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名称

2024-08-31

规范名称(通用8篇)

1.规范名称 篇一

职务名称规范说明

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后,为规范组织体系的管理工作,保证公司内部组织部门和职务名称统一、明了,便于管理以及对外交流,现对部门及职务名称设置做如下说明:

1、部门名称

总经理直接领导行政事业部(财管部)和战略规划室,行政事业部(财管部)下设五个部门,分别为:财务部、客服部、物流部、总务部、MIS部。

公司下设“六个办事处”分别为:青岛办事处、济南办事处、烟台办事处、潍坊办事处、鲁西南办事处、鲁西北办事处;以及济南OEM、2W项目组、新产品业务部、企划部和人力资源部。以上部门直接报告对象为总经理,与行政事业部下设的五个部门相互平行。

2、职务名称

 行政后勤部门(包括财务部、客服部、物流部、企划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称为(例如:财务部主管、客服部主管、物流部主管、企划部主管„„)

 济南OEM、2W项目组、新产品业务部以及各个办事处负责人称为(例如:济南OEM经理、2W项目组经理、新产品业务部经理、****办事处经理)

 各办事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副职,称为(例如:****办事处经理助理)

 鲁西南、鲁西北办事处--区域单位为地级(例如:淄博、泰莱、聊城„„),负责整个地级市场的营业担当称为区域代表。(例如:淄博区域代表„„)

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办事处—区域单位为区级和县级(例如:青岛办事处的市南区、市北区、平度、„„),负责县级区域市场的营业担当称为业务代表。

3、职务及编制调整

 当公司发展需要,部门职能调整时,可调整职务及部门编制;

4、职务名称的管理

 名片、胸卡等的职务名称管理。凡公开场合表明身份的各类卡片,必须使用规范的职务名称。当人员异动,职务发生变化时,即应停止原职务名称的使用。

 正式文件的职务名称管理。公司所有正式文件均应使用统一规范的职务名称,人力资源部将统一负责职位名称的管理。

以上,仅作为对职务的说明,另职务不同于职级,人员异动为职务异动,人员升迁为职级升迁,薪资核算工作是以职级为基础的。

2.规范名称 篇二

近年来,“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耳机耳、沙发臀、屏幕脸、汽车肾、空调肺、玻璃胃、焦躁心、经济舱腿”等表达频繁出现在各类医药、养生、保健类的报刊中,这些表达形象鲜活地反映了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困扰和伤害。而“公主病、砍手病、自拍病、心灵鸡汤病、纠结病、炫食症、疯驴症、拖延症、路怒症、粗口症、Wi Fi依赖症、匿名社交依赖症、语言学习狂热症”等“病症”类短语则更多地揭示了现代人当下的精神状态,它们是一种病态表现,并非真正的疾病,是人们对自身焦虑、恐慌的一种幽默的调侃和解压方式,这种调侃和解压反映在语言中,使我们得以管窥到整个“时代病灶”的现状。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将以上这些“现代文明病”统称为“新兴疾病名称”。相比于医学术语,这类新兴疾病名称不具备专业性、规范性,但其适用范围却相当广泛,是一类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词语。本文从模因、隐喻认知等理论视角考察这类新兴疾病名称,并结合受众心理分析其与专业医学术语之不同,同时探讨某些疾病名称的贬义化倾向及其规范化问题。

二新兴疾病名称的应用、类型及语法语义特征

( 一) 新兴疾病名称的应用

新兴疾病名称在涉及养生保健的报刊中经常可以看到,其应用非常广泛。例如:

( 1) “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俗称“三手病”,是由于拇指或腕部长期、反复、持续运动引起的指、腕损伤。近日笔者了解到,不少青少年长时间打游戏、用鼠标、发短信,使手指和腕部受伤,“三手病”患者明显增多。往往热闹的节日过后,更多人患上“手机手”,右手拇指疼痛难忍,这是因为节日中狂发短信,拇指过于频繁运动导致了腱鞘炎。

( 《远离“三手病”》,《烟台晚报》2008 - 08 - 01)

( 2) 搁几十年前,吃不饱穿不暖,天天得下地干活的年代,就算是医生,也肯定没听说过这些时髦的病———屏幕脸、鼠标手、耳机耳、玻璃胃、焦躁心、沙发臀和经济舱腿。从头到脚的病,光看病名就知道,都是现代生活惹的祸。既要享受好生活,又要不得现代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屏幕脸: 用完电脑快洗脸》,《南京日报》2011 - 09 - 27)

例句中提及的“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都属于重复性压迫损伤,是长期反复使用键盘、鼠标、手机等造成的。“屏幕脸”指脸色发白、皮肤干燥、面无表情、眼神迷离等症状,它是人们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缺乏社会交往造成的。现代人生活压力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形成无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对肠胃产生慢性损害,导致胃动力不足,形成不堪一击的“玻璃胃”。长时间坐着不动,双腿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血栓,这种病征多发生在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身上,故称“经济舱腿”。

( 二) 新兴疾病名称的类型

除了以上例子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指称现代文明病的表达。总的说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a.键盘腕、电视眼、屏幕眼、电脑椎、短信脖、触屏指、网球肘、沙发腰、空调肺、汽车肾

b.电脑斑、辐射斑、电脑过敏、电视肥胖

c.空调病、冰箱病、暖气病、地毯病、高楼病1、荔枝病、卡拉OK病、舞厅病

d.纠结病、拖延症、囤积症、路怒症、脸盲症、选择恐惧症、低头病、接吻病

e. 高楼病2、奖金病、自拍病、炫食症、Wi Fi依赖症、恋胖症、节后空巢症、赛后寂寞症、功能性失语病

a类由具体的事物名词和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组合而成,即“致病器物+ 发病部位”类; b类由事物名词和表性状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即“致病器物+ 症状”类; c类由事物名词和“病”复合而成,即“致病器物”类; d类是用与疾病相关的表情绪、行为的形容词、动词给疾病命名,即“情绪行为”类; e类由时下流行的事物、现象加“病/症”构成,即“社会现象”类。这些新兴疾病名称大多是在某个复合词的基础上结合另一个词构成新的定中结构复合词。其中,c、d、e三类较之a、b,依赖“病/ 症”类词语辅助表义。

( 三) 新兴疾病名称的语法、语义特征

下面我们着重分析这五类疾病名称内部的语义结构关系。

a类是由“N1+ N2”复合而成的名词性定中结构。试比较以下两组名称:

以上甲乙两组名名组合,都是由“事物( 含动植物) 名词+ 身体部位”组成的。乙组为人们所习用,词汇化程度高,其语义关系可以理解为“某身体部位+ 像+ 某事物一样+ ( A) ”。其中,事物名词喻指身体部位在形态上与之相似。如“兰花指”,拇指与中指虚捻,余三指微曲,像兰花开放时的样子; “杨柳腰”,形容女子腰肢像杨柳一样纤细柔软。这些三字词都具有极强的写意性。

甲组的语义关系较为特殊,可理解为“用某事物+ 伤害+ 某身体部位”。如“手机手”,用手机而受伤的手。它的语义关系是“用手机+ 伤害+ 手”,表示施事、行为的语素隐含,显示在表层的两个语素表示工具( 限定语素) 、受事( 中心语素) ,而提取受事“手”作中心义素,限定语义是工具及行为“用手机造成伤害”。器物不会直接伤害身体,是人对器物的不恰当使用造成了对身体某个部位的伤害。

b类由事物名词和表体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其语义关系可理解为“用某事物+ 导致+ 某种性状”。如“电视肥胖”,用电视导致肥胖。它的语义关系是“用电视+ 导致+ 肥胖”,表示施事、行为的语素隐含,体现在语表形式的分别是表示工具和结果的两个语素,而提取结果“肥胖”作中心义素,限定语义是工具及行为“用电视导致”。

a、b这种只出现“工具—受事”“工具—结果”的名名组合较为少见,它们不对应于以往所讨论的表类别、领属、质料、方式、性状等意义关系的偏正结构。这些表达选取中心语素和附属语素的同时,会造成其他语素在形式上的缺略,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复合词在语义上的完整性( 俞理明、杜晓莉,2008) 。此外,a、b两类所表示的语义结构在整体上通常隐含[+ 过度][+频繁]等语义特征,即对器物长期、不恰当地使用通常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c、d、e三类都是以“ × 病/ 症”的形式出现。其中,c类中 × 由事物名词充当,其语义可理解为“用某事物引发的疾病”,与a类的语义相似,但表示受事的语素未出现。d类中 × 由与疾病相关的情绪、行为类的形容词、动词充当,表示疾病发作时外显的情绪、行为,如“路怒症”“拖延症”,或表示某种行为诱发的疾病,如“接吻病”。e类不同于c、d,虽然辅以“病/症”类词语帮助表义,但所指发生转移,不再指称疾病,其中能够进入 × 的词语通常表示时下流行的事物或现象,整体代指某种社会风气。如:

( 3) 吃饭挑餐馆的选择关键,不再是饭菜如何美味,而是有没有覆盖Wi Fi( 无线网络) ; 判断酒店是否“宾至如归”的第一标准,是能否提供Wi Fi。食之无味、玩得不嗨、聚会不乐,只心心念念着有没有Wi Fi,这一切的一切症状,证明你患上了一种时髦病——— “Wi Fi依赖症”。

( 《柳州日报》2013 - 12 - 22)

e类“ × 病/ 症”是在c、d两类的基础上衍生的。作为原型的c、d类“ × 病/ 症”指称某种生理或心理疾病,而e类不再指疾病,转而指称某种社会现象、风气,属于“涉医仿词”( 黄小香,2010) 。在仿词过程中,“病/ 症”的语义随着变量成分 × 的变化而发生泛化,其概念义发生跨域迁移:

“病/症”: 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 a、b、c、d类) →社会风气的不正常状态( e类)

以上“病/症”类词语不断孳生,被嵌入模槽中的变量成分 × 在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的作用下得以扩展、变异,促使模标“病/症”实现由医学领域向社会生活领域的跨域使用。试比较c类和e类中的“高楼病”:

( 4) “高楼病1”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大量的高密度、高封闭的建筑,10 年后,一些住在里面的人便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症状。1982 年,欧洲国家正式将这一系列症状定义为“sick building”。主要症状包括: 持续性头痛、肌肉痛、疲劳、关节痛,同时还可伴随着咽痛、低烧、拉肚子、腹痛、便秘、月经多、眼睛对明暗度反应减弱、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眠、皮肤干燥等症状。( 《“高楼病”侵袭现代人》,《新晚报》2006 - 09 - 20)

( 5) 《人民日报》报道称,有报告显示,截至2012 年我国已有470 座摩天大楼,在建的还有332 座,占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的87% 。预计2022 年总数将达1318 座,是美国的2. 5 倍,其中80% 将建在中小城市。这股高楼建造的狂潮,正席卷大江南北。“暴发户”式的建设冲动也引发了公众对烂尾、亏损、工程质量、消防安全、无用空间等“高楼病2”的种种担忧。

( 人民网2014 - 01 - 20)

高楼病1,也叫大楼病综合征,高楼大厦设计装修的缺陷对人体造成多种不良影响,使人们产生各种不适症状。高楼病2则指各地跟风修建高层建筑,对工程质量等却不加重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三疾病名称的隐喻用法

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推广使民众掌握了丰富的相关知识,这也使得医学领域的各种用语逐渐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体现在语言中,就是医学用语大规模、成体系的跨越使用。如:

( 6) 令人厌恶的非法小广告,犹如一块块“牛皮癣”滋生在我们城市当中,既严重破坏了市容市貌,又降低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品质,虽屡被整治,但这些非法小广告就像离离原上草,总是春风吹又生。( 《城市牛皮癣“牛”到何时》,《保定晚报》2013 - 06 - 14)

(7)可惜,就连这巴掌大的庄稼地,现在都在慢慢被“地球癌症”———石漠化夺走。

(《地球癌症,无药可救?》,《中国青年报》2012-05-09)

( 8) 最近,你有没有发现A股也患上焦虑症了呢? 而且持续了两周时间。上周,两连阳之后是三连阴,本周两连阳之后又是三连阴。为什么周初A股的心情相对舒畅,到了下半周就开始紧张了呢?( 《A股患上焦虑症》,《重庆晚报》2013 - 07 - 27)

“得病”的不一定是活生生的人,还可以是形形色色的事物。这里,用“牛皮癣”形容遍布城市角落的非法小广告,用“癌症”形容石漠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危害,用“焦虑症”指称A股走势的跌宕起伏。从隐喻角度看,它们都实现了由人到物的映射,二者有着整齐的对应关系:人的机体会出现不正常的状态,事物的发生发展同样会出现不正常状态; 这种不正常状态都有轻重缓急之分; 当不正常状态被察觉时,人们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措施去治疗、补救; 这些状态又不总是可控的,人们也可能会无计可施。

专业用语的跨域使用已经成为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实际上是对原语域中常规语场的违反,同时打破了语域的预测性,从而获得一种新奇、幽默的表达效果。此外,这种跨域使用产生的临时泛化义一旦被长期使用,就有可能形成固定泛化义,增加新的用法,实现功能增值( 刘云,2004) ,这主要表现在搭配和色彩上。如“红眼病”:

( 9) 这年月,官帽子就那么多,你戴了别人就戴不上去,竞争失败的人几乎全是红眼病,虎视眈眈地在背后盯着你,稍微漏点破绽,就会像恶狼一样扑将上来。( 古城西风《商宦》)

( 10) 今天我还珍惜这份感情,可是我不能不责备自己的偏执、软弱、感伤、孤僻和近视。

( 巴金《谈〈新生〉及其它》)

( 11) 莫道人情淡薄,这是时代进步的后遗症,自扫门前雪,不顾瓦上霜。

( 寄秋《十二客花图系列》)

这里,“红眼病”不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而是羡慕别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怀忌妒的毛病;“近视”不指视力缺陷,而是比喻目光短浅; “后遗症”不是疾病过后所遗留的症状,而是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本无褒贬色彩的词一经跨域使用,便都带上了贬义色彩。此外,从类别上考察,疾病名称产生固定泛化义的例子较少,而其他医学用语则较常见,如“预防针、难产、阵痛、定心丸、畸形、硬伤、开刀、换血、毒瘤、感染、病毒”等。

四新兴疾病名称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 一) 生成机制

这类新兴疾病名称的出现,从根本上说,与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人们对这种现实世界的变化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再投射到语言层面。此外,语言接触、类推作用以及高语义透明度推动了这类表达的生成和发展。

1. 互动体验与认知加工的作用

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事物,观察角度不同,构成的概念也会有所不同。这充分说明,在给事物命名时,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中介。客观世界的物体或现象,先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们去认知它,并从离散的感觉材料中选取“知觉中心”。而反映到语言层面,往往只限于强调特征、形状、材料、功能等事物的某个特殊方面。人们认识事物的“知觉中心”不同,形成的名称各异( 王寅,1998) 。上文提到,某些新兴疾病名称有对应的医学专业术语。不仅如此,以往的很多疾病名称都有学名与俗名之分,而新兴疾病与传统疾病名称在学名与俗名的关系上有所不同。试比较:

a.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b.癫痫病—羊癫疯;银屑病—牛皮癣

c.足癣—香港脚;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深层静脉血栓—经济舱腿

以上几组左侧是学名,右侧是相关俗名。

a、b两组学名与俗名的外延内涵一致,俗名多是认知主体借助互动体验对外显病征的描摹。其中,a组俗名属于客观描摹,即对病征如实描写,“红眼、大脖子”都是对发病时的典型外显病征进行刻画。b组属于主观描摹,即认知主体将发病时的病征与某类事物进行类比,具有寓意性。如“羊癫疯”,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c组学名与俗名分别是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足癣”一词涵盖了“足癣”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香港脚”点明典型发病地区“香港”,它是“足癣”这个概念所指对象的一员,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之一。同样的,“网球肘”“经济舱腿”点明具体发病人群———网球运动员、坐经济舱的人,它们分别是“肱骨外上髁炎”“深层静脉血栓”这两个概念的外延。由于它们是认知主体熟悉、常见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因而可以作为认知的参照点,以外延的身份去命名同一概念。

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球肘、经济舱腿”这类表达,其实还体现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具体,这使得病因更加明确,疾病分类更加细化。如“电视肥胖”“电脑斑”是肥胖、皮肤长斑的一种。再如,仅“焦虑症”一项,就出现了“考前焦虑症、榜样焦虑症、知识焦虑症、毕业焦虑症、就业焦虑症、理财焦虑症、年关焦虑症、堵车焦虑症、而立之年焦虑症、教育焦虑症、生态焦虑症、购房焦虑症”等。

2. 语言接触

汉语的这类新兴疾病名称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有些是由英语中的表达翻译而来,直译的如“鼠标手”( mouse hand) ,直译加类名的如“路怒症”( road rage) ,按照汉语构词法进行汉化的如“高楼病”( sick building) 。有些是在这些已有翻译词的基础上,按照其语法、语义结构特征仿造出来的,如“× 病/症”的e类表达。

3. 类推作用

人们把词库中已有的熟悉的表达作为可供模仿的原型,成批量地创建新的形式,使之形成整齐划一的格式和系统,其中发挥作用的即是类推机制。五类新兴疾病名称中,表示生理、心理疾病的c、d两类是表示社会现象、风气的e类的原型和类推的基础,它们共同构成“× 病/症”类表达。而a、b两类是在“工具—受事”“工具—结果”的语义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系列词语。

4. 高语义透明度

这些新兴疾病名称中,三字词占了很大比重,并呈现出“2 + 1”的韵律格局。而三字词在表义上多为俗白的成分,尤其是直白的成分。从表义机制看,三字词汇单位更适合表现俚俗的和直白的内容( 周荐,2004) 。我们从这些疾病名称的用词可以看出,它们大多是由普通词汇成员组成,这些词都具备全民常用性,组合时使用的是其常用义、基本义,且组合后的表达不会发生转喻或隐喻,产生新的意义,因而具有高语义透明度。相比于艰涩的医学专业术语,这类表达的可解度高,而这一点恰恰迎合了普通大众的语用需求。

5. 信息浓缩与代码化的倾向

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与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等相冲突。为了解决这种冲突,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大化地实现信息的价值,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方式来建构信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新词语产生“事件/现象称谓化”的倾向。一个事件或现象出现时,人们不再用一堆旧有词语去描述它,而是倾向于用一个新词来指称它( 侯敏,2011) 。这一倾向促使以简洁的形式涵盖复杂信息的新词语大量产生,而这种对社会万象分毫析厘式地“贴标签”的语言表达形式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我们所讨论的e类“× 病/症”词语就是现象称谓化的具体体现。再如这几年热议的“× 奴”、与物价上涨有关的三字谐音词,如“蒜( 算) 你狠、姜( 将) 你军”等,都是对时下焦点社会现象的凝练概括。

综上所述,这类疾病名称是在语言、认知、社会文化、心理以及传媒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流行的。社会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疾病,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这些新兴疾病名称的大量出现; 又由于这类表达不同于专业医学术语,它在表达上的简洁、形象、新颖迎合了大众从简、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 同时大众传媒和网络技术又极大地推动了它的传播与流行。

( 二) 理解机制

我们所讨论的这类新兴疾病名称,相对于医学专业术语,通常由具有全民常用性的通用词汇构成,如“手机、沙发、电视、纠结、低头、奖金”等。同时,它们具有很强的趋时性,是社会热点现象的一个缩影,如“自拍、炫食、空巢”等。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认知主体对这些名称的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我们从语言内部、认知以及情景、文化语境等方面分析其理解机制。

1. 语言与认知的互动

在复合意义构词中,参与构词的各意义要素,在心理上是齐备的,但受构词规则的影响,在词的表层通过语素显示的,是有限的形式( 俞理明、杜晓莉,2008) 。a、b类表达都具备完整的“施事( + 工具) + 行为+ 受事”的语义结构,但通过语素显现时,分别只出现了“工具—受事”“工具—结果”两个意义要素,这就造成其他语素( 相关施事、行为) 在形式上的阙如。但语素在形式上的缺位,并不影响整个复合词在语义上的完整性。这是因为表示不同概念的词语除了自身固有的意义外,还附带有一些在组合关系中涉及的关联意义,是固有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统一。这些意义来自人们的生活经验、语言经验,反映了人们对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体验和关注( 俞理明、杜晓莉,2008) 。

这些现代文明病通常指称的是,由现代科技发展产生的新事物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所以,认知主体能否顺利理解这些新兴疾病名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相关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如“游戏手”,如果一个人不使用电脑等电子设备,那他就很难具备对该名称的理解前提,更不可能将它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相反,经常使用这些事物的人群,以及相关医学工作者,他们因为经常接触这些事物,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因而能够较为轻松地识别“器物”跟“身体部位”的关联性及其关联意义。

2. 情景、文化语境的作用

“× 病/症”类表达,尤其是语义泛化的e类表达,除了添加“病/症”来辅助表义外,其意义通常还需要借助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来构建,认知主体能够充分结合语境信息,调动主观能动性,以较小的心理投入,获得较大的认知效果( 涂海强、杨文全,2011) 。如:

( 12) 大学时代也谈过两次恋爱,终因对方受不了我的“公主病”选择了分手。他们说,我太挑剔了,对方做的稍微有一点不到位,我就立刻翻脸,当着外人也不留面子。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可是,从小给娇惯出来的脾气,哪儿能说改就改? ……如果说以前我还有什么“公主病”,现在的单身男人却个个患上了“王子病”。即使条件远不及我的,也要挑三拣四开出一大堆条件。( 《当“公主病”遇上“王子病”》,《石家庄日报》2012 - 02 - 02)

上例中“太挑剔”“立刻翻脸”“不留面子”“娇惯出来的脾气”“挑三拣四”等词语帮助认知主体去构建对“公主病”“王子病”的理解,他们的突出“症状”就是自我感觉过分良好、恃宠而骄、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里,除了情景语境中出现的这些词语串辅助理解外,“公主”“王子”这些历史词所隐含的文化语境义也在起作用。虽然“公主病”“王子病”直接借自韩语,但“公主”“王子”的概念在两国历史上都存在,他们是君王的子女,拥有尊贵的血统和地位,这种身份容易造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的傲慢个性,这在人们的认知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化的刻板印象。这样,认知主体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就不难对这些词的语义做出正确推理。

五疾病名称的规范

( 一) 辩证看待学名与俗名的关系

李宇明( 2002) 指出,横向传播周期缩短,致使一个领域的科学技术能快速渗透到其他学科,这一现象给语言带来两个显著变化: 1. 科技术语的跨域使用,这会产生相关科技术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2. 科技术语的生活化,或曰通用化,这会造成一个概念由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即“一实多名”。第一点在探讨疾病名称的隐喻用法时已做详细讨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二点。

不同使用领域的词语有共性也有个性。比起一般词语,科技术语更看重对概念的准确揭示,因而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专业性,通用于科技领域。而相对应的俗名,在语义上表现出“表面化、简单化、直接化和形象化的趋势”,在构成形式上表现出“随意性、灵活性”等特征,通用于日常生活领域。表义俗白,社会语用义丰富,使得这类表达成为反映社会热点现象、大众内心状态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大众潜在的社会观念、价值取向,同时引起我们对这些现象、问题的反思( 徐朝晖,2013) 。俗名虽然不够严谨科学,但因为与学名命名角度不一,出现语域不同,其表义特点极大地迎合了广大非医学专业人群的理解需要。对此,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这类通俗表达。

( 二) 疾病更名与大众语用心理

语言中的社会歧视现象很多,反映出对身份、人格、地域、职业等的歧视色彩( 田艳,2008) 。语言中的各类歧视现象,可以清晰地反映现代人的某些集体心态和社会心理。疾病名称被用作詈语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对疾病、病患的排斥和歧视。如“白痴”,本指一种智力低下、动作迟钝的病,词义本身并不牵涉褒贬色彩。但人们常拿它来指称正常人,便逐渐产生了负面意义,成为詈语。与此相类,指智商低于正常水平的“弱智”一词,其语义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发生了偏离,也产生了类似的用法。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这种歧视现象一旦被人们察觉,就会出现建议更名的呼声,如有人提议用“心智迟缓、心智障碍/智障”等表达代替“白痴”“弱智”等说法。再如“老年痴呆症”的更名。因为年轻人也可能罹患“老年痴呆症”,采用这一名称不够准确,台湾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使用“失智症”; 香港媒体从2010 年底停止使用“老年痴呆症”,代之以“脑退化症”,以此消除可能引致的语言歧视; 受其影响,卫生部此前也提议将其更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

我们认为,更名治标不治本,即使改易了名称,人们依旧可以对新名称作贬义化处理。因为名称本身并无褒贬,歧视色彩来自人们的某种集体心态和社会心理。它暴露的是人们对疾病、病患的偏激看法。语言歧视现象归根结底属于社会问题,它是人们头脑中歧视思想在语言中的反映。想要消除这类歧视现象,就必须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歧视观念( 田艳,2008) ,让大众对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并给予病患足够的关爱和尊重。

六结语

本文结合模因论、隐喻理论,分析了新兴疾病名称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生成机制和理解机制,得出以下一些认识:

新兴疾病名称大多是在某个复合词的基础上结合另一个词构成的定中结构复合词,其中a、b两类分别构成“工具—受事”“工具—结果”的语义关系,e类则是在c、d两类词语结构的基础上语义泛化而来,由指称病征向指称社会不良风气、现象等转化,这三类共同组成“× 病症”类词语。

医学知识的普及推广,促使医学用语出现大规模的跨域使用现象,其中一部分医用词语形成固定泛化义,实现搭配及语用色彩上的功能增值。

新兴疾病名称是迎合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人们的互动体验与认知加工、语言接触、类推等因素都推动了这类表达的生成和发展; 对这类表达的理解,与认知主体所具备的语言知识、生活经验密不可分; 同时,情境、文化语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专业术语更注重对概念的准确揭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专业性的特点; 与之相对的俗名,则更多地表现出随意性、灵活性等特征; 后者虽表义俗白,但社会语用义丰富,是一面折射社会现象的镜子,我们应当以包容的态度对待这类俗名表达。

疾病名称的贬义化集中反映了一种社会歧视现象,它根源于人们的集体心态和社会心理,相比于社会上的更名呼声,积极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根除现存的歧视观念,显得格外重要。

摘要:本文根据语法语义特征对新兴疾病名称进行分类,结合模因论、隐喻理论对疾病名称的跨域使用情况进行梳理,讨论这类新名称的生成、理解机制,兼论疾病名称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新兴疾病名称,鼠标手,自拍病,隐喻,语言接触

参考文献

[1]侯敏.2010年度新词语解读[J].语言文字应用,2011,(4).

[2]黄小香.医用词语跨域使用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李宇明.词汇规范的若干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4]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J].修辞学习,2004,(4).

[5]田艳.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6]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

[7]徐朝晖.当代流行语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8]王寅.“现实—认知—语言”三因素间的反映与对应滤减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3).

[9]俞理明,杜晓莉.论词语的语义结构[J].汉语史学报(第八辑),2008.

3.中药处方别名及名称规范化 篇三

处方用药名称混乱,其根本原因是无统一的名称使用标准。中药处方使用的药名,一般以《中药学》、《方剂学》上记录的药名为准,其名称来源主要是继承历史著作及众学者的考究、订正、演化而来;其次是根据各地习惯称谓。至今没有一个规定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这使医师在处方时使用药品名称上有了极大的随意性,造成中药处方用药名称的混乱。如:处方中常用的“沙参”,其来源包括北沙参和南沙参,分属于两个不同科的植物,其功效不同,临床上大多区别应用,但教科書仍合并在沙参下是很不合理的。

《药典》中所收载的中药材及饮片名称是以“基源”为准,它有利于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但却不利于药品的使用。如:中药处方常用的“谷芽”,《药典》中“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者;而四川所用“谷芽”则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所发的芽,《药典》中者单独将此列为“稻芽”,两者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量用法完全一致,贮藏条件也完全一样。在临床使用中,这两者实际上就是谷芽,但在药品执法检查中,如果将稻芽作为谷芽用却称之为假药。

由于中药品种多,来源复杂,对其质量检验应使用《药典》标准;但临床应用则应按中医药理论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临床应用及《药典》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归类,制定统一的、规范化的中药处方用药名称,使其具有与《药典》同样的法律效力。使《药典》上的药品名称尽量与临床应用的药物名称相符合。确定药品名称时应尽量符合临床应用,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完全相同的药品统一使用一个名称。如:可将稻芽、谷芽统一使用一个名称。红芪合并于黄芪项下;南五味子归于五味子项下。如有别称,亦应标出,禁止使用不合理的别称。

4.规范名称 篇四

1、全体投资人签署的《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2、全体投资人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应标明具体委托事项、被委托人的权限、委托期限。

3、申请名称冠以“中国”、“中华”、“国家”、“全国”、“国际”字词的,提交国务院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4、特殊的申请名称,名称登记机关可以要求投资人提交相关的说明或者证明材料;

5、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机关与拟设企业登记机关不一致的,投资人还应当提交拟设企业登记机关的名称查询意见表;

6、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名称中冠以企业集团名称或者简称的,应当提交加盖企业集团母公司印章的《企业集团登记证》复印件;参股公司还应当提交企业集团母公司同意的证明。

7、根据上述文件,核准机关无法确定拟设企业的登记管辖机关的,可以要求提交股东身份证明。

以上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提交原件。

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投资人加盖公章或签字或由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签字。

5.规范名称 篇五

1、供应商选择评价和再评价制度

2、原料采购与验收制度

3、原料仓储管理制度

4、原料质量监控制度

5、生产过程防止交叉污染制度

6、生产线清洗制度

7、设备定期清洗制度

8、防止外来污染制度

9、配方管理制度

10、设备管理制度

11、现场质量巡查制度

12、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13、检验管理制度

14、留样观察制度

15、不合格品管卫生制度

16、产品仓储管理制度

17、产品召回制度

18、客户投诉管理制度

19、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20、文件管理制度

6.规范名称 篇六

册数:16开精装全一册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8 定价:298元优惠价:180元 目录:

第一部分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SF/ZJD0103003—2011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SF/ZJl30103004—2011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SF/ZJ[30104001—2011精神障碍者司法鉴定精神检 查规范

SF/ZJ]30104002—2011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 定指南

SF/ZJ]30104003—2011精神障碍者服刑能力评定

指南

SF/2J]30107010—2011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 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SP/ZJD0107011—2011生物检材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SF/ZJD0107012—2011血液中铬、镉、砷、铊和铅的测 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二部分

法医病理鉴定技术标准

人民检察院法医工作细则(试行)

法医学尸表检验

法医学尸体解剖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

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

第三部分

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技术标准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第四部分

医疗纠纷鉴定技术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问题的批复

第五部分

工伤、职业病致残程度及劳动能力评定

工伤认定办法

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

卫生部关于对异地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工作的 通知、卫生部关于如何确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权限范围的批复 第六部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部分

法医物证整定技术标准

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

公安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

公安部刑事技术鉴定规则 第八部分

其他法医技术规范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一中毒尸体检验 第九部分

法医司法鉴定管理制度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许可证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公安机关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7.规范名称 篇七

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十三式拳法的第一套,即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已经在技术招势名称、技术运化、发劲方法和技术招势结构分际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模糊与混乱,造成了同一个技术招势多种名称,不同的运化结构、多余的发劲方法,相连技术招势结构分际上的界定不明。

因此,本文在尊重陈发科和陈照奎的拳架及练法的基础上,本着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的原则,从字义、技法和文化内涵角度深入剖析了陈发科太极拳一路技术招势的部分名称,期望为陈式太极拳技术招势名称的规范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陈发科太极拳

1.1 陈发科太极拳内容界定

陈发科太极拳,在拳术套路方面分为一路和二路,以沈家桢、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以下简称《陈式太极拳》)一书中所绘制的拳架为范本;在拳架演变方面,包括洪均生、雷慕尼、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陈照奎等所传习的拳架。在陈发科的传人中,以陈照奎的拳架作为研究的重点,以其他传人的拳架作为辅助参考。

1.2 陈发科太极拳一路技术招势部分名称歧异汇总

下表是根据陈鑫、洪均生、冯志强、顾留馨、马虹、阚桂香、李雨樵、陈小旺等拳术名家的专著和论文中所使用的技术招势名称汇总而成。

以上这些有歧异的技术招势名称可分为三类:一是因同音、近音、近义而造成歧异,如懒扎衣改成了揽擦衣、拦擦衣、揽扎衣等;二是为方便记忆而增字、减字、换字而造成歧异,如金刚捣碓又称为第二金刚捣碓、左转身捣碓等;三是技术招势技法与其名称不相符合而造成的歧异,如金刚捣碓与护心拳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技术招势,不可混同为一势。

2 陈发科太极拳一路部分技术招势名称规范考证分析

2.1 预备式

从字义上讲,“式”为法度、规矩、模范、模式之意,势则是指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形势,是形象、动态性的样式。预备式,并非是正式的技术招势,强调的是法度规范性模式,所以应该用式字;起势、收势,则既可以是机势的势,也可以是模式的式;但具体到某一个技术招势时则必须用势字。这一点在戚继光《纪效新书·卷第十四·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拳法(以下简称戚氏《拳经》)中多有例证,如:“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2]307、“下插势专降快腿”、“埋伏势窝弓待虎”[2]313等。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将此式的动作要领描述为“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3]152。从其“无极象图”上看,两足与肩同宽(见图1)。《陈式太极拳》中预备式的站法为“两足距离比肩略宽”[4]69(见图2)。

图1,图2所示的动作是属于起势(或起式)的运化范围的。起势后的开脚岔腿,表示开势打招呼之意;但预备式应该为立正姿势,取其毕恭毕敬、专心致志之意。这种心理状态,是练习武术的起码要求,类同于现代武术规定的抱拳礼,这是出场的礼貌,是出场的规矩。因为在打拳之初,在面对人站立时就直接开脚岔腿,是不礼貌的,甚至会给人横气霸道的不佳形象。

同为陈王廷所创编的通背缠拳和大四套捶中的预备式皆为立正姿势,“两脚跟相靠,脚尖外分45°,身体自然直立;双臂自然下垂”[1]162(见图3)。《太极拳学》中的“无极图”亦可为旁证,“起点面向正方,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5]”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乃为练拳术之要道。

预备式与起势(或起式)不同,今人多将此二者混同或划分不明确。《炮捶:陈式太极拳第二路》中图12至图20将金刚捣碓的开势部分当作起势[6]66、70,这是错误的。现今陈式太极拳“老架”中的起势方法基本上可以说是借鉴杨式太极拳的。在通背缠拳和大四套捶中的起势均为仙人捋须势[1]59、163(见图5),这也是以往许多其他传统武术拳种所共同采用的,以示临敌时气定神闲与从容不迫。

2.2 金刚捣碓

金刚为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碓即碓臼,是木石做成的舂米器具,用于去秕脱壳,分为手舂碓和脚踏碓。金刚捣碓势模仿的是手舂碓,即以拳头当杵头,以臂膊当杵把。

以力大无比的金刚来捣碓,意在渲染技术招势强大的威力与不可抵御性。然而金刚的职责并非捣碓,降魔杵也不是捣碓所用之物,所以此势名并不是特别合适,但沿袭至今,早已约定俗成,却也无可厚非。

通背缠拳和陈式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碓势源于少林拳的“金刚捣臼”势,虽借用了其名称和握拳下捣的技术要点,但从整个技术招势的运化方法形式和用机价值来看,已经没有任何少林拳技势机势的韵味了。少林拳追求的是坚硬疾速,经得起人打,也打得坏人。而陈式太极拳是引武入道的拳法,追求的却是神机应变的技巧艺术,是武术技巧艺术的应用发挥,练的是轻柔灵敏的功夫境界和侠义豪放的精神气质。

在陈发科太极拳一路中共有四个金刚捣碓,但有些却在技术招势名称前面加“第二、第三”等带有序号性的用字和标明“左、右”等带有方向性的用字,这些累赘性的用字都应当去除为好。技术招势在套路中的重复,正体现了其变化性的衔接方式,和变化性的用机方式。

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招势,应当由三部分组成:防御部分、机势转化部分和攻击部分。不可将金刚捣碓用于防御和机势转化的部分当作起势。陈发科太极拳一路中的金刚捣碓,其技术运化的结构为:起手先接住对方的来势,随即转捋法向后,接着转拦压上步;当对方另一只手前来攻击时,我以左手拦截对方的来势,随即向上撩起右掌;当对方拨拦或捉拿我右掌时,我再一边向上抬臂转手,一边提膝攻击对方;在对方以手压下我膝盖后,随即乘势落脚,并向对方腹部捣下右拳,左手则从后迎合捣势。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称此势又名护心拳[3]154,因其“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3]158。这是错误的说法。金刚捣碓名称是从神化强劲的力度上命名的,而护心拳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技术招势,其定势一般为“右拳上架于额前上,左拳下扣于腹前”[1]268(见图6)。

2.3 懒扎衣

懒扎衣名称较早是出现于戚氏《拳经》中的用字,如:“懒扎衣出门架子”[2]309。之后在通背缠拳原始谱本上也沿用此字,如:“懒扎衣立势高强”[1]160。揽为引聚、围抱之意;拦为遮挡、拦截之意;擦为靠近、摩擦之意。这些“一音之转”的用字都与原名的生动形象的意蕴相差较远。懒扎衣整个技术招势体现的是临敌时安闲自如、不慌不忙地扎衣,所显示的是艺高人胆大的技艺风范和潇洒自如的精神气质。

其运化的结构是先以右手外拦对方打过来的手,再接着用左手拦压对方另一只打来的手,并随着向下拦压之势继续下撩衣袍,扎于侧后方腰带中;右手同时环绕反掌击打对方的头部。这是陈发科太极拳一路中懒扎衣的基本技势运作的机势形式,其中扎为缠束、拴系、挽上之意。

同一技术招势因不同衔接而更名为退进步拦擦衣或进退步拦擦衣,这种带有趋向性的累赘用字,应该清除为好,因为这会妨碍人们思考技术招势名称的价值意义,局限人们去揣摩技术招势更多的实际应用。

2.4 掩手肱捶

从字义上讲,演为演习、按照一定程式练习之意;掩为遮蔽掩护,乘其不备加以攻击,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意趣。洪为大水、山洪暴发之意,体现的是洪猛急湍的意境;而红字体现的是出拳见红的功力境界,不光要外表见红,更重要的是内里见红。

肱是指人的胳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整个胳膊。虽然可以有用肱催力之臆测,但此势并非是用肱打人,而是以拳击打,所以肱字是一个误用字,极应更正之。拳即拳头,称为捶也无不可,因为捶有用拳头打的意思,如捶胸顿足一词。但将拳头的击打称为如铁锤一样的锤打就是技术形势上的错误。在戚氏《拳经》、通背缠拳、大四套捶中多以拳和红拳称,如“七星拳手足相顾”[2]311、“补前扫转上红拳”[2]318、“神拳当面插下”[2]320、“庇身拳转身吊打”、“护心拳专降快腿”、“反堂桩后带着掩手红拳”[1]161等。

所以技术招势名称应恢复为掩手红拳,表现的正是在掩蔽遮护下出击见红之拳,宣扬的是拳法效应之功,这才是陈王廷拳法真正功力的体现。

2.5 倒卷肱

倒卷肱,表现的是接手擒拿法,即在擒拿住对方的手腕后,用另一只手折断对方肘关节的技巧方法。从整个技术招势的运化结构上看,确实是倒着卷肱的;接手退步,后手乘机势向前、向下按压对方的肘关节,效果所体现的正是要倒卷对方的肱,并非是要出手见红的用拳方式,故不宜用红字。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又将倒卷肱称为“珍珠倒卷帘”[3]6、232或“真珠倒卷帘”[3]364,其实根本与卷帘无关。

在《陈氏拳械谱》文修堂本中所录的“炮捶”拳谱中有“十五红”的说法,《炮捶:陈式太极拳第二路》中将此解释为:掩手红拳六次,抹眉红二次,跺二红二次,加上有时有的倒卷“红”,适为旧谱十五红之数[5]168。其中倒卷红的名称是错误的,应为倒卷肱。那么这个十五红就不是像顾留馨先生所解释的这样。其实十五红、十五炮的说法只是后人对炮捶架子中的炮、红名称数字的统计而已,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不可因这数字妄改技术招势的名称。

3 结语

建议将这五个技术招势的名称规范为:预备式、金刚捣碓、懒扎衣、掩手红拳和倒卷肱。其中预备式的动作应当纠正为浑然松静的立正姿势;起势(或起式)应尽量恢复为仙人捋须式的运化方法,而不是杨式太极拳中抬臂按掌的方式;金刚捣碓势中用于防御和机势转化的部分也不应当归入起势(或起式)之内。

陈发科的拳架及练法是研究陈王廷十三式拳法和当代陈式太极拳的较好范本,因为无论是其名称地更改、技术招势变化,还是其套路形式地整合基本上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并不是陈发科自己妄加改动的。以此作为基点逐步纠正陈式太极拳名称上的混乱,重新划分技术招势,恢复技术招势的原有技法,挖掘整理隐藏的技术招势及其变化,将会重现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武术所达到的武艺与道艺的高峰,将会为退化中的中国武术挽回颓势,为中国武术事业地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国锁.通背缠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戚继光.纪效新书[M].马明达,点校.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上海:上海书店,1991.

[4]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5]孙福全.太极拳学[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1937:3.

8.规范名称 篇八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材 汉字部件名称 现代汉语常用字 部件名称规范

2009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语言文字规范《现代汉语常用字及部件名称规范》(以下简称《部件名称规范》),大致明确了现代汉语中常用字的汉字部件拆分原则、部件及部件名称。该规范适用于汉字教育、辞书编纂等领域。《部件名称规范》给出的《现代常用字部件表》是对3500个常用汉字逐个进行部件拆分、归纳与统计而形成的,共包括441组514个部件。关于514个部件名称的命名,《部件名称规范》规定了“按读音命名部件”“按笔画命名部件”“按俗称命名部件”和“按部位命名部件”等四个规则。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还有《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1997)、《汉字部首表》(2009)。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教材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是否执行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执行程度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教材的汉字教学对语言文字规范又有什么样的反作用影响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参考教材的发行时间、发行量、覆盖面及影响力等因素,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S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调查主要对象是四套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语文教材。

二、调查方法

我们先把四套教材汉字及汉字部件输入数据库,形成基础教育语文教材汉字部件语料库。具体来源于四套教材的课本、课本后的注释、教学参考用书等。将每套教材的调查统计数据录入库中,以求做到对问题分析的全面、真实、系统,并方便进行对比分析,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这些录入完成后,详细研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有关文献,全面、正确地掌握中小学语文教材必须遵循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相互参照,进行比对分析,并提出分析和思考。

三、调查结果

由于四套教材汉字部件名称数据呈现量比较大,我们依次以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语文教材为例来分析汉字部件名称在语文教材中是否落实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1.北师大版教材汉字部件名称调查

(1)名称内部不统一,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如:

园:教材或教参中称为方框、大口框、国字框,规范应为围字框。

接:教材或教参中称为提手旁、挑手旁、剔手旁,规范应为提手。

街: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双人旁、双立人,规范应为双立人。

秋: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禾字旁、禾木旁。规范应为禾。

热: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四点底、四点,规范应为横四点。

玩: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王字旁、斜玉旁,规范应为斜玉。

织: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绞丝旁、乱绞丝,规范应为绞丝旁。

猫:教材或教参中反犬旁、犬犹儿,规范应为反犬旁。

(2)规范中做了微调,教材中还没有跟上的。

拍:教材或教参中称为提手旁,规范应为提手。

说:教材或教参中称为言字旁,规范应为言旁。

空: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宝盖头,规范应为宝盖。

却:教材或教参中单耳旁,规范应为单耳。

(3)新的规范做了调整的,原教材的汉字部件名称是错误的。

负: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刀字旁,规范应为负字头。

帽: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右上为扁日,规范应为冒字头。

毫:教材或教参中称为毛字底,规范应为玄字头。

紧、累: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紧字底,规范应为绞丝底。

形:教材或教参中称为三撇,规范中应为彡(shan)。

2.人教版教材汉字部件名称相符合性调查

(1)规范中做了微调,教材中还没有跟上的。

们:教材或教参中称为人字旁,规范应为单立人。

队: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双耳旁,规范应为双耳。

得: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双人旁,规范应为双立人。

想: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心字底,规范应为心。

(2)新的规范做了调整的,原教材的汉字部件名称是错误的。

探: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右边中间为小八,规范应为倒八。

璃: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王字旁,规范应为斜玉。

条:教材或教参中称为折文,规范应为冬字头。

画: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凶字框,规范应为画字框。

美: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秃尾巴羊,规范应为美字头。

点: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四点底,规范应为横四点。

3.苏教版教材汉字部件名称相符合性调查

苏教版的教材编写者比较重视教材中汉字部件的规范化。在苏教版教材的1-2年级,即第一学段,每册教材后都列有本册教材生字偏旁名称表,列出了具体的偏旁、名称和例字。其中的名称和例字基本上与2009年教育部和国家语文颁布的《部件名称规范》相一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医:教材或教参中称为三字框或匠字框,规范应为区字框。

疼: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病字旁,规范应为病字框。

考:教材或教参中称为老字头,规范应为老省。

随:教材或教参中称为耳朵旁,规范应为双耳。

巡:教材或教参中称为三个撇点,规范应为巡字心。

碧: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王字旁,规范应为斜玉。

繁、紧:教材或教参中称为系字底,规范应为绞丝底。

形、彩:教材或教参中称为三撇,规范应为彡(shan)。

巨: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匠字框,规范应为区字框。

建: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建字底,规范应为建之。

灵:教材或教参中称为横山,规范应为雪字底。

包:句:教材或教参中称为包子头,规范应为句字框。

4.语文版教材汉字部件名称相符合性调查

通过表4对四套语文教材的汉字部件名称的分析,这一部分出现的问题最多,相比较于汉字的笔画和汉字的笔顺,语文教材汉字部件名称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类情况。

(1)《部件名称规范》做了微调,而部分教材还是安排传统的。或者俗称在教材中使用。

(2)《部件名称规范》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汉字的部件已经做了调整其名称,而我们的部分教材没有重视或者是没有来得及及时跟进,导致教材相对于语言文字规范滞后。

(3)有的教材同一汉字部件名称出现几种不同的俗称,让学生无法做出选择正确的,与规范相一致的名称。

(4)同一套教材中前后年级的教材中相继出现同一部件的不同名称,这是很不应该的。建议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可以根据这次发现的主要问题,结合《部件名称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偏旁部首名称作一些调整,以便使我们教材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结语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四套教材大部分的汉字名称是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但也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少问题,包括部件归类,部件名称等等。《部件名称规范》是2009年颁布的,但到今天,我们的教材还没有及时跟进,部分汉字部件名称内部混乱、不一致现象突出,这显示出我国教材建设的滞后性。教材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呼吁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审核机关重视教材的科学化、规范化编写。以国家语委此次重大项目课题为推手,进一步自查自纠,坚定而积极地推动此项工作进行,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

其次,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逐步落实教材的编写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高度一致。当然教材的编写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教材也在不断地修订中。教材在落实标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和教材编写的实际情况,可以反观我们的语言文字标准。比如:“彐”这个汉字部件在几套教材中都称为横山,《部件名称规范》改称为雪字底,所举例字为归、寻、雪、急。如此改动在教学的具体实际中,很多一线的教师不太好向学生解释清楚此部件改名的来源。

尽管现行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可能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会作适当的调整、修订,但目前它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的规范文件一经颁布,即成法规、标准。既要执行规范,又要便教利学,就需要我们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有所变通,这正是需要我们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苏新春.汉语词汇计量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字及部件名称规范》[S].见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78/A19/yxs_left/moe_810/s230/201001/t20100115_75696.html.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7] 苏新春等.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8] 周美玲,苏新春.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用字状况调查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上一篇:六年级下语文综合试卷下一篇:浅议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