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之歌说课稿

2024-07-25

七色光之歌说课稿(精选9篇)

1.七色光之歌说课稿 篇一

七子之歌说课稿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其课型为精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位于语文版三年级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子之歌》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 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课文选取了其中的《澳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句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

三、重点难点

其中目标1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用一课时(40分钟)完成。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诵读为主”。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安排了以下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及历史背景(15分钟)

把课文放在历史情景中教学。这篇课文表现的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必不可少。在课堂上简要介绍近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被列强虏去 的“七子”,是民族危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学习《澳门》(18分钟)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诵读为主”,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整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疑问,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疑问来组织教学。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然后交流讨论,适当点拨。结合师生课前查阅的资料,理解“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但是他们虏去的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等句子的含义。在反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特点,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2分钟)

一节好课应该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于这节课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所以我设想中的课堂结尾应该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七子之歌》的背景音乐声中,我用激昂的语调再次激发学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 “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陆续归来,1999年澳门也回来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回归。

七子的悲歌,跟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希望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台湾的统一大业!

2.长江之歌说课稿 篇二

王瑞香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江之歌》。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长江之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壮丽的山河。《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壮丽的山河的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贵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我根据本课特点,结合我校“童真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作者对长江的依恋、赞美和热爱。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大约3分钟)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带视频的《长江之歌》

师(板书:长江之歌)简介《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继续播放有关长江知识的视频。

3.通过看视频,听歌曲,你们还对长江了解多少呢?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知长江的直观视频时,获得与长江相关的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大约安排在15分钟左右)本环节我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得词语。

第二步,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

第三步,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如此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奉献思维成果,理清文章脉络,更清楚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感悟。

(三)精读训练,体会情感(20钟)

1.我们观看了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了《长江之歌》,我们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长江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2.(1)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读,第一部分,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空间跨度大,纵观中国东西部,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带着这种理解去读。(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体会长江母亲海纳百川的胸襟。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读出母亲对孩子的细心关爱。

3、精读第二节。(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长三角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黄金水道的作用,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

设计理念:抓住主要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2分钟)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指名回答)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吧。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齐读课文。

设计理念:

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五)拓展延伸

课下,让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诗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长江,喜爱长江,赞美长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1、长江之歌

母亲的情怀 无穷的源泉

六、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长江之歌》这一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指导感情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先让学生读,然后自己评价读得怎么样,然后小组长评议读得怎么样,最后老师稍加指导。评议后,读的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再读一遍,这样很容易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七、资源开发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内容有:

1、自学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写。

2、搜集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

其次,是课上资源的利用,一上课,我就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视频,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利用多媒体凸显出来,让学生重点朗读,反复体会,并配以相关的插图作为背景,辅助学生加以理解。

第三,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课后适时加入了“拓展”环节,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长江的诗歌,丰富积累。

3.对韵歌说课稿 篇三

对韵歌说课稿1

教材解析

本课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核心任务

【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云”和撇折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导学活动:

活动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活动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学习第一、二句,体会单字对)

教师朗读第一、二句,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呈现简笔画的“云、雨、雪、风、花、树、鸟、虫”,出示生字卡片“云、雨、雪、风、花、树、鸟、虫”,学生选择对应的汉字在画下摆一摆,初步理解字义。

3.引导学生归类。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

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鸟、虫”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活动三:学生诵读课文。

1.自由读读1.2句。

2.借助板书,师生合作对对子3.背诵。

活动四:学写生字:云.

1.复习田字格。

2. “云”字第三笔是“撇折”

3.观察位置,书空,范写,生写,讲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对、云、雨”等7个生字,会写“虫、山”2个生字和提、竖折2个基本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学活动:

活动一:通过各种形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活动二:学习第三句,感悟多字对

1.教师朗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说说听到的事物。

2.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4.引导学生发现柳对桃是植物对植物,绿对红是颜色对颜色,山对水是事物对事物。

5.教师小结:同一类的字才可以对对子。

活动三:、迁移运用,尝试找对子

1.出示课文《金木水火土》,请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读。请学生在其中找单字对。

2.提问:花对鸟外还可以对什么?学生尝试对对子。

活动四: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活动五: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

对韵歌说课稿2

一、《对韵歌》是人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5的教学内容。《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当然本课被安排在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单元识字单元,可见通过本课进行识字和写字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个别学生组词是错的,个别学生说话有语病。识字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因为是刚开始接触识字不久,写字方面握笔姿势等细节都需要老师很耐心地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新课标中对高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知识与能力:

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等7个字。

2、会写生字“山”和基本笔画竖折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对学生书写的良好习惯做了适当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到大自然中寻找对子,对语文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语文,树立一种大语文观,爱生活即是爱语文,爱语文即是爱生活。)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2、用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个人的感悟,可以发现低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识字写字,在教学中必须抓好。读书的形式多样才适合这个年龄段,才易于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学难点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2、读课文不拖音。(一年级的孩子就是不会方法,不太明白学习的许多事情,所以要慢慢去教他,孩子拖音很厉害,也是一个不好改的问题,所以就要耐心进行指导。)

五、说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做好课件,准备好生字卡片,准备好粉笔。

六、说教法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法。把孩子带进学习的氛围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七、说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表演演练法等。对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于是我带着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最贴近生活的对子。

八、说教学过程

九、说布置作业:

1、读熟练并背诵《对韵歌》。

2认识本课会认字。

3会写本课会写字。(此项作业紧扣今天的所学,有学有练,求科学合理,练习有收获。)

十、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课文最精华在体现。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清对韵歌,并能熟记于心。

5、对韵歌

云雨雪风花对树鸟虫

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对韵歌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苹果葡萄硕果累累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心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李苦、瓜甜、习习、绵绵”等词的意思,并练习说对子。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对子。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教法分析

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学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流程

1.复习检查。

通过检交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苹果园和葡萄架多美呀!(教师出示苹果园和葡萄架)。教师趁机提问:

a.串串葡萄挂在什么地方?

b.苹果结在什么地方?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老师想把这五颜六色的水果送给你们。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置身在一个大果园里,有好多好多的水果,你都能想到哪些呢?教师再出示李子和西瓜的图片,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即范读指导。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葡萄对什么?

(2)李苦对什么?

(3)风什么?

(4)地对什么?

(5)南对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入飘香的果园。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4.创作想像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丰收的果园。。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六、板书设计

葡萄————苹果

李苦————瓜甜

风——————雨

地——————天

南——————北

对韵歌说课稿

对韵歌说课稿

《对韵歌》说课稿反思

张秀琴《对韵歌》说课稿

对韵歌

对韵歌

对韵歌

对韵歌(优秀)

5、对韵歌

4.场景歌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场景歌》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 课文旨让同学们在认识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员活动这些场景中认识数量词并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以简单词组组成的儿歌形式呈现,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诵,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我采用自主阅读法:放手让学生读书,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又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在学法上: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读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阅读感悟。

(三)、拓展学习积累。

(四)、课后作业。一.复习导入新课。

第一步,检测一类字的认读情况。第二步,检测二类字记写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检测题来测试学生上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更好的开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阅读感悟。

第一步,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小节?并在老师提示下分解读课文,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

第二步,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地方的场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归纳总结能力。

第三步,三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让学生认识数量词并举例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这样学生对数量词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步,练习运用,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生活中的数量词。此设计巩固了数量词知识有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运用能力。

三.拓展积累。

出示一首同学们熟悉的量词歌加深学生对数量词的认识,也加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场景歌》。

2、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5.马路歌说课稿 篇五

一、说设计意图

《马路歌》是选自江西省幼儿安全教育读本《幼儿安全早知道》第一章的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人们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淡薄,交通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如:不遵守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等,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要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及生命所造成的危害,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教学。

二、说学情

结合大班幼儿好求知、好学习之一特点,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要让幼儿在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好习惯,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 2.技能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3.情感目标: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是: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难点是:知道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且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我做了如下的课前准备工作:

1.交通标志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交通灯模型

4、布置教室模拟马路情景

六、说教学法(1)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提问法;2.观察法;3.交流讨论法;4.情景设置法。

(2)说学法

我采用的学法有:1.游戏法。2.体验法3.多感官参与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这也符合心理学所说的“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七、说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快乐学习,达成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程: 情景激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判断对错——了解标志,交流讨论——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拟游戏,体验生活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开始,我将以“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和兔宝宝去看望兔奶奶,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观看兔妈妈和兔宝宝看望兔奶奶路上的情景,直观的再现了兔宝宝在马路上抓蝴蝶的情况,很快的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倒?我们应该在马路上玩耍吗,我们应该怎样过马路?”启发幼儿思考,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课件展示,判断对错

然后,通过PPT课件,向幼儿生动直观的展示如何正确的过马路,看交通灯等,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通过多媒体看一看,动画片的小朋友是如何过马路的,”教师小结:过马路时我们应该看看交通灯,当绿灯亮起时,还应看看左右是否有车辆,再通行。然后出示几张过马路的图片,让孩子们判断对错,说说哪幅图是对,哪副图是错,使孩子们对马路安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了解,这一环节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通过判断过马路时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了解标志,交流讨论

接下来,我会出示教具,交通模型灯,并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它告诉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幼儿交流讨论,认识红绿灯,并学会观看红绿灯,并由教师做小结:交通灯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交通秩序,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提出问题:除了交通灯,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呢?让孩子们观看图片,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师小结: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红色的三角形是人行横道,看到了这个标志我们就可以走了,P代表停车标志,表示此处可停车,箭头代表直行车道,车子可行走,汽车下面有一个直行标志,表示机动车车道,只能机动车行走,人不能走。引发幼儿持续探讨、学习的愿望,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在“标志”的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这一环节由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基本的交通规则,再次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热情,加深幼儿对交通规则这一概念的理解,为突破活动难点这一环节做准备。

四、欣赏儿歌,归纳小结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并真实的感到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好处,我会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们如何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宝宝呢?”欣赏儿歌,马路歌,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交通规则的理解,突破活动难点。

五、模仿游戏,体验生活

最后,我组织幼儿模拟过马路情景游戏,出示不同的交通灯,让幼儿切身感受马路上的安全,并在模拟中体会理解交通规则,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使本次活动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幼儿形成长期的影响,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认识的交通标志。

6.红星歌说课稿 篇六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新《纲要》指出,新歌教学不能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及创编的技能和能力,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红星歌》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歌曲是进行曲风格,雄伟而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歌曲。

二、说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那么,根据材料特点以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红星歌》,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2)能力目标:感受歌曲中雄壮的进行曲风格。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革命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远大理想。

三、说重点难点: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立的教学重点为: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在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我确立的教学重点为: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难点为:用动作感受进行曲雄壮的风格.在这个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式提问,多媒体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以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观看电影《红星闪闪》倾听故事。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一架(老师伴奏用的) 。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事先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可以让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带着感情演唱。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是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它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

在学法上:我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感知音乐的旋律,音量的力度变化,理解歌词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幼儿整体跟唱的方法,教师整体教唱、幼儿整体跟唱是师生的相互活动。整体跟唱的学习方法正是幼儿迫切需要的,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六、说教学过程: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具体过程为: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幼儿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幼儿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个环节,游戏体验

我教师首先让孩子系统完整地欣赏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受。

首先我用小英雄来引入简要介绍《闪闪红星》故事的梗概。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红星歌》。接着创设师生接龙演唱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同时我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幼儿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巩固环节

演唱歌曲是幼儿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幼儿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不仅逐句教唱歌曲和介绍音乐符号,以便使学生能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演一演等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互补的形式进行完善和梳理,不仅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而且使孩子原有的经验获得了补充和提升

第四环节,情感提升。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跟据本课的内容和幼儿的兴趣对歌曲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对《红星歌》进行律动表演,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来检查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并据此做出改进教学的策略:(1)关注幼儿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

(2)关注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态度和表现。

7.卖报歌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月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音乐课的特点,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和三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新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歌曲情感表现。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导入新课是关键,因此,我采用了视觉图象法,讲故事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解放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环节:教师范唱表演;

8.幸福拍手歌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国歌曲,歌词由日本的木村利人填写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词,除拍手之外,还有跺脚、拍肩等动作。为了让学生有创作的机会,课本中只出示三段歌词,其余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第一、第二乐句句尾都空出两拍,让演唱者表演动作,第三、四乐句密切相连,最后也空出两拍作动作,所以这首歌曲非常适合表演,歌曲情绪热烈欢快,富于感染力,连续的八分附点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带着快乐情绪,借助肢体、表情来参与活动。

(2)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通过引导学生编创歌词和舞蹈动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教学难点:

教唱这首歌曲的难点,主要是连续的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这在外国歌曲中经常见到,但在中国的创作歌曲中却很少遇到,学生们会感到很不习惯,所以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节奏游戏”这个环节,为学唱歌曲做了一个铺垫。

二、说教法:

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师生对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活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六个教学环节。

1、第一个环节:趣味游戏,操练节奏,突破难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了四个步骤,层层深入的带领学熟悉并掌握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渗透和铺垫。1)出示节奏 X.X X.X X.X X X.X X.X X X 2)用节奏说出:我.拍 手.来 你.拍 手!拍.手拍.手 拍手 3)鼓励学生用节奏说跟着老师来。

4)用节奏引导学生说出:我.跺 脚.来 你.跺 脚!跺.脚跺.脚 跺 脚 5)游戏:如.果 感.到 幸.福 的.话 你.会 做.什 么?

教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用以上节奏提问学生,要求学生用动作回答教师的提问。游戏最后扩展到学生互相提问回答,既熟悉了歌曲节奏,有为创编做好了铺垫。

2、第二个环节:歌曲学唱。

1)听录音范唱,(听听他们幸福的时候做什么呢?)歌曲介绍。

3)出示歌词:指出难点并和教师读歌词。介绍八分音符,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第三句歌词。

4)分句教唱。重点教唱第三句,并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紧密相连。5)师生接唱,小组接唱。重点接唱三四句。6)演唱全曲。提示情绪。

这个环节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经过第二个环节,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学唱歌曲时首先让学生聆听一遍歌曲,对歌曲有了一个完整的体验,再通过教师教唱、师生接唱、分组接唱的形式,直至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由浅入深,使孩子再快乐的气氛中完成整首歌曲的学习。

3、第三个环节:创编歌词和动作。

教师问学生:除了幸福拍手,你还会做什么呢?请你做一回音乐家,创编一段,带领大家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编中得到快乐)

4、第四个环节:综合表演。今天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很出色,但似乎还没法满足大家的创作欲望,最后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你创编的歌词和动作展示一遍,(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从创作中获得自信、获得满足。)

5、第五个环节:拓展视野,介绍乐器名称,让孩子们感受乐器的声音节奏,并让孩子们用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创作中来。

6、第六个环节:课堂小结

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能告诉我你快乐吗?最后,在师生配合中结束这节课。师:如果感到快乐你就点点头,生点头。师:如果感到快乐笑一笑吧,生笑一笑。

9.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说课稿 篇九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唱歌课《少先队植树造林歌》。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的提到人类面前,保护、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时每个公民那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学生在学习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后,不仅能够感受到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更能够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将此决心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本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音乐的情感体验,加强学习兴趣,更好的结合自己的美好心愿来表现歌曲。在本课中,我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情境化的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而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如上所述,本课中,我不仅仅创设了绿色家园遭到破坏的情景、”红黄蓝”三队相互竞争,争当环保小天使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自主探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歌曲、学习歌曲、表现升华歌曲。

本科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表现领域的演唱、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和感受与鉴赏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及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音乐与社会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教材吧。《少先队植树造林歌》为C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前两小节是主和弦五音开始下行跳进,加上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轻快、活泼。第三、四小节节奏舒展,旋律上扬,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第五、六、七小节形成从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的转换,音乐显得错落有致。第八小节旋律从高音之快速地级进下行,第九小节稳稳地在主和弦上站住。整首歌曲旋律明快、清新、跳跃、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时的愉快心情的崇高的理想。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词作者管桦,曲作者张文纲,当时他们创作的时候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成立初期。这首歌虽不是经典的文化传承歌曲,但它与时俱进,积极向上,号召和鼓舞广大少年儿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是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集中介绍了以保护环境以及描绘美丽大自然的音乐,首先在感受与鉴赏领域中学生通过聆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来感受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其次在音乐表现领域,学生通过演唱《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到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的同时抒发自己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将此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情分析

●对于保护环境这一题材,学生虽然在平常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有所了解,但真正通过学习带有浓厚生活情趣的歌曲,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歌曲的鼓舞下将此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还没有接触过。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体验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法、律动法、对比等方法已经比较适应,并能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地展开学习。

在学唱方式方面,大部分学生在以“听唱为主视唱为辅”的学唱方式下能够顺利演唱曲谱,但是节奏变化比较丰富以及出现连音线的曲谱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自主把握存在困难。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情分析

●歌曲曲调方面: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4/4拍、情绪活泼欢快充满生机的歌曲,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一时期与时俱进的歌曲并不陌生。

能够通过反复听辨简单模唱歌曲的曲调。

●识谱能力、音乐感知力方面:已经对音乐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能够试唱简单的乐句,认识唱名。通过聆听能够感受出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情绪。

●歌曲节奏方面:通过模仿以及识读节奏谱,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但是对旋律中一字多音的唱法掌握不好。这是我运用的教学手段。

体验法:通过视觉、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问答法: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唱好歌曲。

听辨法:通过听辨,熟悉歌曲。对比法:通过对比,掌握圆润流畅的连音以及八分音符弹跳音的演唱方法。比喻法:通过形象比喻,学习乐理知识。

这是我为本课做的技术准备。

用合成器录制的音频,用音乐软件制作的乐谱,用白板制作的课件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1.第四乐句加入换气记号的唱法和“我们 少先 队员.把︱小树 种在 祖︱国.的 土地 上.0︱”的音准及咬字吐字不容易掌握。

通过母音强化以及对比的练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八分附点节奏的运用更加突出绿化祖国的决心。一字多音的演唱应该做到圆润流畅,连续八分音符利用短叹气的演唱方法做到弹性而又跳跃。

2.歌曲情绪的表现

指导学生在演唱时以情带声,用情感做依托,表现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的同时抒

发自己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积极参与音乐的探究活动并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感受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

2.通过自主探究的音乐活动找出歌曲的难点

3.通过图片记忆歌曲第一段歌词

4.通过启发法唱好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自然地、有表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

2.掌握圆润流畅的连音以及弹跳音的演唱方法。

3.背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置为: 在充分感受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并背唱第一段歌词。

难点为:

1.歌曲中有连音线的歌词的演唱。

2.最后一乐句第七小节换气记号处的唱法及第八小节旋律从高音2快速地级进下行的演唱。基于以上分析,我为本课设计了三个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情,导入音乐

二、智力闯关,学习歌曲

三、情感升华

下面我将逐条向老师们进行讲解说明。

一、创境激情,导入音乐(7分钟)

1、师生问好之后,创设情景,老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绿色的家园吗?为什么?

让我们随着春天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大自然,那里的天是那么的蓝,那里的树是那么的绿,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绿色家园美丽的景色,并在课前进行简单律动,放松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教师继续引导:可是同学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引发了沙尘暴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各种危害,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

通过欢快的音乐、绿色家园的画面和悲伤的音乐、树木植被遭破坏的画面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反差,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巧妙的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植树造林、热爱大自然。师:就应该做到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自然引导出植树歌的出现。

二、智力闯关,学习歌曲

师: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绿色环保的歌曲《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既然同学们都愿意为保护环境做贡献,那你们和我一起加入到绿色智力大比拼中吧,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分别为红队、黄队、蓝队。哪一队闯关成功,老师就将你们的队旗插到绿色的树林中,看看谁是环保小天使!

(一)第一关: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文化背景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听辨歌曲歌词,回答“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哪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同时记忆歌词)

师:这是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美好心愿的歌曲,歌曲创作于60多年前,词作者管桦,曲作者张文纲,当时他们创作的时候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成立初期,他们为我们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好听的歌曲,如《我们的田野》等等。所以被人们称为将自己的爱心全部献给祖国花朵的人。

(二)第一关:听辨歌曲的节拍、节奏

1、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

2、学生听辨4/4拍乐曲的韵律,并感受它的强弱规律

3、听辨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并拍出第一乐句的节奏

XX X0 X X X0︱XXXXXXX︱

4、教师出示歌曲节奏谱,学生识读并用手拍击,找出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

师:一个小附点,一点不起眼,音符右边站,时值增一半。休止符像歌曲中的红灯,遇到它要马上停,此处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少先队员们热爱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情怀。

(三)第三关:模唱歌曲旋律并识读乐谱

1、再听歌曲,并用“LU”模唱歌曲旋律

2、学生在模唱的同时,找出最难把握的乐曲(设计意图:将发声训练巧妙的穿插其中,即进行了发声练习,达到了训练效果,又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3、教师出示最后一乐句歌谱,加入换气几号,并随着学生试唱画出乐句的旋律线 师:一口气唱完会很累的,所以作曲家在这里加上了一个记号,你知道它叫什么? 像不像小鱼的嘴巴,换气记号像鱼嘴,探出水面快吸气。师生做快吸气动作。

4、识读乐谱,用唱名视唱整曲

(四)第四关:填唱歌词

1、随着老师的琴声,学生轻声填唱歌词,并找出难点

2、学生找出的难点,请会唱的同学讲解给大家,并说出原理

(设计意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师生、生生接龙或分小组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歌曲、轻声学唱、自己找难点等活动,让学生简洁高效、轻松愉快的学唱歌曲,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第五关:看图片背唱第一段歌词

(六)第六关:歌表演

1、唱好歌曲

通过mp、mf、f等力度变化感受怜爱、幸福、自豪、急切、兴奋等情绪。

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的歌声我能感觉到你们都是喜欢绿色、爱护绿色的好孩子。那对小树苗的怜爱,用轻强一点的声音还是弱一点的声音?生:(弱一点的声音)用mp的力度演唱前两小节。师:小树苗如果听到大家对它们这么怜爱,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如果知道我们将要把它们种植在肥沃的土壤里,一定会等不急的。那表现急切的心情用强一点还是弱一点的声音?生:(强一点的声音)用f的力度演唱三四两小节。师:种植小树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生:幸福、自豪

师:那表现幸福自豪的情绪用那种力度演唱?生:

(强一些的力度)用mf的力度 演唱5、6小结。师:将小树植入肥沃的土壤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用什 么样的力度表现?生:

(兴奋,强一些的力度)用f的力度演唱7——9小结。师:

弹琴领生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学生表演歌曲(设计意图:通过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植树的快乐、旋律的动感)

三、情感升华

(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拯救地球》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共建绿色校园,同护地球母亲,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

在这节课上,教学评价贯穿始终,多种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情境实践中唱歌曲: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本课,我采用智力问答,以及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课堂教学已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歌曲、表现歌曲。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上是我对《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这首歌曲进行的教学设计,衷心恳请老师

上一篇:临沂文化下一篇: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