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

2024-07-10

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精选10篇)

1.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 篇一

《孙权劝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编号: qnj-x-15(1)主备人:郑模亮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孙权劝学》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法指导】

1.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2.透过人物语言推测人物神态、口吻、心理,特别注意的是语气词,这种方法为“语气线索法”,同时考虑人物身份及相互关系,以便使推测更合情合理。【知识链接】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赤壁之战,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查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卿()邪()涉猎()孰()复()更()2.《孙权劝学》选自,本书是(朝)家、家

主持编纂(zuǎn)的 体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把预习的疑难汇总出来。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或重点翻译词语(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并解释,疏通文意。

3.揣摩人物说话语气,角色(旁白、孙权、鲁肃、吕蒙)朗读。4.能找出人物对话吗?请分析语气和人物(孙权、鲁肃、吕蒙)性格。(温馨提示:请用“我从句子,感受到了 语气,可以看出(人名)的性格。”的句式。)孙权: 鲁肃: 吕蒙:

三、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合作解决,没完成的再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仍未解决的困难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在展示的最后环节提出来。

四、展示准备:针对小组要展示的问题再次讨论。

五、展示点评:分组展示点评。

六、拓展延伸:

读书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深入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词意思,然后运用这两个成语写一段话。【学后小结(收获和困惑)】:

2.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 篇二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

(参考时间:15分钟)

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

1.注音:

卿(       )           邪(       )         涉(       )

猎(       )           孰(       )         遂(       )

2、解释词语:

多务:                                 经:

博士:                                往事:

若:                                  见事:

3、《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它是北宋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

一、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__________家、 __________家。

3、四书五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但当涉猎(             )                    (4)见往事耳     (                )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自以为大有所益(                )

(7)及鲁肃过浔阳(          )(           ) (8)蒙乃始就学    (                 )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四、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五、.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六、理解课文

1、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__________ ,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 ,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__________。

2、本文通过孙权规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本文是通过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3、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你有何启示?

【第二课堂拓展延伸】

(参考时间:25分钟)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见于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1、读文段,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解释下列词语。

及:                                       就学:

惧:                                       自若:

3、根据短文意思断句。

及 孟 子 稍 长 就 学 而 归 母 方 织

4、根据短文翻译句子。

(1)母愤因以刀断机。 译文:

(2)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译文:

(3)学何所至矣?译文:

5、你是怎样理解“孟母断机”的?

6、《孙权劝学》和本文段都是“劝学”,结果都很成功,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③。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牡,锁簧。    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⑦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

薛淑梅

3.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 篇三

龙海市实验中学

朱卫军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孙权劝学》。恳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本班又是属于优质生源班,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教前会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讲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向学生求救,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辨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看投影通读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的能力。

2、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三、教师范背,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朗读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

五、请一同学来复述故事,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劝”的艺术。

六、创造性阅读——编创课本剧,体验感悟,评价人物。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作活动之中。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七、联想链接,精神内化,延伸拓展。

1.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或古诗文名句进行解释。2.学以致用。(解课前老师的困惑)3.模拟记者招待会。

八、评议总结、积累巩固。

九、作业设置。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龙海市级教研公开课)

龙海市实验中学

朱卫军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3、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能力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教前会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的韵味。

2、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背读等,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

2、竞赛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检查课前学习情况可采用抢答的方式,包括辨字音、词 义、翻译等,分步落实文言知识。

3、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4、比较阅读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方法:

1、先学后教,自读质疑,借助工具书课前学习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讨论解决。

2、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小记者采访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篇幅短小,在教学时应侧重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创造性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课前学习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把简单的课文复杂化。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先学要求:

1、读熟课文,读通注释,读准字音,进而背诵课文。

2、能疏通文意,创造性阅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前言:在正式上课之前呢,我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继续发扬胆子大的优点,该举手的时候就举手,该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回答问题,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我,以及咱们后面听课的各位老师,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做到?这节课我还准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有一位亲戚孩子,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她的父母为她感到着急,向我求救。我很想好好跟她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她说些什么呢?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教师讲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向学生求救,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三)、辨读课文、自主强化。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看投影通读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的能力。

2、单个学生表演读,(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3、教师范背,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背诵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

(五)、请一同学来复述故事。教师加以点评并做简要分析(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劝”的艺术)。

(六)、编创课本剧,体验感悟。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师: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评价人物)

(七)、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我这位亲戚的孩子。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看来,大家对这则故事已经理解的非常透彻了。那么接下来我想告诉大家一件非常神奇的消息,那就是我们文中的三个人物今天就在我们的现场——他们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们(一组是孙权,一组是吕蒙,最后一组是鲁肃),现在老师想派一名记者,采访一下孙权、吕蒙和鲁肃,或者说,我们来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记者问哪组人,哪组人就从你们组的角色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至于问什么,暂且保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想想,记者可能会问你什么问题。

师:好了,记者招待会现在开始,我们一起来听记者的采访吧!

(八)、评议总结、积累巩固。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愿不愿意也听听老师的意见?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其实老师的总结也是受同学们发言的启发。同学们,学习苦吗?的确苦,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苦,又哪来的甜?以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应该说已经非常优越了。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产生厌学情绪?一句话,学习态度问题。所以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已经有了厌学或者正在有着厌学的情绪,那么希望在这节课之后,能够端正起学习的态度,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父母和师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为读书教育。与此同时可作适当的板书)

师:一节课很快下来了,根据这节课的表现,大家看看我应该把奖品送给谁?(学生们自己可能推选出很多人选),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也不知道把奖品送给谁了?就送给大家吧!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什么奖品?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出示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幻灯片)老师就把这些名言警句送给同学们,(学生齐读)。(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在分别之际,老师再赠送大家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在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司马光也就会含笑九泉了。

(九)、作业设置:

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2012年3月27日

4.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四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孰若孤/孰视之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了解/引见)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 D.孰若孤/孰视之(谁/通“熟”仔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5.《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 篇五

1.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孙权动学突出的是“善劝”,鲁肃与吕蒙的话,突出的是鲁肃对吕蒙的“赞叹”。

B.吕蒙“就学”之后其长进之快,大大超出了孙权当初对他的期望。

C.吕蒙“就学”之前是一个缺少常识、才干和谋略都不突出的人。

D.本文描写了三位人物,其中以吕蒙为主,孙权、鲁肃次之。

2.下列句中加粗的意思相同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他正在北大攻读博士。

3.文中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已经有了长进?这属于什么描写?

4.从孙权的语言看,你认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5.联系课文试从“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阐述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参考答案

1.D

2.不同。

(1)句“博士”为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句指学位的名称

3.又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昔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些描写属于侧面描写。

4.孙权善于劝说,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君主的身价。

6.《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六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孰若孤/孰视之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了解/引见)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D.孰若孤/孰视之(谁/通“熟”仔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7.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篇七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到 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了解。

6、蒙乃使就学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应当){门当户对(相当)

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多多益善(更加)

C.{见往事耳(历史){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

D.{卿今者才略(您){卿今当涂掌事(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C)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

8.孙权劝学和说苑的阅读答案 篇八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

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

9.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 篇九

【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

8、卿今者才略( )

9、即更刮目相待( )(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今异义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一词多义】

1、谓:权谓吕蒙曰( ) 谓为信然( )

太守谓谁( ) 太守自谓也( )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3、过:及鲁肃过寻阳( ) 人恒过( )

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 ) 曾益其所不能( )

香远益清( )

5、更:即更刮目相待(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是日更定矣( )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成语积累】

①. “吴下阿蒙”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腐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附阅读答案:

【古今异义词】

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一词多义】

1、对------说;说;是;命名、称谓

2、用;认为;更加

3、到;过错

4、好处;增加、更加;

5、重新;还;初更,时间单位

【成语积累】

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一)1.迟、晚,怎么,

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年纪大,事务多。

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

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这,离开,

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1.不久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10.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十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 (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上一篇:《长安道》观后感及影评下一篇:是美丽的高中生作文6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