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记录一般要求(精选12篇)
1.会议记录一般要求 篇一
学校一般公文格式要求
一、用纸:A4纸
二、页面设置
(一)纸张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均设为3cm。
(二)页脚:页脚设为3cm。
(三)页码:公文只有一页时不用插入页码。如有两页以上,可按以下要求插入页码:页码字体为“4号仿宋数字”,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居中”,数码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如第一页页码为“-1-”。
三、正文格式
(一)标题部分:用“2号加粗宋体字”,位置“页面居中”,一般分两行,第一行为单位名称,第二行为公文主要内容概述。
(二)正文部分:
1.用字要求:正文用“4号仿宋体字”,正文第一层标题用“4号黑体字”,标题单设一行,结尾不加标点符号。第二层标题用“4号加粗楷体字”,结尾加句号,后接正文,不单独设行。正文第三层标题用“4号加粗仿宋体字”,结尾加句号,后接正文。
2.标题序号:正文第一层标题序号依次为“一”、“二”、“三”……,序号后面要加“、”号;第二层标题序号依次为“
(一)”、“
(二)”、“
(三)”……,序号的括号后不能再加顿号,如不能写成“
(一)、”;第三层标题序号为“1”、“2”、“3”……,序号后不能加顿号,应加“.”号,如“1.”、“2.”、“3.”;第四层标题序号依次为“(1)”、“(2)”、“(3)”……,序号的括号后不能再加顿号,如不能写成“(1)、”。
3.行间距:一般设定为“固定值25磅”。
(三)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应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四)落款部分:因标题部分已写明单位,所以落款部分一般不再标注单位名称,应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上距正文六行,右边空4个字符。如落款部分需要标注“申请人”或“汇报人”姓名,应先标姓名,另行标识成文时间。
(五)加盖印章:加盖印章应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六)附注:公文如有附注,应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1行。
四、装订要求
公文如果是双面印制,应在左侧装订,装订时使用两个订书钉,两个订书钉左距纸边2cm,上下位置分别位于整页纸高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即将纸张左边高度三等分。如果是单面印制,应在上侧装订,装订时使用两个订书钉,两个订书钉上距纸边2cm,左右位置分别位于整页纸宽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即将纸张上边宽度三等分。
2.会议记录一般要求 篇二
1透光伐
(1) 适宜林分:适用于天然林郁闭度0.8 以上, 人工林郁闭度0.9 以上的幼龄林。 (2) 采伐强度:天然林蓄积采伐强度一般为5%~15%, 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人工林蓄积采伐强度一般为10%~15%, 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7。 (3) 抚育间隔期:天然林抚育间隔期一般为4~8 年, 人工林一般为5~8 年。
2定株抚育
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 按不同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分2~3 次调整树种结构, 进行合理定株。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 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
3疏伐和生长伐
(1) 适宜林分:适用于天然林郁闭度0.7 以上, 人工林郁闭度0.8 以上的中龄林、近熟林。 (2) 采伐强度:天然林蓄积采伐强度一般为10%~15%, 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人工林蓄积采伐强度一般为5%~10%或株数强度为10%~15%, 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7。抚育间隔期:天然林抚育间隔期一般为8~15 年, 人工林一般为7~10 年。
4生态疏伐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 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 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抚育方法。对坡度<25°、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 兼有生产用材的防护林采用生态疏伐法 (或综合疏伐法) 。先将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成若干植生组 (树群) 。然后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 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需求, 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 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灌木和藤蔓。1 次疏伐强度为总株数的15%~20%, 伐后郁闭度应保留在0.6~0.7。未进行透光伐的飞播林, 首次疏伐保留3500 株/hm2以上或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7~0.8。天然次生林生态疏伐强度用单位面积立木株数作为控制指标。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保留株数可适当小些, 反之则大些, 适宜保留密度执行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1) 附录E。
5景观疏伐
对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 改造或塑造新的森林景观, 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 维护生态多样性, 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的一种抚育方法。
6卫生伐
3.会议记录一般要求 篇三
一、问题提出:教育活动与学生学习的现实矛盾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绝非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方面所能囊括的,因为差异是极为多样的,有思想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感知记忆能力的差异等。把因材施教提到突出位置,但绝对做不到有多少种差异就开出多少门课程,就教出多少种水平,就用出多少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生源学校来说,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发展”的办法是一种较好而可行的选择。所谓“一般要求”,就是对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材,在化为对学生的要求时,只要求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即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了。所谓发展“特长”,就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天潜能和现实条件,把自己容易发展的方面发展起来。为使学生发展特长,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由活动课程等。
为了使学生发展特长,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与班级课外活动的融合,这就要求正确理解并妥善地处理好班级活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出示以下案例:
“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而且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些学生由于报了太多的辅导班,班级活动对他们来说就是“负担”。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义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头几名的领赏,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名誉扫地,年复一年均如此,似乎这已成为‘铁律,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1]
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深思!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的发展才能实现,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集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2]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嘴上虽然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班级活动,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成为空话。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能促进其发展。
1.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拿手好戏教师教会学生应试,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如果有,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能力,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增强健康。可以说,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
2.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学生,除了共同的知识需求之外,还有多方面的个性心理和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譬如,能歌善舞者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展示才华,体育特长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勤劳能干者可以在劳动大比武中显示良好的技能,擅长组织策划者可以在大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种种成功表现,使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爱好特长获得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应该说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是相同的,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发现并培育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活动的适当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矛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班级活动和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其全面发展。
这里,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在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教务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政教处也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说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提高综合素养,是作为整体学校的全部责任,但是学校在考评部门工作成效时,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务处在学科教学上的业绩,以及政教处在班级中的管理,特别是班级活动组织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业绩予以考评。当两个部门都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时,可能原本融为一体的学生发展之智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便被人为分开,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可能由互动的过程转化为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协调矛盾与冲突
1.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出路是有的。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同时又是学科老师,既受政教处的管理,自然要对政教处的工作目标负责;也受教务处的管理,要对所教学科负责。这样一来,班主任自然就成为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和学科教学的协调人。班主任作为协调人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更好的融合,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策略上,要将学科教学与班级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层面上,通过组织科技课外活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来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
例如,班级开展“爱绿”、“护绿”环境保护活动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打出旗帜、造出声势,上大街捡捡垃圾、除除杂草或者种种树、栽栽花,这样的班级活动就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班级活动过后,学生可能印象不深,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同样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就会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活动方案,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再逐次展开各项活动,最后总结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就会要联系到生物、地理、写作、数理化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学生用平时学到的学科知识帮助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也由此形成和深化了环保意识,很可能还掌握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另一方面,寓各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班级活动的展开很可能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
2.促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当然,要使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结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良好发展,由班主任一个人来负责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理解、精诚合作。完整的主体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内部活动、外部活动的内化、内部活动的外化所构成的。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主体内部活动,一味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口动脑不动手;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外部的经验活动;人本主义教育高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这些在建构学生主体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或顾此失彼,或固定一隅。全面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囊括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而是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活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之外,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演讲活动、学生文娱体育比赛活动等。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如学生远足活动、家乡资源环境考察活动、家乡风土人情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
譬如,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构建“面向全体,特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优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强和创新课外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了保优工程、扬长工程、育能工程,开展了科技小发明、电脑兴趣组、音体美兴趣组以及大语文活动等。特别是大语文活动,以创建学生社团(广播站、文学社等)为契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广播站开设“新闻之窗”等专栏节目,评议校园现象,弘扬文化艺术,聚集正能量,促进“三风”建设和营造文化氛围;文学社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才能为主。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特长,是以允许学生在有些方面学得稍差一些为前提的,因为“允许有所短,才能有所长”。做到了在一般生源学校“基本要求加特长”,那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两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可以落到实处。
由班级授课制下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对矛盾的处理演绎看来,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过多考虑让上等生冒尖,置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于不顾,当然是不对的,这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然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中下等生,置学业水平上等生在学业上冒尖于不顾也是不对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一般要求”与“发展特长”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冯青来.教育教学管理案例选粹.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一般焊接件技术要求 篇四
1.本件的焊接应符合JB/T5000.3-1998<<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2.本件加工后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应符合JB/T5000.9-1998<<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3.除注明者外,均采用E4303焊条进行连续焊缝焊接.4.图中未注明的角焊缝,其高度分别为两连接件中最薄者厚度的0.8倍(单面焊)和0.4倍(双面焊).5.焊缝需经消除残余应力处理,校平矫直后再进行机加工.6.本件涂装前非加工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达到Sa2 1/2或SP.10.7.锐角倒钝。
5.一般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 篇五
红头要求:宋体1号 加粗
标题要求 黑体2号字
正文要求:仿宋三号字,每行22字(含标点)页面设置边距为:上下2.54厘米;左右3.78厘米。行距为word默认的就行。
落款日期要用汉字书写 零写成“〇” 如“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下面还有一些补充,希望对你有用:
二、公文种类
1.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2.指示
适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3.通知
适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传达要求各部门办理和有关部门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4.通报
适用于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5.报告
适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6.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7.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就较具体的问题相互商洽、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8.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精神,要求与会单位或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三、公文格式
公文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姓名、主送机关名称、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日期、附注、发文机关名称、报(抄报、抄送)机关名称等部分组成。
1.发文机关名称应当写全称或规范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名称应当排列在前;
2.发文字号应当在首页发文机关名称正下方标明;
3.上报的公文应当在首页公文标题右下方、发文字号下方注明签发人姓名。普发性公文一般不标注签发人;
4.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主要内容,并准确标明公文种类。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5.公文中使用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再注明简称;
6.公文中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7.公文中的层次结构序数,按“一”、“1”、“(1)”划分;
8.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余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统计数字要准确;
9.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具体年、月、日;
10.公文除会议纪要、会议通知外,应当加盖印章。用印位置应当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11.成文日期,必须以签发的日期为准,会议通过的事项,以通过日期为准确性;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12.当公文机关属名页无正文时,应当在发文机关属名上方标明“(此页无正文)”;
6.读后感写作的一般要求 篇六
读后感,由读而感,首先要仔细地读,读懂读通,理解原作品的要领和实质。只有这样,才可能由此领悟出道理,正确地引发感想。读是感的渊源,因而,读好原作十分重要,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后就大放无由的感想,给人一种架空、虚浮的感觉。
读了作品之后,感想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陷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之中。如同一事一议型议论文选择一点一样,选择感点也非常重要。要在思考、分析的基 础上,选择最值得说、却有真实感受的方面来说,不能面面俱到,唯恐疏漏了一点,结果是中心模糊,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到面面俱不到。
读后感重在感,写自己真切的感受,联系实际非常重要。就是要结合自己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来谈,也可以把看到、听到的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做对照,有针对性地发表感想,是“感”得现实、“感”得实在。
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如下:
一、引:
1、引原作:可以概述原作基本内容,可以直接引原作观点,也可以有选择的只引原作中的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某一句话。对它做引导式的议论。总之,这一环节是要交代读了什么、针对什么而感。
2、引感点:即由引述的原作有关内容,点出自己的感受或启示。这环节类似于一事一议的点论点的环节。
二、议:
1、议原作:扣住感点,回到原作中,做就事论事的议论。,目的是交待自己感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议论、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
2、议感点:紧扣感点,有议原作引发开去。可以对自己感物的道理或观点作论证式的议论。
三、联:
在所给原作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或自己或他人、与感点同理、同类、或相对、相反的现象或经历进行对照,谈自己的看法。
四、结:
1、照应开头。
7.会议记录一般要求 篇七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 绝非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方面所能囊括的, 因为差异是极为多样的, 有思想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感知记忆能力的差异等。把因材施教提到突出位置, 但绝对做不到有多少种差异就开出多少门课程, 就教出多少种水平, 就用出多少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生源学校来说, 体现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发展”的办法是一种较好而可行的选择。所谓“一般要求”, 就是对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材, 在化为对学生的要求时, 只要求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即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了。所谓发展“特长”, 就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天潜能和现实条件, 把自己容易发展的方面发展起来。为使学生发展特长, 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由活动课程等。
为了使学生发展特长, 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加强与班级课外活动的融合, 这就要求正确理解并妥善地处理好班级活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出示以下案例:
“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 而且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学生由于报了太多的辅导班, 班级活动对他们来说就是“负担”。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 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 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义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 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 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头几名的领赏, 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 名誉扫地, 年复一年均如此, 似乎这已成为‘铁律’, 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1]
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 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深思!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 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的发展才能实现, 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集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2]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 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 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 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 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 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 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 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 嘴上虽然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 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 班级活动, 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成为空话。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 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 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 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 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反而能促进其发展。
1.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 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 拿手好戏教师教会学生应试, 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 如果有, 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 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知识性的, 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 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 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能力, 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丰富精神生活, 愉悦身心, 增强健康。可以说, 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
2.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学生, 除了共同的知识需求之外, 还有多方面的个性心理和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譬如, 能歌善舞者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展示才华, 体育特长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 勤劳能干者可以在劳动大比武中显示良好的技能, 擅长组织策划者可以在大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种种成功表现, 使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而且使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爱好特长获得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应该说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是相同的, 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 发现并培育学生的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活动的适当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反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矛盾,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班级活动和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其全面发展。
这里,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在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教务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政教处也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说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提高综合素养, 是作为整体学校的全部责任, 但是学校在考评部门工作成效时, 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务处在学科教学上的业绩, 以及政教处在班级中的管理, 特别是班级活动组织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业绩予以考评。当两个部门都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时, 可能原本融为一体的学生发展之智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便被人为分开, 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可能由互动的过程转化为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协调矛盾与冲突
1.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出路是有的。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同时又是学科老师, 既受政教处的管理, 自然要对政教处的工作目标负责;也受教务处的管理, 要对所教学科负责。这样一来, 班主任自然就成为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和学科教学的协调人。班主任作为协调人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更好的融合, 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策略上, 要将学科教学与班级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而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层面上, 通过组织科技课外活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来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
例如, 班级开展“爱绿”、“护绿”环境保护活动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打出旗帜、造出声势, 上大街捡捡垃圾、除除杂草或者种种树、栽栽花, 这样的班级活动就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班级活动过后, 学生可能印象不深, 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同样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就会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的变化, 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 再逐次展开各项活动, 最后总结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就会要联系到生物、地理、写作、数理化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 学生用平时学到的学科知识帮助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 也由此形成和深化了环保意识, 很可能还掌握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另一方面, 寓各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班级活动的展开很可能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
2.促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当然, 要使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结合, 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良好发展, 由班主任一个人来负责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 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理解、精诚合作。完整的主体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内部活动、外部活动的内化、内部活动的外化所构成的。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 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主体内部活动, 一味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口动脑不动手;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外部的经验活动;人本主义教育高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这些在建构学生主体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 或顾此失彼, 或固定一隅。全面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 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囊括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 而是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活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之外, 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演讲活动、学生文娱体育比赛活动等。同时, 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 如学生远足活动、家乡资源环境考察活动、家乡风土人情调查活动等, 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
譬如,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构建“面向全体, 特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优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基础上, 加强和创新课外教育活动, 组织实施了保优工程、扬长工程、育能工程, 开展了科技小发明、电脑兴趣组、音体美兴趣组以及大语文活动等。特别是大语文活动, 以创建学生社团 (广播站、文学社等) 为契机,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 广播站开设“新闻之窗”等专栏节目, 评议校园现象, 弘扬文化艺术, 聚集正能量, 促进“三风”建设和营造文化氛围;文学社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才能为主。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 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特长, 是以允许学生在有些方面学得稍差一些为前提的, 因为“允许有所短, 才能有所长”。做到了在一般生源学校“基本要求加特长”, 那么,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两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可以落到实处。
由班级授课制下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对矛盾的处理演绎看来,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过多考虑让上等生冒尖, 置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于不顾, 当然是不对的, 这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然而,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中下等生, 置学业水平上等生在学业上冒尖于不顾也是不对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一般要求”与“发展特长”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冯青来.教育教学管理案例选粹.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8.论文起草的意义和一般要求 篇八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9.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一般要求 篇九
(一)落地式脚手架
1.一般搭设高度在24M以下应有搭设方案,并计算连墙件和立杆地基承载力,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作法详图;
2.搭设高度超过25M时,不允许使用木脚手架和单排架,并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用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双力杆及缩小间距等加强措施,并绘制搭设图纸及说明脚手架基础作法。
3.搭设高度超过50M时,除编制双排双力杆架的施工组织设计外,还要设计卸荷方法绘制出详图并说明脚手架连墙件和基础施工方法。
4.卸料平台的搭设方案要有设计计算书。在所搭设卸料平台的正立面明显处挂限荷标牌。
5.施工方案编制内容:(1)脚手架材质;(2)立杆基础;(3)设计计算及必要的图例;(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布置;(5)杆件搭接;
(6)架体与建筑物的拉结;(7)水平杆的位置;(8)脚手板与防护栏杆;(9)脚手架宽度;(10)架体内封闭;(11)卸料平台;(12)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二)吊蓝脚手架
1.施工方案中必须有吊蓝和挑梁的设计及挑梁的固定方法。
2.吊蓝在使用前应做荷载试验。使用时必须有两根直径为12.5mm的钢丝绳做保险.葫芦必须有保险卡.严禁在保险绳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提升或下降.3.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计算书;(2)吊蓝与挑梁的制作与组装;(3)安全装置;(4)脚手板;(5)升降操作;(6)吊蓝外侧防护与防护顶板;(7)架体稳定;(8)荷载.(三)悬挑式脚手架
1挑式一步脚手架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计算支撑系统的主要承载节点.并说明挑杆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方法.外挑立杆必须满足杆件间距的构造要求,同时应设置稳定结构的杆件以增加立杆的刚读.高层建筑施工分段塔设的悬挑多步(最多不超过8步)架必须有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书要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批.悬挑梁或悬挑架必须为型钢或定型行架.安装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计算书;(2)脚手架材质;(3)悬挑梁及架体稳定;(4)杆件间距;(5)脚手板;(6)架体与层间防护;(7)荷载;(8)交底与验收.项目部应根据批准后的施工方案写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每次操作前必须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脚手架必须分段塔设,分段验收,并要有量化验收内容,同时认真做好验收铅字手续,严禁验收一次终身受益.脚手架材料
经技术员编制,技术部门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审核,总工审批,监理单位审查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场前架杆,扣件,脚手板的材质检查验收资料;
安全技术交底资料
搭设验收资料
“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一般规定
1.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且要扣好帽带。
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操作时必须将安全挂钩挂在牢固可靠结构上。
3.主体超过4m的在建工程外侧必须用规格、材质符合要求的密目安全网和平网封闭。
4.施工现场所有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质量必须是满足救人安全需要的合格品。要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建设部推荐产品证件加盖生产厂家红章或钢印方可使用。
5.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要制作定型化和工具化防护设施。
10.冲压件一般有哪些技术要求 篇十
冲压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具有以下技术要求:
⑴ 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需符合冲压件产品图和技术文件;
⑵ 表面质量:除冲切外,冲压件表面状况要求与所用的板料一致。在成型过程中允许有轻微的拉毛和小的表面不平度,但不得影响下道工序及总成的质量; ⑶ 毛刺:经剪切或冲裁的冲压件一般都有毛刺。毛刺的允许高可按EQY—85—88《冲压件毛刺高度》的规 ⑷ 冲切面:冲切面的状况一般不作规定;
⑸ 热处理:冲压件在冲压成型和焊接后,一般不进行热处理;
11.会议记录一般要求 篇十一
1 在建工程所用保温、防水、装饰、防火材料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在建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操作架、防护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搭设。
3 易燃、易爆物应按计划限量进场,并按其性质专库分类储存,
易燃、易爆物的存放及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禁烟火标志。
4 施工作业安排时,宜将动火作业安排在使用可燃、易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之前。
5 现场动火作业应履行审批手续。
6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禁止动火作业。
12.会议记录一般要求 篇十二
在“硬件”方面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地址的选择: 安全、安静、私密。高校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应设在便于学生访问, 便于交流且安静的地方。偏离办公中心、嘈杂区。比如学生能够常进入的图书馆、阅览室附近, 位于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 并且有窗子的地方, 但又不可过于偏僻。
第二、功能性区室的设计: 专业化、功能化、人性化。①专门接待区: 前台区的设置主要为了给来访者提供方便。接待人员主要负责接待并让来访者放松, 减轻来访者直接进入心理咨询室对他人的戒备心理。同时, 专业化的前台设置会增加新鲜感, 增强来访者对咨询室的期待而非本能的抵触。②个别面谈区: 这个区室很重要, 除了桌椅家具, 还要配空调,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墙壁颜色主要配以让人安静的色彩, 如蓝色。另外, 为了咨询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可以装配录音笔。③行政办公区: 此区室配有桌椅家具、计算机管理系统, 有网络连接服务器, 与网络学习室的教师机能够互相访问, 实现软件的共享。同时, 配备打印机等相关设备, 以及时存档所得到的资料。④团体咨询区: 此区最好建成一个普通教室, 面积大约50-60平方米, 多媒体影像设备一应俱全。用可以挪动的桌椅最好, 铺上地板,装上空调, 要实现团体辅导、集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课的功能。⑤情绪宣泄区: 这个区室以舒适、安全为前提, 监控必不可少。空间不宜太小, 20平方米左右, 墙壁要求软包, 铺上地板, 配有宣泄器材。⑥心理测试区: 最好随从设立, 不单独为一体。团体测试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室进行, 单个测试可以利用教师办公电脑实现。测试软件要使用通过专家论证的软件, 最好全程统一, 便于今后统一管理与培训。⑦心灵沟通网络区: 可开辟一种心灵网页, 专门为不愿现身、透漏姓名的学生或教师等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现今一些高校已经建设了相应的网页, 并在开展工作中。
第三内部环境装饰: 淡雅、舒适。心理咨询室不同于一般的房间, 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是颜色的选择问题。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人喜欢淡雅、朴素的色彩, 如蓝色、米黄色、浅绿色、白色等。其次, 桌椅、家具的摆放以简单、舒适为主要格调, 颜色也要给人一种舒适、放松感。窗帘可以装设百叶窗, 墙壁装饰有意境、简约的心理图画或只涂上淡雅的颜色即可。另外, 配备必要的电话、纸巾、茶具、鲜花、绿色植物等, 也可准备几首轻音乐。第四、心理测量工具: 专业化、常用化。咨询室必须配备相应的心理测量工具, 以帮助咨询老师准确诊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至少应准备如下几类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测查工具: 智力测验量表、个性与性格测验量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等, 此外, 还有一些综合性的测验, 如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UK 测验)等。
第五、规范、统一、专业的咨询预约单和记录表。咨询预约单的条款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或代号)、性别、年龄与年级、想咨询的问题、拟咨询的时间等。咨询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或代号)、性别、咨询的次数、问题及建议等。另外,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咨询档案, 以便查找和管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环境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下,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也不仅仅只包含了实在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还应囊括网上心理咨询室这一内容。
第六、相关资料的储备: 多样化。在专门接待室中应准备大量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的书籍和报刊杂志。这些资料应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等特征。
在“软件”方面有三个要求:
第一、咨询室工作人员: 知识化、专业化、责任化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加强相关的专业培训, 至少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①良好的职业道德: 责任心强、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真诚对待学生, 严守学生的秘密和隐私;不计较个人报酬, 热情, 能奉献个
人时间为学生服务。②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面广泛, 尤其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知识。③丰富的专业经验: 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是专业咨询师应该具备的条件。良好的咨询和心理测量专业知识和系统的训练。
第二、咨询工作制度规范: 完善、规范完善且规范的咨询制度是顺利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必要保证。学校咨询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校对心理咨询工作的体制性管理章程, 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制度性管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