康, 社会和谐安定。

2. 与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策略

创建安全社区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安全社区建设以保障社区居民安全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 一切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具体体现。建设安全社区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创建安全社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目前, 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全国每年各类事故死亡13万多人, 伤残70余万人, 经济损失2 500亿元左右。除了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及应急救援体系外, 急需大力推广安全文化,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为安全生产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和长效机制。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安全社区”, 正是一个推广安全文化的良好模式。

3. 普及公众安全教育的策略

安全社区概念下的“社区减灾”, 其本质就是最基层的社会结构单元要具备“自救”和“自保”的基本防灾能力。无论是发生什么灾害 (自然或人为的) 都会导致社区内混乱, 甚至生命线系统“中断”, 所以第一位的是要求社区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救援能力。要使社区安全减灾的自救能力得到保障, 不仅有赖于政府的立法约定、公众的安全意识及家庭安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最为重要的是开展与社区应急预案相匹配的社区防灾规划。一方面要将切实可行的预案落实到每一个社区, 同时要按照该社区的灾害特点及“风险地图”, 编制该社区反映常态安全建设的防灾规划, 它不仅应体现出应急状态下有序的公民防灾应对能力, 更要从防灾建设的土地与空间上给出要求, 应设立避难场地临时防御灾害, 社区在失去外援情况下应具有一定的医疗急救能力。“预案”与“规划”有机结合并相互补充, 营创良好的安全社区氛围, 并倡导: (1) 安全自护观:自救第一, 互救第二, 社会救援第三; (2) 安全奉献观:人人争作“安全第一”的榜样, 使安全在人们的行为中处于优先权; (3) 安全社会观:约束社区中的公众, 无论年龄与职业, 都要关心社区安全, 人人重视安全。

4. 强化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策略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 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强烈互动, 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清楚地认识到, 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组织, 也是区域社会的基本组织, 更是一个可以直接贡献或破坏自己生存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角色。因此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 并且要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而努力。于是企业家们开始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消除贫困、促进社区发展、保护资源环境、改善维护职工权益被有眼光的企业家们视为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摘要:社区安全是生产安全、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石, 是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 社区安全与企业安全存在内在的本质关系, 是目前建议以社区为中心的矩阵式的事故预防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区安全,企业安全,本质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安全社区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吴宗之欧阳梅:安全社区建设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A].第14届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西安:2006:448~452

[3]王青山刘继同: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马英楠:社区中的安全事故统计与分析[J].安全, 2004, 6:20~22

[5]冯铁成:社区安全事故的表现、危害及应对[J].安全, 2007, 6:11~12

[6]孙守春陈冬生:企业发展视角下的安全文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 2007, 6:242~243

[7]安红昌刘丽红:国际安全社区麦子店街道考察与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8, 7:320~321

[6]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4

[9]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N].人民日报, 2006.01.09:第10版

[10]吴宗之:安全生产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 (9) :3~6

[11]金磊:社区安全减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1 (2) :74~79

3.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篇三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处于良性发展中的企业,必然有着能够凝聚所有员工的文化价值观。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要求所有的员工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员工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切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又能进一步带动企业发展。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

(一)企业文化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可以感受出来的。一个员工朝气蓬勃、团结一致、干劲十足的企业,和一个员工懒懒散散、没有干劲、死气沉沉的企业,即使是完全相似的两个人各自进入以后,他们的工作态度也会截然相反,完成改造他们的无形之手就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效率,这也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企业文化就是员工心中的准则,它提供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在企业里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哪些行为是企业所提倡的和不提倡的,最终达到所有员工朝同一个目标努力的目的。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并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把广大员工的潜力挖掘出来,使之服务于该企业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使个人目标和企业文化得到统一。企业文化只有渗透到员工内心,员工才能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创新。

二、 企业文化在多方面指导企业发展

近年来,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达成共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赖以支撑的基石,是一个企业应对各种困难、化解各种风险、战胜各种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多方面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二)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之中。

(三)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相同的企业价值观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四)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为本。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就会被这种观念带领,自觉自愿地发挥自身潜能,更加努力、高效地为本企业工作。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未来的道路上持续发展壮大,就需要在遇到困难与挑战的情况下,始终把宣传贯彻优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政治任务,始终把与时俱进地总结、提炼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任务。

4.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四

八个是:

1.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安全除了需要国防抗御“外患”外,在“冷战时期”,更需要重视“内忧”——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

2.安

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是人民最基本的利益;先进生产力需要较高的生产安全水平来体现.3.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人民需要“安居乐业”,人民需要“平安吉祥”,员工要求“劳动保护”,企业需要“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需要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

4.安全生产是宪法及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也是宪法明确的国家本质要求。

5.安全生产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要看经济和物质的指标,更需要用社会安全水平和生产、生活安全标准来体现。

6.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以人为本就需要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以人为本就要遵循“生命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本就要将安全纳入优先发展的战略;以人为本就要将安全目标置于全面小康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就要协调好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于社会,安全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源;对于企业,安全扩大商誉、保障效率、促进效益、减少损失。

8.安全生产是生活质量的体现:人类的生活基本需要一是生理的,二是安全的。在满足温饱基础上,安全必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三个关系:

1.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

2.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与否。

5.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篇五

文/四川农业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

摘 要:

介绍了企业发展战略概念及自主创新的内容,湖州珍贝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内容,阐明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自主创新 珍贝公司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怎样变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和谋略性问题的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竞争日益加剧,目标市场变得日益难以琢磨。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拥有核心能力,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获取丰厚利润。建立核心能力所需的要素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企业的各部门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共同追求如何获得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是拥有核心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的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来源于自主的研究开发基础上的创新;二是来源于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强调科技自主创新并不是不要引进技术,而是要加强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湖州珍贝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86年,坐落在纺织业极为发达的江南历史名城—湖州;是一家以生产羊绒衫、羊绒大衣、羊绒内衣、牛奶蛋白纤维内衣等产品为主的毛纺织企业,是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大型骨干民营企业之一。

珍贝公司现下辖6个分公司和18个驻外办事处,占地面积600多亩,员工3000余人,拥有各类先进设备3000多台(套),其中95%的设备均是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国家进口的,拥有年产380多万件羊绒制品的能力。

产品主要以优质的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羊绒,为主要原料,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目前珍贝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形成了

4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营销网络,500多个营业网点。此外还出口到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国家。注重自主研发

珍贝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创新,稳健,求实,包容” 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创新精神引领公司的发展,积极探索行业前景与发展方向。倡导创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公司氛围。几年来,珍贝公司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8%,占去了企业相当大一部分利润。自主研发以来,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如:

①珍贝可机洗羊绒

由于羊绒纤维特殊的表面鳞片结构,在机洗过程中因机械力的作用会导致定向摩擦效应,从而使羊绒纤维产生毡化收缩,针对这个问题,珍贝公司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利用最优质的羊绒,并对羊绒织物进行活化处理,研制成了易保养“可机洗”羊绒产品。这一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家纺织行业标准,并通过了国际羊毛局可机洗测试程序TM-31认证,目前可机洗羊绒制品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并已投放到市场上。

②珍贝抗静电羊绒

在干燥的气候下,羊绒纤维的表面鳞片相互摩擦极易产生静电,在穿着和使用中产生电火花,刺痛身体,并引起吸尘及衣服缠裹肢体的现象,对人体产生电击。珍贝 “抗静电”羊绒衫不吸灰尘,不吸头屑,不起静电,特别是在穿脱时,不会产生放电现象,且这种性能不受洗涤次数的影响,形成永久的抗静电功能,深受北方干燥地区顾客的青睐。

③珍贝抗起球、防虫蛀羊绒

羊绒具有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但客观上也存在着表面易起球,影响整体美观的缺陷。因此,珍贝公司采取了最新型的专利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后整理设备,运用新型的超柔软抗起球弹性材料,研制出“抗起球”羊绒衫。

羊绒是蛋白纤维,容易被虫蛀。为了解决羊绒制品在春夏季的储藏问题,珍贝公司在所有羊绒制品出厂以前,对每件羊绒产品做了永久防虫蛀处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穿着后,只需把羊绒衫清洗干净放好就可以了,不用再放樟

脑等防蛀药物,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和担心。珍贝的“抗起球、防虫蛀”羊绒制品经国际羊毛局,英国依其利测试中心测定,确认其抗起球、防虫蛀效果且无任何副作用,不会刺激皮肤,符合安全卫生质量要求。

研发投入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奏效,而且有可能失败,是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为调动广大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专门制订并完善了相关鼓励制度,推动内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设,并从资金上给予保证。

公司设有培训制度,由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对员工的操作技巧、研发技术、管理技能进行讲课指导,激励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公司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来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公司与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上海湛和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机构/院校进行技术合作;与各大城市的设计公司合作,组成优秀的设计师团队。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 自主创新成效

作为传统行业,公司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已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70余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8项,获得世界生产率自主创新中国百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力100家、浙江省百强科技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等荣誉称号。公司为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走访调研、与经销商深度洽谈等方式捕捉市场需求,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在分梳、纺纱、针织、后整理技术等方面均领先于国内同行,其中编织密度系数,普遍要比同行高0.1-0.2。公司产品遍布全国、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羊绒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北京市场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北京亿元商场销售量第一名(国家信息中心开发部、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市亿元商场市场调查报告》);2009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评为“同类产品市场销量第二名”,“珍贝”牌获得产品销售额第二名。2009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对“珍贝品牌”作出43亿价值的评估。3珍贝发展经验及目标

珍贝人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向社会介绍自己的名片,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珍贝人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行CI战略,以优秀的企业理念引导职工,切实加强对职工的行为规范,营造企业内部融洽的人际氛围,培养和树立企业先进集体,激发员工“塑造自我,真诚奉献”的团队精神,在全国及更大范围内树立起与珍贝公司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社会知名度。在新的世纪,珍贝公司全体员工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用于进取,为公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迈上新的台阶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传统的纺织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羊绒同行中实现快增长,并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在转型中跨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主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要多元发展、多元兴旺。

一个企业要发展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往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已远远不够了,应当改为“一个国家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陈玉荣 唯有创新才能赢得市场.珍贝成功之道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05-20

[2].许永土 创业富民,创新强企.企业谋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12-16

[3].蒋黔贵 斯达信息化与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

2致谢

6.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篇六

中共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生产一支部——涂槐

一、企业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的前提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而言,第一要务是发展,既包括企业的发展,也包括人才的发展。企业不发展,人才无希望;人才不发展,企业难兴旺;企业依靠人才而发展,也要靠发展留住人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人才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尊重、关怀、爱护、激励人才,就是要促进人才的发展。而人才管理与发展必须融入企业整体发展,但就人才本身而言,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职位上的递升,这是人才发挥作用和发展的空间与平台。二是素质、能力、水平的提升,这是指人才的内涵发展。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只有强有力的发展,才能增强企业的发展力,也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这些优秀的人才促反过来也促进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人才的成长主要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长。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如果不给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你再有多大能耐,也将无从体现。这个平台一般来说就是你所供职的企业。就说原重庆铝厂,也可谓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筹建,70年代投产,但直到2008年破产,产能也还在1万吨。由于企业没有发展,这期间,每年也来了不少

1大中专学生,因为看不到前景,没过多久就走了。而同期建

厂的任何一家厂都在飞速发展,如青铜峡铝厂到如今已是58

万吨/年的产能,那些专业技术人才也分别在企业各自领域

充当着中坚力量。这就是企业发展了,人才长大了。

二、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一

个重要战略部分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总有一天,企业所需的人才是企

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的膨胀没有人才的支撑,它的基础是不

牢固的,稍有风吹雨打就会坍塌。铝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电投铝业板块逐年迅速成长,专

业技能人才显得特别缺乏。作为天泰铝业来说,仅仅一期,现有的人员还能对付。一旦二期工程上马,现有人员就显得

捉襟见肘(还不包括这个过程中人才的流失),感觉无人可

用。到社会上招人,高水平的人不愿来,愿来的又不能用或

不好用。专业院校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用起来需要一个过

程,不赶趟,且期望值往往太高,心浮气燥,眼高手低,干

不了事。怎么办?下一个问题我们来讨论。

三、如何培养企业自已的人才,走自主发展之路

1.创新机制留人。任何一个人,如果他还是一个人才的话,只要他看不到上升的空间,看不到成长的希望,他都没

有留下来的理由,即使企业的领导人再有魅力。所以坚持公

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建立富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保证优秀人才不流失的关键。建立竞聘机制,实行管理人

才竞聘上岗;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各类职位聘期可为2-3年,任期满要重新竞聘,职位空缺又通过竞聘补充,避免出现新的“终身制”;建立规范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考

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以业绩、能力和品德为主要考核内容;

建立激励约束并举机制,完善建立职责、任务与绩效相统一的奖惩方法。

2.德才兼备选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

是指政治上合格,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作风,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是指在市场竞争中满足企业发展要

求应具备的科学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组织领导能力等。因

此,企业领导者在用人问题上,只有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才

能选准人,用好人,不能一味追求才而放弃对德要求。往往

有才无德的人对企业的破坏性更大。因为他们的才都用在了

如何损公肥私、损人利已上。在选人用人方面,当然德才兼

备最好,但若不能兼得,则应更偏重选德,因为能力是可能

后天培养的。

3.知人善任用人。“知人”是用人的前提和基础,“善任”

是用人的目的和归宿。“知人”是为了“善任”。古人提出: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其意是说按才能不同加以任用,一是有扬长避短,不求全责

备;二是要克服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以质用人;三是要搭建

“舞台”,为人才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和环境。

4.诚心用人,以贤待人。礼贤下士是领导者的美德,是

企业成败的关键。作为企业领导者,首先,要牢固树立尊重

人才的观念,对人才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处,政治上信任,感情上沟通,业务上重用,生活上关心,使其有一个施展才

华的良好氛围;第二,按需用人,克服以个人好恶、亲疏远

近对待人才和任人唯亲的不良作风,做到用贤不忌仇;第三,用人不疑。做到对人才既要严加管理,又要放手使用;既要

尊重事实又要进行批评教育,更是引导其自我反醒总结,在工作中热情帮助,鼓励上进,切忌束之高阁。

5.培训提高育人。企业渴求人才,要建立自己严整、完

备、有序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对员工分档次、分阶段、有

计划地选拔、培训、改造和提高,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独特的人才队伍,使之具有稳定性、敬业精神和创造性,同时也更

能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

6.以功论赏激励人。活用激励机制,及时赏罚是企业领

导人用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开发人才的主要措施。功高而低

奖,就会贬低人才价值,挫伤人的积极性,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功低而高奖,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激励制度的设计目

标就是创造条件发挥人才优点,并尽可能地抑制其缺点,这

7.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篇七

安全在现今社会中一直是人们关注最多的主题, 对于企业来讲, 安全生产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是企业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渴望在得到物质的同时, 对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现在人人渴望安全, 国家管理安全, 世界共需安全, 安全已经成为全人类社会关注的交点。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 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之高, 社会对安全生产关注之深, 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那么, 如何加深对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关系的理解, 使得二者兼顾, 这是企业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 安全生产中企业的责任

对企业而言, 首先应该明确自身责任与生产的目的, 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 任何时刻安全都不能忽视, 这是企业的首要责任。然后要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两者之间必定存在平衡共赢点,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两者关系, 需要权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加以利用实现创造效益。

2. 企业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想要立足发展, 就必须赢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而企业赢利并创造更高经济价值是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 因此企业通常要首先保证一线职工的生命安全、职业健康与生产安全。企业的正常运转是建立的安全生产这座基石之上, 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就是每个企业的基础, 同时也是对职工与社会负责任的体现。但是, 企业的目的始终是赢利, 只有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并创造价值才能让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两者是此消彼长, 相互矛盾的。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保障职工在工作时的安全感, 企业会在这方面进行合理的投入, 从而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从而减少由生产安全引起的事故损失, 减少人力物力损失。

所以, 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两者相互制约并相互推动, 若想兼顾好两方面, 就要规范安全行为, 增进管理水平, 确保安全生产落实, 最终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稳定长久的增长。

三、安全价值观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 安全价值观及其树立

在人们价值观中有关安全行为选择、判断、决策观念的总和称为安全价值观。它是人们对生产安全的认知程度, 并将影响人们的行为, 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劳动创造时保障安全的核心, 是人们执行安全行为的原始动机。一个企业能否保证其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 而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决定了员工中的日常安全行为。因此首先使职工在思想上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提高安全在生产中的高度, 企业需要引导职工认识生产安全与自身生命的紧密关系, 而企业效益始终要和职工安全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当代企业要大力倡导和培养安全文化氛围, 在职工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

2.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运营的基础是广大职工, 企业文化的建设的主体对象也是广大职工, 因此加强职工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步骤。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通过, 安全活动, 思想交流, 行为纠偏, 制定规范, 奖惩分明等方式来加强安全观念, 培养职工安全意识, 实现全员树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的价值观念;保证生产安全, 排查隐患, 防止事故发是企业安全管理最终目标。安全文化应该深入到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让职工随时随地地接受正确的安全价值取向, 让员工行为不断地规范, 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用安全文化打造具有科学的思维模式、健康完善的心理定势、文明稳定的生产秩序、价值取向正确的安全论理道德和高尚的行为准则的现代化高素质团队。

3. 企业的安全培训

员工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对象, 应该首先提高职工的安全理念, 增加安全培训频率, 与此同时还应提高从事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安全是基础, 而经济效益的实现必须在这个基础之上, 安全作为对自己、对他人、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起到“地基”的地位, 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或掩盖的。安全意识的大众化至关重要, 当大部分员工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安全职责, 只有全员主动积极参与, 才能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控制人力物力的损失, 进而将企业亏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经济视角下的安全投入

投入就以为这付出, 企业管理中投资如果不能回收成本那么将对企业运行十分不利, 但是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投资的观念。

1. 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要解决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并实现两者的统一, 首选需要树立对安全投入和经济效益关系的正确认识。两者既是矛盾又是同一, 生产安全作为企业利益的基础保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从而间接地减少损失产生利益, 所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前期投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慢慢转化为经济效益, 可以说安全是一种潜在效益。如今还有多数企业浅显地认为安全投入是成本的增加, 但是深入挖掘后, 安全方面投资可以看做企业的生产运营保险金。众所周知, 安全投入的收益是隐性的, 此类投入不能体现在生产结果中, 而是能改善整个生产系统保证生产运营的正常化和持续化。

2. 安全投入的“效益”

企业持续赢利的必要条件是正常稳定的经营和持续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这些都建立在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的基础之上, 而以上叙述的安全投入将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以工伤事故为例, 按照目前全国各地的通行标准, 发生死亡一人的事故, 企业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 至少要赔偿20万元。如果是发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伤事故, 那么企业每一人要赔偿数十万元。企业损失之大可见一斑。 (下转第111页) 如果发生山西左云县那样特大矿难事故, 不但矿主要负刑事责任, 企业也将倒闭, 那么将无效益可言。显而易见, 想要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将企业安全做稳是必经之路。

五、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方法

在合理范围内的安全投入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还对经济效益的提升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一但增长超出合理范围后收益逐渐降低, 还可能让企业利益折损。因此企业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失稳点与安全保障点之间, 企业可进行安全生产调研, 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判定, 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 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使得管理难度增加。目前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成立安全安全工作评价系统、应用新技术手段等方式合理化安全投入。

(1) 在企业生产制度框架之内, 加强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 考虑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 组织管理层人员探讨企业安全标准, 通过计划、制定、修编等方式规范企业安全标准。

(2) 成立安全工作评价系统, 以预防为主的主体思想, 通过开展各项安全评价工作如生产初期评价、生产过程评价、验收评价、职工安全行为评价、企业现状评价等, 准确定位安全隐患, 杜绝安全生产投入的盲目性, 增加其收益性。

(3) 在安全方面, 企业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 加强管理力度。其中, 增加监督检查安全投资的技术手段是保证安全生产落实的可行方案, 在生产活动中, 企业应不断革新管理手段, 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其次要研究并制定制度, 力图将制度落实到操作层, 保证安全监管实施效果。安全投资方面要根据企业情况, 力争权衡人力物力的投入, 找好切入点,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六、结束语

企业的安全工作是生产经营的保障, 是企业生存竞争的基础, 是一切业务开展的保障。企业需要树立“没有安全、一切为零”的价值理念, 有安全才能有利益。企业首要任务是要抓好安全生产, 打好生产基础, 是为以后赢利创造价值的前提。企业管理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益, 更不能冒着安全风险进行生产, 应努力创造安全生产氛围, 找到安全投资最佳点, 平衡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 企业经济效益是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 若忽视安全, 一切将无从谈起。安全与效益是统一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负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需要靠安全保驾护航。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制度规范为基础, 以伤害预警预知为核心, 以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为重点, 实现人员无伤害、管理能闭环、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型企业, 为员工家庭幸福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8.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篇八

关键字:秘书工作 企业 发展

企业秘书的责任是辅助领导工作,适时给领导意见与建议,与领导共同谋划,不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在秘书的工作职能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秘书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他们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都是企业领导人员;秘书工作内容具有复杂性,角色多变;秘书地位被动,听领导指挥。鉴于秘书的工作特点,秘书工作上达企业高层,下为传达领导指令深入员工,与企业发展有着纽带的联系。

一. 秘书工作与企业信息

秘書是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工作,掌管文书的人员,他们以辅助领导决策,综合协调各部门或各人员的工作,沟通收集处理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是领导者、主事者的参谋和助手。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办公室管理、通信管理、值班事务、日程管理、印章管理)工作,做好接待事务(来访接待、安排服务等)工作 ,做好会议事务(会议安排、会场布置、会议服务、会议文件的处理等)工作,做好信访事务(群众的来信来访或顾客的投诉处理等)工作,做好调查研究事务(搜集信息,提供可行性的方案供领导选择)工作,做好文书档案事务(文书撰写、制作、处理和档案管理) 工作,做好协调工作(政策、工作、地区、部门、人际关系等)工作,做好督察工作(督促、检查领导交办批办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做好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以及行政事务。

信息就一个企业的发展谋划可谓意义深远,畅通的信息渠道,便捷的信息联系,能加快企业运营速度,提高企业利润率。当前,很多大型企业已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也存在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信息的重视力度不够,存在着信息来源不清、处理不当、企业决策者不重视信息分析等问题。

从当前企业经营策略与组织形态看,信息部门与网络部门分管其职,工作交流较少,信息汇总难,这样各自为政的方式难免造成了信息的重复与遗漏,降低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决策。因此,秘书部门必须发挥其纽带作用,建立一个总揽全局的信息网络。

秘书这一职位不同于其它,他们一定程度上算的是企业管理者,秘书主要以企业为中心,涉及企业工作方方面面,谋求企业经营策略的完善与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相比于其它部门,秘书部门能较快接触到企业高层的信息,了解企业动态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与思路,比较宏观的掌握整体的工作步骤与发展规划。秘书部门能较快接收其它层面的信息,其它部门的工作一般通过秘书部门向上级汇报,因而秘书对于各部门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这种了解相比于各个专职的部门虽然不够透彻与深入,但了解较为全面,能从宏观把握,为领导决策提供最为全面的信息。

秘书能深入基层,接触到员工的思想与意见,是企业面向员工与社会的一道窗口,秘书可以捕捉到外界对企业的反馈信息,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可以根据外部评价作出及时的动态调整。秘书还有个职能便是要做好文书工作,他们要接收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其它行政机关的文件与信函,他们要把这些包含大量信息的文件及时传递给企业领导,因此他们也获取大量信息,对公司整体了解较为全面。凭借秘书的工作特点与性质,建立以秘书部门为纽带的信息网络部门,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谋划与策略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秘书与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界与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观点,对企业文化形成了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企业文化是意识范畴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形式、文化网络。另一种看法是在广义上总结的,认为企业是在公司创立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在文章中,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准则、团体意识等。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人员共同拥有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企业是否重视人、是否以人为本。在一个企业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秘书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与职业特点对于构建企业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企业文化,需要秘书从中协调,从调查,到企业文化方案的设计,再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和企业文化实施情况都与秘书工作密切相关。秘书在调查企业文化时,必须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为一个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或完成某工作任务时,关系着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联系,企业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内部环境包括领导者才能、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思维、企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这些必要的因素的调查,必须要客观细致,只有了解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秘书才能为领导提供信息,对症下药,谋求发展。在制定企业文化发展的方案时,需要协调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领导权益与员工权益的关系,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下去,企业文化必备要素便是对人才的重视,秘书在制定企业文化方案时,要以人为核心,强调员工在公司的待遇与福利都与员工的工作激情与员工努力成正比。重视人才,注重给员工鼓励很重要,但为培养公司勤勉、努力的氛围,还应有相应规章制度的建立,奖罚并存,使每一位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这都是秘书需要协助领导层做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秘书在构建企业文化中还起到了监督实施、对实施情况汇报并及时作出调整的责任,企业文化构建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及时的调整与注入新创意新思想是十分必要的,秘书的及时汇报工作与创意思想很重要。

三. 秘书工作与企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

经济形势的急剧转变,经济竞争的日益激励,企业也面临着改革经营形势、创新发展。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企业需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工作,传统的自上而下,过度集权的方式对于企业发展已产生过不良影响,为谋求企业更好发展,必须要放权,这就是企业组织形势的变化,秘书在这种情况下,能积极调整工作思想,有新的适应事物变化的策略与方法,便会加深这种组织变化的广度与深度,为公司发展提供谋略。有革新创意意识的秘书更能适应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是革新的皮囊,在领导面前,辅助工作很好的实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秘书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协调企业人际关系,因为他们是连接上层与下层的纽带,企业发展需要全体员工同心协力一致的工作,在良好的工作氛围、团体奋发的集体中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业绩,秘书无疑是协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对待员工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导的态度,认真听取员工意见,能得到员工信任,做好对领导方面的工作也能得到领导的信任,这样才能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时期。这种形势,对国有企业党政秘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有企业现代办公秘书,除具备基本政治、道德和业务素质外,还应具备经济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1999年,“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上,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认清形势,立足根本,服务大局,抓住关键,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这条要求对于我们厂党政秘书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效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企业对于下一步改革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秘书工作也要由党务型、后勤型向改革型、经济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与质量的提高,为秘书工作手段的变革拓展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办公普及了计算机,实行了网络办公,从而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领导和秘书、秘书和秘书之间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秘书的信息收集、报送工作也更加快捷方便。下一步还要通过信息化的不断完善,将使秘书办公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管理。这就要求党政秘书,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学科与技能。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企业的目标,按照“三服务”原则和职业道德要求,忠诚坚定,经得起政治考验,甘于奉献,耐得住艰苦磨练,廉洁自律,抵得住各种诱惑,业务精湛,担得起服务重任;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自己,就能够做好党政办公室秘书工作。

结语

秘书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已在前文谈到,要想真正把秘书的工作落到实处,秘书需不断学习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理论,创新思维,革新思想,实现秘书工作由简单文字处理方面到全面的企业管理层面,与领导共谋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合宜.秘书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杨宝宏.杜红平.管理学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村级工作计划下一篇:780中央变电所线路整改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