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

2024-08-03

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共8篇)

1.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 篇一

昨天,xx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xx微尘发起了一场名为“做xx,献爱心”的公益活动,我作为一名青协志愿者有幸参与了这场募捐活动。此次募捐活动主要是以义卖物品的方式来募集善款,活动在xx大学中心校区进行。我们青协志愿者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一般10人,xx校园内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募集善款的身影。说实话,当我穿上xx工工作服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时的我突然觉得自己多了一份使命,觉得自己也可以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走在xx的校园中,好心的师哥师姐随处可见,每当我们说明白活动后,师哥师姐们都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其实在我看来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只要有那份心就足够了。涓涓细流般的小爱同样可以汇聚成汪洋恣肆般的大爱。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认为其实并不是一定压迫成为志愿者群里的成员才是志愿者,而不是成员就不志愿者了。在我看来,义工只是一个称谓,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做志愿者。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别人捡起掉下的东西,再比如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等等等等,只要你在做这些东西了,你就是一名志愿者了。

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一份心,一份愿意为别人服务,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心。做志愿者没有大事小事之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而我们做义工就是要向小事看齐,做到小事时时为,大事集体为。

如果我们不断地通过自己在任何时候的任何行为去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去影响身边的人,是他们参加进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他人,我们做志愿者的目的就要到达了。

最后祝xx大学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祝我们xx大学越来越好!祝社会愈来愈和谐。

2.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 篇二

1 社区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人民对健康关注程度也逐渐提升,医院资源的有限造成就医难的问题,近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社区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且目前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与社区居民最为接近的医疗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干预意义重大[4]。

2 医疗志愿者服务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志愿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最初以国家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始[5]。近些年医疗志愿服务多是医院门诊及医院组织的志愿服务[6,7],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及一些实践经验[8]。社区健康志愿服务大多是医院组织的,而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因缺少组织管理,相关报道较少。

3 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设立志愿者管理部门

志愿者管理法律方面大多数此类文件只是对志愿服务进行一些原则性和普遍上的界定,没有从微观的操作层面提出相应有力的具体政策措施,很容易使服务呈现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的状态[9]。可供医疗志愿服务领域借鉴的法律法规更少,志愿服务在法律地位方面的窘境很大程度上制约志愿服务推进的力度。可根据我国现有《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制定更详细的管理制度。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专门部门从事志愿者管理,使志愿者服务更加系统。设立志愿者服务项目,规定服务内容,例如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保健、健康政策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等项目。

4 志愿者招募、培训及管理

4.1 志愿者招募

4.1.1 志愿者招募方式借助媒体、网络或微信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信息。

4.1.2 志愿者来源

志愿者可来源于社会上对医疗服务有兴趣的团体或个人,最好有医学教育背景,特别是在校医学生。开展与院校合作模式的志愿者服务是较理想的一种方式,有更好的志愿者服务持续性。志愿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医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更好地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形成和职业价值观取向一致的价值观和社会观,院校合作的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医学生更早、更直观地面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强调在实践中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使其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既承担了责任,也帮助别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对促进医学生了解社会,塑造品格、规范行为、拓展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职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医学生志愿者在招聘录用时适当加分,可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10]。在完成在校教育后积极从事志愿实践活动,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培育高尚人格、提升精神境界、满足人们服务社会和建设社会愿望的重要途径[11]。

4.2 志愿者的培训

调查志愿者对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培训课程。开展阶段培训,逐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基础课程培训保证志愿者对服务岗位的基本设置有所了解,包括各项需遵守的规章制度、志愿者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规范等,这些培训内容相对浅显,易于教授和学习。志愿者在此培训基础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学习基本医学知识、沟通技巧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注重志愿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促进志愿者的学习和发展。建立资深志愿者带领新进志愿者的服务机制,使新志愿者更直观地了解志愿服务项目。随着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新进志愿者医疗服务内容较为陌生,对志愿服务内容不够熟悉。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志愿服务经验的传承与志愿者相互间的交流。面向资深志愿者开展如何带领新进志愿者的培训,协助新进志愿者尽快、顺利融入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在带领技巧、带领内容、带领流程等方面开展培训形成一套完备的以老带新服务机制。

4.3 评估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的考核、评估、监督机制。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承诺制度,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12],对优秀志愿者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实行志愿服务储蓄制度,有研究使用积分制[13]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是使健康促进志愿者活动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增强服务活动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以备参与者本人未来之需。

5 其他

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各项活动相辅相成,有秩序、有反馈。

6 讨论

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服务的广泛开展,能起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重要作用,直接促进了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社区服务成本,减轻政府负担[14],但现如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志愿者参与意识不强。相对一线城市郊区的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识比较弱[15]。志愿者已不是新鲜名词,但在相对偏远的郊区,有些居民并不了解志愿者可以做什么。我国区域大,发展不均,郊区的地域比较广大,人口分布不均,且很多地方交通不够便利。志愿者服务能否更加完善是建立在社会大环境发展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区医疗志愿服务才能发展起来。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与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社区卫生服务面多并且分散,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短缺,不能满足庞大的社区人员的健康需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志愿者进行相关健康促进活动,既可以减轻社会负担,又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标,而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志愿者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我国志愿者医疗服务的现状,对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团队构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规范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团队的一点浅见。

3.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 篇三

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員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公民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文明中活动,在活动中孕育文明,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不多。

2.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一)健全注册登记制度,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健全服务制度,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首先,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其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最后,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多方交流、督促指导,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最后,要不遗余力地加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费用支出,保障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4.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 篇四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1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时时刻刻为我是大学生志愿团中的一员而自豪。

这次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在社会里的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服从、付出、充满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为人民服务。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_”的具体体现。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

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2

作为一名新的志愿者,我第一次参加了志愿者活动,为此我感到很兴奋,以前的我总是为没有这样的活动而感叹,现在终于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活动,我感到非常的快乐。

首先我们在_广场进行了志愿者的宣誓活动,我正式光荣的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此时我的自豪感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之后我们被分到在_边捡垃圾,同学们都充分摆脱了娇气的性格,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志愿者的风采。

这一次的活动,同时让我对环境有一场深思。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曾几何时,天空是那么的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就在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人类同样在向大自然索取并不应得的东西

在这次环保志愿者活动中我了解到好多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锻炼了自己在炎热的环境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志愿者的高尚与奉献精神,我相信我会一直带着这种精神参加到以后的志愿者服务中去的。环保也是可以从身边做起的一件小事情而已。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一点点的小小举动,带给地球的却是大大的反响,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承诺,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承诺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承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证我们长寿的校园永远美丽,干净。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做出承诺,更应是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3

我一直觉得老人就应该几代同堂,和谐的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像我的爷爷奶奶一样,在家里安享晚年,有着孙儿的陪伴和儿女在左右,这样的生活也是非常的美满的,俗话说的好,“养儿防老”,或许等到他们这个年纪就是真的证实了这句话吧,但是在这次的社会实践的活动当中,我才意识到世界并不像自己看到的那样美好,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在遭受着不同的苦难,经过这次的敬老院的活动,我也感受到了年迈的孤寡老人的孤单和慈祥,这次的活动也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这次是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敬老院照顾那些孤独的老人,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照顾他们,带给他们开心,所以当活动的报名通道开启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选择了报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现在能够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有这样优秀的师资力量教会我知识,有这样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些都离不开老一辈的奋斗和坚持,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些良好的外界因素促进我们的成长。所以我也很想要在他们老了的时候去尽力的帮助到他们,在他们身上做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我们到了敬老院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的院子,再走进去一点可以看到很多的老人在草坪上散步,在院子里优哉游哉的下棋,喝茶,聊天,这样看上去,他们也过的非常的愉快,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都是没有孩子或是孩子没能在身边,又因为自己的身体或是个人原因,不能独自的生活,他们才只好来到这里,在与他们的相处当中,我也感觉到了他们的孤单和委屈,更是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待,他们在见到我们的到来的时候,都表示出热烈的欢饮,也看的出来他们真的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到我们来了就像是看到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一样,热情的迎接,将自己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拿出来招待,我也被他们的热情和慈祥给感动了,陪伴他们的这一天的时间里,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我也感觉自己这次的活动真的非常的值得,就连自己临走的时候,有一个奶奶还不停的牵着我的手,要我好好的读书。

经过这次的志愿者活动,我也意识到了老人的孤独,我也在离开之后,暗暗地发誓,我以后一定会认真的学习,用自己的成绩来回报自己家人,回报所有的长辈。我也会在之后的日子里,积极的参加更多的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4

四月份是院里的心理健康月,为了积极四月份的活动主题,秉承“爱心助人、公益务实”的系训,我部门特此联系了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并在青护园园长的孟阿姨以及青护园的工作人员,我们与长沙市流浪儿童站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流浪儿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高度关注、重点保护的一群儿童,为了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生活,国家曾一度提出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予帮助等一系列方针。

有了以上的基础,有孟妈妈青护园的鼎力支持,再结合本月的活动主题,我部门特此策划了本次以“心连心、共同走向明天”为活动主题,并以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为服务对象的一次志愿心理辅导。这个活动也正是我系学子展现爱心的最佳时节,心连心的互动交流既帮助了许多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我们自身的素养。收益匪浅!

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幸请来了吴志勇老师来给我们做培训和指导。他给了我们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并给我们做了心理辅导,教会了我们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在此表示感谢。

在精心的组织与策划下,在四月二十七日下午,由我系学生会副主席带领我部门大一成员和一些大二的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到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在精心准备和布置下,此次志愿者服务团队给救助中心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和游戏。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很高,同时也由很高的参与热情。据那里的工作人员反映,孩子们很少都参与到活动当中来的,但是这次,他们是全体参与到了这次的活动当中。

当然我们从这次的活动当中,发现了孩子们的些许问题,他们最大的孩子才只有十六岁,在外面流浪的日子里缺少关爱和关心,同时也养成了他们很少相信别人,也很少与人谈心。但是我们这次的活动仅仅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却让我们的志愿者们深深的被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感动着,他们不舍得我们离开,并在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送给了我们这些志愿者很多礼物,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做的,千纸鹤等等小礼物。虽然很小,也是一些用废纸做的小东西,但是却足以让我们的工作人员感动到掉眼泪。

这次的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同时也给我们继续帮助他们的信心和鼓舞,我们想要帮助他们,想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关爱和关心。来进一步的发现他们的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从而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并让他们可以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从那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获得了更大的信心和毅力,来促使我们更进一步的帮助他们。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小组活动安排的不是很得当,仅仅只有几个活动,有些活动没有针对那些孩子们的特点来进行安排。再就是大一的志愿者们没有很好的配合我们所开展的活动,参与程度不是很高,而且没有投入角色。

另外一方面我们从这次的活动当中也看到了一些可以继续保持的以些经验。从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的工作人员以及我们的志愿者们反映,我们的活动是值得继续保持和继续开展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孩子们的需求,使我们看到了这次活动的很强的可持续性。这次支援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我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从而可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更好的服务,可以进一步的走进他们的内心,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5

20_年,我社区志愿者工作在镇党工委和社区“两委”班子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一年来,我社区志愿者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把志愿者工作与社区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生、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社区实际,开展社区民政工作。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按制度办事。

三、具体工作内容

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以宣传栏、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面向社区群众宣传社区志愿者服务和谐行动,从而影响社区青年人群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认识,推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能有效良好的发展。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围绕社区特点活动,使活动丰富多彩。这一年,我们不仅发扬了雷锋精神,还为我们社区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关爱他人,人人做到,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3、动员社区居民,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为大家,为社区服务。这一年里,我们的队伍不断强大,每个月我们都积极地开展两次活动,大家踊跃参与,互相帮助,出谋划策,讨论热烈,真正发挥社区主人翁的作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丰富了大家的生活,陶冶了情操,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活动氛围。

4、动员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年的志愿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知识水平,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感受到人不只是索取还有回报,从为居民的服务中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居民对志愿者这项工作的认可,都积极加入,为社区服务,创建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5.三和社区志愿者活动总结 篇五

三和社区惠康物业维修志愿者:

每月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器、维修下水道,主管道水阀等1-2次;

平安建设志愿者:

每月在社区“平安巡逻”20次以上;

关爱未成年人志愿者:

每周为社区小学生开展教育讲座1-2次; 文化体育志愿者:

每周为社区居民举办小型文艺演出;乒乓球比赛;

带球比赛比赛;太极拳比赛等.双拥志愿者:

每月都要上门慰问军人家属3次以上;

文明 创建志愿者:

每周要为社区居民开展创建知识讲座;空巢老人志愿者:

每周都要上门为空巢老人服务,具体: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等;

计生志愿者:

每月都为社区育龄妇女进行知识讲座;

矛盾调处志愿者:

做好居民间矛盾调解的工作。

6.社区志愿者冬至活动总结 篇六

活动的当天,社区活动室俨然成了社区厨房,由桌子临时拼凑的操作台上,巾帼志愿者们早就急不可耐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看,有的在洗白菜,有的在切小葱,还有的在剁肉馅,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绝活”开始包饺子,个个动作娴熟,都是包饺子达人。不一会儿工夫,盘子里就摆满了饺子,大家有说有笑,相互切磋包饺子的技巧,彼此比较着饺子的形状,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冬至

7.社区志愿者激励对策研究 篇七

在我国, 社区的稳定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全国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发布暨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情况分析会”上获悉至2006年, 我国有8万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和1800万名社区志愿者。就上海而言, 全市19个区县中的95个街道3300多个居委会和148个乡镇都分别建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总队和服务队, 人数70多万, 他们活跃在帮困济贫、助残扶弱、城市管理、治安防范、法律咨询、医疗救助、就业指导、文化辅导等领域中, 他们的志愿者服务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中发挥着“凝聚民心、扶助弱势、倡导公平、培育文明、化解矛盾、社会创新”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对于社区志愿者仍处于一个求大于供的状况, 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 如何激发已有的社区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力, 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 社区志愿者激励的必要性

很多人认为志愿者是“自愿”参加的, 不需要采取措施来激励, 但是对志愿者的激励是有必要性的。

(1) 对志愿者进行激励是由社区志愿服务利他利己统一的性质决定的。

在2001年第56届联大会议上, 联合国秘书长的报告直截了当地说:“关于志愿工作纯粹是利他主义的服务的这种传统看法, 正在演变为一种对所有有关人均为有益的服务, 换句话说, 互惠性的服务。”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说:“志愿服务的原动力是助人自助、有私奉献, 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其实利他与利已是统一的, 志愿服务给人的是“好的社会关系”“尊重”与“自我实现”, 志愿精神体现了志愿者奉献社会与满足个人精神需求、利他与利已的统一。在整个世界, 无私奉献的人有, 但那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的人是“有私”的。社区志愿者要大众化, 就得意识到这一点。

(2) 目前我国社区志愿者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并且存在人员流失状况, 采取激励对策能够留住人,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 以满足社区志愿者大众化需求。

在我国社区志愿者并不多, 即使是“在成绩显著的城区和街道, 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所占辖区总人口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 许多城区和街道的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还不足人口的5%。”。许多社区都在为志愿者的招募而犯愁。

在社会中无私奉献的人有, 不为任何利益全心为他人的人有, 但是社会更多的是平凡的人, 他们在付出的同时希望有所“得”。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不讲多劳多得,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 社区需要大众化的人群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激励可以使更多的人愿意留下来, 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3) 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有利于发扬志愿者精神, 使更多的人具有社会责任感, 从而推进我国公民社会的进程。

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和参与程度, 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社会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没有责任感, 任何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责任感……社会精英只会创造出狭隘的理论……个人的发展就会变成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的社会, 其凝聚力就会大大被削弱, 社会和谐的程度更受损害。”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 就会有越多的社会责任被承担, 人们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就会越强, 从而加快我国公民社会的步伐。

3 社区志愿者激励的对策

志愿者到志愿者组织中来, 从他们成为志愿组织一员的那个时刻起, 实质上他们就与组织间有了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志愿者是带着期望自愿进来的, 他们的动机是要激励的。因此组织应该要依据相关的激励理论从组织激励、团队激励、服务对象及社会认可入手来做好社区志愿者的激励工作。

3.1 组织激励

(1) 尊重志愿者志愿者有尊重的需要,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它是处于第四层。尊重志愿者是最基本的, 但是目前没有得到组织的尊重是志愿者流失的原因之一。

不尊重首先表现在, 志愿组织者对志愿内容的安排, 组织管理问题上。志愿者希望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但是志愿组织组织的活动追求形式和场面, 这些单纯追求表面的东西, 严重地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这些无为的消耗是对志愿者的不尊重, 它们是志愿活动的绊脚石。因此在志愿活动的安排上应该是注意活动内容的意义与价值性, 在时间安排上要注意时间的有效性, 用尽可能少的时间, 尽可能少的精力, 完成尽可能多的事。

其次是态度上, 管理者的“需要时招集, 不需要时不闻不问”“做完后, 没有任何沟通交流, 像陌生人一样各走各的”的作为, 让志愿者感觉到自己像是随手可得, 信手可撕的“便利贴”, 这是对志愿者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认同的“挑战”。基于此, 志愿管理者应该做到保持与志愿者的交流与联系, 不论是活动期间还是活动结束都应如此。例如做完事后做总结, 开展交流会, 组织心得体会, 写文章, 出简报, 做杂志等。

再者就是志愿行为的强迫上。有些机构或组织对将志愿服务纳入工作考核的范围, 对不能达标者处以行政处罚;还有些地方将志愿行为做为利益交换的筹码, 例如, 要求享受了低保的人员定时来社区进行义务服务。其实对志愿者给予激励并没有错, 通过政策引导志愿行为也没有错, 但是要注意实施的方法, 要注意到志愿者的行为是自愿的, 不能因为没有参加而给予惩罚或一些利益的剥夺。

(2) 在活动实施期间的资源保障资源的保障, 是志愿者的工作环境之一, 因此在活动期间, 应有的设施与资金都应该准备充分,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和志愿者的心情, 尤其是资金方面, 尽可能做好预算, 不让志愿者志愿出力又出钱, 一两次能够接受, 但是如果多了的话, 会打消一些志愿者的积极性。

(3) 做好服务对象的工作在之前志愿管理者尽可能与志愿服务对象进行接触, 对他们进行了解, 并将活动开展的内容, 服务对象的状况向志愿者说明, 让志愿者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即使志愿者遇到不好的事件, 由于有准备的心理, 积极性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4) 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志愿者管理者要清晰的认识到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社区活动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危险性, 但是也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 那么对于意外事件应该怎么处理就变得很重要了。

(5) 表现组织对志愿者的关心。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归属感是社会需要的一个方面, 志愿管理者要从小事做起, 从关注志愿者困难做起。例如在他们生日和节日时寄上祝福卡, 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难题等等。

(6) 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志愿管理者对于所有的志愿者不论他们的动机属于哪类, 只要他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 那么就应该同等对待。因此志愿组织应该做好激励方面的工作。是否接受, 志愿者有权选择。志愿者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志愿者时间登记制度, 时间转换制度, 时间通用制度, 发放证书、在社区内进行名字张贴、开会表扬, 寄感谢卡, 电话感谢等。

3.2 团体激励

作为志愿者, 精神生活是他们从事志愿事业的一个主要动力所在, 队友间的和睦及其价值的认可是志愿者的精神支柱。志愿者管理者应当注重志愿者的志愿信息在团队的沟通与交流, 从而提升志愿者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这样做也利于加强志愿者之间的了解, 增强他们之间的关系, 促进一个和谐团体的形成。

3.3 志愿服务对象或社会认可激励

内部动机理论认为“当员工体验到选择感、胜任感、意义感和进步感时就出现了内部动机”。“胜任是一种对于自己所选定的任务活动可以熟练完成的成就感;意义是一种追求有价值的任务目的的机会”, 服务对象和社会的认可会让志愿者承认自己完成志愿工作的能力, 使他们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价值的, 促使他们更有自信地接受任务的挑战, 激励他们从事更多有意义的事。

要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 志愿管理者或组织应做以下工作:

3.3.1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

2001年中国志愿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困难中最大的困难在于, “社会缺乏认识”, 人数占到了71.50%。我国的志愿服务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 加上当前国外一些不好思想的冲击, 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 志愿者行为遭到误解。因此志愿管理者应创造机会让人们了解社区志愿工作的性质, 了解志愿者的善意及为此而付出的艰辛, 而其中最快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宣传。在这个信息的发达的时代, 宣传有着多种渠道, 可以通过制作网页, 杂志, 电视报道, 广播, 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等。

3.3.2 加强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联系

(1) 志愿管理者及时将服务对象反馈的情况告诉志愿者。志愿者执行任务, 任务结束需要反馈, 知道自己的忙碌是否对他人有帮助。如果评价不如意, 他会想办法进行改进, 下一次遇到同类事件便能更好地完成。如果受助者满意那么他们会感到很开心。

(2) 当志愿者在服务对象那遇到困难的时候, 志愿者管理者应该提供支持。管理者要帮助了解情况, 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而不能听之任之, 让志愿者一个人去承担。在志愿者感到困惑不解, 有着消极想法时, 志愿管理者应该尽力关注和解答, 想办法减轻甚至消除志愿者的消极想法。

社区志愿者是需要激励的, 管理者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激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励能够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使志愿者愿意并且努力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区志愿活动献一份力;激励能够使志愿者坚持不懈地进行志愿活动, 从而降低志愿者的流失率;激励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组织中来, 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从而扩大社区志愿者的队伍, 增强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关于激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敞。

参考文献

[1]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8 (1) .

[2]唐忠新迈向和谐社会的社区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3]陆建民, 万仁孝.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8.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 篇八

【关键字】社区;志愿者;时间银行

一、社区“时间银行”的内涵

“时间银行”是个舶来品,它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埃德加·卡恩提出的,其宗旨是用“时间币来交换服务”,即通过这种模式来积累自己的服务,在需要的时候换取所需的服务。作为激发志愿者服务潜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自实施以来就获得人们的青睐。

我国学者们对于“时间银行”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关于时间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各年龄阶段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累计服务时间,以便以后自己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服务。狭义是在人的年龄上有所限定,即相对年轻的老年志愿者参与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

志愿者服务银行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平台将自己的劳动量以时间量化,并实现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

二、建设社区“时间银行”的重要意义

作为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型模式,“时间银行”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对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实际记录,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这对于志愿者服务档案的建立有重要意义,便于今后的统计查询。

第二,有助于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建设和谐社会。“时间银行”不仅惠及了他人,也惠及了当事自己,利用这种有偿助人的形式可以推动助人的社会风气,满足人们在需要别人帮助时,立刻就有人去帮助的这种需求。

第三,“时间银行”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潜力。志愿服务本就是一种无偿的、自愿的、公益性的服务。这种服务更加需要激励,通过时间银行,记录志愿者服务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回报,更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动机与服务潜力。

第四,“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它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通道,将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激发出来,有助于解决整个社会慈善不足的问题。

三、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引入“时间银行”的概念较晚,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广州、济南等地也先后开展时间银行社区试点工作。

2005年8月,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首当其冲建立起“时间银行”,目的是吸进更多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在帮助困难人群和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帮助。它的主要运作模式是通过银行发给每位储户一张“服务时间储蓄卡”,记录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储户也可以在卡上支取时间来获取他人的免费服务。它的运作模式和银行大体相似,只不过时间银行的经营项目是时间。到目前为止,该社区的“时间银行”已运行近20多年,已达到1000余名储户。

就目前我国时间银行的实践来看,它的服务内容比较宽广,包括专业服務和日常服务,如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家庭安全防范、帮困助贫、文化教育等,也包括社区内为居民巡逻,为居民修理自行车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发现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的价

值,时间银行开始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起了建设“时间银行”、“道德银行”试点的浪潮。全国超过一半的省市出台了关于时间银行的相关法律规范。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有部分社区采用了该模式,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与实际构想相脱节,存在大量问题。

四、社区“时间银行”在实际运行中的困境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区时间银行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

1.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

“时间银行”通过对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的记录为今后提取提供依据,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较难界定。因此,导致不少志愿者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服务方式来换取等时长的服务劳动,或者选择价值量较低的服务来换取价值量高的,这样就造成价值量不对等,长期以往这种交换可能难以维持。

2.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问题

虽然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是种志愿行为,但也存在志愿者专业素质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很多服务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才能胜任,只有专业的服务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不能仅仅以服务时间长短来衡量。在社区的老人看护方面,仅仅需要志愿者的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在整个看护过程中需要了解和运用多种护理知识和技术,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3.社区志愿服务时间的监督困难

志愿服务时间的计算或登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再小的权力若没有人对他监督也会产生腐败。在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统计中,志愿者服务时数由社区管理人员进行汇总登记缺乏相关人员对服务时间的监控。这对登记服务时间的人员素质要有很高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志愿者服务银行,仅仅将时间银行看成是老年人的银行,许多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并非将时间记录下来为年老以后享受别人同样的服务作为唯一目的,也有可能是为了学习、就业、晋升等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将时间银行狭隘化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志愿者个人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每位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动机是不同的,并非都是出自奉献精神不图回报,也有可能是出于对未来可获得的某种回报。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才使得时间银行在运行中收效甚微,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动力不足,再实践中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5.第三方权威和信誉问题

目前来看,大多数的社区“时间银行”是由社区来充当第三方的角色,由它来保障“时间银行”的正常运行。居民在社区存取时间是为了以后需要的时候提取,若当他需要的时候无法提取怎么办,社区能有足够的资源可供提取吗?如果没有,又该如何对储户进行补偿。这关系到社区的信誉问题,一个权威和信誉较好的社区会吸引大量志愿者,很容易造成供大于求,而那些刚发展起来的社区很可能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五、完善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困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第一,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当前采用的单一的以时间为单位来实现各种劳动的换算,对服务的价值量不做严格的要求,但这需要志愿者有足够的奉献精神,不是每位志愿者都有足够的爱心的,而这一无法量化的指标很难衡量。因此,宜采用多种形式对志愿者的劳动进行换算,将各种劳动划分为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根据价值量的大小划分不同权重,在制定统一的标准后再进行换算显得更加公平合理。

第二,针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问题。加强对志愿者本身的培训。可以在“时间银行”这一模式下,成立志愿者服务培训机构,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加强其服务技能培训。如照顾老人和看护小孩这项服务,志愿者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这样一来,志愿者本身的素质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也就提高了,这样的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时间银行”所要吸纳的“优良资产”。

第三,针对志愿服务时间的监督困难问题。应完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各项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管理规范,对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内容、时间的登记记录等进行统一规范,实现时间银行的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时间银行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来完善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为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提供法律上的保障。通过全方位的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实现时间银行运作的公开透明。

第四,针对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要重点加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出台一系列激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优待政策,可以包括服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可在报考公務员、招工、升学等方面有优先录取的优势;在使用政府投资主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享受优先或免费的待遇。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复杂动机,根据志愿者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供给。

第五,针对“第三方”的权威和信誉问题。我国现在的“时间银行”大多数由社区来保障实施,人们参与社区银行是出于对社区的信任,储户自己存取的时间可通过社区来保证自己需要的时候领取。因此,要增强“时间银行”的权威和信誉,必须保障社区的权威,而要保障社区足够的权威又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以自身的权威和信誉来为社区“撑腰”,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给予社区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总之,社区“时间银行”对完善社会公益事业、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它的量化管理、志愿者专业性、社区权威与信誉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每个问题都亟待解决、不容忽视。在加强志愿者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发挥国家、政府、社会的积极作用,给予社区足够的支持,保证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作斌.时间银行在社区互助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4.

[2]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905-2907.

[3]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23.[4]林欢欢.试论社区“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和对策[J].社会工作,2012,12:68-70.

上一篇:四字成语故事-生灵涂炭成语故事下一篇:元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