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体系的描述

2024-07-06

质量保证体系的描述(共7篇)

1.质量保证体系的描述 篇一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描述

1、公司于2007年7月份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符合标准,并于今年6月份通过本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监督审核,证明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

2、公司按标准要求制定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各种记录记录及时、真实、完整、有效保管,便于查阅,体系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二、管理职责

公司领导在高层领导会议上,通过宣传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反复强调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倡导以顾客为中心,并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保证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的及时供应,确保了生产连续,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三、资源管理

1、公司为满足顾客需求,合理组织生产,拓宽市场,不断引进人才、购买设备,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管理,确保各种资源满足生产需要。

2、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以便其能力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3、设备、设施管理:公司的设备、设施管理基本能按《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及《设备管理办法》执行。

四、产品实现

公司制定了《过程控制程序》,以加强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人员、设备、环境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加以控制。包括作业指导书,生产参数监视和设备运行状况等内容。

五、测量、分析和改进

1、公司制定了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通过发放调查表,电话调查,客户拜访等方法,了解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及对企业的整体印象。

2、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不合格产品、不合格原材料的控制,该返修的返修,该报废的坚决报废,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3、各部门应有效利用《数据分析控制程序》中的适当方法,对顾客的满意、产品质量的符合性、过程特性及趋势,产品服务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各种对策,保证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

4、公司制定了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与发生。对于体系中的不合格,各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认真实施,以便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质量保证体系的描述 篇二

1 业务构件描述

各个行业的企业总有一些核心业务,长久保持不变,新时期的新业务基本上都是围绕核心业务展开。但是业务的扩展和IT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如何重用原有的技术成果去描述常变的业务需求,是当前软件开发行业内所关心的话题。

就企业信息化领域而言,企业和业务包含几个重要要素:业务术语、业务流程、业务活动、业务表单、组织机构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实现企业特定的目标。业务术语代表着领域化数据,是业务的数据来源;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代表着用户与系统之间有规律地交互,是业务的语义体现;业务表单代表着用户同数据之间的交互,是业务的交互接口。三者之间互相作用,完成一项特定的业务需求。至于组织机构,可以认为是业务术语的一个子集。

所以提出一套方法:对业务进行抽象分解,抽取出最核心的部分并使用统一的格式去描述,再把他们封装成基础颗粒(构件),定义向外提供的服务,在上述基础工作之上,就可以定义出具有不同功能甚至不同版本的构件,将它们部署在一个架构之上去运作完成指定的业务,从而应对当前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业务需求挑战。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对企业业务进行层次化划分为数据模块,流程模块,用户界面3部分。

1.1 业务数据

数据模块是企业信息化领域数据特征的抽象,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使用概念建模的方法: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概念,本质不同的属性集合,换言之不同的属性,依据一定规律或规则,形成的集合是概念。数据是企业信息内容积累的重点,建立业务数据库对业务概念重用有着重要作用。

业务数据作为业务构件的底层支撑部件,需要提供服务来供构件其他部分或者其他构件去调用。对其进行逻辑封装,将操作封装成业务服务发布出去。另一方面,通过映射逻辑操作,将概念和所属属性映射至持久层中去,这也是数据持久化的途径。

业务数据用于描述企业业务里包含的丰富的概念知识,它是整个业务模型的语义基础,可以规范和约束业务所处理的数据。为数据赋予语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知识的重用和共享,还可为企业数据交换和集成带来好处。

1.2 业务流程

企业信息化核心职责是企业集成化、协同一体化,关键是实现商务流程系统和商务数据的互相协同。企业信息化领域的施工模块划分,一般以一项完整的流程作为划分的依据,因为它包含最小的独立可执行业务信息。并且在实际开发中,业务数据一般相对稳定,业务流程则是随需求常变的,故将业务流程当作构件中的一部分。

业务流程就是业务页面在不同用户之间流转。业务流程分为:业务活动,业务动作和业务规则,它建立在业务数据承载基础之上。

业务活动是业务流程的一个环节,每一个业务流程是通过处理一个个业务活动来展开的。它是状态的集合,另一方面也是用户访问的基本单位。利用业务活动这个载体,通过其传递、流转体现了企业协同交互功能。

业务功能,也可以理解为业务动作。它被业务活动引用去实现特定的业务操作,换言之它解决了业务流程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受限范围内的操作。

业务规则,表示业务流程与业务活动中的丰富规则,它使流程在业务需求下恰当运行。业务流程有启动规则、流程合并规则。通过启动规则,可以确定流程在什么情况下启动以及如何启动。流程合并规则规定多个流程实例如何并行处理,方便大量流程的共同处理。业务活动之间通过连接弧、逻辑环节、条件环节等连接,这样规定了各项活动之间的先后关系和逻辑关系。最后每个业务活动上可以制定执行规则,转发规则,回退规则,时间规则等。

1.3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和业务两部分之间完全独立的,他们之间通过服务接口交互。用户界面通过技术框架去实现同表单数据、业务流程之间的松耦合。它分为4部分:数据+格式+动作+规则。

数据部分定义了包含在表单中的数据,并规定了用户提交时如何处理数据。数据可以是数据模块中的概念,流程上下文数据,静态数据等;格式指数据如何在表单中布局以及采用什么构件来表现数据等。现在广泛使用的是xbl(界面构件),xforms(界面具体展现)等技术规范;在用户界面中,可以定义各种业务动作,也可以调用数据模块或者流程模块中定义的业务动作,采用事件驱动架构进行业务动作的响应;数据规则的检查,包括计算、约束、必须、只读等;最后还需要胶水层代码以实现一些简单业务逻辑。

2 业务构件拼接组合

类似于对家具的各个零件部分进行组合、拆装来进行家具的搭建。下面对业务构件的组合以及拼接部署进行讨论。

2.1 业务构件封装

能否对软件开发进行更为有效的分工,降低程序员重复单件工作的成本,是衡量软件技术能否在复用性上取得突破的根本准则。因此提出,用户界面、业务流程、业务数据以及彼此之间提供的动作服务的集合,称之为业务宏构件,如图3所示。

业务数据提供数据库表的映射服务;业务流程提供流程服务供流程引擎调用操作;用户界面提供界面服务供用户访问及交互。业务流程为语义执行核心,一方面通过技术框架中的容器同业务数据绑定,另一方面通过REST服务同用户界面发生关联。3部分均支持事件驱动框架提供业务服务供其他宏构件调用导入。最后提供系统管理服务,对宏构件进行部署、注册、注销等管理操作。注意一个业务构件可以由多个业务数据,多个业务流程,多个用户界面组成。

2.2 构件服务接口描述

由图3中可以看出,构件提供出的服务大致分为3类:界面服务,数据逻辑服务,业务动作服务。服务的接口规范基于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而且也提供Java接口,这样使用业务构件的客户端可以选择使用WSDL接口或Java接口。服务接口类型具体采用哪种调用关系则主要是考虑性能、接口复杂度、耦合性等问题:不同构件之间可以通过 REST 服务进行调用;一个业务构件内部,业务构件和公共模块之间的调用实现 API 调用。

由于涉及到业务构件内外的调用,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绑定信息。这些绑定信息包括了目标服务或者源服务的调用方式,位置信息,调用的方法等。常用绑定方法有JMS绑定和Web Service绑定等。

2.3 构件的可配置化部署

文献[4]中提出了一套基于构件的软件配置管理系统模型。使用XML语言进行构件之间的配置描述,需要描述的部分大概有:构件的类库组成;描述构件暴露的服务;构件域描述,描述系统可用节点,互联接信息和桥接信息;逻辑构件映射成物理构件服务过程等。构件调用关系如果想实现自动绑定(Auto-wiring),还需要在标签中加入Autowire属性等标签。

系统架构彻底可配置化,要求框架本身构件也必须像业务构件一样可定制、可配置。这就需要一个微内核配置文件。框架本身构件也是靠配置这个微内核的配置文件达到组合使用或更换个别零件。

2.4 构件架构的实现

依照前述讨论内容,现假设存在多个业务功能不同的构件,为使他们彼此之间协同工作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文献[5]提出了一个可拓展的集成式构件描述框架。这里结合CCM(Corba Component Model)标准和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业务问题,提出一套构件框架模型,如图4所示。

业务服务总线是体系架构的核心,它负责缓存数据,统一数据格式,进行服务的引用调度,启动相应流程引擎,页面引擎等核心功能。

将跟每一个业务构件紧密相关的部分单独作为一个构件,即公共服务构件。业务构件和公共构件使用一个数据库,通过相关标准实现整合。公共服务构件包含组织管理、菜单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报表打印等。业务构件则由用户定制并部署至平台架构中,类似插件一样进行工作。

例如对会议管理部分进行分析。按照流程进行划分,可分为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结果处理3个具有独立流程的部分,所以每部分作为一个宏构件进行设计。以会议通知为例分析,要求发起人填写会议信息并分发至参会人员并得到回执。流程包括3个环节:创建会议信息、分发通知、发送回执。业务流程从流程库中选择简单无分支流程类型,对环节进行命名和简单删减以符合流程要求,业务数据从本体库中选取会议本体,可依据企业需求选择所需子集,业务页面选择主表流式布局。接下来进行3部分之间的连接配置以及特色业务服务实现。主要包括:(1)页面技术构件同数据源属性之间的绑定。(2)页面业务服务实现流程各个环节执行者、分派模式等规则设定。(3)同组织机构构件交互的规则设定。(4)部署执行配置。最后通过Osgi技术将3部分资源以及配置信息打包封装,植入构架中运行。

以上为会议通知这一宏构件制造过程,若流程需求发生变化,只需对其流程环节进行轻微修改;若表单需求发生变化,只需对用户界面布局进行改变;若业务需求发生变化,只需对响应业务服务进行修改编码。三者之间彼此耦合度低,影响不大。这样就能将维护局限在宏构件中,甚至还可加入版本机制,增强复用度。

3 结束语

在对当今企业信息化领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构件概念,借鉴CCM标准,对构件的拼接部署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宏构件的业务架构平台,为企业信息化领域构件化开发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ZHU S Y,QIAN L Q,SU W M.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nspectus[M].Beijing:Science Press,2002.

[2]徐玮,尹宝林,李昭原.企业信息系统业务构件设计研究[J].软件学报,2003(7):2-3.

[3]孟凡超,战德臣,徐晓飞.基于领域业务模型的可重用构件设计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98-101.

[4]张路,谢冰,梅宏,等.基于构件的软件配置管理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01,29(1):267-276.

3.质量技术员的基本职责英文描述 篇三

1.Be responsible for CMM measuring; ensure factua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 负责三坐标测量, 确保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Conduct CMM measurement and develop the optimized measuring program and provide a complete measuring report according the requirement; 执行CMM测量检测、建立优化的测量程序,根据要求完成完整的测量报告; 3.Responsible for the full size measurement of the new product/initial sample and submit relative measurement report to qualtiy engineer/supervisor 负责新产品/样品的全尺测量及提供测量报告给质量工程师/主管 4.Be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of measuring device and calibration; 负责公司量具管理和定期校验; 5.Collect relative quality data as per requirement

依要求收集相关的质量数据

6.Assistant to do process inspection and shipping out checking report prepare 协助完成过程检验及出货报告的完成; 7.To complete the other tasks that supervisor assigns; 完成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

Tasks and authority of the Position: (岗位责任和权限)1.Be responsible for CMM measuring; ensure factua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 负责三坐标测量, 确保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Responsible for measurement device maintenance and arrange the periodic calibration. 负责量具的维护及安排量具的周期性的校准。

3.The authority which release by supervisor 主管赋予的权力

Expertise: (教育背景、专业技术和技能):

1.Technical School or above; Major in mechanical/engineering area(prefer) 中专及以上,机械/工程专业(优先) 2.At least 1 year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CMM measurement technology, good knowledge in dealing with th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software (esp.Zeiss CMM) 有一年以上三坐标测量技术工作经验,熟悉测量技术软件为佳(esp.Zeiss CMM) 3.Good initiative and able to produce quality work under strict deadlines 优良的主动性,能严格按照期限要求,有效的完成工作

4.Have adequate communication,analysis skills, and good Learning ability and team spirit; 具有一定的的沟通,分析技巧,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

5.Understand basicly qualtiy tools(eg. QC 7tools, MSA, SPC); be capable reading mechanical print. 了解基本的质量工具(eg.QC七大手法,MSA,SPC),能够阅读机械图纸

6.Understand basic ISO system requirements 了解基本的ISO体系要求

4.质量总监工作职责描述 篇四

1、负责制剂质量体系的全面管理。

2、建立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监控,确保其有效运作。

3、负责公司药品注册工作。

质量总监工作职责2

1.贯彻执行GMP法规和公司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2.完善公司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放行产品、客户审计及问卷回复;

___批准公司各项验证工作;

4.落实公司生产质量管理相关的知识培训;

5.负责国内外注册资料编写及配合完成FDA、COS、GMP的认证工作。

质量总监工作职责31、组织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监督和评审工作。

2、按照技术文件编制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组织实施对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自制件的检验,以及对产品工序、成品的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对出厂产品的质量负全部责任。

3、与企业内外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积极组织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公司内部对不合格品的评审,针对质量问题组织制订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并追踪验证。

4、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及时处理、解决各种质量事故和纠纷。

5、负责制程的巡回检验、管理与分析,对制程量进行专案研究提出改善、预防措施。

6、参加对供方的评审,参加用户反馈意见的分析和处理。

7、负责处理企业的质量纠纷,对重大质量事故进行调差分析;

8、负责指导质量部门的日常工作,并对下属进行培训和考核。

质量总监工作职责41、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目标的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

2、负责公司质量管控及质量标准的相关文件制度制订及完善;

3、负责供应商管理及评估,及质量成本的管控;公司各类质量问题解决及防错工作的开展;

4、负责公司各种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导、跟踪、监督问题解决的时效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5、指导供应商质量开发能力和评审工作,并持续跟踪供应商质量问题,推动供应商质量问题的系统解决;

6、负责质量团队建设,优化部门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团队;

7.负责在质量管理方面与客户相应部门的关系维护和沟通,以及客户各项重要的质量活动和质量会议的参与;

8、完成公司其他工作任务。

质量总监工作职责51、全面负责试剂的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试剂产品的质量战略、质量计划、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分解与落地,建立健全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组织实施;

3、负责试剂相关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检验。

4、负责试剂过程质量保证的管理工作。

5、负责试剂内外部质量问题处理与跟踪,以及负责试剂重大质量事故和风险的调查、鉴定、指导和处理;

6、协助质量体系部门完成试剂产品的内审和外审工作;

7、协助接待监管机构等外部审查,及时传达和落实国家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法规及政策,确保试剂质量体系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8、完成上级交待的其它任务。

质量总监工作职责6

1.负责公司产品实现全过程(包括客户需求、设计研发、中试、来料、制程、出货、客诉、改善等)的品质系统总体规划和落实(包括相关制度、流程、标准建立)并组织实施;

2.负责客户和第三方的质量体系审核,向管理层和客户报告质量状况;

3.监督并执行公司各项产品质量改进与方案的完善,维护公司品质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4.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行、认证和维护;

5.负责对生产、检验所发现的不合格,以及内、外客户质量问题投诉的处理、分析及纠正预防;

6.负责打造具有高素质高战斗力的品质管理队伍;

7.负责公司品质文化建设,提升公司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质量总监工作职责71、建立、维护、更新和持续改进公司质量体系,组织实施公司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跟踪、协调改进措施,推动公司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2、起草、维护、更新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3、组织实施质量能力评审、第三方体系审核,跟踪、协调改进措施;

5.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五

我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步伐, 应同步于行业 (企业)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行业 (企业)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早, 产品质量达标的步伐越快, 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级质量标准水平也就越快。从实际情况看, 促成企业产品质量达标的动因:一是质量标准的国际贸易壁垒、政府和社会的监管要求 (客观动因) ;二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努力 (主观动因) 。

企业因规模、运营模式、质量文化等不同, 所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也不尽相同。我国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大致可分为四类:

1. 以执行标准 (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的标准) , 主要以执行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作为标准制定对象) 、产品标准 (为保障产品的适用性、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储藏、运输等) 等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严格执行各类标准, 保障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制造, 再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实物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业务流动过程中的工作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 缺乏体系运行上的监督和保证。称其为D类质量保证体系。

2. 在D类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 持续开展TQM (全面质量管理) 活动。在保障实物流过程中实物质量的同时, 还努力保障业务流过程中的工作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 并保障实物流和业务流过程中质量的持续改进。存在的问题是, 有些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和TQM活动形成了各自的“活动孤岛”, 彼此联系不密切, 不能融为一体。称其为C类质量保证体系。

3. 在C类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 引入了国内 (国际)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通过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保证各类标准执行到位, 保证企业的全部作业和管理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保证所有过程 (活动) 的“增值”, 最终实现用户满意、企业效益最佳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是, 有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活动与TQM活动, 或是“顾此失彼”, 或是形成各自的“活动孤岛”。称其为B类质量保证体系。

4.在B类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 引入了精益管理方法, 例如6S管理 (通过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的管理, 提高企业文明作业、文明生产的能力) 、TPM (全员生产维修) 管理 (通过纳入组织架构、全员参与, 不断提高设备全效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设备综合效率, 包括时间效率、性能效率、产品合格率等, 最终实现无废品、无故障、无事故、无工作差错的目标) 、六西格玛管理 (以顾客为导向, 优化业务流程, 在源头上治理缺陷, 逐步将缺陷控制在百万分之几的范围内, 最终实现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卓越绩效管理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 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七个方面) 等精益管理活动。做到以顾客为导向、以优秀的质量文化引领员工树立质量控制意识, 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 创造文明作业、文明生产环境, 保证最佳的设备使用效率, 同时辅之以考核、评价、监督, 保证从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到各类标准的严格执行, 再到所有的作业过程、管理过程都实现最优化, 以及持续改进质量保证体系, 最终保证用户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保证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得以实现, 完成“创造财富、成就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现在的问题是, 有些企业仍存在标准化体系活动、TQM活动、6S管理活动、TPM活动、六西格玛管理活动、卓越绩效管理活动, 彼此形成“活动孤岛”现象。称其为A类质量保证体系。

5.在A类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 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活动、TQM活动、6S管理活动、TPM管理活动、六西格玛管理活动、卓越绩效管理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 将这些活动与企业创新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有机地融为一体, 从而实现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集成创新”, 保证客户的高满意度, 保证企业整个运营系统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 保证企业的稳健经营, 实现发展战略。称其为A+类质量保证体系。

案例述评

某大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 (分) 子公司, 基本上包括了上述的D、C、B、A、A+五类质量保证体系。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产品质量的保障程度和工艺设施的新旧程度、工艺设施的先进程度关联度不大, 而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先进程度密切相关。

该集团公司的一家在本世纪10年代后期建立的小型企业 (子公司) , 因质量保证体系处于D类水平, 产品优质率不高。一家在10年代中期进行工艺设施更新改造的中型企业 (子公司) , 因质量保证体系处于B类水平, 产品优质率较高但是不稳定。在10年代中期进行工艺设施更新改造的中型企业 (子公司) , 因质量保证体系处于A类水平, 产品质量优质率较高。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更新改造的大型企业 (子公司, 以下简称BFTY) , 因2007年后质量保证体系处于A+类水平, 产品质量的优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下面将BFTY建立A+类质量保证体系, 使产品质量从国内中下游水平快速跃至国内一流、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的过程, 作简要的介绍。

BFTY由一个特大型矿山、三个中型工厂、两个子公司及若干专业部室组成, 于2006年以前建立了B类质量保证体系, 终端产品质量在2006年以前长期处于行业的中下游水平。因其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 集团公司决定改变这一现状。但是该企业的操作层、技术层和管理层认为, 设施设备的现状、技术资源 (曾经请某知名大学的专家进行攻关) 和管理资源的现状, 仅能大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产品, 无法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纯产品;另外, 集团公司的管理层经过对现场作业、现场管理的调查, 找到了企业不能生产高纯产品的原因:一是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不能与TQM活动进行有机融合, 导致TQM活动的成果未补充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文件或作业文件中, 不仅未形成知识共享, 而且无法查找几年前开展TQM活动成果的技术资料;二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形成了“两张皮”, 导致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缺乏考核等经济约束手段;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也形成了“两张皮”, 未融为一体。对此, 集团公司的决策层采纳了管理层的意见, 决定以管理层为主, 开展攻关工作, 努力使产品质量有一个较大的提升。集团公司管理层决定先从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行与TQM活动有机融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行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有机融合为切入点, 然后再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行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问题。

集团公司组织BFTY开展了TQM活动中的QC (质量控制) 活动, 并将这一活动形成的技术攻关、工艺攻关、管理攻关的创新成果经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行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 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文件或作业文件 (形成永久性的知识共享) ;同时将这一活动作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

为了巩固成果, 保证产品质量的长周期稳定, 集团公司要求BFTY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结合的管理规定。例如, 在考核中规定, 任何工艺的上游、下游均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可以一票否决来自上游的产品质量。采取经济手段, 在源头治理质量缺陷,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集团公司提出的标准理念是人人、事事、处处有标准;制度理念是制度是基础, 执行是关键;质量理念是质量连接你我他, 品牌打造靠大家;服务理念是真诚无价, 服务无限;营销理念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我们的追求。集团公司要求BFTY围绕这些理念,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质量文化建设活动, 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控制的意识, 使先进的质量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员工的具体工作和作业操作中。同时, 还要求BFTY将提高文明生产能力的6S精益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使两者融为一体。

通过有效实行这些措施, BFTY的高纯产品于2007年一次性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质量验收, 并于当年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并将这一荣誉保持至今;2008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免检产品证书;2010年经中国质量协会认定,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质量水平, 并获得了“金杯奖”。BFTY实现了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与TQM活动、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先进质量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实现了各种先进管理方法彼此间的有机融合及集成创新, 产品质量由行业的中下游水平快速跃升至国内一流水平、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目前, BFTY的经验正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广。

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点

1.企业主要管理者对质量工作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下属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质量工作的态度。因此, 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对产品质量要高度重视, 始终将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工作来抓。

2.企业的分管领导是否对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规则了如指掌, 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各种先进管理方法能否有效融为一体、质量保证体系能否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的关键。因此, 分管领导要亲自参加对企业现有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的工作, 亲自主持、组织、参加将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与企业现有质量管理方法相融合并实现集成创新的工作, 并且要全面掌握新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规则。

3. 二级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和分管领导, 都要亲自参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本企业现有质量保证体系的梳理、质量保证体系中各种先进管理方法的有效融合及集成、质量保证体系相关文件和流程的制定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新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与原有的质量保障体系之间、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各种先进管理方法之间、质量保证体系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之间、质量保证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两张皮”的现象, 这是质量保证体系能否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的基础保证。

4. 培养、造就一支熟知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规则和审核规则, 熟知质量保证体系中各种先进管理方法运行规则, 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规则的审核、监督、考核、评价的管理队伍, 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全面推动、持续改进质量保证体系的中坚力量。同时, 还要采取不同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规则的培训。例如, 对一线员工进行作业指导书、QC活动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衔接、TPM活动与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六西格玛管理活动与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卓越绩效管理与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衔接、6S活动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衔接、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二级企业的内部审核、监督、考核、评价人员, 主要进行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规则, 质量保证体系中各种先进管理办法之间衔接规则, 审核、监督、考核、评价规则等方面的培训。

5. 计量检验管理体系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支撑体系, 只有保证其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 才能保证作业质量、工艺质量、管理质量等质量活动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得到控制, 才能保证有关质量工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

6. 加强质量保证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 即企业的质量保证系统要结合企业文化, 提炼出适合质量保证系统业务特点的子文化。例如, 提炼出“带着问题学习, 结合难题攻关”的学习子文化、“严格否决作业上游瑕疵, 绝不传给作业下游问题”的作业质量子文化、“无条件接受下游工艺否决”的工艺质量子文化、“质量活动达标、受控是保证企业生存的唯一选择”的管理质量子文化、“满足内外部市场用户的所有合理要求”的服务质量子文化、“追求产品一流, 精品奉献社会”的产品质量子文化等, 以先进的质量保证系统子文化核心理念, 引领员工的质量观念。

6.网络教学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网络变得越来越流行、普遍、通用, 是教育界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计算机的发展, 给人们的教育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模式。远程教育是全球化的大趋势, 是时代的潮流。

网络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育偏重教, 学生自主性小。高校大学注重于学, 与教师的交流少, 网络教育就是把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习的时间上有自主的选择性, 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征。远程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分隔起来, 可以有效地增加教育的范围, 让想学习的人有平等的机会。

2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2.1 课程资源的改变

课程教育的优质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网络的课程需要先进的科学方法, 要精心的设计, 网络资源的共享能活跃学习者的思维。

2.2 有好的学习系统

远程教育就是教师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的一些信息、数据、图像等资料, 同时也是学生给教师的反馈, 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显现,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系统尤为重要, 是双方交流的平台。如果有一边出现问题, 就会造成双方的损失, 教师认为学生什么都懂, 学生会孤芳自赏, 造成自大的心理。因此, 一个好的系统是网络学习, 是双方交流的基础。

2.3 学生与教师的配合

要想有良好的课程效果, 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境界, 就需要双方完美地配合, 网络教学的特征就是师生分离, 没有空间的限制, 学生完全地离开教师, 需要的是自觉性, 主动地和教师配合, 才能达到双赢互利的局面。

2.4 需要创新改革与时俱进

有的远程教育课堂效率低下, 是因为网络教学资源问题。狭义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件库, 电子图书馆, 多媒体教学光盘, 网络数据库。广义的资源包括:网络教学资源的组合、浏览器、专业教师以及技术人才。网络资源库的质和量制约着网络教育。这些现象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网络技术, 改革网上传统的教学方式。

2.5 构建全面的体系

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网络教学体系是为质量服务的, 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准, 构建各种层次需要的教学内容, 一个体系的构建是多方面的, 既要符合社会潮流, 也需要大众化。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核心理念, 做到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信息管理等多种教学策略, 形成多种要素、多种过程的符合性体系, 有效地利用了各种资源。在网络教学的机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校监控、教学部门监控、教师监控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教学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提高了远程教学质量的规范性, 加强了网络教学的薄弱环节, 提高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软件的优势。网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释读学习状态, 提出一套兼顾不同水平, 行为和内容, 以关注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适应了网络教学的大趋势。

科学的理论指导, 处理好网络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各种关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反应, 带有很大的相对性。处理好完整与缺损、稳定与变化、澄明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多功能性, 教学方法的专门性和精深性限制了教学的全面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同才能使目标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应让学习者参与目标体系的构建, 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确立特色鲜明的网络教学目标, 有关部门要严格的执行, 要以增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水平的发挥为目标, 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加强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组织教学, 利用网络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使网络教育有自己的立足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是网络教学的核心, 调动网络学习者的积极性, 使他们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 这是网络教学质量体系构建的基础。一个完整的质量教育控制系统, 缺少学习者积极的参与, 是难以见到成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社会发展对网络教育的外在要求, 也是网络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要设计和采用能够使学习者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而且在学习方法上, 要有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的创造要宽松活泼的空间。要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重在启迪智慧, 引领思考, 使远程学习者会学习, 自主学习探讨研究。

3 结语

为适应21世纪的学习, 教育思想就需要转变, 要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转变成教育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要把知识分割过细、缺乏联系转变成整体性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强调个人的发展, 体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网络教学质量体系的保证, 我们能更快、更轻松地适应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才能在21世纪有立足生存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J].外国教育研究, 2008, (1) :28-29.

7.质量保证体系的描述 篇七

(1)

人员

优秀的焊接人员及相关技术人才是高质量焊接结构制造的重要保证。生产厂家应拥有相当数量的业务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焊接专业技术人员和一批具有一定操作技能水平的焊接技术工人。焊接工程师是焊接工艺文件的制定者、焊接生产的指导者和焊接工艺的管理者。焊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质量。企业还应定期对焊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更新,并选送技术人员到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焊接培训中心,聘用优秀的焊接工程师和焊接技师,根据产品焊接特点,对焊工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第一线焊接操作者的技能水平。(2)

设备

先进的焊接和相关设备是焊接结构质量和提高焊接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生产厂家每年应投入一定资金采购先进的焊接设备,其中大型和关键设备要招标采购。设备要有专人管理、保养、定期维修。设备的参数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等)应在有效期内经专业部门检验、校正。保证工装、胎具、卡具的完好,并定期检查记录。(3)

材料

完善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等)管理制度。已列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根据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归入相应的类别、组别中。未列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应分别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国外钢材原则上按每个钢号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但对该刚好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试验中经本单位焊制受压元件的实践证明与国产某钢号相当,当某钢号已进行过焊接工艺评定时,该进口钢材可免做焊接工艺评定。使用和保管好焊接材料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设置焊接材料一级、二级库,建立焊接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等。1)焊接材料的采购

① 国家标准中列出牌号的焊接材料,由供应部门按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

② 费国家标准中的焊接材料以及进口焊接材料应编制相应的采购规范。③ 应对焊材供货厂家进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评审,确定焊接材料定点供货厂家。

2)焊接材料的验收

焊接材料的验收与管理入库的焊接材料必须有制造厂家的质保书,同时检查部门应根据相关标准按材料批号抽样复检。焊接材料复检不合格的应由供应部门和有关技术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焊接材料应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用焊接材料库房,按分类、牌号分批摆放,并作出明显的标记。焊条、焊剂发放前应按烘干规范进行烘干。焊工凭焊材领用单领取焊材,发放员应在领用单上登记焊材的检验编号和实发量(焊丝应填写盘号)。焊工完成当班任务后,必须交回剩余的焊接材料。

(4)工艺规范

建立健全严格的焊接工艺规程是保证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认证贯彻国家和国际有关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本企业必要的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焊接技术人员要编制大量的焊接工艺文件,其中焊接工艺守则、焊接工艺规程等是焊接制造与生产直接应用的法规文件。要做好新、旧标准和工艺文件的更换,以及旧标准或工艺文件和作废标准或工艺文件的回收工作,确保焊接技术人员和第一线操作者使用的标准和工艺文件是有效文件。

产品正式图纸审批后,工艺部门接到蓝图后才能进行焊接技术工艺准备。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产品交货期短,生产周期紧,常规管理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必须实现焊接技术工艺准备的快速反应,即要求焊接技术人员在审查产品白图焊接工艺时,就提出新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新材料采购规范和焊工考试项目,并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实施。这样可使焊接技术工艺准备提前1~2个月,确保在产品投产前,各种工艺文件全部到位。

①焊接技术工艺准备内容包口:

a..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及焊接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的编制。

a..原材料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器体等)采购规范编制及采购。

c.焊工培训和考试的项目计划(项目、培训和考试)。

d..焊接新设备、工艺装备的采购和新工装的设计与制造。

e.新工艺、新材料工艺性试验。

②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为保证产品图纸焊接工艺审查的质量,焊接技术人员须认真学习该产品设计、制造及验收方面的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特别是针对焊接、材料、热处理、检验方面的技术条件及法规。重点了解产品在焊接、材料、热处理、检验方面的特殊要求,在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时,根据本单位焊接设备能力、技术人员和焊工状况、现有焊接方法及焊接生产条件,制定出生产的初步焊接方案。必要时,要提出焊接新工艺、新材料的工艺试验方案、焊接新设备及新工装的设计任务书。③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制定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对锅炉和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要求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率达到100%。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按产品的技术条件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试验,不同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常用的标准有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420“锅炉焊接工艺评定”等。除焊接工艺评定规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常规力学性能等)以外,还应根据产品的特殊性能要求,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

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焊接工艺规程(Welding Procedure Specifcation, 简称WPS)是焊接生产 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控制焊接质量的关键工艺文件。按照产品对应的法规,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接头,都要求编制该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规程。每一份焊接工艺规程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支持。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编制的焊接工艺规程才能生效。

④ 焊工培训和考试:按照国家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电力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生产制造的焊工和焊接操作者必须按照相应的考核规程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合格项目范围的焊接操作工作。合格焊工要建立档案,合格焊工的档案内容包括:焊工培训和历次考试成绩记录、所焊产品平时考查记录、产品牌拍片或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两次以上翻修记录以及奖励和事故记录等。

(5)焊接生产过程控制 1)焊接生产

①操作者按照相应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手控焊接结构(焊接接头)和产品的焊接。对于不受控焊接接头,焊工按照焊接工艺守则的要求进行焊接。焊接要求预热及层间温度控制的接头,质量检查人员对预热温度检查合格后,才能施焊。在焊接生产过程中,检查人员还应抽查层间温度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对有氢致裂纹倾向的钢材进行焊接时,如焊接过程中断,不能很快焊接或完成焊接后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时,应对焊接结构件立即进行后热处理。新产品投产前,应向生产分厂进行关键和特殊焊接工艺的技术交底。受热面管子自动焊或机械化对接接头焊接应进行焊前试样检验,试样检验合格才能进行焊接。要确保持焊工执行焊接工艺,明确焊接过程对质量的基本要求。②按热处理参数进行接头的焊后热处理。热处理设备应能自动记录实际热处理参数。对于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接头,热处理后还应进行无损检验,内容包括:目测检查、渗透检验PT(Penetiative Test)、磁粉检验MT(Magnetic Test)、超声检验UT(Ultrasonic Test)和射线检验RT(Radial Test)对于受控的接头要求进行UT或RT。在焊接接头形式和焊缝位置设计或编制产品工艺流程时,应为受控接头的UT和RT检查创造条件。由于结构或工艺原因,无法进行UT和RT检查的受控接头,为获得合格接头内在质量,必须采取特殊的质量保证措施。

③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试板的焊接。产品焊接试板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到工序。产品焊接试板应随它代表产品接头同炉进行热处理。④应按照不一致品处理规程的评定,进行超标焊接缺陷的返修。严重缺陷的返修必须有对应的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缺陷返修的焊接工艺规程,同一位置的焊接缺陷的返修不能超过两次。2)焊接质量的可最溯性控制

可最溯性控制是焊接质量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焊接结构在产品制造和以后的运行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有线索、有资料进行焊接接头质量分析,包括焊材领用、焊前准备、施焊环境、产品试板的检查确认、施焊记录、焊工钢印标记、焊后检验记录、焊接缺陷的返修记录等。要实现焊接质量的可追溯性控制,应做如下工作。

①“标记移植”。凡合格入库的产品制造用材料(如板、管、棒、锻件等)的标记材料,切割下料时,元件和余料都应做相同的材料标记,该过程称为:标记移植“。”标记移植“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移植的标记应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炉批号、入库验收编号。”“标记移植”不仅防止生产中混料,也为将来焊接结构的质量分析提供依据和方便。

②受控焊接接头的焊接过程应有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焊缝名称或编号、施焊焊工的姓名、钢印号、所用的焊接材料牌号、规格、焊接参数、返修记录、无损探伤、预热温度、后热、消氢处理和焊后热处理记录,以及焊接过程任何不正常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将在产品档案中备案。

③焊工完成受控焊缝的焊接后,应在产品规定位置打上焊工代号。3)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停留点和证点

焊接过程中实现控制点、停留点和见证点重要工序的重点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受控焊接结构(焊接接头)的质量管理。

①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焊接工程质量不够稳定的重要工序和重要环节,要点监督和检验,严格加以控制,这样的点称为控制点。如焊接工艺评定,查产品焊接试板、焊工资格、焊接材料、焊接生产操作、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检验、水压及气密性试验等,往往被列为控制点。

②在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中明确规定:关键焊接相关工序及关键环节未经检验合格或未检验证报告及数据不得进入下到工序,此工序称为停止点。如焊接材料的进厂验收、产品焊前试样、产品焊接试板、焊接接头无损探伤、水压试验等,往往被列为停止点。

③焊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关键的控制点为见证点。例如重要或难度大的焊接接头的焊接、焊后热处理、无损探伤、水压试验工序等,必须通知该产品的监检方到现场,在监检人员的监督下,该工序才能进行。有没有见证点,哪些工序为见证点,根据产品的制造技术条件确定。4)严明焊接记律

焊接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焊接工艺规程和相关工艺文件的情况称为工艺纪律。为了严明焊接纪律,应组织多部门对焊接生产过程不定期的进行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领用的焊接材料牌号是否正确,焊接材料烘干、发放、回收是否否和有关规定.②焊接操作者是否具有对应的焊工考试合格项目。

③焊接操作者是否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操作,特别注意检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焊接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规程。

④产品试板的焊接过程是否符合规定。

⑤焊接设备的电流、电压等仪表是否符在有效期内、运行是否正常。(6)生产环境

上一篇:幼儿园帮扶方案下一篇:优秀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