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2024-09-09

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通用9篇)

1.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一

二、授课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生动具体讲解史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上《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这一课时,学生把我国北宋的民族英雄杨业与评书《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杨继业混为一谈,产生了误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据史实介绍杨业的小故事,分析小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另一方面,我又选择部分历史文献资料向学生讲解,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杨业这一史实人物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读史的积极性。

2.以疑诱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课堂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中互相答疑等。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不同的激活方式。例如在上《五四运动》这一课时,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演爱国的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亲身模拟、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历史人物的所想所思,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如讲完“赤壁之战”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与曹操有关,但是结果为什么大不一样?对此你有什么启示。”又如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提出“秦王是怎样兼并六国的?兼并有什么作用?”问题之后可加上这样的环节:“如果你是秦王,面临当时的局势会怎样做?”这样设计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谓一举几得。

3.情景再现,努力运用多媒体教学

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的叙述感知,有时是很困难的。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走进我们的视野,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插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在讲《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官渡之战”时,教师可以播放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在视频音频的渲染下,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感到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图文并茂,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图文并茂是历史教学中最不课缺少的一部分,从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的挂地图、挂彩图,到现在新课改中的多媒体教学,图文并用一直是历史教学的主轴。

5.以境动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而历史本身就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历史这一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6.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知识容易遗忘,特别是要求识记和理解的知识。如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收效甚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就是一剂良药。每学完一单元,教师可以把本单元要求识记的内容汇总起来,每题写一个小纸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按照顺序每组挑出若干个同学上台抽出一张纸条回答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根据得分多少,选出几个优胜组。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复习巩固,比死记硬背,提问排查效果要好很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设计有趣味的课内外作业,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内设计一些基础知识题目,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开展,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完“活字印刷术”后,可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学生用橡皮泥、胶泥、土豆等制作一些活字,排成你所喜欢的诗句或格言,然后蘸上墨印在纸上,体会古代活字印刷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2.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二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 掌握历史知识, 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 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 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二、故事架桥, 调动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 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 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用“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用“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表明越王立志雪耻的决心等等。通过故事架桥, 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 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 何乐而不为?

三、设置活动, 培养兴趣

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 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同步完成了自主学习, 可谓一举两得。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就学生感兴趣而又存在争议的人物或事件组织辩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问题, 在激烈的辩论中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察往思来, 巩固兴趣

历史是已往的现实, 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 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 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三

一、创新课堂导入,强化课堂活跃性

无论什么学科,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这样有利于易化学生的学习。初中历史的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结合这门课程的学科特性和学生心理,设计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历史课堂的活跃性。

1.趣味故事导入法。初中生尚且处于青春期的早期,依然带有很多的稚气,有趣的故事往往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阶段,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例如,在教授元末明初一部分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摘取有关朱元璋早年生活的一段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朱元璋贫农出身,当过和尚,讨过饭,最后却成就一代名帝,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用诙谐的故事口吻说出来,能够很好地勾起学生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2.问题导入法。学生往往会对未知的事物有较大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想,如此就能让学生带着探求答案的心理去学习,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性。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在人类发现的众多小行星中,有一颗是以我国古代的一名学者的名字命名的,这名学者是谁?他的什么成就让他有这样的资格呢?这样的问题自然会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去探索,强化历史课堂的活跃性。

二、巧用教学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常常采取知识的硬性灌输,这让本就内容较为死板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索然无味。对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巧用教学资源,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首先,在新版的历史课本中插入了很多的图片,这些图片与课本内容精密相关,同时内含很大的知识量,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图片的作用,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实时结合图片,可以使平淡的教材内容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八国联军侵华那部分内容时,教材中有一张画着象征八国的八个动物瓜分中国的插图,这张图片采用漫画的风格,准确地表达了当时中国的状况,能够很好地阐释教材内容。教师讲课时结合这张图,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现在很多初中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有效将文本内容与声音以及图片、视频等巧妙结合,将历史内容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就能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有更加清晰的理解,随着了解的增加自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合作探究,提高课堂参与性

初中历史教学,教授历史知识是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目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促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对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几个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各个事件的时期背景、历史意义、最终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而这往往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最终对各大历史事件得出综合的总结评价。在最后的班级内结论展示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点评,指出其不足之处,对其优点给予表扬。同时,对于那些从不同甚至有点偏离中心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理解方向的纠正,应当先给予一定的肯定,然后采纳其可取之处,不能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课堂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历史遗迹、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活动,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体会历史的磅礴,学习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这样一来,在回归课堂教学后,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进而对历史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具有很大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这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能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课堂导入方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谈谈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四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要想真正巩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进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程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问题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的资料很多,如人物事件图片、影音资料等。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一战前的两大集团是什么?一战后签定了什么条约?”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学生的思维很容易活跃起来,纷纷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新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它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中国有一句古话:“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可以先从时间上将雅典实行民主的时间和中国进行比较:中国人开始知道“民主”这个词是什么时候?(20世纪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向中国介绍民主和科学时中国人才知道民主的概念)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直到20世纪我们才开始接触并为之奋斗的民主制却早在25前的雅典就已经得到了实现;更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在处于21世纪的今天,当世界各国大多还在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时候,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却已经实现了全民参政的民主。雅典迈向民主的脚步之快、实现民主的程度之高真是令人惊叹!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对雅典民主制有一种新奇感,从而有种寻根究底的欲望,此时教师加以引导:雅典的民主制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当时全民参政的雅典民主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呢?以此引出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同样,在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时,也可以通过把雅典的民主和今天的民主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雅典民主的实质,从而把历史学习由表象上升到实质。

三、引用故事,安排活动,调动并培养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公民参政情况时,可以对学生讲解“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这一故事,通过对雅典公民帕帕迪行使公民权利的见闻和遭遇,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人民主权的概念和轮番而治的体现,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通过故事架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步完成了自主学习的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就学生感兴趣而又存在争议的人物或事件组织辩论会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涉及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是卖国贼;又有人认为李鸿章只是政令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因此,不能说他是卖国贼而应该说清政府是卖国政府……对这些历史上没有定论的人物,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设计讨论课让他们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能力,巩固兴趣

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5.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五

一节课能不能开好头,能不能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故事情节中,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胸,更要精心策划一个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出现的历史人物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融洽而不失活跃……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开好头。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历史图片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把握好图片的教学,尤其是历史漫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可以说,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现在,漫画较多地选入历史课本中,试卷也出现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因此,让学生认真体会漫画的立意,通过漫画了解真实的历史,既增加了生动性,又给枯燥的课堂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联系新旧,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兴趣并不断探索。因此,教师在讲新课时,如果涉及到旧知识,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时间、主要参战国、结果、影响,接着又及时切入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与第一世界大战又有那些异同?”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这样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情感教学,联系实际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具有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的文化课,历史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体验生命价值、体验人文精神的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更要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初中历史教材的研读,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进行演讲辩论、社会调查、历史知识竞赛等,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把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方面历史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样,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会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创设一种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能起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之效。在21 世纪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必须的。它可以优化教学,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六、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使学生既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把好提问题和提好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问题设计作为激趣的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6.美术中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总结 篇六

课题总结 2009-07-06 15:52:25 阅读77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本学期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去在欣赏课上累的口干舌燥,但学生毫不领情。现在在教学中设

计了自己观察、自己感受、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了成功感。

2.广泛收集资料,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如教学《着衣母婴卧像》时,我收集了许多亨利·摩尔的资料和图片。然后,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件雕塑。并将他们与本课链接在一起。

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精美链条。

二、创设优美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课件既直观、形象、省时吸引学生眼球,又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欣赏《王与后》时为了使同学们理解“潘神”似的气质,我出示了“潘神”的图片,结合简单的文字介绍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教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打开齐白石的自画像,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导入了教学。

2.对比观察。教学《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马蒂斯》时,通过《王者之悲》与单色剪纸的对比、《小

鹦鹉与美人鱼》和套色剪纸的对比学习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其剪纸的特点。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

建立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体系。建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教师管理的机制。设置美术学科负责人

制,明确分工与职责。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创设好的教学环境,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耐心细致的做好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于学困生要耐心帮助、指导、热情鼓励。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谈话、引导、帮助、提醒。加强其纪

律意识。促进他们的进步与提高。

3.与班主任教师加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一节课的成功是和周围的人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能够令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受益的。比如我们年级的五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个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之后,换来的是同学们良好的班级氛围,同学们能自觉遵守纪律了,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发言了。如果没有好的课堂秩序,再好的教学方案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在教学中要一方面刻苦学习,拓宽教材的背景,另一方面坚持和班主任老师加强联系与合作,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和巩

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学生

作业的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呢?我进行了尝试:

1.适当延长部分学生的作业时间。

教育需要忍耐,教育需要等待。有好些时候教育是不可能立杆见影的。有时需要适当延长作业时间,以

保证作业质量。

2.对学生作业进行逐一检查辅导。

在检查中辅导,在辅导时检查。通过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尤其是作为副科的美术学科更得如此。

3.无偿提供工具、材料援助。

在援助的同时加强指导,在指导时提供帮助。此法虽为下下策,且易使学生产生惰性。但偶尔奏效。

4.不断加强督促、检查。

不断督促检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全面提

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1.将检查进行到底。

每一课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还要保证它的顺利实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施,方法之一是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每位同学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学习的态度,对学科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为了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人,我布置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坚持将检查进行到底,保证了教学目的的达成。看到L班的同学们在课堂上思路打开了,学会观察和思考了,我的内心充满着喜悦。作为教师,学生的进步就是我的成功。为了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检查进行到底。

2.认真检查,精心辅导。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我对全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认真检查,精心辅导。坚持决不让一个掉队的原则。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进步和提高。虽然付出了许多得辛苦,但看到

了他们的进步,我感到由衷得高兴。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真对待美术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六、想方设法激活教学,使学生学的更有兴趣。

1.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伊始,班主任仍在教育学生。我请一位同学把作业本抱过来,那位老师简短结束了她的使命后转身一走,教室哗然。有流泪的,有低头郁闷的,还有人乘机说小话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抓紧时间,把两道讨论题布置下去。同学们开始讨论。有的组还讨论得很热烈。为了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我深入到五、六个小组进行提问和引导。没想到同学们能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并表达自己对便笺盒的喜欢。我感到特别高兴。再看那两位同学。一个眼泪未干,却已露出微笑。一个在我的提问下也已从不快的情绪中走出来了。为了表扬同学们积极热情地参与态度。我告诉大家,积极讨论的同学每人奖励一分。接下来,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当我宣布作业要求时说一共四点。请同学们标注一下。(前三点书上有)

一、造型新颖。

二、美观。

三、实用。

四、耐用。有的同学马上问第四点在那?我心情不错,决定幽她一默便说;“在我脑子里。”同学们笑了。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让新技法为课堂教学注如入新的活力。

宣布作业要求后,学生接着画。巡视指导时发现学生图色有误。然后,集中进行演示讲解。并说明要领。不曾想同学们对今天的油画棒刮画法还特有兴趣。绘画热情高涨。虽然因故少了人,但课堂的学习氛围却很浓郁。这使我感到欣慰。由于上节课对构图进行了指导,有几位平时画的不好的学生尽然技法熟练,构图饱满。这让我特高兴。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热情地绘画中难以自拔。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真实

太高兴了。是新技法为课堂教学注如入了新的活力。

3.教会学生积极地看世界。

用油画棒刮画法表现《在快乐的节日里》。部分学生作业完成的既快又好。想到校园里那些美丽的月季花开得正艳。我突然想到让同学们去写生自己喜欢的一朵或一组月季花。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绘画素材使他们的画面内容丰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于是,我请他们到校园写生月季花。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展现给我的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我感到欣喜。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去,引导学生积极地看世界的情况下,才能防止儿童眼睛里那种好奇的火花熄灭下去。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儿童对于从周围世界里以及日后从他本身里所揭示出来的东西的强烈兴趣,是他渴望知识、追求认识真理的指向的源泉。我们应教会学生积极地看世界。学生才会画之

有物。画的生动、形象。

4.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教学《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时,鼓励大家:“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画得很精彩!”同学们静静地画着,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平时各科成绩都不算好的H同学竟把一只米奇半身像画的构图饱满,动态生动。我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他打了个优A。看得出,他挺高兴的。我问:“你能再

画一幅吗?”还画在这样大的纸上。我想让你参加比赛?他点头表示可以。

带着愉快的心情,我在W班继续采取鼓励措施。尝试采用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和保持大家的绘画兴趣。

7.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七

一、单刀直入, 引趣味故事作导语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 渗透主题和带入意境的作用, 导言可开宗明义, 单刀直入, 也可巧用比喻, 故布疑阵, 一个好的导语可以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 笔者首先介绍了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东方流传女娲造人的传说, 西方流传上帝造人的传说, 大家想知道吗?”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 对本课的内容也听得津津有味, 良好的学习情境使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 且可以牢固掌握。

二、巧用谜语、诗词、歌谣、成语等激发兴趣, 加强记忆

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谜语、诗词、歌谣、成语等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如讲秦朝时用谜语“半个《春秋》 (打一朝代名) ”;讲御匈奴, 筑长城时, 联系有关长城的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讲春秋战国时, 穿插一些成语“管鲍之交, 一箭之仇, 朝秦暮楚, 纵横捭阖。”这些趣味性语言既准确、生动形象, 又客观反映历史现象, 寓意深刻, 耐人寻味。教师不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授课内容, 而且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在由2至6人组成的异传性小组中一起学习, 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还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 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 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背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例如, 讲《秦帝国的兴亡》时, 按课标要求要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笔者设计了师生问答、同学辩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来组织讨论, 学生从班级、家庭团结的重要性, 又从小学社会课学到的知识对国家统一重要性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他们参与了探讨, 锻炼了思维, 提出了问题, 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一个难得的训练机会, 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探求知识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动手操作,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学科本身特点, 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 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在课堂上让学生绘制“战国七雄示意图”;活动“信封上的效率”体验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运用投影多媒体激发学生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单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地图, 教学手段单调、呆板, 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 而投影仪、屏幕、投影片的使用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投影片艳丽的色彩, 明快的光线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 形成愉快的学习意境。例如:讲七上活动课历史成语故事竞赛,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历史成语故事竞赛》, 营造了竞赛的氛围, 课件分为“牛刀初试, 知音难觅, 激流勇进, 风险提速, 众志成城”等环节。在牛刀初试这一环节要求每组派三位同学回答随机提出的三个问题;在知音难觅这一环节要求每组出两名同学, 一个面对同学, 另一个则相反。由主持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 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 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 考查了同学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合作精神;在激流勇进这一环节要求同学抢答, 答对加分, 答错扣分;在风险提速环节要求每组自愿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目作答;最后一个环节众志成城, 要求本组同学共同完成成语。课后同学反响很好, 使活动课收到预期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直观、方便, 而且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意境, 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

六、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当前, 课程改革正在深化, 历史学科也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要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对历史学科的轻视态度, 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现实意义, 才能产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因此, 首先要利用课堂教学, 让学生充公认识历史学科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地位和意义, 然后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 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知识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如笔者在“历史学习园地”定期开设“时事溯源”, 通过它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课堂开设“历史上的今天”, 让学生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总之, 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将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运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去, 时间一长, 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课堂轻松愉快的学习意境和妙趣横生的历史知识, 使历史课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学能活学活用, 从而养成爱好历史, 学好历史的良好风气。

摘要:新课标倡导的改变教学方式,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仅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 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8.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八

一、用精辟的开讲“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学习新课上,使他们产生一种“向而往之”的感觉,以便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导入,既要精练,又要趣味性强,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自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渴望获取知识的境界。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以故事导入新课,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开讲方法。如讲《美国内战》这样导入新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40多任总统最受欢迎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这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这样的开端,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拴住,从而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新奇有效地导言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面前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的教学艺术。因此,历史老师课前要精心设计疑问,课上巧妙地提出疑问,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教学古埃及金字塔时,提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把那样重的石块弄上100多米高,假如你来设计,用什么方法?用点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这样的疑问,可使学生富有激情地信心百倍地钻研它,学生可不断地从原有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创新思维。又如讲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设问学生,假如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加上问号,让你用史实说明,你将怎么办时,学生便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后便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或是通情达理,一分为二。这样质疑既挖掘学生的智力,又诱发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添学习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历史课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小论文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二历史教材中,讲到了几次学生爱国运动,授课老师组织学生以“当代中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激情高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辩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在辨论中,正方同学列举史实,证明了我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同学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队的废驰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辨论赛,形式新颖,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他们既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抽象化为形象,间接化为直接,动静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有效地创设情景,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比如,讲到“中英鸦片战争”课文时,学生知道了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香港离开祖国怀抱已久,此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在这种氛围中,既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凶狠、贪婪的本性,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激情,轻松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比平铺直叙讲解课文更有峰回路转之效。又如在讲《西安事变》时,播放“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张学良的陈词、活捉蒋介石的片断,既活跃了气氛,又巩固了历史知识。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激发学生的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习兴趣

一堂成功的课,要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节课结尾时,教师应巧妙的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下一节或后面章节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后,教师指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将革命果实破坏殆尽,中国再次进入黑夜之中,庆幸的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继二次革命后,又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终于让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一命呜呼。那么,没有袁世凯的中国又会怎样的呢?多灾多难的中国会不会由此好起来呢?这样结尾,设下悬念,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为下一节课讲《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结尾,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使他们既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

9.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篇九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当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而在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就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故事激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是浓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三、谈话激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态,在学习失去信心及前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一切,树立读好书、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六、小组竞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而这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能为集体作贡献的,小朋友们往往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兴致特别高。教学中,都要把学生根据学习层次编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虽然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成绩却差不了多少,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这点。然后规定每一次的考核不是看你这个人做得怎么样,而要看你所在的这个小组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小组中互帮互学生的气氛也热烈了。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激将激趣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将法,使学生产生自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心态,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奇效:当一道题在出示之后,装出自己不会解答的样子,然后对学生道:“这道题我咋解不出来了呢?”一下子就有学生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学生解答出了,教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学生通过思考学习了知识,教师的任务也很好地完成了。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教者,把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有的学生都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领导干部个人工作小结下一篇:成套设计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