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课程设计

2024-07-30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课程设计(精选5篇)

1.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课程设计 篇一

黑、白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差异

颜色词在荚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黑色、白色的中文和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 者:崔春燕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年,卷(期):“”(7)分类号:G623.31关键词:颜色词 中西文化 差异

2.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课程设计 篇二

《说文解字》“糸”部解释:“绿, 帛青黄色也。”蓝颜料和青颜料配合时呈绿色, 故谓之青黄色。这个词在古代曾有“低微、下贱”的文化联想意义。据史载, 汉代穿绿色者没有资格进入宗庙参加祭礼;又据《晋书·载记》, 刘聪要羞辱被俘的晋怀帝, 就让他穿着青衣为人斟酒。唐代官制规定:官七品以下的穿绿服, 或称“青衫”。如白居易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语, 当时诗人被贬官, 作江州司马, 官居九品, 穿青衫。唐代诗中反映因青衫绿袍而苦闷怨恨、发牢骚的作品是很多的, 像“分手各抛沧海畔, 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黄帽映青袍, 非供折腰具” (杜甫) 、“自堪成白首, 何事一青袍” (高适) 等。而头上戴的“绿帻” (绿头巾) , 更是地位极其卑微的象征, 《汉书·东方朔传》就明确指出:“绿帻, 贱人之服”。至唐代, 更演变为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头饰。元明清时代, 乐人、伶人、乐工, 甚至娼妓, 都必须常服绿、青色衣服, 带绿头巾, 以表明他们是从事“贱业”的人。明清时, 绿头巾、绿帽子成为卖淫者的别称。《中国娼妓史》也说:“后人又呼妻女卖淫者为‘绿头巾’或叫‘戴绿帽子’。”清朝入关后也规定, 地位低贱的汉族并举绿旗, 以区别于满蒙族由黄、白、蓝、红等颜色组成的八旗子弟兵。

绿色的这种贬义是与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到了现代, 这种贬义已逐渐淡化, 不仅如此, 绿色还增加了许多褒义, 深受人们欢迎。今天的人们提到绿色, 就会想到它是植物的生命色, 总是将其与青山绿树碧草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里, 人们一出门总是会看见绿色的植物。追根溯源, 人类开天辟地初, 婴儿自呱呱落地, 就在大地母亲绿色环抱之中, 有安全之感。绿色一般代表农业、森林和植物群, 其色质温和、新鲜, 有青春之感, 它能使人联想到夏季的绿树林、草坪, 给人凉爽的感觉。正因为这些, 绿色便成了人们最喜爱的颜色。“民以食为天”, 所以, 将人们赖以生存的、保证健康的食品冠以“绿色食品”之称, 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另外, 中国的绿色工程是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世界各国的陆军军装颜色大多是绿色的, 军车和武器也大多涂成绿色, 其目的是为了在野战条件下隐蔽军队行动, 使军装与装备同自然环境的色彩接近。故而人们常用绿色象征春天、青春、新鲜、安全与和平。

汉语中其他颜色词也同样蕴涵着深厚的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如“黄色”。黄色是我国古代的所谓正色之一。在五个正色中, 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 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班固《汉书·律历志上》:“黄色, 中之色, 君之服也。”他在《白虎通义》中对黄色的解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 认为:“黄者, 中和之色, 自然之性, 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这种色代表了天德之美, 也就是“中和”之美, 所以成为尊色, 成为高贵的正色。先秦时代, “黄衣”是祭祀祖先这种隆重庄严时刻所穿的礼服。而后大约始于隋唐, 黄色成为皇帝与贵族大臣的通用服色, 庶民百姓不准穿黄色衣服。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卷八“禁用黄”云:“自唐高祖武德初, 用隋制, 天子常服黄袍, 遂禁士庶不得服, 而服黄有禁自此始。”从此, “黄袍加身”意味着取得政权。黄色几乎成为“帝王之色”。除黄袍外, 皇帝的车子称“黄屋”, 宫禁之门称“黄门”, 皇帝的文告称“黄榜”等。就是后来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清两代, 黄色依然有着难以更改的文化内涵。瑞典画家约翰内斯·伊赖也曾经说过:“在中国, 最明亮的色彩黄色是保留给皇帝即天子专用的。任何人都不得穿黄衣服, 黄色就成了最高指挥和文明的一种象征。”这些都说明,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 黄色的尊贵文化联想意义一直在发挥作用。当然, 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变化, 在现代中国, 黄色已经有了贬义。这主要是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十八世纪以来, 美国多用黄色纸张印刷出版一些淫秽色情的书刊。中国受其影响, 人们就用“黄色”指称各种反动色情、淫秽的东西, 于是汉语就有了“黄色书刊”、“黄色电影”、“扫黄打非”等说法, 进一步又有了用“黄”作语素构成的一批词语, 如“黄源、黄潮、黄害、黄毒、贩黄、造黄”等。因此, 在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联想中, “黄色”、“黄”已逐步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的那种神圣与尊贵, 并且较之欧美的原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红是火与血的颜色。《说文解字》“糸”部解释:“红, 帛赤白色。”本指粉红色, 桃红色。上古认为这是一种间色, 即不庄重的颜色。《论语·乡党》中有:“君子不以绀取饰, 红紫不以为亵衣。”到了中古, 红指大红色, 逐渐成为中国人最崇尚的颜色, 一切主宰人们生活的东西都要用红色来敬奉, 以求幸福安康, 欢乐吉祥。达官贵人住的是“朱门”, 穿的是“朱衣”, 坐的是“朱轩”。戏曲中关羽的一张大红脸象征着忠义、耿介的品性。传统婚姻上的红喜字、红蜡烛、红盖头、新娘的大红袄, 以及其他铺天盖地的红色, 不仅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 而且暗示着婚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在汉语里, “红火”形容旺盛, “红人”、“红运”象征成功, “红尘”则指纷纭繁华的人世, “红利”是企业分给股东或给职工的奖金, “红包”是表示奖励或祝福的财力, 虽然包的是金钱, 却绝无庸俗之嫌, 反叫人觉得亲切平和。至于“红颜”、“红装”、“红裙”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红娘”指促成美好姻缘的人, 则是人们所共知的了。另外, 红色还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生气”等情绪, 如“脸红”、“气得脸红脖子粗”。和其他颜色相比, “红”在视觉上给人以最强烈的刺激, 所以在现代汉语里, 它是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颜色词, 象征革命和进步, 如“红军”、“红心”、“红小兵”、“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红色娘子军”、“红色根据地”、“红海洋”、“红卫兵”、“红宝书”。红色还有一个与此义对比性很强的象征意义———囚犯之色。在白色恐怖下, “红”是危险的符号。“戴上红帽子”意味着坐班房。直至今日, 被判处死刑的人在公判之后, 要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上划上一个鲜亮的大红叉, 发布公告时, 在其名字上打个红勾。这种做法可以在古代的司法制度上找到源头。古时, 犯人穿没有领子、不镶边的红色衣服代替死刑, 故犯人又叫“赭衣”。

“黑”是一个会意字, 表示柴火熏烧之后在烟囱壁面留下的烟垢的颜色。由于黑色和铁色相似, 因此自古人们常用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所以, 在戏曲中, 唐代的尉迟恭、宋代的包拯等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都选择了黑色的脸谱。从考古学与人类学的材料看, 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 黑色往往具有某种神性的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对黑色魔力的崇拜。黑色往往给人一种沉重的神秘之感, 逐渐成为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因此, 人们又用黑色象征“深沉”“神秘肃穆”。中国古代的夏、商、秦及汉初是崇尚黑色的。远古时期, 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 人们对黑暗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和恐惧, 这给“黑”带来了不光彩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 我们发现, “黑”总是和坏的、不幸、灾难、邪恶、犯罪等意义联系着, 如“黑话”、“黑市”、“黑心”、“黑名单”、“背黑锅”、“黑社会”、“黑户口”、“黑云压城城欲摧”、“黑幕”、“黑店”、“黑钱”等。“黑匣子”表面上看来是一个中性词, 指装在飞机上记录飞行状况的仪器。但当人们打开“黑匣子”时, 往往是已经发生了空难。因此, “黑”在这里仍象征着灾难。由于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是暗无天日的所在, 和光明相对, 因此黑色又象征着死亡、阴险、恐怖等。在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 “黑”还和“反动”联系在一起, 如“黑帮”、“黑五类”、“黑夫妻”、“黑干将”、“黑爪牙”、“黑后台”。

“白”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平民之色。从汉代到唐代, 普通老百姓着白色衣服, 故老百姓称“白衣”, 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 没有功名的读书人的房子叫“白屋”。由于白色和云、雪、玉同色, 因此人们常用白色象征纯洁、高雅, 如“清白”、“洁白无瑕”、“白衣天使”。“变白以黑兮, 倒上为下” (屈原《九歌·怀沙》) , 屈原用黑白不分来比喻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是非不分, 善恶难辨, 赋予了“白”字“正义、光明”的意义。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 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它是死亡和凶兆的象征。这与中国古代五方、五行、五色观念有关。古人认为, 西方属金, 具白色;西方又属秋。秋天是枯黄死亡的季节, 古代处决犯人一般在秋天, 因而代表“秋”的西方白色也是不吉利的颜色。《礼记·郊特牲》云:“素服, 以送终也。”自古以来, 亲人死亡, 家属都要穿白衣服, 以示哀悼。在汉语里, “白”又往往含有徒然、轻视、无价值、奸诈等贬义, 如“白搭”、“白费”、“白送”、“白眼”、“吃白饭”、“一穷二白”、“白痴”、“白脸”。在当代政治概念上, “白”又代表反动、落后、顽固等, 如“白区”、“白匪”、“白军”、“白色恐怖”、“白专路线”等。

3.英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究 篇三

【关键词】颜色词 文化背景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82-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表达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英汉语中都很丰富。这些词的基本意义及它们的深广的象征意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对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探究,以期提高学生在语言交际中颜色词语的运用能力。

一、红色(red)

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喜庆的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如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装为“红妆”,指女子美颜的容颜为“红颜”。可見,汉语中的红色多为褒义。如:“红双喜”(double happiness written in red)、“红火”(flouring)、“红歌星”(popular singer)等一系列喜气洋洋的词不胜枚举。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义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如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a red adventure story 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如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

二、黄色(yellow)

中国文化中,黄色被视为神圣、正统的颜色,华夏祖先生活在黄土高原,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因此,黄色自古为帝王垄断,代表尊贵,至高无上。但是,黄色又有若干消极的含义。汉语中有“黄色电影”、“黄色书刊”等说法,翻译成英语时不能直接译成yellow movies,yellow books。把“黄色”译成英语可用pornographic(色情的),trashy(无聊的,低级的)filthy(淫秽的),所以“黄色书刊”可译为filthy books。西方文化中,黄色有正面含义。在美国,黄色有期待、怀念和思慕远方亲人归来之意;西方文化中的黄(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太(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livered胆小的。

三、蓝色(blue)

蓝色是内向、收敛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安定、清凉的感觉。中国对蓝色很有好感,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往往会激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无限的遐想。美国人也喜欢蓝色。在英国的文学艺术中,蓝色表示高雅和忠诚,the blue blood 指“贵族出生”,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意为“忠诚可靠的人决不会做坏事”。在美国,blue book指蓝皮书。Blue-eyed boy指“受到当局宠爱和特别照顾的职工”。而英语成语中,蓝色常常用来比喻人的“情绪低落”、“忧愁苦闷”、“心情不悦”,如:be in blues“无精打采”,cry the blue“情绪低落”,feel blue“闷闷不乐”等等。经济词汇中,blue 表示的意思有所不同,如:blue-collar worker(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blue chip(热门证券)。此外,blue还可以表示其他意思:blue laws(蓝法)指禁止星期日娱乐活动的法律;blue sky bargaining漫天要价;blue rose从未见过的事物。

四、白色(white)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白色往往让人联想起肃穆、哀悼,这源于自古以来人们对方向及色彩的迷信。因此,白色象征不详。在中国,丧葬用白色,丧事称“白事”。在近代,白色又带上了与红色相反的政治色彩,象征着“反革命”,反动势力占据的地区称“白区”,其军队称“白军”或“白匪”。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如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它又象征正直、诚实,如white men 高尚、有教养的人;它也象征幸运、吉利,如white magic 有天使相助的法术;它还有合法、无恶意的意思,如white market 合法市场。

五、黑色(black)

古代黑色为天玄,原来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黑色(black)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它象征死亡、凶兆、灾难,如Black Mass安灵弥撒;它象征邪恶、犯罪,如blackmail敲诈、勒索;它也象征耻辱、不光彩,如a black eye 丢脸、坏名声;它还象征沮丧、愤怒,如black dog沮丧情绪。

六、粉红色(pink)

粉红色(pink)是红色的一种变异,可以将其视为红色的一种应合或复归。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又叫桃花色。粉红色可以象征女性,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青年男子把心爱的女子称为“红颜知己”。称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为“桃色事件”。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象征精华、极致,如the pink of politeness 十分彬彬有礼;它又象征上流社会,如pink tea上流社交活动。

总之,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就像大自然中的各种颜色一样,五彩缤纷。这里探讨的仅仅是常用的几种颜色。作为语言学习者,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词汇,我们都应当多侧面多角度去琢磨、研究,尽量去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并找出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异同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少犯错误,从而提高我们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湖,2011.

[2]於奇.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王同忆.英汉辞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

[4]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Merriam Webster Inc,1988.

作者简介:

4.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翻译 篇四

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在汉英语言翻译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意义,更要留心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各种颜色词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翻译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该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这一角度,探讨一下如何巧译颜色词.

作 者:刘静波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颜色词   汉语   英语   象征意义   翻译  

5.俄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篇五

通过对俄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论述,分析了颜色词在不同文化领域中的喻义,指出了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具有民族文化独特性.

作 者:杨玉明 YANG Yuming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刊 名: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8(4) 分类号:G04 关键词:颜色词   文化   民族性   象征意义  

上一篇:拙政园园林艺术分析下一篇:2011学前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