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学习心得

2024-08-22

硬笔书法学习心得(精选8篇)

1.硬笔书法学习心得 篇一

书法培训学习心得

在当今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格局似乎淤积了文化的锋芒,然,眼睛雪亮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并推出了一系列振兴古文化的措施,比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

当大街上满都是肯德基、麦当劳还有我说不上名字的西餐厅;当很多孩子都对游戏感兴趣而不再有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当儒释道文化的最大薄弱时期已经展现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当„„

弘扬古文化是当务之急。

正思索着,一个崭新的校门矗立在我的面前,我意识到已经到了目的地——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简单参观,便被这里的文化气息所环绕,干净整洁的教室里都有那么几幅书法作品,当然操场红色的地毯,丰富多彩的文化墙也让我目不暇接。简单报名后就到了会议室等待老师给我们授课。

市教育局的领导简单讲话后介绍了几位授课老师,都是临沂大学书法系的老师,我认识。因为我就是临沂大学毕业的。

第一堂授课老师是刘希龙教授。刘老师是临沂大学书法专业的领头人,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技法和理论都非常优秀。

刘教授给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书法和写字的区别,他说像他们那代人也曾开过写字课,但现在国务院下的文件是普及中小学书法课,而不是写字课。就这个问题讲了接近一个多小时,也正是我平时思考但没有成系统的,简而言之,写字是一种机械化劳动或者重复,具有规范化,是现代的;书法是历史的,是传承的,是可以彰显生命本体的艺术形式,书法中的一根简单的线条就足以让人感受生命的律动,让人思考万千。如果让我总结,我会说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是以丰富的技法体系为表达方式的,可以表达人的意愿志向的线条艺术。但体会书法中的生命张力却不是任何人能体会到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技法训练,不断的和古代法帖里的元素相比较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者和创作者永远都是站在天平的两端,实力对等才能公平评价。于是我才进一步体悟到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的内涵所在。

弄明白这个问题后,刘老师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引入了另一个话题——书法的起源,因为培训的目的是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所以用神话故事显得更具有吸引力,让神话故事贯穿了上古的书法史,直到秦汉的历史渐趋清晰,才得以真正的引经据典,包括引用汉代赵壹《非草书》一文,才明白第二个问题,古人对书法艺术的自觉不是从现在开始的,没有学过书法的人或者好多业余者总是不自觉的以为古代书法就是实用为主,是写字,而现代才把它艺术化,多么可笑。《非草书》讲在汉代文人士大夫尤其是当时培养的像当今中央党校的这一批人,不务正业,“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这一批人本来都是国家栋梁,做官为用,却成天忘记疲劳,废寝忘食,每日上课的时候,老师便看见他们领子袖子全是墨汁,嘴巴牙齿也被毛笔染黑,却是为了写一个别人难以辨别的草书为快。“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学的这些草书又不用于考试、也不用于科举,甚至是一无所用,不知何以让这些文人士大夫痴迷之极?呜呼,“书以载道”,书法线条里讲阴阳向背,而道家学说正是建立在阴阳之上的学说,不懂者或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分量,不足以作为创作者的砝码吧,因此测量不出这些“痴人”的梦想,汉代的历史书里既然已经记载了书法曾经不再是以实用为主,那我只能把它安排到艺术的领域。

进而引入了第三个问题——学书的方法,这也是大多数业余者的通病,一般人认为学书法要从楷书入手,可怜没有读过书法史的人啊,先秦时期象形甲骨文字是也,秦代统一六国便以“书同文”的小篆文字为官方体,然官方文字书法要求绝对对称粗细对等,岂不麻烦,故而民间便随意了许多,只在宣扬功绩时才用标准官方文字,像李斯所书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便如是。汉代隶变时期便是隶书的完备期,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白砥老师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就说汉代隶书是书法技法的完备期,魏晋时期虽然有楷书从隶书中演化的雏形,但草书和行书已经到了大完备时期,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兰亭序》便是代表。进而隋唐时期出现楷书的完备,书法的演进也就随之结束,到唐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也就不是书体的演进史而是书法风格的演进史了。如此看来书法的发展脉络应该是象形、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既然学书要从楷书入手,那王羲之是跟谁学的楷书?唐代以前该学习谁的楷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文化的断裂带,经历的那一批人总不自觉的认为学书要从楷书入手。现在却不然,网络把所有的资源汇集到一起,古代的经典法帖应有尽有,连乾隆皇帝看不到的法帖我们只要花上十几元钱就可以买到彩色影印的“下真迹一等”品,当然就不会那么的执着了,只要到全国各大开设书法课的高校里看一看,便知道现在学书都是从篆隶拉线条开始的,只是地方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线条是怎么回事罢了。

弄明白这三件事,学书法的路子便不会走歪,剩下的便是对于书法史的整体讲解。

第二天是卞宏老师和其他老师对于书法史及技法的细微讲解。第三天便是技法操练,几位老师和全体同学到餐厅的二楼操练技法,直至下午结业。

通过参加这次的书法培训,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自仓颉造字,中国汉字便已经存在了。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它在今天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练习书法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人的整体素养。

苏晓颖

2012.9.3

2.硬笔书法学习心得 篇二

一、书法艺术是一种包含人文精神的艺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艺术家为了能创作合格的作品, 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 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因此, 艺术的修炼必然包含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艺术的感染力与其说是表现在其形式方面, 不如说是表现在通过其形式所体现出的, 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家生命体验和情感释放的过程里。

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是书法美学无法缺失的内涵与价值。书法作为一门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 之所以历经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 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是因为它通过生命意识、辩证思维和创造精神显现出的深厚博大的文化品质, 使其成为超越文字功用的艺术品。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打动观众, 不仅仅是因其点画之间所体现出的形式美, 更重要的是因其释放出的人格美和情感美。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在彰显其艺术魅力的同时, 更凸现出了书者的人格、学识等因素。纵观中国书法史, 每一位名垂史册的书法家, 无不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无论是古代的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还是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大师于右任、启功、欧阳中石等人, 都是兴趣广泛、博学多才、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国学大师, 同时亦是人品高贵、意志坚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时代英才。因此, 毋庸置疑, 人文素养是成就书法大家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书法学习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削弱

社会转型所带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意识、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的冲击, 书法艺术学习教育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正在发生着改变, 人文精神正面临着削弱, 当代书法学习教育外在形式的张扬与内在文化的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书法学习创作中, 人文精神的削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继承不足, 传统书法“文以载道”的作用在萎缩, 通过笔墨抒发感情、表达意志、表现人格的特点在弱化;二是书法美术化倾向明显, 追求技法与技巧, 突出形式设计与笔墨宣泄, 正在日益沦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三是书者的人文修养和人格塑造在弱化。

在书法教育中, 具体体现为:一是表面繁荣, 内涵缺失。虽然有各种书法家协会及民间书法培训班, 表面看起来红火热闹, 但这些培训及所谓的学术活动, 往往急功近利, 对技法、技巧、形式的培训居多, 对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培育却较弱;二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教育薄弱, 广大中小学书法教学方兴未艾, 尚未培育起青少年对书法的关注、了解及参与的热情;三是尚未建立起多层次的书法教育体系, 缺乏对受教者以文、史、哲为核心的文化的培养, 缺乏高端书法传承人的培养环境。

三、培育践行书法学习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书法艺术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 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均与“人文”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如果不强调书法作品的丰富内涵, 不提升其精神品质, 必然会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因此, 我们在书法学习教育中必须摒弃功利主义思想, 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实践。一方面努力提高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人格品质的修养, 提升道德境界。

在书法学习教育中, 首先要加强以文、史、哲为核心的文化修养的培育。俗话说“胸中有书, 下笔不俗。”苏轼也曾讲道:“作字之法, 识浅、见狭、学不足, 三者总不能尽其妙。”可见, 书法是用文字表达深度文化含义的优美书写, 书法艺术的成就是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 书法绝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写字, 而应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广泛涉猎, 这也是书法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 在书法学习教育中我们一要加强对诗词歌赋及古文的阅读与理解, 筑牢文学根底;二要强化哲学和美学的理论功底修养, 奠定世界观、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根基;三要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 为书法艺术的提高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其次要重视书家人格与道德的修养。书法可以反映、寄托人心和人性, 书品与人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俗话说“字如其人”, 一语道出了书法艺术和人格互为表里的关系。千百年来, 书法艺术从未放弃过对真、善、美的追求, 古往今来留名后世的大书法家, 大多是人品高尚、气节超拔之人, 是仁义道德的化身, 是理想人格的典范。心浮气躁、追逐时风、急功近利均背离书法创作的本意, 必然会使笔下的墨迹流为俗品。因此, 在书法学习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人格的培育, 促进书法学习者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动参与社会道德、文明的弘扬与教化, 满怀热情地关注社会, 拥抱时代。

3.硬笔书法学习心得 篇三

【摘 要】硬笔书法学习对中职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仅是书写技法的传授,其中还渗透着德育、美学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应该把它作为中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职学生 硬笔书法 重要性 实用性 实施

一、硬笔书法学习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

1962年,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在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时就曾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可见学生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而且我们能从历代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等情况,甚至于书者的思想感情。而硬笔书法作为现代书法教育的实用型代表,将其引入中职学生校园,不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增进中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有利于陶冶中职学生的个人情操

俗话说:“胸中有书,下笔不俗。”硬笔书法的训练和学习,不仅有利于书写者的身心调养,更有助于养成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宽容理解的豁达心理,对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硬笔书法的学习和训练,是德育教育和美学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它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对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个人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有利于养成中职学生健康的身心

硬笔书法学习作为一门实际基础运用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勤练,认真学习执笔、用笔方法,这些训练会使手指、手腕和手臂得到充分地锻炼,不仅利于促进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经常性规律的书法训练,也会促进大脑思维的活跃发展。“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书法训练时,必须聚精会神,手脑兼用,注意力集中于纸上,书写文字时抒发胸中之气,也能释放脑中和心中情感。通过练习写字,养心养性,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调节锻炼作用。持之以恒,将书法作为人体的“养生之道”也是有所依据的。

二、硬笔书法学习对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文字书写仍然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数字化办公的发展程度会越来越高,但是在很多场合下,人们还是需要用书写汉字来表达,比如签订一些重要条款与合同,或者填写一些文件、表格等。中职教育开设实用性较强的硬笔书法课程,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技法,提升书写速度和水平,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文字书写字体优美与工整是中职学生择业时的一种优势

每个中职学生离开校园,他们都将面临选择工作这个人生大题,而就业的第一步就是面试,因此就需要提交他们人生的第一份正式的个人面试表。招聘的第一环节,招聘单位往往先由个人面试表中筛选出面试对象,在个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美丽的外形无法面对面地展示于招聘单位之时,一份手工书写的个人面试表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中书写优美工整的字体无疑就能帮助书写者展现出隐藏文字之下的个人气韵,从而吸引招聘单位的目光,从成千上万的个人面试表中脱颖而出。所以学生能够书写出端正美观的汉字,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适应专业要求,还能更好地提高他们顺利就业的概率。所以在硬笔书法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不仅仅要告诉他们如何写好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练就一手好字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起着怎样直接的作用,进而激发他们更为勤奋学习和努力探索的心理。

(三)文字书写能加强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审美能力

硬笔书法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既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需要,也是由书法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书法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具有技能和美学艺术的双重性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训练,同时也是对其的情感、意志、心理以及思想品格等有效的训练手段。通过对书法的学习,进而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达到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硬笔书法学习在中职学校的实施与探索

中职学校的书法教育应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特点和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采取多样化、创新性的形式,让书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一)开设好硬笔书法课

中职院校开设硬笔书法课,应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一般以硬笔书法课程为主。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行书法欣赏写作的综合教育。语文教师、书法教师、美术教师充分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 注重创新性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开展好社团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书法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丰富着学生校园生活,对中职书法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的书法协会应定期组织举行相应的展览,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学校多进行交流,联合举办一些书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开阔视野,提高书艺,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开办好校园相关文化竞赛活动。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硬笔书法展等相关活动。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毅力,相关竞赛的开展将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竞赛平台来展示学生的习作并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原动力。竞赛也是师生间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竞赛作品的参评展出,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建立自信,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硬笔书法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竞赛,学生还能得到亲友的认可和肯定,使家长对自己该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所获也多了一个全新了解的渠道,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也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校的成长。

四、结束语

硬笔书法是艺术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文化果实,体现了人对书法艺术的感受和感知,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而中职教育讲究德育和美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重视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予以重视。学生在自身方面,首先要明白学习硬笔书法的重要性,它体现了个人性格和相应的生活情趣,及和所学专业相联系的实用性,才能转变被动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在教学方面,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实际的专业特性与专业需求来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教法,进行多样化、创新性教学,让硬笔书法教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项守信.硬笔书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学习书法心得 篇四

——参加市书法骨干师资培训班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第一届书法骨干师资培训班,各个专家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书法艺术,并结合语文、写字教学来指导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如何上好课,收获颇多。首先,我再次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能写一手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字的漂亮,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就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好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其次,引起了我对如何练好书法的思考。书法艺术既然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并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所能练就,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付出数十载甚至一辈子的心血。人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练就书法尤为如此,没有浓厚的兴趣与平和的心态,书法练习很难平心静气,持之以恒。这是接触书法的第一要义。我学习书法的时间并不长,却遵循老师的意见,从未间断。享受过程而不刻意追求结果的理念成为我勤习不辍的力量源泉,日复一日地在书法世界里自得其乐,也使得我对书法练习积累了一些肤浅认识。

书法练习要因人而异,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临帖前首先寻找它的风格特点,掌握结字技法,熟练运笔方法,然后分析章法布局,基础牢后创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当然,书法练习也要在注重学习、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从而

才能使书法作品情驰神往,成为张扬个性、释放情感的工具。超逸于笔法体势之外,俊拔于缣素纸墨之中。

书法练习应遵循学书先学人的原则,临习大家作品应当兼收并蓄。比如我在临习启功老师《论书绝句》时,在享受其字势之挺拔,笔姿之爽朗,心旷神怡之时,更领悟启老温润雅致之风,流转自如之态。其实,临习这些大家之作,更应从那字里行间体会前辈的运笔神韵,崇尚他的高德懿行。

5.书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两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耐心的讲解。尤其是临沂市兰山小学王效宗老师“皿”字底的教学让我记忆犹新。课堂上他通过“皿”字底的书写,反复让学生细致观察“皿”字底在不同字的下面的形状、写法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对字的结构、布局、书写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展示欧阳询和颜真卿的碑帖,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书法课的兴趣。我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仅仅停留在兴趣和爱好层面。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

一、片面的认识。

滨州第二实验小学陈晓昀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用象形法娓娓动听的讲到了“燕”字的由来。上为头,左右为翅,下为尾。通过多

媒体演示展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他引用了印度前总理对中国汉字的赞颂:“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书法是中国的瑰宝,课堂上老师要教育学生写端端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爱好书法的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时尚生活中,人们开始越来越淡化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针对“汉字危机”,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2011版的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明

确要求加强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规定“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对广大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山东省小学教研室充分利用滨城区第一小学的教学经验,举办了山东省小学书法研讨培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的根源所在。

同时,此次培训得到了滨州市教育局和滨城区第一小学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两天里,一位附近小学的老师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会旁听,并不时用笔认真记录,用相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最近几年,我所在的冠县武训希望小学在王校长的领导下对书法常抓不懈。并专门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通过每周两节课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书法的爱好。并在县里组织的多次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6.学习书法心得体会 篇六

在开学的前三周,我学习了书法。同大一下半学期的书法大体相同,主要是学习颜真卿的颜体。但是练得时间太短,成效并不太大,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勤奋练习。

在学习书法,阅读书法史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

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学书法的人不能在楷书体会到多少书法规律性东西于其他书法是不会体会很深的。除了实用以外,楷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书法最基本规律和完备的笔法。楷书让人静下来注意每个点画的动作,细节,尽量把每个提按转折做到位。长期靠这个养成的用笔习惯,让人手下的感觉微妙而细腻。

结合历代大家对不同人物书法的品鉴,用心比较和体会里面的高低好坏,去认识书法最基础本质的东西。还有就是要把不同的书家多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依靠的就是不断深入的读帖和临帖。

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不管写哪种书体,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就像打太极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不能有含糊的东西。顺着心中的节律,从胸有成竹到胸无定数,自然生成。

写唐楷有收获,再写魏碑也不会有太大障碍,只不过用笔更方一些。它的笔势是一致的,都是一脉相承的。

学艺术的三个层次:一,技法上的学习;二,视觉形式的研究;三,精神层面的修养。

写褚的楷书,用笔的时候,要注意笔锋的变化,敏锐的捕捉笔尖入纸,行笔,出锋的运动轨迹,要充分发挥出笔毛的弹性。点画”是动作,蕴含有基本的笔法和动作在里面,过去的人对书法强调动作,笔法。用“线条”来讲书法是讲不彻底的,因为书法根本不是线条。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无论文学,还是书法,既含蓄又直接。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

临帖时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让笔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笔,自己左右手中的笔。下笔要善于找参照,大胆落笔,随时调整,锻炼出前笔有缺憾,后面的点画能补救回来的本事,字的形要控制好,也在于善于找参照。临帖的时候自己的主观不要被帖套住,随时想到整体的关系,更加注意单个字的整体,角度的大小,长短,笔划之间的配合。从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从细节上深入。褚字圆转多,笔划多的字方折少,点画少的字方折多,这样整个字,整篇字都能挺得起。颜体字是下面收得比较短,重心下压。复杂多折画的字,多数折要削弱。强调度,一个字强调只能一两个点画,要有主次关系,整体决定细节。

7.硬笔书法学习心得 篇七

在新课程教学中, 我不断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不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 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不断关注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江苏少儿出版社《美术》第14册“欣赏·评述——中国古代书法”一课教学中, 主要通过欣赏学习, 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不同书体的基本特点, 了解不同时代代表性的书法作品;通过赏析学习, 使学生初步学会理解和领悟中国书法美的“实”与“虚”;通过赏析学习,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赏析教学,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下面就以上几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结合我在本课教学中的实践, 谈谈几点体会。

一、精选书法作品, 展示中给学生极大的震撼,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上课一开始先呈现一两幅历史上的书法精品,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但选择什么样的书法作品作为开场白很重要, 也很有讲究。课本中的《大盂鼎铭文》、《峄山刻石》, 虽古拙含蓄, 但学生无法识别, 唐朝张旭的《古诗四帖》虽纵横奔放、恣肆, 点画狼藉, 但学生的欣赏水平还未达到这么高的层次, 我认为以上作品都不宜作为首选。最为理想的选择当推王羲之《兰亭序贴》, 该幅作品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千百年来, 广为颂扬。不出所料, 该作品的呈现让每一位学生无不为之赞叹, 同学们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加以引导, 以故事的形式说出此幅作品的形成及后世收藏方面它的坎坷命运, 同学们仿佛一下子被带到千年之前的东晋时期。至此, 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变他主学习、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为自主学习。显然, 主动性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后动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以历史的进程为脉络,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领悟中国书法美的“实”与“虚”、“疏”和“密”

我在中国古代书法赏析教学中,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小组四至五人, 面对面坐着, 组与组之间可随时调整, 每个同学都有和别人合作的机会。我在选择小组长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同学关系等因素, 小组长可采取轮换制, 给每个同学以改变自己的角色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赏析教学中, 展示了有代表性的张旭的作品《古诗四帖》, 然后提出问题:中国书法美体现在作品的哪里?在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中提出这种问题, 学生根本就不能也无需回答, 即被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所“包办”。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此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立即互动起来, 他们不断提出书法作品中的美主要表现在字的线条、长短、变化、粗细、枯湿、曲直、轻重变化, 有的学生还现身说法, 结合自己平时练习书法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介绍,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时水到渠成, 我将每个小组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概括总结,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到中国书法之美体现在作品的“实”与“虚”、“疏”与“密”上, 即所谓的“计白当黑, 计黑当白, 疏处可以走马, 密处不可通风”。最后教师再次就中国书法的虚实、疏密结合《古诗四帖》狂草作品进行说明, 即“实”是有形的, 像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虚”是无形的, 如书法表现出来的神韵、意境等。

三、探究学习中,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书体的演变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或确定探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科研究的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书法欣赏评述课中, 一个关键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历史, 我把殷商、西周、秦汉、晋唐时期的代表作品打乱顺序后展示在学生面前, 要求他们说出这些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 并以此了解书法演变史。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同学们对《甲骨文》、《峄山刻石》、《勤礼碑》三幅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都能正确掌握, 但对于《曹全碑》、《兰亭序帖》、《古诗四帖》等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比较茫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探究学习法加以引导, 因为探究学习中的学习内容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 对学生来说, 一般极具挑战性, 容易吸引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 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中国书法书体演变过程, 熟悉了不同时期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感受了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从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中, 可以看出他们已被中国书法艺术所震撼, 学习、继承、弘扬、创新中国书法艺术的热情更为高涨。总之, 美术欣赏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 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8.谈一谈书法学习 篇八

关键词:书法;基础

一、明确目的

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伟大符号和标记。它需要后人热爱并薪火相传。学习书法,可以藉此弘扬和光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以书法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的。上古时代先贤们所有的重要智慧,中古时代的全部经典,近代以来艺术家的奇境创造,绝大部分是通过书法形式才得以保存到今天的。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学习书法的功夫一部分在字内,一部分在字外,能够做到技道双修,人书俱进。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书法,还能颐养身心,延年益寿。在学习书法时,美好文字浮现眼前,万般意念凝于笔端,身手眼神协调运动,古今名流四时助力,它怎么能不健康长寿呢!学习书法,还可以把书法本身当做一项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更多地是通过学习书法,广交朋友,铸造品牌,练好基本功夫,为今后工作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有了这样的学习目的,我们就有了确定的目标和学习的不竭动力。

二、选帖入门

学习书法首先要有学习的字帖,也就是学习的标本。选择好了,你就会从此开始,一生受益。如果选择不好,就容易心生厌倦,反复无常。选择字帖,我认为有几个原则,一是要学就学最好的名家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中国书法群星璀璨,几经历史淘汰,已经形成共识,我们不难从中找到最好的字帖。二是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先选那些笔画与结构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三是要从名家字帖中选择与你发展理想谐合的字帖。选择书法字帖先以一家为主,然后才谈的上博采众家,独成一体。

三、读帖体味

学书法下笔之前,你已经选择了名家的名帖,而这个名帖,一般也应是古文名篇。这就需要你在下笔之前,先要了解这个字帖是谁写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与古人对话,从根本上体味他的书法特质和文化内涵,并直达内心世界。同时,还要通过认真读帖练眼,对其用笔、结构、章法、气势、墨韵等的变化,都要留神细看,熟烂于心。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映现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这样,你读的帖越多,你的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和好在哪里。

四、硬软结合

書法之法无外乎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笔法和墨法不用软笔是写不出软笔效果的。但字法和章法则不尽然。因为字法是对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而成字”。通过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违与和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只要我们用硬笔把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再把它熟练地运用到软笔书法中去,也会达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人硬笔字写得很好,练软笔的时候,就会比其它人接受得更快,写得更好,因为他本来对字体结构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的体会是拿过一个字帖来,先用硬笔学习,把字的结构掌握了,在此基础上,再换成毛笔。当然,这与我们的学习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我们不可能在上班的岗位上,随身掏出毛笔和砚台来练字。但在会前饭后,任何场所,如果是用硬笔练习,就会来得十分方便。同时,用硬笔练习,还能达到练写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描摹记型

所谓描摹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然后用笔描摹原作形态进行练习。也有的用较厚的纸覆在字帖上,借助光线把字帖笔画投影在所覆纸上,再用笔双钩其轮廓,然后填充上墨色,进行“仿影描摹”。初学写字,为了打好基础,拥有书法学习的良好基本功,一般应从描摹开始。描摹不仅是学习书法学习启程的步骤,同时,也是学习书法一辈子的必备之功。王羲之是千古书圣,流传于世的还有他临摹褚遂良的行书千字文。赵孟頫晚年醉心于描摹王羲之的书法,林散之更是把描摹日课作为他一生的爱好和坚持。我们现在看到的“神龙本兰亭序”,就是冯承素照着王羲之原来的字,用两笔写一划,然后把中间白的地方描黑,采用“双钩填墨”法进行精心钩摩的。通过描摹可以感悟范字的书写要领,包括部首的比例,笔画的长短粗细、穿插避让,字形大小和结构位置等。并将范字的字型印在脑海,逐步形成书写动作的定位、定型,为写出像范字一样的字打好基础。现在有一种叫做投影书法临摹台的产品,对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也许是有一定的特殊功效。描摹练习时需先看准笔形和记住笔路,然后再一笔写成。写前也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以便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写时一定要把描摹练习中所体验的“手感”,加以强化,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六、临帖求真

当描摹熟练后,继而进入“临帖”阶段。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直接在纸上写出来。如果说“摹帖”是描着写,那么,“临帖”就是看着写。“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通过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浓淡,运笔轻重,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只有通过“临帖”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在临帖过程中,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采用格临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应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之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在描摹和临写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描摹一遍再去临写,也可以临写几遍再去描摹。我是把名家名帖复印到一张纸的上下边,描摹时覆在上边的帖描,同时,也能看到下面相同的帖进行临,这样就能随时将临摹两种方式交替进行,相得益彰。

七、默写达标

学习古人书法,要达到眼到、手到和心到三重境界。达到眼到,需要反复读帖,从骨子里透彻理解;达到手到,需要对照原帖不断临摹,熟练掌握书写的技巧和手段;达到心到,就是通过临帖练习一段时间,比较熟练地掌握字帖的用笔和结构后,能够在不看原帖的前提下,仅凭记忆把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原帖字形默写出来,这种学习方法也叫做默临。用心来默临是学习书法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它是形成自己书风前的黎明,是开始书法创作前的起跑,也是一切书法成功的根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临帖只有到了“得意忘形”才为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有人在一年时间里把《兰亭序》临了三百多遍,但把帖子合起,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时就没了一点帖的影子,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依样画葫芦,没有用心去默临。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不管你写了多少年,还是临摹了多少遍帖子,如果不是用心去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也不会达到形似神随的应有效果。在反复默临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写的字同范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自己评审和自己批改,從中找出自身不足之处以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好的加以巩固,差的找出原因,以便再次临习时改正。这样反复练习,反复对照,反复完善,就会进一步增强对原帖中字体的认识,不断缩小与原帖之间的差距,使书法水平从形似到神似,逐步进入化境。

八、出帖独创

上一篇:交通安全为题的作文下一篇:市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