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保护现状(通用12篇)
1.乡镇环境保护现状 篇一
5月15日下午,县委书记郭家满到有关乡镇督查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作,县委办、县经科委、县环保局负责同志参加。
郭家满一行先后深入黄墩镇企业雷山矿业、茶岭镇企业正泰纸业、高河镇企业根生造纸厂,现场察看了解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郭家满指出,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必须严格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环保和安全生产措施。郭家满强调,环保、安监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防止环保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尤其对存在的环保和安全生产突出问题,要紧盯不放、加强督促,确保在规定时限内严格按要求整改到位。
2.乡镇环境保护现状 篇二
为了进一步摸清吉林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底数, 以针对不同区域, 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 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 吉林省开展了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
1 调查背景
吉林省共有63个区县, 每个县级行政区至少选择1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去除已经纳入城市供水管网的区, 最后确定了58个水源地为本次调查对象, 确保了水源地的代表性和区县全覆盖。
本次调查以2008年为调查基准年, 补充使用2007年以来的相关数据资料, 缺乏水质监测数据的水源地于2009年5~6月开展监测。
典型水源地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 初步划定保护区做为本次调查的范围, 保护区面积和调查按照划定面积统计。
2 水源地基本情况
吉林省58个典型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服务人口约89.03万人, 占吉林农村总人口的6.96%;实际取水量约4049.55万吨/年, 水源地类型以地下水型为主, 详见表1。
3 水源地环境状况
通过对58个典型乡镇水源地的调查发现, 2008年水源地状况不容乐观, 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未得到足够重视。
3.1 水质状况
58个典型水源地中, 达标水源地共37个, 占典型水源地总数的63.8%;超标水源地共21个, 占典型水源地总数的36.2%, 超标水源地服务人口32.16万人, 占总服务人口的36%。
地表水超标水源地共5个, 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氮及锰。超标的地下水水源地16个, 占典型地下水型水源地总数的40%;地下水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总硬度、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及总大肠菌群。
3.2 污染源状况
经初步估算, 58个典型乡镇水源地年排放废水约3998.025万t。各类污染源中, 以农田径流排污量最大, 其次为生活污染源。水源地保护区共有40家企业, 其中排污企业23家, 并分布着27家加油站, 堆放垃圾34377t。
3.3 水源地管理现况
58个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中, 保护区划已经由地方政府批复的只有2个, 占典型水源地总数的3.4%;已划分保护区待批复的有16个, 占典型水源地总数的27.6%, 未进行区划的有40个, 占典型水源地总数的69%。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仅少数开展常规监测, 并且没有进行保护区区划工作, 法规、规章建设方面尚未开展。
4 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水源地整体环境禀赋一般
吉林省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中水库型水源地位于东部山区, 供水保证率较高, 水质达标率达66.7%;河流型水源地水库型水源地位于中东部山区, 供水保证率较高, 水质良好, 达标率达73.3%, 环境禀赋评价结果较好;地下水水源地基本处于中西部地区, 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占总地下水型水源的60%, 部分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存在铁、锰及氟化物的背景值较高造成水源地水质超标现象。环境禀赋评价结果一般。
2) 水源地达标率有待提高
调查的58个水源地中, 水质达标水源地占调查水源地总数的63.79%, 达标水源地服务人口占总服务人口的68.65%。
从水源地达标数量比例来看, 河流型水源地达标数量比例略好;湖库型水源地达标数量比例居中;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数量比例较差。
3) 环境监管能力较差、保护区管理滞后
吉林省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工作整体滞后, 仅有少数水源地有常规监测断面, 大部分水源地没有开展常规水质监测, 监测因子少;水源保护区划工作尚未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围栏 (围墙) 、定界警示牌等保护设施建设能力较弱, 严重制约了水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4) 水源地存在环境风险
吉林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农业面源污染较重, 部分水源保护区内存在农村人口, 个别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工业企业, 大部分水源地存在有加油站、垃圾堆放场等典型污染源, 有的水源地存在危险物品运输风险影响。潜水型地下水源地, 生活污水和旱厕对水源地的污染风险极大。
5) 保护区管理体系不健全
水源地管理、水源地监管与水资源管理分属水利农水部门、乡镇政府、卫生防疫、环保部门。供水设施则由水务局、乡镇政府、个人承包 (买断) 等多种方式管理。这种多头的管理状态严重制约了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5 保护对策及建议
1) 加强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划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范, 科学、合理地划分水源保护区, 对已完成水源保护区划的水源地抓紧批复工作。编制水源地管理的条例, 建立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应急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
2) 进一步健全水源地管理机制
针对乡镇水源地存在的多头管理、管理手段落后突出问题, 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对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3) 加强乡镇水源地污染源综合防治
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农村生活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种植业、养殖业) 治理力度, 同时实施保护区人口搬迁等工程。
加强保护区内已有垃圾堆放地的综合整治, 并对保护区域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
4) 加强乡镇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设置常规监测断面, 增加相应的仪器设备投资及人员投入, 完善水源地监测体系 (对农业面源污染监测) 。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方面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以满足水源地保护的需要。
5) 加强乡镇水源地管护设施建设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要求, 在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边界设立告示牌, 护拦或围网, 向公众公布水源地规模、水源保护区边界范围、水源地供水人口等信息。逐步完成保护区管护设施建设。
6) 加强水源地风险源防控
加强保护区内危险品运输管理, 一级保护区内加油站实施搬迁, 二级及准保护区内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透处理或用双层油罐替换, 并对加油站实施常规监测。对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水源污染, 使供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或威胁供水安全时, 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 对污染源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7) 加强水源地净水能力建设
对由于环境背景值偏高的原因造成的饮水水源水质铁、锰、氟化物及总硬度超标的水源地应在净水工艺上增加相应的处理设施, 以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 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吉林省5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污染源及管理状况的调查, 总结出了吉林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对策及建议, 为吉林省乡镇饮用水源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与借鉴。
3.西藏乡镇建设现状研究 篇三
摘要:西藏乡镇是西藏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面对西藏乡镇自然环境相对齐备,具有相应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藏俗特色,政府方面的开发投资意向支持的优势和交通相对不发达,环境、物流、专业人员等硬性条件相对较弱,农牧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不足、规模效益弱,待开发区域绿化不足,大型植被缺失的劣势等现状,如何进行西藏乡镇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此,文章在结合我国西藏乡镇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发展旅游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企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措施。
关键词:西藏乡镇;建设;现状研究
隨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西藏乡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西藏经济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乡镇概述
(一)乡镇的概念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
(二)西藏乡镇概念的界定
西藏乡镇是西藏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二、西藏乡镇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就西藏乡镇建设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为西藏乡镇建设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一)西藏乡镇建设的优势
1.自然环境相对齐备
西藏乡镇地区不仅有山地(季节性雪山)、河流还有相对宽广的河谷,这为西藏乡镇建设提供了相对齐备的自然环境。
2.具有相应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
西藏乡镇地区有相应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有一定的藏俗特色
西藏乡镇地区有一定的藏族特色,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4.政府方面的开发投资意向支持
西藏乡镇建设有政府方面的开发投资意向支持,这为乡镇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西藏乡镇建设的劣势
1.交通相对不发达
西藏乡镇地区的交通建设已初步完善,但由于地处山区,有一定的局限性。
2.环境、物流、专业人员等硬性条件相对较弱
西藏乡镇地区的环境、物流、专业人员等硬性条件相对较弱,这不利于西藏乡镇建设。
3.农牧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不足、规模效益弱
西藏乡镇地区农牧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不足、规模效益弱,农业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4.待开发区域绿化不足,大型植被缺失
西藏乡镇地地区待开发区域绿化不足,大型植被缺失,这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三、西藏乡镇建设的措施
(一)发展农业
要充分利用西藏乡镇地区有相应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来进行高附加值特色种植业开发实施,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旅游业
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蓝天白云,雪山湖泊等具有西藏特色的景色,西藏乡镇建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建设民俗村,发展旅游业,来吸引游客观光旅游。
(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乡镇地区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力、网络等关系西藏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面,都要不断完善。
(四)引进企业资金和技术
西藏乡镇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支持和自身是不够的,要引进企业,不仅要利用企业的资金投入,还要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为西藏乡镇建设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结论
西藏乡镇建设,对西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发展西藏乡镇的农业和旅游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进行西藏乡镇建设,从而发展西藏经济,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参考文献:
[1]徐伟.我国乡镇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2]魏子真.我国乡镇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3,(3):3.
4.乡镇环境宣传保护口号 篇四
2、万众成一心,脏乱不近身。
3、坚持“五改”,除害防病。
4、大家一条心,共建洁净村。
5、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
6、建设新农村,环境要先行。
7、户户树新风,人人讲公德。
8、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9、青山绿水好,农村要环保。
10、上项目必须先办环保审批手续。
11、保护农村环境,持续发展经济。
12、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3、保护碧水蓝天,还我洁净家园。
14、保护野生生物,人与自然共存。
15、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
16、培育文明新风,建设和谐农村。
17、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8、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
19、热心卫生工作,创造美好环境。
20、人人动手,洁净家园,美化环境。
21、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22、为小家,为大家,搞好环境人人夸。
23、保护生态的环境,享受健康的人生。
24、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
25、农民素质高一分,农村形象美十分。
26、创建农村美如画,点滴小事见精神。
27、好环境大家共享,新农村大家共建。
28、展示农村新面貌,改善环境最重要。
29、手拉手,心连心,创建农村新天地。
30、新政策,新农村,新农民,新形象。
31、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32、洁净乡村大家创,洁净成果大家享。
33、草儿绿,花儿香,环境美,人健康。
34、要想农村环境好,连片整治不可少。
35、要想村民不得病,大家行动保环境。
36、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7、食品卫生无小事,您的健康是大事。
38、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39、人人关爱城乡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整治。
5.乡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篇五
一、按时按质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污染源普查各个阶段的工作。各村(居)及有关单位要落实好普查工作人员,在区镇的统一指导下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镇的污染源情况,综合分析污染源的分布、组成,全面掌握环境现状,为科学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1、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污染。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严把审批核准关,提高新建项目的准入标准,新上项目及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上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生产技改。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对列入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相关产品目录的淘汰产品的产能,综合运用环保、土地、价格、安全生产等多种手段,促使其加快退出。严格监控建材、金属表面处理、家具制造、废旧物资加工利用等污染行业,国土、规划、安监、消防、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各村(居)要加强监管土地出租出让情况,增加设定出租出让条件,严格控制污染项目的盲目投资。在外部电力供应能基本满足我镇企业需求的情况下,按照区统一部署,适时关闭西达电厂。
4、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2008年动工兴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建设,筹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实现碧江、西海、桃村等村(居)的污水统一收集处理。逐步完善规划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市政管网。
5、加大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力度。家具、印刷等行业企业的漆、洗版等高浓度有机废水,须交有资质单位处理,企业不得自行排放。
6、加大执法力度。全力配合区环境监察大队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7、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发展集约花卉种殖业,严格控制新上禽畜养殖项目,规范发展(管理)现有养殖业,继续清理整改高污染的养殖产业。
三、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1、切实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区。2008年5月底前清理顺德水道水源保护区内共8家无证照饮食店档。这项工作由行政执法分局牵头,城建办配合,三洪奇、黄龙、西海等村(居)要全力协助,农办、水利所要做好清理后周边堤围及鱼塘恢复整治工作。日后,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及水利会要对所辖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滩涂地及水利控制用地从严管理,杜绝设置与水源保护有冲突的项目。
2、加强对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治理。提请区府对我镇宏发、美加顺、全业、中联等沙砖厂,以及嘉利木业、口口福食品、细江泡沫、兆业燃料、宏基金属线材有限公司等群众投诉强烈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对未能治理达标的企业报请区政府强制关停。这项工作由城建办负责跟进,各有关村(居)配合。
3、大力整治废品收购行业。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内无证照经营废品收购站点的清理,以及对有证照站点的规范化整改。这项工作由综治办负责,行政执法、工商、公安、消防、供电、供水等部门配合。
6.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篇六
一、基本情况
XX镇总人口约36770余人,辖17个村1个社区,109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3所学校,1所卫生院。本镇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有天然的楠竹林 3000余亩。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追究。
XX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刘玉平同志为主任,镇长刘林涛同志为副主任,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驻村干部和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配备了专门环境保护办公室和环保工作人员。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对于在环保工作中履职不力,慢作为、不作为的部门和个人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二)深入排查整改,集中加大宣传。
(1)细化任务,开展系列整治行动。
我镇已经开展了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非煤矿山整治、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和全面推进“河长制”等环保专项行动。目前正在集中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对全镇各行各业各部门进行全面的环境突出问题排查,建立排查台账,目前已排查出44项环境问题,并对每项问题划分具体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2)宣传引导,掀起环保风潮。
各村均在显著位置书写了规范性环保宣传标语,场镇范围制作了6副大型固定环保宣传标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系列整治行动,未完全取得实效。
开展系列排查整治行动时,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整改,目前为止还未完全整改到位,例如:
(1)沿河住户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没有得到整改;
(2)目前仍有10家养殖场未整改到位;
(3)有4家石料加工厂没有完全停电停业整改;
(4)未完成在水源区设置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标志牌的工作;
(5)未完成水源质量检测工作;
(6)场镇内未设置环保垃圾箱;
(7)XX平溪口到白马段公路沿线的弃土还未完全清运到位;
(8)由于对群众的环保知识宣传动员不到位,导致环境保护停留在政府单方面行动层面,没有掀起全民爱环保的浓厚氛围。
四、下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全面整治到位。
对于目前已排查出的突出环保问题,投入充分人力、物力,加快整治进度,确保问题企业、场主限时整改到位。同时也要重视新的环境问题的排查力度。
(2)尽快联系有资质专业的检测机构对场镇内的水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同时要加快水源区环境保护标志牌的设置工作,确保在8月15日前完成。
(3)在场镇内设置环保垃圾箱。
(4)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镇文化站、各村(社区)应利用广播、宣传车等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人人参与环保工作。
7.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及建议 篇七
一、财政预算不规范、不科学
多数乡镇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编制程序不规范,资金分配不透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财政预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预算编制时根据往年支出情况稍微修改,以支定收,不是根据测算的可用财力安排支出。预算编制时认为预算是编不准的,编的越细越麻烦,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调整也是到年终根据支出数调整。导致预算执行变形走样,谈不上预算调整,权大于法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乡镇人大监督大打折扣。
二、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
近几年,乡镇财政困难较往年有所缓解。但财政收入相对于乡镇事业发展来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过去几年乡镇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盲目搞建设,大部分的乡镇向金融机构贷款、结欠工程队大额的工程款。造成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
近几年,乡镇项目增多、资金量大,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甚至有的乡镇由于工作经费紧张,挪用作办公经费开支。虽然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多,但大多监督流于形式,而处罚和整改措施少。
四、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队伍有等健全提高
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多数财政人员都兼职下乡包村工作,有的乡镇财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五、对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一是乡镇财政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是由镇人大审查批准,严格执行法定文件,要强调预算的法律效力,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完善预算调整手续,增强“预算法定”的观念,切实发挥乡镇人大对本级财政的监督作用。二是乡镇要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收支情况,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面纳入财政核算中,确保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各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坚决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收支的行为,提高预算约束力。三是乡镇应努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将预算编制当作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杜绝随意调节预算收支现象。
2、继续推行“乡财区管乡用”模式。
采用总预算模式。对实行“乡财区管乡用”的乡镇,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区财政为乡镇开设“基本结算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区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经费支出专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不得再设任何账户。乡镇所有收入全部上解区级金库或区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区财政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支出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根据乡镇申请从“基本结算户”拨到“经费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三个账户,再拨到用款单位。乡镇使用的票据由乡镇结算员到区财政局领取,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3、增收减支,平衡财政收支。
首先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强化改革意识,积极转变理财观念,狠抓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其次要大力压减人、车、会、出国考察和往来招待等一般性支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各项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4、加大对资金监管力度,落实整改措施和处罚。
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限期整改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进一步完善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8.乡镇成人学校现状及改革对策 篇八
一、问题与困难
1.领导认识不足,阻碍和制约了农村成人学校的健康发展
有些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忽视农村成人教育。由于理解不够,导致支持力度不够,造成成人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有关部门对上级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一系列政策落实不力,全社会齐抓共管农村成教工作的局面尚未形成。在办学中由于条块分割,分管领导都强调各自的重要性,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意识,在人财物的投入上不能劲往一处使,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成人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念直接阻碍和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2.农村成人教育对象自身认识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
农村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多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主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参加成人学习缺乏信心、不感兴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的农民认为学技术是“远水不解近渴”,不如丢掉土地去打工挣钱来得快。在成教实践中,常遇到这样尴尬的场面:提前辛辛苦苦安排的辅导与培训,听课的人却寥寥无几。
3.成校从业人员岗位不明确,编制不健全,待遇低下,人心不稳
任命乡镇成校校长、校务委员会人员的权限不明确,程序不规范,领导口头说了算,致使乡镇成人学校校长、校务委员会缺乏权威性。专职校长不能专职专用,他们编制在学校,工作在其他岗位;专职教师配备未纳入教育事业编制,未实行定员定岗,兼职教师更难以稳定。在岗人员中由于受复杂的人事制度与微妙的人际关系影响,努力工作却反遭冷落,人事制度改革时甚至落聘离岗。普教教师享受的待遇,成教教师只能望洋兴叹,因此感到干成教社会地位低下、不被重视,所以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本末倒置,对成教工作热不起来,以至于搪塞敷衍,无所适从。
4.培训内容陈旧,老师教法呆板,造成生源滑坡
大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培训方式仍沿袭着原始的模式,办学总是向上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办学指标就算,较少开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忽视对农民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及技能的综合培训,忽视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如今乡镇成人学校能办的培训专业,由于内容陈旧、教学呆板,农村农民大多数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的如厨师、保安、家电维修等专业,受办学条件和师资限制难以举办。乡镇成校所培训的内容由于不适应农村从业人员需求,导致成校生源严重不足。同时教法陈旧落后,难以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法在成人学校中仍占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创造精神被湮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他们对成教避而远之,久而久之,成校也日趋冷落。
5.农村成教经费投入少,难以维持办学
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来源目前主要靠财政,而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经费长期得不到保证,阵地建设的步伐更是缓慢,多数成校条件简陋,部分成校的教学设施闲置,形同虚设,标准较高一点的学校寥寥无几,严重影响了办学效益。
二、加快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农业依然是我们民族谋求发展的前提,是我们实现各种奋斗目标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不会有高素质的农业;没有现代化的农民,就不会有现代化的农业。因此,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作为“科技兴国”“科教兴农”的基础工作,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领导,落实制度
县、乡、村各级领导要经常过问、亲自安排,按政策规定确保国家和省关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不低于10%和教育经费总支出的2%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确保教学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活动正常进行,促进农村成教的改革和发展。
3.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为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农村成教工作中的作用,必须改变部门独立办学、条块分割的状况。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领导农村成人教育的工作机构,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使其互相支持、通力合作,通过全方位的沟通和联合,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4.加强阵地建设,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办学质量
怎样赢得生源,这是成校办学过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因此,成校应为学员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尽力为学员提供学习的方便,帮助学员排除学习困难。
①优化教学环境,吸引学生。要让成校真正为当地经济服务,各级政府就必须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内部环境,加强硬件建设,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要。同时还要加强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员一走进学校就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感到知识的力量和学校的魅力,从而增强来校学习的欲望。
②办出质量,扩大生源。成校办学要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办好一所成人教育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校长,有一支能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成人学校校长不仅要懂教育,而且要懂经济,会做群众工作,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干部的配备和师资力量补充,都要坚持高标准,不仅要具备一定学历,而且能够安心基层、不怕吃苦、胜任业务工作。可以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专兼结合,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业务精良的成人教师队伍。从事农村成教工作的教师大部分在基层,工作量大、条件艰苦,因此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本职工作。作为教师自身要注意提高业务素质及政治思想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探索农村成教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改进工作,提高成人教育的社会效益。
③培训内容。成人教育目前的办学机制不活,而且部分专业设置陈旧老化,必须增强市场意识,把发展农村成教与市场需求统一起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分别制订不同的教育培训规划。如对农村基层干部、乡企职工等,要有计划开展岗位培训;对青壮年农民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周期短、见较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并把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对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他们参加中专以上学历教育。此外,农村成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联系实际对农民进行农村政策、形势及法制教育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成人教育,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9.略论乡镇环境保护与管理 篇九
略论乡镇环境保护与管理
摘要:当代中国乡镇业尤其是企业发展迅速,环境既是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前提,又是保护乡镇居民健康、满足乡镇居民需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乡镇环境保护与管理刻不容缓.作 者:黄秀 冯小娜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县环境保护局,河南,汝南,463300期 刊: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Journal: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6)分类号:X2关键词:乡镇环境 环境保妒 环境管理
10.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 篇十
亲爱的广大村民、居民们:
我们共同的家园——xx镇素有“楠竹之乡”、“天然氧吧”之美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xx镇党委、政府正抓住xx县小城镇示范镇建设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共建两型社会、打造秀美xx”这一重大战略,用心描绘xx镇的美好蓝图。然而,当您享受着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成果时,当您沉醉在湘江河畔的轻风、倾心于竹林深处的宁静时,可曾知道养育我们的这块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气、水源和生态平衡正遭受着破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喝上干净水、呼吸着新鲜空气、生活在宜居环境中,是广大人民的根本需求,也是xx镇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追求,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镇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为此,镇党委、政府特向辖区单位和全镇人民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1、保护水资源。不将白色垃圾、病死禽畜等污染源丢入公共水域,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提倡施用农家肥。
2、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谨慎野外用火,提倡文明祭扫。提倡使用由再生材料制成、可循环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产品。
3、防止大气污染。不露天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
4、保护生态平衡。禁止在河道、溪港内特别是安全饮用水源头进行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活动。禁止捕猎、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及产品。
5、推行科学养殖。采用建造沼气池、三级沉淀池等方式做好畜禽养殖排污处理,严禁露天堆放粪便、排放污水。
6、爱护公共环境。经常整理美化居住庭院,不乱扔、乱倒垃圾,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到公共垃圾池里,或做无害化处理。减少使用塑料袋。不在自家院墙外乱搭乱建,保持村庄环境整洁、有序。
7、保持街道、公路畅通。车辆停放有序,经营户不占道经营。不在街道、公路上打场晒谷。公路上杂物及时清运。
8、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及时关紧水龙头;办公室、居室人走电关;多用手绢、抹布代替纸张,尽量两面使用打印纸。
9、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建议各村把环境保护写进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提倡各村、居委会成立环境保护义务宣传队,经常开展宣传活动。
10、不论您从事何种工作,请您自觉做一名“共建两型社会、打造秀美xx”的义务宣传员。
亲爱的村民、居民们,xx镇即将成为xx县小城镇化建设中最耀眼的那颗明星。明天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怎样的xx,取决于今天我们给xx注入怎样的灵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抓手,为共同建设一个美丽、文明、幸福、宜居的新xx而努力奋斗!
中共xx县xx镇委员会
xx县xx镇人民政府
11.关于乡镇中小学现状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06-03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全面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了中小学住宿生享受免费早餐的“蛋奶工程”,中小学教师工资依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这些举措使农村教育开始走出困境。但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乡镇中小学仍然存在着诸如农村教师配备问题、学生外流问题、校舍闲置问题、办学不景气问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否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将遥遥无期。
一、目前乡镇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从1998年开始,农村大规模撤并学校,到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乡一校,乡基本不办中学,村不办小学的格局。集中办学将优秀人才、高学历人才、专业人才吸引到县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县域内教师千方百计挤进城区或城郊。这就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目前,许多乡镇中小学的一线教师80%是近年来分配的新教师,个别学科由教龄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担任。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高涨的教学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但客观上没有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没有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加上一人承担一个年级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难以开展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活动,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自我摸索状态,很难尽快成长起来。
(二)学生来自弱势家庭
一位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转到城里读书了,留下来的都是家庭条件差的,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老爷照顾。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是最可怜的。为了他们我也得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发自肺腑而又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话语发人深思。
由于集中办学,学校撤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接受优质教育,其他条件不好的家庭只能让孩子离开居住地到中心小学、乡镇保留中学就读。为了监管孩子,许多家长不得不在学校所在地租房屋照看孩子。一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大大提高,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这笔支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自己到大城市务工。经调查,贫困地区乡镇中学有近60%的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其中近30%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乡镇中心小学有86.7%的学生住校,其中有50.2%的学生完全由爷爷奶奶照看。这些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祖辈,而且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思想上遇到的困惑不能提供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家庭亲情教育残缺,社会实践活动空白,使本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进行的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学校教育压力增加,管理难度加大。这些留守儿童也因脱离父母监护,缺乏家庭管教,心理关怀缺失,而致情感发育不良,习惯养成不好,智力发展滞后,综合素质较低。这种缺少亲情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完整教育,对儿童成长可能留有重大隐患。
(三)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虽说近几年农村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举例来说,农村的多媒体教室,在寒冷的冬天利用率几乎为零。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条件所限,室内气温太低难以启动。住宿条件、。伙食问题同样如此。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住在一间大屋子里,学生太小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家长的监管,随意吃零食、吃垃圾食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有的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能推迟孩子的入学年龄。在一所乡镇小学,我们看到最小的住校孩子只有七八岁,城里的同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他们就已经独自在学校生活,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孩子俨然已经成了“老油条”,脸上是与他们这个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孩子这么小,让他们去住校,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放心不下,但是没有办法。”不少家长如是说。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工作方针。但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城乡教育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反而有加大的趋势。不管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乡镇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稳定乡镇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公平首先要做到起点公平。乡镇学校比城市学校要艰苦得多,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不高,好教师不愿意到乡镇学校,乡镇教师拼命想挤到城里。这就导致乡镇教师队伍不稳定,乡镇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使农村的孩子们从接受教育开始就处于劣势。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提高乡镇教师待遇,提高乡镇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吸引力,让乡镇教师待遇高于城市,给予乡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实惠,提高乡镇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一方面可以稳定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的问题。第二,建立城乡双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实现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城乡教师定期交流,不是要填峰补谷,而是利用优秀教师激活学校原有教师资源。但很多城区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虑到生活、待遇问题不愿意到乡镇学校,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相应的制度,合理确定交流周期,制定考核办法,采取激励政策,对交流学校和交流教师给以一定的奖励。包括工资、福利的发放,评聘职称优先等。第三,教研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乡镇教师的培训力度。如,将集中培训与教学视导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培养;在县域内集中优秀教师资源,定期送教下乡,将“帮教”落实在课堂上;建立县域学科教研网,开展网络培训网上研讨,解决乡镇同科教师少,校本教研活动不易开展的问题;组织城乡学校联合举行多种教研活动,创造机会让乡镇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当乡镇中小学的教师资源配备平衡、城乡教师素质差距缩小甚至消除时,学生因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外流的现象也就得到了控制。
nlc202309051233
(二)政策扶持困难群体,减少留守儿童所占比重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主要的诉求之一,让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是乡镇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甚至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招商引资,开办乡镇企业,让当地农民在本地打工,同时也要鼓励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为打工者在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扶持、资金帮助、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在调查了解中有90%的农民工更愿意在本地打工。他们说:“能在本地打工,哪怕挣钱同外地相当或者不如外地,也愿意回来。这样孩子读书有人管,父母病痛有人照顾,家里重活也有人干了。”这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声。如打工者能在家门口打工,留守儿童的比例将会大大下降,大部分孩子不再长期脱离父母的监管,学生的心理问题、习惯问题、学习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将加快。
(三)积极推行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或代理家长素质
现阶段农村有些家长素质不高,代理家长居多,家庭教育意识不强,氛围较差,迫切需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或代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应该与教育主管部门协同组建稳定的专兼职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可巡回举办讲座,深入各乡镇宣传教育法规,结合实际讲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如邀请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组织家长讨论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教训或困惑,使家长受到启发,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与家长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这样,在家长素质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以提高。当农村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变为社会关注、家庭参与的三位一体教育网,形成教育合力,才会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学校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政府要科学、长远规划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不仅要建好教室、宿舍用房,还要投入资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住宿条件,在硬件建设上缩小城乡差距。同时,还要完善乡镇寄宿学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对学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给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一种如家的感觉,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家长解除后顾之忧。如果乡镇中小学的条件与县城相近,家长也就不会拼命把孩子往城里送,既缓解了县城学校入学难的问题,也会让乡镇学校不再为缺乏生源而犯愁。
总之,要想彻底扭转乡镇中小学的落后面貌和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担负起各自的责任,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为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必需的财力保障和条件保证,优化乡镇中小学的资源配置,提高家长素质。只有缩小城乡学校师资配备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差距、硬件建设的差距,乡镇中小学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城乡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均衡,教育的公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冯荣光
12.乡镇财政财务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篇十二
一、我国乡镇财务工作现状
我国乡镇财务作为最基本的财政工作分支, 如果乡镇财务工作存在问题, 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使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因此, 应该首先掌握乡镇财务工作现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一) 财务工作收支不平衡
众所周知, 乡镇财务主要来源于乡镇的收入, 而收入水平是由当地的农业水平决定的, 因为乡镇财务部门的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 而在第二、三产业方面几乎“绝收”, 而农业发展程度低, 直接导致收入少, 在收成不好的年头里, 农民本身生活压力大, 那么乡镇财务部门的收入则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在财务支出方面, 每年用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实惠农民的支出不能少, 而且随着政策的公平、时代的发展, 这一笔支出更是逐年递增, 此外, 乡镇财务工作比较简单, 一般2 到3 人就可以完成, 但是目前我国乡镇财务部门的冗余人员过多, 在全国范围内, 每一年支付给这些人员的薪水数额也比较巨大。另外, 我国乡镇农村的工作人员多数比较清闲, 没有积极工作的意识, 只是等着每月政府发薪水, 而不懂得招商引资, 也不懂得拉动当地农业发展。因此, 在乡镇财务工作中, 可以将其形容为“吃饭财务”, 经常会入不敷出, 这种收支不平衡的现状会极大地影响农村财政管理, 也会影响农村发展。
(二) 乡镇财务工作压力大
乡镇财务工作的压力不是短期内形成的, 而是像“滚雪球”一样, 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时间越久, 越难解决。一方面, 乡镇财务入不敷出就给其财务管理带来了难度, 每年要支出的资金逐渐增多, 但是能够收上来的资金却没有变化, 乡镇财务工作的“饥荒”变成了工作上的压力, 难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 建设农村需要支出大量的财务经费, 促进农业研究、保证农民生活、医疗健康事业、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 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事业中, 国家却没有给乡镇财务部门拨款, 只能是不停的支出, 进而逐渐增大乡镇财务工作压力。财务工作压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二、造成我国乡镇财务工作问题的原因
(一) 领导干部意识不足、能力有限
目前, 乡镇财务工作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与领导干部意识不足、能力有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 社会上的大型企业都会选择有发展空间的地方修建厂址, 而一旦招商引资成功, 将会在短时间内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不仅能够解决农村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 也能实现乡镇财务部门的增收, 进而逐渐解决财政问题。但是, 很多领导干部捧着“铁饭碗”, 只要每个月保证能够领到工资就万事大吉, 没有将眼光放在农村建设上面, 招商引资意识不足, 而且长时间的养尊处优, 工作能力逐渐退化, 更是无法担负起发展农村的重任。
(二) 乡镇财务部门管理不善
财务部门管理不善也会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 一些政府领导在职权上可以随意支配财务资金, 有些心怀不轨之人, 借此敛财, 从而导致乡镇财政虚空, 没有资金支持农村建设;另一方面, 近些年我国颁布的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不少, 政府财务部门为了节省资金钻政策空子, 阳奉阴违, 并没有将资金用于农村建设, 甚至于正常的工作都无法开展。
三、解决我国乡镇财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 拓展资金来源
要想彻底解决乡镇财务问题, 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做起, 尤其是要做好开源的相关工作, 才能保证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第一, 要理清思路, 单靠农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可能性不大, 尤其是传统农业, 对于乡镇财务的贡献比较小, 因此要把拓展资金来源的目光放在发展第二、三产业上;第二, 建设好农村的外部环境, 抓住本地资源优势, 自身做强之后, 才能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保障;第三, 积极开拓资金渠道, 可以雇佣专业人员深入附近市场, 将有经济实力的公司、工厂、企业等吸引到农村投资;第四, 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政策变动, 实现农村信息开放, 可借助当地农业优势发展旅游行业, 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第五, 加强基础服务, 切实为农民做事, 让广大农民能够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第六, 充分利用好涉农政策法规, 例如《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 围绕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通知》鼓励各省实行财政补助项目资金“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 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鼓励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可吸引上市公司推动农村建设。
(二) 加强财务支出预算
说到节流问题, 该花的资金不能省, 但是要尽量避免浪费, 将有限的资金节约下来, 并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因此, 要加强预算工作, 通过科学的计算, 留出一部分的流动资金, 按照预算额度完成实际工作, 才能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尽量节约, 为乡镇政府的开支建立良好的财务习惯。例如, 《经济日报》7 月30 日的文章指出, 随着国内外农业形势的变化, 原有政策面临新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部分农产品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补贴依赖症”, 在农业发展中, 单靠补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因此, 要及时、准确、科学地做出支出预算, 才能解决“补贴依赖”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
(三) 提高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两方面的问题, 但是都会影响乡镇财务工作。能力方面, 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业务素养, 在工作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算错帐、财务工作步骤错乱等问题将时有发生;素质方面, 如果工作人员思想上存在问题, 那么就会助长财政工作的歪风邪气、贪污腐败。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 使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税改革等情况, 也使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税业务在乡镇及时得到贯彻。例如, 目前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对电子商务在农村及医药领域的发展作出进一步解读, 要求加大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力度, 涉及到电子商务, 不仅要求农村财政财务工作的设备要更新换代, 更要求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
四、结语
乡镇财务工作关系到农村发展、农村建设等问题, 也会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乡镇财务问题。但是由于领导干部不作为、政策漏洞、财务部门工作不尽职、国家所拨的专项资金少等问题, 使得我国乡镇财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乡镇财务工作现状主要有收支不平衡、工作压力大、无力支付农村基础建设, 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财务支出预算、提高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明.完善云南省乡级财政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 2013.
【乡镇环境保护现状】推荐阅读:
设置乡镇环境保护机构10-28
环境优美乡镇政策07-26
乡镇镇环境保护工作总结10-10
乡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07-02
乡镇环境卫生会议记录11-20
乡镇2011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08-24
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责任状07-28
乡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情况汇报08-18
乡镇政府综合提升法制治安环境工作方案09-06
乡镇2008年度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总结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