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之辈》观后感1000字(10篇)
1.电影《无名之辈》观后感1000字 篇一
《无名之辈》观后感1000字
原创: 小罗 阿辽莎的真心话
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完全没听过,上映前几天看到微博上这部电影的宣传片是用的尧十三的《瞎子》才有所关注,忙了一周,终于有一天可以休息下,在《毒液》和《无名之辈》之间选了后者,看完发现还好,使我想起一些东西。
这部电影就是写一天里不同的人的轨迹,最后交汇在一起,但记录的不是什么大人物大事件的故事,就是小人物间很小的事,还带着一丝黑色幽默。电影里有这么几个事情,一个老板开发了一个楼盘,但资金出现问题,欠了很多钱,在带着自己年轻的.女朋友逃跑的路上,听说债主在给自己开追悼会,毅然掉头回去。一个楼盘的保安,几年前是一个协警,因为自己的队长结婚,喝多了出车祸,自己的妹妹瘫痪了,妻子死了。前一段时间他在工地上挖到一把猎枪,想要交给他们队长,却发现枪不见了,刚好城里发生了持枪抢劫案,他就依着这个线索开始找枪。两个从农村里出来的青年,偷了家里太爷的枪,准备做大事,因为银行有保安,于是只能抢银行旁边的手机店,最后抢了一堆模型机,慌乱中跑进了一个瘫子的家里。一个瘫子家里突然来了两个劫匪,于是瘫子不停用语言激怒威胁这两个劫匪杀死自己,最后劫匪答应在离开前帮她打开煤气。事情就是这样,最后到了晚上,各条故事线交汇在一起,梳理成完整的故事。
这部电影就是讲的小人物的故事,而尧十三呢,刚好也很擅长写小人物,比如我大学时很喜欢的他的一个歌,叫做《二》。这首歌讲的就是和自己的狗相依为命的贵州农村青年,喜欢村里的寡妇二,于是去逗二家的狗,以此和二搭话,最后二结婚了,他也说出了自己奇怪行为的原因。因为这首歌时用贵州话唱的,十个人听,九个人也只觉得搞笑而已。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喜欢穿裙子,高跟鞋,把自己打扮的像qq炫舞里的人物一样,并且很自信,我一看到她,我就想起了这首歌,因为她很认真的过着的生活,很多人却只是在嘲笑,好像生活本来有什么规定样本似得。我之所以还记得她,是因为我当时脱口而出叫她二,从此很多人都这么叫她,我觉得很受伤,从后来她对我的敌意我也知道她也很受伤。就像这部电影里这些小人物做着的梦一样,自己特别当回事,但从旁人看来就是很搞笑。
电影里用的这首《瞎子》也是用贵州话唱的,歌词就是我们学过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雨霖铃》。只不过这次的柳永是贵州口音而已。在电影院里这个音乐一放出来,很多人就笑了,这是应该的,而我觉得有点怅然,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几乎无法对一件事情有相同的感受的,我们表达自己,最后收获的都是误解。这是木心的观点,反正我挺赞同的。只要不轻易用好坏去定义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就不一样吧。就像当你怜悯那些你觉得在苦难中的人们时,其实你也身处另一种苦难中。当你嘲笑那些好像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而显得很愚昧的人时,其实你也活在谎言中。
好了,说不出什么了,听听歌缓解一下周日晚上焦虑症。
2.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 篇二
然而《无名之辈》真正有意思的并不只是它很真诚地让人发笑,而是它所刻画的人物,这些人物并不像它的名字“无名之辈”一样,好像代表平凡的大众,实则是一些下九流人物:一对憨皮抢劫犯,一个满嘴脏话的瘫痪病人,一个倒霉的保安,一个妓女,一个卷钱而逃的开发商,一个小三,一个扎耳钉的男学生,一个抹口红的女学生,一群社会上的混混。。。这些人在拥挤的集市上上演了一出闹剧,却让观众们忘却了他们的身份,他们变得有情有义,变得让人同情,变得让人揪心。
人们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那样,害怕警察抓住那对憨皮抢劫犯。同时人们又同情那个总是倒霉的保安,希望他能抓到劫犯,当上梦寐以求的协警。在导演精心编制的冲突里,人们逐渐对电影里的人物产生了感情,原来他们都是善良的啊:那对抢劫犯不就是抢了几个模具吗又没有伤害任何人,那个开发商不也是爱着自己的小三和儿子吗,那个妓女不也是挂念他的郎君吗,那个保安不也在想法设法补偿被自己弄瘫痪的妹妹吗。于是这些下九流人物都有血有肉了,他们不就是我们身边那些。。。普通人的特殊情况吗。
3.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三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4.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四
在《山子的一家》这部影片中,山子(李秋山)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他的背景苍白的让人心寒:母亲患上了极难治好的渐歇性精神分裂症,在这紧要关头,他的父亲又因一次意外事故而身亡,使这个原本就不济的家庭,越发的摇摇欲坠。而山子还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却担起了照顾一个家的重责。用她瘦弱的臂膀撑起的他那个已在风雨中破碎的家庭。这样的一个家庭,人们都会为他们叹息和担忧。影片中的山子家用土做的一砖一瓦,至今在我的脑中盘旋。我也会小心翼翼的去感受山子的处境,但我发现自己根本揣摩不了。一想到丧父,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母亲,自己要独自担起很多本就没有能力承担的重任,心里一下子涌上来的是无穷无尽的酸楚与痛苦。我还该怎么样去感受山子的生活呢?!
在影片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个片段。
其一是山子的父亲去世后,山子为了给他母亲买药,在石头堆里找钢丝,在山上捉蝎子,卖给别人来换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也不知当他在山上冒着被刺伤的危险捉蝎子时,心里是否有怨言?也不知他是怎样用自己瘦弱的手臂一下一下地将石头搬起又放下?等他晚上带着一身的疲劳与伤痕,回到家时,可曾怨恨过父亲早早的离世?实际上,他完全可以去怨他的父母,怨老天爷没有给她幸福生活的资本,但他没有。他不仅没有怨恨别人,反而对他的父母很孝顺,很体谅。贫而有德,他虽贫穷,但他绝不做偷盗之事;贫而有爱,他对自己的母亲和同学老师都非常的关心和爱护;贫而不怨,他并未怨过老天爷,没有给他更好的家庭,而是善良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而又乐观的活下去;贫儿有梦,他会给母亲买药,打工,在最困难的时候,以治好母亲的病为梦想撑了下去。这样坚强而又乐观的少年,谁会不为她的精神钦佩?
其二是山子,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的好朋友大壮,为了帮他治好***的病,偷偷的在书摊上拿了本儿医学书,还在他生日时给他买了一个小蛋糕。还有他的老师在班里给他办了一次献一份爱心的活动,为山子减轻了许多的负担。还有他的同学们在得知山子的家庭情况,纷纷的伸出援手给山子捐钱。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该象山子身边的人们一样,向更多的“山子”们伸出援手。在影片的最后,山子终于考上了很好的中学。,后来又被中医大学录取,何其令人为山子快乐。
5.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五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无比自豪,多少烈士、巾帼英雄为了让我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子弹。如今,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懂得珍惜,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面对困难,无所畏惧,不怕挫折,勇于挑战。
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据了解,午城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的第二大对日战役,《血战午城》以午城战役为故事背景,在战役发生地山西隰县进行拍摄。
影片讲述了隰县午城镇酒坊孙贵、梨花、孙世武等人在战争中经受的凄惨悲壮。表现了中国普通百姓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傲骨气节。午城战役予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西犯黄河河防的企图,为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编剧由山西青年作家驻隰县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卫平及隰县籍作家王军共同完成,导演是曾经执导过大型电视剧《苏三》的新锐导演张闻君,女一号由青年优秀演员刘芳毓饰演,男主演由当今正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闫庆元和李庆祥担纲。
隰县,古称隰州,素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之美誉,毛泽东、周恩来、左权等革命前辈在隰县播撒了红色种子,点燃了燎原烈火。其中午城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光辉战例,被国家军事博物馆陈列和多部军事著作、军史所记载。
革命红旗,需要代代高举;革命薪火,需要代代相传。隰县近年强势推动文化旅游水乳交融、高端嫁接,拍摄《血战午城》,就是该县深入挖掘光荣革命历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一个重大举措。
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
看侯孝贤监制、程晓玲编剧、肖风导演的抗日电影《兰亭》,不由想到:中国电影理应走出去,但首先要走进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文化精神的坚守。真正的好电影是给人情感律动和精神愉悦的,看了难以忘怀,思绪翻腾,心中激荡起恋恋不舍的情感。《兰亭》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
眼下这个年代,电影屈就于行进中的市场化,已经渐渐丧失文化坚守,执着于精神创造变得稀罕。像《兰亭》这样不俯身于娱乐市场法则,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艺术多么需要的沉静个性!被惊心动魄的奇观震撼、走出影院却很少回味的电影太多太多,动感似乎是时代给予的常态,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时又有多少能入心动情?危险在于,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类型片,试图大收回报,遑论收益回报是否实现,大收观众的情感却成为难题。我们珍惜《兰亭》,是珍惜美好的观赏感受:在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态里,不动声色地呈现真切的历史和情感,既触动神经末梢,也触及情感泪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变成“神剧”的时候,《兰亭》围绕着小人物的悲欢,却不是写个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将个性精神和时代氛围巧妙结合,发自内心地书写宏伟历史。
《兰亭》的主人公林耕,一个多少有些江湖气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却娶了一个温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试图隐瞒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伤害,却看到亲人兄弟们被无辜屠杀,卷入抗争的被动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动一样,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感,最终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驱动下,完成了极有代表性的中国百姓的抗争心路。《兰亭》的独特性依存于创作者始终不懈地抗争着电影追逐时潮的趋向,坚守着理解历史大义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统一:抗战不是儿戏一般的一呼百应,而是被屈辱被压抑之下的揭竿而起。从个性角度看待历史却得到历史真相的呼应,冷静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却恰好排斥了虚无夸饰的浮华表现,贴近人生真实的残酷和抗击残暴行径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兰亭》的独特在风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现。导演肖风一贯的风格是奇峻蕴藏于常态、散文诗般的行云流水却高潮迭出。非职业演员让影片一开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战争的危险并非剑拔弩张,呈现的反而是蝴蝶湾的悠然安宁,但正是在这样的常态下暗流潜滋默长,紧张慢慢袭来直至残暴屠杀降临,战争的可怕和反抗的渐生因而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处在于中日人物之间异常的纠葛。林耕原本喜欢日本女孩秀代,她却以自身残疾为由冷酷地拒绝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时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军人,最后却成为对自己孩子和中国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爱上林耕和中国,愤怒斥责父亲的残暴,和丈夫一起帮助游击队;林耕原本靠武力谋生江湖,却慢慢卷入抗战大业而英勇捐躯,等等。在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的演进中,一个传奇般的江南抗战故事发生了。
《兰亭》角度非为一般战争片的轰轰烈烈,而是在舒缓的生活情态、人际纠葛中慢慢展开,凸显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变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两国个体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敌友的微妙关系,大到侵略与保家卫国,中到诚信守义与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进一步看,《兰亭》将情感沉淀与民族历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们看历史不应该遮蔽毛糙的一面,不应该忽略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在林耕的反抗中体现出来,那既是江南地域独特性使然,又是整个国家的真切折射。守着自己的蝴蝶湾却被侵略打破,护卫着个体私情却不能不投身民族大业的洪流,从“活着就有一切”的信念,到为正义事业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现得都那样自如,情感铺展动人。看到绍兴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动声色地锤击鬼子兵的沉稳,我们知道当一个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温柔之地的老人都起来反击时,抗战怎么会不取得胜利。当发誓不当军人的井上最终成为侵略者并且杀了抗日义士、杀了亲生女儿时,当守着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终成为杀敌勇士时,当秀代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你是人类的耻辱”时,影片巧妙完成了个体情感透射时代大义的艺术表达,爱恨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着时代生活的必然。《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美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机的夸饰。不能不惊讶于一个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处顺乎情节自然地从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护的抗敌伤员们,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坚定地说:人文情怀的坚守不仅是表现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电影应该把守的精神境界!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9月18日,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八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6.观看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六
在《八女投江》这个故事中,以冷云为代表的八名女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敌人的围攻下,她们砸毁了,相互挽着臂膀,毅然决然地最后深情地望一眼大撤退的方向,含笑投入了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当天下午,妈妈要我把自己的外裤洗一洗。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皱起了眉头,心想:天这么冷,水温又在冰点以下,洗外裤,简直向寒冷挑战,我可斗不过它!这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以冷云为代表的八名女战士,她们好像在对我说:“小妹妹,我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勇往直前,宁死不屈。你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就要不怕寒冷,战胜困难!”
八位女战士的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开始用洗衣粉洗涤外裤。冰冷的水冻得我疼痛难忍,我咬着牙,搓着手,不停地干着。当我把洗好的外裤晾起来时,一阵寒风吹来,冰凉的手指又麻木,又僵硬,我的手指简直成了红萝卜……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表现了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的安全,他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八女投江”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她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被深深地镌刻在了石碑里。她们的高尚气节,至今仍强烈地感染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
7.《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七
在猫眼APP上,不少观看过《八佰》点映的影迷分享了真实感触,字字珠玑,各种评论看得人热血沸腾,不少影迷更是打出了满分10分的最高分,不愧是国产史诗级战争大片!
这位影迷是个90后,《八佰》是他的第一场电影。观影后的他意识到,正是有那些全身绑满炸药包、拼死抵抗侵略者的军人,中国人民才有了现如今的和平美好生活。
这位影迷表示观看电影《八佰》一直他的梦想,现如今终于得以走进影院大饱眼福,内心依旧久久不能平静。震撼于影片中残酷的战争场面,他也意识到:在那个时代,有些东西远比生命更加重要。
看过《八佰》之后,中国人民都会热血沸腾!无论是国共两党正规军,还是杂牌军游击队,只要他是一名军人,就会主动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不畏牺牲,与日军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虽已身死,但是抗日精神永远传扬!
暗黄的硝烟,飘零的白雪,强烈的色差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厚重历史和凝重气氛,观众仿佛置身苏州河对岸,共同观看了这场失败的政治活动。对于银幕那头奋战的军人,坐在银幕这边的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用饱含泪水的面庞和拍到手指发麻的掌声表达我们最由衷的敬畏。
这是一部完全可以超越好莱坞《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中国式战争电影!虽然最终以政治博弈失败而撤离,但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中国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执导,王千源、姜武、张译、欧豪等实力演员主演,是暑期档一部精心制作的华语战争大片。在战争年代,即便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只要有着一颗爱国的心,为国家人民奋战到底,你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8.电影《八佰》观后感1000字 篇八
下午,宫先生说去看电影吧。一拍即合。小区对面就是影院,疫情以来,一直关闭着,直到最近才开。
在猫眼上订了票,90元两张,是深圳的行情价。在电影院楼下的奶茶店里买奶茶时,看到有优惠的电影票卖,只要 15元一张,有效期到9月底。毫不犹豫买了两张,已经买的票不能退,留着,什么时候想看了就过来看吧。
选的电影当然是最近才上映,口碑好到炸的《八佰》。路上宫先生科普了一下,说这是真实的故事,讲的是1937年国军八十八师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件。我对战争和历史没有太多研究,就当故事听了。
电影很长,跟之前的抗日神剧,在基调上就不一样。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看到现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在那个时候被炸得只剩下租界一块正常的地方时,也不免震惊。影片拍得很真实,最感人的地方当然是以陈树生为首的几个士兵,身绑炸药,从楼上一跃而下,用人肉炸弹粉碎了日军的铁甲攻击。我承认我泪点低,看到这里时,我泣不成声,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想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个陈树生拼了命换来的啊。
电影中有一匹白马,我一开始不知道这匹马的意义。在枪林弹雨之中,一匹血肉之躯的大白马的出现,似乎与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看到后来,才明白,这匹白马的存在,就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入的精气神的象征。它在租界对面,四行仓库外的马路上,撒野狂奔的样子,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的象往。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
影片全场用苏州河两岸的景象做对比,一边是被炸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战场,和只有 800战士坚守的四行仓库,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各国租界。上空还有全世界各国的观察人员在看着这场守卫战。那时候的中国,国力薄弱,在联合国孤立无援。本来这场抵抗是为了争取在联合国会议上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反日本侵略的支持,当时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已经到了比利时,但是各国却借故拖延了会议时间。最后,国民党政府只能寻求英租界的庇护,让800战士中剩下的人进入英租界。这场战争就算结束了,上海沦陷。
所以,弱国无外交。什么时候都需要自己强,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当时在租界的中国人,看似一个个都在看着戏,其实大家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自愿请战,把电话线拉到四行仓库的刀子,光荣的完成了任务,却没能活着回去;献出国民党旗和捐出吗啡的赌场老板蓉姐;一直关注着战争,最后忍无可忍扛着枪打向对岸日本兵的教授……
人人都向往和平,尤其是平民老百姓。影片里,欧豪饰演的端午,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小年轻,带着他的弟弟小湖北跟叔叔一起,第一次离开他成长的小县城,想去看看繁华的大上海。他并不想打仗,更不想杀人。他端着枪,但是他下不了手,因为他目睹自己的叔叔被日本兵残忍杀害,才狠心扣响了扳机。战争是残酷的,对于军人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对于政治家来说,那只是他们谈判的筹码。黄晓明饰演的军官跟谢晋元团长说:战争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说起来太残酷,太冷血,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就是如此。八佰余人用生命在抵抗日本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谈判的时候,取得世界各界对中国的支持。但是我想,八佰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是中国人的顽强与勇敢,是保家卫国的决心,是那股子不服输的精气神。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样的精气神,对于中国军队,甚至是中国人民,都是多么宝贵的支撑。日本兵从山东一路打到上海,上海如果很轻易就拿下了,那么日本人南下必定会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南京。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八百壮士一样的人们存在,中国人民才有了翻身的希望,才有了今天美好和谐的生活。
从电影院出来,宛若隔世。影片中的战火纷飞与现实中的一派祥和,实在碰撞得有点强烈。想想这个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在徘徊,在焦虑,也许他们忘了,今天得来的和平与安宁多么不容易。在七十多年前,我们的国家差点就在战争中落败,任人践踏。是无数个英雄战士,有留名的没有留名的,用他们顽强的拼搏,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强大的中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许是我们能够回报他们的唯一方法。
9.《战马》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九
影片的大概内容是:一战前夕,在英国的某小镇,男孩艾尔伯亲眼目睹了小马驹乔伊的诞生,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匹小公马。当小马驹乔伊渐渐长大后,就被拉到集市上售卖,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贫穷的父亲用仅有的30基尼买到,虽然埃尔伯的妈妈很生气,但这阻止不了艾尔伯与乔伊在嬉戏玩耍中渐渐产生的浓浓的情感。但是,好景不长,农场主登门要租子,称如果他们还不起租子,就让他们全家离开农场,而且要弄走乔伊乔伊。艾尔伯被逼无奈,为乔伊套上了马鞍,强迫它犁地,乔伊不负众望,将一片石头地开垦成菜地,正当一家人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德军来袭,一战开始了。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虽然心中不舍,可拗不过父亲,只能含泪送别乔伊。在战争中,乔伊的主人不停在变,从英俊但短命的英国上尉,老农场主的美丽孙女,到德国的小骑兵,乔伊很幸运,遇到的这些临时的主人都是善良的人,爱马的人,他没有受到什么虐待,但是战争中,人况且生死未卜,何况一匹马呢,在乔伊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之际,它终于见到了他的主人艾尔比。最终埃尔比将乔伊带回了家,与父母相拥而抱,非常温馨的结尾。
不得不承认,名导演就是名导演,拍出的影片就是耐人寻味,一匹战马都能拍得如此传情,令观众无不为之动情。观影过程中,总能听到旁边有人在唏嘘,有人在抽泣,有人在轻轻的叹息,当然我的纸巾也是湿了一张又一张。
当骏马乔伊不愿意沦为一匹耕田的马,而拼命挣扎不肯套上马鞍,可是当它看到小主人艾尔比为了能留住农场,留住自己,而辛苦所做的一切努力,它还是任由主人为他套上马鞍,做了主人想让他做的一切。在大雨中,在田地里,不愿犁地的乔伊回头看了一眼满脸无奈,眼含热泪,大声喊着“乔伊,走,乔伊,犁地”的小主人,仿佛是明白了艾尔比的心思,突然一扬蹄,拼劲全力,将所有的石头地犁成了菜地。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乔伊必须要跟随军队去打仗,艾尔比抱着乔伊的头久久不愿放开,买了乔伊的那个英俊的军官对艾尔比说,“我知道这匹马的价值远不止30基尼,但是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了。我以一个军人的荣誉,向你保证,如果我活着,我会安全的把你的马送回来,送到你手里!”可是,那位军官却没有兑现诺言,因为他死在了一次战役中。但是,临死前,他却托人给艾尔比带来了一封信,信中有他为乔伊画的素描,因为他知道乔伊的小主人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他的乔伊,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过一匹马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乔伊在战争中受惊,飞奔在战场上,最后被铁丝网缠住不能动弹,最终倒在地上,这时,正在对峙的两军中却分别走出来两个人为这匹良骏解围,他们两个仿佛不是敌人,而是朋友,他们一边给乔伊剪断铁丝网,一边聊着家常,甚至女人,当乔伊终于站立起来,他们竟然像朋友一样握手道别,互相说“祝你好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嗨,低着点头,躲着点子弹。。。”,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出来,要是没有这场战争,他们也许可以成为挚友,因为这匹马的存在,他们有了这短暂的缘分,也许过一刻,他们又互相开火,不知谁会死在谁的枪下。
最后,当奄奄一息的乔伊,听到主人艾尔比熟悉的哨声,一下就将马上要倒下的身躯站立了起来,向着艾尔比的方向看去,当被毒气熏瞎了眼睛的乔伊,踟蹰的从人群中走出来,凭借曾经与乔伊在一起的印象,对着众人述说乔伊的体貌特征,苦苦哀求军医,希望军医相信乔伊是一匹战马,而不是敌军的马,希望他能够救活乔伊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禁又掉了下来。
10.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十
可是有些历史,我们不应该遗忘。
珠穆朗玛峰,8848米,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珠穆朗玛峰背后的故事,则没有多少人知道。国庆档电影《攀登者》改编自真实历史,讲述的就是我国登山队和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珠穆朗玛峰的北坡、西坡和东坡都在中国境内,仅有南坡在尼泊尔境内。1720--年清政府派出三名人员,专程进入西藏测绘地图,在1720--年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便明确地标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虽然珠穆朗玛峰的发现是在320--年前,但因其环境极其恶劣,常年积雪、空气稀薄,暴风雪、雪崩等时常发生,这让人类对其望而生畏。直到1920--年,人类才首次对珠峰进行攀登(有明确记载的)。这是一支英国登山队,从中国境内西藏北坡出发,但他们没有越过北坳,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
1920--年,英国第二支登山队再次从西藏北坡出发,他们越过了北坳,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七人死亡宣告失败。这之后又有十几次的攀登,但均告失败。直到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登山家爱德蒙·希拉里在尼泊尔境内从南坡出发,首次成功登顶珠峰。然而南坡攀登珠峰的难度比北坡小。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1960年,中国正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三年灾荒),而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国家为什么要在最困难的时期去登顶珠峰呢?要知道登顶珠峰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甚至要面临着牺牲。
这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商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而尼泊尔却嘲讽: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要知道尼泊尔在1953年已成功登顶珠峰。
面对尼泊尔的挑衅,我们只能被迫启动登顶珠峰计划。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我们曾向苏联求助。1957年中苏提出了1958年侦查,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的计划。但后来在筹备过程中,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中断了支援。没了支援,但我国仍然决定,自己来登顶。
在1958年,印度也开始不断干涉我国内政。1960年,我国人员在国外购买登山装备时,得知印度也在暗中筹备登山计划。一旦印度人捷足先登,势必会以此在边界问题上宣传造势。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当时的高层领导就下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先于印度登顶。
悲壮的成功
迫于形势,一支登山队很快组成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一共214人。然而每一次的攀登,都伴随着受伤和牺牲。在6400米营地,兰州大学学生发生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去世;在7300米来自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学生因缺氧牺牲;在第三次行军后,登山队有超过40名队员严重冻伤,有的冻掉了半截手指,严重的失去整条胳膊。等到最后要冲击顶峰的时候,只剩下四人可以承担任务。
最终便由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人组成突击队(在《攀登者》电影中原型人物名称作了改变),向珠峰顶峰发起挑战。经过艰难的攀登,他们到达著名的“第二台阶”,这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关卡,但这是一段几乎90度垂直的岩壁,而当时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需要带梯子。
面对这绝壁,他们只好采用“搭人梯”的方法,而这样的话,就需要脱掉带冰爪的登山靴才能踩在队友肩上。屈银华没有犹豫,脱下鞋子只穿着毛袜踩着人梯向上爬,后来为了更稳的攀登,他连袜子也脱掉了,因为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中,他的脚很快被冻伤,失去知觉(在下山之后,脚趾和脚底做了切除)。
而刘连满作为人梯最下面的人,在将队友屈银华拖上去后,因体力耗费过度,无法继续前行。其他三人把剩下的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及其寒冷的严酷条件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人成功登顶珠峰。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再一次的悲壮
电影《攀登者》开头就是讲的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但这一次攀登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摄像机在攀登过程中不慎遗失),国际上并不承认我们登顶。甚至我们自己的学生也会质疑:我们当年究竟登没登顶?
于是20--年后的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再一次挑战登顶珠峰。这一次,他们不但要留下影像资料来证明自己,更要对珠峰重新进行测量。在这之前,珠峰的测量都是英国人和印度人完成,也因此,西方普遍以英国测量员埃佛勒斯的名字代指珠峰。
这一次我们要自己测量珠峰的高度,并告诉世界,这座世界第一高峰叫做珠穆朗玛峰。电影《攀登者》着重讲的就是这次攀登。这次的攀登过程更加惊心动魄,充满波折,但也更充满人性。场面无法言语描述,希望大家能去电影院亲身感受一下。
当年攀登珠峰时的困难除了亲历者,没有人能感受,我们这代人更是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如果这部电影,能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那段历史,那些牺牲。能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有那么一群人,曾为国家尊严勇登高峰,这部电影就有意义。
【电影《无名之辈》观后感1000字】推荐阅读:
孔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10-24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10-16
战狼电影观后感1000字10-25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1000字06-26
盗梦空间电影观后感1000字08-16
泰坦尼克号电影观后感影评1000字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