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点要求

2024-11-04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点要求(通用3篇)

1.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点要求 篇一

对《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的实践理解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高校长素质,推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要求,校长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

一、厚德和谐——明确现代校长的价值取向

我校在现代学校建设中,完成了技术设备的现代建设之后,就不断追求其内涵发展,作为校长我有三个思考:学校通向什么地方,教师引到什么道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要形成“四气”即“文气(修学)、底气(修能)、大气(修心)、正气(修德)”。其中重要观念之一就是“以德立校”,校长要“厚德”,《易•坤》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辞海》中对“厚德”解释为“犹大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做人德为首,育人品为先,作为校长要不断修德、才能很好地修能和修行。向教育家学习、向广大教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以健全的人格去培育人格健全的人。

“和谐”是现代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谐育人”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策略,我们提出构建“沟通、理解、宽容、民主”的人际氛围,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工作中要“理通、情至、事达”。以“三学一建一创”为载体,加强和谐班子建设,强化价值领导力。打造了

团结和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精通业务的专家型领导班子,历炼了一支有工作能力、凝聚力、学习力和执行力的重指导、会协调、善服务、能领跑的实力型中层团队各部门围绕“和谐”目标开展工作,教学的“和谐课堂”、后勤的“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少先队的“和谐班集体建设”、党总支的“建设和谐教师团队”、工会的“建设和谐校办公文化”等都是围绕学校的中心内容开展研究。在全校师生的领会、体验、参与、行动中,建立科学育人的教育生态系统和环境。

二、育人为本——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育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价值、尊严、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育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我们学校提出“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将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作为育人目标,这是我校特色育人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人格逻辑建构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因为我们培养的人要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培养“做人”的素质应该从小抓起,主体的、自觉的做人。我们培养的人是中国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科书,对青少年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有一颗中国心,成为真正的“中国人”即“做

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作为现代人至少应该具备乐于接受新经验、树立面向现在与未来的价值取向、具有个人效能意识、维护并尊重个人尊严等素质,这些素质的养成都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树立学生的大胆创新和开放思维意识。“做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这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的“现代中国人”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有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这是现代学校的最终育人要求。

三、引领发展——建立学校共同愿景

校对教师学校和教师的引领不是发号司令,学校不能简单地以班子的权威或行政权力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建立一个平等、开放的价值讨论空间,鼓励教职工就不同的价值观念特别是教育价值观念进行交流、讨论。我们开展了“知荣辱、明是非,促和谐发展”主题大讨论,进而凝聚人心。开展了“二实验教师的职业标准”大讨论,进而提炼出二实验教师的十种职业精神。与教师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在年末的一次教师大会上,我真诚地向教师们说:“元旦即将来临,请各位老师给我一份礼物,那就是‘假如我是校长,学校未来的三年我将这样规划„„’,学校是大家的学校,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对于学校的情况大家是最了解的,学校如何发展,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共同来谋划。”元旦过后,一份份饱含教师真情与智慧、满怀憧憬与希望的“礼物”送到我的办公桌上。我内心充满着激动与喜悦,一份一份地认真“品味”,这份厚礼让我爱不释手,并一起与班子成员分享,我们利用两天的时间整理出近200条建议。我们将这些建议融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从而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发展的责任与自己在学校的价值地位,进而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能力为重——坚定信仰开阔视野提升境界

校长的能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信仰、二是教育视野、三是教育境界。

一是校长要有开放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体现在心中有爱。校长真正的动力源泉就是深深地爱孩子,爱的深度决定教育的高度,校长的爱是一种责任。一个心中无爱的人,不可能淡泊名利,不可能目光高远,当然也不可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二是校长要有开放的教育视野。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将别人的思想装到自己的脑袋里。在学习思考中转变观念行为才能逐渐转变。

三是校长要有崇高的境界。校长要做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没有追求,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就会缺乏动力,就永远不会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没有追求,工作就会疲于应付,眼光就会短浅,就永远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行家里手。如何追求崇高的境界,五、终身学习——超前思维,提高学习力

校长的高瞻远瞩与超前的思维,来自于学习,只有提高学习力,学校才能不断前行。校长要做学习的表率,以示范带动、读书讨论等带动全员学习,进而建立学习型学校。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标准》对基本理念的确定,为校长办学育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了这个方向,校长才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

2.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点要求 篇二

关键词:教师教育,职业,标准

一、基于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理念

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业的职业…… (这种职业) 需要教师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由此可见, 教师教育毫无疑问的就是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专业化的职业教育。然而, 长期以来, 在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立:教师教育只是学科 (知识) 体系的“专业教育”, 而不是能力 (实践) 体系的“职业教育”。所以大多专家、教授们总是在潜意识里把“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去与“职业教育”切割开来, 以图维持其虚幻的“高档次”。这皆因困守于学科 (知识) 体系之内, 并固执不愿确认“教师教育”首先就是“职业教育”!

作为真正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 其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关系是真正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因为其必需的专业知识是以教师职业的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系列专门化的职业技能为依据 (目标) 而构建, 并且有助于直接转化为相应技能。而绝不是那种遵循学科门类 (依据) 划分并以知识为目标的“专业知识”。

二、基于专业与课程新标准的能力重心理念

教育部制定、实施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部分) 的基本理念就是:“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两者其中的“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实践取向、终身学习”都体现小学教师职业化、终身化的知识与技能的特别需求。

一直以来, 在教师教育作为学科 (知识) 体系的“专业教育”, 知识的结构及其与实践的关系是:因应教育实践的新进展而被动式修整教育理论的系统性, 并以系统的学科知识释出对应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在教师教育作为能力 (实践) 体系的“职业教育”, 知识的结构及其与实践的关系是:基于教师真实的工作过程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选择→序化”, 并以序化的学习领域实训工作岗位必需的职业技能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第35次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建议》, 强调必须重视教师教育的职前与职后的统一性及终身化。而日新月异的信息 (网络) 技术也正为自主性与终身化学习不断提供无限的、便利化的时空条件。所以, 应当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部分) , 本着“学会工作→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 依据小学教师真实的工作过程, 构建小学教师职业化、终身化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构建

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部分) 中, 课程目标领域是:①教育的信念与责任;②教育的知识与能力;③教育实践与体验。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 基本内容为:①专业理念与师德;②专业知识;③专业能力。这两个标准, 构成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致性要求:一是理念 (信念) 与师德 (责任) 部分;二是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三是实践与体验部分。

在此重点论述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构建:

如前所述, 教师职业“需要教师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那么什么是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

就小学教师而言, 作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 有关小学教师的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组成内容的确定, 只能是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部分) , 本着“学会工作→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 依据小学教育的真实工作过程———包括教学工作、德育工作、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及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工作 (成长) 过程 (行动领域) , 在课程内容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教育知识篇”和“小学教师技能篇”的两大组合 (知识与技能) 模块 (学习领域) , 正是进行教师教育的课程与配套教材建设的创新尝试。

1.“小学教育知识篇” (专业知识) 包括:教育与教育学, 小学教育, 小学生、小学教师的相关专门知识 (按照两个标准的相关条文有序构建, 并以主题案例及知识话题引导知识学习) 。

2.“小学教师技能篇” (专门技能) 包括:教师成长、教学工作、德育工作、课外活动、教育研究的相关职业技能 (按照两个标准的相关条文有序构建, 并以真实工作案例及行动体验引导技能实操) 。

作为配套教材建设, 首先应当革新“教材观”, 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不再“为教而编”, 而是“为学而编”, 变教材为学材, 即有助于变教而学, 为学而行。因此,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在总体上既要体现小学教育、小学教师的特色, 在具体部分又要体现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与教学过程的“学习领域”对应关系。最重要的是, 更期望通过执教者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变“知识灌输”为“行动体验”, 创建职业化的“自主、行动、合作”的教学文化。

四、基于行动导向的技能实训

小学教育永远是实践第一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 小学教师的工作能力一般都比知识量更为重要。因此, 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 有关小学教师工作的系列技能部分就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而与小学教育相关的知识通过引导自主性或探究性学习理解和掌握。

我们既不能单方面谈论课程的内容构建, 也不能离开课程的内容构建单方面谈论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构建必然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必须同时考虑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它是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但同样也是适用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因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就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情境, 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学习形式组织教学, 并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合作与交流”完全就是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要求的预演。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更是任何职业教育所必需的。

2. 微格教学法原作为教师教学技能专用的教学法, 实际就是与具体组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角色扮演法”或“模拟教学法”在内涵上一致的教学法。现可更大范围用于教师系列职业技能的实训。

3.多元智能 (MI) 教学法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法, 要求以一种或多种智能探究单个或综合性学习主题, 同样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学习形式组织教学, 并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法, 如果把MI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 完全可以生成新的MI—行动导向教学法, 可更全面有效地培养作为小学教师不同于和高出其他职业的综合能力。

4.微课教学法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最新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技能) 实训教学方法。“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构成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碎片化的生活模式、泛在学习的逐步发展, 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正在成为当前教改的新热点。因此, 对于教师职业技能而言, 作为教师的真正的“专门技能”, 微课的设计、制作及教学实验与反思, 就是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技能) 最好的精细化的实训教学方法, 也是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 实现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所以, 教育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构建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技能实训就自然实现了必然的联系。

参考文献

[1]1966年10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签署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的官方中文版[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qu0qj_KRN2b2Im MJRYP6iha Uwx Smw UDb Ftx5o9z85RPUqt AYNk7Jn OW0N_XLhqor Gx_b4ep00Hqsy FBad P5c_VBzwbbgzj1Ls W5h Ox QOC)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110/xxgk_125722.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212/xxgk_145603.html

[4]梁志洪, 陈雅玲, 张晖.小学教育与教师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教育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5]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点要求 篇三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备课 要求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能否给学生营造高质量的课堂,并且保障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在备课时所做的教学准备。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与吸收,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一、对于教材进行有效梳理

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首要的要求便是,教师要对于教材进行有效梳理与深入剖析,要准确的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特点。高中政治课本中的很多内容与框题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一点在很多综合性问题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不少综合性问题中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教师在备课时很有必要做好知识的有效梳理,要帮助学生构建清晰而完善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每一个单独的知识点都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让学生灵活的利用所学内容,在应对复杂问题时也能够游刃有余。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少问题中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例如,一个综合试题的题干的设置是《文化生活》,但在题肢中有两个选项是有关于《生活与哲学》的。这一鲜明的特点体现的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学科内的综合就是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夯实、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切换与跳跃。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备课时才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注重对于教材的有效梳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加灵活而准确的应用。

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高中政治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较为抽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也相隔较远,这样的内容理解上通常会存在障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来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对于一些理解上的难点,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补充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说。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且能够极大的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

例如“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这一目,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这一概念,但是,究其具体的含义、作用都较为抽象。再加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准备而展开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记忆。所以,笔者备课时,查找了关于文化竞争力的一些常识,通过PPT展示给学生展示提出该词的作者、提出的背景等;用易错点的方式帮助学生与日常常见的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作对比,总结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了这个过程后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明显变得更加轻松,这充分体现了有效备课所能够发挥的教学辅助效用。

三、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点拨

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并且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关注的要点。对于一些富有思辨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到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且要确定正确的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认知,这也是构建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的有效教学模式所在。

例如,《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是富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实质、普遍性、永恒性理论的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矛盾分析法的运用。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知识点。教师要找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政治课程的教学引导作用。

结语

想要更好的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备课时有更为充裕的准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并且有效的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还应当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并且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关注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朱俊华.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评好一节政治课[J]. 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 年12期.

[2] 王景分. 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J]. 成功(教育),2011年04期.

[3] 王宏勋. 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性教学法[J]. 学周刊,2011年15期.

上一篇:龙州县中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自查自纠下一篇:大会经验汇报范文