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2024-07-27

品德教育教学论文(共9篇)

1.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教学工作总结

和耀光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由于所授班级较多,而且学生的基础又参差不齐,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效果,教学质量,我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结合身边事例,使知识通俗易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行解决能力范围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精神。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我们的学生基础整体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批改作业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针对练习册里题量过多,难度过深的不足,我始终坚持结合学生实际,自己出题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2.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一、丰盈品德感恩教育

【教学片段】一年级上册《我的爸爸和妈妈》

教学《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笔者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句子进行教学。

首先出示了“入则孝”中的句子:“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初步讲解大意, 然后提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生病时你能这样做的, 请举手。不出意料几乎没有学生举手, 但是笔者话题一转, 如果是“子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你生病时, 特别是发40度高烧时, 你的爸爸妈妈这样对你的请举手, 此刻全班33个学生中有25人举手。

接着提问:还记得当时你父母的心情吗?有学生回答说父母很焦急, 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自己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发高烧, 父母不管天多冷, 夜已深, 毅然将其送往医院急诊, 一忙就是一个晚上。此时笔者再引导:父母是如此用心用情地对我们, 可我们呢……如此情感的碰撞无疑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对父母的感恩就不言而喻了。

课后, 笔者还对“入则孝”中的其他句子进行拓展延伸, 并注重家校联合, 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在班级中构建“感恩微信群”, 上传二十四孝的故事, 让这些感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强化了孝心、爱心教育。将“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的观念从小种入学生的心田。除此之外, 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为父母、为家里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通过微信上传, 点点滴滴的进步无疑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 同时也激发了班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段时间下来, 班上学生懂得孝敬长辈的多了, 顽皮任性的少了;懂得节俭的多了, 乱花零钱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 打架疯闹的少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 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 而多一分欣赏。

小学品德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感恩教育内容, 如孝敬父母的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等, 这些教育内容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所蕴含的感恩思想一脉相承。因此, 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在品德感恩教育中, 使学生从小学会感激, 这是品德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丰盈品德诚信教育

【教学片段】四年级上册《诚实是金》

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知道诚实是美德, 诚实守信是重要的品德, 笔者引用《弟子规》“信”中的句子“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进行教学。将清代文人韩云门讲诚信的故事作为榜样教学。让诚信故事进入学生的视野, 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 以达洁净灵魂的目的。笔者先提问:为什么韩云门要娶盲妻?学生答:因为他说话算话。接着提问:如果换成是现在社会, 你认为能做到的人多吗?学生答:不多。笔者总结:是的, 别说是娶妻这样的大事, 就是我们平时的小事, 好多人都在撒谎。想想看, 我们平时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有没有说过谎?说谎的后果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辩论。

课后, 笔者还将《弟子规》中“信”的其他内容进行拓展, 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前期开展了“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的主题活动, 每天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国学经典中关于诚信的故事, 每周记录一件因不诚信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例, 如此正反对比, 让学生自觉感悟诚信的可贵。后期在班中设置“诚信图书角”, 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书海中遨游, 看完自觉放回原处。尝试“回家作业我诚信”, 每天自觉汇报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一周检查一次。由于受到前期诚信故事及不诚信事例的影响, 后期的“诚信图书角”和“回家作业我诚信”的反馈情况比想象中要好。如此, 从一点一滴做起, 让诚信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德育教育走出课堂, 渗透到校园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对儿童进行教育, 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 是把榜样放在他们眼前, 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而古往今来, 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像这样的正能量人物很多很多, 在品德教学中, 我们将其作为榜样树立在学生面前, 就可以实现国学经典与品德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三、丰盈品德学法指导

【教学片段】一年级下册《我会学习》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多种学习方法, 如不懂就问。倾听, 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 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2.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教学这一课时, 笔者援引了《弟子规》“余力学文”中的几句:“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这其中就讲到了4种学习方法: (1)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 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研究学问要专一, 要专精才能深入, 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 又想看其他的书, 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 必须把这本书读完, 才能读另外一本; (3) 在制订读书计划的时候, 不妨宽松一些, 实际执行时, 就要加紧用功, 严格执行, 不可以懈怠偷懒, 日积月累功夫深了, 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4) 求学当中, 心里有疑问, 应随时笔记, 一有机会, 就向良师益友请教, 务必确实明白。然后对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课后, 笔者还组织学生收集了国学经典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名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等, 学生每收集一点, 教师都及时进行讲解。如此既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古人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 也能及时得到借鉴。辛劳的汗水是成功的一半, 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另一半, 吸取经典中好的学习方法, 融会贯通, 付诸实践。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授之以鱼, 莫过于授之以渔”, 其讲究的就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国学经典中关于古人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很多, 作为品德教师就应该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 从而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努力学习。

3.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学生品德;塑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70-01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殊性对学生思想品德塑造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明辨是非,感觉善恶,促进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开展实践,知行结合,将教材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内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知行统一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完成道德品质的内化。在人教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以及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认识与实践中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教师不仅要把握住这类教材,让学生能够在课内进行自我实践,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外以及校外的实践过程中真正践行,完成知行的统一。如在《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还要让学生愿意参加劳动真正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树立学生中做的好的榜样,提高教学实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劳动竞赛,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进行适当的劳动,比一比,赛一赛,成为劳动小达人。

二、注意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实践知行的统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要在导入阶段形成开放性教学,而且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喜欢上品德课,还能够将思想品德课上接受的教育与自身的思想品德进行对照,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用引人入胜富有情趣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将学生的学习新课的兴趣很快地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其他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时时参与讨论,达到知识的内化。如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请你相信我》教学过程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搜集到的待人真诚言而有信的事例,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信得过的人,接着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让学生观看,并进行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教师不能忽视的是,在课堂上要安排自我反思的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怎样成为待人真诚的人,怎样成为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将自己的诚信与非诚信行为添到表格中,努力让自己想成为让人信任的人,真正达到知行的统一。

三、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真正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堂中来,完成思想品德的塑造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率真的环境中真实地坦露自己,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围坐式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置身在合作小组学习环境中,也可以采用插秧式在必要的时候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的交流。如在《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生干部应该通过民主选举,懂的人人都有选举权,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在活动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参照教材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5年的学校生活,在小组中讨论自身喜欢什么样的班干部,而在模拟活动中,教师可以让组内每一位学生,参与“假如我当干班干部”的实践活动,在组内交流自身的竞选宣言,并且推荐最佳代表在班上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并对其他小组的竞选宣言提出质疑,最后评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小组的创建中要注意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习能力不同,思想品德具有差异性的孩子,放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让大家参与讨论,共同完成思想品德的塑造。

四、开放性思想品德成绩的测试,不仅要测试教学内容,而且要测试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

在思想品德与社会的考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仅凭一纸试卷来决定学生的品德修养,不仅可以尝试取消试卷考试,也可以在试卷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品德测试,对于测试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教学内容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強育人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把握学生的心理年龄,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真正达到思想品德的塑造。教师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中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完成知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蔡传生,关于品生品社教材二次开发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易艺萍,把握课程真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家教世界,2012年22期

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感悟 篇四

十几年来,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实际教学中的感触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等原因,我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课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得一次上讲台时,由于紧张,表情严肃,课堂气氛紧张,有学生就建议我多笑,说“笑起来的田老师最潇洒了”。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一)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很容易偏离主题,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三)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其他科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四)新课程为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目的不明确,教学与中考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中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5.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篇五

一、教学准备

第1条 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 通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第3条 了解任教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结合学习主题做好预先安排。

第4条 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协调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5条 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了解单元体现的内容标准、单元设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第6条 进行课文备课。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课文学习主题相关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划分教学课时。

第7条 进行课时备课。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要求。

第8条 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及时吸收社会发展信息。

第9条 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内容、资源条件、学生特点和能力等情况。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备学生的学法。第10条 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第11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广泛,教师要注意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第12条 编写教案。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案,一般以课文教案和课时教案结合呈现。课文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文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教案主要包括: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外延伸活动设计等。

二、教学实施

第13条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第14条 课前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等。

第15条 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

第16条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能力培养,相关知识概念、技能传授准确。

第17条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18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第19条 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第20条 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师有真情实感。

第21条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

第22条 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第23条 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第24条 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25条 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第26条 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评价方法多样,有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

第27条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期学业成绩。

四、教学资源 第28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第29条 教师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综合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要求,注意运用相关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6.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篇六

让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

学校:石墩河学校姓名:屈翠茹

我们县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县,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师资力量不够。就我们石墩河学校而言,由于教师人数少,所以每位教师所带科目都在三个以上,就我来说带了三到六年级品德还有五和六年级的英语及六年级数学,其他教师代课情况也都差不多与我相同,所以教师往往是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没有专业的品德教师,课堂形式单一,一般都是讲授,结合教材举例让学生讨论,并发言。而教材不大多数例子都不适合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大城市,比如在公交车上,在公园等。我们的山区小学生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觉得这些和自己无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讨论发言往往都是形式而已,没有实质内容和意义。对学生思想教育也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后,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识,没有做好榜样,比如有的住校生在学校借了老师或者是同学的钱学生不及时归还家长不但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反而和孩子打成一片不承认借钱了。再比如,我去年在陈家坝带一年级时我们班上有个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担心我会批评孩子所以就帮自己的孩子写作业。可见这些家长在家根本不会对孩子在思想教育方

1面起到正面的作用。

虽然客观原因很多,但不意味着我们学校会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我个人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应该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那就是除了思想品德课堂之外,我们应该让品德教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无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小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我们有的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保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而自己却把手里的垃圾随手乱扔。比如我曾在一篇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正在上品德课教孩子们要使用文明语言,有一名学生在做小动作,教师发现后竟然说:不想听了就滚出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其实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其次我们应当学会给学生说谢谢,当学生主动给你帮忙时应当说声谢谢,这一点我一直是坚持的。一句简单的谢谢会在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许比你在课堂上强调要讲文明礼貌的效果好得多。

第二,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各个学科。比如语文课我们要着重加强科学人文精神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科学课要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坏境的教育;音乐美术课要加强审美观的教育;思想品德可要加强行为习惯的教育。同事要充分利用课堂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上课时看到两名同学正在打架,一名同学的鼻子已经出血张老师立即予以制止。随后这节课他以“有这件事想到的为题目”让学生深刻反思自己曾经有过的过激行为及产生的后果。等到后半节课互相交流时,被打的那个同学想到自己刚才的行为可能会让自己的身体残伤,带来终生的痛苦,给家人带来莫大的伤害,尤其是想到含心如苦教育自己的奶奶时,他更是泣不成声。打人的那个同学也是悔恨不己,想带自己刚才的行为可能会给对方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昂贵的医疗费就会击垮他的家庭,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其他同学也深刻反思自己曾经的不良行为,有触动,又惭愧,又后悔。刚刚还是一群不谙时事的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他们忽然明白了:同学之间本应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即便有天大事忍一下也就过去了。他们变的爱别人,爱父母,爱自己了,变得宽容了。这节课张老师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却起到了于无声处惊雷的作用。

第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从生活的每个细节无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由于家离学校较远,都是寄宿生。因此老师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接触的机会较多,比如学生在用餐的时候,经常有倒饭菜的现象,我就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做一个调查和统计,让学生从数据中认识带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想一下自己的父母种粮食的苦和累,从此以后倒饭菜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还有,有一次我们去家访。由于是山路所以我们只有步行,由学生带路,走了两个多小时了我们已经累的腿发软了,学生说至少还得再走半个小时。学生说他们每周都是走到学校上学的已经习惯了不觉的累。那天回来之后,我告诉了全班同学我的感受,我让他们以“走出山区以后”为题写一篇作文,完后共同交流提出我们怎样做才能走出山区,过上我们作文里写到的生活呢?学生们一下明白了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从那天后我们班上的学习风气浓了许多。

第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与家长的素质相关。所以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由于开家长会的机会不多,所以我们教师应通过电话或者家访的形式于家长沟通,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能力。鼓励家长主动的参与到学校教育,学校管理中来,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要使孩子懂礼仪,认识到对人讲礼貌,关心人、尊重人和帮助老、弱、病、残者是处理人际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做到尊老爱幼帮助有困难的人;使孩子懂得谦虚谨慎、诚实可信是我国人民的美德,能用这些准则来要求自己。

第五,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唱歌,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表达学生

对母亲的感恩。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革命烈士故事的影片,也可以让学生在国旗下举行如队仪式,让学生了解国旗,了解红领巾,对学生进行知国情,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育。

六.一儿童节可以进行歌咏比赛,这样学生不但懂得了合唱的技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意识。

第六,课堂教育不能忽视。虽然我们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了生活当中但是并不带表我们就可以轻视思想品德课。我们很多教师都觉得品德课没什么可上或者说不知道怎么上,这种现象不仅是在我校存在,这应该是个普遍现象,其他学校应该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重视这门课,其次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这门课上稍微下点功夫。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专业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使思想品德课更生动,形象,能真正的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7.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一、教学内容从文本向家庭生活开放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拥有幸福的生活,把父母给予自己的关怀和疼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往往觉察不到父母的辛苦和劳累。我在上《我爱我的家人》一课时,为使学生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组织了“我当一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整理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忙啊!有的说,父母做这些事情多累啊!还有的说,我在拖地的时候多么希望听到一句关切的话语啊!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那么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关爱也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的爱是一句贴心话;有的说,我的爱是个香甜的吻;有的说,我的爱是一杯清凉的茶。其中有个孩子这样说:“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生病的妈妈躺在床上,她叫我一个人到奶奶家去吃饭,我就一个人去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有问问妈妈想吃什么呢?今天我回家准备给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多么真实的心灵告白,多么自然的真情流露,在心灵交流的平台上,幼小的心灵深深感受到家人的爱是多么伟大,回报家人的真情也油然而生。儿童的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家庭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从文本向社会生活开放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学生良好的规范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不断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因此,要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表现在校外教育中的优势,往往是学校内的资源所不可比拟的。社区人力资源丰富,物质和环境资源富足。利用社区内所辖单位建立社区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如,工厂、农村、机关、部队、文化馆、商场等各类单位,都是学生们向社会学习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条件,充实了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如上《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这一课,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住宅小区——随园小区,参观我们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建筑设施、工作人员等,参观完后就在小区的空旷地上,以天为庐,以地为席,围坐成一圈,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社区。我们还邀请了小区居委会的蔡阿姨与我们一同讨论交流,学生们还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蔡阿姨咨询呢。又如《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我们带领学生到各个超市、大型商场等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让学生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商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我让学生自愿结合组成不同的合作小组,有的扮演水果商,有的扮演服装店的店员,有的扮演百货商店的店员,有的扮演购物者,模拟实际生活,进行购物游戏。借助于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式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形成,领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成功感受,丰富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经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从文本向自然生活开放

8.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方法;效率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烂背”的教学方法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思想品德课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课。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从“苦学、厌学”中脱离出来而变得“乐学、善学”呢?就教学方法来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会学生学,”这句哲理名言说出了教学方法的真谛:要教会学生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素质。这里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转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作初步探究。

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想学”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随着教师的提问、讲解而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将原理、结论与典型事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就为课堂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和反思习惯。

比如,本人在课堂预习这一环节上,在“导学案”上设计一些预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本人在讲解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第二框《科学的行动指南》时,在“导学案”就设计下面这样一块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

1.预习要求

大字部分慢看,小字部分快看,积极思考,围绕思考题看书,并在书上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做好相应的阅读符号,10分钟后检查。

2.预习思考

(1)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科学行动指南(指导思想)有哪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分别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只有那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才能真正切合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会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会学”

现在的学生往往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会独立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不断生疑、质疑、解疑,这需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靠学生自己练出来,所以,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训练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1.善于发现问题

有些探究性试题就是以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素材来设置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如,“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在校园使用手机、学生早恋”等问题,我们都可以当作课题去研究,选择一定的角度去思考。

2.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热点问题时,不仅要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热点材料,还要在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原则下,从探究性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应对金融危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增加农民收入、自主创新与科技教育发展等问题,都有可能以综合探究性试题形式出现。学生的探究,可根据问题的繁复深浅,采用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等形式,通过探究,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比较显著。

三、教会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讨论,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过程蕴涵着知、情、意、信、行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的发展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施展各种才能的锻炼机会,也为教师突破重难点找到了捷径。在教学过程中,那些知识浅显、理论色彩不太浓厚,可读性强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可运用小组活动、讨论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上七年级第二课《众人划桨开大船》第一框《个人与集体》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男生组和女生组派出六个代表,大家肘部相钩,坐在地上,主持人发令后迅速站起来。看哪个小组站立的最快为胜利。(游戏开始,女生组安排得井然有序,高声齐喊口号一起站立。男生组由于每个人都想自己先站起来,反而摔倒了,耽误了时间。)讨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什么?(大家热烈讨论)。

女生组组长:我们大家喊着口号,劲往一处使,这样就可以获得胜利。

男生组组长:我们都太心急了,都想自己早点站起来,反而耽误了时间。

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它把课堂的部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探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树立“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力争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为真正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课。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政治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段文义.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交流,2009(3).

[4]董红.创造型教师基本特征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9.品德教学反思 篇九

就本课的教学内容而言,比较简单明了,教育主题也十分突出。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家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是家乡人几代努力奋斗的结果。特别是老一代创业者,不但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给家乡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学生沿着当年创业者的足迹,寻找他们走过的脚印,继承他们的那些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做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首先考虑到课文内容的要求和学生有较大的距离。那个年代是什么样子,那个年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怎么样,那个年代创业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业绩与精神,不但学生一无所知,恐怕连学生的家长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身感受了。为此,我在课前就指导和组织好学生对那个年代各方面情况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这样才会把课上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哪些必需品,进而认识到保护地球、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1、为资源找家。教师将学生小组有序无序转变促知道的各类资源写到黑板上,然后请学生试着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看看有几种分法。资源分类的方式多样,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适当归纳调整,不要只固定于教材上的分类方法。

2、多年后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36页画面,让学生先进入到资源枯竭的时代,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3、探究与思考。在在认识到资源枯竭严重性之后,鼓励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资源。这部分内容要让每个学生从家乡及生活细节中寻找,而后在小组中交流调查结果。

4、保护资源从我做起。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起草倡议书。

《走进绿色世界》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绿色食品’,什么是‘绿色食品’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逐渐认识到:绿色食品不一定是绿颜色的,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关注人们健康和环境的食品,如:蔬菜在生产过程上,土壤没有污染,水没有污染,农药和化肥的剂量没有超过规定标准,病害不多,并且在运输出售过程上,没有污染。然后启发学生总结认识;生活中的绿色是指:生命、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等。

接着,教师让学生看书中的绿色能源图,让学生说出图意。教师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绿色能源。学生都知道太阳能,可以说出使用太阳能干净、环保、不耗费能源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接着展开并结合图介绍风力发电的好处和在农村使用沼气有着广阔的前景,向学生作介绍。

《共同的责任》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可以这样问学生:“渔民以捕鱼为生,可是为什么休渔期政府不准渔民下海捕鱼呢?”学生讨论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休渔期正值各种鱼类的繁殖季节,只有让鱼类很好地繁殖,渔民以后才能捕获更多的鱼。”教师适当小结:“对,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从而导入新课。

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真实画面,让学生体会人口过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在教学时可以用生动的例子或问题开头,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人口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在我们上一节课的40分钟的时间呐,全球要增加多少人?”学生参照课文内容算一算,从而感受到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之快。

人口剧增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应着重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研究,让学生看到直观的图片,用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地球的资源有限,而人口这样无休止的增长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同在蓝天下》教学反思

一开课,教师以一段精彩的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在我们拥有健康而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庞大的弱势人群,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还存在着种种困难,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体验他们的不易。”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说说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提炼,并及时补充。对于残疾人遇到的困难,应该让学生当场去体验:例如:“试一下,一只手系红领巾会遇到什么样困难/把一件衣服单手穿上你会有什么感受?把眼睛蒙上,体验一下盲人的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之后谈感受,通过处身的亲历过程,切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不易。同时在授课时一定要严肃,精心组织,有些学生很可能会感觉好笑,而忘记活动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有效的引导。

《不同的语言》教学反思

“不同的语言”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语言的概况。首先讲述了语言的产生及其作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想语言产生的过程,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而使学生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语言其中有向种语言应用较为普遍: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语言是人类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了解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是我们认识世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掌握多种语言对促进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了解常用的几种语言后,教师要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国家使用这些语言,如果学生学习这一知识有困难的话,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知道正确答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一些写有不同语言的图片,并在课上与同学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爱温馨的家》教学反思

活动进行中,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以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为题,演一演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并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展开交流与讨论:你是父母的小棉袄,还是父母的小麻烦?进而明确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理解他们对父母照顾的不周,懂得在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就是关心体贴父母.在学生认识到幸福家庭不见得就是没有矛盾的家庭后,的引导学生讲述我家的烦心事.教学中结合班级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引道他们学习处理家庭矛盾,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方法,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以教材中的事例为线索展开话题,想一想:此时玲玲的妈妈会怎样想?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怎样做?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都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学会换位思考。

《合理消费》教学反思

教师上课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入新课。如:教师上课时说:“生活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了穷。”

让学生讨论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不必得出一个惟一的结论但有一点是公认的,这就是合理理财,科学安排生活。

采用生动诚恳的导语进入教学,点明要合理消费、有效花钱,介绍“学会理财”的3个要点。推选几名家庭合理用钱典型,向大家介绍理财的秘诀,教师在检查过程中把收入不多、日子过得却很红火的同学家庭作为典型,然后分小组开一个“小小交流会”,鼓励学生发现家中与众不同的理财诀窍,强调学生认真倾听、吸取借鉴。教师课前检查、学生积极调查、家庭能够理解并与学生合作,这样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教学活动效果就越好。

同时,本课教学要充分争取家庭合作,引起家长重视和提高家长的认识。

《家乡风貌》教学反思

“家乡探宝”这一部分教学,启发学生“观察和调查家乡路的周边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探究家乡的物产及工、家、牧、渔业生产情况。感知交通的变化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这样引入话题:“家乡不但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而且还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有许多知名企业和产品,下面,我要带领大家走进家乡,探究家乡的风采。”

本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家乡采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搜集家乡的风土人情、名胜等相关资料,歌颂家乡美景的歌曲、诗歌等。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文字介绍、现场表演、讨论交流等方法去考察和了解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和美丽传说。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上一篇:和平中学2014年师德师风建设下一篇: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